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到五所有公式和定理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大全高中数学理科是10本书,其中的数学公式非常多,那么关于高考数学的公式及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选修1—1、1—2。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理科:选修2—1、2—2、2—3。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或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 B ,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 B的子集。

记作 A B .2、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 x B ,且 x 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2n个子集 .§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并集 .记作:A B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 B的交集.记作:A B .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 1.2.1 、函数的概念1、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 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 1.2.2 、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1.3.2 、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般地,如果x n a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至必修5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至必修5公式

必修二: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公式(必会)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
斜角为 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 k tan 。斜
log a m n log am b n
n log a m
n m
log a
b
(a、b、m
0,n
R, 且a
1)
,
log a
b
log c log c
b a
(a、b、c
0, 且a、c
1)
(换底公式)
函数图像(必须熟)
表1
y ax a 0, a 1
指数函数
定义域 值域
xR
y 0,
对数数函数 y log a x a 0, a 1
○1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d C1 C2 ( A、B都相等)
○2 设直线 l1 Ax By C1 0, l2 Ax By C2 ; 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A2 B2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1,2,3,4,5的公式,结论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1,2,3,4,5的公式,结论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1,2,3,4,5的公式,结论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高中文科数学相对理科数学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中的公式还是有许多。

为了节省同学们整理文科数学公式的时间。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一、对数函数log.a(MN)=logaM+logN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logbN=logaN/logab(a>0,b>0,N>0 a、b均不等于1)二、简单几何体的面积与体积S直棱柱侧=c*h(底面周长乘以高)S正棱椎侧=1/2*c*h′(底面的周长和斜高的一半)设正棱台上、下底面的周长分别为c′,c,斜高为h′,S=1/2*(c+c′)*hS圆柱侧=c*lS圆台侧=1/2*(c+c′)*l=兀*(r+r′)*lS圆锥侧=1/2*c*l=兀*r*lS球=4*兀*R^3V柱体=S*hV锥体=(1/3)*S*hV球=(4/3)*兀*R^3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距离公式(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2-x1|(2) 平面上两点A(x1,y1),(x2,y2)间的距离公式|AB|=sqr[(x2-x1)^2+(y2-y1)^2](3)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d=|Ax0+By0+C|/sqr(A^2+B^2)(4) 两平行直线l1:=Ax+By+C=0,l2=Ax+By+C2=0之间的距离d=|C1-C2|/sqr(A^2+B^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sin(2*k*兀+a)=sin(a)cos(2*k*兀+a)=cosatan(2*兀+a)=tanasin(-a)=-sina,cos(-a)=cosa,tan(-a)=-tanasin(2*兀-a)=-sina,cos(2*兀-a)=cosa,tan(2*兀-a)=-tanasin(兀+a)=-sinasin(兀-a)=sinacos(兀+a)=-cosacos(兀-a)=-cosatan(兀+a)=tana四、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使用1、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tan2a=(2*tana)/[1-(tana)^2]2、二倍角公式的变形(cosa)^2=(1+cos2a)/2(sina)^2=(1-cos2a)/2tan(a/2)=sina/(1+cosa)=(1-cosa)/sina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cosA=(b^2+c^2-a^2)/2bccosB=(a^2+c^2-b^2)/2accosC=(a^2+b^2-c^2)/2abtan(兀-a)=-tanasin(兀/2+a)=cosasin(兀/2-a)=cosacos(兀/2+a)=-sinacos(兀/2-a)=sinatan(兀/2+a)=-cotatan(兀/2-a)=cota(sina)^2+(cosa)^2=1sina/cosa=tana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高中数学知识点速记口诀1.《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

数学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数学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1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1 集合的有关概念(1)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叫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

(2)元素的三要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表示一个集合要用{ }。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空集记作φ; (5)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N N Z Q R ⊂⊂⊂⊂1.2 子集(1)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2)性质:①A A A ⊆⊆φ,;②若C B B A ⊆⊆,,则C A ⊆;③若A B B A ⊆⊆,则A =B ; 1.3 真子集(1)定义: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 (2)性质:①,A A φφ≠⊂;②若,A B B C ⊂⊂,则A C ⊂; 1.4 补集:(1)定义:记作:},|{A x U x x A C U ∉∈=且;(2)性质:A A C C U A C A A C A U U U U ===)(,, φ; 1.5 交集与并集 (1)交集:{|,且}AB x x A x B =∈∈性质:①φφ== A A A A , ②若B B A = ,则A B ⊆ (2)并集:{|,或}AB x x A x B =∈∈性质:①A A A A A ==φ , ②若B B A = ,则B A ⊆ 1.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1)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2)U U A B A A B B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2个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若0a >,则bx a>;若0a <,则bx a<;若0a =,则当0b <时,x R ∈;当0b ≥时,x ∈∅。

