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5篇模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1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
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
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
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
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
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基本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及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英雄、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及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提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哈尔威船长、乘客等,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诺曼底号遇难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2)能够把握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果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手法。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危险,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诺曼底号遇难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 分析写作手法:(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探讨生命价值观和品质:(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生命教育的启示,珍惜生命。
(2)讨论如何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保持勇敢、坚毅的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思维敏捷等。
3. 学生对生命价值观和品质的认同和践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生命价值观和品质的重要性。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课程时间:1小时课程目标:1.了解并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一份包含《诺曼底号遇难记》相关信息的教案;2.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彩色笔、纸和计算机。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该事件,是否有了解过相关的历史背景。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介绍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和相关历史文献;3.分析该事件对于二战的影响。
三、讨论和思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讨论《诺曼底号遇难记》对于二战的重要性;2.让每个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交流。
四、学术写作(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例如诺曼底登陆的策略与战术、诺曼底号的遇难原因和后果等;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资料调研和阅读,收集必要的信息和素材;3.教授学生学术写作的基本要点和技巧,例如引用和注释;4.让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选定课题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5.鼓励学生交流和互相评阅彼此的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心得体会;2.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3.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学术写作,学生得以加强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提高了阅读和学术写作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时间分配上有些偏少,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术写作。
建议在下次教学中,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以确保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写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
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
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
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起真实的船舶事故为背景,讲述了“诺曼底号”轮船在航行中遇到强烈风暴,船员和乘客在船长哈尔威的冷静指挥下,顺利疏散,最终成功脱险的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但对于复杂的文本理解和深度分析仍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船舶事故和救援等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船长和乘客产生同情和敬佩之情,但需要老师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尊重规则。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故事中的情感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PPT课件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
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相结合。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怠。
”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
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些许的进步,这样的感受是在以前的课堂上从未有过的。
因为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最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自己朗读哈尔威船长的话,再指导学生读,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也读出了感情,从而体会了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品质。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新课伊始,我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
孩子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等,我把学生提出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没想到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这节课,让我发现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奇迹。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2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
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
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
三分之二。
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
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伟大的灵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伟大的灵魂”。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2、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每部分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了出来,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雾夜航行海难发生指挥救援船沉牺牲二、新授1、读第10〜13自然段,“诺曼底号”刚刚遇难时,乘客和船长各有什么表现?乘客的表现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排比,写出了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惊恐万状。
2、船长的表现①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吼喝是什么意思?吼叫,呼喝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吼喝过?你从吼喝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哈尔威船长是个很威严的人,说话很有分量。
②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两个感叹号体会到船长说话时非常坚定,毫不犹豫。
从这个命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沉着果敢,指挥有方,忠于职守,坚定,镇定自若,临危不乱,从容指挥,舍己为人)对比朗读,读出乘客的极度恐慌和船长的沉着镇定。
3、救生艇放下后,船长又做了什么?默读14・31自然段,用“—”画出船长的话,看看船长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说说你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4.能够很好地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危险示例2:“诺曼底号“在哪里遇到了危险3.师小结:每个同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学习课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乐趣,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示意图】课文的题目可以说就是课文的眼睛。
学习课文从课题入手,往往可以一下子就把握好文章写得关键点所在,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在这次导入新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诵课题以及质疑问难,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为更加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事故,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机时刻的英勇行为。
课文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示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风貌,教育学生学习船长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叙述性文本的把握和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动员”“秩序井然”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借助资料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风貌,学习船长的优秀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动员”“秩序井然”等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风貌,学习船长的优秀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概。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用“动员”“秩序井然”等词语造句。
4.分析课文: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哈尔威船长在危机时刻的英勇行为。
5.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概,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语言的学习却失落了”,这是课改后语文课上出现的一个怪现象。
在这堂课上我努力避免这一现象,非常注重学生感悟语言,力求做到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阅读”,比如让学生“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等问题的设计。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以及后一节课的辩论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而我作为他们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却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到小说“悲剧美”的层面上来鉴赏雨果的这篇小说的结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整个环节的设置和课堂流程都比较顺畅。
二是分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和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语言重视不够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育渗透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美育渗透点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学法指导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学生学法: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从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
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激趣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1、出示帆船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揭题,板书课题(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
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
《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
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
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二、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
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
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二、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语文教学反思片断实录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哈尔威船长在灾难前表现得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1.1.2 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1.2.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1.2.2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1.3.1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对勇敢和牺牲的敬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2.1.1 选择一篇关于诺曼底号遇难的记叙文作为教学文本。
