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要点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
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首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进行性消瘦、食欲不振、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
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其中,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此外,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和浸润情况,对于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组织活检,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浸润深度,对于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不能行肝组织活检的患者,可通过经皮肝穿刺抽吸术或手术标本来获取组织学诊断。
最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AF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癌的风险。
此外,AFP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AFP-L3、PIVKA-II等的检测,能够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面对疑似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时,应全面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好的支持。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自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主任医师(一)高危人群的监测35~40岁以上的HBV、HCV感染者,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 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以及有直系亲属肝癌家族史者,均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严密监测,每6个月行AFP及肝脏超声检查一次。
(二)临床表现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3.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US)检查:US检查因操作简便、价廉、直观,已成为肝脏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方法。
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等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但因解剖部位及操作者手法和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使其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实时US造影可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能力。
而术中US直接在开腹后的肝脏表面探查,避免了超声衰减和腹壁、肋骨的干扰,可发现术前影像学检查皆未发现的肝内小病灶。
(2)CT检查:CT的分辨率高,特别是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数秒内可完成全肝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伪影;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最小扫描层厚为0.5mm,大大提高了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
增强扫描除可清晰显示病灶的数目、大小、形态和强化特征外,还可明确病灶和血管之间的关系、肝门及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器官有无侵犯,为临床准确分期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品文档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不难诊断,但已属于晚期,因此应早期诊断。
对凡有肝病史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肿大,应作AFP、B 超等有关检查作出诊断。
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
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如AFP大于500μg/L(对流法)或AFP大于200μg/L(定量法)持续8周,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鉴别诊断
肝脓肿
有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史。
发热、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相似于肝癌,但表面光滑、质地无肝癌坚硬。
B超可显示液性暗区。
肝穿有脓液,常规检测及培养可找到细菌或阿米巴滋养体。
且针对病原体治疗有效。
肝硬化
若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肝肿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B超,CT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极大,应反复检测AFP.若AFP与ALT曲线分离或AFP持续升高,应考虑为原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
原发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癌瘤,常转移至肝脏,与肝癌相比,病情发展较慢、肝区痛不明显、很少有HBsAg阳性及肝硬化一般AFP为阴性,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
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病等可用B超、CT、MRI等检查辅助诊断,必要时腹腔镜能帮助诊断。
其他上腹部肿物
腹膜后的软组织瘤,来自肾、肾上腺、胰腺、结肠等处的肿瘤也可在上腹部呈现包块。
但AFP应为阴性,B超、CT等有助于鉴别。
必要时腹腔镜检查甚至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大、腹水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在B超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出现点状强回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及血供情况,对于肝内转移灶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更好,对于小肿瘤和血管浸润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PET-CT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的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α-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手段,通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Ⅲb 肿 瘤情况 不论 , 、 癌栓 、 移情况 不论 ; 转 肝功能 分级 C i 。 hl C d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生委员会
20 0 1年 9月
( 秉辉 橱
夏 景林供稿 )
维普资讯
・
8 ・ 3
原 发 性 肝癌 的 I 诊 断与分 期 标 准 临床
20 0 1年 9月在广 州 召开 的第 八 届全 国肝 癌学 术 会 议上 正 式通 过 了 原 发 性 肝癌 的 临床 诊 断 与分 期 标
准” 。现 介绍如下 。希望 全 国临床工 作者 采用 , 在实践 中不 断加 以完善 。 并
Ⅱb单个 或两 个肿瘤最 大直 径之 和> 1c 在半 肝或 两个肿 瘤最大直 径之 和> 5m, 、 0m, c 在左 、 两半肝 , 右 或
