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共2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第1课 地球的宇宙位置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了解常见天体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能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掌握八大行星的位置和特征,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理解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知识点0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天体1、概念: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常见天体类型和特征:(1)星云:有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划分(1)可观测宇宙:银河系与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统称。

(2)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太阳系(4)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微点拨】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一样也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人们已经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估计河外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

河外星系的发现将人类的认识首次拓展到遥远的银河系以外,是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三)太阳系1、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3、太阳系中已知8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_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_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_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型和特殊型;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型,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1、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不能发射可见光,为什么太阳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太阳系有哪几大行星组成?他们有何共同特征?如何区分内地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及所括的行星。

3、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其周期为多少年?4、地月系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系统?导致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第一组:恒星与行星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比恒星小得多,故发不出可见光,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第二组:太阳系由九大行星组成,它们按照距离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他们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并且它们绕日轨道大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地内和地外行星以地球为界,水星和金星叫内地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叫地外行星;水星和土星体积和质量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通常称之为巨行星,巨行星卫星数量多,而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屮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 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 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屮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 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最近你们有没有关注什么节日啊?(生:七夕、中国情人节)对,就是七夕节,关于七夕的传说想必大家都听过!呵呵〜〜〜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彖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多媒体】牛郎星和织女星那么你们知道怎么观看者两颗星星么?像这样的明星天上还有好多,那么你对“天上” 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的么?真的住着牛郎和织女么?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下地球的宇宙环境。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师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一节,是自然地理基础,本节内容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至第三部分分别在时空尺度上由大到小的介绍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宇宙、太阳系和地球。

第四部分介绍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第五部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第二课时。

为了说明对地球的影响,需要明确太阳辐射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教材先介绍了太阳的能量来源,然后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太阳辐射的概念,其二是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最后讲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一是为地球提供光热和能量,而这种能量在地球的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

二是太阳辐射能影响了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和生物环境。

本课时教学内容既直观又抽象,结合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内容的处理上对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太阳辐射的分布等不必详加分析,可作为铺垫知识学习;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描述和说明。

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描述、阐释信息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四项地理核心素养。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储备来看,虽然对于太阳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缺少对太阳的理性思考。

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已经具备热量带的相关知识,在此往往会和太阳辐射混淆。

从学科能力水平来看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有了一定积累,但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难度在于要将地球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光与能量联系起来,能够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所以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中要注重从直观性到抽象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提升,以问题探究法(由果究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学习,感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PPT(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PPT(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
答案:1.B 2.A
读图,完成 3~4 题。
3.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银河系、太阳系 C.银河系、地月系 4.图中 A 属于 A.恒星 C.卫星
() B.太阳系、地月系 D.太阳系、河外星系
() B.星云 D.行星
解析:读图可知,月球绕 B 运转,B 应为地球,地球与月球 组成地月系;B 绕 A 运转,A 应为太阳,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与地球组成太阳系。
结合上表,其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
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和地球自
转周期比较接近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7 题,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液态水存在, 而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上的气温适中有关。影响因素有日地 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等。第 8 题,火星空气稀薄; 火星的自转周期为 24 时 37 分,与地球接近;火星也有四季 的变化,只不过四季的时间比地球上的四季要长;从八颗行 星的位置看,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利于形 成适宜的温度,利于生命存在。 答案:7.B 8.C
第一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宇宙 1.宇宙是 时间 和 空间 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 (1)概念:组成宇宙不同形态的 物质 。 (2)常见类型:星云、恒星 、行星、卫卫星星、彗星、流星体、 星际物质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邻近的天体相互 吸引,形成了以质量大的天体 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3.运动特征
同向性 _共__面__性 _近__圆__性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考纲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知道太阳大气层的分层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燿斑)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观察太阳黑子等天文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注意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如太阳辐射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学习方法】合作探究、阅读归纳法、练习巩固【学习过程】一、课首自学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反应。

