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

赵飞飞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摘要】本文对防洪治理的一些具体技术进行阐述,以提出一些个人意见,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键词】河道防洪;治理;规划

一、合理统筹规划

若想实现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对需治理的河道特点、水文条件等进行分析,并以此确定方案。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阻碍,确保河道畅通。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河道的拓宽虽然可加大泄洪量,减少上游的防洪压力,但是也会给下游带来抗洪压力。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二、确定河道防洪治理标准

防洪标准的制定需根据堤防保护的对象来确定,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加强比较、论证与分析。在防洪标准的确定上,应注重远近期结合,考虑到综合利用水库带来的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确定可操作性强、合理的防洪标准。

三、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

为了尽量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刷,稳定岸坡和防洪堤脚,应实施护岸工程。河道的护岸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护岸,其中结构性护岸包括坡式护岸与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等形成护坡形式,下部则利用土工织物、抛石、钢筋混凝土块等形成护坡形式。墙式护岸多选择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形成刚性护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产生的冲刷作用。非结构性护岸包括生物护岸与自然护岸。生物工程护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黄麻等可降解材料,铺设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自然护岸则是在河岸的面层种植植被并铺设卵石、细沙等以形成自然砂滩、草坡及卵石滩。

四、规划治导线

治导线规划是河道防洪治理的重要内容,治导线是整治河道之后,在通过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一方面,确定河道宽度。主要根据防护对象,按照规范确定防洪的标准与设计流量,比较多个方案,最终综合考虑分析,选定合理堤距。在确定河道宽度时,应提出若干个堤距方案,根据河床特点和洪水流量计算每一种方案中的洪水位,得出堤顶高程。同时估算出在一定河段长度内的堤防工程造价,绘制堤防方案,并选择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大的方案,最后综合考虑河道的自身特性,确定最佳方案。另一方面,确定治导线。当河道的宽度已经确定后,需要确定治导线的基准点。河道两岸居民尤其关注的话题即治导线的放置位置。治导线的确定应以圆滑曲线为主,先确定好治导线的基准点,并以圆滑的曲线在弯曲处相连,而曲线之间则以直线相连,应注意治导线的走向与洪水走向相一致。确定基准点的主要方法为:根据河道的走势规律,以河道两岸的居民点外侧作为护岸脚线,河道则以该点为基准点加强控制,留足对岸的河宽设计位置。

五、“点、线、面”的合理布局

“点”就是确定河道防洪治理的重要河段与位置,一般根据城镇、村庄或者耕地面积较集中的位置设置,以容易产生冲刷、垮塌的部位为重点地段。“线”主要指河道的堤线、岸线等实现左右岸、上下游的统筹规划。通过调整流向,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为了防止新建的护岸工程侵占了行洪截面,抬高水位,带来严重的损失,应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不要建筑丁坝,对于不得不建丁坝的位置,应确保坝轴线和水流方向的夹角不超过30°,这样才能保护耕地与周边建筑,同时避免挑流时影响到对岸,同时提高堤坝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二是河道的转弯半径不能过小,形成一道光滑的抛物曲线,并加强左右岸与上下游的协调能力。三是保留河道弯曲而产生的浅滩。“面”在于处理好整条河流的断面、挡水面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在河道的平面上,可利用航测的万分之一地图或者实测的二千分之一地图进行布置,以保障整体效果;在断面上,应确定好河床断面距离,提高堤防护岸的抗冲击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平安.流域实时防洪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2006

[2]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

[3]罗晓峰,李令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J].人民长江.2006(9)

[4]蓝俊东.依法加强采砂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J].中国水利.2006(22)

[5]李书建,杨宇栋.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J].人民长江.2009(16)

理论视野

268

企业导报2011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