_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合集下载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与整治规划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与整治规划
力。
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积极推进各项 整治工程的建设,确保按时完
成整治任务。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完善法规制度
强化监管执法
建立健全河道防洪整治相关法规制度,为 整治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加大对河道防洪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严 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
加强宣传教育
推进科技创新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河道防洪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洪意识和能力。
非工程措施
洪水预警系统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水位、 雨量等信息,提前发布洪水预警。
防洪调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洪调度,充分利用 水库、闸坝等工程设施的调节功能, 减轻河道防洪压力。
植被恢复与保护
加强河道两岸植被的恢复与保护,提 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公众教育与宣传
加强防洪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05
河道防洪整治规划实施与保障
Chapter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01
02
03
04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分工、时 间节点等要素,确保整治工作
有序进行。
落实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整治资金,确保资金 及时到位,保障整治工作顺利
进行。
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部 门间沟通与合作,形成工作合
加强河道清淤和疏浚,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加强河岸生态 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河岸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加强城 市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减少地表径流对河道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 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监测 和采集工作,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河道整治调研报告

河道整治调研报告

河道整治调研报告河道整治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道整治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道整治调研报告1我市地处江淮交汇,境内河网密布,河系沟通,框架完善,是我市灌溉排涝的“神经网络”。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河道河塘水环境成为农村发展生产,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是群众生活质量保证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工程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达标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考核指标。

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重在不断治理,贵在长效管理。

因此,为了将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的效果充分体现、长期显现,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河道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近期,本人深入基层联系单位和镇村就我市河道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河道基本情况我市共有各级引排河道863条、总长1871公里,其中市级河道26条、总长363公里,镇级河道287条、总长1026公里,村庄河塘2800多条、总长1700多公里。

我市河道、河塘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建设的,已运行了30多年,期间基本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疏浚整治,也没有进行规范的日常管护,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存在河床淤积严重,河坡塌方严重,河面杂草杂物履盖严重,沿河违章行为严重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碧水工程,经过连续4年强势推进县乡河道疏浚,共计疏浚河道1058条、土方1550万方,其中市级河道21条、280万方,镇级河道55条、774万方,村级河道982条、496万方,投入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80万元。

20xx年村庄河塘整治580条、223万方,本市级财政投入120万元,省市补助280万元。

河道河塘疏浚整治后,部分河道标准得到恢复,河道面貌得到改观。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结必须有状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朴,有的比较具体。

这部分内容重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

这是总结的中心。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必定成绩,找出缺点。

成绩有哪些,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获得的;缺点有多少,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如何产生的,都应讲清晰。

3、经验和教训。

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此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此后的打算。

根据此后的工作任务和规定,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善方法等。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全部信息应当是精确无误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列是小编精心整顿的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供参考,但愿能够协助到大家。

现在,都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众所周知,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喜欢逐水而居,滨水而栖,特别是对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来讲,拥有一种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更是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都市中蜿蜒流淌的条条河道,不仅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都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都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种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

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都市已成为许多都市的发展目的。

水环境的治理和水边环境建设涉及了截污、清淤、护岸、绿化等内容。

人们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污水截流、清淤、底泥解决、两岸绿化等方面的内容做了不少研究。

对新建河道的护岸构造在生态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起步。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起步要早,日本xx 年前就开始提出“新水”的概念,并且在生态护坡构造方面做了实践;荷兰也正在规划和建设21 世纪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防汛工作调研报告(5篇范例)

防汛工作调研报告(5篇范例)

防汛工作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防汛工作调研报告防汛工作调研报告防汛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影响,我区旱涝交替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是防汛抗旱工作非工程措施中的重要环节,是防汛抢险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基本情况我区有大中小型水库 91 座,其中,大型水库 1 座(南川水库),中型水库 1 座(四门楼水库),小(一)型水库 6 座,小(二)型水库 83 座,防汛抗旱物资防汛物资主要储存在区水利和湖泊局仓库、***个乡镇物资仓库、部分大中型水库如南川水库、四门楼水库和四邑公堤管理段。

