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鲍方校点. 李白全集[M]. 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7. [2]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9. [3]张福庆. 唐诗美学探索[M]. 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毛 维)
·88·
二、月亮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和友人的思念 求官远游是古代大多数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这样, 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而这轮美丽而神秘的 月亮,就常常诱动人的思乡之情,由此产生了许多抒发思 念亲人和友人 的 作 品。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是 最 真切的诗句,赢 得 了 普 遍 的 认 同,这“明 月 ”让 人 体 味 不 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 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情动于中的故乡 月,倾注着即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眷念和热爱,寄托着 诗人深深的羁旅愁思;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 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忆山东》) 表现诗人不在山东,景 物虽美,内心思乡之情却油然而生,使诗人产生归隐之心。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送杨山人归嵩山》) 一轮晶 莹透亮的月亮 被 诗 人“留 ”在 苍 松 之 上,映 照 着 长 流 不 断 的溪水,更映照出对友人高洁情怀的 赞 赏。在《哭 晁 卿 衡》中,诗人 说“明 月 不 归 沉 碧 海,白 云 愁 色 满 苍 梧。”用 “明月”象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并献出生命的 日本僧人也是 友 人 的 晁 衡 的 高 风 亮 节,“明 月 沉 碧 海 ”喻 指晁衡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 中,使诗人悲痛万分,境界幽婉,含意深远。在《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写道: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 情 化 作 奇 思 妙 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 诚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 三、月亮抒发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孤愤 诗人作于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期间的《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是借月亮写孤愤之情的名作。当诗人面对黑暗现实 又无力改变极其孤独痛苦的时候,便深情地邀请明月与自 己一起饮酒解闷: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亲睹了 诗人的孤独徘徊,深思冥想;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歌时月亮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诗人痛苦的歌哭; 舞 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转动零乱。月亮有情有意,对自 己一往情深,愿意陪伴孤独失意的诗人,共度美好的春花 月夜。“永结无 情 游,相 期 邈 云 汉。”天 上 地 下,月 亮 与 诗 人结一个忘我的永恒的默契; 重逢有日,纵情遨游在天宫 仙境,正是月 亮 无 声 地 接 受 了 诗 人 焦 渴 无 奈 的 倾 诉 和 眷 念。全诗 先 以“我”的 孤 独 来 写 月,再 从 月 的 孤 独 来 看 “我”的孤独,尽管李白表示“行乐须及春”,透露出对人生 应该及时行乐的看法,但在我歌我舞的欢乐中,总让人感 到一些淡淡的哀愁和难以言状的感伤。李白这种情绪在 其他诗里也流露过,如《古朗月行》中,诗人先借神话传说 写了“白玉盘”“瑶 台 镜 ”般“飞 在 青 云 端 ”的 皎 洁 可 爱 的 月亮形象,但此时诗人却倍感失落: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 已残。”月亮被蟾蜍所嗜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暗指当 时朝政黑暗。“阴精此沦惑,区区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 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 不如趁早走开吧!
正因为月亮有如此高洁的品格,诗人从小就对月亮怀 有一种特殊而深厚的亲切感情。在诗人的心目中,月永远 是纯洁的、美好、光明的,是诗人最亲密的朋友,它知人性、 通人情,因此,他总是热情地去拥抱天上和心目中的那轮 明月,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充分表现了他对于光明和纯洁的向往,对社会黑暗污浊的 厌恶。诗人想象它是可以问讯、追攀和揽摘的。“青天有 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 人相随”( 《把酒问月》) ,“俱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可以伴他饮酒: “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 可以送他远行: “湖月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可以解他孤独: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独 漉 篇》) ; 可 以 寓 他 的 乡 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 甚至,当月色不 足时,他也能赊些来: “且就洞庭赊月 色,将 船 买 酒 白 云 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之二) 。 月是美的化身、美的象征,成为诗人如影随形一知己,只有 在明净的月光下,李白才能远离尘世的喧嚣,超越平庸的 人生,丑恶的现实。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 清高 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人间。在李白的情感 体验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冰清玉洁的这轮皎月,才是
2012 年 1 月 第 18 卷 第 1 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
Jan,2 0 1 2 Vol. 18 N o. 1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欧萍
(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也是通脱淡泊的一个文化象征,负载着民 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伟大诗人李白诗歌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月亮意象,这些意 象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稿日期]2011 - 11 - 01 [作者简介]欧萍( 1975 - ) ,女,武警警官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
