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外伤临床分类与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外伤临床分类及治疗原则
颈段脊髓损伤
而随着交通发展及人们社会活动的不断增 加,颈椎外伤的患者逐渐增多,神经外科医生 借助手术显微镜和双极电凝可以对这一区域进 行更为精确细致的操作,从而更好的保护周围 重要结构,减少术中出血,将手术并发症降至 最低
1983年,Denis在二柱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 三柱理论,强调韧带对脊柱的稳定作用, 分别为: •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半部和相应的椎 间盘及纤维环 • 中柱,椎体后半部及相应的椎间盘和纤维 环、后纵韧带、椎管 • 后柱,椎板、黄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 棘突等脊柱附件
术后:
a-呼吸功能评价、拔管 b-初步功能评价 c-拔除引流管及尿管 d-脊髓功能评分 e-手术部位拍片 f-评价手术效果 g-康复理疗会诊指导 h-告知手术结果及复查时间点 i-确认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 j-留取影像资料、办理出院
牵张伸展型颈椎损伤分度
Ⅰ度:前侧韧带复合损伤,椎体横行非变形骨折。X线显示损伤节段的椎 间隙明显增宽。 Ⅱ度:前后韧带复合损伤,损伤节段上一椎体后移位进入椎管。此型损 伤常有自然复位。X线显示移位轻微,少有超过3mm者
牵张屈曲型颈椎损伤
Ⅰ度:后韧带复合损伤,损伤水平棘突明显分离,小关节半脱位。 椎体前下缘变钝,有人称之为屈曲扭伤。 Ⅱ度:单侧关节脱位(交锁)或关节半脱位,后侧韧带复合损伤或 前后侧韧带复合均损伤。对侧小关节半脱位,脱位的钩椎关节变 阔。 Ⅲ度:双侧小关节脱位,椎体向前移位1/2,上一椎节的下关节后 部对着下一椎节上关节前部,呈栖息状。有或无下一椎体前下缘 变钝。 Ⅳ度:整个椎体移位或呈不稳定的浮动脊椎
Biblioteka Baidu方屈曲型颈椎损伤分度
Ⅰ度:椎体不对称性压缩骨折,加上同侧椎弓 骨折,椎体在前后方向无移位。在断层片上显 示关节突骨折和椎弓骨折。 Ⅱ度:椎体一侧压缩,伴同侧椎弓骨折,椎体 在前后方向有移位。后侧韧带复合损伤,对侧 关节突撕脱骨折。偶尔有一侧椎体压缩,而对 侧椎弓撕脱骨折
垂直压缩型颈椎损伤分度
Ⅰ度:椎体上下软骨板骨折,具有吸杯状畸形。韧带无损伤 Ⅱ度:椎体上下软骨板骨折伴有吸杯状畸形,骨折线通过椎体,但其移 位甚微 Ⅲ度:椎体骨折移位,椎体后缘骨折片可进入椎管,椎弓、韧带可无损。 有的粉碎性骨折合并韧带损伤
1.屈曲压缩型 2.垂直压缩型 3.牵张屈曲型 4.伸展压缩型 5.牵张伸展型 6.侧方屈曲型
屈曲压缩型颈椎损伤分度
Ⅰ度:椎体前上缘变钝,后侧韧带复合无损伤。 Ⅱ度:椎体前缘变钝并倾斜,椎体前部丧失正常 高度,前下缘呈喙状,可有椎体垂直骨折。 Ⅲ度:骨折线从椎体前面斜行过椎体并延伸上下 面软骨板。 Ⅳ度:椎体变形和喙突状骨折,椎体后下缘向椎 管方向移位,其距离小于3mm。 Ⅴ度:骨折形式同Ⅳ度,椎体后缘突入椎管,椎 弓无损,小关节面分离,棘突距离增宽(前后韧带 复合均可损伤)
伸展压缩型颈椎损伤分度