多个 移 ; 功能分级 C i 腹 肝 hl A。 d 肿瘤情 况不论 , 门静 脉分 支 、 有 肝静 脉或 胆管癌 栓和/ 肝功能分 级 C i 。 或 hl B d Ⅲa 肿瘤情况不 论 , 门脉主干或 下腔 静脉 癌栓 、 腔 淋 巴结 或 远 处转 移之 一 ; 功能 分级 C i 或 、 有 腹 肝 hl A d
有 肝癌 特征 的 占位 性病 变者 。 3 .有 肝癌的 临床表现 并有肯 定 的肝外转移 病灶 ( 括 肉服 可见 的血 性 腹水 或 在其 中发 现 癌 细胞 ) 能 包 并 排除转 移性肝 癌者 。
分期标 准 :
Ia单 个肿瘤最 大直 径≤ 3m, 、 c 无癌栓 、 腹腔 淋巴结 及远处转 移 ; 功能分级 C i 肝 hl A。 d
诊 断标准 :
1AF ≥4 0 g L, . P 0  ̄ / 能排 除妊 娠 、 殖系胚 胎源 性 肿瘤 、 动性 肝 病 及转 移性 肝 癌 , 生 活 并能 触 及 肿大 、 硬 坚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本文中的〃肝癌〃仅指HCC。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舌HCuICCcHCC-CCA oHCC: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不推荐使用〃肝细胞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诊断名称。
ICC:是指肝内胆管分支衬覆上皮细胞发生的恶,的中瘤,以腺癌最为多见。
组织学上可以分为:①大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以上至邻近肝门区之间较大的胆管,腺管口径大而不规则;②小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及其以下的小胆管或细胆管,腺管口径小而较规则,或可呈管腔闭合的实性细条索状。
有研究显示,上述两种亚型ICC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型特点也有所不同,小胆管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好于大胆管型。
关于HCC和ICC的分子分型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多处在研究和论证阶段,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EB病毒相关的ICC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免疫微环境及分子特征,预后较好并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有较好的获益,有望成为新的亚型;而丙糖磷酸异构酶1在ICC组织中高表达是评估术后复发风险的有用指标等。
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已不推荐对ICC使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carcinoma和ChOlangiOIoCelIUlarcarcinoma)”的病理诊断名称。
ICC的大体取材和镜下检查要求主要参照HCC ocHCC-CCA:是指在同一个肿瘤结节内同时出现HCC和ICC两种组织成分,不包括碰撞癌。
虽然有学者建议以两种肿瘤成分占比分别≥30%作为cHCC-CCA的病理诊断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cHCC-CCA中HCC和ICC两种肿瘤成分比例的病理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肝胆外科。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此病早期常隐匿,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肝进行性肿大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一)肝区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痛处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二)肝肿大:约90%以上的患者肝脏肿大,且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三)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四)肝硬化征象: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可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腹水很快增多,一般为漏出液。
血性腹水多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而引起,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五)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少数肝病患者,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有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等。
(六)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可有胸腔积液征。
骨骼或脊柱转移,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癌可有神经定位体征。
三、检查:1、肿瘤标记物检测:就肝癌来说,甲胎蛋白仍是肝癌的主要标记物。
2、超声检查:对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但需重复检查并需结合其它指标进行诊断。
3、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肝肿瘤的CT显像通常表现为局灶性周界比较清楚的密度减低区,阳性率在90%以上,结合碘油肝动脉造影,对1厘米以下肿瘤的检出率达80%以上。
因此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4、X线血管造影:常用于诊断小肝癌。
5、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能显示直径为3~5厘米以上的肿瘤,有助于肝癌与肝脓肿、囊肿、血管瘤等良性疾病鉴别。
原发性肝癌
肝癌
TACE 示意图
股动脉
腹主动脉 腹腔干
导管
返回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 首选方案,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TACE的 主要步骤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 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或栓塞剂。常用栓塞剂 有明胶海绵碎片和碘化油。碘化油能栓塞0.05mm口径血 管,甚至可填塞肝血窦,可以持久的阻断血流。目前多采 用碘化油混合化疗药,注入肝动脉,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 用。TACE应反复多次治疗,一般每4~6周重复1次,经 2~5次治疗,许多肝癌明显缩小,可进行手术切除。另 外,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可进一步清除肝内可能残 存的肝癌细胞,降低复发率。但对播散卫星灶和门静脉癌 栓的疗效有限,更难控制病灶的远处转移。
返回
肝细胞型
由肝细胞发展 而来,此型约 占肝癌的90%。 癌细胞呈多角 形或圆形,排 列成巢或索间 有丰富的血窦 而无间质成分。
胆管细胞型
由胆 管细胞发展而来,此 型少见。癌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排列成 腺体,纤维组织较多, 血窦较少。
混合型
上述二 型同时存在,或呈过 渡形态,既不完全像 肝细胞,又不完全像 胆管细胞,此型更少 见。
返回
临 床 表 现(早期)
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症状,经AFP普查检 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中晚 期症状明显。
肝区疼痛:最常见,为首发症状。
性状: 肿瘤迅速生长牵拉肝包膜 肝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刺痛 病变侵犯膈:右肩部或右背 位于左肝:胃痛 肿瘤生长缓慢 无痛 肝癌结节破裂,腹腔内出血 急腹症;昏厥和休克 部位:上腹部;右上腹;全腹;右肩
全身和消化道症状
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部分患者 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晚期出现贫 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 恶病质。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表现】1.有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史,部分病例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2.症状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出现(亚临床期),部分病例通过普查或肝病定期随访而被发现。