·87·
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是自己唯一的听众,桀骜而又天真 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月亮的朋友。诗人在月 影里孤芳自赏: 同样孤独,同样透明,同样清高。人格化的 月亮意象,在诗人的心灵世界契合为一体。可以说,月亮 正是李白高洁品格的象征,诗人真挚感情、高尚情趣的艺 术外化,是诗人千古知己。
[关键词]李白诗歌; 月亮;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12)01—0087—02
意象是古 诗 词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范 畴,从 艺 术 的 角 度 来 说,古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 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 “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 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刘勰曾说: “独照之 匠,窥意象而远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文 心雕龙·神思》) 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纵观我国古 代文学发展史,月 亮 这 个 传 统 意 象 更 是 纷 繁 出 现,从《诗 经》起,历代诗 人 便 有 着 解 不 开 的 月 亮 情 结,吟 咏 明 月 几 乎是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更具有无限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就其诗中这一 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加以解读,以观照月光世界里诗人的心 灵律动。
一、月亮象征诗人对高洁品质和美好人性的向往和追 求
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和冰清玉洁,因为月 亮给人以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感觉,所以,在中国传统文 化里它常常指人生团圆美满或光明磊落的心性,表达的依 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精神 家园的 追 求。李 白 也 经 常 用 月 来 象 征 人 的 高 洁 品 质。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 公清风亭》) ,写水中月若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芳洁本性, 以比喻升公济人不利己的清廉正直形象; “含光混世贵无 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行路难》其三) ,劝人淡泊名利,要 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 再如“天 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春华沧 江月,秋色 碧 海 云,”“卷 帘 见 月 清 兴 来,疑 是 山 阴 夜 中
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 而加深 了,竟 如 烈 火 般 腾 起: “忧 来 其 如 何? 凄 怆 摧 心 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人不愿一 走 了 之,内 心 矛 盾 重 重,这 时 候,月 亮 成 了诗人抒发与宣泄内心孤愤之情的对象。
四、月亮启迪诗人对宇宙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把酒问月》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绝唱”。自盘古 开天以来,月亮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月亮无数次地升落盈亏,引起诗人无数次地困惑思索,于 是,在又一次月下痛饮时,诗人思绪难抑,感慨顿生: “青 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 杯 一 问 之。”淡 淡 醉 意,醇 厚 的 诗 味,看见一个谪仙,手持酒杯仰天问月。月亮高高挂在天 上,使诗人感叹“人 攀 明 月 不 可 得 ”,人 与 月 随,月 与 人 相 伴,亦远亦近,若离若即,无缘中却又有情,一种美妙的意 趣: “月行却与人相随”,仿佛又是一种审美意识,“攀不 得”又“相随”,人与自然相悖地和谐。在写出月亮既可亲 可爱又神秘的特点之后,诗人对着皎如明镜的月亮发出一 连串的提问: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 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明月一轮,晚上由东海而 出,天明时又从西方消逝,虽然每夜如此循环,可它的具体 踪迹又有谁能知晓? 月中的白兔,不辞辛苦,年复一年地 捣药,为的是什么? 美丽的嫦娥,碧海青天,在月宫中夜夜 独处,又该是何等地寂寞! 在这番孤苦困惑的遐想与询问 中,诗人不禁产生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今人不见 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今人看 不 到 古 时 的 明 月,古 时 的 人 也 看 不 到 今 天 的月亮,这就给人带来不能与月长伴相守的遗憾,因为宇 宙永恒,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生命有限。 五、月亮触发诗人对历史的深沉反思 这方面的作品也很多。有对诗人崇仰的先贤谢眺的追 怀,《夜泊牛渚 怀 古》堪 称 代 表。“登 舟 望 秋 月,空 忆 谢 将 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在晴朗的秋夜,诗人“登舟望秋月”,青天朗月使诗人思绪 飘荡,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油然而生,于 是便有了“空忆谢将军”的叹惋。再看《金陵城西楼月下 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江波涌动,露珠 垂落,“秋月”下的景致更令人浮想联翩,于是,“月下沉吟 久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为人世浑浊知音难觅而感慨 万千,很自然 地 想 起 他 所 敬 仰 的 谢 眺: “解 道‘澄 江 静 如 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在抑郁惆怅之中,诗人思接千载, 倍感慰藉。还有对王朝更替的感叹。如《携妓登梁王栖霞 山孟氏桃园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苏 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 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游览名胜古 迹后的怀古之作。梁王已去,六朝风光不再; 苏台荒废,当 年繁华已歇; 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败。诗人抒发的是对物 是人非、沧桑巨变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叹。
雪”,“观心同水月,解领 得 明 珠”( 《赠 宣 州 灵 源 寺 仲 浚 公》) ,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 高洁心灵。另 外,诗 人 还 以“屈 平 辞 赋 悬 日 月,楚 王 台 榭 空山丘”( 《江上吟》) 的诗句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屈原的爱 国主义诗作千古流传,可与日月争辉,而当年不可一世的 楚王只不过是留下荒冢古坟而已,褒贬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