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园中学历史必修3第13课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201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3第13课宗教改革

2014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3第13课宗教改革
3、改革的积极影响:
(1)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盲从,也否定了封建主的 特权; (2)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3)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 (4)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教材P54《解析与探究》: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得以 升入天堂。 异 :“因行称义”(教阶、圣礼)本质为加强罗马天主 教会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 “因信称义”(信仰)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 券的掠夺,简化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信仰、先定论)在“因信称义”的 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 “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根本目的:
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注意:宗教改革否定什么?
教皇的权威
基督教
封建主的特权
上帝 《圣经》的权威
性质: 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
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 动
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民众开始打破了对罗 如何理解 16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即宗教 三、宗教改革影响: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 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 改革的意义)? 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政治 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试结合史实 分析文艺复兴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的? 表现形式: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普遍高涨 体现:A、薄伽丘的《十日谈》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腐化与贪婪,
抨击教士的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 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全书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 B、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作品突破 “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C、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创作专注于人体,他的作品《大卫》等体 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D、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他

必修三第13课和第14课知识清单

必修三第13课和第14课知识清单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

(3)政治方面: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马丁·路德发表《》(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思想主张(1)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反对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加尔文出版《》一书。

3.主张(1)人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核心: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

4.意义(1)为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判断回扣】1.欧洲宗教改革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2.加尔文继承和发展马丁·路德的观点。

3.宗教改革放弃了基督教。

第14课理性之光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启蒙运动(1)背景①经济:的不断发展。

②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对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2)中心:。

(3)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4)内容①提倡用来判断一切事物。

②尊重,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5)特点:把批判锋芒直指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2.孟德斯鸠(1)代表作:《》。

(2)主要内容①详述法律的历史,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

②提出了学说。

(3)地位: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

二、伏尔泰:自由与平等1.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1) 是天赋权利,只受法律支配。

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人民版 必修三宗教改革

Martin Luther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 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 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 十五条论纲》,痛斥了 “赎罪券”的欺诈。标志 马丁· 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2、概况
(1)时间、国家、领导人、开始标志
1517、德意志、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2)主要宗教观点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导 言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天主教盛行于中世纪,中世纪的欧洲,一方面是 无数个封建领主的分裂割据,另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 会对整个西欧社会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天主教会成为 当时欧洲封建统治的集中代表和政治中心。 到15、16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 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欧洲开始由封建中世纪向近代资 本主义时代过渡,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首先 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要反抗 封建制度,必须首先摧毁天主教的统治。
此时教会内部的腐败,已日益显著;而自教皇以下, 个人道德的丧落,亦差不多不能笔之于书。而教皇又专以 一己的私生子及亲戚去补充肥厚的教会官缺。此外卖官赎 罪,举凡一切弄钱之法是无所不用其极。教会的人格,至 此既已完全丧失,人民对他的信仰,当然也就渐渐的变为 憎恨了。 ——陈衡哲《西洋史》
1、宗教改革的原因: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 1521),生活豪侈淫佚,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 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 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 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 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 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必修三第13课

必修三第13课

你如何 评价加 尔文?
按照宗教改革原则,加尔文在日内瓦成立宗教 法庭,负责监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动。加尔文 虽非宗教法庭的正式成员,但经常出席会议,是 实际负责人。宗教法庭不仅镇压天主教的反抗活 动,而且对新教徒的控制非常严格,稍有不从, 便施以劝告、罚款、监禁甚至驱逐出境或处以火 刑。加尔文宣称,要绞死1700或1800个日内瓦青 年,道德和教规才能在日内瓦这个腐败的城市建 立起来。这样在他统治的头五年里,在一个小小 的日内瓦,就绞死13人,斩首10人,烧死35人, 赶出家门的76人,为躲避恐怖而逃跑的人还不在 内。新政权对人文主义者也概不宽容,进行残酷 迫害。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解剖学家,加尔文的 朋友塞尔维特,因批判《圣经》和加尔文,就在 日内瓦被捕,被加尔文处以火刑。所以巴尔扎克 说,“加尔文的宗教恐怖统治比法国革命最坏的 血洗还要可憎”。
佛教
东正教 (东派) 天主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西派)
新教
基督教的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 主张把《圣经》的解释 权归于教会,认为教 会有权通过教阶制度 的神职人员赦免世人 的罪。天主教有一整 套等级分明的教阶体 制,其最高负责人是 教皇。
天主教教堂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 课标要求: • 知道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 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政 治 特 权
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 裁决各国纠纷 法律的废止、帝王的废立
材料2: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 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他们把教会 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 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 悬在空中的糕点。

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三课 欧洲宗教改革.

