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名词解释:
修辞格是一种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用于增强文本的表现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除了文学作品,修辞格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使用,例如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不同的修辞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比喻通常用于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拟人通常用于将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以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夸张则通常用于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强调和感染力。
对比和排比通常用于强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除了特点和用途,不同的修辞格也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比喻通常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手法或比喻术。
拟人通常被称为修辞手法或人格化。
夸张通常被称为夸张、夸大或夸张性表达。
对比和排比通常被称为对比、排比或并列修辞格。
拓展:
修辞格是文学和艺术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帮助作者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在文学中,修辞格通常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等。
在非文学领域中,修辞格也可以被用于政治演讲、商业营销、广告、新闻报道等等。
这些修辞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
息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修辞格和修辞方法是修辞学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文学创作和修辞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它们都与修辞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区别之处。
修辞格是修辞学中指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艺术上的修饰的方式。
它是通过对词语、语句或段落的表达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在表达上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格是修辞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达到文字的修饰效果。
修辞格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的修饰,常用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强作者的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
与之相对的,修辞方法是指在文章中运用的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或思考逻辑。
修辞方法强调的是作者在论证或阐述观点时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它包括对论证结构的安排、论据的选择、论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处理。
修辞方法的特点在于强调对文章结构及逻辑推理的处理,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较、对照、列举、引用权威等。
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因此,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区别在于焦点的不同。
修辞格更侧重于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字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更侧重于对论证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的处理,强调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总结而言,修辞格与修辞方法在修辞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修辞格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修饰和装饰,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修辞方法注重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的处理,强调思辨和说服力。
理解修辞格和修辞方法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修辞表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修辞手法知识总结
修辞手法知识总结“修”是修饰的意思;“辞”本来的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的手段修饰文辞,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辞格是指比较固定的各种修辞格式,是人们根据用词造句方面的特点对修辞手法进行的分类。
在说话、写作过程中,如能恰当地应用各种修辞格,可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更为鲜明,更为准确。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十六种修辞格:(一)夸张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等进行合乎情理的特意扩大或缩小,这种“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二)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反复”。
(三)引用引用名人语录、名著语句、诗句、典故以及熟语(成语、谚语、格言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就叫“引用”。
引用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四)仿拟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或句子,另创新的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就叫“仿拟”。
写文章或说话时,为了引人注意,故意提问,再说出本身的意见或看法,这种修辞手法就叫“设问”。
设问与一般的提问不同,提问是“有疑而问”,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六)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使衔接的句子上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用符号表示就是“A B C, C D E ,E F G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可分为直接顶真和间隔顶真。
直接顶真 间隔顶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能立志,就有目标;有目标,就能不断学习。
运用各种修辞格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五 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 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 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符合要求即可)
六、反复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 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分类: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 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 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借代。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 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 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 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现代汉语修辞格
▲暗喻的其它形式:
(1)否定的比喻:
④ 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 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 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
(链接到WORD文件)
今天的课 就上到 这里!
(十五)引用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十五)引用
把抽 象的数 字具体 化、形 象化
返回
三、修 辞 格 (之二)
(九)反复 (十)换算 (十一)设问 (十二)反问 (十三)对偶 (十四)排比 ★ 层递
返回 开始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
返回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1、反话正说 2、正话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返回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 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
与夸张兼用。
(3)不出现比喻词: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修辞手法与修辞格分析:修辞在文学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与修辞格分析:修辞在文学中的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格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它们能够有效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修辞手法和修辞格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学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以明喻说隐喻的方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表达。
