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 2001年3月
辽宁 中 医杂志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01.28 No.3 Mar.。2001
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


八王沉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对免疫与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免疫可参与针刺镇痛.可能对针刺镇 痛的效果发生影响,针刺镇痛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研究中发现,针刺在镇痛的同时,也具有抗炎、增强 免疫的作用D2]。针刺镇痛和针刺调整免疫的实验研究中也发 现,当电针镇痛时可引起内阿片肽的释放[13],使痛阈升高的 同时又可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时效关 系[1“。赵续民等Ds]通过静脉注射纳屈酮,用免疫组化法研究 表明,电针对细胞免疫特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的 调节,可能是由阿片肽所介导,而电针对另一些免疫反应,如 对血清IgM、IgG的影响并不通过阿片肽机制。这些研究提 示,针刺镇痛机制与免疫机制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内 在联系。
近年来,采用放射自显影、放射受体分析法等已经证明. 免疫细胞上有很多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受体.如阿片肽 受体、组织胺受体、类固醇受体、生长激素受体等,可以认为, 大多数神经递质及内分泌激素受体都可以在免疫细胞上找 到,所有的免疫细胞上都有不同的神经递子及内分泌激素受 体,这些受体的存在,说明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
王剑平等D6],通过大鼠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诱发抗体应 答,用放免法测定发现免疫应答时大鼠垂体前叶和神经中间 叶中pEP含量明显下降,这说明免疫应答可促使中枢阿片 肽的释放增加,这种释放增加对针刺镇痛是否有增强作用尚 不得知。有关炎症痛的外周镇痛机制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利 用佐剂关节炎(AA)研究时发现,炎症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 中含有大量的内源性阿片肽,国内学者也证实[”],AA形成 时炎症痛本身可激活EoP系统,以制约痛反应及痛觉过敏, 电针对炎症局部的痛敏有特异性的对抗作用,在电针治疗 AA时,炎症局部的EOP系统参与了外周镇痛机制[18’19]。进 一步的研究证明,炎症局部皮下浸润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 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均存在大量的 EOp[zo],这些EOP可自发地释放,作用于炎症局部感觉神经 元的外周末梢上的阿片受体,实现局部的镇痛作用。当应激 刺激时,如针刺、冷水游泳时这些免疫细胞中的EOP释放增 加,便产生了增强的镇痛效果[z“,以上实验证明,细胞免疫可 参与外周的镇痛机制,并影响针刺镇痛。
2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的相互作用 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可共享信息分子和其受体。大
多数神经肽、细胞因子及激素可分别在神经、免疫及内分泌 组织内合成和释放[5].并与这些组织上的受体结合,免疫系 统释放的多肽因子给神经系统发出信息,再由神经内分泌系 统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Es]。反过来,神经内分泌系统 通过共用的多肽因子将信息反馈给免疫系统,引起正常的或 异常的免疫应答,从而实现各系统间的相互调节。 2.1 免疫细胞中的肽类激素及神经递质受体 1980年 Blalock和Smith等,注意到人白细胞干扰素中可能有 ACTH和百一内啡肽活性片段,1981年他们又进一步发现人 白细胞干扰素a具有阿片肽的生物活性。后来Lolait等通过 小鼠实验证实,脾细胞中的巨噬细胞可以合成pEND。Zu— rawski[7]在小鼠T辅助细胞株找到了脑啡肽前体mRNA,以 ConA刺激T辅助细胞后在上清液中可测到脑啡肽样免疫 活性物质。这一发现,从基因表达上证明,小鼠T辅助细胞可 合成并释放脑啡肽。Przewlocki的实验证明.由巨噬细胞、淋 巴细胞及浆细胞产生的pEND可以作用于外周神经产生镇 痛作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细胞能合成某些神经递 质样物质和激素,目前,已发现的免疫源性神经内分泌多肽 已有20余种IsJ。
关键词:免疫;针刺镇痛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1719(2001)03—0171--02
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三个系统 之间,可通过相同的细胞因子、多肽类和共有的受体相互作 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神经内分泌具有重要的免疫 调节功能,而免疫系统也是机体的一个重要的感受和调节系 统,对机体在各种条件下的稳态的维持起决定作用。针刺镇 痛的实验研究中也发现,针刺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具 有调节作用,这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各系统间的相 互作用来实现的。现将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与针刺镇痛 的相关研究做一总结。 1免疫与神经内分泌的联系及相似性
编辑:李立
收稿日期:2000—11—30 作者简介:王沉(1974一),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从事针刺镇痛的研究。
万方数据
·171·
辽宁 中 医杂志
28卷
各种肽类激素可通过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影响免疫功能。 2.2免疫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免疫 细胞在被激活后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自身的活动进行 调节,这些因子还可作用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影响全身的功 能活动。这些免疫调节物多属大分子蛋白质,很难通过弥散 自动进入脑内,可能存在以下途径进入,有实验表明。脑内某 些部位缺乏血脑屏障,这些脑区可能是它们进入的途径。中 枢内某些部位的脉络丛可以吸收它们进入中枢,中枢某些部 位血脑屏障上的肥大细胞可释放某种介质,提高血管膜的通 透性帮助它们进入。此外,脑室的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 形细胞,及某些部位的神经元都可以合成和释放多种免疫调 节物,这些免疫调节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因此,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调 节[9J。