数学高中必修1-5知识点整理之必修5

数学高中必修1-5知识点整理之必修5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C R=;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A B C A B C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 ab C ac B ∆A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 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注:在C ∆AB 中,则有 (1)A B C π++=(2),,.a b c a c b b c a +>+>+> (3)sin sin A B A B a b >⇔>⇔>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9、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1()n a a n d dn a d An B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 ④11n a a n d -=+;⑤n ma a d n m-=-. 21、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 ②()22111()222n n n d dS na d n a n An Bn -=+=+-=+. ③n S An B n =+⇒n S n ⎧⎫⎨⎬⎩⎭是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S a +=奇偶. 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 (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③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数列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差数列. 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不等于零,其奇数项符号相同,偶数项符号相同。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

必修1:集合的运算:并集A B (全部) 交集A B (共有)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b ac 442-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5) n n n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m na a =(9)mnmn a a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b = b (5)a log a N= N (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 (8)log a N b =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og a N =aN log 1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必修2: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1212x x y y --(α ≠ 90°,x 1≠x 2)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 y = k x + b,k 存在 ;(2)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k 存在;(3)两点式 121121x x x x y y y y --=--(1212,x x y y ≠≠) ;4)截距式 1=+bya x (0,0ab ≠≠)(5)一般式0(,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k 1 k 2 = – 1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1 ( x 1 , y 1 ) 、P 2 ( x 2 , y 2 ),则 | P 1 P 2 | =()()221221y y x x -+-5、点P ( x 0 , y 0 )到直线l :A x + B y + C = 0的距离:2200BAC By Ax d +++=7、圆的方程x 2+ y 2= r 2(0,0)r (x – a ) 2 + ( y – b ) 2 = r 2(a ,b )r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4、球:S 球面 = 4πR 2 V 球 =4πR 3 (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一章 算法初步(1)、平均值:n x x x x n +++= 21(2)、s =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概念:(1)回归直线方程:y a b x ∧∧∧=+(2)回归系数:1221ni i i ni i x y nx yb x nx∧==∑-=∑-,a y b x ∧∧=-一、概念 ⑶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m p A n=必修4 1, 三角函数:sinx 增区间[-2π+2k π,2π+2k π]减区间[2π+2k π,23π +2k π]cosx 增区间[-π+2k π, 2k π]减区间[2k π,π+2k π]( k ∈Z ) tanx 增区间(-2π+k π,2π+k π)( k ∈Z )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2α+ cos 2α= 1 αααcos sin tan =tan αcot α=1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sin2α= 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 = 1-2 sin 2α= cos 2α- sin 2αααα2t a n 1t a n 22t a n -=4、降幂公式 22cos 1cos 2αα+=22c o s 1s i n 2αα-= 5、升幂公式 1±sin2α= (sin α±cos α) 2 1 + cos2α=2 cos 2α 1- cos2α= 2 sin 2α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 (α±β) = sin αcos β土cos αsin β cos (α±β) = cos αcos β干sin αsin β()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tan α±tan β= tan (α±β) (1干tan αtan β)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π+α) ααtan 1tan 1+-=ααtan 45tan 1tan 45tan ︒+-︒= tan (4π-α)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π+α) = -sin α cos (π+α) = -cos α tan (π+α) = tan α sin (2π-α) = -sin α cos (2π-α) = cos α tan (2π-α) = -tan αsin (-α) = -sin α cos (-α) = cos α tan (-α) = -tan αsin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 tan (2π-α) = cot α sin (2π+α) = cos α cos (2π+α) = -sin α tan (2π+α) = -cot α4、垂直向量设=(x 1,y 1),=(x 2,y 2)向量法:⊥<=> ·= 0 坐标法:⊥<=> x 1 x 2 + y 1 y 2 = 0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 =||AB = =11(,)x y ,B 22(,)x y ).