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第七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合集下载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疫苗效果评估
了解B细胞在疫苗免疫中的作用,有助于评估疫苗的效果 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策略。
B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
B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B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开发出针对自身免疫 性疾病、过敏反应和肿瘤等的B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为 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B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 作用
研究B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 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 点。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 意义。
B细胞概述
B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骨髓中 发育成熟。
B细胞表面具有B细胞抗原受体 (BCR),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细胞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分布到全身各处,并在抗原刺激 下活化、增殖,最终分化为浆细
胞,产生抗体。
02 B细胞的激活与分化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清除和监控的过程。B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肿瘤特异性抗 体,帮助机体清除肿瘤细胞。
B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肿瘤免疫, 如激活T细胞、巨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06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 答研究展望
B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内源性抗原应答
B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自身细胞产生的异常 蛋白或细胞内病原体成分,维持自身稳定。
外源性抗原应答
B细胞能够识别并应答外来抗原,如细菌、 病毒等,引发体液免疫应答,清除外来病原 体。
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产生抗体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调节T细胞应答
B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能够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 免疫调节
通过免疫调节分子和细胞,保持免疫应答的平衡。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临床应用
免疫疗法
利用特异性免疫应答原理,开发 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病等的新方 法。
疫苗开发
通过模拟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 疾病传播和感染。
诊断检测
利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开 发疾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介 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 作用。本节将介绍B淋巴细胞的类型、功能以及成熟和激活过程。
B淋巴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浆细胞
分泌抗体,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执行者。
调节B细胞
调控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记忆B细胞
持久保存抗原信息,能够迅速启动二次感染时 的免疫应答。
1
二次感染
2
再次接触同一抗原,记忆B细胞迅速激活,
大量产生抗体。

初次感染
初次接触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形成记忆B细胞。
长期保护
记忆B细胞持久保存抗原信息,提供长期 保护。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1 刺激信号
抗原与受体结合,激活B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辅助细胞
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提供刺激和调控,增强或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
其他亚群
包括未成熟的B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等。
B淋巴细胞的成熟和激活过程
成熟过程
从骨髓到淋巴器官,经历多个阶 段,如B细胞前体、静止状态和 抗原依赖激活。
激活过程
通过抗原结合、T细胞辅助、其 他刺激等,启动细胞分裂和抗体 合成。
浆细胞生成
B细胞在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 大量分泌免疫球蛋白。
B细胞介导的抗体反应

北京大学《免疫学》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北京大学《免疫学》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
Th
MHCII
Y
1. TCR
信号1 抗原-BCR
2. CD4 3.CD40 L
20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21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
抗原特异性B和Th
外周免疫器官的T细胞区相互作用
B活化后进入B
细胞区
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2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29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30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
(一)初次抗体应答的特征
抗原初次进入集体所引发的应答称之为初次应答。 初次应答产生抗体的四个阶段:
1. 潜伏期 2-3周,无抗体产生
2. 对数期 抗体水平呈指数增长
3. 平台期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并相对稳定
4. 下降期 抗体降解,或与抗原结合而被清除
3)Ig的类别转换 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 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机制: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C基因的重排
27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Ig类别转换
28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分化
分泌
4
B细胞抗原受体及其识别抗原的特点 BCR可直接识别多种天然抗原物质(天然蛋白、多肽、核酸、多糖、和小 分子化合物) BCR可以识别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BCR识别抗原无需APC的提呈 BCR识别抗原不受MHC限制
5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I 与 TD 抗 原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Th 细胞活
Th
化、增殖
二次应答
B7 MHC-II
CD28
CD4
TCR Th
APC
ICAM LFA-1
Th
分泌细胞因子
浆细胞
Th
CD40L CD40
BCR
抗原
B 细胞扩增
Immune response is Two-Edged Sword ! Immunity is not always what we want!
21
9/19/2019
22
(三)浆细胞的形成
• 抗体形成细胞( Antibody Forming Cell , AFC ); • 能分泌大量抗体,不再表达BCR和MHCⅡ类分子,因此不
能再与抗原起反应,也失去与Th相互作用的能力。
B细胞
9/19/2019
浆细胞
抗体
23
(四)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Bm)的产生
9/19/2019
29
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 TD-Ag: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和 血清蛋白等。
• TI-Ag:细菌细胞壁、荚膜多糖、鞭毛、脂多糖 等;
– TI抗原活化B细胞不需要Th细胞的帮助。
9/19/2019
30
TI-1 抗原 LPS
TI-2 抗原
多效价抗原
BCR LPS 受体
9/19/2019
35
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意义
• 在抗胞外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此类应答 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可以迅速发生。
• 具有荚膜多糖的细菌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逃避MΦ的破坏,还可阻止MΦ对抗原的加 工。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使得机体能够对这一 类病原体产生迅速的特异性应答。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I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 原 特 异 性 血 清 抗 体 滴 度 ( )
初次免疫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再次免疫
IgM
1
0 0 7 14 21 28 35 42
Log


