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0课诗五首【导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之美味!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庐.(lú) 箸.(zhù) 喧.(xuān)篱.(lí) 樽.(zūn) 怒号.(háo)罥.(juàn) 长.(chánɡ) 坳.(ào)顷.(qǐnɡ) 衾.(qīn) 厦.(shà)庇.(bì) 兀.(wù) 见.(xiàn)2.作者名片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五首【预习指导】一、预习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积累关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3.结合课下注释,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多媒体出示)樽.()箸.()狐裘.()瀚.海()掣.()坳.()挂罥.()三重.茅()2.完善作者资料:《饮酒》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行路难》的作者李白是(朝代)著名的(风格)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的名作,作者是唐代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自学方法指导1.诵读感悟2.自疑自问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八年级上册学习过陶渊明的诗和文,本期学习过他的《五柳先生传》;本册第五单元学习过《诗词曲五首》,学生重温了诗文阅读的方法。

【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通过平时的积累学生对本课作者有了了解,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品读诗文,再加上对25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进行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

但是,诗歌鉴赏始终是初中学生的难点,教学中仍需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

2.建议课时:2—3课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背诵诗歌,积累名句;2.领会诗意,体味诗情;难点1.品味语言,领会诗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1.范读课文。

2.个性解读文本。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饮酒》1.既然生活在“人境”,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2.从诗歌的前四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技巧突破:1.引导理解“车马喧”指“上层人士的交往”,抓诗句“心远地自偏”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心境。

2.点拨赏析诗句的方法,侧重抓写法及效果进行赏析。

《行路难(其一)》1.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2.诗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行路难”,它是写实吗?作者为何有这种感受?3.怎么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见”字似信手拈来,不费力气,其实从中可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夫。这个“见”字把“悠然自得”的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若改作“望”字,整个气氛就被破坏,以至“悠然”之态荡然无存。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会了诗人对远某某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节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点明题旨。也是这首诗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4)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这两句是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将北风看做春风,将雪花比做梨花。这是新奇的比喻,格调非常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诗人这个新奇的联想,既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①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②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 背默诗五首。
2.完成第30课校本作业。
30 诗五首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内涵,领悟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导学案

30、《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明白得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一、体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育学生读诗的情感。

二、了解诗歌情融合、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体味名句,积存名句,增加语言积存,丰硕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育审美乐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朗诵诗歌,引导学生明白得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存名句。

教学难点:一、明白得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情感。

二、体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育学生读诗的情感《饮酒》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解题。

《饮酒》选自《》,陶渊明,人,名,字,世称,自称,闻名诗人。

要紧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身世),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道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材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连年的地址小官,每逢上级来地址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需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尔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阻碍专门大。

3、结合注释翻译。

4、探讨质疑。

(1)提问: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可否改成“看”、“望”等字?表达到效有何不同?(2)提问:赏析“心远地自偏”。

(3)提问:“其中有真意”你以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4)提问:《饮酒》的主旨是什么?《行路难》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解题。

李白(701-762),字,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周围)。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五首》导学案【题目解说】1.《饮酒(其五)》:《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2.《行路难(其一)》: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

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

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为他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此诗为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5.《己亥杂诗》:己亥为道光十九年(1839)。

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辞官去京返杭。

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

教材选录的一首是《己亥杂诗》第五首。

【走进作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著有《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作品有《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见南山(jià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三重(chóng)茅俄顷(qǐng)布衾(qīn)丧(sāng)乱白草折(zhé)散(sǎn)入狐裘(qiú)锦衾(qīn)瀚海阑(lán)羌(qiāng)笛风掣(chè)⒉通假字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师寄语: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聪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2、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出处作者朝代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风雨不动安如山(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概括五首诗的内容。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2、学习《行路难(其一)》,思考下列问题:A、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B、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C、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4、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四、课堂小结收获:疑问:五、达标测试默写: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诗五首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诗句。

②品味诗句,理解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感情,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熟读达到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会诗人心忧天下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理解两首诗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法指导:练习、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学习生难字,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东篱.(dōng)悠.然(yōu)浩荡.(dàng)吟.鞭(yín)2、学习文学常识,填空①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②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3、学习下面小资料①《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②《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

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二、课堂学习研讨1学习《饮酒》①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句。

②小组讨论,理解回答下列问题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隐居(田园)生活,“真意”是指人生的理想(自然纯真的情趣)B、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明确:本义指心境高远,这里指心灵超脱世俗,是全诗的“诗眼”C、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精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0、诗词曲五首饮酒(其五)【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

2、细读品析,把握诗歌的语言及主旨。

3、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自主预习】作家作品1、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出身于没落士族,少有大志,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

进入仕途后,做过一些小官。

41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因看透腐败的官场,解绶辞官,毅然归隐。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陶渊明集》。

2、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字词积累1、解释下列词语:结庐:人境:而:车马喧:君:尔:悠然:南山山气:日夕:相与:还:此中:真意:辨:忘言: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合作探究】1、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2、“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解难答疑】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反馈拓展】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 诗五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 诗五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师寄语:宁静致远厚积薄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饮酒》1、学生齐读课文。