2.1.2 文本内容要包括事件经过、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素材2.2.1 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2.2.2 素材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阅读理解3.2.1 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3.2.2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3 口头表达3.3.1 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3.2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4 写作练习3.4.1 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故事梗概。
3.4.2 通过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4.1.1 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1.2 采用写作评价和口头表达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2 评价标准4.2.1 阅读理解评价标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4.2.2 口头表达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4.2.3 写作评价标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反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2《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新闻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机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2、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复述、交流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在生死关头,我们该怎样抉择?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读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惊险,而是一个精神的榜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二、阅读主场(一)按故事的一般结构给出提示,要求学生在确定各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分别用四个字(或两个字)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归纳。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合作学习。
1、请四个学生分部分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自己对各部分情节的归纳。
开端:雾海夜航(夜航)发展:海难骤至(被撞)高潮:指挥救助(救助)结局:以身殉职(殉职)2、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一、二部分。
内容要点:第一部份:⑴时间、航线⑵海上环境(作用是:为海难埋下伏笔)第二部分:海难发生的过程及责任(“玛丽”号不懂雾海夜航必须减速行驶的规定)3、分角色朗诵第三部分的`对话,请学生就为什么要把对话写得“简短有力”(简短对话的作用)和哈尔威船长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交流。
内容要点:⑴对话长短受情景的限制,简短的话语能更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张急迫。
⑵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四部分。
内容要点:用有感情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的赞扬。
5、从课文中抽出下列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语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见解。
⑴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示范分析: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救之他人,确是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白,并未忘掉自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前段时间仔细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实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其次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宏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知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信任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
”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新奇心,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
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确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实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靠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靠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探讨船长吩咐大副开枪这一吩咐。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吩咐大部分学生刚起先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吩咐,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究竟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恐吓恐吓不会真开枪。
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赐予确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示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反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立刻出现了第三种观点:C、当时船上很乱,假如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样经过相互沟通、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渐渐相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在诺曼底号到底经历来怎么样的事情?教师们在授课后有怎么样的感悟?下⾯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师⽣共读很快乐 今天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先让学⽣依据⾃学指导⾃主学习课⽂,让后和全体学⽣⼤声的齐声共读这篇课⽂,我们师⽣共浸在这种美妙的朗读当中,每个⼈都很快乐,每个⼈都很专⼼,每个⼈都很忘情的读着,送着。
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师⽣共读可以到达如此美丽的境界,看来,以后还得多和同学们⼀起来读,单个读⾃有其好处,但让学⽣都活动起来,似乎⽐什么都重要。
⾃读⽤于预习,⽤于提问,但课前共读真的可以提倡了! ⼆、正确引导学⽣的价值观 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在预习和共读之后,先让学⽣谈谈⾃⼰读懂了什么,⼤家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舍⼰为⼈、忠于职守、⽆私奉献的精神,李韩说,⽼师我觉得他有⼀点愚蠢,为什么他不想着拯救⾃⼰呢?他可以有⾜够的时间让⾃⼰逃⽣的,为什么要和轮船⼀起沉没呢?我说,李汉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让学⽣找出从哪⾥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有⾜够的时间逃⽣?紧接着,学⽣发⾔,把理由找得很充分。
我说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和船⼀起沉没?学⽣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让学⽣说出⾃⼰的理由。
我总结说,是呀,说会的同学和哈尔威船长⼀样,誓与轮船共存亡,能够将⽣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说他是⼀个伟⼤的船长,尽职尽责的船长,热爱事业如⽣命的船长。
但他的做法也不可取,没有什么⽐⽣命更可贵,在营救出所以的⼈之后,在尽到了⾃⼰的职责之后,在完全有可能逃⽣的情况下,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为⼈们做更多的贡献,妻⼦孩⼦⽗母都渴望着⾃⼰平安归来,怎么随随便便就放弃⽣命呢?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的说,哈尔威船长钟爱⾃⼰的事业,恪尽职守,誓与轮船共存亡。
有的说,哈尔威船长觉得⾃⼰没有尽到⾃⼰的职责,以死谢罪。
邵曾浩说:‘⽼师,我觉得我不会,我会弃船⽽逃,先⾃⼰活着!”我说,你说的也没错,在危机关头许多⼈想到的只是⾃⼰,这是所有动物和⼈在⾯临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所以说,我们只能成为平凡的⼈,普通的⼈,⽽不能成为伟⼤的⼈,这正是伟⼤与渺⼩的本质区别呀!所以课⽂的结尾是这样赞美哈尔威船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一: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
”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
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
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
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
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
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
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篇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
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
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
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
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
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
”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
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
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其一,认识场面描写。
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
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
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
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
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
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
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篇三: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
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
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
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张老师的对我的课进行了肯定。
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注重学生朗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品位,读中感悟。
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抓住关键词句,品位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文中船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课堂中,整堂课下来,在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
虽然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品词品句,船长这个形象,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船长。
而且整堂课应该是结合文本,逐步的呈现船长这一形象,让船长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华。
2、教师的主观感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
举一例子:‘船长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张老师认为,不能这样问,因为值不值,老师的主观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对学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没有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3、解读教材还要刚透彻。
例如“大家立刻不作声……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和“人们凝视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内涵。
4、不管是读课文还是教课文,要给学生一种整体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不能让课文有些割裂的感觉。
“例如,老师让学生先读7到11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
然后再读哪些段落,在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这样不好,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应该是通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学核心点,不管学生怎么说,始终要把学生引到这几个重要的点上来。
5、整堂课还是感觉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上牵的感觉。
还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没有太多自我的空间。
感觉老师牵的比较多。
听到张老师的评价,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为专家,指出了很多没有引起我重视,甚至是我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
虽然她提得意见中,有些我无法在课堂上实施,甚至并不明确到底该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
当时谈到“不割裂课文,给学生整体性,放手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个话题时,我当时提出,这样的方式,那么老师将会更难掌控课堂,会担心收不回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
我流露出不敢尝试的想法,张老师当时的一句话”你是教研员,你都不敢尝试吗’让我顿生许多感悟。
是啊,最初听到张老师和我们谈到的对语文课的种种想法和要求时,感觉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好难,如果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那简直都成特级教师了,心想,她怎么能给我们定位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们和特级教师再靠。
但是,细细思考后,觉得这样未尝不可,只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尝试的呢,也许,一下子无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起码要尝试,努力过后,就会一步步的靠近目标,就会离要求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