(二)、向量的加法:首尾相接首尾连(2)坐标法: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 x 2 ,y 1+ y 2) (三)、向量的减法:首首相接尾尾连(2)坐标法:设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 - x 2 ,y 1- y 2) ((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1)向量法:cos θ =||||b a(2)坐标法:设=(x 1,y 1),=(x 2,y 2),则cos θ =222221212121yx yx y y x x +++必修5 4、边角关系: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ΔABC 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a 2 = b 2 + c 2 – 2bc •cosA , b 2 = a 2 + c 2 – 2a c •cosB , c 2 = a 2 + b 2 – 2 a b •cosCbc a c b A 2cos 222-+=, ac b c a B 2cos 222-+= , abc b a C 2cos 222-+=5、面积公式:S =21a h = 21a b sinC = 21bc sinA = 21a c sinB 等差数列{ a n }1、通项公式:a n = a 1 + ( n – 1 ) d 2、前n 项和公式:S n = n a 1 +21n ( n – 1 ) d = 2)(1n a a n + 等比数列{ a n }a n = a 1 q n – 1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q ≠1,S n = qq a n --1)1(1=q qa a n --11, 当q = 1,S n = n a 1(三)、一般数列{ an}的通项公式:记Sn= a1+ a2+ … + an,⎩⎨⎧-=-11n nn S S S a ()()N n n n ∈≥=,21。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会合间的基本运算1 、 一般地,由全部属于会合 A 或会合 B 的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会合 A 与B 的并集.记作: A B .2 、 一般地,由属于会合 A且属于会合 B 的全部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 AB子集:对随意 x A ,都有 xB ,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记作 A B 真子集:若 A 是 B 的子集,且在 B 中起码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 A ,则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会合相等:若:AB, BA ,则A B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奇偶性1 、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x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对于 y 轴对称 .2 、 fx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假如 x n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此中 n 1,n N .2、 当 n 为奇数时, n a n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n1⑴ a mma n am n N *m;⑵n0 ;0, ,,1aan n⑴ arasar sa 0, r , s Q ;⑵ a rsarsa 0, r , s Q ⑶ ab ra rb ra 0,b 0, r Q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记着图象: ya x a 0, a1复合函数的单一性 :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 y = ax 2 +bx + c ( a0 )的性质1、极点坐标公式:b , 4ac b 2 , 对称轴:xb ,最大(小)值: 4ac b 22a 4a2a 4a2.二次函数的分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3)两根式f ( x) ax 2 bx c(a 0) ; (2)极点式 f ( x) a( x h)2 k (a 0) ; f ( x) a( x x 1 )( x x 2 )(a 0) .§、对数与对数运算1、 a xN log a N x ;2、 a log a Na .3、 log a 1 0 ,log a a 1.4、当 a0, a 1, M0, N0 时:⑴log a MNlog a M log a N ;⑵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⑶ log a M n nlog a M .N换底公式:log c b1log a b a 0, a 1, c 0, c 1, b 0 .;log a b a 0, a 1, b 0, b 1 .log c a log b a记着图象:y log a x a 0, a1§、幂函数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1、幂的运算法例:( 1) a m a n = a m + n,( 2)a m a n a m n,(3)( a m)n= a m n(4)( ab )n= a n b nna n n n1( 5)a(6) a 0= 1 ( a ≠0)()an1() a m m a n()amb b n7a n89m a n必修 2 数学知识点⑴圆柱侧面积;S侧面 2 r l⑵圆锥侧面积:S侧面r l⑶圆台侧面积: S侧面r l R l⑷体积公式:V柱体S h; V锥体1S h ;V台体1S上S上S下S下 h 33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S球 4 R2,V球4R3. 3第三章:直线与方程y2y1 1、倾斜角与斜率:k tanx2x12、直线方程:⑴点斜式:y y0k x x0⑵斜截式:y kx b⑶两点式:y y1x x1 y2y1x2x1⑷一般式:Ax By C0⑴ l 1 // l 2A1B2A2B1 ;B1C2B2 C1⑵ l1和 l 2订交A1B2A2B1;⑶ l1和 l 2重合A1 B2A2B1 ;B1C2B2 C1⑷ l 1l 2A1 A2B1B20 .5、两点间距离公式:P1 P2x2x12y2y12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3、对于直线:d Ax0By0CA2B2l1 : y k1x b1 , l 2 : y k2 x b2有:⑴ l 1 // l 2k1k 2 ;b1b2⑵ l 1和 l 2订交k1k2⑶ l 1和 l 2重合k1k 2 ;b1b2⑷ l 1 l 2k1 k21.4、对于直线:l1 : A1x B1 y C10,有:l 2 : A2 x B2 y C20第四章:圆与方程1、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⑵一般方程: x 2y 2Dx Ey F0.2、两圆地点关系: d O1O2⑴外离: d R r ;⑵外切: d R r ;⑶订交: R r d R r ;⑷内切: d R r ;⑸内含: d R r .3、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P1 P2x2x12y2y12z2z12必修 4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函数2、l.§、随意角r1、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观点.3、弧长公式:l n RR .2、与角终边同样的角的会合:1802k , k Z .n R 21 lR .4、扇形面积公式:S§、弧度制3602 1、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设是一个随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那么:2、设点A x0, y0为角终边上随意一点,那么:(设 r x02y02)siny 0, cosx 0 , tan y0 .rrx 03、 sin , cos , tan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4、 引诱公式一:sin 2k sin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cos 2k cos , (此中: k Z )、 平方关系: sin 22tan2ktan .1cos1.sin2 、 商数关系: tan.cos§、三角函数的引诱公式 1 、 引诱公式二:sin sin , coscos ,tantan .2 、引诱公式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 、 coscos cos sin sin2 、 sinsin cos cos sin3 、 sin sin coscos sin4 、 tan tan tan .1 tan tan5 、 tantan tan .1 tan tan§、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 、 sin 22 sin cos,变形: sincos 12 sin 2 .2 、 cos2cos 2 sin 22 cos 211 2sin 2,变形 1: cos 21 cos2 ,2 变形 2: sin21 cos2 .2 3 、 tan 22 tan.1 tan2sin sin ,cos cos ,tantan .3、引诱公式四:sin sin ,cos cos ,tantan .4、引诱公式五:sincos ,2cossin .25、引诱公式六:sincos ,2cossin .2必修 5 数学知识点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图象定义域R R{x| x ≠ +k π,k∈ Z}2值域[-1,1][-1,1]R周期性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增区间 [- π +2kπ , 2k π]减区间 [2k π ,π+2k π ]增区间 [-+2kπ ,( k ∈Z )增区间+2kπ ]单一性22(-+k π , +k π) 3减区间 [+2kπ ]22 +2kπ ,( k∈ Z ) 22对称轴x =+ k π( k∈ Z )x = k π ( k ∈ Z )无2对称中( kπ ,0 ) ( k ∈ Z )(+ k π ,0 )( k ∈ Z )( k ,0 ) ( k ∈ Z )心22二、平面向量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 1)向量法: | a | =a a2 a;( 2)坐标法:设a =( x,y),则 |a | =x 2y 2 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1)与向量a =( 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x,y;x2x2y 2y 2( 2)与向量a =( x,y)反向的单位向量是x,y;x2y 2x 2y 23、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直量平行。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1211-+=+=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1-•=或q a a mn m n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1q 11)1(11≠--=--=qq a a q q a S n n n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a b c C ab+-=+-=+-=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_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_

必修2: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1212x x y y --(α ≠ 90°,x 1≠x 2)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 y = k x + b,k 存在 ;(2)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k 存在;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1212,x x y y ≠≠) ;4)截距式 1=+b ya x (0,0ab ≠≠) (5)一般式0(,0Ax Byc A B ++=不同时为) 3、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1 ( x 1 , y 1 ) 、P 2 ( x 2 , y 2 ),则 | P 1 P 2 | =()()221221y y x x -+-5、点P ( x 0 , y 0 )到直线l :A x + B y + C = 0的距离:2200BA C By Ax d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则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1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总结

1.集合12{,,,}na a a的子集个数共有21n-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个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f x ax bx c a=++≠(2)顶点式2()()(hf x a akx=-+)时,设为此式)(3)零点式1()()(f x a x xx=--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时,设为此式)30)(=xf在区间(,)m n4、则复合函数)]([xgfy=5、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f x-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常见函数的图像:6、多项式函数110()n nn nP x a x a x a--=+++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是奇函数⇔()P x的偶次项(即奇数项多项式函数()P x是偶函数⇔(P x7、若将函数)(xfy=的图象右移a b+的图象;若将曲线0),(=yxf的图象右移a、上移b的图象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xfxf+=,则)(xf(2))0)(()(1)(≠=+xfxfaxf)的周期T=2a;9、分数指数幂(1)mna=(0,,a m n N*>∈(2)1mnmnaa-=(0,,a m n N*>∈10、根式的性质(1)n=(2)当n a=;当n,0||,a aaa a≥⎧==⎨-<⎩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0,,)r s r sa a a a r s Q+⋅=>∈(2) ()(0,,r s rsa a a r s Q=>∈(3)()(0,0,r r rab a b a b r Q=>>∈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aN b a N=⇔=(0,1,a a N>≠>13、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loglogmamNNa= (0a>,且1a≠,0m>,且1m≠,0N>)对数恒等式:log a Na N=(0a>,且1a≠,0N>)推论log logmnaanb bm=(0a>,且1a≠,0N>)14、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log()log loga a aMN M N=+; (2) log log loga a aMM NN=-;(3)log log()na aM n M n R=∈; (4) log log(,mnaanN N n m Rm=∈15、设函数)0)((log)(2≠++=acbxaxxfm,记acb42-=∆)(xf的定义域为R,则>a且0<∆;若)(xf的值域为R,则0>a,且≥∆16、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0p<)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y,有(1)y N p=+17、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11,1,2nn ns nas s n-=⎧=⎨-≥⎩( 数列{}na的前n项的和为12n ns a a a=+++)1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a a n d dn a d n N=+-=+-∈;其前n项和公式为:1()2nnn a as+=1(1)2n nna d-=+211()22dn a d=+-1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aa a q q n N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20、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2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2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 n n n co n απαα-⎧-⎪+=⎨⎪-⎩为偶数为奇数,212(1)s ,()s()2(1)sin ,()n n co n n co n απαα+⎧-⎪+=⎨⎪-⎩为偶数为奇数 2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24、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1tan 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1tan α=+2tan 21tan αα=- 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25、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ω=26、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7、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28、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 