二、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对TI-Ag的识别机制


TI抗原可分成TI-1和TI-2两类。
了解抗体产生规律的意义
• 是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制定 最佳免疫方案 • IgM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区别
细胞免疫
介导 的 细 胞
参与的细胞 MHC - 限 制 性 引发的抗原 效应产物
体液免疫
B细 胞
B细 胞 、TH、APC 无 TD-Ag、TI-Ag Ab
T细胞 T 细 胞 、APC
有 TD-Ag TH细胞、Tc细胞 特异性细胞介导细胞毒 DTH
抗细胞内感染 抗肿瘤 DTH 移植物排斥反应
效 应方式
生物学
Ag-Ab复合物形成
抗感染 抗肿瘤(ADCC) I、II、III超敏反应 移植物超级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意义
1.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2. 能有效地杀灭具有荚膜多糖的细菌。
讨论:B 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
抗感染免疫
• • • 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 激活补体、ADCC效应、免疫调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免疫损伤机制
• • • 导致I、II、III型超敏反应 引起超急移植排斥反应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概念
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

B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B 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B 细胞活化的调控机制
B 细胞的抗原识别系统 B 细胞抗原识别后的信号转导 B 细胞激活后信号转导的负性调控机制 B 细胞活化异常与免疫疾病
B 细胞的抗原识别系统
BCR 复合物 B 细胞活化共受体复合物(coreceptor complex) 其他辅助分子
Ig可变区基因点突变可使一个B细胞克隆增殖形 成具有不同的结合抗原亲和力的B细胞克隆。 抗原量减少时,只有那些表达高亲和力抗原受体的 B细胞,才能有效的竞争结合FDC表面的抗原,进 一步分化,避免发生凋亡。 体液免应答进程中,伴随抗原逐渐被清除,抗体 亲和力逐渐增强
抗原在生发中心对表达高亲和力抗原受体B细胞 选择的结果
免疫球蛋白
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识别抗原,传递B细胞活化信 号,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 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清除抗原 BCR是抗原识别受体;抗体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 B细胞表面的BCR,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成的浆 细胞所分泌的抗体,抗原特异性相同(识别同一个抗原), 多了跨膜区和胞浆区
其他辅助分子
CD45 CD45磷酸酶通过作用于Src PTK C端调节区505位磷酸化 的酪氨酸残基脱磷酸化,解除Src PTK的抑制状态,调控 Src PTK 活性
CD40 CD40配体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CD40-CD40L相互作用 给予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对B细胞分化和抗体产生以及 类别转换有重要作用
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应答产生的效应和结局 分化为长寿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发生抗 体的类别转换,帮助机体有效清除外来抗原。 形成记忆B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在较长时间 内保护机体免于同一抗原的再次入侵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绪论1.免疫(1的必让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大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特点:①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为6-10天。

②初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低亲和力的IgM,后期为IgG。

③血清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而且维持时间较短。

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感染此病,这是因为它们的快速再次应答,也就是说它们对此病产生了免疫。

特点:①潜伏期较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

②抗体浓度增加快,含量比初次应答高,维持时间长。

③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再次应答。

④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为IgM。

⑤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⑥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

3.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4.自身稳定:指免疫具有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

5.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体内表达新生抗原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可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6.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先天性、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天然免疫。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体液免疫应答是机体在遭受外来病原体入侵时,通过体液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应答来抵御病原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识别、激活、增殖和效应。

在体液免疫应答的识别阶段,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能够识别并鉴别出外来的病原体。

这一过程依赖于机体内特异性的免疫分子,即抗原受体。

抗原受体能够与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结合,从而触发免疫应答。

当抗原受体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后,体液免疫应答进入到激活阶段。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B细胞的激活。

激活B细胞的关键信号来自辅助T细胞。

辅助T细胞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并释放出细胞因子,来激活B细胞。

激活的B细胞开始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在激活阶段之后,增殖阶段开始。

被激活的B细胞开始大量增殖,形成大量的细胞克隆。

这些细胞克隆分化为两种类型: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而记忆B细胞则可以长期存留在机体内,以便在再次遭受相同抗原侵袭时能够更快地启动免疫应答。

