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制考评说明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制考评说明(讨论稿)此考评说明涉及的知识范围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地理》必修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参照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必修Ⅰ、Ⅱ、Ⅲ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考评通过学分均各为2学分,共计6学分。
一、课堂学习活动部分(按照教材要求)二、试题考察部分1、考试要求。
(1)地理考核的学科能力要求:地理认知能力: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空间位置、结构、演变过程等)的了解。
地理思维能力: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事物概念、特征、规律、原理、联系等)的理解。
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各种地图和地理图表(包括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探究、解释、分析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会考考核将体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2)考试要求:高中地理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a—了解: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概念、特点和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重大地理新闻及与地理有关的法规;在地图上正确识别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b—理解:简述、简释、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以及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和与地理有关的基本国情、国策;解读地理统计数据和图表。
c—应用:利用各类信息材料说明地理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图上正确填绘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比较和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阐释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
(以下列表中对应)2、各课程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
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主要针对以下科目进行考试要求和内容的详细规定:
语文。
考试内容全面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4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以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为核心,注重考查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时代性,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数学。
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理解、词汇语法、写作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物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
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
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历史。
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能力。
地理。
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
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
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也有所规定,以适应不同的科目特点。
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中考大纲进行详细了解。
化学考试说明

化学考试说明(一)考试命题依据及范围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的基本内容为考试依据。
命题原则:导向正确,重视基础,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命题范围和内容具体包括:1、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溶液,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2、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微观构成,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3、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
4、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学与环境。
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以上各内容板块当中。
(二)考试目标和要求试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学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命题要关注核心概念和原理,重视知识的相互联系,特别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试题内涵中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试题一定要确保科学性,杜绝生僻、难繁的题目,从而有效地引导一线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同时试卷要求在稳定整卷难度的前提下,保持适当题量,保持合理的区分度,并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范围内适当设置开放性和发展性试题,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水平。
(三)考试方式考试采取书面闭卷的方式,与物理同堂分卷,两科考试时间共为100分钟,满分120分,化学部分满分50分,试卷长度为16开4页。
实验操作考试要求不在本说明之中。
(四)试卷结构1、试题主要题型及比例:试题题型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成为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课程标准是对于学科的总体要求和学习目标的阐述,而考试大纲则指导着教学内容和考核的范围。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制定、考试大纲的编制以及二者的关系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标准是指针对特定学科领域,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专家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系列学习目标和要求。
其制定过程通常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国家发展、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多个因素。
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会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设定对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二、考试大纲的编制考试大纲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教育行政部门或考试机构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而制定的考试指导文件。
大纲的编制需要考虑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
通过考试大纲,可以明确各学科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学习和备考。
三、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的关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是教学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课程标准提供了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宏观指导,而考试大纲则细化了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教学和评估提供具体指导。
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课程标准为考试大纲制定提供了依据。
在制定考试大纲时,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需要参考对应学科的课程标准,从而确保考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其次,考试大纲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分和实施。
通过考试大纲,可以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具体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最后,考试大纲的实施和评价反过来也会影响课程标准的修订。
通过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标准的不足之处,为教育改革和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导着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则确保学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学习和评估。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细目表

31
24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1
11
31
12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
1
2.5人类的遗传病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1
1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
1
31
24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1
1
2.6生物的进化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
1
2
4
概述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1
1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模拟尿糖的检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探究水族箱(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
11
30
9
5
6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1
1
1
4
1
4
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11
6
6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
11
4
6
26
15
7
4
25
10
30
12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11
30
10
30
12
2
6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1
1
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1
3.4种群和群落
列举种群的特征
1
1
31
8
6
6
6
6
尝试建立数字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
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

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 是大数据 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 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 主要数学方法,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工程和 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 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 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 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 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 规律的活动经验.
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 理解运算对象, 掌握运算法则, 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 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 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 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6.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 运用数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 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 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
二、学业质量水平 数学学业质量水平是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 综合表现.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 (详 述参见附录),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 体表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如下: 情境与问题 情境主要是指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 学情境.问题是指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 知识与技能 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数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与表达 主要是指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映的思维 品质、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交流与反思 主要是指能够用数学语言直观地解释 和交流数学的概念、结论、应用和思想方法,并能进行评 价、总结与拓展.
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对照表(含选修)

1.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 2.手工业的发 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 展 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 3.商业的发展 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 发展的特点。 4 、 了 解 “ 重 农 抑 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 响,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的原因。
2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 3.宋明理学 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 展。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 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 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感受理学中无 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4.资本主义萌 芽与“重农抑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商” 、 “海禁” 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树立农工商协 政策 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 1.春秋战国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期的百家争鸣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 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 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的史实。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 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 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 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 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 平, 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仁、 礼、 中庸。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 2.汉代儒学成 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 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 观念的认同。
公共体育课某某课程考试标准及要求