常见的症状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低热,以及腹泻、黄疽、腹水、出血倾向等肝硬化的症状。
3.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上腹扣及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边缘不规则,有压痛,部分病例可见肝硬化体征,如蜘蛛痣、肝掌等。
晚期有黄疽、腹水等。
发生肺、骨等处转移时,有相应的体征出现。
【诊断要点】1.有乙型或丙型肝炎史。
2.上腹隐痛,不明原因低热,上腹饱胀等消化道症状,上腹拍及肿块,质硬,有压痛,或有肝掌、黄疽、腹水等肝硬化体征。
3.辅助检查以下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进行(1)乙型及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查:若阳性则提示有原发性肝癌的肝病基础,结合其他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2)甲胎蛋白(AFP)测定:AFP≥400µg/L,持续4周,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可诊断原发性肝癌。
个别胃癌等消化道癌肝转移者,AFP亦可大于400µg/L,但转移性肝癌多无肝硬化,应注意鉴别。
AFP大于正常而小于400ug/L 者,有时见于活动性肝病,应作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查,若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25%,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
(3)B型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创伤,可反复、多次检查。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图像包括低回声、高回声和等回声,以低回声最常见,周围可见声晕。
等回声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似,病变范围较大时常易遗漏。
B超可同时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的正常解剖走行、受压移位等情况。
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絮状回声提示有癌栓形成。
(4)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原发性肝癌的病灶多呈低密度区,可同时增强扫描,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有利于鉴别诊断。
(5)磁共振成像技术(MRI):T1加权图像多为低信号,T2加权图像多呈中等偏高信号。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完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二)临床表现1.症状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
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发展迅速, 共约3-6个月, 其主要表现:(1)肝区疼痛。
(2)食欲减退。
(3)消瘦,乏力。
(4)发热。
(5)肝外转移灶症状。
(6)晚期患者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牙龈、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
(7)伴癌综合征, 即肝癌组织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多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紊乱的症候群。
2.体征在肝癌早期, 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相关阳性体征。
中晚期肝癌,常见黄疸、肝脏肿大(质地硬,表面不平,伴有或不伴结节, 血管杂音)和腹腔积液等。
如果原有肝炎、肝硬化的背景,可以发现肝掌、蜘蛛痣、红痣、腹壁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等。
3.浸润和转移(1)肝内转移:肝癌最初多为肝内播散转移,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点。
由于其默默无声的发展,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
一、早期诊断1. 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非特异,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然而,这些症状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困难。
常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血清AFP水平升高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但其缺乏特异性,在早期肝癌中阳性率并不高。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可以观察到肿块形态及其血流情况。
2.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提供较为清晰的肝脏解剖结构,并观察到可能存在的肿块。
CT增强扫描则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血运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是良性还是恶性。
MRI与CT相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解剖信息。
3. 生物标志物除了AFP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早期诊断,如AFP-L3、GP73等。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期诊断的困难。
二、治疗策略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根治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于早期肝癌而言,手术切除具有完全切除肿瘤组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等优点。
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因此仅少部分患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2.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电热能将肿瘤组织进行破坏。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对于局限性的早期肝癌而言,射频消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3. 经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适用于肿瘤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患者。
该方法通过导管插管将抗癌药物输送到肝动脉中,直接作用于肿瘤灶。
TACE主要具有两个效应:一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二是阻断肿瘤灌注部分供应血管,从而降低其营养供给。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修订版)精选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及therapy、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
肝细胞癌占到85-90%,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1 筛查1.1 辅检①超声检查:略;②CT:常规使用CT平扫+增强,检出及诊断小肝癌能力总体略逊于MRI。
更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
③MRI: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系临床肝癌检出、诊断、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快进快出”是肝癌CT/MRI扫描的诊断特点。
)④DSA:侵入性创伤性操作,多用于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等。
