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原因何在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
通过对通商口岸和通商口岸化的考察,准确地把握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沉的程度,可以准确地把握中国畸形城市外壳内部潜生的现代化种粒如何冲破重压,逐步发育成长。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
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是具有特定的内涵的。
一般地说,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大都是通过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关条款的规定开辟的。
但到清末,租借地,自开口岸的出现使通商口岸和条约口岸的概念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这一类虽说亦属标准条约口岸,但大多数不沿海、沿江、沿河。
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①a]当然,另一些论著并不认为这些所谓“访问[②口岸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条约口岸性质,他们仅仅承认这些口岸具有变相条约口岸的性质,”a]而另外一些论著,则根本不承认其所具有的条约口岸性质,[③a]之所以造成以上认识差异,大概主要是各家对条约口岸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
后两种观点将条约口岸的标准严格限制在条约明确规定的与南京条约诸条约所开列的通商口岸权利相等的口岸,而前一种观点则把条约规定的各类口岸都划入条约口岸之列。
尽管在认识上有差异,各家对各类口岸的基本特征还是不易发生争论的,因为这些口岸基本特征都早已为条约明确规定。
随着通商口岸的不断增辟,各口岸间的交通,通讯等联系逐步完善,处于腹地的广大地区开始为它们所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口岸体系。
中考历史单项选择100题
中考历史单项选择100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正确答案:()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从世界范围看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是()。
正确答案:()A、苏联B、英国C、美国D、中国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正确答案:()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中美建交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中日邦交正常化4、“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礼物”指正确答案:()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C、签订《辛丑条约》D、英国强租新界5、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巨变。
巨变主要是指正确答案:()A、开始出现民族危机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被迫对外开放D、外国商品大量涌入6、十九世纪中期革命和改革在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正确答案:()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辛亥革命7、下列古代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与其他三项有明显不同的是正确答案:()A、古埃及文明B、两河流域文明C、中华文明D、古希腊文明8、2007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10周年下列哪一项史实与其无关正确答案:()A、领导指挥南昌起义B、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C、参与指挥淮海战役D、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9、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长征精神④两弹一星精神正确答案:()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10、毛泽东曾有过一句振奋人心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是指正确答案:()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C、中国农民的觉醒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1、2007年11月7日米莎参加了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90周年的游行活动你认为她准备的宣传图片应是()。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期中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
”此馆纪念的是()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2.“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年-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年-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其中第一次战争后同英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尼布楚条约》3.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北京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5.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右图的解读,错误..的是()A.缺乏条件没有实施B.由洪仁玕制定的建国方案C.探索中国独立道路D.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6.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7.“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年-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
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A.英法炮轰广州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9.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八年级上册材料题专项练习
(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 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 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1.“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 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 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 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 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 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运 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 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①“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学习上:刻苦学习、勇攀高峰、迎接挑战 思想上:树立崇高理想、报效祖国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 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 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 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 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 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主要军事成果是什么? (2 分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 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B、C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2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 举一例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3分) (3)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八单元【单元测试 B卷提升卷】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卷·提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2.晚清政府征税时将刚刚出现的近代工业税收纳入工商杂税中统计。
下表信息能够反映A.外国侵略使我国农业遭受严重摧残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3.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由此可见,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B.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C.都是地方主要官员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如果用力学结构图来展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即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是其发展的阻力。
其中F2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那么你认为F1的动力可能来自哪些内容()①《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②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③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④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⑤共产党在根地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A.①④⑤B.②③C.①②④D.③⑤5.1912-1915年,《中华实业界》等新创办的实业报刊达50种以上,分布于全国18个省区,一些原有的报刊也新增了大量实业报道及相关的栏目内容。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经济发展领先世界D.实业报刊是主流报刊6.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
章丘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章丘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模拟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0分)1.“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2.战国时期,某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规定实质是()A.宣布井田不得买卖B.以法律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C.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D.商品经济发达,土地买卖频繁3.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②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广泛使用白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搭配准确的是( )A.商周—铁器B.秦汉—彩瓷C.唐宋—青铜器D.明清—棉布5.2007年央视开篇大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D.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6.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C.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7.“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土地的何种经营方式()A.自耕农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租佃制经营D.官民合营8.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手工业发达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D.打破了坊市界限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新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1.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最为严重的危害是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中国的资源遭到列强的掠夺D.中国从此遭到列强大规模侵略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洋务运动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提到:“战争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之处,但这是第一次戮破‘天朝’威严门面。