历史 必修三 第十三课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背景:1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一些原本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2教会剥削广大人民,束缚人们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里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在德意志向教民出售“赎罪券”. 经过:路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德国拉开.序幕.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宗教外衣下新兴资阶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影响: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路德教登上欧洲,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一切仪式从简(珍惜时间使用德文(以前用拉丁文神职人员允许结婚独树一帜的加尔文(“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主张:1.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积极作用.2.她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1、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斗争2、影响:①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使人民思想的自由和解放.②沉重打击西欧封建教会势力,部分解放人们思想,有利于教育,科学,文学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笔记(岳麓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高中历史必修3笔记(岳麓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16C一.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2.政治上: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上:文艺复兴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各国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向德意志人们兜售赎罪券。

二.实质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得到城市手工业者、农民、小经济地主、部分君主支持的反对罗马教皇、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的政治活动。

三.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关于赎罪劵的功效》。

2.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

(2)只要内心真诚忏悔、悔罪,就会能得到赦免。

(3)肯定圣经的权威,简化教会仪式。

3.影响:(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

(2)改革后创立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教鼎 13-1立的新局面。

(3)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四.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扩展)1.背景:(1)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

(2)受到路德学说的强烈吸引。

2.兴起:1536年出版了《基督教原理》。

3.主张:(1)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

4.影响:(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五.16C宗教改革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使人们思想得到 13-2解放。

4.社会上: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六.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13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精)

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13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件(精)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 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恒游谦历教三育教学资源库》 界的过程。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 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 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 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 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 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 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 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 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3)“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
薄伽丘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Giovanni Boccàccio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 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 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 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 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 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彼特拉克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代表作《大卫》(局部)
达·芬奇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 博,是多才多艺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 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生于佛罗 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 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 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 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 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 累; 惜时如金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 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 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 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教会精神独裁, 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 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高二历史《第13课 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
家先后接受新教,加尔文深受影响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天主教的等级上观帝念预,定否获定得教永皇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权力,主内张心人充只满有对依上靠帝信的仰才信能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得2成【 理)把救先解问”.定(“题称依论宗 爱它探新靠;教 等从究教信把生 美】 神百仰劳活 德联 学科才动、(角系全能、日善度加书得放常功尔论)救;贷工)文证”生作。先世解息等定俗释、必论活聚定谈动敛是谈和财具你个富备怎人说勤样奋成奋斗是、教友 3的)建必立要不徒性受获和制得合罗上理马帝性教恩。皇宠”的的政唯教一手段

必修三第13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件

必修三第13课欧洲宗教改革 课件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 材料五 一个嘉布遣会修士说:穿上一件灰袍,戴上一顶风帽,系一根腰带,脚 上要穿拖鞋;还有一个方济各会修士说:戴上一顶黑色风帽;一位普通的天 主教徒说:要做这要做那,要行善工,倾听弥撒,祈祷,斋戒,施舍等;但是一个 真正的基督徒说:我唯独靠着对基督的信仰得救,称义,不靠自己的任何工 作和善行。比较以上这些言论,判断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义吧。
赎罪券价目表 抢劫犯 ——250盾 杀人犯 ——360盾
谋杀亲属犯 ——400-450盾
“九十五条论纲”
第二十八条:显然,当钱币 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
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
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
移。
第八十六条:教皇的财富今
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
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
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布道场景
3、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实践
在日内瓦建立新教“加尔文教”
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教 职选举产生,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创办日内瓦学院
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运动: 废除弥撒、拜圣像以及出售赎罪 券;改进礼拜仪式和教会组织。
教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上帝
罗马教皇 大主教 红衣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实质是什么?
实质:精神独裁,在这一主张下,人 们失去了个人自由,教会、教皇的权 威地位得到强化,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 教皇和教会在宗教领域具有绝对权威!

• 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 家。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是一些大诸侯国都建立了君主制度,向 集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 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考纲展示课标要求考向预测宗教改革重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难点:宗教改革影响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讲常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察,以选择题为主。

2017年可能会围绕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社会转型等命题。

将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进行对比学习。

注意将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比较学习,还应从西方人文精神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角度把握。

高考题分布客观题主观题2012年2(广东、山东)3(北京、福建、安徽)2013年1(上海)2(浙江)2014年2(上海、海南)2015年2(北京、安徽)2016年2(海南、北京)【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教会就控制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权,从查理大帝时期起,教会完全垄断了社会的文化教育领域,修道院的学校和大主教堂的学校是西欧社会中唯一可以学习读和写的场所。

“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二、加尔文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由国家负责对全体公民进行强迫教育的思想,主张由国家管理文化教育事务,实施“义务教育”。

即使是继续信奉天主教的地区和国家,教育世俗化的趋向也使得掌管教育的权力转移到世俗政权的手中。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三、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会精英,所以特别强调神学与教会法的学习。