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区应急管理局以社会代储的形式,采购了砂石料7500立方米,无人机一台和冲锋舟1 艘等物资;区水利和湖泊局储备仓库160平米,现有储存有编织袋***万条,编织布**.*万平方米,砂石料 500 立方米,救生衣 100件,发电机5台,汽柴油10吨,送水车2辆等防汛抗旱物资;咸安消防大队储备仓库1000平方米,现有救生衣 48 件,送水车 6 辆等物资;双溪桥镇仓库 20平方米,储存有编织袋**.*万条,救生衣 30 件,砂石料 200 立方米,桩木 200 立方米,铁锹手电雨衣 40 套等物资;高桥镇仓库 40平方米,储存有编织袋**.*万条,编织布200平方米,块石500 立方,毛竹3000 根,发电机 1 台等物资;大幕乡储存有编织布 1000平方,砂石料和块石各 200 立方,毛竹 1000 根,水泵 10 台等物资;汀泗桥镇仓库面积 210平米,储存有编织袋 1 万条,救生衣 20 件,桩木 50 立方,水泵台,铁锹 140 件等物资;向阳湖镇仓库面积 300平米,储存有彩条布 20 件,救生衣 5 件,块石 50 立方,桩木 60 立方,发电机 2 台,水泵 10 台,工作灯 5 盏等物资;马桥镇仓库 100平米,储存有编织袋1 万条,编织布 1500 立方米,篷布 200平方米,救生衣 100 件,救生圈 30 件,桩木 1000 立方米,发电机 2 台,水泵 10台,铁锹 200 把等物资;官埠桥镇仓库面积 500平方米,储存有麻袋 1 万条,编织袋5 万条,救生衣和救生圈 50 套,抛绳器 10 只,砂石料 100 立方米,块石 50 立方米,电动机 21 台,水泵 110 台等物资;桂花镇仓库 20平方米,储存有编织袋1万条,编织布200平方米,救生衣救生圈25 套,发电机1 台,水泵20 台,安全帽20 顶等物资;永安办事处仓库18平米,储存有编织袋**.*万条,编织布200平方,救生衣27 件,砂石料 100 立方米,桩木 200 立方米,水泵 9 台,铁锹 140 把等物资;浮山办事处仓库 100平方,储存有编织袋**.*万条,救生衣 30 件,毛竹 1000根,发电机 1 台,水泵 8 台,铁锹 30 把等物资;温泉办事处仓库30平方,储存有编织袋**.*万条,篷布600平方,救生衣60 件,发电机 1 台,水泵 2 台,铁锹 35把等物资;其他防汛抗旱成员单位基本储存的是铁锹、雨衣和胶鞋等物资。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因素及治理措施研究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因素及治理措施研究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因素及治理措施研究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河流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原因后,探讨了提高河流河道防洪能力的技术措施,总结了将河道清淤、修建控制性工程、以及生态化河流治理等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标本兼治的综合方案在河流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供国内相关河流治理工程作为参考所用,促进河流高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治理措施随着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存在许多不合理性,河流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水能资源的直接载体,不可避免地遭到非正常的吞食。

日益增多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直接排入到河道中,大大超出河流自身最大修复能力,破坏了河流内部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水质严重下降。

河流河道被大量像桥梁、缆线、管道等非防洪建筑物所侵占,尤其是未经任何规划设计的违章建筑物建设,长期占用河流河道和堤防,大大削弱了河流河道原始功能特性,从而造成河流发生塞水、阻水、改流等不利现象,导致河道在御洪、泄洪等方面的功能发生锐减,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防洪功能。

受传统经济开发思想的制约,我国在河流合理经济开发利用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一旦河流发生较大洪水,将无法对其下游进行安全防护,难发挥其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从而造成严重的洪灾等社会经济损失[1]。

1 我国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分析国家近年来在城市河流整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由于在进行河流整治过程中,很多依然沿用传统的河流规划治理理念和技术措施。

采用单一工程治河是很多城市普遍采用的河流治理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流的防洪能力,但是由于工程治河必然会侵占河道,从侧面又降低了河流的防洪能力。

尤其是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水利工程开挖面,必然会影响河流景观和生态环境功能,其所带来的治理效果与河流景观性、艺术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不符合。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防洪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河流系统面积减少。

受土地资源的制约,在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河流空间逐步被道路、街道、经济商业区、楼宇住宅区等挤占,河流中原有的河叉、溪沟等未经任何规划设计就被填埋、暗渠化,导致河流应有的防洪规划面积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了河流的综合防洪调节能力。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对河道的治理和防洪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针对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当前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的现状1. 河道治理的问题:(1)河道塌岸严重,存在大量滑坡、泥石流等风险,难以抵挡暴雨洪水的冲击。

(2)河道水质差,存在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水源和环境质量。

(3)河道生态破坏严重,很多河道上游山泉已经枯竭,导致下游水质不断下降。

2. 防洪工程的问题:(1)部分河道防洪工程较为薄弱,抵御不了暴雨洪水,容易发生洪灾。

(2)部分防洪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综上所述,当前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河道治理方案1. 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在河道上游建立生态保护区,严格保护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

(2)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加大对河道污染物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净化河道水质。

(3)开展河道植被恢复工程,增加沿岸植被的种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2. 强化河道塌岸治理针对河道塌岸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河道岸线防护工程,采用混凝土结构、护岸块等方式进行防护,减少河道塌岸风险。

(2)开展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河道岸线出现的塌岸等问题。

(3)加强河道侧向支撑工程,控制河道侧向扩张和侵蚀,减少河道塌岸风险。

3. 深化河道整治工程针对河道整治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河道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整条河道进行治理和整治。

(2)加强对河道淤积和泥沙的清淤治理,保证河道通畅,提高河道排水能力。

(3)开展河道护坝和蓄水区建设,增加河道蓄水能力,提高对洪水的防御能力。

四、防洪工程方案1. 完善防洪设施(1)对老化的防洪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提高设施的抗洪水能力。

