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外研选择性必修第三册Unit6 单元语法详解课件
◆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不同点
● 时态上的不同:过去分词强调动作已经完成;现在分词 强调动作正在进行,请观察以下句子
a. The old man working in the field now is Mary’s father. ( 表 动作正在进行) b. The building built last year is our teaching building. (表示 动作已经完成 ) ● 语态上的不同:过去分词侧重于被动;现在分词侧重于 主动,请观察以下句子
外研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Unit 6 Nature in words
单元语法详解
本单元重点语法
“求同存异” 话
分词
◆ 原句再现
a. I was nearly as excited about it this morning as the children, whom I
found all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ow at the magic outside and talking
※ 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作状语,请观察以下句子
a. European football is played all over 80 countries, making it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结果状语) b. Not having received a reply, he decided to write again.(原因状语) c. Seen from space, the earth looks blue.(时间状语) d. Seeing the earth from space, we will find it blue(时间状语) e. She sat at the desk, focusing on the lesson. (伴随状语) f. Though invited, I won’t attend his party. (让步状语)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starvevi.“饿死,挨饿”。
starve for …,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
starve to death 饿死2)plenty3)satisfy作与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
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4)harm作名词,意为“损害”,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
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There’s no harm in doing sth= 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 做某事无害处5)lead作与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lead the way带路,带头lead to 导致,致使6)origin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
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7)event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
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in the event结果,终于 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 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8)dress作与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与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
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与儿童的衣服”。
dress sth up修饰,掩饰9)trick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三册(2019版)_Unit6_Developing_ideas_词汇精讲课堂
2. All the photographs in this book,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date from the
1950s.(2012 陕西)
___以__另__外__方__式___
emergency aid, rescue efforts, helicopter, rescuer, medical staff, expert, donation, sufficient / enough food, shelter
rebuild, inspire; survival, property
vi 躲避;避难: We sat in the shade, sheltering from the sun.
shelter 语义网络图
提供保护 的建筑物 (基本义)
为人们提供暂时的 遮风避雨或避难的
地方
为人们提供长期遮 风避雨的地方
由具体到抽象
名词
遮盖物;躲 避处;避难所
❖ 居所;住处
保护;掩蔽; 庇护
2011 湖北改
[U] 保护;掩蔽;庇护: find / take shelter from the rain They were standing under the shelter of a huge tree.
名词动化
vt 掩蔽;保护; Graduation represents moving from the sheltered life of high school into the real world. shelter ... from: Trees were planted to shelter this area from strong sand storms.
新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6 Disaster and hope单元分析
Unit 6 Disaster and hope单元分析单元主题:人与自然-灾害防范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内容是自然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引起的一系列思考,包括环境保护和面对自然灾害应该持有的积极态度以及科学的应对措施。
本单元从介绍人类历史上以及影片中的自然灾害开始,展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积极态度,介绍灾害防范、应对与救援措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灾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Starting out 部分包含一段关于被火山爆发毁灭的意大利庞贝古城的视频和四幅灾难电影的海报。
视频旨在通过展示满目疮痍的庞贝古城,引发学生思考,了解自然灾害对于人类历史的重大影响;四幅灾难电影海报,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对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有初步的感知。
Understanding ideas 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伦敦酷热的天气乘坐地铁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联想,旨在引导读者思考气候变化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以此唤醒读者的环保意识。
2.Using language 该语法部分的语篇介绍了如何根据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以及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尼泊尔地震后开展的救援工作,旨在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总结规律、在真实语境中了解和掌握省略句的特征和用法,并且了解中国在国际援助中所做的贡献。
词汇部分通过图片呈现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词汇,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自然灾害相关的话题词汇,并运用这些词汇表达个人观点;听说部分的材料是一则天气预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播报内容和相关知识。
语法部分的活动结合主题意义的探究展开。
活动由浅人深,注重“发现一归纳一运用”的过程。
通过观察例句,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将来进行时的用法,并能够在真实语境中思考和进行交际训练,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
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
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研究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
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方奇异,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丽,杜甫的律诗沉郁抑扬,乐律精美,构思奇奥,《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 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 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 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4.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5.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6. 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7. 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答:尊重文化多样性;8.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9. 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0.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 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4.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6.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五课文化创新1.