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采石工》ppt课件1

合集下载

采石工

采石工
(3)、细节(动作)的描写——正面刻画。
(4)、如何理解“弯下腰去”和“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两个相反的动作。
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五)、总结课文
(六)、课后作业:思考与练习一、二
王家新其人其作
(三)、字词积累:《相约在高校》p133
1、字音
2、字形
3、词义
(四)、文本重难点解读:
1、回忆本文的思路结构。
2、明确主题。
3、重点,诗人通过那些方法刻画的。
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
(2)、环境烘托——侧面刻画。
精神。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采石工
采石工的劳动环境:
采石工的劳动场景:
采石工的形象:
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基础知识积累:
文本重难点
作业: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要点:
(二)、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相约在高校》p133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采石工》
使用教具
多媒体
主备课人
教学目的
1、读诗歌,理解关键词句,感悟诗歌的主旨。
2、品读诗歌,感悟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
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感悟诗歌的主旨。

采石工__课件详解

采石工__课件详解

《在山的那边 、 《瓦雷金诺叙事
曲》
等。
作家作品
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 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 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 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 《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 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 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 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 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图为年迈的采 石工。
由于石头越来越 少,两年前,这 名67岁的采石工 每天可赚到5.79 美元,现在每天 只能赚到2.17美 元左右
冬季Piyain河干 涸,人们就挖掘 河床采石,严重 破坏了当地生态 系统;
由于石头越来越 少,采石工已将 目光瞄准印度-孟 加拉国边界的无 人区;
图为机器日夜运转, 人们不停干活。
有些孩子从小 就成为了采 石工
这名48岁的 女子干着像 男人一样的 采石重活
这名妇女 因病无法 上工,意 味着她没 有钱买食 物和药
文学常识
本诗节选自
。作者

,湖北均县人,中国现代
诗人。作品有

等。
本诗节选自 《星星》1984年第
12期 。作者是 王家新 ,湖北
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 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 碑”中的 “纪念碑”?
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
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 念碑。 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 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 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第三册 时间 ppt课件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第三册 时间 ppt课件
不安于现状的人因为要追求新的更美好的生活,常常会举步 维艰处境艰难,所以他们也就成了常人眼中的“蠢家伙”;而安 于现状满足于生活的人往往生活安逸而如意,故成了常人眼中的 “聪明人”。这种本质意义和世俗意义上的巨大反差正是由于人 生观、价值观的差异所致。
4.第5段,作者举了若干例子,通过对比揭示了什么道理? 第5段通过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 打算的比较,揭示出“几十个年头”只不过是以“时间”来展示生 命存在的外部形式,时间是生命的物质外壳。
这一句话是说,如果我们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过“事事物物”, 又拿什么证明我们曾经存在过!所以,生命的意义乃是给这个世界 留下点什么。
8
7.第8段中,作者借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作者借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出历 史上那些追求人生价值、想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的“人生苦短,知音 难觅”的寂寞心理。
课文1-3自然段是全文话题的铺垫,作者以“时间”为话题引入问题, 从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时间之于生命的意义,但是,生命的价值恰恰 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借此,作者引出了下文对生命价值的阐述。
2.第4段中,作者认为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的认识是有分歧的, “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如何理解这句话?
8. 本文揭示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内涵,请具体说明。 “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内涵首先是给这个社会留点什么,其 次在于为理想,为理想倾心,为理想行动。
9
(二)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1-4题。
1.作者认为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的认识是有分歧的,聪明
人聪是明_人__要理_ 解生活
,愚蠢人愚是蠢__人__要__习_ 惯生活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头书》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石头书》PPT课件
17.石 头 书
课 题 疑 问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这本书是谁做的?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
阅读提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边读 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
duì shū guài cè yìn 队员 叔叔 奇怪 一册 脚印 jì kuàng ké méi tàn 足迹 矿物 贝壳 煤 炭 kān pā dú tū qiào 勘探 趴下 读书 光秃秃 地壳 lěi lei páo jù 磊 磊 刨根问底 聚精会神