a ;(2)第一分配律:(λ+μ) 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不共线的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3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b (b ≠0)1221x y x y ⇔-=31、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32、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34、两向量的夹角公式121cos ||||x a ba b x θ⋅==⋅+(a =11(,)x y ,b =22(,)x y )3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 =||AB AB AB =⋅2(x x =-11(,)x y ,B 22(,)x y )3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 ⇔b =λa 1221x y x y ⇔-=a ⊥b (a ≠0)⇔ a ·b =01212x x y y ⇔+=37、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4)O 为ABC ∆的内心aOA bOB cOC ⇔++= 38、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2),a b R +∈⇒2a b+≥(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9、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40、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12,x x y y ≠≠))两点式的推广:211211()()()()0x x y y y y x x -----=(无任何限制条件!)(4)截距式 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41、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42、点到直线的距离 :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43、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2BA C Bb Aa d +++=):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45、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46、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47、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48、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49、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0、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5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52、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立方比;相应小棱锥的的侧面积与原棱锥的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 53、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 54、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55、柱体、锥体的体积V Sh =柱体(S 是柱体底面积、h 是柱体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底面积、h 是锥体高)56、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mP A n=57、互斥事件A ,B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 +B)=P(A)+P(B). 58、n 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 1+A 2+…+A n )=P(A 1)+P(A 2)+…+P(A n ).59、独立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 P(A)·P(B)2011山东数学会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0,1,2,3}A =-,1{|0}B x x=<,则B A ⋂等于 A 1- B {}1- C (,0)-∞ D {}1,0- 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7916,a a +=,则8a 的值是A 5B 6C 7D 83.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平行或相交4.若向量|a |=1,| b |=2, c = a + b 且c ⊥a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A 30 B 60 C120 D150 5.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π332,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A 22 B332 C 324 D 334 6.函数x y 2cos =在下列哪个区间是减函数 A ⎥⎦⎤⎢⎣⎡-4,4ππ B ⎥⎦⎤⎢⎣⎡-43,4ππ C ⎥⎦⎤⎢⎣⎡2,0π D ⎥⎦⎤⎢⎣⎡ππ,2 7.在下列函数中,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的是A 3x y = B x y 21log = C x y cos = D xy 2=8.将x y cos =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一半,然后再将图象沿x 轴负方向平移4π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A x y sin = B x y 2sin -= C )42cos(π+=x y D )42cos(π+=x y 9.设我方每枚地对空导弹独立地击中敌机的概率为80⋅,如果要以99%的把握击中来犯敌机,则至少要同时发射导弹A 2枚B 3 枚C 4枚D 5枚10.建造一个容积为83cm ,深为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20元和80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A 1700元B 1720元C 1740元D 1760元二、填空题11、已知函数⎩⎨⎧≥-<=)4(),1()4(,2)(x x f x x f x ,那么f(5)的值为____________ 12、在[-π,π]内,函数)3sin(π-=x y 为增函数的区间是____________13、设┃a ┃=12,┃b ┃=9,a • b=-542, 则a 和 b 的夹角θ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4、已知a =(2,1)b=(λ,-2),若a ⊥ b ,求λ的值15、已知{}n a 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 1=1,a 2+a 3=6,求该数列前10项的和S n16、已知函数R x x x x f ∈-=,cos 21sin 23)( 求f(x)的最大值,并求使f(x)取得最大值时x 的集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集合·2、函数及其表示·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1、指数函数·2、对数函数·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1、函数与方程·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1、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直线的方程·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1、圆的方程·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算法与程序框图·2、基本算法语句·3、算法与案例·第二章统计·1、割圆术·2、随机抽样·3、用样本估计总体·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1、随机事件的概率·2、古典概型·3、几何概型·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2、任意角和弧度制·3、任意的三角函数·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6、函数y=Asin(ωx+φ)·7、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4、基本不等式·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1、平面刚体运动·2、对称变换·3、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1、n元对称群Sn ·2、多项式的对称变换·3、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1、带饰和面饰·2、化学分子的对称群·3、晶体的分类·伽罗瓦理论。