比喻手法能够增加作品的形象感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莎士比亚在剧作《哈姆雷特》中写道:“我心悲伤得像是一座荒芜的土地。
”这个比喻将心情悲伤与荒芜的土地进行了类比,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 拟人手法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品能够形象地描绘事物,并激发读者对事物的共鸣和情感。
例如,丁玲在小说《三八节有感》中写道:“沉默的街道和我一起呼吸。
”这句话中的“街道呼吸”赋予了街道生命的特质,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3. 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同结构的短语或句子进行连续排列,以达到强调和修饰的效果。
例如,马克·吐温在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死,我们活着没有船票,没有行李,也没有好吃的,但我们可以说话。
”这个排比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突出了主人公的贫困和自由。
二、修辞格1. 比喻格比喻格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明喻和隐喻的方式进行表达,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李白在诗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中的“丹心”隐喻为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通过比喻格表达了对英雄主义的称颂和赞扬。
2. 对偶格对偶格是一种将句子分成两个相对称的部分,通过平衡和呼应的方式进行表达。
对偶格常用于修辞和抒情作品中,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美感。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我怀念的,是你的面容,你的身影。
而你,健在的、笑着的,对我说道:‘记得……’”这个对偶格使作品更加谐美,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怀念。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分析
• 课外例三: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 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 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 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 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 和硬朗的本色。
• 课外例三: •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注:根据具体语境回答)
• 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量的特点, 使她不善喝酒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答②:……突出地表现了她面对幸福突然来临时的感觉, 使她的陶醉感表现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 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 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 • 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 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 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
• 1、比喻
•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 课内例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 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修 辞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 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 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 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5种修辞手法大全
25种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把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通过与另一个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对象相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如:“生活就像一把沉重的军队,每个人都要勇敢地上前去参加战斗".二、对比:对比是把一件事物与另外一件事物相比较而提出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互相比较,使其两者的特点更加清楚表现出来。
如:“安静是比喧嚣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有时候闭上眼睛,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也能看到我们褪去了喧嚣后正在凝思的自己。
”三、设问:这是一种把一个疑问放在句首,然后再进行解释说明,来引发读者兴趣的修辞手法,如:“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学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优秀的第一步。
”四、夸张:夸张是在表达过程中,用超越常理的概念来艺术性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有强烈的感受。
如:“像是一股凌厉的风,它一头扎进了我的心,有如青年时代的激情薰衣草般地弥漫了整个空气。
”五、排比:排比是在一句话中把相同的结构重复几次,但是每次表达的意思都不同,来加强对某一话题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自由使我们的思想拥抱挑战,自由使我们的斗志永恒,自由使我们的心灵思索,自由使我们的作品有情怀。
”六、拟人:这是把处于抽象状态的事物、道理和情感,用具体的事物、人物或动物去比拟,再以人的形象来表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失去希望的人,就像被囚禁了心灵的囚徒,他天真无邪的双眼憔悴地望着前方,心底充满着无限的迷茫和惆怅。
”七、反问:反问就是在句子中以反问的口气把问题提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生何处不相逢?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便抑制不住怦然跳动。
”八、排拟:排拟是在一条句子中,依次列出几个概念,以此来增强说话者说话的力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如:“追求真理,发现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竭力改变命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宝藏,这是要去做的事情。
常见修辞格
几种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概念: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分类: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比喻词用“是、成为、出现”等代替;形式:甲是乙;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启发读者想像,让文章更生动。
分类:〈1〉拟人〈2〉拟物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如: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3.借代:概念: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引发联想。
种类: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其本体的名称。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③具体代抽象。
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④工具代本体。
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4.夸张:概念: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第五章 修辞
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口语句式中关联词语用得 少些,有些干脆不用。
第二十八页,共139页。
(3)文言: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 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口语则 不同。
(4)风格色彩: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方面,
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 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第十一页,共139页。
从意义和声音入手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 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力求色彩鲜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词汇提供条件,修辞扩大了词汇在语言中的运用 作用。
第七页,共139页。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
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规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
修辞在语言运用中扩大了语法的功用。
第八页,共139页。
总结:
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 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 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语言表达效果的提 高中扩大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 句子。其修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 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多。
第二十二页,共139页。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用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第二十三页,共139页。
使用场合
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九种常见修辞格