“这书上有画吗?” “有。这是树叶,这是贝 壳,那块化石上还有一条 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 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 头一样的东西。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曾是__________,地 有花有草 一片密林 _________ ,还有许多_____。后 昆虫 来,这里变成了 ____ ,又过了很多 大海 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 高山 慢慢上升 变成了_______。这里就是我们现在 看到是的这座山。”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 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 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 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 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 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这书上有字吗?”
雨 痕
波 痕
矿 物
世界上约有3000种矿石.
岩石一般都是由几种矿物共同组成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 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采石工ppt课件

采石工ppt课件

持续学习与进修
定期组织采石工参加技能 提升培训和交流活动,不 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实践经验积累
在实际采石工作中不断积 累经验,通过实践提高技 能水平。
创新与研发
鼓励采石工在实践中探索 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采 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01
采石工案例分享
成功采石工的经验分享
经验总结
成功采石工的经验分享,包括采 石技巧、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
然环境因素。
劳动强度
采石工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需 要长时间站立或走动,进行重物 搬运、装载和卸载等体力劳动。
技能要求
采石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 ,包括机械操作、爆破技术、安 全知识等,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采石工的职业发展前景
01
市场需求
随着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对天然石料的需求

采石作业的实施
岩石切割
使用挖掘机或切割机对 岩石进行切割,根据需 要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石
料。
装载运输
将切割好的石料装载到 运输车辆上,运往指定
的堆放地点。
破碎与筛分
在破碎机中对大块石料 进行破碎,然后通过筛 分设备将石料分成不同
规格。
质量检测
对采出的石料进行质量 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采石后的整理工作
采石工的职责
采石工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工程需求,在指定的工作区域内进 行石料的开采、加工和运输。他们需要熟练掌握采石设备操 作、爆破技术、安全规范等相关知识,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 品质量。
采石工的工作环境与条件
工作环境
采石工通常在露天或半露天的工 作场所工作,如山体、采石场等 。他们需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 、高温或寒冷、大风或雨雪等自

采石工 电子档样式 2

采石工 电子档样式  2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采石工的群体形象。
采石工是一个的劳动群体形象。
明确: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
3.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采石工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4.三读诗歌,感悟诗歌的主旨
课文最后一节书写作者的所感。
①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
4.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了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到一个最的现实
5.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地推进
山岩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
正地从固结中
6.这就是采石工这就是专门与石头的人
当他们再一次下腰去我想起了
那些的纪念碑
二、本诗节选自。作者是,湖北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等。
课堂教学安排
③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
④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他们怎样的品质?
明确: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
主要活动内容(知识点)
学生活动
教师
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作家作品
四、新课学习
这首诗通过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1.阅读诗歌,感知诗歌塑造的采石工这一劳动群体形象。

苏教版新教材中职语文第三册 PPT

苏教版新教材中职语文第三册 PPT
的目的,这种宣告犹如划破长空的一声春雷,气势宏伟,在昂扬的激情中诗人 在第2段的末尾庄严的宣告“我是世界的真主”。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诗人的自我告白。 诗人在第3段中追溯了宣告自己“是世界的真主”的四个原因。第4段中诗 人紧扣“理想”与“唱歌”继续告白:“我”的理想是来自于苦难又战胜了苦 难才成就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因此“受人喜爱”,所以 “我”讴歌理想的歌声也就“无人媲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诗人再次宣告。 本段中诗人再次发出“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宣告,首尾呼应, 深化主题。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诗意象鲜明,格调清新,遣词造句精巧华丽,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张力。 B.本诗歌颂的是太阳的光热无穷和它为世界所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C.本诗主题明快,形式精巧独特,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手法。 D.本诗的诗句长短相间,整体音律和谐、节奏舒缓,读来朗朗上口。
A.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准备在下半年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设计师、 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我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为他们的健康、生活和恢 复生产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 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导学】
背景链接 “太阳诗人”巴尔蒙特: 巴尔蒙特(1867-1942),全名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
俄国诗人。巴尔蒙特一生执著于对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 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太阳的形象、太阳的精神充满他的诗 作,因此他被当时的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
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俄国象征派的领袖 之一,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

