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合集下载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冰雪之源介绍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冰雪之源介绍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冰雪之源介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丰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年第3期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及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定位和要求,呼伦贝尔市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实力强、带动作用大、质效水平优、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

一、深度挖掘呼伦贝尔原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呼伦贝尔高平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三大板块共同汇聚了丰富而独特的原生态自然资源。

12.6 万平方公里森林、8.3 万平方公里草原、2 万平方公里湿地、500 多个湖泊、3000 多条河流构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呼伦贝尔孕育了曾经影响世界历史和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诸多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在这里成长壮大。

如今,这里是42 个民族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是全国独有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 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

近代世界史的演变造就了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的独特区位,形成了1733 公里的边境线和以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为龙头的8 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拥有边疆文化、异国风情、可开发的跨境游产品等诸多旅游业发展优势。

二、努力塑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提升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形象。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呼伦贝尔绿色的底色,保护好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是促进生态观光型旅游转型升级,加快草原森林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养生度假型等深度旅游产品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草原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建设。

积极推动呼和诺尔草原、额尔古纳湿地等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加快海拉尔国际化草原音乐名城创建,重点打造柴河—满洲里—海拉尔—额尔古纳—根河自然与文化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扎兰屯—莫力达瓦达斡尔—鄂伦春民族风情特色游精品线路。

呼伦贝尔城市名片组诗)

呼伦贝尔城市名片组诗)

COURSER LITERATURE呼伦贝尔城市名片·阿文·短歌长吟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广场位于海拉尔区河东,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命名。

广场占地25.5公顷,现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是集集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广场。

草原城市,呼伦贝尔———海拉尔幽深的历史后院。

成吉思汗广场灵动、含情、博大、精深。

城市的眼睛斑斑往事,流浪了千百年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张从草根发出的请柬穿越历史。

绕行欧亚。

万里归乡路饮草原雨雪,逐战马嘶鸣怀揣故人泣血的嘱托邀请人们,会晤远去的昨天城市。

客厅。

成吉思汗广场呼伦贝尔先人的英名,述说碑林还有图拉嘎、查干苏勒定、迎亲的车队一代天骄的坐骑在这里驻足,抑或升腾时间不倒,盛景犹存跌水池、无言柱、经纬台和生态园一言一语,一事一物宏伟、鲜活、真实的名片召唤———呼伦贝尔哈萨尔大桥哈萨尔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胞弟,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勇猛战将,立下了不朽功勋,被称为“射神”。

“哈萨尔大桥”遂桥以人名,街以桥通,成为呼伦贝尔市地标性建筑之一。

凝固了的意象。

历史呼伦贝尔城市名片(组诗)□阿文阿文本名刘文,呼伦贝尔人。

内蒙古作协会员、内蒙古诗词协会理事、呼伦贝尔市作协秘书长。

曾在《中国作家》《民族文学》《绿风》《诗选刊》《燕赵诗刊》《草原》等期刊上发表诗歌作品,入选国家多种诗丛文集,并获各种奖项。

曾出版诗集《寻觅生活意象》《守望心灵家园》,主编出版了《呼伦贝尔诗人名片———诗歌折页》。

53. All Rights Reserved.用马头琴,才能缓缓地拉醒哈萨尔———勇猛战将,身披战袍以长风的速度,挥刀策马,从草原深处疾驶而来回归了,就有了草根的欲望湿润的眼睛,不再躲闪世俗的冷热拉近故乡的距离,筑桥为家还有土地,还有河水,还有兄弟的英名透过茂盛的时间,表达思乡的愿望哈萨尔,冠名了大桥就拥有了现代文明的属性那些感叹,那些忧伤,那些呐喊那些用战刀述说的蛮荒故事成为河水中鲜活的倒影一座桥,一个历史的标本再兑入几滴新鲜时尚的情愫让变幻莫测的车流、人流沿着城市街道清晰的脉络在历史尘封的记忆中奔涌桥上,斜拉索演绎天籁之声桥下,霓虹潜入水中燃烧达尔吉林寺达尔吉林,藏语,意为繁荣昌盛。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
自然景观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和浩特市位于草原地区,拥有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戈壁、清澈的湖泊等自然景观。

