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以下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亚父者,范增也5、假设属皆且为所虏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2)那么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假设属皆且为所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了解历史背景《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分裂,最终导致刘邦取得胜利。
在这之前,秦朝统一了中国六百多年,实行集权政治,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了民怨沸腾,为刘邦等一些异姓诸侯反秦造反提供了可能。
2.分析主要人物《鸿门宴》中有很多主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
刘邦是汉朝创始人之一,他的能力和胆识让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天下。
项羽是秦末著名将领,他声威赫赫,曾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由于个人贪欲和权力欲望,导致他走向败亡。
3.分析主要内容《鸿门宴》的主要内容是项羽和刘邦的对峙,以及鸿门宴上的争斗和分裂。
在这次鸿门宴中,项羽逼迫刘邦自刎,但刘邦却制造了混乱,并在混乱中逃脱险境。
他之后组织了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历史事件展现了人类野心和争斗的一面,也反映了个人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不确定性。
4.反思历史意义《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起,正式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它也表明了人类的野心和争斗,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谦卑和自律,不能走上导致灾难和破坏的道路。
5.学习现实启示从《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现实启示。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学会反思历史,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
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自律,远离贪婪和权力欲望。
最后,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共赢,保持和平和稳定,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1.《史记·项羽本纪》2.《汉书·高帝纪》3.吕思清.西汉人物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代表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历史事件告诫人们不要为了狭窄的利益而忘记大局,不要被野心和欲望所冲昏头脑,更不要走向灾难和毁灭。
最新《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08301------------------------------------------作者xxxx------------------------------------------日期xxxx《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导学案及答案.docx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 130 篇,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课堂学习】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导学案
6.《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积累文中活用、省略等文学现象。
第一课时导入(2分钟)一、楚汉相争背景二、本课学习内容:文常、第一二段。
自学(15分钟)一、司马迁《史记》约前145年至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阳夏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迁十岁能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得罪了皇帝,被判死刑,无钱赎身,只好接受宫刑出狱,忍受耻辱,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史记》体例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谱列。
书;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叙述诸侯国的兴衰、杰出人物的业绩。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学习文课文第一、二段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一、二段的挖洞练习。
2.一个组的同学笔译一句下面的句子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②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一、二段中的事件,并思考一二段的作用。
事件:①(故事的开端)②(矛盾激化)③(矛盾出现转机)④作用:4、思考古人心目中的“义”(亡去不义,有功击之不义)的含义。
举文中的例说明。
互学(5分钟)对上面4道题存在问题的小组讨论解决。
生讲师讲(8分钟)评析(3分种)第二课时导入学习内容:第三段、第四段自学(20分钟)1.翻译原文,不懂的看《学习辞典》,同时完成《阅·思·练》上第三、四段的挖洞练习。
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导学案
3谢: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
4而: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立而饮之
5以:具告以事
不然,籍何以至此
6置:沛公置车骑
置之坐上
7属: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名属教坊第一部
衡少善属文
举酒属客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之属
八、特殊句式(指明句式)
1具告以事
以上为()句
2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以上皆为()用法
1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4吾得兄事之
15常以身翼蔽沛公16头发上指
17持剑盾步走
以上为()用法
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指明在文中意义
1约为婚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七、一词多义
1为:为击破沛公军
皆为龙虎
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不取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为
2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刑人如恐不胜18故遣将守关者
19而听细说20窃为大王不取也
21沛公起如厕22相去四十里
23道芷阳间行24度我至军中
25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6不如因善遇之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6不Hale Waihona Puke ,若属皆且为所虏7欲止不内
文登新一中高三语文《鸿门宴》复习导学案
设计者:赵德国李云霞包萍审订者:全体教师
备课时间:星期:
教师寄语:一只牛虻有意志力就能征服一头优柔寡断的牛。
——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森
学习目标:
1.常见文言文现象。
鸿门宴 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鸿门宴2【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三、四段,深入了解三、四段内容2、翻译文本三、四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三、四段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自主学习】1、尝试完成《名师一号》第38页词语辨识部分内容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独立完成,书写规范并在课文中批注重点)从.百余骑戮力然不自意范增数目项王河南、河北若入前为寿常以身翼蔽沛公而听细说窃为大王不可取也刑人如恐不胜【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在恢复语序的基础上翻译,抓得分点)1、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句式:翻译:(2)籍何以至此?句式:翻译:(3)亚父者,范增也。
句式:翻译:(4)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翻译:(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句式:翻译:2、第三、四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这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主要写了那几件事?沛公谢罪→→→→→→3、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的反应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句回答)答:4、樊哙是在什么情况下闯帐的?怎样闯帐的?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可以用文中原句回答)(1)(2)(3)【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学法指导:直译为主,抓得分点)1、常以身翼蔽沛公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课堂小结】(整理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学案(二)答案自主学习1、使……跟从;合力;料想;使眼色;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上前;像鸟翅膀一样;小人的谗言;私自;尽、全2、项王留饮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项王赐酒樊哙陈词合作探究1、(1)句式: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翻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2)句式:宾语前置翻译:我凭什么这样呢?(3)句式:判断句翻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4)句式:被动句翻译:你们全都将要被俘虏呀!(5)句式:判断句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2、默然不应3、(1)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2)樊哙侧其盾以撞(3)项王按剑而跽——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坐【课堂检测】1、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X邦就很顺利地进入某某,秦王子婴投降。
