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
脑梗死相关知识点总结
脑梗死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脑梗死发病机制1.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动脉会逐渐因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等脂质物质积聚形成斑块,使得动脉腔道变窄,流经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
当血栓形成后,有可能随血流沿着血管壁脱落,并随血液进入脑血管系统,最终引发脑梗死。
2. 血栓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机体受到创伤、外伤或长期卧床后,血液循环会减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会增加,这时一旦出现出血(如血管破裂)或处于缺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若堵塞了脑血管,就可能导致脑梗死。
3. 心源性栓塞也是导致脑梗死的一大原因。
当心脏内的病变或异常使之产生血栓时,血栓可能随着血流进入到脑血管系统中,造成脑血管堵塞并引发脑梗死。
二、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变得硬化和狭窄,容易形成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2. 高血脂:高血脂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超标。
高血脂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
3. 糖尿病:糖尿病会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易受损伤,同时也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产生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抽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会使动脉内皮细胞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同时,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活性,促进血栓形成。
5. 职业和生活方式:长期超负荷工作、生活压力大、不锻炼、吸烟酗酒以及饮食不合理等均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6.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硬化和变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
同时,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也容易患上脑梗死。
三、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的大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起病:脑梗死通常是急性起病,患者会突然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中枢性面瘫:脑梗死时,由于胼胝体和皮质脑细胞的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to
the level of fibrinogen,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g/L
groups:≤3
rate
g/L
group and>3
group,logistic regression shows
that the
of>3 g/L group was 2.1 6.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冈素分析及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中文提要
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脑梗死;内.中膜厚度
第二部分 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梗死面积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g)与颈动 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和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各危险因素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08例,包括较大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 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common CCA)、颈内动脉(Internal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The sever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may be
a
risk predictor in
area
of cerebraI infarction
Obj 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i c a n t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4 0 . 2 8 %, P<0 . 0 5 ) ,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h e b i f u r c a t i o n o f c o m m o n c a —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患者预后与相关因素方面采用了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较好的控制了潜在的混杂偏倚。
不足之处:尽管住院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宣教工作,但出院后患者是否进行康复及康复时间、用药是否规范均有可能影响预后;仅对发病3个月的预后进行分析,时间短;样本量少,筛选的相关因素过少等缺陷,期待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标签: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短期预后急性脑梗死病因(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脑梗死患者预后不同。
然而针对亚型中LAA脑梗死四种发病机制临床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目前尚无这方面前瞻性研究。
本研究对LAA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拟在探讨不同发病机制的预后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不同发病机制采取个体化治疗预防方案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2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4例(62.6%),女110例(37.4%),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61.25±11.05)岁。
1.2诊断标准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依据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专家共识;LAA脑梗死的诊断依据NEW-TOAST分型标准。
1.3纳入标准(1)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完成影像学检查(如头颅DWI+MRA、CT/CTA或DSA、颈部血管彩超、TCD等);(3)初次发生脑梗死或既往有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但生活能自理者(modifiedRankin Scale,mRS7天;(5)溶栓患者;(6)拒绝参加研究者。
1.5发病机制及判定标准A.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
同时符合以下两条:(1)急性梗死灶仅限于某穿支动脉供血区;(2)该穿支动脉发出部位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包括:①基底节区和侧脑室旁梗死,同侧大脑中动脉有粥样硬化性狭窄;②丘脑梗死,同侧大脑后动脉有粥样硬化性狭窄;③桥脑或中脑梗死,基底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预后 , 但我们可 以确定的是 , 心源性 昏迷 、 脑 出血 、 脑梗死 、 有 机磷农 药中毒等疾病 的预后较差 , 这一点对指导 日后 临床工
劲动脉无斑块患者 1 7例。血生化检 查提 示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总胆 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 白和纤维蛋 白原与稳定性斑 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不稳 定组 高血压病 、 糖 尿病患者的 比例和 空腹 血糖水平均 明显 高于稳定组 ( P< 0 . 0 5 ) , 而两组冠心病、 吸烟 的比例 和血 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颈动脉 粥样硬化 与脑梗 死有 密切相 关性 , 对合
牡丹江 医学 院学报 2 0 1 3 年 第 3 4 卷 第 5 期 J O U R N A L O F MUD A N ] f I A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4 N O . 5 2 0 1 3
3 讨
论
[ J ] . 中华全科医学 , 2 0 1 2 , 1 0 ( 1 0 ) : 1 6 3 3 , 1 6 4 7 .