公共体育课《》专选课程考试标准及要求一、公共体育课《》专选课程成绩评定说明:1.公共体育课《》课程考试主要以技术考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为主,考试成绩由技术分(占80%)和身体素质测试分(占20%)组成;总评成绩由考试分(占70%)和平时分(占30%)构成。
2.平时分由考勤占15%、课堂表现占35%、作业占50%组成。
3.技术考试共项,总分为100分,第一项分、第二项分、第三项分。
4.身体素质测试分以体质测试为依据,占考试分的20%二、《》课程技术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参考公共体育课考试大纲)1.对墙垫球:30及格,50满分(15分,数量10分,技评5分)要求:手法正确,动作稳定、连续、进圈。
2.隔网对垫球:12个来回及格,20个来回满分(20分,数量15分,技评5分)要求:手法正确,动作稳定、连续、不落地、不出界。
场地:3×8米3.接发球:10次,6次及格,10次满分(15分,数量10分,技评5分)要求:离场地端线两米,用手击球到对方场地1、6、5号位,接发球队员站在1、6、5号位,把球接到二、三号位之间,有高度,不过网,以二传能较舒服地传球为准。
4.传球:10次,6次及格,10次满分(15分,数量10分,技评5分)要求:传球队员站在三号位,抛球队员在后场将球抛至传球队员上空,传球队员将球传至四号位,要有高度、弧线合适,以能较舒服地扣球为准。
5.扣球:5次,3次及格,5次满分(15分,数量10分,技评5分)要求:四号位,落点不限,扣球要有力量,助跑起跳节奏明显,空中动作正确,不触网(男生扣男子网,女生扣女子网)。
6.发球:10次,6次及格,10次满分(20分,数量15分,技评5分)要求:分前后左右四区,前面两区每区2球、后面两区每区3球。
男生必须用上手发球,女生要有一半以上用上手发球。
要求:有一定的力度,落点准确、手法正确。
体育与健康教育系二〇一四年九月一日。
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新课程标准物理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陆丰市龙山中学教研室(516500)袁怀敏题记:——如果给我作用力和初始条件,我可以预知整个世界。
——如果知道了物体原来的运动状况,就可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动态。
要想知道高考未来的走向,最好的参考系就是2006、2007年的高考及变化,其考试的形式、试题的内容、考查特点及变化等方面都将对未来的高考起到一个领航作用。
一、认识几组关系:(一)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1.《考试说明》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及我省高考方案,细化了高考各学科的考试要求。
教育部,《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范围。
广东省,《考试说明》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高考的目的与规律,明确了各科目的命题指导思想,规定了各科目的试卷结构、难度要求;根据我省中学学科教学的要求与实际确定必考与选考内容;提供了题型示例。
共同构成2007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学科命题与考试的要求。
2.在教育部《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内确定我省各学科考试范围与内容,对广东考生更有针对性。
教育部《考试大纲》是对2007年高考各学科的总体要求,面向全部实验省(区)。
根据我省高考改革的需要与高中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考虑到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深入,从符合我省中学教学实际、减轻高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出发,在确保高等学校招收到高素质的合格新生的基础上,我省《考试说明》各学科考试范围与内容在教育部《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做减法,使2007年高考广东卷更符合广东考生的学业实际。
3.既反映高考改革的特点,又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
教育部《考试大纲》在明确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充分反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课程内容在共同基础要求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的理念。
《考试大纲》不仅指定了必考范围,还设置了选考内容,允许考生在选考的范围内可选择题目。
课程考核要求及说明

课程考核要求及说明一、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平时表现、作业提交、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考核,老师将全面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掌握情况。
1. 平时表现平时表现主要包括课堂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复习及讨论等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回答问题,以及参与小组讨论等行为都将被记录并计入平时成绩。
2. 作业提交作业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
作业内容将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拓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示。
3. 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将对学生在课程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考核,考试形式可能包括笔试、实践操作等。
考试内容将覆盖课程的重点知识与技能。
4.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全学期所学内容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学生对课程整体掌握情况的检验。
考试形式可能包括笔试、编程实践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将涵盖全课程的知识点。
二、考核标准1. 平时表现学生的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并完成作业的学生将得到更高的评分。
2. 作业提交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成绩。
作业将根据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考试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将直接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成绩将根据准确性、完整性、解题思路等标准进行评定。
4. 其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考核外,老师还将参考学生的课堂互动、专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重要说明1. 课程考核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学生需要全力以赴参与考核环节,确保自己在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学生在考核中存在抄袭、作弊行为将严肃处理,涉及学术不端行为者将被追究相关责任。
3. 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总结课程考核是一种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通过多方面的考核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八(上)法律是武器
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八(上)法律是武器 八(下)生命的滋味;你就是一道风景
10、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八(下)别把尊严丢了
1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九这是我的责任
1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七(下)生活中的雷区;八(上)青春故事;八(下)别把尊严丢了
九 依法治国
52、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无
53、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3、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九 依法治国
54、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七(下)我的朋友圈
21、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八(上)我的父亲母亲;家庭剧场;青春故事
22、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七(上)走进老师
2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依据课标-考试说明-确定和叙写学习目标

