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生与发展一﹑来自曾经:国外历史条件: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人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楷模。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

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它也希望在全球范围寻求社会主义力量的同盟。

国内历史条件:当时的中国已经不仅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社会经济条件,而且还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入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

19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一,在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第二,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在思想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以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各种新思想纷纷传入中国。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地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却鼓动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应该仿效俄国。

1919年,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实际发挥作用的力量崛起了。

在这场运动中,西方民主观念的整个破灭促使中国知识分子一步步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正如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的生动描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传入途径传统认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三条,即法国﹑日本以及俄国。

From法国:五四运动前后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在这些留学生中又不少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且在法国巴黎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其中周恩来、赵世炎等就是杰出的代表,并在归国后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摘要】现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日益薄弱,存在着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实践渠道狭窄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不足等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不够等方面。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拓宽马克思主义实践渠道,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提高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加强理论学习、拓宽实践渠道、培养信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领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对策、理论学习、实践渠道、培养、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普及,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持有的热情和坚定度有所下降,甚至出现迷茫和怀疑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了解和分析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讨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普及。

2. 正文2.1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分析面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新时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面崛起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怀疑,觉得其理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旅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旅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旅程自1848年马克思在英国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论著,在而后的160多年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铺天盖地,列宁的《列宁主义》,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历史上也不乏有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政权的国家,上世纪典型的例子是前苏联和东欧,当然,我们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

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外强欺辱,国弱民贱,中华大地横的尸遍野,人民生灵涂炭,尽管中华名族不论是在官方还是在民间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清统治者自救图强的洋务运动,知识分子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还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产生了作用,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中国的双半性质。

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境,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通过对各种学说、各种救国方案的反复比较和缜密思考之后,终于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或多或少都与马克思主义有较深的渊源。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从此拉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和殖民的危险,不少中国爱国人士不断为解救祖国寻找出路,但最终无果。

直到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人民以后,中国的革命面貌就发生了变化,自那以后,中国的发展改革崛起道路就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摇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中国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国情状况的恶化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虽然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新的生存奋斗,然而中国社会不仅没有让人感觉到气象一新,反而迷茫在更加混乱的遭遇之中。

一大批革命者痛苦地认识到,衰落的中国并没有因为帝制的推翻而获得新生,中国社会的变革还需要另辟蹊径。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摇篮。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线转移,李大钊凭借其灵敏的政治洞察力作出了深刻评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也在十月革命的触动下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1920年开始,一批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7月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完成建党的工作,力求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主要内容上取得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被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开始。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对自身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的阶段。

此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新领导层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表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获得的一次巨大飞跃。

毛泽东思想成为继马克思主义之后知道中国革命的又一面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影响因素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影响因素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影响因素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出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浪潮。

以下是一些影响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因素:
1. 国内形势:在20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包括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工人运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和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事业。

2. 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为中国提供了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机遇。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许多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理论和思想来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3. 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促进马克思传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有启蒙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多种思潮。

这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为马克思的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4. 政治斗争:最后,政治斗争也是影响马克思传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用来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这种政治斗争的需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

总之,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形势、国际环境、文化交流和政治斗争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马克思的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践,并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困境的原因

试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困境的原因

历史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的困境2009年9月上旬初稿摘要: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应历史的看待。

以往由于我们在思想上存在偏见,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认识不清。

其实就历史的看,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前期自主、中期受控、后期反思的三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影响也经历了一定影响——全面影响——一定影响的往复历程。

就当前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危机,我们应历史的看待,加深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史学早日走出困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顾名思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种社会历史认知。

它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史学俨然就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唯一理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形势,故而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面临困境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限制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原因,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的形势下能够继续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历史学自身的理论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取代”的局面不再存在,代之以多种理论的竞争。

①而在相互之间的争鸣中,马克思主义史观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

被加以排挤,甚至是被否定。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部分是基于历史有太多的沉重包袱被背负,一部分是基于现实所面临着新情况。

首先就历史来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有历史的成因在里面,这是任何人不能否认的。

自从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提倡新史学以来,中国的史学不断的摆脱以往僵硬的、固定化的形式,向着适应社会新形势方向发展。

加之中国面临的危难局面,使得中国学人不断的引进外来学说,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表现在史学领域就是,以新的史观来指导对以往历史的认知。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史学的现实功用。

由于将各种思想与史学结合,故而当时的史学领域呈现的是百家争鸣的景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现状前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就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中国智库、学界和公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探索和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现状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要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现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为历史使命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对社会现实分析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进入中国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通的。

如《资本论》中阐述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中国的“庶民与豪门”的矛盾是不谋而合的。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应用成为推动与引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的思想状况和社会方向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文化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自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出现以来,一直受到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和研究。