神经系统有以突触为中介的结构连续性,它借其分支支 配各种内分泌、免疫组织和器官.长期认为,垂体前叶无直接 神经支配的观点目前已被Ju[1]等的发现所动摇,在免疫组织 中,如小肠壁集合淋巴小结中发现有神经末梢的分布[2],所 以,从广义上讲,免疫系统可视为反射弧的传出环节。
这三个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动构成的刺激都会发生反应, 并减少或消除这种刺激造成的影响,只不过它们的适宜刺激 明显不同.姐触摸刺激,仅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而各种异 物及微生物刺激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从信息的传递来看,神 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及化学性 和电突触来实现,而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更多由体 液运输完成,后者还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循环而执行其细胞和 体液免疫功能,Blalok[3]还将免疫细胞的体液转运称为“流动 的脑”,近年来发现,自细胞膜上亦有离子通道和电活动[43; 从信息储存和记忆的角度看,神经系统可储存、记忆外界信 息,而免疫系统在抗原识别等方面表现出记忆功能,这些都 充分体现了免疫与神经内分泌间的相似性。
综合相关文献,有理由认为,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可能直接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或 免疫应答的不同免疫状态时,对针刺镇痛的效果会产生不同
的影响。总之,针刺镇痛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神经、
内分泌、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会取得新的进
Chemother,1994.38(1):7.
[io]Besedovski HO,Rey AD,Sorkin E,et a1.Immunoregulation
feedback between interleukin一1 and glueoeorticoid hot—
[6] Weigen DA.Blalock JE.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neuroen- docrine and immune systems[J].J Leukoc Biol,1995,57:137.
[7]Zurawski G,Benedlk M。Kamb B3,et a1.Activation of mouse T
Besedovski等D0]的实验表明,IL一1可以作用到垂体, 通过ACTH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蒋春雷[11]在研究 IL—z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脑内部分核团p—EP和LEK 水平变化,提出IL一2分子具有相互独立的镇痛和免疫功能 位点,IL一2可与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中枢镇痛作用。动物 实验中发现,干扰素具有ACTH和p—END的生物活性,可 通过干扰素受体和其它受体产生作用,例如它的镇痛和木僵 作用可通过干扰素受体发挥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 酮所阻断,说明干扰索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相应效应。 3免疫与针剌镇痛的关系
展。
参考文献:
[1]Ju G.Liu SJ.Substance P--immunoreactive nerve fibres in the
pars distalis of the anterior pituitary of macaques[J].J Chem Neuroanat,1989,2:349.
Rev,1989,69:1.
[4]Gailin EK.Ion channels in leukoeytes[J].Physiol Rev.1991.
71t775.
[5]Heijnen CJ,Kavelaars A,Ballieux RE.p-ENDorphin:cytokine and neuropeptide[J].|mmunol Rev,1991,119:41.
日月的变化。时辰的更移。能使人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 化,此即子午流注学说中的经脉流注、脏气法时、五脏逆传、 五脏传移、阴阳应象规律。若违犯这些规律,就会出现病理反
应,以至死亡。并告诫我们在诊查治疗疾病时,要“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
笔者认为。子午流注学说因受历史条件和现代科学水平 的限制,其中有些问题尚无定论,有待于探讨,但就其所揭示 的自然规律而言,仍堪称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无论在 理论上,或是方法上,都有着我们祖国医学自己的特点,它闪 烁着祖国医学灿烂的光辉。就其寓有的“生物钟”原理,及其 独特的临床计算和运用方法而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钟与医学研究的进展,子午流注学说将 日趋完善,将会加深人与自然的认识,促进医学研究的新进 展。

的命运。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自古就生活在这个列星运 转的太阳系里,日升月落,兔走乌飞,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的自然循环现象,强烈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命活动, 微妙地控制着人体的各种节律,干预着人间的生老病死。“月 寒日暖煎人寿”确是令人遗憾的事,然而,人类也在不断地探 索这些“天人之间”的奇妙关系,使之向着有利于人的方面转 化。源于《内经》的子午流注学说,就是有意识地运用“中国 钟”探索各种“人体钟”的“危象点”和“最佳值”,这就是研究 子午流注的现实意义之一。
--helper cells induces abundant preproenkephalin mRNA syn— thesis[J].Science。1986,232:772.
[83刑字彤,王宪.免疫系统也合成和释放神经内分泌多肽[J].生
理科学进展,1996,27(3):261.
[9]
Black PH.Immune system—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terae— tions:effect and imunompdulatory consequences of immune system mediators on the brain[J].Antimierobial Agents
[2] Fehen DL,Fehen SY,Carlson SL,et a1.Noradrenergie and peptidergie innervation of lymphoid tissue[J].J Immrnol。
1985,135:755.
[3]Blaloek JE.Amolecular basis for bidirection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immune and neuroendocrine systems[J].Physi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