《采石工》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ppt课件1【苏教版】

《采石工》中职语文(单招)第三册第3课ppt课件1【苏教版】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正确答案:D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1、往前坐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采石工-苏教版

采石工-苏教版
王家新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形象性。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三读诗歌,概括诗歌的主旨。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现代诗人,诗歌评论家。 作品有《在山的那边》《瓦雷金诺叙事曲》《帕斯捷尔 纳克》《回答》《乌鸦》《游动悬崖》《纪念》等。
小组之间采用抽签或点组挑战的形式进行淘汰赛,被挑战组拒绝即负。 对抗两组之间互出题目,答对1题+10分,答错1题对方+10分,互出题 目一轮,高出20分即胜,不能决出胜负继续出题。 8进4后,4组再次抽签或点组两两对抗,获胜两组决赛由老师出题。
的描写, 、的
,蕴含
诗歌通过对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 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斗争,不畏艰难、坚韧不 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崇敬与赞美,蕴含 着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从动作、声音、色彩、感受、心理(拟人)等方面写了采石场面。 写山岩“痛”“不情愿”,运用拟人修辞,突出岩石的坚硬,从侧面写 出采石工劳作的艰难、顽强。 用震响的锤子、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顽强。
抢答2:“纪念碑”表层含义:采石工开采的 石头做成的纪念碑。
深层含义:采石工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形 象与精神犹如耸立的纪念碑。
必答1.写采石工劳动环境的句子:“这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一层层 岩石”“山连山的沉默”“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必答2.写出了空旷、艰险、寂寞、恶劣的环境。 作用:反衬出采石工在艰难困苦中的勇敢坚韧。
抢答1:“他们搓了搓手掌”“弯下腰来”;“锤声”震响;“山岩痛 成了红褐色 ”;“而未来的形体,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一“弯”一“起”,对比强烈,表现出采石 工不畏艰难,表达了诗人的崇敬和赞美。
抢答3:采石工是一群与寂寞、困难斗争,不 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劳动者形象。

景泰蓝的制作PPT 苏教版(共19张PPT)

景泰蓝的制作PPT 苏教版(共19张PPT)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 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 过程记录下来。就在1955年手工业合作 化的高潮即将到来之前的一天下午作者 参观了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回 来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景泰蓝命名原因
① 这种工艺品流行于明朝景泰年间; ② 景泰蓝当初的颜色大多是蓝颜色的。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案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案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案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景泰蓝的制作ppt

景泰蓝的制作ppt


景泰蓝的特征∶它是一种制作工序很繁复、 精细的手工艺制品。
本文按照
顺序介
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说明景
泰蓝手工制作的繁复和精细,反
映了制作工人手艺的精巧和这种
工艺品的珍贵。
1、课文详写“掐丝”、“点蓝” 的原因?
①这两道工序最有特色,最能体现“繁复”、 “精细”的特征,详写能突出景泰蓝特 有的制作过程。

写作原委(1)
总起

结 构
制作过程(2~16) 分说


操作特点(17) 总结
制作 过程
衔接词
制胎 开头 椎打
操作程序 结合
操作 特点 打
掐丝 第二步 粘铜丝 烧焊 煮、洗

点蓝 轮到 研磨色料 涂色料 干燥

烧蓝 该说 上铁架 送炉膛 烧

金刚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打磨 以后 椴木碳水磨

镀金 没完 电镀
②这两道工序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复杂、 最关键的工序,它们直接影响着制品的 质量,决定着制品的特色。
2、重点段落分析(说明方法)
①第二段 解释说明(……为的……) 举例说明(圆盘、花瓶、方形、长方形)
②第四段 定义说明(第二步工作叫掐丝,粘在……) 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 比喻说明 比较说明(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乡
在…………)
职高语文第三册
课件制作∶张烈雨
字词熟悉
作者介绍 命名原因
写作背景 结构层次
六大工序
课文小结
补充讲n zuō
zhān
铁砧 铜器作∶作坊 粘
nián
hàn qiā 焊 掐丝
zhàn 有谱∶ 大致的准则、把握 蘸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课《化装舞会》ppt课件2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课《化装舞会》ppt课件2