诱 发急诊 内科昏迷的疾病较 多 , 本研究中 2 5 5例急诊 内
科 昏迷 患者可见病因 l 9种 , 此外还 有其 他病 因如一氧 化碳
3 殷显德 , 王海峰.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重度 酒精中毒患者 的 临床作用观察 [ J ] . 中国医药导刊 , 2 0 1 3 , ( 2 ) . 3 1 8 . 4 吴庆华.1 2 7例 急诊 内科 昏迷病 人 病 因及 预后 影 响 因素 分 析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粥
样硬化性病变引起的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一种病变。
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变,而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则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内皮细胞损伤: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动脉内膜的损伤有关,而
内皮细胞的功能失常是引发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
2.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
细胞的介入导致血管壁病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脂质沉积:血管壁内脂质的沉积是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脂质沉积导致动脉壁结构的改变,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主要取决于梗死部位、范
围和病变程度,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物模糊、偏瘫、言语障碍等。
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
治疗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策略既包括急救治疗也包括长期控制血脂、控制高血压等病因治疗。
急救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预防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血脂、戒烟、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规律饮食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都
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时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十分重要。
2024脑梗死知识要点(全文)
2024脑梗死知识要点(全文)一、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常见的成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会促使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
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
常见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都增加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小动脉闭塞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
长期作用下,小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病变,管腔逐渐闭塞,使深部脑组织细胞缺血、坏死,最终形成脑梗死。
例如,长期患有高血压且控制不佳的患者,其脑部小动脉更容易发生这种病变。
心源性栓塞同样不容忽视。
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内形成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等栓子。
当这些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时,会阻塞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梗死。
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概率相对较高。
总之,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和心源性栓塞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脑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梗死,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二、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一)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常出现偏瘫、共济失调、失语等症状。
部分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昏迷等,严重时可形成脑师,导致死亡。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多数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有时伴有癫病发作,同时可能有心慌等心脏疾病表现。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主要症状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等。
脑分水岭梗死:症状包括中枢性偏瘫、精神障碍、偏盲、轻偏瘫等。
(二)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和范围的关系如果梗死发生在脑干,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出现昏迷、呼吸问题等,甚至危及生命。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Z A GX n a ,A ogag. TeFr o ilfS ̄ zun ,S ̄ zun 50 1 h a H N i  ̄in YNGYng n h it s t h ih ag hi hag00 1,C i a sH p a o i a i a n
【 btat Obet e T vsgt t li si btenteqat o rt t m c r i pau n A s c】 r j i oi et a er ao h e e uly f aoda e sl oc l ead cv n i e h e tn p w h i c i h e t q
p p r e n tb l f c r t te ce oi lq e o r e t sa d s it o aoi a ms lrt p a i a i y d h c u .Re u t T e i cd n s o aoi t e ce i pa u n sl s h n i e t f c r t ah ms lmt lq e i d c
ptn i ct cr r aco a snfat ge a oe f otl ru ( <0 0 ) C n ui T e aetwt aue e ba i rtnW i i n l h hrhnt s t h c r .5 . oc s n h l o
河北 医药 20 09年 4 第 3 卷 第 7 月 1 期
H bi ei ora,09 V l 1 D o7 ee M d a Ju l20 , o3 r . c l n A N
78 5
・
论 著 ・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与 急 性 脑 梗 死 的相 关 性 研 究
张建 平 张祥 建 杨永 刚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脑梗死诊疗规范
脑梗死诊疗规范脑梗死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血管堵塞,导致该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并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这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70%左右。
通常脑梗死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四种类型。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中、老年居多,风心病房颤为病因者年纪较轻,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
2.起病方式:脑血栓形成多于安静状态起病,1~2天症状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至数分钟症状达到高峰。
3.症状:(1)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表现为急性发生的一侧肢体力弱、麻木、言语困难等,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讲话不清、吞咽困难和肢体力弱等。
(2)多数患者头痛不重,但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明显者头痛严重,可伴恶心呕吐。
4.体征:(1)神志清楚,严重者可有嗜睡到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优势半球者有失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体征有眼球震颤、构音不清、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
(二)辅助检查1.头CT扫描脑梗死发生12~24小时以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早期CT扫描未见异常可以除外脑出血,但不能除外急性脑梗死,应于起病24小时以后复查CT扫描。
2.头MRI脑梗死亚急性期,梗死部位表现为异常的长T1、长T2信号。
头MRI显示病灶时间早,一般梗死3小时后即可显示病灶。
