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实施德育论文
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德育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二、数学学科德育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数学学科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等道德品质。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数学学科德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起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等责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学科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新的解题方法,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德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在品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提升。
三、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实践策略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关键,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融入德育元素将德育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结合相关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例如,开展数学竞赛、数学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强化德育评价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教育纳入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成长。
5.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德育教学。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勤奋精神。
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

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第一篇:数学课中的德育教学(小学教育论文)如何在数学课中开展德育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进行学习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
刚入学的儿童,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的赞扬而认真学习。
一位天真稚气的孩子曾毫不掩饰地说出心里话:“老师,您知道我上课时为什么爱举手发言吗?我就是想得到您的奖品。
”这一个孩子的心声,却道出了同龄人的共同点。
这种推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无可非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要求相应的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动机,而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近景性动机也越来越深刻而稳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从学生入学起,就要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地培养学习动机。
如通过讲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讲当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去攻克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做出重大贡献,鼓励学生长大攀登科学高峰,必须从现在做起;通过讲我国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使学生了解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总之,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祖国四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与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把今天的学习和长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
德育论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探究》-教育论文范文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探究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
虽然数学学科是一门理科类的学科,但教师也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有意无意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一、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不仅要有优秀的学识、专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个人修养、情趣、品质、气质等方面吸引学生,就像蜡烛一样,想要更好地照亮别人,首先就要燃烧自己。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到身正为范,成为学生道德的标杆。
作为课堂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具备正向的情感,具备良好的社会品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让自身的教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是否端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合理,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关注“身教重于言传”的效果,让学生受到教师自身言行的鼓舞,让德育教育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渗透、强化。
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坚强的品德,并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对学生产生该有的影响力、感染力。
二、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形成优良的课堂文化教师可以结合多元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并借机渗透德育。
良好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倘若教师针对数学定律、定义、概念的传授只采取口头的方式,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归纳,最终得出结论。
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懂得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此外,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之类的学习方法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一个观念—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自己负责,同时还要帮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学习,要为其负责。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1b8a5d3c1ec5da50e27018.png)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究数学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的工具”。
中学数学教学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而又可行的德育教育,使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
比如,通过数学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渗透(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1)数学的形式美数学在研究现实生活的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时,现实生活缤纷多彩的世界给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数学中几何图形优美的形态就是显而易见的,如直线、角、正多边形、圆、球、双曲线、抛物线以及三角形、函数的图像等都是数学性质外在的表现,数学图形所反映出的直观形式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另一方面,人们创造的数学符号,如几何中角、平行、垂直、全等、相似、弧、圆,代数中的幂、绝对值、根式、大于、小于等符号,数轴、直角坐标系等都是数学对象形象简洁的反映,体现了数学符号的形象美。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