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摘要:在城市河道防洪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河流防洪实际情况、水环境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河道防洪治理主要有四个方面:即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堤防工程和水闸工程等,国家对城市河道防洪治理非常重视,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套完善的河道防洪治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降低洪涝对人们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但是目前城市河道防洪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取得预期的治理效果,为此提出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研究。

关键词: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治理措施引言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非常强大的破坏力。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河流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水利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充分发挥河道整体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1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流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源,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河流是城市供水的水源以及排水的通道。

河流能够为居民的生活以及工厂的生产提供良好的水源保证,同时,居民生活以及工厂生产产生的各种废水也会在经过处理后,被排放到河流中,这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河流是交通运输通道。

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中小河流的交通运输作用正在不断衰退,但是,对于大型河流而言,它仍然具有良好的运输效能,是水上运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3)河流是娱乐休憩场所。

河流是人类、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生物和谐共生的场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许多当地居民都将河流作为娱乐休憩的好去处,并通过河流达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和融入自然的根本目的。

(4)河流是城市形象。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流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2城市河道防洪治理存在的问题2.1河床泥沙淤积问题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一些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较低,导致河流频繁发生断水。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摘要:河道发挥着防洪排涝作用,要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优化防洪体系,完善城镇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使河道防洪能力不断提高,保护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生态水利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治理措施一、河道防洪的现状(一)河道建筑物和河堤护岸问题很多河道上都不同程度修建了河道建筑物,而一些建筑物由于建成时间比较长,河道管理不完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比如一些跨河道桥涵由于年久而忽视了维修工作,导致桥涵发生淤积问题,弱化了河道防洪排涝作用;在现代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管理不完善破坏了河道两侧堤岸植被,再加上长期受雨水冲刷堤岸两侧土地,导致河道堤岸坍塌引发水土流失,河道堤岸发挥不了防洪排涝作用。

(二)河床泥沙淤积问题甘肃干旱少雨,很多河道常年发生断流问题。

由于河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而导致一些工程建筑、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堆放在河道中,严重堵塞了河道,使河床逐步抬高,削弱了河道防洪、排涝功能。

在汛期局部发生断流,引发洪水漫滩问题,威胁到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开发河道两侧的堤岸,造成河流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再加上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增加了汛期洪涝灾害的破坏力。

(三)河道防洪设计标准低一些河道流经区域防洪标准比较低,无法满足生态水利建设发展速度。

施工企业降低设计标准,主要是为了节省工程施工材料,但是这样会降低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发生暴雨等极端天气之后,将会影响到河道排洪的畅通性,从而导致洪水泛滥。

(四)人为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流资源管理不完善,一些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直接影响河道防洪能力。

一些地区将企业生产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到河道中,最终渗入到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引发巨大危害,影响河道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河道防洪治理的原则(一)统筹规划的原则为了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需要统筹规划河道防洪和治理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合理规划河道各个部位,同时考虑河流生态情况,有效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河道功能。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的研究和总结,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以期为我们国家的防洪减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二、主要问题分析1.河道治理的必要性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仍存在种种问题,如河道淤塞、沿河房屋乱建等,这些问题都给防洪工作带来了重大隐患。

因此,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保证河道通畅,减少防洪隐患的重要举措。

2.防洪工程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防洪的任务日益严峻。

因此,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对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1.河道治理(1)清淤疏浚对于已经淤积的河道,需要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河道畅通。

在疏浚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清淤出来的淤泥进行河道两岸的绿化、植被的修复。

(2)禁建区管理建立河道禁建区,严格控制房屋乱建,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还河道一个自然的生存空间,减少河道淤塞的可能。

(3)河道绿化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建设,种植各种草木,增加河道的稳定性和生态价值,提高抵御洪水的能力。

2.城市防洪工程(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雨水积聚引发洪涝。

(2)修建雨水花园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通过地面植物、雨水池等方式,实现雨水的自然消纳,减少城市内的雨水涌入河道,减轻河道压力。

(3)提高沿河护坡建设质量加强对沿河护坡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护坡的平整、坚固,提高防洪能力。

四、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实施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注重公众宣传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防洪知识,增强公众的防洪意识,提高公众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理解和支持度。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各地频发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投入,希望通过工程实施,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灾对社会的影响。

二、工程目标。

本次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实施目标是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具体包括,清淤加固河道,修建防洪堤坝,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河道能够快速排水,减少洪水泛滥的可能性。

三、工程内容。

1. 清淤加固河道。

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清除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通畅。

同时,在河道两岸修建防洪墙,加固河道的边坡,防止河道发生塌方等安全隐患。

2. 修建防洪堤坝。

在河道两岸修建高耸的防洪堤坝,以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堤坝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水位下的防洪需求,确保在洪水来临时,堤坝能够有效地阻挡洪水,保护周边地区的安全。