(1)我让学生明白什么?即“如何分解标准 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
(2)我怎么知道学生明白了?即“证明学生 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3)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能有利于学生明 白?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 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 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 生的学习?” 2020/8/1
目标定位是否精、准,是 衡量一位教师对新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教材熟悉程度的最 好判断标准,是一位教师课堂 教学研究水平的体现
2020/8/1
如何确定和叙写学习目标? 目标的误用问题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 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 树立……观点”
2020/8/1
考点6、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 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片,分组讨论交流、能从不同 角度说明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2、观察图片、分析经济现象,能正确判 断体现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3、观察图片、回顾历史、分析现实,互 帮互学,归纳出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点6、学习活动的组织.ppt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 (概念) 如:初步学会简单的遗产分割
2020/8/1
2020/8/1
2020/8/1
2020/8/1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行为 程度
行为 动词
核心 概念
2020/8/1
第二步:剖析/拓展关键词,构建概念体系图
新课程考试说明

2010年乌鲁木齐市高中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各科考试说明语文一、考试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4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至第三部分中的主要内容。
二、考试具体内容(一)需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课程标准》的内容:(1)前言中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建设高中语文课程的目的等相关内容;(2)语文课程的性质、三维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个要点)、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结构、各自特点以及学分要求等内容;(3)记忆课程目标的五组十个动词,重点掌握“积累·整合”“感受·鉴赏”的具体内容;(4)熟悉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的大体内容;(5)掌握“教学建议”的前四个要点,重点掌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6)掌握“评价的基本原则”的六个要点,掌握“必修课程的评价”中“阅读与鉴赏的评价”以及“选修课程的评价”中“诗歌与散文的评价”的具体内容;(二)在给定的三个课题(出自新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三)中选定一篇课文,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撰写一篇说课稿。
(可带人教版的相关的教师用书,但不能带各种教案集以及现成教案)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题类型、题量及赋分第一大题:填空题(共7道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第二大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三大题:简答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第四大题:简述题(1题,共30分)全卷共23道小题,题号通排。
民语文一、考试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3年)、新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4月第1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至第三部分中的主要内容。
二、考试具体内容(一)需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课程标准》的内容:(1)前言中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建设高中语文课程的目的等相关内容;(2)语文课程的性质、三维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个要点)、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结构、各自特点以及学分要求等内容;(3)记忆课程目标的五组十个动词,重点掌握“积累·整合”“感受·鉴赏”的具体内容;(4)熟悉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的大体内容;(5)掌握“教学建议”的前四个要点,重点掌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6)掌握“评价的基本原则”的六个要点,掌握“必修课程的评价”中“阅读与鉴赏的评价”以及“选修课程的评价”中“诗歌与散文的评价”的具体内容;(二)在给定的三个课题(出自新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三)中选定一篇课文,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撰写一篇说课稿。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理解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理解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邓州市十林镇一初中化学教研组2013年4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理解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邓州市十林镇一初中化学教研组《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主导,化学的教学都是以《课程标准》来展开的,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中的水平以《考试说明》中题类设计的难易来进行测评的。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河南省考试说明》,我认为在化学课的复习中应在《课程标准》中的5个一级主题中进行复习,复习的知识点以单元进行双基记忆和训练,把5个一级主题中的知识细化为实验、物质及构成、变化规律及应用、社会与环境四大块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具体复习中应把握的知识点如下:一、实验1、关注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简单仪器连接、加热、蒸发、过滤、实验基本操作,并能根据实验选择实验药品与仪器,使用批示剂、PH试纸,区分检验一些常见的物质。
2、探究实验中,会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3、会对实验后常见废液的处理。
4、能完成课标中要求的8个基本实验。
二、物质及构成能熟练使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法、碳和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氧气的性质、软硬水的区别与检验、水的净化方法、溶液的配制和组成、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乳化、结晶现象及溶液浓度的简单计算、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废旧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常见酸碱的性质与用途、浓硫酸的稀释,酸碱性对人体、农作物、环境的影响,小苏打、苏打、食盐、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知识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土壤的影响,物质三态变化及其转化;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及物质的分类;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原子的结构。
三、物质变化规律及应用化学反应实质,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计算,物质间相互转化。
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

