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高中物理法制渗透教案
高中物理法制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法制渗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物理法制渗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3. 能够运用物理法制渗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理法制渗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物理法制渗透的适用范围和方法;
3. 物理法制渗透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和法制之间的联系,并介绍物理法制渗透的概念;
2. 学习:讲解物理法制渗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讨论;
3.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观察物理法制渗透的实际效果;
5. 总结: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强调物理法制渗透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四、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及课件资料;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3. 阅读资料和案例分析。
五、作业安排: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 撰写一份关于物理法制渗透的小结。
六、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
2. 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
3.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
4. 学生小结评价。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和灵活;
3. 学生反馈及课堂效果评估;
4. 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介绍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2. 法律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3. 法律在物理学界的行为规范:介绍物理学家的职业道德、学术诚信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4. 物理法规与生活:介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理法规,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
5. 案例分析:分析涉及物理学科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律在物理学科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资料和案例,以便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环节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物理相关的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2. 讲解法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介绍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3. 讲解法律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4. 讲解法律在物理学界的行为规范:介绍物理学家的职业道德、学术诚信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共五篇)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共五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初中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500字]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概括信息的能力;(2)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二、法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渗透有关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四、教具和媒体:多媒体、纸、烧杯、水、饮料吸管、机翼模型、漏斗、乒乓球、注射器、水槽、硬币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1、教师演示“漏斗倒吹乒乓球”的实验。
2、学生做吹两张倔强的纸实验。
在亲自操作、体会、感受中置疑,引入教学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1、分析引入流体与流速的概念。
流体: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流速:流体流动的速度。
2、教师拿出事先给学生准备的教具(也可以叫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自制),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自选器材完成实验,要求每组学生都要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操作过程,提醒学生要注意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如:图1 图2 图3(1)、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图1),往B中匀速持久地吹气,观察现象,作好记录。
(2)、将准备好的两个“小船”,放入脸盆内(图2),然后用注射器向中间的水域冲水,两船如何运动?(3)、把一张小纸条放在嘴边,(图3)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会看到什么现象?3、当学生的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并请部分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探究归纳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欲言,大胆的谈出所有的收获)。
高中物理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高中物理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将物理学知识与法制教育相融合,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相关内容的剖析,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科学规律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法制观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法律法规中与物理学相关的条款,如知识产权、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
(4)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物理问题,提高法治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物理学史和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尊重法律法规,遵循科学道德。
(3)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关心社会问题,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关注我国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一物理学科法制渗透教案大全5篇
高一物理学科法制渗透教案大全5篇高一物理学科法制渗透教案大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符合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一物理学科法制渗透教案(篇1)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法教学用具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模板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模板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0.1-1实验[演示]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物理是有趣的[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物理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第二节生活中得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得过程,了解照相机得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得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得制作与使用,获得成功得愉悦、具有对科学得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得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得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得过程,了解照相机得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得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得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与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得,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得,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她方法威胁她人人身安全得;(二)公然侮辱她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她人得;(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她人,企图使她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得;(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得;(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她信息,干扰她人正常生活得;(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她人隐私得。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得透镜、板书: &3、2 生活中得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得风光、动人得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得享受与启迪。
对于照相机,您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您瞧到照相机得镜头就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得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得像。
物理教案法制渗透.doc
物理教案法制渗透篇一:物理法制渗透教育教案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可渗透法制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三,课堂导学:一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 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重要性。
2. 掌握物理渗透法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与法制的关系及其应用。
2. 渗透法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物理渗透法制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物理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理现象与法制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认为物理与法制有什么联系?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物理渗透法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物理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水的渗透性质演示物质渗透的原理。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渗透的原理与法制有什么联系?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涉及物理渗透法制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案例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物理渗透法制的概念和原理。
2. 提出拓展问题:你还能想到其他与物理渗透法制相关的案例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物理渗透法制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物理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理与法制的关系,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重要性。