3. 完善排水系统。

对河道周边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排水管道和排水口的数量,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同时,对排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

4. 提高输水能力。

对河道进行疏浚和加宽,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

通过加大河道的断面,增加水流通道,提高河道的输水效率,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河道的排水速度。

四、工程实施方案。

1. 项目立项。

组织相关专家对工程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制定工程实施方案。

2. 设计规划。

委托专业设计院根据勘察和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工程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3. 施工实施。

招标选定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实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工程验收。

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有效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五、工程效益。

本次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洪成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河道整治是防洪工作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河道进行规划、疏浚和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防洪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的相关问题,为城市防洪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河道整治的背景与意义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河道的排水能力逐渐成为瓶颈。

另外,由于城市扩张的趋势,许多河道已被严重围堵和污染,其自然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河道进行整治就显得尤为必要。

河道整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河道的排水和防洪能力。

通过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拓宽,可以增加其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此外,对河道的生态修复也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疏浚、拓宽和生态修复等。

1. 疏浚:对于淤积严重的河道,疏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清除泥沙和杂物,恢复河道原有的断面形态,可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水灾害。

疏浚的方式可以采用人工疏浚和机械疏浚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拓宽:对于狭窄的河道,拓宽是提高排水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拓宽河道的断面,增加其蓄水和淘汰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突发的大雨和洪水。

拓宽河道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土方开挖、建设支护结构等。

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湿地、种植湿地植被和修复河道岸线,可以改善水质、培育生物多样性,并提供生态服务。

生态修复的方式可以结合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注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中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1. 工程投资:河道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疏浚、拓宽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用政府资金、社会投资和国际援助等多种方式,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水 利 电力技 术
S h U I L i Dt a n L l J l S h u
建 筑 与发 展
J l a nZh uY u F aZ h a n ・33 9・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 作研 究
徐 华 2 7 在通过设计 流量 下的平 面轮廓线 。一 方面 ,确 定河道 的宽度 。主要 根 据防 护对象 ,按照 规范 确定 防洪 的标准 与设计 流量 ,比较 多个方 案 , 最终综合 考虑分 析 ,选定 合理堤距 。在确定河 道宽度 时 ,应提 出多个 堤距方案 ,根据洪水 流量和河床特 点计 算出每一种方案 中的洪水水位 , 得 出堤 顶高程 同时估算 出在一定河 段长度 内的堤 防工程造价 ,绘制 堤防方 案 ,并选择 投资少 、成本低 、效益大 的方案 ,最 后综合考 虑河 道 的 自身特性 ,确定最佳 方案 。另一 方面 ,确定治 导线。当河 道的宽 度 已经 确定后 ,需 要确定 治导线 的基准点 。河道两岸 居 民尤其 关注 的
设 卵石 、细沙等以形成 自然砂滩 、草坡及卵石滩 。 五 、治 导 线 规 划 治导 线规划 是河道 防洪 治理 的重要 内容 ,治导 线是整 治河道 后 ,


来 沙特性 ,河岸土 质 、河床 形态 、历史 演变 、近期演变 等特点 和规律 的分析 ,以及对河 道演变趋 势的预测 。河道整 治现状调 查及 问题分析 通 过对 已建整治 工程现状 的调查 ,探 讨其实 施过程 、工 程效果 与主要
的防洪标准 。 四、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 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洪水对河岸 的冲刷 ,固定岸坡 和防洪堤脚 , 根 据河道现 状应实施 护岸工程 。河道 的护岸分 为两种 :结 构性和非结 构 性护岸 ,其 中结构 性护岸有坡 式护岸 与墙式护 岸 ,坡式 护岸 的上 部 分 利用混凝 土 、浆砌 石 、水泥 土 、土工织 物等形 成护坡形 式 。下部则 利 用土工织 物 、抛石 、钢筋混凝 土块等 形成护坡 形式 。墙 式护岸多选 择 混凝土 、浆 砌石等 材料形成 刚性护岸 ,有效避 免高速流 水产生 的冲 刷 作用 。非结 构性护 岸包括生 物护岸 与 自然护 岸。生物 工程护岸在 形 成 植被之前 ,利用如 大米草 、稻草 、黄 麻等可 降解材料 ,铺 设在岸 坡 的表面 ,以避免土粒 流失 。 自然护岸则 是在河岸 的面层 种植植被并 铺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我国,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带,雨水丰沛,河流众多,易发生洪水,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和防汛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以期在整治河道、提高防汛能力的基础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河道治理与防汛工程方案1. 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改造、清淤、疏浚等工程,以恢复河道功能,提高其排洪能力。

具体工程措施包括:(1)河道清淤疏浚:通过使用专业的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定期清淤,保证河道通畅。

根据河道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清淤工艺,确保清淤效果。

(2)植被种植:在河道两岸和河岸进行植被种植,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河道标志标牌设置:在重要的河段,设置标志标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河道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是对河道周围和地区进行保护性建设,以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破坏,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堤坝加固:对河道两岸的堤坝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