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全部覆盖数学必修1至5的所有知识点以及相关公式,方便复习和及时总结,祝大家能取得好的成绩!!!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B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 2+bx +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a n= am + n,(2)nm n m aa a -=÷,(3)( a m ) n = am n(4)( ab ) n= an• b n(5) n n n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 mna a =(9)m n m naa 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 a x(a >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N <=> b = log a N (2)log a 1 = 0(3)log a a = 1(4)log a a b= b (5)a log a N = N(6)log a (MN) = log a M + log a N (7)log a (NM) = log a M -- log a N(8)log a N b= b log a N (9)换底公式:log a N =aNb b log log(10)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 log 10 N (13)自然对数:ln A =log e A (其中 e =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a x (a > 0且a ≠1)的性质: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六、幂函数y = x a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 y = x 221x x y ==11-==x xy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 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 1-5 常用公式(定理)1.会合的交集、并集、补集.A IB (取 A 、 B 的公共元素); A U B (取 A 、B 的全部元素但不重复) ;e U A 全集 U 中除了 A 中元素以外的元素2.子集与真子集:若会合 A 中有 n 个元素,则会合 A 有 2n 个子集, 2n 1个真子集.是任何会合的子集.3.二次函数 y ax 2bx c (a0) . 可化为 ya( xb )2 4ac b 2 (a 0)2a 4a它的图象是抛物线,对称轴为xb ,极点坐标为 (b, 4ac b 2) ;2a2a4a二次函数的 3 种分析式:( 1)一般式: f ( x)ax 2 bx c ( a 0) ;( 2)极点式: f ( x)a(xh)2k (a0) ;( 3)零点式: f ( x) a(x x 1 )( x x 2 ) (a 0) .4.函数的单一性.( 1)设 x 1 x 2a, b , x 1x 2 ,则( x 1 x 2 ) f (x 1)f (x 2 )0 f ( x 1 ) f ( x 2 ) 0f (x)在 a,b上是增函数;x 1x 2( x 1 x 2 ) f (x 1 )f (x 2 )f ( x 1 ) f ( x 2 )f ( x) 在 a,b 上是减函数.x 1x 2( 2)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若 f ( x) 0 ,则 f ( x) 为增函数; 若 f( x) 0 ,则 f ( x) 为减函数.5.函数 yf (x) 的图象的奇偶性.( 1)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对于原点对称;( 2)若 f ( x) 是奇函数,那么 f ( x) f ( x) ,若 f ( x) 是偶函数,那么 f ( x)f ( x)f ( x )( 3)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即f (0)0 .( 4)奇函数的图象对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对于 y 轴对称.6.函数 y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函数 yf ( x) 的图象对于直线 x a 对称f (a x) f (a x)f (2 a x)f ( x)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y f ( x) 与函数 y f ( x) 的图象对于直线x0 (即 y 轴)对称;2yf ( x)与函数 yf ( x)的图象对于直线 y 0 (即 x 轴)对称;( )函数( 3)函数 y f ( x) 与函数 y f ( x) 的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 4)函数 y f ( x) 和 y f 1( x) 的图象对于直线 yx 对称( f 1(x) 是 f ( x) 的反函数).8.函数 yf (x) 的周期性:若f (x T ) f ( x) , T0 ,则 f ( x) 是以 T 为周期的函数.mnmm19.分数指数幂: ana ( a0, m, nN ,且 n1 ) . aN ,且 n 1 ).nm ( a 0, m,nan10.指数的运算公式: a m a nam na m m n(a m na mn; ( ab) mm m;ana;)a b11.对数的运算公式:log a N ba b N (a0且 a 1, N 0) .alogaNN (a0且 a 1, N 0)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 log a ( M) log a M log a N .N换底公式: log a Nlog mN.log a m bnnlog a b .log m am12.零点:函数 yf (x)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当y0 时, x 的值).零点存在定理: 若函数 y f ( x) 在区间 [a,b] 上的图象是连续的, 且有 f (a) f (b)0 ,则 f ( x) 在 (a,b)内起码有一个零点.13.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体积:S圆柱侧2 rl ;S圆锥侧rl ;S圆台侧( r 1 r 2 )l ;S直棱柱侧ch; S正棱锥侧1ch ' ;2正棱台侧1 '' ; V柱体Sh ;锥体1 ;台体1 下上下.(c c )hSh( 上S2 VV3S SS S )h34 14.球的表面积和体积:设球的半径是R ,则其表面积 S 4R 2 ,体积 VR 3 .315.线面平行判断定理: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面平行性质定理: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过该直线的平面和此平面订交,则该直线和交线平行.16.面面平行判断定理: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订交的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订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17.线面垂直判断定理: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订交直线,则该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该直线垂直于此平面内的随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8.面面垂直判断定理:若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9.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20.斜率公式: k tany 2y1 ( 90o , x 1 x2 ).x 2 x 121.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2)斜截式: y y 0 k( x x 0 ) ;y kx b (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3)截距式:xy 1(注意:① 截距不是距离;②过原点的直线也拥有横、纵截距相等的特点);ab( 4)两点式:y y 1 x x 1 ( x 1 x 2 , y 1 y 2 );y 2 y 1 x 2 x 1( 5)一般式: Ax By C0 (此中 A 、 B 不一样时为 0).2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若 l 1 : y k 1x b 1 , l 2 : y k 2 x b 2 , ① l 1 // l 2 k 1 k 2 , b 1 b 2 ; ② l 1 l 2 k 1k 21 .