……不久他们即占领舟山之定海,封锁长江的出海口及珠江,才继续北上威胁中国首都。
”下列对于这场战争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B.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D.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5.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这句话揭示了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B.英制睡帽难以运到中国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6.“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7.“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签订《北京条约》 C.义和团运动D.签订《马关条约》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八年级上册历史月考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月考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D。
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A选项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也遭受过外来侵略,如戚继光抗倭等;B选项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但不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C选项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存,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但这不是以鸦片战争为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 打开中国市场。
B. 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C. 保护鸦片贸易。
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解析:A。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所以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B选项报复中国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C选项保护鸦片贸易也是借口之一;D选项争取外交礼仪平等不符合史实,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经济利益方面的。
3. 以下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4.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维护清朝统治。
C. 发展近代工业。
D.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解析:B。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 - 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A选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手段;C选项发展近代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D选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是洋务运动的客观效果,但不是根本目的。
5.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解析:D。
威海卫战役中,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浅议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和远大意义
浅议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和远大意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该条约的内容其中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就是所称的“五口通商”。
198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那么,晚清时期的五口通商与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远大意义呢?一、性质不同五口通商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开放;经济特区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完整情况下的主动开放。
通过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与1844年的中法《黄埔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这成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的开始。
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开创了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港的先例。
《虎门条约》准许英国人在五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
后来英国据此加以典解,于1845年在上海强迫清政府划定“租界”,各国相继效法,纷纷在通商口岸建立侵略据点。
《望厦条约》同意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
1980年8月中央决定兴办的4个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就是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二、目的不同五口通商是适应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经济特区是为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改变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
开放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五口通商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打开了中国市场,英国等西方列强开始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生产原料。
经济特区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租界,这俩字是十九世纪贴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耻辱,这伤疤已经扣不下去,是那个年月的一个标记。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租界的由来。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
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
根据这些规定,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
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
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
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这些协议,即《上海土地章程》,达成辟设英租界协议。
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
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
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租界的定义。
他指的是拥有行政及法律自治权的外国人居住区。
简单的说,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土地上划拉一片地方,人家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什么市政府,工商局,警察局等等的这一套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往往是侨民或者领事,跟本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本国人的这套机构被驱逐出去了。
那么被驱逐后,作为代价人家给本国一点租金(一亩地一千五百文),相当于租过去使用,本国人不用插手。
想当年英国人穿一身燕尾服,拄着一个文明棍,满地球的播撒瘟疫一样的血腥掠夺,目的是将他们那干瘪的口袋装满响当当的金币。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小题,20分)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是()安阳殷墟出土的排水管道陶三通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亚长牛尊开封州桥遗址A.华夏文明,尽出河南B.中原文明,历史悠久C.青铜铸造,殷商巅峰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D.三省六部制3.在国家、君主、百姓三者关系上,太宗的态度鲜明,即君主依附于国家,国家依附于百姓,只有百姓才是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
他比喻说,通过刻剥百姓来满足君主的私欲,就像贪婪的人割自己身上的肉充饥一样,肚子虽然暂时饱了,可其生命也就此完结。
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A.务实亲民B.兼听纳谏C.民本思想D.选贤任能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5.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A.《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B.《史记》与《清明上河图》C.《九章算术》与《资治通鉴》D.《水经注》与《金刚经》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高超的雕版印刷工艺D.书籍装帧工艺进步7.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本届春晚精心安排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节目《一带繁花一路歌》,由中国艺术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艺术家共同演绎。
2021年初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二第二次月考试卷初二学年历史月考试题201*.11一、选择题1、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魏源2、从麻木不仁的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俄国D.葡萄牙3、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A、丁汝昌B、邓世昌C、刘步蟾D、李鸿章4、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5、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6、标志着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
其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8、“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