采用高强度材料,确保堤坝的稳固。

(2)水闸修建:在河道上游或支流处修建水闸,进行调节水流,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3)洪水排涝设施建设:在低洼地区修建排涝设施,将淹没的地区排水到河道,减少地面积水淹没。

3. 水利设施建设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还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旨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修建水库:适时地修建水库,用于蓄水、发电、防洪等功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河流水位,保障下游地区供水和排洪。

(2)新型排水系统建设:采用新型的排水系统,提高土地排水效率,减少水患发生。

(3)灌溉设施建设:在河道两岸和附近地区修建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各地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投入和实施力度。

二、工程目标。

本次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实施旨在提高河道的排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保障周边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三、工程范围。

本次工程将主要针对XX河流域进行整治,包括XX河的XX段至XX段。

四、工程内容。

1. 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河道,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增加河道的通水面积。

2. 建设堤防,在河道两岸建设坚固的堤防,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止河水泛滥。

3. 安装排水设施,在河道附近地区安装排水管道和设施,加强排水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4. 植被恢复,在河道两岸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

五、工程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确定工程范围,编制工程设计方案,征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2. 施工准备,采购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分段分批进行河道清淤、堤防建设、排水设施安装和植被恢复等工程。

4. 工程验收,完成工程后,组织专业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 后期维护,建立健全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长期维护机制,定期对工程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六、工程预期效果。

1. 提高河道的排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2. 减少周边居民和农田的洪涝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七、工程风险。

1. 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影响工程进度。

2.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

八、工程保障。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2.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九、总结。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的实施对于减少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防洪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工程,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和分析某一地区防洪工程的可行性,以期为该地区防洪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地区概况该地区位于XX省,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然而,该地区常年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

三、现状分析该地区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XX河和XX河两条河流的治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工程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XX河的水位过高,而防洪堤的承载能力有限,极易造成溃堤和洪水灾害。

其次,XX河的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河流水流速度缓慢,不仅影响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加重了洪灾的风险。

此外,虽然XX河和XX河都进行了防洪排涝的工程建设,但是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也给水文环境带来了影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四、可行性分析在对该地区防洪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本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对河道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XX河和XX河两条河流,应当采取有效的清淤措施,保持河流畅通,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减轻洪水风险。

此外,应加强对河堤的巡查和维修,保证其承载能力,以减轻因堤坝破坏而引发的灾害。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防洪排涝工程方面,可以建设排水设施和水利设施,以增加水的调节能力。

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应适当增加雨水花园和绿化带的面积,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环保水平和水文环境的稳定性。

3.开展宣传教育。

在防洪工作中,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当加强对公众的防洪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减轻由于不懂防洪知识而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结论在该地区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本报告对该地区防洪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防洪措施。