现在,全国范围内有多所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高校,如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成立了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思想教育研究中心、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创作中的影响在文化创作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中国,文艺创作中依然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为主线,讲述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拥有浓郁政治纪念意义的故事。

这种文艺创作理念的内核,正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建设中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其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其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其实现路径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缺乏深入浅出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繁多,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一般大众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目前大多数传播渠道更倾向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专业性阐释,缺乏深入浅出的普及性传播方式。

这就导致了普通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理解其核心思想。

2. 存在基础知识缺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在广大民众中却缺乏基础知识的普及。

很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了解,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推广和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 阶级和利益因素影响在当前社会中,阶级和利益因素往往会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理解。

一些社会上的精英阶层由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并不愿意让普通民众真正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导致了对于这一理论的误解和偏见。

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更多深入浅出的传播渠道,如大众读物、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来向广大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这些传播渠道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呈现给普通大众,激发他们对于这一思想的浓厚兴趣。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概念、原理、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普及。

这些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大众教育、社区教育等方式来进行,使广大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3. 推动全民参与的方式我们需要鼓励和推动全民参与的方式来推广马克思主义,例如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让广大民众通过参与来深入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对于这一思想的浓厚兴趣和深远影响。

4.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实际应用我们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实际应用,让这一理论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理论和观点。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而市场经济则强调经济的私有化和市场的竞争。

在中国的现实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有制的扩大,社会主义的特征渐渐淡化,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实之间的冲突。

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平等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应该通过消除阶级和财富差距,实现人民的平等发展。

在中国的现实中,由于社会阶层的存在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平等理念相矛盾。

中国现实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避免官僚主义和腐败的问题。

在中国的现实中,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相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和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核心观点,同时也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适应新的发展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被列宁主义者认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民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放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西方社会思潮,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吸引了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希望能找到对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早期的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不仅要理解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还要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马克思主义实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新中国领导层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仅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还提出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树立了一种批判和反思的思维方式,促进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此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

五、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还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此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何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熟悉的政治教材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了把它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即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它还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导统治阶层的国家方针战略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但对于中国普通阶层的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真的渗透并被运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中吗?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信仰并指导我们的三观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农村的现实困境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农村的现实困境
20 0 9年 5月
山西 师 大 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u a o hn i om l n esy Sc l cec dt n or l f ax r a U i ri ( oi ineE io ) n S N v t aS i
Ma y,2 09 0
第3 6卷第 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随 着 社 会 的发 展 、 际交 往 的 全 球 化 以 及我 国 和 谐 社 会 人
到佛教 、 道教 , 括鬼神 、 包 天命 等传统 信仰 的影子 ” 1 ( 5 。 [ ] P ) 从这个意 义上 来看 , 多种 信仰并 存 、 彼此 交织 的状态其 实古
已有之 。然而如若揭 开纷繁复杂的表面现 象 , 我们会 发现事
景下的当代中 国农村 , 们在 经受传统信仰 危机带来 的阵痛 人 与迷茫之 际 , 却又承 载着 信仰 重塑 或修 复信仰 的历 史重 任。
总体而言 , 当前 我 国 农村 的 信仰 现 状主 要呈 现 以下 几个 特
征:
势 。如果说在 经过 多次“ 信仰浩劫 ” 之后 , 人们心灵深处还 留 有一点对祖先 的敬拜 和社会 的责任感 的话 , 么随着利益欲 那
中国 化 研 究 必 要 性 的理 论 探 讨 。

现代人不但面 临着遗 留下来 的诸 种传统信 仰的浸染 , 而且还 身受传统道德 信仰 沦丧 以及众多新型信仰 冲击与折磨 之苦。
这种全球化 的客观效应 无形 中必然 也会 影响 到我 国广 大 的
农村地 区。

当代农 村信仰现状 的理性 审视
望被市场经济激起 以及 社会 转型所 造成 的人 际关系 变化 的
首先 , 多种信仰 并存 , 互交 织 。由于 中国传统 文 化具 相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在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出多种现象。

许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存在认识偏差,信仰不够坚定。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泛滥、社会价值观扭曲等。

马克思主义教育缺乏有效传播渠道,导致学生对其认识不深刻。

针对这一现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注重实践教育;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未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应用和发展,大学生对其的信仰将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学生的责任,更是提升自身素质,服务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措施、总结、未来展望、重要性、学习、现代社会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

作为国家的未来希望和栋梁之材,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思想信仰问题备受关注。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新时期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着一些困惑和迷茫,表现为信仰淡薄、思想虚无等现象,对这种现象深入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深入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所在,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对策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近年来,新时期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程度逐渐降低,信仰热情也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偏见。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念,也直接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深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和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提升,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论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义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实践层面。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学习了西方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2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是十分复杂和动荡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腐败的双重压力。