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3. 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4. 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 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2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 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3. 当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求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2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3措施和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地位: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作用;7.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应该怎么样做1国家角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2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3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4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5.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6.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否则相反;2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措施:①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重要途径;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根本途径;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 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3. 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4. 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6 单元知识梳理
Unit6 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单词l.inspector n.检查员,巡视员→ inspect v.检阅,检查①质检员;质量检验员__________②督学;视学员__________③检阅部队__________④检查工作__________⑤市长来我们学校检查工作。
The mayor came to our school to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①quality inspector②school inspector③inspect the army④inspect the work⑤inspect the work2.f l ush v.(使)发红;冲洗n.脸红;兴奋①由于……而脸红;因……而兴奋__________②冲掉,排出;驱赶出来__________③一时兴起;处于盛年__________④冲抽水马桶__________⑤因为受到校长表扬,她开始脸红。
She started to ______ ______ the praise from the headmaster.答案:①flush with②flush out③in the first flush④flush the toilet⑤flush with3.bend v.以.(使)变弯曲①歪曲事实__________②容易弯曲__________③(使)弯下,(使)折下__________④集中全力于某事,专心致志于某事__________⑤专心于某事,决心要做某事__________⑥为了进入大学,你必须专心致志于学习。
In order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you must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study.答案:①bend the truth②bend easily③bend down④bend one's mind/efforts to sth.⑤be bent on sth/on doing sth. ⑥bend your mind to4.fade v.逐渐消失;褪色①逐渐消失__________②淡出;渐弱__________③淡入;渐显__________④从……中消逝__________⑤渐渐融入于__________⑥一个月后,这位新生逐渐融入班级中。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点总结(共42张PPT)
•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 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②孙中山 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 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 ③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 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失败后,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 民主革命思想。
• 2.提出
• ①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②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这个 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
• 3.内容
•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 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 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 4.评价
• 2.特点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 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②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①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 期)。
• ②原因: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 一再失败的教训。
• ③内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 革命指明方向。
• 3.走向成熟时期
•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 ②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6 单元考点突破
Unit6 单元考点突破●词汇精讲1. image n 影像; 形象; 印象【原句再现】What images are used to symbolize nature? (教材P61)【词块积累】project an image 树立形象be the very/living image of …酷似某人/某物in the age of …与….同形【精品例句】He saw the image of his face in the mirror.他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脸Interestingly, our self-images are often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images others hold about us.有趣的是,我们的自我形象和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往往大相径庭【高考链接】Littering makes our school dirty, and does harm to the ____________ (imagination) of our school. (浙江课改卷) (image)【考点训练】翻译句子根据圣经说,人是按照上帝的模样创造出来的(According to the Bible, man was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他长相酷似他父亲(He is the very image of his father.)2. sth. be used to do sth. = be used for doing sth. 表示“被用于做某事”,是use sth. to do sth.或use sth. for doing sth.被动语态【原句再现】What images are used to symbolize nature? (教材P61)【词块积累】used to do sth.表示“过去常常做某事”否定形式:didn't use to do sth.或used not (usedn't) to do sth.疑问形式:e to...?或Used... to...?反意疑问形式:肯定句+ usedn't/didn't+主语?be/get used to (doing) sth.表示“习惯于(做)某事”,现在依旧在做【精品例句】You used to go there,usedn't/didn't you?你过去常到那里去,是吗?I used to cook,but I don't have time to cook now.我以前经常做饭,但是现在没时间做了。
人教版必修三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复习ppt课件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
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 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选B。A当时在新解放区土地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C 材料没有体现;D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对。故答案选B。
3.(2010·山东文综)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
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选C。A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B还没有决定,
材料中只是假设;D当时还没有兴起国民大革命。故答案选C。
2.(2012·福建文综)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 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这并不符合三民主义,排除②。