⼩学数学德育论⽂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以使其形成⼀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学数学德育论⽂1 ⼩学⽣⼼中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理,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
教师应适应新时期的⼯作需要,为学⽣树⽴良好的品德榜样,⽤⾃⼰的热情感染学⽣,促使学⽣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先,教师要对⾃⼰教学的课堂进⾏研究,发掘课本中趣味性的知识,关注每⼀名学⽣的学习状态,加强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学⽣内⼼的变化,及时地帮助学⽣消除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消极的⼼理影响,为学⽣的学习表明⽅向,带动他们的发展进程。
其次,教师在对学⽣进⾏教学的时候,要采⽤和蔼的态度让学⽣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当学⽣回答问题出现失误的时候,引导学⽣发现正确的思维⽅式,提升学⽣的学习能⼒,树⽴⾃信。
另外,教师要在课下的时间和学⽣在⼀起,了解他们遇到的⽣活中的问题,从学⽣的⾓度看待事情,发掘学⽣做错事情的本质,以此为出发点加速学⽣⽣活中的发展进程,让学⽣以愉悦的⼼情⾯对学习和⽣活,为他们树⽴积极的⼈⽣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德育的优越性 (⼀)⼩学⽣的特点⼩学的数学教学具有很⼤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性的知识⽐较感兴趣,⽽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
要解决这⼀难题,必须根据学⽣的⽣理、⼼理年龄特点,采⽤多种⼿段激发学⽣的学习数字兴趣,⽽数字化技术就是有效⼿段之⼀。
(⼆)数字化技术⾃⾝的特点数字化技术极⼤地缩短了⼈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延伸了德育⼯作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能为学⽣提供绚丽多彩的图⽚,悦⽿动听的⾳乐,及活泼⽣动的动画或视频材料,使学⽣⾝临其境,这些效果是传统的德育⽅法⽆法⽐拟的。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0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论文和案例1《小课题大学问,小行动大情怀》《节约用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本课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为背景,旨在让学生结合量与计量、统计等已学知识,通过测量、分析、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强化环保意识。
一.链接生活与教材,有意熏陶德育“节水环保”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但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学生从未感受过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水资源的宝贵性更是理解不深刻。
本案例,把生活中水龙头浪费水的现象与数学巧妙结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参与调查研究,着实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计算和统计推理,学生知道了宁波市按压式水龙头1分钟浪费的水量和全国按压式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量,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浪费现象的严重性,教学中提供了日湖的蓄水量和一个人1年的用水量作为参考,从量化的角度使学生在算一算、比一比的过程中对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生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使学生对节约用水从“认知上的理解”上升为“情感上的认同”。
二.巧设活动与方法,反复践行德育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需要以实践为依托,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并以此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
本案例中,课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
课前,有目的地收集、调查我国水资源的资料,小组合作实地调查收集数据;课上,有步骤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分析;课后,布置节水方案的设计与实践,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规划地提出研究思路、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的是学生严谨认真、善于规划、有序做事的好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把节约用水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经历了实践后,学生对节约用水从原先的“情感上的认同”上升为“行动上的自觉”。
一节数学课看似微不足道,只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感化,我相信德育融于学科,学科浸润德育,最终是可以实现德育、智育并驾齐驱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研究论文前言数学是一门高度理性的学科,具有过程可控、结果唯一、精确性高等特点,而德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融入进去,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本论文将从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基础的能力,它贯穿于各个领域,不仅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石。
然而,不仅仅只是掌握数学技能,还包括有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优秀的素质,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素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数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个人品质的体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德育教育和数学教育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具备优秀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生。
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方案1. 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现象、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培养创新意识与实现能力。
其中德育教育可以贯穿于项目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特别关注项目中的价值观教育,注重让学生从中汲取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
2. 强化思维训练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大量启发式、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进行足够的思考、推理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培养逻辑思考、创新思维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3. 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支撑。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新的评价方法,为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进行定量化、定性化评估,注重考察能力表现以及情感态度,将评价的结果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学的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3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论文篇一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材料,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
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1)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
(2)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
(3)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4)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1)要更新育人观念,发挥教师人格魅力正确的育人观念,是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武器,是数学的教学中德育渗透过程的前提条件。
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

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第一篇:中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说我对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再熟悉不过了:一方面学校的德育缺乏系统性(比如缺少比较完备的德育理论教材和德育可持续性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学科教师在德育的认识上不够,把德育的任务简单的归结给班主任和班会课,忽视或弱化了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渗透德育。
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意识体系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造成较大冲击,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可以说有时学校长期教育的成果不及社会、网络等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一个小时的影响大。
因此社会上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的频频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一是我们德育教育没有到位;二是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事实上每门学科都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而又有自身特点。
每个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正好是德育的着力点和生长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
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得真知产生作用,而且对学生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非智力因素产生积极作用。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基于上述情况,我就“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策略一: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辩证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以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新课改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确实有些削弱,而这些辩证的思想正是中学生所需要的。
但初中没有开设哲学课,高中哲学部分在高二文理分科后才开设,理科生几乎没有接触辩证法,所以学生看待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处理问题比较极端,不能变通,不能理性的面对问题,不能从自身找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而这一切都源于学生没有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这就指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数学教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和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1.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
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如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体现了运动和变化的思想;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有理与无理)、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数与形的对立统一(方程与曲线)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
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可以适时恰当地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2.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在我国的文化宝库里,数学的发生与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果卓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的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像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辉。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 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 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 多年;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实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事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修养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论文“学科德育是渗透性教育的体现”。
数学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社会全面进步,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数学课程改革也迈开了巨大的步伐,因此,如何在数学新课程中实施新德育的渗透,使数学课程的德育渗透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的工作。
一、把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
然而对于"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美的形式:如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内容,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
二、善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观念对于人的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要及早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教会他们收集、筛选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洞察力,养成他们重视信息、收集信息的好习惯,以使他们不致于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数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愈加紧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提供了恰好的契机与手段。
例如,在学习《行程问题》之后,可以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全班分三个小组分别到南京、杭州、北京游玩。
中学数学德育论文2篇

中学数学德育论文1摘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渠道。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之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时刻都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理想、道德教育。
常言说得好: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
成人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假若成不了才,德才不兼备,那样的人才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社会都不会有好的回报,更谈不上对国家能起到好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德育的渗透。
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以身作则、师德育人古人云:“言传不如身教。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楷模,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不管你是否自觉或愿意,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体的德育教材。
因此,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大有必要。
只有教师身体力行,才能确保以身施教。
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德育教养,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是不容忽视的,即在平时的授课中以及其它的活动中都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使每位教师懂得:教师应具有多元化知识,不只是业务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着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神圣使命。
搞好自身建设,树立师德形象已成为新时期条件下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历史和人民既然赋予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我们就应该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时刻把德育渗透放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握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时机,以达到全体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抵制精神污染之目的。
二、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