九种常见修辞格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类别本体喻词喻体例句区别与联系明喻甲如、像、似、若、乙那小姑娘好像在形式上是犹、好像等一朵花一样。
相似关系暗喻甲是、成、变成、乙那又浓又翠的在形式上是成为、等景色,简直就相合关系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无无乙燕雀安知鸿鹄只出现喻体,之志!本体与喻词都不出现二、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例如:a、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b、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a、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全体。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b、不要大锅饭。
(具体代抽象。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c、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d、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是以具体形象代抽象的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b、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为缩小夸张)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五、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如: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现代汉语修辞学》
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
• 长句的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严密、 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适宜表现较强的逻辑 力量,表达严密的思想。 •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书面语使用的 频率较高。因为抒情深沉、细腻,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 句形式的。
2、短句: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的 句式。 • 短句特点:短句结构简单,具有干净利落地特 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 • 多用于叙事和抒情。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 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 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 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六、主动句和被动句
• 主动句: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 种句子叫主动句。 •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 子叫被动句。
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树叶被风吹落了。”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修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
整散结合,可以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获得良好的 修辞效果。
其实大学生活可短暂了,有时想一想:寝室一出,一 进,一天过去了嚎;寝室一出,不进,四年就过去了 嚎!你知道大学四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 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你知道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那你知道比这两种都痛苦的 是什么吗?那就是第一堂课去了老师没点名,第二堂 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现代语文)第九章修辞
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就是比喻。
根据表达功能及形式特征,比喻主要可以分为明喻、暗 喻和借喻这三种类型。
二、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当作彼物 来描写、形容的修辞手法。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方式。
三、借代
用与本体事物有着现实的实际联系的某种事物名称来代 替本体事物,这种方式就是借代。借代既可以是整体事物的 借代,也可以是名称的代换。
(7)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 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8)过去走娘家,谈鸡又说鸭;现在走娘家,姐妹比文 化。个个不落后,乐坏老妈妈。
思考与练习
(9)这里能看见东风饭店的二十五层楼的灯火。这里能 听见火车站的悠扬的钟声。这里能看见海关大楼的电钟。把 视线转到下面,是蓝绿的灯珠,橙黄的灯眼,银白的灯花。 无轨电车的天弓打着闪亮的电火花。汽车开着和关着大灯、 小灯和警戒性的红色尾灯。他们长出了一口气,好像上了天 堂。
四、拈连
甲乙两事物在上下文出现时,把平常只适用于甲事物的 词语拈来用于乙事物,使甲乙两事物自然而然地连在一起, 这种修辞手法叫拈连,也称“顺连”或“关连”。
拈连的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拈词的词性拈连可分为动词 拈连、形容词拈连、数量词拈连、名词拈连等。
五、仿拟
仿拟是仿照通行的,既成的词语、句章或韵调,改变其 中的成分或内容,造出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的新的词语的修 辞方式。
第四节 修辞格(上)
在言语行为中,人们常常不满足于常规的词语组合、句 子构造等语言规则和表达原则,而是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 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 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 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 固定模式,就是辞格,也称语格、辞藻、辞饰、辞式等。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修辞和修辞格:
1、包含范围不同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
修辞格一般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2、用处不同
修辞可以针对字词句,以增加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修辞格针对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比拟,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托,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对比,
对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跳脱,转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和比拟
• 比喻: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 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 甲物当成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 【有时候开着自己的车,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 臂膀涌向远方。】
(拟人) (拟物)
对比
•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
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 3.表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4.单纯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二、结构
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作“本体”,用来打比 方的事物叫作“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词语叫作 “喻词”。 【漫山的枫叶像火一样。】 “枫叶”是本体,“火”是喻体,“像”是喻词。
暗 喻
•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是喻词变为“是、 变成、成为、成了、等于”等。例如: 【风将衣服携上天去,变成了奇大的鸟。】 · 有时,还可以利用“X的Y”“X,Y”等形式来构成比喻。 例如: 【思念的藤蔓慢慢生长,他再也压抑不了。】。
借 喻
•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心,兔子的懦弱,狐狸的狡猾…】
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 1.借喻和借代
• •
2.比喻和比拟
3.比喻和对比
借喻和借代
• 借喻: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 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不能让那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 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 密切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式。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一个是马褂,西边一个是 西装。】
三、分类
明喻
。
暗喻
借喻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 喻”、“借喻”、“类喻”、“对喻”、‘博喻”、"简 喻”、“详喻”、‘引喻”、“虚喻”。
明 喻
• 明喻又称直喻,是最典型的比喻,结构最为完整,本体、 喻体和喻词都有。例如: 【湖面静悄悄的,似一面镜子。】
常见的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 仿佛、宛如
修辞与修辞格
李孟蝶、乔小明、杨天笑
修辞与修辞格
• 1.比喻的基本内容 • 2.相近修辞格的比较
比 喻
一、基本概念
• 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 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 【漫山的枫叶像火一样。】
易混淆的句子
1. 女儿长得像妈妈。 2. 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 天好像要下雨了。 4. 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 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