清朝的衰落和国力的衰弱导致了国家的危机,人民的生活日益困苦。

中国的封建传统和旧有的思想观念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阻碍,民族精神的沉沦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来引领他们走向新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武器,为人民解放和国家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思想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人民的心灵,成为近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其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到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民族危机四伏。

1898年,李大钊等青年学子先后赴日本留学,在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回国后,他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各种社会主义团体,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新民学会等。

1906年,李大钊还发表了《资本论》的译文,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许多限制和打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自19世纪中叶以来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抵制资本主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指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新的实践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成为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分析1. 马克思主义国家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家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与实践的过程,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作为当代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指导地位,通过改革开放等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然而,中国还面临着均衡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还是一种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不仅运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中,还在跨学科和跨时空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挑战,需要与其他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现实世界。

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思潮,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还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马克思主义主义在跨国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然而,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差异等原因,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和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存在问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适应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诞生于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理论框架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指导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在当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着适应性问题。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

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时代。

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转型使得各种认知、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青年大学生能否建立起正确的信仰,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怎样?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他们大都是团员,也有预备党员和团员。

当被问到自己是否有信仰时,他们都认为在当今时代是个信仰缺乏的时代,他们大都没有,还有人说当官,挣好多好多钱算吗。

在被问道信仰重要吗,很多人都说很重要,但是很多人表示自己很迷茫。

然后我又问那你们觉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什么样的,谈谈你的理解?很多人表示不懂,或者很高深自己不是很理解。

也有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

一部分人表示自己不感兴趣,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大学生中还有进一步加强。

当我问到是否愿意入党的时候,大家都表示了很高的积极性,我又问他们原因,有的一边笑一边说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有的则表示入了党以后好找工作。

还有的说好当官呗。

随后我问有没有人看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大家表示除了上过马哲的可以外,还真没看过这方面的书。

究其原因,有人说我对哲学不感兴趣,有的说很枯燥,很难理解。

还有的说没有武侠小说看着爽呗。

在后面的交谈中很多人表示选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只是为了拿到学分。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因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环境,以及学校、家庭、自身的综合因素。

很多人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自己影响不大,认为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处不大。

人们普遍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还有多元文化的冲击,外国的大片、音乐、图书。

等等无不冲击着他们的思想。

这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是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低潮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造成影响。

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高涨期也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当共产主义处于低潮或受挫之时,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会大大的受到影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信仰 , 为人 民大众精 神 世界 的坐标 和实 践 的指南 。 成
[] 3
概 况
对 于 当代 中国马 克 思主 义 大众 化 的基 本 内涵 , 学术 界可谓 是仁 者 见仁 、 者见智 。 么 究竟什 么是 智 那 “大 众 化 ” 这 首 先 要 求 我 们 对 于 “大 众 化 ’ 个 清 晰 , ’ 有
第1 卷第 3 期
Vo1 .1. . ・ No 3
长 安 学 刊
CHANGr AN c e e P ro i a S inc e i d c l
21 00年 9月
S p.,2 0 e 01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现状分析
刘 洋
( 陕西 师 范大学 , 陕西 西安 706 ) 102

要 : 动当代马克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大众化不仅是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应然要求 , 推 也是在 社会 主义体制
下统一全国人民思想, 育广 大人 民坚定社会 主义 、 教 共产主义信念 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现状分析
文章 编 号 :7 - — 0 3 — 7 - (0 0 0 — 5 — 3 9 8 7 87 6 7 10 2 1 )3 19 0
义 大 众 化 的 内涵 ,所 谓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
就 是 指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原 理 有 抽 象 的 理 论 转
收 稿 日期 :0 0 0 - 4 2 1- 7 2
作 者简介 : 刘洋(97 ) , 18一 , 江苏阜宁人 , 女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政治教 育理论与实践 。 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几个问题作者:韩天维来源:《法制博览》2018年第02期摘要:从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80年历史之久。

这80年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命题和历史任务。

在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入到指导思想和理论,也深入到国家政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诸多框架和调整规则当中。

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研究发展到今天也呈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234-02作者简介:韩天维(199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同样如此,并且后者构成了前者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也同样深入到国家政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诸多框架和调整规则当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合法化”基础,只有建设足够坚定、扎实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才能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大的前进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及其内涵的阐释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深刻意义才能保证问题的发现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因此,我们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阶段的理论成果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早在1938年10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摘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发展的理论。

这里的国情指的就是中国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通过社会实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

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充分的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为我国所用,这也是进行实践的前提条件。

因此对文化的清晰解读是必可少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国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自共产党建立以来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重要理念。

学者也热衷于对其进行研究讨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最先被谁所提出的,最开始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后来把“中国化”这词改为“具体化”,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化研究时,遇到一些疑难需要解决,又得到哪些新的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之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提出的,应当怎样理解,为什么后来停止使用“中国化” 的提法而代之以“具体化”。