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大全五篇)第一篇: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一、德育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并与其它各育相辅相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甚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二、学科教学与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古已有之,真正从理论上提出来始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概念,实质上就是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杜威曾指出,如果把学科“看作是使儿童认识社会活动的情况的一种工具”,那么,任何一门学科就具有三种不同的价值:知识的价值、训练的价值和文化修养的价值。
“知识只有在提出被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材料的明确形象和概念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
训练只有在它代表把知识反映到个人自己的能力中去、使他将能力服务于社会目的时,才是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的。
如果文化修养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有教育性而不是外表光泽或人为的装饰,就要代表知识和训练的生动的联合,它标志着个人的人生观的社会化。
”因此,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学科教学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
朱小蔓教授在谈到学科教学的德育价值时还指出:首先,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培养和增进师生对其中的人文道德价值的敏感和景仰;可以激发师生教和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在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知情统一;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道德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和形成认同。
其次,学科学习奠定人的知识论及其方法基础。
最后,学科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
所以说,在中小学阶段,除了直接通过德育课程来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把道德内涵的教授和尊重学生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意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浅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浅谈怎样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这也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现将自己工作中的感悟与总结拿出来给大家分享。
二、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举个实例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而且还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原因是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本身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本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
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四、具体操作、落实到位1.、用数学立规矩规范行为习惯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经世致用的思想。
把数学看成可以“立规矩,准方圆,谨法度,约尺寸,立权衡,平重轻。
”这种思想虽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提升对行为的规范确实会起到独特的作用。
2.、利用数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说过“人具上资而意理疏莽,则上资无用;人具中材而心思缜密,则中材有用。
能通几何学之道,其于缜密甚矣!”我想:这里所说的中材不在于他对具体的几何定理、性质等等知道多少,而在于他在几何的学习中,在经历几何题的训练中,接触到或领会到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严谨的数学思想方法潜入他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的思维品质,使他心思缜密,虽说是“中材”却比“上资”更易取得成功。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是显性的,而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融入教学中.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圆”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当时被称为“祖率”,比西方发明早几百年;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它是我国西周数学家最早发现的,这比欧美国家早近五百年.建国后,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为国家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曾说: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数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教师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揭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教学正负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可以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可以渗透质变、量变规律;教学换元、消元转化等方法时,可以渗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再次进行审美教育.别林斯基曾说:“美育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可见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在用的数学教材形式活泼、图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体现着对称美,公式a+a+a+a=4a体现着简洁美.数学美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它是沟通智育与德育的桥梁.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合作学习等.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密切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教学“概率”时,单靠教师口头讲授是难以起到作用的,教师可以用跳水比赛为例,列出中国选手比赛中的胜负情况,让学生总结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计算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得冠军的概率.这样,枯燥乏味的概率课成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德育.如教学“圆”时,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不仅是对称的,而且体现着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把无数的、分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教学各类函数图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这好比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崎岖,有时平坦,要时刻保持冷静的人生态度,经受人生的考验.另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用事实说话,效果会更好.有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9小时,问: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几个小时?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艰辛.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德育训练.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给融入德育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德育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数学信息情景化、数学问题故事化等进行.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当前世界上的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地保护动物,我们需要知道某种动物的数量.现在让你估计某片树林中大熊猫的数量,你能用什么方法呢?这样的问题中蕴含着德育,学生进行估算时,自然地接受了生态环境教育.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因为课外数学活动既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课堂.如学生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然后再分析垃圾袋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首先是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育因素大都是隐性的,所以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是持之以恒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持之以恒.最后是因材施教原则.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挖掘德育因素,避免生搬硬套,误入形式主义.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学生德育教育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课后及时拓展,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德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德育效果.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对传统教学组织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既学习了知识又感悟到德育的精髓,从而得到智育、德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足够的兴趣。
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引导,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为了追求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重复练习。
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且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2)忽视问题解决过程:在解答问题时,部分教师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过于注重定义的背诵,而忽视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本质。
(2)缺乏概念辨析:在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论文引言数学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德育则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数学与德育的关系数学和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数学,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德育也可以通过数学教育来实施。
例如,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数学教育还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公正和负责任。
数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德育教育中,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采用。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通过讨论关于公平分配资源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正的原则。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学德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培养数学能力,还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使数学德育教育更加有成效。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0). The Importance of Math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25(2), 45-58.- Brown, A. (2013). Integrating Math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Journal of Character Education, 15(3), 78-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科实施德育初探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
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
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
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
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
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
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
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
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
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作者单位:东营市胜利河口第三小学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