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之二)(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这一板块是必考题,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分值设定在11 分。
主要考查思想内容表达技巧,不过也间接考查形象等考点。
有一定的综合性。
下面是古代诗歌的答题技巧,欢迎阅读。
1古诗鉴赏题怎幺做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形象鉴赏形象鉴赏一般包括对人物形象和诗歌中自然形象的鉴赏。
一般说来,对人物的鉴赏要注意诗句中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者典型的细节等方面的刻画和描写,如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对诗歌中自然形象的鉴赏要注意自然形象特征,特别是要领会自然形象的深刻含义。
提问方式:诗歌的某一句(或某一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提问变体①: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变体②:诗歌的某一句(或某一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逼真,请作简要赏析。
变体③:从整体来看,诗歌中的形象具有什幺特点?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融注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要做好这类试题,可以从诗句中人物的一言一行、神态变化等方面入手,注意体会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抓准诗句中能够表达诗人情感或表示情感变化的词语等方面。
一般说来,要注意四个方面:(1)找到诗人所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幺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题步骤:(1)什幺形象及形象的基本特征;(2)刻画形象的方法;(3)形象的意义。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塑造)了一个()的景象(形象)(步骤一),运用()的方法进行描绘(刻画)(步骤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步骤三)。
(二)意境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方法和步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
方法和步骤》
无论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虽然答案的具体内容不同,但解题方法和步骤基本一致。
一、审题目。
1.题型:明考/暗考。
所谓明考,即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所谓暗考,即题目中没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等信息,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等来提问。
对于明考题型,答题时围绕题目中给定的表达技巧组织答案即可。
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先点明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再结合相关语句展开分析。
2.角度:大/小。
大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的鉴赏角度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命题人往往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设问。
小角度是指题目中给出了某一个具体的鉴赏角度,如“比喻”“对比”“托物言志”等。
对于大角度题型,答题时要综合考虑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对于小角度题型,要精准答题,深度挖掘。
3.数量:多/少。
即要分清楚题干中的“一”与“些(多)”的区别。
如果题干中问“哪种”,那么只能答一种;如果题干中问“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
二、解题步骤。
1.明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歌含意,结合诗歌相关信息,明确运用的是哪种或哪些表达技巧。
2.释运用。
结合具体句子,说明诗歌是如何运用这种或这些表达技巧的。
3.析作用(效果)。
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塑造、意境营造、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灌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阙: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泠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意象+用典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现代文阅读也可用此思路。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docx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 步骤一 ) 。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 步骤二 ) 。
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 步骤三 ) 。
答题示例 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 3分)[ 参考答案 ]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 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 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3 分)[ 参考答案 ] 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1 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指导(精)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指导——抓住“诗眼”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中一道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加之近年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也成为难度较大的一道题,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把握了。
《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2 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级熟悉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不难看出,无论是分析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思想倾向还是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都需要建立在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上。
众所周知,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
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句叫诗的眼目,即“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那么,如何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词或句。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试题中,明确提出了“诗眼”这一鉴赏术语,通过分析,我们可看出此题颈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写出了香积寺的幽静之状。
由此可见,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诗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关键词找“诗眼”1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使用拟人手法,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境,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不关心的不满。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鉴赏》
主题更加鲜明。
2.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你认 为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 ”蛩啼“写寒蝉嘶鸣,以动衬静,更写出秋夜的 幽静
作者:刘文彬
2,点明了时令,季节,地点。
3,“回”“独”字突出了诗人超然独立的形 象。
金陵怀古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
• 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 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诗 歌 鉴 赏
赏析表达技巧
1,修辞技巧: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 顶真 对比 比兴 对偶 设问等
2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白描 衬托(正衬和反 衬) 渲染 想象 欲扬先抑 细节描写 对比 象征等
3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用典故 借古讽今 叙事抒情等
诗歌结构技巧分析:
宋 - 林逋 - 宿洞霄宫
•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进行分析。 • 动静相生:“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其悠闲 • 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
幅彩绘画,秋山秋水,一派鲜艳 • 俯仰相衬:”碧涧“是向下看,”青林点白云“向上看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高考语文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43高考命题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高三全册语文
12/14/2021
类型一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 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 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2/14/2021
一、描写手法
名称
精析
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
12/14/2021
(三)规范表达三步骤
12/14/2021
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 况来判定。一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 者说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 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是“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 型,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 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 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12/14/2021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 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 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 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类析
1
2
3
4
5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0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03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练习1: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高考的语文有古代诗歌的类型题,古代诗歌的答题技巧大家想知道吗?下面由学习啦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关怀!高考古代诗歌七题型及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以下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确定"好'或确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特别宽敞。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剧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终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留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说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及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诗歌鉴赏表达要求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三、诗歌鉴赏测试题型(一)填空型1、记住考查内容要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审查题干,锁定关键词。
