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
附子治疗三阴重症疗效显著,患者在服用附子以后,身体“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
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
象。”(李可)应用郑钦安的话讲就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他在《医法圆通·服药须知》中
说:
“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症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
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无故目赤、牙疼,腰痛膝冷,足软手
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皆宜扶阳,驱之阴邪,阳旺阴
消,邪尽正复,方可了扶阳之品。
但初服辛温,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血出者,有满口起泡者,有喉干痛目
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
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
清润。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
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
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
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
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己。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
内,得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
凡服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此乃全身阴邪化去,
真阳已复,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
而体健身轻矣。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论,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
吴佩衡:
“服药之后,或见脘腹增痛,或吐酸、便泻、小便色赤而浊等征象,可一时有所表露,此乃
药与病相攻,驱邪之兆,若药能胜病,犹兵能胜敌,倘畏惧不专,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也,
可以克服!古人云:‘若药不瞑眩,阙疾弗廖。’”
范中林:
“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
多,面目及周身水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升,邪
消正长,从阴出阳之兆。服药后比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此时即
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互根相济,邪去正
安。”“若身麻,甚则失去知觉,不必惊慌,任其自行恢复。”
唐步祺:
“谈到服药一二剂、七八剂、十余剂、二十余剂后,所现烦躁、昏死、鼻血、口泡、喉干、
喉痛、目赤、咳嗽痰多、目面浮肿、发斑、痛痒、腹痛泄泻、困倦、不食、大痛、大热、大热
等,都是阳药运行,化去阴邪,从上窍、从肺胃、从皮肤、从下窍而外解,只要不思水饮,或
饮食渐加,即不可停药,改服寒凉、消润。必待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一剂滋阴,
以敛其所复之阳,而后病愈体健。”
他认为,病者服辛温一二剂,有流鼻血者,有喉干者,有口内起泡,口腔溃烂者,病者及__
其家属多认为是辛热太过所致,当即向其解释,如系热甚火大,何以不思冷饮以自救,明是阳
药化尽,阴邪从上而出,继服病将好转。病者亦遂相信,安心服
热药,不久即收功。
更有多服几剂热药而咳嗽痰多,日夜不辍者,乃肺胃之阴邪,因阳药运化而上出。亦有痰
饮病服热药数剂,反觉胸中满闷不舒,有痰黏在喉中,甚至干咳无痰,此为阳药将凝聚之寒湿
痰蒸化,病将因此而解之兆。
更有服热药数剂或十数剂,而周身面目浮肿或发斑者,此为阳药荡去,阴邪从毛窍而出。
至于多服热药而腹痛泄泻者,大多系风泡沫状,遇咳嗽即减轻,并未用攻下药品如大黄、芒硝
等而腹痛泄泻,自然是阳药涤去腹中凝渣滓从大便而出。
郑氏还提到阳药服至通身发热,阳已大复之后,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诸症自愈,亦系重要经验,唐氏每用黄连阿胶汤,
获得满意效果。
卢崇汉:
卢氏认为,很多病人在刚开始服用辛温扶阳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
这种反应不同于西药的副作用,它或者是阶段性的。比如口干、舌燥的问题,开始用附子,可
能口干、舌燥,但是继续再用,也许就津液满口了。为什么呢?
因为阳气生发,能够蒸腾津液
了。或者在量上作一个调整,它的口干、舌燥也会消失。
吴荣祖:
吴氏认为用阳药出现的祛病表现是:汗、吐、下。当你用四逆汤一类的阳药,病人本来就
是一个寒体,阴霾很盛,用药后病人开始吐了,一会儿开始泻了,这时候很紧张。吴氏认为,
看这个病要观察重点,第一个是病人吐之了后,精神怎么样,第二个病人的食欲怎么样,第三
个脉象的根有没有?把握这三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祛病的治疗,再吃就没有了这些症状。还
有痛症,吃了附子方以后,全身都痛。好啊,祛邪反应啊!如果吃药后毫无反应,状若温开水
就没有意思,也不会有多大疗效。所以吴氏应用乌头煎的时候,病人说疼,吴氏就说好,再
吃,疼了两天,就没事了。这些指标,包括病人的血沉什么都得到了有效的调节。
用药如用兵,治病就像战争,战争就是要有炮,有枪声,胜负才能够决定,所以别想平平
安安什么也没有,病就好了。有小病可以,但大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范中林:
范氏善于应用附子,对服用附子药后的反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他使用大剂附子,有时
病人出现皮疹等反应,则暂时停用附子,改为他药,停用几天再服,间断服药,既要治病,又
要避免蓄积中毒。
附子略煎之法,显示出了范氏对附子药性的熟谙应用,并且在服药之前就告诫病人:“病重
药轻,熟附久煎,难奏其功。遂令将上方加倍重用附子,改久煎制附片为略煎(煮沸20分钟后
即下群药)。嘱其尽量多服,若身麻,甚则失去知觉,不必惊骇,任其自行恢复”。患者服药半
小时后,忽然倒下,很快清醒,除全身发麻外,无明显不适。起身后,又倒在地上,口中流出
不少清涎黏液。数小时后,逐渐恢复常态。间隔数日,依上法又重复一次。从此,多年剧痛明
显减轻。
他在总结中说:“必须指出,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温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血,
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浮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并非药误,而
是阳药运行,阴去阳升,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佳兆。服药后比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