Ⅰ度:单侧椎弓骨折,有或无椎体旋转移位,同侧椎弓根和椎板骨折或合并同侧关节突骨折 Ⅱ度:邻近椎节多处椎板骨折,双侧椎板骨折而无其他组织损伤 Ⅲ度:双侧椎弓骨折,关节突骨折,无椎体移位 Ⅳ度:双侧椎弓根骨折,部分椎体向前移位 Ⅴ度:双侧椎弓骨折伴整个椎体向前移位,骨折椎体的后弓无移位,而椎弓前部随椎体前移前 后韧带复合损伤。相邻的下椎体前上部被向前移位,椎体切割状骨折为其特征性X线表现
临床上,急性颈椎损伤的致伤力并非像实验研究那样可进行确切控制 和直接观察,仅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放射学证据推测其主要致伤力, 并按照类似实验研究中各种单纯外力所致的损伤类型进行归类。此分类方 法虽较繁琐,但有助于对损伤机制的充分理解和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
Allen等(1982)将间接暴力所致的下 颈椎损伤根据损伤机制分为六型
• 手术时机 • 手术入路的选择 • 伴有滑脱和交锁的处理 • 脊髓坏死组织的清除
建立脊柱外伤临床路径
术前:
1-基本资料登记 2-采集受伤史(外力性质、受伤机理等) 3-伤情初判 4-急诊拍片 5-了解既往脊柱健康状况 6-神经系统查体、评分 7-汇总研判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8-医患沟通、介绍伤情及预案 9-签署手术同意书 10-术前伤者及材料准备 11-手术切口标定、平片作手术计划
寰枢关节脱位 寰枢关节脱位分为直向脱位和旋转脱位两型,每一型中又分4~6个亚型。 1. 寰枢关节直向脱位 分为6个亚型。Ⅰ型:寰齿间隙 ADI(atlas-dens interval)在3~5mm之间 (儿童在5~7mm之间)的寰椎直向前脱位。主要病理改变为单纯寰椎横韧带断裂。由于此平面脊髓 有约1cm的缓冲间隙,故脊髓一般不会受压,临床一般无症状。Ⅱ型:寰齿间隙(ADI)在5~ 10mm之 间的寰椎直向前脱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除寰椎椎横韧带断裂外,尚有翼状韧带断裂,脊髓可能受 压。Ⅲ 型:寰齿间隙(ADI)超过10mm的寰椎直向前脱位,主要病理改变为寰枢之间的一切韧带均 断裂,脊髓必然受压。 Ⅳ型:不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椎直向后脱位。其病理改变为寰椎前弓跨跃齿 突尖向后移位,脊髓在寰椎前弓后缘与枕骨大孔后缘或枢椎椎板之间受卡压。Ⅴ型:伴齿状突骨 折的寰椎前脱位,其病理改变为齿状突骨折近端处后方的脊髓有效间隙(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简称SAC)减少, 脊髓易受压损伤,但较后脱位相对为轻。Ⅵ型:伴齿状突骨折 的寰椎后脱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齿状突骨折后其远折端向后移位,以致脊髓后方的有效间隙明显 减少,相邻颈髓受压,病死率以及四肢瘫痪率较高。 2. 寰枢关节旋转脱位 按Fielding分型法〔9〕分为4个亚型。Ⅰ型:寰椎以齿状突为旋转轴心, 一侧寰椎侧块向前旋转, 另一侧块向后旋转,寰椎横韧带完整,寰齿间隙(ADI)正常。Ⅱ型:寰椎 横韧带破坏,以一侧寰枢椎间关节为旋转轴心,另一寰椎侧块向前旋转移位,ADI在3~5mm之间。Ⅲ 型:为Ⅰ型的加重状态,寰椎双侧关节面均向前移位, 两侧移位程度不同,ADI大于5mm(图2Ⅲ)。 Ⅳ型:为一侧寰椎侧块向后旋转移位,通常伴有齿状突骨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