3、按图索骥,寻找答题语。
练习一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此词抒写了,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2、“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而则隐寓其中。
3、前四句里,,,,四个意象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对表现作者的乡思旅愁起作用。
练习二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诗。
首联两句既点明了诗题中的“”二字,又照应了诗题中的“”一字。
2、这首诗采用一种的表现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四个意象把雨写出3、前三联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寓于景中,尾联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的抒情方式。
(二)简答型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总结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其常考的题型有9种,下面就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建议分配时间:10分钟)总原则古代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众多,以形象意境、语言风格、炼字炼句、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为主;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比较阅读、情境化阅读新题型也在出现。
备考阶段,一是要“求稳”,常规考点要力争高分拿下;二是要“求准”,套路题的答题套路要熟知,规范答题意识要浓;三是要“求变”,如对比阅读以生考熟、回归教材,情境化阅读理解要学会审题、找到突破口,这些新题型考前要认识并能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考场应变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汇总一、鉴赏人物形象1.找: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包括间接描写)。
2.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以人物身份为主)和精神品质(以思想性格特征为主)。
3.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
4.明: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分析人物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⑦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⑧怜才惜贤的形象;⑨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1.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物象的形态、色泽等),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三、鉴赏景物形象1.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02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思路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题型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风格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表 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互文、用典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1)借事抒情(即事感怀)(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借典故抒情,咏史(4)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5)借细节抒情(6)借咏史抒情(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4、写作技巧:联想、想象、衬托、白描、比兴、烘托渲染、对比映衬、抑扬、象征、叙议结合、触景生情、远近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化虚为实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4、常用知识:(1)诗歌语言风格(特色)的类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平淡、质朴、工丽、典雅、直率、委婉、自然、清新、雄奇、豪放、悲慨、冼炼、沉郁、通俗(口语化)、隽永、绚丽、明快、简洁等。
(2)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其总的特征是“诗庄”、“词媚”、“曲俗”。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如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4)不同的诗人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题型一: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分析作品中“小松”这一形象。
(二)分析诗歌的意境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09年全国高考卷)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三)理解赏析关键字词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06年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
(08年全国卷)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例说(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例说(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从上表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下一些特点:一、从体裁上看,宋代诗歌成了主角。
18套试卷20首诗歌,宋代诗歌占了11首,成了今年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诗8首,词3首。
其余9首为唐诗5首,金诗1首,元散曲2首,清诗1首,分布较广。
不过总体来说,唐诗宋词仍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从作者来看,所考诗的作者介乎“识”与“不识”之间。
20首诗歌涉及到19位作者(其中有两首作者同是李白),考试熟悉的有李白、杜甫、王维等9位,不熟悉的10位,可谓平分秋色。
正如考前大家的预测一样,诗歌鉴赏考查的对象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这是大趋势,估计明年仍是如此格局。
有意思的是去年三套试卷中出现苏轼的作品,今年一次也未出现,而去年未出现的李白,今年两套试卷里出现。
而王维、王安石、谢枋得三位诗人,去年在各地高考试卷里出现,今年依然考到。
另外,今年安徽、江苏、湖南卷所考诗的地点都与本省相关,而江西卷所考诗的作者杨万里为本省专家,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说明各地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关键是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从分值、题量上看,18套试卷考查分值在5—11分不等,其中8分的有9套,10—11分的2套,6—7分的5套,5分的为2套。
题量2题的13套,这样便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其他3题的有2套,1题的为3套。
分值与题量基本保持了各地往年的风貌。
四、从知识点分布来看,面广点多,但基本围绕诗歌鉴赏的基本元素出题。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到的考点除文学常识、风格、形象、意境外,主要表现在炼字(语言)、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
表现手法中又特地将修辞单独进行考查。
这些都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中要围绕这些基本能力点做文章。
下面拟从上述四个重点方面对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作个简要分析,以供广大考生备考2009高考时参考。
一、炼字的考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
【高三学习指导】备考必读: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2)
【高三学习指导】备考必读: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2)高考古诗词鉴赏问题有几种: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自己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达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段和方法。
为了准确地回答问题,我们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所使用的方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技巧有效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答题示例1:李白和夏时尔登上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即使呆在云端,在天空中接受杯子。
喝醉后,凉风吹拂,舞袖卷起。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副对联用夸张(第一步)来写岳阳楼耸立在云端的情景。
同时,这两首诗想象着魔法,在云中连接床,在天空中“饮酒”(第2步),并将诗人的场景写成仙境(第3步)。
答题示例2:醉醺醺,唱老鹰[清朝]陈伟松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这个男人和谁赌博?老人生气了,举起手中的剑③. 世界上有许多闲散的狐狸和兔子。
月亮是黑色的,沙子是黄色的。
此时此刻我想你。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上一部电影中这个词的主要表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一下。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一部电影中的句子,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②“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小结】文章《古诗词鉴赏题设计与高考答题思路分析(二)》就在这里。
我希望你能高三在此期间,好好复习,准备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之二)(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三、古诗鉴赏题10大解题规律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
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亮。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
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
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
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
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
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四、古诗词鉴赏十读法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
作为全国考查基础语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考此项内容,题型由客观选择转向主观表述,命题由一统天下的全国卷,到2004年的全面开花,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日臻完善,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里我们从十个方面谈谈古诗词的赏读。
(一)、读题目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
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
)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
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
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