2、解题。

《饮酒》选自《》,陶渊明,人,名,字,世称,自称,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3、结合注释翻译。

4、探究质疑。

(1)提问: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提问:赏析“心远地自偏”。

(3)提问:“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4)提问:《饮酒》的主旨是什么?《行路难》1、学生齐读课文。

2、解题。

李白(701-762),字,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1 新人教版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TN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东篱(lí) 投箸(zhù) 怒号(háo) 布衾(qīn) 突兀(wù) 浩瀚(hàn) 己亥(hài) 金樽(zūn) 歧路(qí) 挂罥(juàn) 大庇(bì) 风掣(chè) 岑参(cén shēn)(二)了解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及文学家龚自珍。

除查资料,看注释外,请了解下面材料.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隐之路。

李白写《行路难》(其一)之前曾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他只好离开长安。

龚自珍(1792—1841年),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己亥年,48岁的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饮酒》的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前面我们已学过他的《》。

(2)《行路难》的作者是,朝伟大诗人,有“”之称。

(3)龚自珍,代家、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二)研习课文1.品读《饮酒》(1)朗读感知①听录音一遍,听清字音、诗句的节奏及重音之处,纠正自己朗读上的错误。

②边听第二遍录音,边小声地跟读,然后自己模仿课文录音朗读1~2遍课文。

(2)句子品读①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悠闲自得情趣的名句是:,。

借飞鸟归林喻指自己弃官归隐的句子是:,。

点明全诗主旨的两句是:,。

②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③“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④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3)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品读《行路难》(其一)(1)朗读感知①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目标达成: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学习流程:【课前展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创境激趣】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

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自学导航】1、(1)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 (2)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写景记事的三个场面和直抒胸臆的大意.(3)本诗第一节在对天灾进行客观描写的过程中注入诗人何种情感(4)本诗第二节中诗人“归来倚仗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5)本诗第三节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境?(6)本诗最后一节充分体现了诗人何种精神境界?(7)在这首诗的前三节和最后一节中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有什么联系和变化?【合作探究】1、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2)群童抱茅——悲(3)长夜难眠——哀(4)广厦庇寒—一愿【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强化训练】1、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韩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归纳总结】1、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龚自珍的生平及作品2、反复诵读,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重点背诵及理解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导学过程导学过程导学后反思学习《饮酒》一、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二、作者简介:三、按节奏诵读诗歌:四、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五、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3、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学习《行路难》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介绍写作背景四、听朗读录音五、重点词理解:六、赏析:七、理解全文八、小结: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了解杜甫及杜诗二、听课文朗读一、第一节赏析:1、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2、“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3、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4、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二、第二节赏析: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

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三、第三节赏析1、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2、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心情?四、第四节赏析:1、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2、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交代学习目标二、作者简介:三、解题四、给下列字注音:裘衾掣着瀚阑羌五、听朗读录音:思考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六、想一想:1、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你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珍馐.()投箸.()挂罥.()突兀.()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狐裘.()2.根据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1)结庐.在人境:(2)问君何能尔.:(3)玉盘珍羞直.万钱:(4)风掣.红旗冻不翻:(5)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 (6)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 __(7)高者挂罥..风定云墨色:..长林梢:(8)俄顷(9)安得..广厦千万间:3.了解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唐朝大诗人。

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人们称杜甫为“”。

岑参(715~770),唐朝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

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人称“岑嘉州”。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朝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代表作《病梅馆记》,诗歌代表作《己亥杂诗》,著作《定庵文集》等。

4.了解背景知识。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不是一时所作。

大约是义熙十三年,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写的。

这二十首诗都是借酒为题,直抒胸臆,写出了从出仕到归隐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反映的是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时,友人盛情地送别与诗人愁闷愤懑、向往重返长安施展才华的复杂心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公元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

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草堂。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

天宝十三年(753),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四月,龚自珍辞官南归,不久北上迎眷,岁未回。

往返途中,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陆续写成七言绝句三百一十五首,总题《己亥杂诗》。

二、学习·研讨(一)赏析《饮酒(其五)》1.“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2.“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品味《行路难(其一)》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自学《己亥杂诗》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妙在哪里?(五)探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巩固·延伸(一)按要求默写。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名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是,。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各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 ___,_____ 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7.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附答案【自主预习案】三、zūn xiū zhù juàn ào bì lán chè wù qiú四、(1)简陋的房屋(2)这样(3)同“值(4)拉、扯(5)穿(6)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7)挂着、挂住(8)一会儿(9)如何能得到【课内探究案】2、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3、人的自然本性。

4、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5、这是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

意思是说在东边篱笆围着的园子里采摘菊花,悠闲之中就看到了南山的美丽风景。

描绘出作者轻松、惬意、悠闲自得的恬淡心境。

答案可拟为:这两句诗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的“悠然”和“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等的心境。

6、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8、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

9、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

10、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2、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

13、前十句“咏雪”,后八句“送别”。

14、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壮美的雪景以及对友人归去依依不舍的深情。

15、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反常春景,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16、秋风破屋──惨群童抱茅──悲长夜难眠──哀广厦庇寒—一愿17、“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18、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拓展检测案】(三)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2、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3、(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

(2)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

(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

(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4、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7、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8、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