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7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7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7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识记远古传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奇的实质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4.培育从传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力量,初步把握用传奇印证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育学生学习历史、喜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培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奇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珍贵的品德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斗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预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祀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奇学生预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都应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2.确定补充学生的答复,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3.依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表达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进展而来的。
告知学生,在历史进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进展壮大,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消失绝不是偶然的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刚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去了解一下原因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日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消失了两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乐观叫学生思索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缘由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渐渐了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6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6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篇1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
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024年七年级下册初中历史教案4篇

2024年七年级下册初中历史教案4篇七年级下册初中历史教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一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的过程;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角色扮演,借助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辅助,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2、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
那么是什么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我们今天就谈谈其中的一件喜事那就是金榜题名时,提到金榜题名时,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一种较为公平选拔方式。
那我们知不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魏晋时期按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创立前,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要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还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推荐。
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是不能做高官的。
这样选拔官吏的实权并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范文5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难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再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兴起(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怎样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杯酒释兵权”)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1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第3课盛唐气象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情况,了解唐代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
能力目标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准备 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阅读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导学。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一、经济的繁荣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曲辕犁、筒车,蜀锦、唐三彩、瓷器,长安城、开元通宝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小组合作)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步辇图》、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像:材料: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初一下学期历史教学方案5篇

初一下学期历史教学方案5篇初一下学期历史教学方案5篇历史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
历史学科包含广泛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变迁等内容,教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一下学期历史教学方案,欢迎阅读!初一下学期历史教学方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生:(隋朝)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师:好,__×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
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6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5篇,希望大家喜欢!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
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方面。
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
忠诚于教育事业,立足教坛,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的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
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
1、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决定做好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022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

2022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积极探索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中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半坡氏族村落,河姆渡氏族村落始的农耕生活情况,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遗物图片、历史地图,观察分析图中的历史信息。
认识它的用途,进而了解当时的农耕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把握好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掌握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2、分析:理解河姆渡、半坡居民与前人的比较,原始氏族村落农耕文化的特点,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出现等概念难以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一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差,方法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出现的原因,其中关键是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半坡氏族村落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到半坡氏族村落的发展情况。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思考回答问题问题1:半坡氏族村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如何?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2、种植粟(世界最早为河北武安磁山)3、饲养猪、狗等动物,用渔具捕鱼4、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5、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6、制造彩陶,刻画符号7、纺线、织布、制衣例题: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有( A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变式练习: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D )A、北京人B、丁村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问题二、河姆渡氏族村落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姆渡村落的发展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五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五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七年级历史教案怎么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1】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1)张骞出使西域: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
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五、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张骞出使西域: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4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表篇一[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__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__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
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一、吃透课标,整合教材(一)落实课标,确定教学主题本课的课程内容为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和外传”。
紧扣这一主题,突出以下特性:第一、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宋元时期的科技及对世界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人文性,以四大发明的成就及传播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并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通过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的比较,认识到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知道指南针、火药技术发明和改进的时间、作用。
通过《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知道四大发明及其外传的范围,了解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认识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依据课标,整合教材资源历史教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来编排的,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但不能因为重视教材而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材课堂实际现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实情,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灵活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有机整合,使知识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5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1《垂直的生计》一、课程标准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学生答:美!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答:想!(一)寻找安第斯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二)探秘安第斯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2.【幻灯片展示5。
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七年级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
淮河为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小结:
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历史教学及图片教学
1.图片资料的合理使用
虽然图片资料在教学中使用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并不是有越多的图片就有越好的效果。
教学活动就是以教学为主,并不是图片的展览,教师要努力的是使同学从图片中走到历史中来。
所以可以做到以下事项:第一点要做到的是精选图片。
我们使用的教学图片是浩瀚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历史知识呢?所以教师要筛选大量的图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图片,对历史能够真实的反应或是真的能表现历史过程的图片,不要弄一堆相似的图片来加入到学生教学中来,这样会使得学生找不到应该学习的重点。
第二点就是要指导图片的使用。
教师必须使学生知道怎么看图,指导学生在看图时注意事项和图片与课本的联系,也可以用图片来对课文进行一个补充。
有很多的时候,课本上的图片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是语言不能取代的,图片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不像文字留给学生的印象永远是乏味和枯燥的,比不了图片给人的亲近感。
第三点是对学生主观性和能动性的调动。
在课本中会有很多的复杂历史地图,这之中有很多的地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无法接受的,学生也没有这么高的知识水平,出现这
种情况之后就要老师利用所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这些图片可以有简化的解图方式。
例如在郑和下西洋的这一课中,涉及到的路线图问题时,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也可以用世界地图来做辅导,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知道什么知识,这样的适当发挥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是由学生描绘路线图,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乐趣。
2.初中历史图片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2.1教师要能够驾驭课堂,把图片和历史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必须做到精彩和生动,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时不可以把图片代替文字教学,这就是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考验。
历史教学中可能一次就用到五六张的图片,对这些图片在什么时候加入,加入的多少,如何解释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加入这些图片之后学生会有什么反应,这些都是细致的教学技巧。
对于教师来说更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考虑会有什么问题来作为以后教学的经验。
2.2教学图片的针对性要强,切记囫囵吞枣。
历史教材图片众多,但是包含的内容却是长短不一,有的是对教学的重点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有的一些图片对重点就是没有帮助,只有一个说明的作用而已。
在有限的教学课堂时间内,教师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详细的对每一副图片进行解释,只要将学生引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就可以,依据的是这节课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有多少,这些图片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占据多大的比例和精力,如果搞不清这些,很可能在教学中就将教学的重点变淡甚至跑题,对学生来说是无用功,对教师来说就是没有按时的完成教学计
划。
3.图片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对图片资料的使用上,会经常的对一些误区犯错误,这些是必须要注意的,总结了下列几种情况:①选择的图片过多并且很复杂,这些图片并没有将真正的主题凸显出来。
②教师对自己选择的图片并不能确保真实性,图片的不真实性在教学中是最大的忌讳,真实永远是历史的主题,对于这一点却没有被教师正式的注意到,有很多时候把一些漫画、电视剧、海报来作为辅助材料拿到课堂的讲解上来,但往往这些媒体资料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所以教师在使用图片资料的时候要严格的注意这些问题,将图片资料真正的运用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
4.结语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是这个活动会有很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必须要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
而教学工作更是多人参与进来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有职责来指引学生去吸收课堂的知识,所以最重要的职责是让学生更好的来学习和吸收知识,这才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事情。
将图片教学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就是一大进步,也是较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刘希花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