( 2)若 l 1 : A 1xB 1 yC 1 0 , l 2 : A 2 x B 2 y C 20 ,且 A 1、 A 2 、 B 1、 B 2 都不为零,①l 1 // l 2A 1B 1C 1; ② l 1 l 2 A 1 A 2 B 1B 2 0 .A 2B 2C 22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则 AB (x 2x )2 ( y 2y )2 .112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 A ( x 1, y 1, z 1) ,B ( x 2 , y 2 , z 2 ) ,则 AB(x 2 x 1) 2 ( y 2 y 1) 2 (z 2 z 1) 2 .25.点到直线的距离:d | Ax 0By 0 C |(点 P( x 0 , y 0 ) ,直线 l : Ax ByC 0 );A 2B 2平行线间的距离:d| C 1C 2 |(直线 l 1 : Ax By C 1 0 ,直线 l 2 : Ax By C 20 ).A 2B 226.圆的方程: ( 1)圆的标准方程: ( x a) 2( y b) 2 r 2 ,圆心为 (a,b) ,半径为 r ;( 2)圆的一般方程 : x 2y 2 DxEy F0 ( D 2E 2 4F0 ).27.直线 Ax By C 0 与圆 ( xa) 2 ( y b)2 r 2 的地点关系的判断方法:( 1) d r 相离0 ; ( 2) d r相切=0 ; ( 3) d r 订交 0 . 28.两圆地点关系的判断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 O 2 ,半径分别为: r 1 , r 2 , OO2 d .1( 1) d r 1 r 2外离; (2) d =r 1 r 2 外切;(3) r 1 r 2dr 1 r 2 订交;( 4) d = r 1r 2 内切;(5) 0d r 1 r 2内含.29.直线与圆锥曲线订交的弦长公式: AB(x 1 x 2)2 ( y 1 y 2 )2 x 1 x 2 1 k 2 (1 k 2 )[(x 1 x 2 )2 4x 1x 2 ] .30.方差: S21[( x 1 x)2( x 2 x)2( x n x)2] ;标准差: S1[( x 1 x)2 (x 2 x)2(x n x)2 ] .nn31.古典概型的概率32.几何概型的概率P( A)mn 表示试验的全部基本领件数) .( m 表示随机事件 A 包括的基本领件数,nP( A)A (A 表示事件 A 发生地区的几何胸怀,表示试验中总地区的几何胸怀,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33.随意角(逆时针旋转 正角,顺时针旋转负角):与终边同样的角的会合: { |2k , k Z} .34.弧度制:(1)l,lr ;( 2)180orad ;57.3 o;( 3)扇形面积 S1 lr 1 r2 .r1 rad2 235.随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般地,设角终边上随意一点的坐标为( 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为r (r0) ,则 siny cosx tany( x 0) .rrx= sin3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cos 21, tan , tancot1.cos37.引诱公式(口诀: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sin()sin, sin()cos 等.238.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降幂公式:sin( ) sincoscos sin ;cos() coscos msinsin ;tan() tan tan1mtan tansin 22sincoscos 2cos 2sin 22cos 21 12sin 2tan 21 2 tantan 2 cos 21+cos221 cos2* ( sin 22 tan; cos 21 tan2 ).2, sin21 tan2 1 tan 2b).39.协助角公式(合一思想) : a sinb cos = a2b 2sin() (此中 tana40.正余弦 “三兄妹 ”sin x cosx 、 sinx cosx 的内在联系: (sin xcos x)2 1 2sin x cos x1 sin2 x .41.正弦定理:abc 2R ( R 为外接圆的半径) .sin Csin A sin B别忘了 AB C42.余弦定理: a 22 c2b 2c 2 a 2b2bc cos A ; cos A.2bc4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ab sin C1ah a1r (a b c) (此中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2244.中点的坐标公式与△ ABC 的重心坐标公式:若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C ( x 3 , y 3 ) ,则 AB 的中点为 P ( x 1 x 2 , y 1 y 2 ) , △ ABC 的重心坐标为 G ( x 1x 2x 3 , y 1y 2 y3 ).22uuur3345.已知两点求向量坐标:若A ( x 1 , y 1 ) ,B (x 2 , y 2 ) ,则 AB ( x 2 x 1 , y 2y 1) .46.向量的模公式:已知a ( x 1, y 1 ) , aa 2 x 12 y 1 2 , a 2 a2.47.向量的数目积与夹角公式:已知a ( x 1, y 1 ) ,b ( x 2 , y 2 ) ,a ba b cos x 1x 2 y 1 y 2 ; cosa, bcosa bx 1x 2 y 1y 2.a bx 2yx 2 y2 2112248.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 1)平行: a ∥ bba x 1 y 2 x 2 y 1 0 ( a0 );( 2)垂直: aba ·b 0x 1 x 2 y 1 y 20 .49.已知前 n 项和 S n 求通项公式: a nS 1 , n 1.S nS n 1,n25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 1)d ;a m a n a p a q (此中 m np q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n(a 1 a n ) na 1 n(n 1) dd n 2 (a 1 d)n .22 2 25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a m a n a pa q (此中 m n p q ).a 1 (1 q n )a 1 a n q 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1 q1 q ,qna 1 , q 1.52.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若 a,b, c 成等差数列,则 2b a c ;若 a,b,c 成等比数列,则 b 2ac .5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c 0 (或 0) ,此中 a 0 ,b 24ac 0 .若 x 1x 2 ,则 a( x x 1)( x x 2 ) 0x x 1 或 xx 2 ; a( x x 1 )(x x 2 ) 0 x 1x x 2 .54.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若a 0 ,则 xax 2 a 2a x a ;x ax 2a 2xa 或 x a .55.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 .( 1) a, b Ra 2b 2 2ab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建立) ,变形: ab a 2 2 b 2 ;( 2) a, b Rab ab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建立) ,变形: ab (ab ) 2 ;22*( 3) a 3 b 3 c 3 3abc (a 0, b0, c 0) ; * ( 4) a b a ba b .56.几种常有函数的导数. ( 1) C0 ( C 为常数); (2) (x n ) ' nx n 1 (nQ ) ; ( 3) (sin x) cosx ;( 4) (cos x)sin x ; ( 5) (ln x)1 ; (log a x) 1; ( 6) (e x ) e x ; (a x) a x ln a .xx ln a。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所有公式整理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所有公式整理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所有公式整理【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评论