但除非怀疑有小脑、脑干梗死,一般急性脑梗死应首选CT扫描,不需做头颅MRI。
脑干、小脑梗死头颅CT由于受到后颅凹骨骼伪影的干扰,往往不能很好显示病灶,而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
3.其他实验室检查应寻找及确定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等。
4.TCD检查可显示脑部大血管血流改变情况。
5.颈部超声可显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狭窄程度。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脑梗死的分型18-05-03 言蹊48432 + 关注献花(0) 收藏小明问,灵犀老师,脑梗死,如何分型?我看了很多,TOSAT,OCSP,CT分型,综合征分型,已晕。
灵犀医生说,问得好,当年我面试时候老师就问的这个问题。
丰俭由人,有时,简单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思维方式。
不同的分型依据可得到脑梗死不同分型:【按起病方式和病程分型】:完全型: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进展性型卒中: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按发病机制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梗死【按卒中综合征分型】大片半球综合征小片半球综合征腔隙性综合征脑干/小脑综合征【OCSP分型法】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提出的OCSP分型法。
该分型方法是1991年Bamford等在英国牛津郡社区实施大规模脑卒中调查项目时提出的新的分型方法。
它完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不依赖影像学结果。
提示闭塞血管和梗塞灶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
一、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全前循环梗死表现为3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①大脑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②同向偏盲或同向偏视;③对侧3个部位(面、上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而不能进行脑的高级功能检查及视野检查时,则假定其存在上述这些缺陷。
二、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有以上3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提示大脑中动脉远端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但也可能是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而从同侧大脑前后动脉经大脑表面的侧支循环代偿完全,故只引起基底节梗死,而没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梗死。
三、后循环梗死型-POCI后循环梗死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①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②双侧感觉、运动障碍;③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与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她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她(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她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她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她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她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她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她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她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她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她(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她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与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她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她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她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她(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脑梗死临床诊疗指南
脑梗死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侧支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脑软化,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群。
不包括全脑性缺血和缺氧性坏死,如窒息和心跳、呼吸暂停引起的全脑病损。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受累的血管部位、范围、次数、原发病因和侧支循环,以及患者的年龄和伴发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
(一)临床分类(TOAST分类)1.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3.小血管闭塞(small-vessel occlusion)(包括无症状脑梗死)4.其他病因确定的脑梗死(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5.病因不能确定的脑梗死(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二)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60%~80%,起病相对较慢,常在数分钟、数小时甚至1~2天达到高峰,不少患者在睡眠中发病,约15%的患者以往经历过TIA。
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或称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
1.颈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主半球病变常伴不同程度的失语,非主半球病变可出现失用或认知障碍等高级皮质功能障碍。
其他少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及偏盲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累及枕叶可出现皮质盲、偏盲;累及颞叶内侧海马结构,可出现近记忆力下降;累及脑干或小脑可出现眩晕、复视、吞咽困难、霍纳综合征、双侧运动不变、交叉性感觉及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
累及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易出现意识障碍。
3.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s)是指脑或脑干深部血管直径100~400mm的穿通动脉阻塞所引起的缺血性小梗死,大小介于直径为0.2~105mm之间,主要累及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的深穿支。
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 \ ] \ :
的增殖与分化 ; 可促进多种细胞 因子及其受体 的表达 本研 。 究显示慢 性 乙型 、丙 型病 毒性肝炎 混合 感染患者 血清 I 一 L2 水平低于单纯感染组 , 明混合感染患者存在 细胞 免疫功能 说 障碍 ; 且慢肝组 I一 L 2水平较重肝组升高 。 也说明混合感染 患 者随着病情 的加重 I一 水平 降低 . 示 I一 L2 提 L 2水平与病情 及
厚 1 5m . m。所有患者 的图像均进行 了最大密度投影 ( P、 2 MI) 表面遮蔽显示 (S 、 S D)容积再现 ( R) v 和仿真 内窥镜 ( E 4种 V )
处理方法 。 血管三维重建后记录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情况 。 T C
20 0 3年 1月一2 0 0 5年 8月于我 院神 经 内
维普资讯
天津医药 2 0 年 6 07 月第 3 卷第 6 5 期
4 47
强 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的效应 : 可促进细胞
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考文献
[ 朱彪.I 、 B 、 C 1 ] H V H V H 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 医学 ・ J 国外 J 流行病学 传染病 学分册 , 0 , ( : 1 2 2 96 3 . 0 2 )3
1 对 象 与 方 法
信号将斑 块分 为扁 平斑 、 硬斑块 和软斑 块。 ( ) 3 测量 颈内、 颈 总动脉的峰值 流速 ( S  ̄舒 张期末 流速(D ) P V) I E V。 1 . C A 脑 梗死组 中有 3 患者共 6 .2 T 2 0例 0支血 管 同时行 C A检查 。应用美 国 G T E公 司 l h pe 6 i t ed1 排多 螺旋 c . gs T 层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万方数据
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第 (+ 卷
表!