在防洪工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以确保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
收稿 日期 :0 7 0 — 7 20 - 3 0
作者简介 : 王其 楼 (9 5 ) 男 , 17 一 。 江苏 赣榆人 , 工程 师 , 从事水 利水 电建 筑工程 研究 工作 。
升 泵站 、 沿河修建 污水收集 支管 , 污水全部 截 留 , 把 送 至污水处理 厂处理 , 争取实现 “ 还清老 帐 , 不欠 新 帐” 使得污水不 再进入河道 , 效减少城 市河 , 有
关 键词 : 市河道 ; 合整治 ; 城 综 研究 中图分类 号 :V7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0 9 7 1 ( 0 7)4 0 8 — 2 T 6 A 10 - 7 6 2 0 0 - 0 8 0
0 前言
根据 20 年 国务 院批 准的上海 市新一 轮城 01 市 总体规 划 ,00年上 海将初 步建成 国际经 济 、 22 金融 、 贸易 、 航运 中心 之 一 。 即将 举 办 的 2 1 上 0 0年
要 求。 上海 在近 l O年的城 市河道 综合 整治 中 , 借鉴 国 内外 河道 综合 整治成 功 的做法 , 积极 地探 索整治 经验 , 以点 带面 , 出 走
了一条城 市河道综 合整 治 的成 功道 路 。 文对城 市河 道综 合 整治 的对 策措施 进行 了研究 , 该 对城 市河 道综合 整治 有一定 的借 鉴作用 。
a.
道 的污水负荷 。
维普资讯
20 年 4 07 月第 4 期
b 清除底泥 。 .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上海市水利学会专辑
8 9
河道多年沉积 的底泥对其上腹水体 的次生污 染较 为严 重 , 着底 泥 的清 除 , 基 本 消 除 了河 道 随 也 底 泥对其水体 的污染 , 提高 了水质 。 c 引清 调水 。 . 利 用 上 海 滨 江 临 海 、 差 大 的 优 势 , 潮 时 蓄 潮 涨 水 ,潮 落 时 放 水 ,让 城 市 河道 里 的水 “ 动起 来 ” , “ 死水 变成活水 ” 通过 水体定 向流 动和置换 , , 达 到 引清 排 污 , 改善 水 质 的 目的 。 d 加 强 生 态 建设 。 .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要 突出生态理念 ,坚持人 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方 针 ,在提 高城 市水环境 对 市 民 的亲 和 度上 下 功夫 。城 市 河 道 整 治 要综 合 考虑各 种 因素 , 优化 生 态 、 观 、 化 、 闲 、 景 文 休 商 贸、 居住等 功能 , 控制 和弱化航运 功能 , 汰排 污 淘 功 能, 重视 生态 景 观 功 能 。 () 3 因地制宜 , 提高城市河道综合整 治科 技含 量。 . 城 市 河 道 综 合 整 治 没 有 现 成 的经 验 和 做法 可 供参考 , 因所处 的地域 、 文等外部工况条件 的不 水 同, 有关河道 的驳岸形式 、 河道 的环 境承载能力 、 水土流失成因 、 防治模式 、 河道底 泥处理 等均需 因 地 制 宜 , 工 程 项 目建 设 中 , 方 面要 进 行 专题 研 在 一 究 、 行探索 , 自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 国内外先 进的 河道综合整 治方面的处理新技术 。只有通过多方 研 究 、 展 各 种 试 验 段 的试 验 , 开 以点 带 面 , 能 取 才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项目名称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背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12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设计依据1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北京市县统计年鉴2011;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4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5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6项目区影像图及1/10000地形图;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项目建设单位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建设周期项目从2012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项目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工程管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为项目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做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综合评价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河道行洪畅通,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河道一侧道路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用;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第二章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置镇位于京北长城脚下,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县的南大门;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邻;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县区域位置见图、项目区域位置见图;县区域位置图项目位置项目区位置图项目区自然条件2.2.1自然地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之间;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占%;平原区面积522km2,占%;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和16个居民委员会;镇地处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关沟地势险峻;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431m;全镇总面积99.4km2,山地约占70%;2.2.2水文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1m左右;陆面蒸发量400mm/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8.8℃,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0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6℃,最低气温-18.9℃,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最高气温32.8℃;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354.4mm,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h;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3.4m/s,属风沙治理区;2.2.3 社会经济状况截止到2009年,县共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万户,其中农业户万户;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人/km2;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亩;2006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林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牧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渔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1年,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345万元,同比增长%;总财力突破7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财政支出完成62544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0%;2.2.4土地利用及节水灌溉现状1、地形和土壤县内山脉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700~1000m,最高山峰海坨山海拔2241m,盆地、山前带一般海拔70~700m之间,地面坡度较陡,自然坡降1/50,冲沟发育,盆地全部为第四系堆积所覆盖,中部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00m左右,自然坡降1/100~1/1000,在山麓地带许多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扇裙;县内山区多为中山,且地势较高,山地陡峭,其他属低山丘陵;褐土土壤类型约占全县土壤80%;淋溶褐土亚类分布在山上;石灰性褐土在山下和山前;潮褐土亚类分布在平原,地势较低的部位;在1000m以上是棕壤,海坨山顶2000m以上是高山草甸土,项目区基本为壤土、中壤土;2、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状况的粮食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严重地阻碍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县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和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结合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6 个重点产业:奶牛、蔬菜、马铃薯、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将现有粮食型玉米种植转向饲用型玉米生产,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将经济效益差的品种转向种植专用型马铃薯或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逐渐向都市型农业转变;项目区背景本项目区位于西南部的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镇位于北京长城脚下,县南端;该镇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的南大门;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距县城约12km;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北部、东部分别与本县的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为邻;是北京西北旅游经济带,镇域总面积,约70%是山地,30%为平原和丘陵,农业生产用地不足6%;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举世闻名的长城所在地;既有享誉世界的长城及野长城,又有多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在该镇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保护长城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整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地区集聚了众多市级、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是北京五大风沙治理区之一,京北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景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将突出体现“保护长城,生态建设,现代旅游设施与古老长城游览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保护文物古迹为核心,挖掘景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以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景区发展的“有景无区”的困扰,使旅游者“变游为住”,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使镇真正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旅游、休闲、会议度假基地;县旅游业的龙头镇的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位于镇西南部一条沟谷与镇区过渡地带,三个村庄沿着这条河沟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地势逐渐降低,沟南端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残长城,河沟全长4公里,三村村域总面积亩,其中耕地1876亩;总户数406户,总人口1019人;河道贯穿整个项目区,东沟村山场广阔,但耕地不足,南园、西拨子村人口密集;项目区主河沟全长4公里,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道因其他工程施工完全填筑,部分河段边坡高达7m,如遇特大洪水,将危机三个村庄的居民和附近农田;整体农业观光优势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风貌存在部分残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涵养,作为一个生态镇和旅游重镇,相对较少的耕地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之后显出的经济价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价值;由于旅游业兴起及常年以后灾害对周边植被破坏严重,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绿化美化环境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对河沟周边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有利于整个地区生态修复和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3.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3.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3.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3.1.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结合,镇古长城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整合山区资源,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农林产业以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局面,促进乡村逐渐退出以外出打工产业为主体的局面;同时由于当地农户能切实参与经济活动,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区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当地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因此,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部分硬件设施条件;3.1.5项目实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项目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处于无业或部分就业阶段,项目实施本身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项目设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和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平台,因为它具有几大就业优势,第一,从业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接待服务工作,从现有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从刚出校门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均有分布;老年人做农家饭的手艺和年轻人的热情反而形成经营手段的互补,使人力资源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二,从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旅游经营凭的是农家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可以没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也不必照按星级宾馆服务模式,有热情和真诚,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不断进步的餐饮制作水平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者;第三,旅游从业者可守家待地,免有奔波,即前所说“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因此,旅游就业,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使农民逐步抛弃小农经济思想,确立自身的“投资、经营、市场”三个主体地位;所以拓宽旅游领域,规范发展旅游,就可以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项目建设可行性3.2.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地农户的积极拥护,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地点处于镇,它的实施不仅可以疏通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效地挖掘中低产田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随着农业综合整治事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治理、多功能农业、深加工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通过村庄综合整治,逐渐实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3.2.2基础资料准确,施工技术可靠,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项目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资料,采用1/10000地形图、航拍影像图、实地调查勘测及室内量算汇总取得;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项目区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多年平均气象值取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在县已经实施多年,参与项目的各个阶层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开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并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也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能够对工程质量、进度全面负责,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设计,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同时为了使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当地农民也经过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在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建设施工;3.2.3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着、经济效益良好,使生态环境、河道功能、设施农业综合优化,达到最大综合效益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 3.3公里河道得到疏浚和护砌,保障洪水畅通,维护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社会效益显着;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设施有利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经济效益良好;通过林业措施加强安全林栽种,水土保持林实施和生态经济林的补种,将修复项目区内毁损的生态林木,有利于生态功能恢复,生态效益明显;在项目实施当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技能、提高群众的农业科技意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将有重要而深刻的提高与认识;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理方针;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定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意见,同时结合镇整体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古长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规划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展。
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缺乏 有效治理,该地区水资源污染 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农业灌溉。
水资源管理不善
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该地区 存在严重的用水浪费和不合理 利用现象,影响了当地水资源
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某地区生态修复案例
生态退化严重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该地区生态退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河道淤积
由于缺乏管理,河道淤泥堆积,导致河床抬高,影响河道排洪能力。
河道断流
部分河道由于淤积严重,导致河水断流,失去了应有的生态功能。
水源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工业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河道水源造成污染。
农业污水
部分地区农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河道水源污染。
生态破坏问题
生物多样性减少
VS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普及
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栏、村民大会等, 向村民普及河道管理法律法规,提高村民 的法律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村民对河道 污染危害的认识。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养殖等环保生产方式 ,引导村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减少农 业活动对河道造成的污染。
缺乏科学治理
由于缺乏科学治理方法和措施,该地区生态修复效果不佳,影响 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度低
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该地区公众参与生态修复的意识和积极性 低,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
河道淤积严重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探析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探析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探析科学合理规划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可大大提高区域内规划的治涝能力、防洪能力,对于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地区水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治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防洪效益,非常有必要探讨如何合理规划河道防洪治理工作。