【备选要点】 一、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与文学形式-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点-文学形式:诗、词、赋、曲、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与分析2.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古代文学流派:汉赋、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流派:新诗、白话小说、现代散文等-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3.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意象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传统文论、结构主义文论、阐释学文论、后现代文论等-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在文学解读与鉴赏中的应用4.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发展的历史概况、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史:主要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影响第二部分:作品分析与学习方法1.作品背景与作者介绍-作品出处及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的生平与文学特点介绍2.作品解读与意义分析-作品的主题与意境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与社会意义分析3.作品的审美特征与价值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象描写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分析-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评析-作品的时代价值与个人价值评析4.阅读与写作方法-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的使用与技巧-写作方法: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方法的特点与技巧第三部分:常见文学作品分析1.古代作品分析-古代文言文作品:《论语》、《孟子》、《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离骚》、《上邪》等-古代小说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2.现代作品分析-现代文言文作品:《圣经》、《说文解字》、《文心雕龙》等-现代白话文作品:《呐喊》、《骆驼祥子》、《围城》等-现代小说作品:《茶馆》、《骆驼祥子》、《活着》等3.外国文学作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哈姆雷特》、《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等-俄罗斯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傲慢与偏见》等4.名家作品赏析-李白:《静夜思》、《将进酒》等-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选择性必修3-第6单元-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各国的 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难点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知识清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 原因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 世界各国历史上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1)古代世界: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2)古代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 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3. 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世界: ① 大约从 19 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 立法 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 年, 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②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中西方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特点的比较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走向高考
[2017·浙江 4 月卷]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 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 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 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 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 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
3. 2019 年 7 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 55 处世界遗产。良渚古 城遗址 ( A ) A. 属于文化遗产,实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B. 属于自然遗产,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C. 属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D.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新课标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详解(Module6 Old and New)
[教材优化全析]Introduction1.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the longest man-made structure ever built.中国的长城是建筑史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
structure [C](大的)建筑物,建造物。
例如:The builders had put up a tall structure between the shops.建筑工人已经在商店之间建起一座高层建筑。
The Parthenon is a magnificent structure.帕台农神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物。
The model is an odd-looking structure of balls and rods.这个模型是由球和杆组成的结构,样子很神奇。
2.Most of the Great Wall dates from the Ming Dynasty.长城大部分城墙的建造时间要追溯到明朝。
dynasty[C]王朝;朝代。
例如:during the Ming Dynasty 在明朝时期the fall of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the Tang Dynasty隋朝的覆灭和唐朝的兴起3.At the time it was built,Chek Lap Kok(Chi Lajiao)Airport in Hong Kong was the biggest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of all time.香港赤腊角机场在建造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工程项目。
engineering[U]工程,工程学;设计。
例如:He is studying engineering at college.我正在大学学习工程学。
the engineering of the new railway新铁路的设计engineering college 工学院engineering instructions 技术说明书engineering report 技术报告4.The terminal building is the largest covered space in the world.机场客运大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盖建筑物。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梳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 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 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所谓新乐府,是指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 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 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
第一单元:小说单元
•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 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 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 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
• 《蜀道难》 •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
手抚膺坐长叹。 •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 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 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最新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全册重要知识点归纳(词汇-短语-句型-语法)