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及 "#$%&’%( 回归分析结果
斑块组 ( # " #$%) 无斑块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3 4, &2506. ,, !" #$ * 7.1-806 9:.;<3 .=6 0=80> +.>+360. 850?@=322 .2232236 AB C>+-63 <:81.2-=-D1.95B 0= [ G] 2<AE3?82 1.=D0=D F1-+ B-<=D .6<:82 8- ?3=83=.10.=2 * (") : /81-@3, HII), JH !JI K !JL * [H] (.=.@. ,, M0=3==- NO, ’-=.5.= PM, !" #$ * 7.1-806 .1831B Q.:: 5B93181-95B Q085 .D3 02 13:.836 8- :-?.: 2B28-:0? A:--6 [ G] 91322<13 0= 53.:85B +3= * O18310-2?:31 (51-+A R.2? C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PPT课件
低灌注 栓子清除能力下降
穿支动脉闭塞
二级预防的靶点 急性期治疗的靶点
• 结果: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
2019/6/3
康复治疗的靶点
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 确切病因不清楚 高危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吸烟
二级预防 路径
2019/6/3
4
二级预防---血压调节
• 一般目标<140/90mmHg • 理想目标<130/80mmHg • 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
唯物主义辩证法? 形而上学?
2019/6/3
11
急性期治疗---莫名的困惑
• 一患者,用阿司匹林和降压药进行二级预 防,再次发生了缺血性卒中
– 问:这个病人下一步治疗:阿司匹林加量?还 是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降压药是否继续服用? 血压应该怎么调节?
– 答者问:这个病人的病因是什么?
– 问者答:有高血压,还有高血脂
2019/6/3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13
康复治疗
• 神经康复 • 卒中单元
2019/6/3
14
.
2019/6/3
15
• ESRS评分量表
危险因素或疾病 <65岁 65~75岁 ﹥75岁 高血压 糖尿病 既往心肌梗死 其他心脏病(除外MI或房颤) 外周动脉病变 吸烟 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史 总分
2019/6/3
分数 0 1 2 1 1 1 1 1 1 1
评分
•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都可作为第一选择
• 对高危患者(ESRS 评分≥3分)氯吡格雷 获益更显著
SBP140~150mmHg,DBP≮65~70mmHg •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
2019/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6
11
急性期治疗---莫名的困惑
• 一患者,用阿司匹林和降压药进行二级预 防,再次发生了缺血性卒中
– 问:这个病人下一步治疗:阿司匹林加量?还 是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降压药是否继续服用? 血压应该怎么调节?
– 答者问:这个病人的病因是什么?
– 问者答:有高血压,还有高血脂
证不辨, 则治莫能分
2021/3/6
高血压和高血 脂是高危因素,
不是病因。看 问题不在点子 上,未道出症
结之所在 12
急性期治疗----病因学分型下的个体化治疗 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
小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其它原因
原因不明
动脉动脉栓塞
低灌注/
粥样硬化血栓性
栓子清除能力下降 穿支动脉闭塞
混合机制
低灌注 栓子清除能力下降
穿支动脉闭塞
二级预防的靶点 急性期治疗的靶点
• 结果: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
2021/3/6
康复治疗的靶点
3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 确切病因不清楚 • 高危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吸烟
二级预防 路径
2021/3/6
4
二级预防---血压调节
• 一般目标<140/90mmHg • 理想目标<130/80mmHg • 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
2021/3/6
6
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三步策略
Step3
卒中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策略
Step2
血管学检查和强化干预策略
Step1
2021/3/6
Antiplatele 抗血小板药物
ASA策略
Statins 他汀
Antihypertensive 降压药
8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陈勇
脑梗死的病因学
• 主动脉弓或颅内/颅外的大动脉粥样硬化
• 血栓性穿支动脉闭塞
• 小动脉疾病
• 心源性栓塞
• 其他明确的病因如动脉夹层、烟雾病、动 脉炎等
• 不能明确原因的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2021/3/6
2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因学
• 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
动脉动脉栓塞
2021/3/6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13
康复治疗
• 神经康复 • 卒中单元2021/3/614源自.2021/3/6
15
• ESRS评分量表
危险因素或疾病 <65岁 65~75岁 ﹥75岁 高血压 糖尿病 既往心肌梗死 其他心脏病(除外MI或房颤) 外周动脉病变 吸烟 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史 总分
2021/3/6
分数 0 1 2 1 1 1 1 1 1 1
评分
•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都可作为第一选择
• 对高危患者(ESRS 评分≥3分)氯吡格雷 获益更显著
SBP140~150mmHg,DBP≮65~70mmHg •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
2021/3/6
CCB可能较ACEI/ARB、β 阻滞剂、利尿剂更有优
势
5
二级预防---糖尿病处理
衡量长期血糖控制
• 血糖控制目标HBA1c<6.5%
的金标准
• 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ACEI/ARB有额外的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
• 不常规推荐双重抗血 小板治疗
用药安全问题
9
二级预防——非药物治疗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介入治疗
给患者一个选择 的机会
2021/3/6
10
急性期治疗
• 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治疗 • 早期抗血小板治疗 • 急性期血压的调节 脑梗死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急性期治
疗中既要重视普遍规律在个体上的体现, 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个体化和分 层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