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和。

(2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4.知识链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学到了什么?二、课中共学探究1:读教材和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反应?该反应与核裂变一样吗?地球接受的太阳能量多吗?(对于整个太阳放出的能量)2、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如何划分?日常生活中,我们肉眼看见的太阳是哪一层?3、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你是如何理解的?归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学读图的 逻辑思维 能力。
球 教师总结:
是 太阳系组成:太阳、行星、小行星带、彗星、流
太 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中 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
巨行星:
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远日行星:质量和
的 体积比较大。
提问:地球是不是一颗普通
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它的内部时刻
不停得在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有时
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称之为太阳活动。 思考: 1、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它出现在
太阳的大气层是作为背 景知识出现的,只要求 知道即可。
5
讲述:
哪一层?变化周期为多少年?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显示?它发生
设置情境, 让学生带 着问题看 书,培养学 生了自学 能力、分析 能力及归 纳总结能 力。
适宜的自身条件(内因):
①温度:近地表 1.5 米平均气温 15℃——日地距 离适中②大气:吸附大量气体——地球体积、质 量适中③液态水
板书设计
一、宇宙
二、太阳系 三、地球
1.天体的概念
1、太阳系的组成 1、运动特点
教版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通过真实事件分析
我们把影响无线电通信的干扰称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 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等。这 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了解磁暴和极 光的形成。
展示图片:极光。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 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 。 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了解宇宙环境的观点。

2. 掌握地球的八大行星及其各自的主要特征。

3.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其特殊性。

4. 培养学生对宇宙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以及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宇宙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图表和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相关的视频和音频素材,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天文望遥镜,供学生观察星空。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宇宙环境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太空探索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讲授新课1. 认识星空(1) 教师展示一些星空的图片,并介绍一些星座的故事传说。

(2)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星星和星座。

2. 地球的宇宙环境(1) 介绍地球所处的银河系和太阳系:介绍银河系、太阳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地球。

(2) 教师利用行星运动轨迹图片介绍各大行星的特点及规律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轨道位置特殊。

(三)实践活动模拟航天员在太空舱内看到地球是什么样的,并用图片记录下来。

可以尝试着应用画图工具或截图软件,对看到的地球景象进行描述。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地球为什么能够成为九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2)为什么我们能在地球上看到星空?(3)太空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与全班同砚分享讨论结果。

4.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课时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课时

(
C
)
2.地球能形成大气层的重要条件是 2.地球能形成大气层的重要条件是 ( B ) ①地球的体积 ②地球的密度 ③地球的质量 ④地球的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 ( B)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日地距离适中, C.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D. 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
A.地球与金星 A.地球与金星 C.火星与木星 C.火星与木星
B.金星与火星 B.金星与火星 D.木星与土星 D.木星与土星
作业: 作业:
选择一种你擅长的方式,比如写一篇短文, 选择一种你擅长的方式,比如写一篇短文, 绘制一幅示意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 绘制一幅示意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 向周围的人描述你所处的宇宙环境。 向周围的人描述你所处的宇宙环境。 观察月相的变化,探讨月相变化的原因…… 观察月相的变化,探讨月相变化的原因…… 登录/gb/index.html 登录/gb/index.html 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故事…… 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故事……
仙女座星系
银河系以外还有很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 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简称星系,在这其中离 河外星系 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
猎户座星系
太阳系在 银河系中 的位置
火星
木星
土星
八大行星特征
同向性 运动特征 共面性 近圆性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体积大、密度小、 巨行星: 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 木星、土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温度低、 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 天王星、海王星) (天王星、海王星)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含2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要求学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主要原因。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在宇宙中】1.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而且不同尺度相互联系。

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天体系统的概念,而是从银河系和太阳系这两个尺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材图1.1“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体现了不同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教材图1.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拟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中将八颗行星画在太阳的同一侧,可方便学生直观看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地球的体积、质量等),对地球上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正是如此,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因为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自转和公转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说它特殊,因为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所知,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4.“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重点落在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上,旨在加强学生保护好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播放科幻电影中有关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影视片段。