标签:河道防洪治理;规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口的快速膨胀,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很多工厂和住宅因为追求一些短期利益慢慢朝着河道发展,挤占了河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河道水流,如果发生洪水的话,肯定会造成巨大损失。

为此,一定要做好河道防洪规划工作,为人们的正常生产提供便利。

1、河道防洪规划中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关于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①随意改变河道控制节点,影响水利的流畅。

②随意缩窄江河道,导致河道的泄洪能力大大降低。

③并没有合理设计挑水丁坝的角度及长度,改变了流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岸以及上下游。

④堤修主河槽边的过程中极易被冲垮,这样不仅不利于维护劳动人民的安全,也会导致大量的财产损失。

⑤因为河道相关的主管部门并未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管理,导致管理不到位。

2、统一规划河道防洪治理工作,明确重点2.1 科学、合理的统筹进行规划。

想要科学、合理管治河道,一定要结合河道的特点,并且深入研究河道的水文条件后再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实现河道的综合治理。

首先,对于河道流过的土地应该退耕还林或者退牧,而且应该注意做好水土及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有效拦截推移质以及地面径流。

同时,应该做好堤岸整治工作,上游可以采用修建堤坝的措施,下游应该清除阻碍的泥沙,通过这种上堵下排的方式确保河道水利保持畅通。

其次,改造河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周围自然环境,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特别是应该注意保护好天然河道。

另外,应该深入研究多种方案,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方案,从而达到良好的河道治理以及防洪效果。

2.2 合理布局“点、线、面”。

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

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

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摘要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工程问题。

本文从河道治理的重要性、防汛方案的分类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1. 引言河道是水文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导流、蓄水、调节水量等多重功能。