第三层(18)写舞会之后揭开谜底,原来来到舞 会与作者见面的妇女是家里的女仆扮演的。
第二层
第一小层(9~10)交代家里要举办化装舞会,但撞人 的事情影响了作者的情绪。
第二小层(11~13)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写当时德 国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奢侈,以及这种文化风气是如何 从法国传入德国并流行开来的。
第三小层(14~17)写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作者是 如何想法安慰的。
作者介绍
亨利希·曼(1871—1950),德国小 说家,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帝国三部曲” (《臣仆》、《穷人》、《首脑》),长 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
字词
编纂 (zuǎn) 褴褛 (lánlǚ)
吓唬 (hu) 裸露 (luǒ)
癖好 (pǐ) 帷幕 (wéi)
作者着力描写舞会的“豪华而高贵”,它的参加者,它 的“轻松而热烈的气氛”,“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充 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渲染了化装舞会的高贵与奢华, 借此突出地表现出贫富的差距,为下文自己因为打碎一个穷 人的盘子而深感愧疚打下伏笔。
文本细读
如何认识文中女仆施蒂娜这一人物?
作者童年时代打破了盘子,被女仆施蒂娜知道,于是她导 演并演出了一场戏,想让富家子弟了解社会的真相,知道穷人 是怎样生活的。
文本细读 明确: “我”的心理活动:
文章抓住了孩子的心理:
①开始时害怕,害怕被父母知道而遭责骂; ②然后是担心; ③但是,看到舞会,又受到感染,把担心抛到了脑后; ④当那个妇女来到时,又紧张,害怕; ⑤但听到妇女的诉说后,这种害怕又变成了同情; ⑥当事情处理好之后,心理归入平静; ⑦当事情超出预料后,又生出了好奇。
分段
第一部分(1)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 往事的原因。