必修三知识点汇总Module 1 Europe 重要短语:because ofbe covered by/with be known for/as/to make A out of B on the coastwork on have…in common refer tohave control over/ofhave a population oflittle by littleon the other handin one’s thirtiescompared withbelong toincrease to/byin terms ofbe faced withever since重要句型:1. It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in the world.one of the +形容词最高级+ 可数名词复数最。
之一2. Portugal is to the west of Spain.①表示位置: A is/lies in/on/to/off the+方向+of BA is located/situated in/on/to/off the+方向+of B②位置+距离: A is (about)+距离+(to the)+方向+of Bin ,on和to表地理方位的区别(1)表示A在B的范围内(即A是B的组成部分之一)时用in.如:our school is in the west of the town.我们学校在城西。
(2)强调A和B两地接壤时,用on.如:Korea is on the east of China.朝鲜与中国东部接壤。
(3)A在B的范围之外,两者之间没有所属关系时用to。
如:Our school is to the west of the hospital.我们学校在医院的西面。
3. on the coast和off the coaston表示“位于河畔或铁路,公路及海岸等沿线上”;off表示“稍离陆地,在沿岸的海里”。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
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如下:
必修一:
1. Unit 1-Friendship:主要内容包括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持友谊,以及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Unit 2-Career Planning:主要内容是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
3. Unit 3-Health:主要内容是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和休息等。
必修二:
1. Unit 1-Family:主要内容是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
2. Unit 2-Travel:主要内容是旅游和旅行,包括旅游的目的,旅游的方式和旅游的影响等。
3. Unit 3-Culture:主要内容是文化和文化交流,包括文化的含义,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等。
必修三:
1. Unit 1-Environment:主要内容是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环保行动等。
2. Unit 2-Media:主要内容是媒体和传媒,包括媒体的定义,媒体的作用和媒体的影响等。
3. Unit 3-Education:主要内容是教育和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效果等。
以上只是大致概括,具体知识点还需参照教材详细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D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解析] 先“笑”后“恐惧”, 这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 荒诞、怪诞、反传统的特点。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解析]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表明采
人 教 实 验 版
用的是反传统的形式,这是现代主义的特征,毕加索是现 代派画家的代表人物。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2. (2009· 天津)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 《安娜· 卡 列尼娜》 ,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 派是( ) 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实际应用:文学与艺术像一对姊妹花,它们的发展总 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程来看,下 面方框内应填的是( )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C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必修三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3.批判现实主义 从 19 世纪 30 年代起, 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它的特点是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 貌,深入剖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 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 物的形象;爱用长篇小说形式。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尔扎 克、莫泊桑;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国的普希金、果戈 理和列夫· 托尔斯泰等。
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 项是美国现实主义 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 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 主义”的代表作。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4.(2009· 江苏)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 说: “(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 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 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 哪一文学派别( A.启蒙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 B.浪漫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 近代文学艺术风格发展的规律是: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作,A 项错误; 《向日葵》是印象派代表作,B 项错误; 《安 娜· 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 项正确;D 项是现 代主义美术作品。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2.浪漫主义文学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盛行于整个欧洲,它的特 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 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 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拜伦、 雪莱和法国的雨果。
高考历史总复习
3.(2009· 江苏卷)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 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 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B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必修三
高考历史总复习
[解析]
A 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4.现代主义文学 兴起于 19 世纪晚期,20 世纪 20 年代、30 年代达到繁 荣时期。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 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 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 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事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 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 难懂。代表作有《等待戈多》等。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1.(2010· 广东,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 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 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C.贝多芬 B.毕加索 D.巴尔扎克 )
人 教 实 验 版
[答案] B
必修三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三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高考历史总复习
单元总结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A.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答案] B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文学流派的特点的把握, 描述现实生活的流派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流派,但列 夫· 托尔斯泰生活于近代的俄国,所以其小说只能是现实主 义流派。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必修三
第6单元 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
近现代主要文学流派的演变及其特点 1.古典主义文学 17、18 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它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艺术上继承文艺复兴的传统,在创作上以古代希腊、罗马 的文学艺术为典范,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题材,因而有“古 典主义”的名称;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范性,追求完美和 谐的形式;政治上拥护王权。中心在法国,代表人物有法 国的莫里哀和英国的密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