然而,在我国,由于多种原因,河道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治理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的相关内容。

2.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河道的良好管理和治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洪水灾害、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河道治理可以提高河道的水质,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

此外,合理的河道治理还可以加强河道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3. 防汛方案的分类在河道治理及防汛工作中,防汛方案是重要的一环。

根据防汛措施的不同,可以将防汛方案分为以下几类:3.1 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是指通过改变河道的形状、深度、宽度等来增加其输水能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河道整治措施包括挖深河道、加宽河道、修筑堤坝等。

3.2 堤防加固堤防加固是指对沿河堤防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的一种措施。

常见的堤防加固措施包括加固堤坝、修补漏洞、加高堤防等。

3.3 退水调度退水调度是指在洪水来临之前,通过合理调度水库的蓄水量,减少下游河道的来水量,从而降低洪峰流量。

退水调度需要科学准确地预测洪水的到来时间和强度,并合理安排蓄水量。

3.4 抢险救灾抢险救灾是指在洪水发生后,迅速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抢险救灾主要包括疏散群众、修复设施、提供救援等方面。

4. 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实施步骤河道治理及防汛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4.1 调研与规划在实施治理及防汛方案之前,需要对河道进行调研,了解其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治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赵飞飞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摘要】本文对防洪治理的一些具体技术进行阐述,以提出一些个人意见,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河道防洪;治理;规划
一、合理统筹规划
若想实现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对需治理的河道特点、水文条件等进行分析,并以此确定方案。

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阻碍,确保河道畅通。

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

河道的拓宽虽然可加大泄洪量,减少上游的防洪压力,但是也会给下游带来抗洪压力。

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二、确定河道防洪治理标准
防洪标准的制定需根据堤防保护的对象来确定,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加强比较、论证与分析。

在防洪标准的确定上,应注重远近期结合,考虑到综合利用水库带来的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确定可操作性强、合理的防洪标准。

三、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刷,稳定岸坡和防洪堤脚,应实施护岸工程。

河道的护岸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护岸,其中结构性护岸包括坡式护岸与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等形成护坡形式,下部则利用土工织物、抛石、钢筋混凝土块等形成护坡形式。

墙式护岸多选择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形成刚性护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产生的冲刷作用。

非结构性护岸包括生物护岸与自然护岸。

生物工程护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黄麻等可降解材料,铺设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

自然护岸则是在河岸的面层种植植被并铺设卵石、细沙等以形成自然砂滩、草坡及卵石滩。

四、规划治导线
治导线规划是河道防洪治理的重要内容,治导线是整治河道之后,在通过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

一方面,确定河道宽度。

主要根据防护对象,按照规范确定防洪的标准与设计流量,比较多个方案,最终综合考虑分析,选定合理堤距。

在确定河道宽度时,应提出若干个堤距方案,根据河床特点和洪水流量计算每一种方案中的洪水位,得出堤顶高程。

同时估算出在一定河段长度内的堤防工程造价,绘制堤防方案,并选择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大的方案,最后综合考虑河道的自身特性,确定最佳方案。

另一方面,确定治导线。

当河道的宽度已经确定后,需要确定治导线的基准点。

河道两岸居民尤其关注的话题即治导线的放置位置。

治导线的确定应以圆滑曲线为主,先确定好治导线的基准点,并以圆滑的曲线在弯曲处相连,而曲线之间则以直线相连,应注意治导线的走向与洪水走向相一致。

确定基准点的主要方法为:根据河道的走势规律,以河道两岸的居民点外侧作为护岸脚线,河道则以该点为基准点加强控制,留足对岸的河宽设计位置。

五、“点、线、面”的合理布局
“点”就是确定河道防洪治理的重要河段与位置,一般根据城镇、村庄或者耕地面积较集中的位置设置,以容易产生冲刷、垮塌的部位为重点地段。

“线”主要指河道的堤线、岸线等实现左右岸、上下游的统筹规划。

通过调整流向,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为了防止新建的护岸工程侵占了行洪截面,抬高水位,带来严重的损失,应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不要建筑丁坝,对于不得不建丁坝的位置,应确保坝轴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不超过30°,这样才能保护耕地与周边建筑,同时避免挑流时影响到对岸,同时提高堤坝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是河道的转弯半径不能过小,形成一道光滑的抛物曲线,并加强左右岸与上下游的协调能力。

三是保留河道弯曲而产生的浅滩。

“面”在于处理好整条河流的断面、挡水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在河道的平面上,可利用航测的万分之一地图或者实测的二千分之一地图进行布置,以保障整体效果;在断面上,应确定好河床断面距离,提高堤防护岸的抗冲击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平安.流域实时防洪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2006
[2]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
[3]罗晓峰,李令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J].人民长江.2006(9)
[4]蓝俊东.依法加强采砂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J].中国水利.2006(22)
[5]李书建,杨宇栋.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J].人民长江.2009(16)
理论视野
268
企业导报2011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