……16世纪中期牛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雄辩术和哲学,主要是拉丁文的作品。

同哲学和天文学一样,希腊语是文科硕士的重要课程。

……政府和法律部门的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548年的议员的48%和法官的54%,上升到1640年70%和86%。

——摘自《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根据上述料指出宗教改革后西欧的教育事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分析宗教改革时期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综合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整理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3课宗教改革 第14课启蒙运动 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13课宗教改革    第14课启蒙运动  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13课宗教改革第14课启蒙运动学案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3课宗教改革第14课启蒙运动课型:复习课课时:第一课时【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纲要求】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学习目标】掌握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史实,探讨其对人文精神的发展及影响。

导入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思想有何继承与发展?一、内容熟练掌握以下所列举的1—9个问题。

要求以下问题结合课本和提纲找到标准答案并理解记忆。

自己理解不好或者不会的问同学或老师。

1.宗教改革的时间、背景、目的、性质?特点、影响?2.宗教改革最早开始于?导火线、序幕、主张、怎样体现人文主义?3.宗教改革中最激进的人物是?著作、主张及评价、怎样体现人文主义?4.比较路德和加尔文异同。

(新教“新”在何处、与天主教会的本质区别)5.启蒙运动兴起和高潮的时间、国家。

6.启蒙运动的背景(根因)、指导思想(社会思潮)及其内涵。

7.列举法国、德国思想家的著作、主张、评价。

8.总结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

9.启蒙运动的评价(性质、与人文主义的比较、最主要贡献、精神财富)。

二、内容下面所列举的本单元的部分重难点问题。

要求全面理解并掌握以下问题。

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比较。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2.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1)都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

课题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试考试要求考核水平1.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2.知道加尔文的思想。

A类A类基础知识一 .宗教改革的背景1、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活跃。

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 ___________发展(根本原因)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4、出售________ ——导火线.宗教改革的内容(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原因罗马教会宣扬____ 称义。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

这种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2.内容马丁•路德发表《》,即《》,宣扬______ 称义,他强调人只有________ 才能得救,不能靠_________ , _________ 和神职人员,它实际上使人获得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否定了__________ 权威,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影响改革后创立的______ 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____________ ,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__________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他的学说为 _____________ 发财致富做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_________________ 和的必要性。

2.影响1.进步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削弱了 ______________ 的经济实力,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1什么叫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运动。

2宗教改革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宗教改革背景(原因)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根本原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4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建立“廉价教会”。

影响:(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4)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5)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推动欧洲向近代迈进。

5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1)创立新教加尔文教,使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建立民主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2)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影响遍及欧洲各国;影响:(1)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创立了独到的宗教理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6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7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历史必修3 第13课 宗教改革