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渗透法制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理渗透法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 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物理知识与法律的关系3. 法律法规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4. 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与教育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物理知识与法律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违法犯罪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法律法规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物理知识资料。
2. 搜集违法犯罪案例,制作PPT。
3. 准备模拟法庭器材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法律的关系。
2. 新课:讲解物理知识与法律的关系,举例说明法律法规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法律法规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法规。
6. 作业:布置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物理知识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物理知识与法律的关系的理解。
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4. 学生对法律法规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认知。
5.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物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的优良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学科与法律法规的关系2. 知识产权保护3. 安全法规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4. 交通法规与物理知识5. 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科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分析典型案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教材及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实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所需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物理学科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知识产权保护、安全法规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交通法规与物理知识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与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物理学科与法律法规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警察局,了解法律执行和执法过程。
2. 邀请法官或警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物理学科与法律法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法律意识。
2. 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系,认识到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性;2. 掌握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电磁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系介绍;2. 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知识点;3. 物理学科实验中的法制教育;4. 物理学科案例分析与法制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知识点,如牛顿三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b. 解释这些知识点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如牛顿第三定律与法律中的行为与反作用力原则的关系。
3. 实验演示(30分钟)a. 设计一些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实验,如力学实验中的碰撞实验、电磁学实验中的电磁感应实验等;b.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法制教育相关的问题,如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实验结果的合法性等。
4. 案例分析(20分钟)a. 提供一些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如交通事故中的物理学原理、电力窃电案件中的电磁学知识等;b.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物理学知识与法制教育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物理学知识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教学评价。
四、教学资源:1. 物理学科教科书;2. 物理学实验器材;3. 物理学案例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对物理学知识与法制教育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物理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鼓励学生关注与物理学科相关的法制新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的同时也能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
初中物理渗透法制教案
初中物理渗透法制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法制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法规3.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制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法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制定和实施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法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法规,如交通规则、消防安全规定等,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4.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法规解决这些问题。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法律法规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 学生法制意识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2. 案例资料: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实例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素材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法制意识。
物理法制渗透教案光的产生与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现
象渗透法制教育
水塘学校:席勇
第四章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4、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0X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2、通过本节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让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史观教育。
.
四、渗透法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范使用光源,开车时正确使用灯光,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3、运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
『难点』
1、探究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与讨论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问、表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
『器材准备』
老师:强激光电筒、强光电筒、小孔成像装置、台灯、水槽。
学生分组器材:激光电筒、玻璃砖、装有水(加洗洁精)的烧杯
注:红色文字为法制教育部分。
本教案有参考贵阳于茜老师的教案结构,光的直线传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由本人原创。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
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人类的“热”现象的探索和利用【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热力学发展的历史.2.我国古代对热的认识.3.温度计的类型和发展.4。
生活中的热现象.【评价】1.所查阅的资料.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见解.如绝对零度的理解.八年级物理渗透法制教案(精选篇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1.2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意义。
物理学科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理学科中具体的法律问题。
第二章: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2.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密切关系。
2.2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法规和实验规范。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科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实践操作法:演示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第三章:物理实验中的法律问题3.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3.2 教学内容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法规和操作规范。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法规和操作规范。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物理学科中的伦理问题4.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中的伦理问题。
4.2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物理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科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小组讨论法:讨论物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案目的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展望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未来发展。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展示法:展示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物理学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6.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和保护。
6.2 教学内容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物理研究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理研究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例。
第七章:物理实验中的环境保护7.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中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八年级物理法制渗透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法制渗透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法制渗透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法制渗透教案1《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
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像A 、B 、C ,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
在图中AA 、BB 、CC 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 、B 、C 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2、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A.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例3、如图12示,如何作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 点(画图说明)解析:此题涉及了光反射的许多知识点,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经过像点。