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优势在于:1、对肿瘤分期,可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2、再分期:可准确显示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后或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复发转移灶;3、疗效评价:更敏感、准确;4、指导放疗生物靶区的勾画、穿刺活检部位;5、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⑥肝穿刺活检:1、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
2、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意义重要。
1.2 肝癌的血清学分子标记物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重要的方法。
诊断标准:AFP≥400ug/L,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及怀孕等。
约30%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其他:α-L-岩皂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
1.3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检查:常用的肝细胞性标志物有:Hep Par-1、GPC-3、CD10、Arg-1及GS等;常用的胆管细胞标志物有:CK7、CK19、MUC-1等。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2. 原发性肝癌如何检查3. 肝癌如何自我检查*二、原发性肝癌是怎样引起的*三、原发性肝癌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1.1、原发性肝癌病理学诊断标准:肝脏占位病灶或者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HCC,此为金标准。
1.2、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的证据。
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Arterial hypervascularity),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原发性肝癌如何检查 2.1、超声诊断肝癌B超检查是一种经济方便的方式,可以直观的显示出肝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具体的部位,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是比较高的。
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
2.2、CT诊断肝癌用CT诊断肝癌也是临床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全国来说这种方法应用的是比较多的。
不过当肝癌患者肿瘤的直径小于2cm或是密度近似正常的肝实质的话,CT是难以显示的。
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是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2.3、PET-CT诊断肝癌PET-CT是早期发现肝癌的诊断项目之一,有乙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检查。
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并且同时浑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3、肝癌如何自我检查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上的肿瘤。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水、肝大、肝区疼痛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液学异常等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对于有患者的临床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原发性肝癌通常呈现为肝脏局部或弥漫性的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可见坏死、出血、囊变等表现。
此外,肝动脉瘤样血供、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性表现也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α-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
AFP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AFP的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情况等重要信息。
此外,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组化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预后。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综合运用以上各项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肝癌,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肝脏 2004 年 9 月第 9 卷增刊
·67 ·
HCC 的发病正处于上 升阶段 ,预期在今 后 15 年 还将继续 上升 , HCC 发病 的增 加不 但与 慢性 HBV 、 HCV 感染相关 ,而 NAFLD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 的因素 。肿瘤 监测 有助 于早 期发现 HCC , 其最方便 、 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是定期 AFP 、超声的随访 。对有病 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长期应用 干扰素预防 HCC 的发生值得尝试 。
病理检查后方能作出判断 ,而我国肝癌病例能做 手术切除或 病 等) 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
理检查的不多 ,参照世界各国结合肝功能情况一 并考虑的临 床
3. 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 移病灶 (包括肉 眼
分期方案 ,拟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 诊断和分期 标准 。1999 可见的血性腹 水或 在其 中发 现癌 细 胞) 并 能排 除转 移 性肝 癌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
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
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
主要是由于肿瘤迅速生长,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
位于肝右叶顶部的癌肿累及横膈,则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
当肝癌结节发生坏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等。
部分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
晚期则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
3.肝大肝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结节或巨块。
4.肝癌转移症状肝癌如发生肺、骨、脑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少数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并发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
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2.对不能切除的肝癌的治疗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3.化学药物治疗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病人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