X邦入某某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某某,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X邦军队。
高一语文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10)吾得兄事之( )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一:给文中每一小段拟一个小标题
探究二: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有起有落,阅读3—4段,分析宴会上的“三起三落”。
探究三: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训练案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 )②范增说项羽曰( )
2.解释下列多义词。
课题:鸿门宴
学习 内 容
笔 记
【使用【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
1、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掌握善、故、幸、举、胜、如等实词的含义。
第一课时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鲰生()厄酒()樊哙()瞋目()目眦( )跽()参乘()啖之()桮杓()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距关,毋内诸侯( )
(2)张良出,要项伯(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而刘邦统帅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刘邦“约法三章”,准备在关中称王,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11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攻破函谷关,屯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
课题:必修一6《鸿门宴》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7段,积累词语“与”“且”“而”“辞”“置”“属”“胜”“过”。
2、通过分析樊哙的人物形象,熟悉塑造人物的手法。
3、正确分析刘邦取胜项羽失败的原因,评价项羽这一悲剧的英雄形象。
导学案第三课时一、文学常识司马:官名。
西周始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掌管军政与军赋,为朝廷大臣,常统率六师或八师出征。
诸侯国与卿大夫也都设有"三有司"。
春秋时诸侯多设置,宋有大司马、少司马。
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左尹:楚国官名。
又有右尹。
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都尉:武官名。
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景帝改名为都尉。
西汉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
骖乘:也作“参乘”。
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
古人乘车“尚左”,即以左方为尊。
乘车时尊者在左,御者(驭手)居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陪乘的人就叫“骖乘”,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防备车辆倾侧。
兵车的情况有所不同,主帅居中自掌旗鼓指挥作战,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是保护主帅,排除车行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事故,这个人就叫“车右”。
二、课前预习1、翻译下列句子。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②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⑤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导学案3.doc
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背景介绍: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Z 间的矛盾rti 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这个宴会上, 充分展示了刘项汙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咅:①“王(wang)关中”②“说(shul)项羽”③“好(hdo)美姬(jl)④“为(w®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1“军霸上”、“王关中”(加黑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1“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o)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1“成五采”、“为(\M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儿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提示:笫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1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 项羽岂难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第二段: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1古今歧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鸿门宴》 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3、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4、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鸿门宴”在楚汉相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书 8 篇,表 10 篇,共 52 万余字。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文本解读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范增说项羽曰()好为大者()鲰生说我曰()沛公奉卮酒为寿()数目项王()戮力而攻秦()(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2、文言句式(1)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军霸上。
()③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④籍何以至此?()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登新一中高一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设计者:陈海英审订者:全体教师设计时间: 11月30备课时间:星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完成三、四两段的教学目标
2、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
二、读讲课文三、四两段:
第三段:
1. 指名学生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要求明确交代
本段的事件。
(简单概括)
2、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3、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
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
幕。
“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4、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上,你看出了什么?
5、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
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6、完成字词句梳理任务
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
范曾数目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句式)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句式)
籍何以至此(句式)
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玦以示之者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原》
举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戌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举贤任能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柳毅传》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举世无双
第四段:
1、指名试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2、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
与心态。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
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
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4、提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
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
别,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5、自由诵读课文(或数人;或几组分角色读三、四
两段)。
6、独立完成字词梳理任务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客何为者(句式)
刑人如恐不胜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一词多义
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劳苦而功高如此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五、六、七段,疏通文字。
2、 概括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