新版中职语文第三册单元目录

新版中职语文第三册单元目录

新版中职语文第三册单元目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册第一单元理想之光阅读与欣赏一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俄】巴尔蒙特二寻梦者………………………………………戴望舒三金黄的稻穗…………………………………郑敏四采石工………………………………………王家新五 *未选择的路……………………【美】弗罗斯特六 *鱼化石………………………………………艾青七 *川江号子…………………………………蔡其矫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拜访写作访谈录·第二单元思想的力量阅读与欣赏八贵在一个“新”字…………………………王梓坤九工商文明的基因……………………………李炜光十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十一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法】帕斯卡尔十二 *横渠四句…………………………………冯友兰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接待写作·调查报告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阅读与欣赏十三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十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傅斯年十五亡人逸事……………………………………孙犁十六 *把栏杆拍遍………………………………梁衡十七 *北大三老…………………………………卞毓方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答询写作·说明书广告词第四单元艺林漫步阅读与欣赏十八小树林中的泉水…【苏联】康·帕乌斯拖夫斯基十九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二十五月的鲜花…………………………………李皖二十一 *栊翠庵品茶……………………………黄裳二十二 *谈艺二则………………………………王朝闻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协商写作·创业策划书第五单元文言的津渡二十三劝学…………………………………………荀况二十四过秦论………………………………………贾谊二十五赤壁赋………………………………………苏轼二十六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二十七 *病梅馆记…………………………………龚自珍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致谢道歉写作·求职应聘信注:标有*的是选读或自读内。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拣麦穗》ppt课件3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拣麦穗》ppt课件3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 说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 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当 代社会物欲横流,利用与被利用时常 见的事,利益之争是永恒的话题,但 我想,除了利益外,人与人之间是可 以有纯真的情感的,谈谈你的真实体 验。
本文的作者运用外貌、对话 和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 位十分慈祥和善、以卖灶糖为 生、勤劳而乐观、对“我”很 好的卖灶糖的老汉形象。
正方:我该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反方我不该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因为卖灶糖的老汉是无条件 地疼“我”的,是一种超脱亲情 和爱情之上的人性美,即至真至 善至美的爱。
我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表 现了“我”对至真至善至美的爱 的执着渴求,表达对人与人之间 纯真感情的讴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技能。
2.品读文章,品味人性的真 善美。
认真阅读文章,用一个词语填空,并 说说你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
(1)“我”是一个( )的小女 孩。 丑陋活泼 天真烂漫
少人疼爱 懵懂痴情
(2)老汉是一个( )的人。
貌丑孤独 勤劳乐观 憨厚慈祥 善解人意
对人物的描写应该从人物的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 理入手。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品:《在山的那边》、《瓦雷金诺叙事曲》等。
教学过程:以读悟情
教学过程:把握节奏
教学过程:朗读诗歌,概括环境
这是矿脉的断裂处
当岁月 向大地裸出一层层岩石 他们便走来了 他们是一群采石工 是一群追踪着石头的人 在他们面前,是山连山的沉默 山连山的沉默
矿脉的断裂处
裸出的岩石
宏阔、艰险 恶劣
教学过程:烘云托月,形象初现
B.说明采石工不敢相信已经找到石头。
C.说明采石工没有想到石头竟然如此的坚硬。
D.说明采石工在采石前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D
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去
我想起了 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 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 是“起”之因,“起”是“弯”之 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 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

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 / 我想起 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 “纪念碑”?
正确答案:C
3.下列对诗中采石工形象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不畏艰难的硬汉。
B.技艺精湛的底层劳动者。 C.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 D.兢兢业业的勤奋劳作者。
正确答案:A
4.下列对“犹如做梦似的/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
现实”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句诗说明采石工事前并没有想到能够找到石头。
《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 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 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 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 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体现的作者的情感,表述准确的一
项是( )
A.对劳动者坚韧顽强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B.对劳动者生存状态的同情和思考。
C.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钦佩和赞美。
D.对劳动者职业操守的肯定和赞叹。
正确答案:A
2. 下列对“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谨慎和所采石头的珍贵。 B.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劳累和艰苦。 C.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时的艰难顽强和石头的坚硬。 D.主要强调采石工采石的缓慢和采石量的巨大。
写环境艰险、恶劣有何作用呢? 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朗读诗歌
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期待
而他们不是看风暴的人/他们搓了搓手掌 便在山的面前弯下腰来/犹如做梦似的 他们开始触摸到/一个最坚硬的现实 于是,锤声震响了/凿子在一寸一寸地推进 山岩痛成了红褐色/而未来的形体 正不情愿地从固结中显现
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 成了纪念碑。 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 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 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 碑。
课堂小结
《采石工》通过对( 采石工劳动环 境 )和( 劳动场面 )的 描写,赞扬了( 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 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 )的硬汉 精神,在宏阔的境界中,充满了对这一劳 动群体的( 崇敬 )和( 赞美 ), 歌颂了( 劳动和劳动者 )的伟大, 蕴含( 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 考 )。
感谢您的莅临指导!
采 石 工
----王家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采石工的形象及塑造形象的手法。
理解诗中“纪念碑”的含意。
难点
教学过程:作者简介
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 1957 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
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 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 年写出组诗
教学过程:采石场面
搓了搓手掌
采 石 工
痛 岩 石
不情愿
弯下腰来
一寸一寸地推进
一“搓”一“弯”,用形象 化的动作,绘出象深化
采石工是一个怎样的劳动群体形象?
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 苦斗,与困难苦斗, 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 劳动群体形象。
教学过程:再次朗读,体会情感
这就是采石工 这就是专门与石头苦斗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