2011-2-6 16:44 1173994125 | 一级
对数的性质及推导
用^表示乘方,用log(a)(b)表示以a为底,b的对数
*表示乘号,/表示除号
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若a^n=b(a&gt;0且a≠1)
则n=log(a)(b)
log(a)(M/N) = log(a)(M) - log(a)(N)
4.与2类似处理
M^n=M^n
由基本性质1(换掉M)
a^[log(a)(M^n)] = {a^[log(a)(M)]}^n
由指数的性质
a^[log(a)(M^n)] = a^{[log(a)(M)]*n}
15.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16.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7.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8.两条平行的直线,它们的斜率相等。
19.两条直线垂直,则它们斜率的乘积等于-1。
20.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6.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7.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8.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0.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基本性质:
1.a^(log(a)(b))=b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log(a)(M)-log(a)(N);
4.log(a)(M^n)=nlog(a)(M)
推导
1.这个就不用推了吧,直接由定义式可得(把定义式中的[n=log(a)(b)]带入a^n=b)
由基本性质4可得
log(a^n)(b^m) = [n*ln(a)] / [m*ln(b)] = (m/n)*{[ln(a)] / [ln(b)]}
再由换底公式
log(a^n)(b^m)=m/n
*[log(a)(b)]
13.坡度(比)=升高量/前进量;k=tana
14.经过两点的P1(x1,y1),P2(x2,y2)(x1不等于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y2-y1)/(x2-x1).
15.直线l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点P0的任意一点,因为直线l的斜率为k,由斜率公式得y-y0=k(x-x0).(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0.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11.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2.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13.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圆柱的表面积:S=2πr^2+2(pi)rl=2πr(r+l)
6.圆锥的表面积:S=πr^2+(pi)rl=πr(r+l)
7.圆台的表面积:S=π(r&#39;^2+r^2+r&#39;l+rl)
8.一般柱体和圆柱体积:V=Sh(S为底面面积,h为棱柱的高)
9.棱锥和圆锥体积:V=1/3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
11.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2.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13.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4.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又因为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所以
log(a)(M^n)=nlog(a)(M)
其他性质:
性质一:换底公式
log(a)(N)=log(b)(N) / log(b)(a)
推导如下
N = a^[log(a)(N)]
a = b^[log(b)(a)]
综合两式可得
所以log(a)(N)=log(b)(N) / log(b)(a)
性质二:(不知道什么名字)
log(a^n)(b^m)=m/n*[log(a)(b)]
推导如下
由换底公式[lnx是log(e)(x),e称作自然对数的底]
log(a^n)(b^m)=ln(a^n) / ln(b^n)
10.圆台和棱台体积:V=1/3(S&#39;+(S&#39;S)^1
/2+S)h(S&#39;,S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圆台(棱台)高)
11.球的体积:V=4/3πR^3
12.球的表面积:S=4πR^2
--------------------------------------------(性质及推导 完 )
公式三:
log(a)(b)=1/log(b)(a)
证明如下:
由换底公式 log(a)(b)=log(b)(b)/log(b)(a) ----取以b为底的对数,log(b)(b)=1
20.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x2-x1)^2+(y2-y1)^2)^1/2
21.点P0(x0,y0)到直线l:Ax+Bx+C=0的距离:d=(|Ax0+By0+C|)/(A^2+B^2)^1/2
22.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赞同
2.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0,loga(a)=1.
3.方程f(x)=0有实数根
等价于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
等价于函数y=f(x)有零点
4.零点的判定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乘f(b)&lt;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属于(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5.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6.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7.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8.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N = {b^[log(b)(a)]}^[log(a)(N)] = b^{[log(a)(N)]*[log(b)(a)]}
又因为N=b^[log(b)(N)]
所以
b^[log(b)(N)] = b^{[log(a)(N)]*[log(b)(a)]}
所以
log(b)(N) = [log(a)(N)]*[log(b)(a)] {这步不明白或有疑问看上面的}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k1、k2,使a=k1e1+k2e2.
2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
23.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两倍。即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
2.
MN=M*N
由基本性质1(换掉M和N)
a^[log(a)(MN)] = a^[log(a)(M)] * a^[log(a)(N)]
由指数的性质
a^[log(a)(MN)] = a^{[log(a)(M)] + [log(a)(N)]}
又因为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所以
log(a)(MN) = log(a)(M) + log(a)(N)
20.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
.
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k1、k2,使a=k1e1+k2e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1/2 [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1/2 [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1/2 [cos(α+β)+cos(α-β)]
=1/log(b)(a)
还可变形得:
log(a)(b)*log(b)(a)=1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sinα ·sinβ=-1/2 [cos(α+β)-cos(α-β)]
回答者: 莫大于生 | 六级 | 2011-1-23 1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