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个方面。
1. 平时表现
学生的平时表现将占总成绩的20%。
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2.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将占总成绩的30%,考试内容涵盖本阶段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部分应用题。
3.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将占总成绩的50%,考试内容涵盖整个学期的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考核要求
1. 出勤
学生需按时上课,缺勤次数不得超过规定次数,否则将影响平时表现评分。
2. 作业
作业需按时完成,迟交作业将扣分,严重影响成绩。
3. 考试
考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禁止抄袭、作弊,一经发现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4. 尊重知识产权
学生提交的作业及答卷需确保原创性,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5. 学术诚信
学生需遵守学术诚信规范,不得作弊、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成绩评定
根据上述考核方式和要求,最终成绩将以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计算得出,总成绩分为A、B、C、D、F五个等级,具体分数对应等级标准如下:
•A:90-100分
•B:80-89分
•C:70-79分
•D:60-69分
•F:0-59分
学生需努力学习,认真对待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祝大家学业有成!。
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孰轻孰重——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与建议

Cg , 他 们 放 心 搞 课 改 ” “ 考 方 案 要 尽 早 出 台 , 止 有 ,L让 ,高 防
些学校观望 、 怀疑 , 使真J 实施课 改的学校在高 考获胜 ” F 之
I 5 4
嚣 } 鸯鼎 魏 l i l &e £ } 卺l l 毪 } 赫8S< {0蟊j 氇 ≮ 鬯l0 0 e } 二篡嚣 l 墼}
和其他学科一样 ,英语科在新课程实施中也遭遇诸多 困惑 , 新课程 高考《 考试说 明》 何时 出台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 认为 ,高考毕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 ,在基层仍然存在着 “ 成绩就是政绩” 的观念 。 高考《 新 考试说 明》 尚未出台 , 许多
教师心里不踏实 。问题集中在课程 目标 与高考 目标不完全
的新课改理念 。 教师 的任务就是 以教材为依托 , 把握教学要
j0 静 舔 蕃 l
鑫 氇 ; 蠢 璃 赣 ; 尊 0 0
eS 箍r 学
} 赣¥ }
{ 毪 箍 辩
鬻 骐础教育舛滔毂学嬲究
——线 论 坛
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 孰轻孰重
英语 新课 程教 学反 思与建议
福 建省 惠 安市 第一 中学 王志 龙
摘 要: 进入新课 程以来 , 快研 制 出台{ 0 9 尽 2 0 年福 建省 高考英语科 考试说 明》 以下简称《 ( 考试说 明》 的呼 声此起彼 ) 伏。 新高考的不确定性使许 多英语教 师感到心里不踏 实。 对此 , 笔者进行 了反思并提 出建议 , 以期一线教 师正确把握教 学“ 指 挥棒 ” —《 — 课程标准》 进 而淡化考试“ , 指挥棒 ” ——《 考试说 明》 。
关键词 : 考试说 明; 课程标准 ; 反思 ; 建议
一
课程标准测试通知

课程标准测试通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将于近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
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测试时间课程标准测试将于本月底开始,具体时间将在后续通知中公布,请同学们密切关注学校官方渠道的通知。
二、测试科目本次测试将涵盖各门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请同学们认真复习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做好准备。
三、测试形式测试形式将采取笔试的方式,考察同学们的知识掌握、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考试内容将根据各科目的课程标准进行设置。
四、测试要求1. 同学们要按时参加测试,不得迟到早退。
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向班主任请假,并提供相关证明。
2. 同学们要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不得作弊、交头接耳或其他违规行为。
一经发现,将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同学们要带好考试所需的文具,如铅笔、橡皮擦等。
禁止携带通讯工具、参考资料等非考试必需品。
五、测试结果与奖励测试结束后,学校将尽快公布测试成绩,并将成绩单发放给同学们。
优秀的同学将获得学校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大家更好地学习。
六、测试意义与建议课程标准测试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旨在帮助同学们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找到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同学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测试,认真对待每一次测试,不仅要追求好成绩,更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测试准备为了更好地备战测试,同学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复习辅导班,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同学们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标准测试的通知内容,请同学们积极备考,相信大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同学们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谢谢大家!学校教务处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埂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台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I、地理II、地理III (各2学分,36课时)三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六模块组成。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同时学习。
4、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农林、经济、管理、军事等)的学生装必顺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I.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刨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三、地理(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l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
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
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全日
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
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