【过渡】视频中我们看到外星人正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一旦找到并到达地球,他们可能对地球进行侵占。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更好地诠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制作教学PPT,设计教室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环境的基本观点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环境的整体认识。

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宇宙环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1) 地球的外部圈层:介绍地球的各个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2) 恒星世界:介绍太阳系的基本观点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3) 月球环境: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相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4) 地球的内部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 教室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环境的知识。

4. 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环境对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宇宙环境为人类效劳。

课时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解析答案
123456
对点训练二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It’s not just a planet(行星),It’s home(家园)。”是对地球在太阳系 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3~5题。 3.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D )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做好记录。
返回
答案
4.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B )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123456
答案
123456
5.地球上有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C )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1)为什么水星、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又 很低呢?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 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则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 所以温度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④地球运动周期适中
c.温度变化幅度小
内部条件 ⑤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解析答案
返回
教材活动指导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
教材P10 活动 1.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是因为它与其他七大行星的运动 特征和结构特征极为相似。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在 八大行星中到目前为止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 据表1-1-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同相邻的金星、火星相似,与水星的 差异也不大;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金星非常接近;其自转周期与火星差异 极小,与海王星差异不大;公转周期与金星、火星相似。综合这些因素, 可以认为地球是八大行星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水星固体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350℃,夜晚则降至-170℃。金星固体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 • 天体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 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 行星?

(请阅读课文后找出答案)
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适宜生命 繁衍的星球,有什么条件?
• 九大行星
• 请思考: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对地球适宜生
命生存有什么作用?
• A.太阳
B.比邻星
• C.金星
D.月球
2、可称为天体的是:( )
A.天上彩虹
B.乌云和闪电
C.北极星和牛郎星 D、太阳系
3பைடு நூலகம்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陨星 C、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宇宙中的气体
• 4、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
•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B、卫星个数适当 • 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 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列 题目。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行星、小行星 D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天体系统: 着的天体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
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认识地球 宇宙环境的关键。
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
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地月系:是指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 )
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有较弱的温室效应, 所以地球的年均气温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 最适宜生命繁衍。金星离太阳更近,受太 阳辐射较强,表面年均气温高达480摄氏度。 火星离太阳远,年均温度只有—60摄氏度。
• 由质量和半径决定的地球表面引力 场,引力加速度为9.8米/秒,形成一个 适宜生命繁衍的引力环境.
• 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 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 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 到的宇宙范围。
请问: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 恒星、星云 • 什么叫银河系、河外星系、
什么叫天体?
人类发射的火箭、人造卫星、云彩是不是天 体?
螺旋状星云
环状星云
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着的,运动
• 7.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 8、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 A、太阳 B、月球
C、比邻星 D、牛郎星 • 9、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
原因是:( ) • A、日地距离恰如其分

太空生物实验表明,在失重条件下发育
的昆虫,生命周期缩短.受过专门训练的宇航
员虽然能够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但航天医学
研究表明,长期失重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和定
向控制能力失调,体液和血液循环系统障碍
等.而且,行星的重力场太弱会导致大气分子
逃逸.
• 宇宙中的地球
普通性:九大行星之一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
•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 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 5、下列天体系统与河外星系处于同一层次 的是 ( )
• A.地月系 C.银河系
B.太阳系 D.总星系
• 6、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适宜的温度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大气 水汽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 部放射性元素产生衰变, 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不断产生水汽。
• 第一、优越的行星位置。 • 第二、优越的物理状况。 • 第三、恰到好处的自转和公转。
• 第一、与太阳距离适中,得到的太阳辐射 强度适中,加上有大气层的保护,大气中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 (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请阅读P7) • (二)太阳系和地月系
•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 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 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 在银河系中,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 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课时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天体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天体系统 的级别 和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 3、通过对九大行星数据的对比、分析、归 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