在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浆细胞开始产生并释放大量的抗体。

抗体能够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如中和病原体、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等。

此外,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病原体的清除。

总结起来,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识别、激活、增殖和效应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依赖于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重要防线。

通过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1) 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以抗原肽- MHC- I 类分子复 合物形式将病毒抗原肽提呈给CD8+T细胞的TCR识别。
(2) 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杀伤靶细胞。 三、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的后果: (1)正常的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中和病毒、清除病毒(体液); 产生致敏的淋巴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阻止病毒扩散(细胞)。 (2)病理性免疫应答( II 、 III 、 IV 超敏反应):损伤肝细胞。 (3)不产生免疫应答:表现为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
3.细胞因子的作用: Th2细胞分泌IL-4,巨噬细胞分泌IL-1 促进B活化。
B2细胞与Th2细胞相互作用



双识别

掌握
初始Th活化信号:
初始B细胞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TCR-Ag-MHCⅡ; 第一信号:BCR- Ag;
第二信号:CD28/B7等。 第二信号:CD40/CD40L。
细胞因子:IL-2
分泌抗体 2.产生少量的记忆性B细胞(memory B cell,
Bm):维持免疫记忆。
记忆性B细胞(Bm)
1. 高表达膜Ig,不表达抗体。 2. 长寿命。 3. 激活只需很低剂量抗原,无需Th细胞辅助。 4. 介导再次体液免疫应答。
概括—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1、B细胞的活化(信号1 +信号2 +细胞因子) (1)活化信号1
B细胞的活化、增殖 产生抗体分子,
和分化
最终清除抗原
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1.由B细胞介导,过程涉及 APC、Th、 Tfh 、B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在抗胞外菌和某些病毒的感染免疫中起重要 作用。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保护自身不受攻 击 超敏反应 感染或肿瘤 自身免疫病
正常情况 非己抗原 正应答
自身抗原 负应答 异常情况 非己抗原 过强应答 过弱 或负应答 自身抗原 正应答
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 1.抗原的识别阶段 (感应阶段) 2.T.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反应阶段) • 3.效应细胞产生效应物质并发挥作用 阶段(效应阶段)
T、B淋巴细胞对抗 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概念
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 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 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 过程。(immune response) 注意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 两者概念的区别。后者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 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 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3.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过程:
二. B细胞对TI-Ag的免疫应答
TI-Ag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又分为TI1Ag和TI-2Ag,它们之间的区别是TI-1Ag 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复B表位(如脂多 糖),可使成熟及不成熟的B细胞应答; TI-2Ag仅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如荚膜 多糖),仅使成熟的B细胞应答。
TI-1Ag应答的特点: ①高浓度使多克隆B细胞增殖分化;低浓 度只能使特异性BCR的B细胞增殖分化。 ②双信号激活,TI-1Ag+BCR→第一信号; 丝裂原与B细胞丝裂原受体结合→第二 信号。 ③使成熟、不成熟B细胞应答。
TI-2Ag应答的特点: ①只使成熟B细胞应答,主要是B-1细胞 ②单信号激活B细胞,但交联过度或过低 则无应答。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CTLA4)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调节性 T 细胞 转导负性信号的免疫细胞膜分子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 高浓度的TI-1抗原, ------可诱导多克隆B细胞增殖和分化; 低浓度的TI-1抗原 ------只能激活抗原特异性B细胞。
3. 特点:应答发生早,无Ig 类别转换亲和力成熟 无免疫记忆。
4. 意义:在抗胞外病原体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
1. 多为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具有多个重复排列的表位。
(二) B细胞活化需要的双信号
第一信号: BCR - Ag
▽BCR直接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表位结合; 由Igα /Igβ 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
▽辅助受体CD19/CD21/CD81→增强B细胞对抗 原刺激的敏感性,降低B细胞的活化阈值。
第二信号: 协同剌激信号 CD40 - CD40L
B7 CD28
2. 只能激活成熟B细胞, 主要是B1。婴幼儿易感染含TI-2 抗原的病原体。
3. 可直接激活B1细胞,但在Th分泌的CK作用下,可发 生Ig的类别转换,产生IgM及IgG。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分为 四个时期,即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和下降期。 这几个时期所呈现的特征与机体是初次或再次接 触抗原而有所区别。
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表位
Vesicles and Present Peptide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B细胞in内化M处H理C-提I呈I 递抗原
*B细胞特异性结合抗原,向B细胞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通过BCR摄取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 物,供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
浆细胞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一)TI-Ag的特点
1. TI-Ag有两类: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免疫学》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Antigen)的生理功能。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 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2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与应答;3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斥效应及其机制;4 免疫病理过程与机制;5 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6 免疫学在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3、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是指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其在体内繁殖、扩散,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保护机体生存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超敏反应和重复感染。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oestasis)是指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维护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也可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免疫监视具有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若该功能发生失常,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二、填空题1、简述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识别自己和非己;特异性;免疫记忆。