“他”是A.詹天佑B.魏源C.张謇D.候德榜9、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10、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江西南昌B.湖南长沙C.日本东京D.英国伦敦11、201*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13、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鲁迅1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解放了人们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15、1928年底,一位热血青年在井冈山入伍参军,当时他参加的军队应是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16、下列说法中和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有①初名京师大学堂②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④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老爷”18、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2023届福建新高考金榜猜题历史试卷
2023届福建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我国有着重视历史记载的传统,尤其是涉及上古时期、带有传说色彩的史料记载,如都邑之地必有城垣,而考古学的发现却带来了关于上古时期“大都无城”的思考。
这表明( )A.考古发现更新对中华文明的认知B.古代修史方法不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C.考古资料可与文献资料相互补正D.考古学主要关注社会上层的文化遗存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
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
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3.唐朝有不少僧尼参与家庭佛事活动,与世俗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当俗家亲人去世时,出家僧尼会返回俗家为亲人送葬:有些僧尼出家后仍住在俗家,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
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的宗教政策非常开明B.佛教得到民众支持C.佛教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D.寺院经济遭遇困难4.《全宋文》收录了大量的宋代《桥记》文献,有学者统计研究发现,桥梁众多的南方水乡地区,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向富民、僧侣劝捐,甚至不惜捐出俸禄作为表率,民间财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修桥经费来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地方治理凸显经世情怀C.重农抑商政策亟待调整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5.如图所示为康熙年间王翠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局部)。
该作品( )A.反映了康熙统治时期的国力强盛B.意在歌颂康熙皇帝勤政和爱民的行为C.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D.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1898年3月,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建议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
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与列强侵略
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与列强侵略自从19世纪初开始,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开埠通商和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和列强侵略的背景、事件和影响。
一、开埠通商的背景19世纪初,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的封闭政策逐渐崩溃,开埠通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内因方面,清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腐败导致国家实力的衰落。
外因方面,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外商迫切需要开拓中国市场也促进了开埠通商的出现。
二、具体事件1. 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该条约规定英国在中国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要求清朝政府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次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开端。
2. 天津条约的签订1856年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再度失败并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该条约规定增加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并且开放了对外贸易。
这次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开埠通商。
3. 上海租界的建立由于《天津条约》的签订,上海成为了最重要的开放口岸之一。
在上海,西方列强建立了各自的租界,享有治外法权。
这种特权地位使得西方列强能够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
三、列强侵略的影响1. 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武力侵占,割去了中国的领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这些侵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2. 对中国经济的剥削列强通过不平等贸易和租界制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他们强制中国向其输出原材料,并将工业产品倾销到中国市场,导致中国的工业受到打击。
3. 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西方列强带来了新的科技、教育和思想,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革和冲突。
四、中国的反侵略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2024年上海黄浦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黄浦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 观文物,通古今(1)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2)根据特征填写文物的编号。
①源于少数民族,民国改良风靡全国的是( );②载重量大且配备了指南针,在当时领先地位的是( )。
(3)古代一些文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对此你有什么认识【答案】(1)(C )→(B )→(E )→(D )→(F )→(A )(2) ①. A ②. F(3)文物在现在生活中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先进的科技水平、对外贸易的繁荣开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又反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们要传承和发展文物文化,使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
【解析】小问1详解】排序:根据图片信息“材料 A 满族旗袍; 材料 B 战国铜壶 ;材料C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材料D 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材料;E 陶院落; 材料F 泉州出土的海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A 是清朝时期,材料B是战的【国时期,材料C是原始农耕时期;材料D是唐朝时期;材料E是汉朝时期;材料F是宋朝时期。
因此,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是:(C)→(B)→(E)→(D)→(F)→(A)【小问2详解】编号:根据所学可知,源于少数民族,民国改良风靡全国的是满族旗袍,因此①填A;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因此,②填F。
【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的一些文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是历史的传承,对此我的认识是:文物在现在生活中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先进的科技水平、对外贸易的繁荣开放、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又反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们要传承和发展文物文化,使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
2. 读材料,析原因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原因何在
1842年8月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关于选择这五处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魏瑞红老师在《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一文中有着详尽的论述。
但文章认为“上海是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巨埠”是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原因,笔者以为不妥。
今天的上海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国际性大都市,被称为“东方的巴黎、西方的纽约”,中国现代化城市的象征。
但这并不能说明上海在开阜以前就是“大城市”。
“上海”是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名词,在不同时期的中国,上海地位很不相同。
以城市历史而论,上海地区虽然开发很早,6000年前已有先民生活,但设立独立的行政建署并不算早。
在唐代以前,在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中,在形形色色的州名、府名、郡名、县名中,人们还找不到“上海”。
上海在宋代成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清代是江苏省松江府下属的一个县。
按照晚清人的说法,其地位与当时直隶静海、浙江临海、广东澄海相差无几,是一个普通的海滨县城。
按照西方学者比较乐观的估计,在开埠以前,上海可以排进中国城市的前20名,其规模远在苏州、广州、杭州等城市之后,绝对不是什么“上海是
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巨埠”。
上海之所以被英国要求开辟为通商口岸,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出海口,恰好在“A”字型交叉点上。
在传统的交通体系中,陆路上海既不在几省通衢的结合点上,在内陆航运又不在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之滨,无优势可言。
但海运发达以后,这种襟江带海的地理条件就转化为港口优势,一下子使上海成为联系南北、交通内外的柜纽。
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航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外洋贸易发展迅速,地处太平洋西环航线要冲的上海,成为发展与发展的航运贸易的理想港口。
她北与日本的东京、大阪地区,东与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地区,南与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腐朽的清王朝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上海的海运战略地位当然是不甚了解了,在英国人提出要把上海作为通商品岸时,清政府的大人老爷们认为,上海既不产稻米,又不产丝绸,风水也不好。
洋鬼子既然傻乎乎地看好这地方,那就“赏”给他们,随他们折腾去,谅他们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于是,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
开埠以后,上海以超常的速度发展。
1849年,英商已开辟上海至香港的定期航班。
在19世纪50年代,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外贸中心,以后这一地位不断强化,在整个近
代都没有动摇过。
辽宁·任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