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遇到哪些哪些疑难有待解决,又有哪些由于社会国情的改变有一些理论可以更改创新。

提出怎样的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艾思奇在他的书中提出的,而对这一理论推进最大的属于毛泽东。

艾思奇认为中国哲学与社会实践是相结合的,而毛泽东则认为要让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除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外,还应该运用一定的形式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理论。

让它成为中国有用的理论。

1938 年毛泽东讲在六届六中全会讲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来为了和苏联的友好关系,避免国家矛盾就把“中国化”改为了“具体化”。

1956 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思想”又一次提出,特别是在和苏联的关系恶化以后,更加多的利用起来。

文化大革命时期,浮夸风、鼓吹风盛行,还把支不支持毛泽东思想作为衡量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一标准。

直到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才被重新启用并流行。

马克思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身上。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在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身上。

二、马克思主义使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是历史的必然。

进入近代以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尝试,进行了各种理论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特别是192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三、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语言、生活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正确的历史航向。

它至少在五个
层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其一,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

其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

其三,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

其四,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其五,促进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有几句话需要事先声明,在我写下这个题目之时,我的内心其实有一丝惶恐,因为这个题目看起来是如此不和谐,带点愤世嫉俗,带点哗众取宠,甚至带点反动的意味。

但在一篇有些偏激的文章背后的我却并不反动,只是感于现状,不得不说。

因为,当我在写这样一篇涉及政治的课堂论文之时,却有那么多顾虑,这正是中国的现状,也正是我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悲惨的初始诱因。

总而言之,我之所以以一个如此的标题写下一篇如此的文章,是因为我爱中国,但中国不该是如此。

以下为正文:
既然要讨论一个题目,必然先得明确题目的意思,本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可拆分为三个名词与一个形容词,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现状和悲惨。

首先解释“马克思主义”,参考课本第二页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后又有解释:“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导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似乎可以用武侠小说中的一句话:“得马克思主义者得天下”,但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主义、一种哲学流派,众多哲学论点之中的一种而已。

插句题外话,在我看来,哲学是最有用也是最无用的学科,有用之处不用多说,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无用之处则在“知行合一”四字,知易而行难,知而不行,又有何用?
回归主题,继续解释中国,这是个没有也不能有什么异议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也。

之后便是现状,在此文中即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状。

如何呢?看起来可谓是风光无上的地位崇高。

坐在这个教室中正奋笔疾书的几十个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了。

但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下却是题中的那个形容词——悲惨。

何谓?下文解释:
悲惨现状之一——高高在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过高正是其悲剧的源头。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在前文谈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就已经提到,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众多哲学理论中的一种而已,也许它是最科学、最有指导意义的,但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即任何一种学说都只有在不断地被讨论、被批判之中才能成长、完美。

但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却失去了这种被批判的“权利”。

这当然不是说在中国不能议论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我怀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文搞不好是全世界最多的),而是指在中国论马克思主义时只能站在一个立场一个角度之上,论来论去也只能是符合官方定义的论调,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有局限性的。

甚至在引入外国学者的观点时,也要在最后加上几句:此种观点虽有可取之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云云。

以上做法用四字概括就是“唯我独马”。

只有中国官方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最科学最正确最接近马克思本意的马克思主义。

这对于一种学说而言,无疑是悲惨的,其进步的空间被扼杀了。

君不见,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可还有能与孔孟相比肩的学者?儒学可有与时俱进?
悲惨现状之二——不被信仰
更为讽刺的现实是,地位如此崇高,每个大学生都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不被信仰不被理解(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看到却是我国多个城市不顾实际情况争相要求要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看到的却是某些官员为求发展为政府大楼寻找“风水宝地”;马克思主义教育我们成为唯物主义论者,我看到的却是大量学子青年为求前程拜此佛彼神。

我想,若是在中国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调查(尤其是在刚考完马基的大学生之间的话),成绩应该是过得去的,但如果看看个人甚至政府的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不一定了。

悲惨现状之三——沦为傀儡
若称这是现状,未免太悲观了些,但如果以现在的轨道走下去,坠入深渊却是必然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俨然已成为了一种工具,政府来证明其科学性,来控制思想的工具。

不由得让我想起封建社会时的君王自称天子以巩固统治。

如今中国的情况虽然还没有那么糟,但却也很有几分这样的味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虽然被推崇,却并不被尊重。

文章写完了,去不知有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或许文章写得很肤浅,很幼稚,因为其实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认识,实在称不上了解,但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能被批评的事物,对它的赞美也没有意义,必须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真的能够得到发扬和发展吗?
10080960128国贸沈同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