3、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学的萌芽期、免疫学的经典期和现代免疫生物学发展期。

三、简述题1、简述免疫的现代概念现代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抗原耐受的诱导、维持、破坏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方法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

2、简述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免疫的基本特点包括1、识别自己与非己;机体仅能识别异种蛋白质,甚至对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和细胞也能识别。

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等调节B细胞的活化。
(二)B2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B2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 B2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 生IgG为主的抗体,部分B2细胞分化为记 忆性B细胞,在再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1. B2细胞的活化

第一信号:抗原识别信号 BCR特异性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产生抗原识别 信号,Igα/Igβ将抗原识别信号传递到B细胞内,共受 体复合物
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

Th细胞的激活 外源性抗原由APC捕获,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片 段,以MHC-II—抗原肽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并提供第二信号,使其活化,分化为Th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
Th细胞提供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活化的Th细胞识别B细胞表面特异性p-MHC,诱导 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B细 胞活化所需第二活化信号。
Igα/Igβ将B细胞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
到B细胞内
B cell receptors (BCR)
---BCR即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 蛋白
---成熟B 细胞表达两种BCR
Ig: IgM 、IgD.两种
---BCR的胞内区非常短,仅
有三个氨基酸残基
BCR can recognize epitopes directl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浓度TI-1抗原是多克隆活化剂
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特点

TI-2抗原多属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成分,具 有高度重复的结构。使成熟的抗原特异性B 细胞的BCR发生广泛交联。且不易被降解, 使抗原信号延长和持续。,但过度交联可产 生耐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功能 细胞因子 促进T和B细胞增殖 IL-2 刺激B细胞产生IgG2 IFN-γ 1.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因子,导致IgG1和IgE产生 IL-4
2.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Th2分化,增强抗体应答 3.参与I型超敏反应;
IL-5 IL-6 IL-10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因子 B细胞的分化因子 1.抑制Th1细胞因子产生 2.促进Th2细胞因子产生和B细胞激活 促进Th1的产生、巨噬细胞和NK细胞激活
结合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IgM或IgG-Ag ↓ 激活补体→C3b与 巨噬细胞表面C3bR
结合
(四)ADCC IgG + 靶细胞 FcγR( NK细胞等) 杀伤靶细胞。 (五)粘膜抗感染 SIgA 粘膜抗感染。 (六) 超敏反应:可引起I、II、III型超敏 反应。 (七) 自身免疫病 (八) 可引起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4.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概念与特点。
第四节
免疫记忆
B细胞免疫记忆是指B细胞再次遇到相同抗原 时,快速产生高效价、高亲和力抗体的现象。
记忆B细胞库(二种类型)
①长寿记忆B细胞 —— 不能分泌抗体; ②长寿浆细胞 —— 能分泌抗体。
一、B细胞记忆的诱导
Ag 成熟B细胞(生发中心) 增殖分裂成中 心母细胞 BCR改变 与FDC(滤泡性树突状细 胞)上的抗原结合:
四、抗体的免疫效应
(一)中和作用 IgG(血液)和SIgA( 粘膜)
1.结合外毒素---中和毒性; 2.结合病毒---阻止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
(二)激活补体
Ag-Ab(IgG, IgM)复合物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膜攻击复合体 溶解靶细胞。
(三)免疫调理 IgG-颗粒性Ag
Fc段与巨噬 细胞表面Fc受体
1.初次应答 其它APC活化的Th细胞与B细胞, 通过粘附分子相互作用激活B细胞。 2.再次应答 已扩增的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 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粘附分子及抗原提 呈作用相互诱导并活化。 Th活化信号 TCR-Ag-MHC B细胞活化信号 BCR-Ag
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
CD28/B7等
CD40/CD40L
第六章
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
TI-Ag(TI1、TI2) TD-Ag 一、 对TI-Ag的识别 抗原分两类
(一)识别TI1抗原(细菌的脂多糖等)
1.高浓度--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与丝裂原受体结合, 激活大多数B细胞(注:与BCR特异性识别无关); 2.低浓度--无多克隆激活作用,与BCR结合,激活结合 TI1抗原的B细胞克隆。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信号 2
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FN-g TGF-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PC
B
Th
信号 1
IgM IgG3 IgG1 IgG2b
Y
增殖和分化
IgG2a IgE IgA
IL4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L-5 augments IFN-g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TGF-b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duces
IL-12
第三节 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一、B细胞对TI-Ag和TD-Ag应答的区别
TI-1、TI-2和TD抗原体液免疫应答的区别 活化B细胞 类别转换和 亲和力成熟 TI-1抗原 B1和B2 多克隆 无 TI-2抗原 B1 寡克隆 少数有 TD抗原 B2 有
记忆B细胞
T细胞辅助


