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是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的有机结合。培养以土木建设技术为本,管理、经济、法律并重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要求毕业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相关法规,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项目策划、管理和实务运作;以及在房地产领域从事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同时获得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师、房地产策划师等方面的相关职业资格教育。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等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系统地掌握必要的经济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现代数理方法,受到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训练,以及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投资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体是:
1.掌握工程管理的组织理论、计划方法和实施目标控制的基本技能;掌握建设投资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与项目决策的原理、方法;
2.熟悉建筑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金融、投资、估价和经纪等基本业务;
3.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
4.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造价管理(或工程概预算)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准确、精练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达到四级以上,具有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的能力和较强的听说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及投资与造价管理三个方向。各方向还应分别满足下述要求:
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
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项目投资与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和审
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或工程估价与造价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
2.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力学、工程
结构、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基础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本专业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其中必修课11
3.5学分,选修课50.5学分(包括任意
选修课8.5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本专业设置工程技术类学科教育平台33学分(其中必修27学分,选修6学分)和专业教育平台36.5
学分(其中必修31.5学分,选修5学分)。根据工程管理特点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社会需求及其特点设置课程,共40 学分,其中必修约23学分,选修17学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分别要求任意选修课程8.5学分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3.实践性教学学分分配一览
16 2 2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九、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