因此可两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光源的像点S 然后连接S A,S A和平面镜相交于O点,O即为入射点,最后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13所示。
本题先找到点光源S经平面镜形成的像S ,连接S A交平面镜于O点,再连接SO完成光路,这种解题的思路方法,应用在很多平面镜的解题中。
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八年级物理法制渗透教案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案教案标题: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相关性,认识到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 掌握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应用于法制领域。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相关性介绍a. 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b. 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物理学科中与法制相关的实例分析a. 物理学科中的力学与交通法规的关系b. 物理学科中的热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c. 物理学科中的电磁学与知识产权的关系3. 学生活动设计a.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b. 实例分析: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物理学科实例,分析其中与法制相关的内容,并讨论其影响和应用。
c. 创新项目: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学科知识和法制观念,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展示物理学科在法制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的相关性,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物理学科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科与法制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估。
2. 学生对物理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展示评估。
教学资源:1. 物理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2. 法制教育相关的案例和资料3.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物理学科竞赛和法制教育相关的活动,拓宽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2. 邀请法制教育专家或法律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欢迎进一步讨论和提问。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3-1 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⑵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⑴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⑵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⑶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
法制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渗透有关森林防火条例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难点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光路的作图。
难点: 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教具凸、凹透镜每生各1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生活中人们常使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光学仪器,今天我们将来了解它的主要部件透镜。
二、新课教学1、凸透镜和凹透镜点拨:透镜分两种,一是凸透镜,二是凹透镜,大家互相观察一下桌上放的透镜,它形状上有什么特点?结论: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的中间薄,边缘厚。
练习: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属于的凸透镜是:属于凹透镜的是:介绍:(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简称主轴。
(2)、光心:主轴与透镜的交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过渡:如果不准用手摸,你们有什么方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呢?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AB C D F E透镜探究一下。
小结:“看”(透过镜看文字和周边景物)、“照”(用太阳光来照,看对光的作用不同)两种方法。
2、透镜对光的作用过渡:既然能用“照”的方法来区分两类透镜,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看看平行光线经过两类透镜后走向如何?表明两类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再思考一下,其中又是发生了光的哪一种现象?演示实验: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
高中物理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榕江县第一中学潘世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有关向心力知识分析实例,使学生掌握应用向心力知识分析两类圆周运动模型(竖直面内仅要求最高点和最底点)。
(2).会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过程和方法(1).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2).运用生活中的几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动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建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生产中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超速行车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用向心力知识分析解释关于向心力应用的两个实例。
(2)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是由某几个力的合力提供的.三、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索教学方法。
五、导入新课教学复习:复习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各个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2)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a.合力就是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方向始终指向圆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22224T r m mrw r v m F π===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大小:22224T r rw r v a π===课件展示:赛车转弯、过山车本节课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的探讨来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学会应用。
(学习目标)六、新课教学(一) 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火车转弯问题)观看火车过弯道的影片和火车车轮的结构的系列图片,请学生注意观察问题1:请根据你所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 &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 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体会成功的愉悦。
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 导学“投影仪”1.自学课本P64 投影仪一、二、三段(1)认真观察图-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2)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3)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2.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3.学生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填表。
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三> 导学“放大镜”做一做,看一看1.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3.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大、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
(学生完成表格)<四>.当堂训练: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1、2新课程学习目标与检测P91-92 课标导练1、2、3、4、5、6、8、11、1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自学课本P64-65“实像和虚像”部分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1,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2,能否用光屏承接;○3,能否用眼看到;○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可渗透法制内容】《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眼镜制配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眼镜制配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眼镜制配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遵守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眼镜制配的计量管理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依法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监督。
(二)遵守职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规定,配备经计量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专(兼)职计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眼镜制配的计量工作。
(三)配备的计量器具应当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产品合格证;进口的计量器具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四)使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登记造册,报当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当地不能检定的,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
(五)不得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六)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不得使用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
(七)申请计量器具检定,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和收费标准交纳费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滚动放映一组与眼睛有关的一组图片和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带眼镜的卡通画面上: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但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眼睛出现了问题: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
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问题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放投影片,课本图-1,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师生总结: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
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问题如下: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
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生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一)眼睛(板书)主要构造:设问: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问题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小组交流:1.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