个别有



二、Ig类转换 Ig类转换(同种型转换,isotype switch)是指B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首 先合成IgM,然后转为合成IgG等类别的 抗体。
主要表达 B细胞 细胞 配体 CD28 CTLA-4 配体表达 T细胞 细胞 主要功能 B7/CD28 — 活 化T细胞
CD2
T细胞 LFA-3 淋巴细胞和 所有APC 活化T细胞
CD40
B细胞 CD40L 活化的T细胞 B细胞活化最 强有力信号
B7/CTLA-4 —抑 制T细胞活化。
(二)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
3.FDC上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记忆B细胞对再次抗原的应答 再次抗原 记忆B细胞克隆快速大量扩 增 抗体分泌细胞增多(较初次应答多 8~10倍以上)。
本节要点
1.B细胞对TD、TI-1及TI-2抗原免疫应答 的异同; 2.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应答; 3.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
信号2 T细胞辅助
CD40
B
信号1 抗原-BCR
MHCII
Th Th
1. TCR 2. CD4 3.CD40 L
Y
二、细胞的协同作用
(一)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 1.两个刺激信号
2、主要的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1)B7:B7.1和B7.2(主要表达细胞 — B细胞) 配体:CD28和CTLA-4(表达细胞:CD28—T 细胞、CTLA-4—活化的T细胞) 主要功能:B7/CD28—活化T细胞; B7/CTLA-4—抑制T细胞活化。
(2)CD2(主要表达细胞 — T细胞) 配体:LFA-3(表达细胞 — 淋巴细 胞和所有APC) 主要功能:CD2/LFA-3—活化T细胞。 (3)CD40(主要表达细胞 — B细胞) 配体:CD40L(表达细胞:活化的T细 胞) 主要功能:CD40/CD40L— B细胞活化 最强有力信号;
主要的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B7.1和B7.2
1.概念: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短(约2~3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3)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4)维持时间长; (5)总抗体水平高。
(三)意义
1.证明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2.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
3.以非活力疫苗预防接种,常需多次接种。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1.概念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3)抗体的亲和力低; (4)抗体维持时间短; (5)总抗体水平低。
(二)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二)识别TI2抗原: 肺炎球菌多糖等。
1.结构特点 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簇, 呈线形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2.活化特点 与特异性BCR结合 BCR交联 传入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
二、对TD-Ag识别与提呈
(一)TD-Ag 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的蛋白质抗原,和血清 蛋白等。 (二) 识别与提呈 1.B细胞表位(蛋白质半抗原)与特异性BCR结 合; 2.T细胞表位(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 物 表达于APC(DC、M、B细胞)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辅助B细胞活化。 注:再次应答、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是最有 效的抗原递呈细胞。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
活化的Th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增 殖、活化和分化。 主要的细胞因子包括: 1.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2.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IL-10和IL-13;
IL-2和IFN-γ;
IL-4、IL-5、IL-6、 IL-4和IL-12。
3.调控免疫应答类型的细胞因子
第二节 B细胞激活和信号传导
一、B细胞活化信号
(一)TI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直接激活。 (二)TD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需两种信号 1.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抗原与 BCR(B细胞)结合; 2.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 有二种方式 (1)Th细胞-B细胞的接触作用:CD40L-CD40等; (2)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4、5、6等。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的。
BCR(低亲和力) B细胞阴性选择,发生凋亡; BCR(高亲和力) B细胞阳性选择,发育成浆细 胞或记忆细胞。
二、记忆B细胞库的维持
可能的维持机制: 1.抗原(反复刺激) —— 病原微生物反复感染、长期 慢性炎症、自身或环境中共同抗原的存在。记忆 B细胞不断更新。
2.抗原特异性长寿浆细胞的存在——维持特异性、高 亲和力抗体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