历史必修3  第13课   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信仰:1/5诸侯是教士,7个选帝侯中 有3个是教士,1/3的土地掌握在教会手中;基督教 会1/2的收入来自于德国。 现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000万基督教徒,75% 的幼儿园、57%的养老院、37%的医院病床属于教会, 私立学校大部分也是教会学校,50所神学院,15所 福音大学,正规的教育中开设宗教课。德国宪法规 定:对上帝负责,德国人应自觉地服务于上帝和人 类。
天主教
上帝 教会 服 从 信徒
路德新教
上帝 信 仰 信徒
28、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 才是基督的正道。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 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以上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什么? 如何理解宗教改革体现、发展了人文主义?
“卡诺莎之辱”
(中世纪)有一个孩子对神父说: “神父,我看见太阳里面有黑点。” 神父说:“孩子,别胡说,无论亚里 神学束缚思想 斯多德的著作还是《圣经》里,都没 有这样说过。” ——杨琪《你能读懂的西方美术史》
禁欲压制人欲
教权统治世俗
对天堂的向往和对地狱的恐惧构成了 基督教赖以统治中世纪的社会心理基 础。……原罪意识及其救赎成为人们 精神生活中的两大支柱。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关于“赎罪券”
亚尔伯特是 通过贿赂教皇当 上大主教的。为 了还债,他自愿 充当教皇的代理 人,负责替教皇 兜售“赎罪券”。 购买“赎罪券” 在销售“赎罪券” 时,他到处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自我”如何挑战“神 权”? 因信称义
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会统治
体现、发展:承认个人作用,否定教权,传播到下层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 第13课 宗教改革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高中历史 第13课 宗教改革课课练(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宗教改革1(广东文基,3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化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2. .写信给教皇表示“决不能有承认错误的闪念”,因而被人们热情地称赞为“天使的化身”、“神学家中的凤凰”,并使著作《九十五条论纲》销售量猛增的思想家是A.亨利八世B.马丁·路德C.闵采尔D.加尔文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4.(·上海综合能力,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贡献是A.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6.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7、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8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哪些()①新教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②实行政教合—的体制③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④都反对因行称义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9.下列关于宗教改革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B.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C.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D.宗教改革是天主教会内部不同教派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10.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A.神学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11 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 凡人攀爬一番,就可赦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宗教改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是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 D.造成天主教会的分裂 8.恩格斯把宗教改革称作“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在于 A.宗教改革是欧洲最早的反封建运动 B.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廷 C.宗教改革者发动了起义 D.宗教改革是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如何理解先定论中“世俗生活和个 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 加尔文不仅否定人在道德实践中意志自由,也否定 人在信仰中的精神自由,强调的是先定论。 • 信仰是得救的内在确证,善功是得救的外在确证, 将信仰与善功结合起来,让上帝直接呈现于世俗生 活和职业劳动的“善功”中。既使宗教世俗化,又 把世俗生活神圣化。 • 为新兴资产阶级发展提供神学依据。 【把封建制度的精神统治工具天主教变成为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提供伦理道德支柱的新教】
• 内涵: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枷锁 中解脱出来,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性质:早期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 社会、思想解放运动。
注意:宗教改革否定什么? 教皇的权威 基督教 上帝 教会的特权 《圣经》的权威
•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 性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 想解放运动
• 政治:①打击西欧封建势力,摧毁天主教精神独裁,新教成为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②各国王权得到加强,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 • 经济:确立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教事业的发展; • 思想:人文主义宗教观,促进思想解放。
(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关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评述,正确 的是 ( ) A.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B.摧毁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枷锁 C.颠覆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D.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 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 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 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后,许多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一个有因果 律的宇宙,所以人可以从果找出因。宇宙对上帝 是开放的,上帝是创造者和定律的赐予者,人可 以从创造之物中发现上帝已经放在其中的定律”。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 A.宗教改革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B.宗教改革后人们不再相信上帝创世说 C.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近代科学家都是基督徒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纲:宗教改革
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东正教(东派)
路德派 新 教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派
4、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5、下列有关的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B.改革后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6、加尔文宗教观的实质是 A.否定教皇、封建主的特权 B.否认先定论就是否认上帝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依靠上帝
3.成效:建“廉价教会”,形成路德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 教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新教的特点是什么? a不受教皇管辖b无教阶制度 c无神父有牧师d廉简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 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 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 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 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 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思考:“因信称义”具有怎样的鲜明色彩?如何理解?
罗马教会
马丁· 路德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信仰上帝)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否定教会权威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 上帝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二)改革扩展——瑞士加尔文教 1.著作:1536年《基督教原理》 2.主张: A因信称义; B先定论 3.核心思想:先定论 基本涵义:得救与否已先定;选民得救,弃民遭殃。 4.成果:在日内瓦建立新教“加尔文教”;创办日内瓦学院 5.意义: • ①否定教皇特权; •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 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 面的依据;
• ②政治:教权越王权不利集权统一;罗马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 德意志的压榨,激化了社会矛盾; • 德国:政治分裂,没有强大的王权。 “罗马教皇的奶牛” • ③思想:文艺复兴冲击天主教神权 • ④直接原பைடு நூலகம்:教皇兜售赎罪券,成为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 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间接对话、得救
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 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 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人文主义色彩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序幕——德国路德教 1.标志:1517年 “九十五条论纲” 2.核心思想: 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 意义: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 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王权支持)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 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 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1.他们各 代表谁的 观点? 2.二者主 张有何不 同?
甲:人生来是有罪的,只有尊崇上帝,忠 实地履行七种圣礼:洗礼、圣餐、悔 罪等,通过苦修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典。 乙: 只要虔诚地信仰耶稣就可灵魂得救, 无须经过烦琐的仪式。这些仪式中, 除圣餐外,皆是糟蹋钱财的多余之举, 皆可废除。 甲: 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 只有在我们教士的主持下,才能聆听 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惩 罚。 乙: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 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 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 为祭司。
“卡诺莎之辱”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
天主教会是西 欧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各国土地的 1/3。向民众征收什 一税和兜售“赎罪 券”以搜括钱财。
《兜售赎罪券》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 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 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 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 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 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 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 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 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 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 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 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 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 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 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 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 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 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 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 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 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 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 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 三、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中世纪的火刑柱
荷兰画家布罗尼穆斯. 博斯1470年作的油画 《愚人船》。这幅画描 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 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 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 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 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 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 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 嘲弄的对象。
•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 ①经济:教会剥削不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始积累;
天主教
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 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 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 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 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 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 永生。
默写
• 宗教改革的背景 • 新教路德宗与加尔文宗主张的异同点 • “因信称义”具有怎样的鲜明色彩?如何理解?
课堂训练——理科
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2、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 牛。” 这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3、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 彩的原因是 A.神学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