在形象构建中,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例如开展野外草原露营、戈壁滑沙、湖泊划船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

历史文化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呼和浩特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内蒙古博物院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座重要文化景点,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呼和浩特市还有著名的观音阁、大召寺等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推广。

旅游设施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础设施。

呼和浩特市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旅游设施,例如舒适的酒店、繁华的商业街区等。

在形象塑造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例如培训酒店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交通工具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构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需要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旅游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塑造。

通过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旅游设施的优势,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呼和浩特市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市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市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市建设作者:孟松林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第3期文| 孟松林2002年,呼伦贝尔市第一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市的战略部署,并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经过十年的努力,民族文化大市建设已取得了可喜成就。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呼伦贝尔市如何探索一条民族文化科学发展之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尽快形成与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谋划。

建设民族文化强市比建设民族文化大市要求更高,既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更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更注重文化创新能力;既强调发展速度,更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实力的增强,更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定位。

从呼伦贝尔市在全区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来看,我们要努力成为在全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从呼伦贝尔市在全区文化发展中的责任来看,我们要努力成为全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从呼伦贝尔市在全区文化发展中的使命来看,我们要努力成为提升自治区文化软实力的主力。

围绕这个新定位,我们要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一、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首先,从资源特色来看,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可分为五个相互联系的板块。

一是以绿色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生态文化资源。

呼伦贝尔地域内的自然资源具有草原的垄断性、森林的原始性、湖泊的天然性、野生动物的丰富性和珍奇性、民俗的独特性五个方面的特质,这是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品牌。

二是蒙古族文化资源。

这里是成吉思汗的故地,是“蒙古民族的武库和演兵场”;古老的巴尔虎蒙古族在这里长期生活,保留延续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巴尔虎长调在蒙古族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汇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 同心共建美丽幸福家园——呼伦贝尔市争创

汇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 同心共建美丽幸福家园——呼伦贝尔市争创

汇聚民族团结强大合力同心共建美丽幸福家园——呼伦贝尔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综述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第8期呼伦贝尔市是典型的民族大市,全市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20%。

2013年启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统筹部署,高位推动,着力在深入细致上用功、求实求效上发力,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各族干部群众满意的成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2.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401元,年均增长7.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95元,年均增长9.7%。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牧业向着优质、生态、高效、品牌方向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大数据、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旅游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1721万人次和607亿元。

三是民族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民族手工艺品基地和民族食品加工基地迅速发展壮大。

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等乡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是民族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打造了原生态儿童合唱《五彩呼伦贝尔》等五张文化名片。

大型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呼伦贝尔大雪原》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奖和“文华奖”优秀奖。

《达斡尔民间呼号表演》等30余部作品获国家、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二是民族地域特色的节庆品牌逐步形成。

陈旗被命名为那达慕之乡,新左旗被命名为蒙古族长调之乡,鄂温克旗被命名为民间歌舞之乡,根河市被命名为敖鲁古雅桦树皮文化之乡、敖鲁古雅驯鹿文化之乡,莫旗被命名为鲁日格勒之乡,鄂伦春旗被命名为狩猎文化之乡。

盐源蒙古族去内蒙古横幅

盐源蒙古族去内蒙古横幅

盐源蒙古族去内蒙古横幅1. 介绍盐源蒙古族盐源蒙古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盐源县。

盐源蒙古族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保留了传统的蒙古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盐源蒙古族以勤劳、勇敢和豪爽的性格而闻名。

盐源蒙古族的居住地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畜牧业、农业和手工艺制作。

他们以饲养牛、羊和马为生,同时种植小麦、青稞和玉米等作物。

他们还擅长制作羊毛毯子、马鞍和其他皮革制品。

2. 内蒙古横幅之旅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

内蒙古以其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而著名。

内蒙古是盐源蒙古族的“故乡”,许多盐源蒙古族人梦寐以求能够去内蒙古一游,感受草原的壮丽和蒙古族的风情。

横幅之旅是一种常见的旅游方式,参与者会带着印有自己信息或祝福的横幅,在旅行的过程中展示出来。

盐源蒙古族去内蒙古横幅之旅可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可以增进盐源蒙古族与内蒙古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3. 行程安排第一天:出发在盐源县集合,乘坐旅游大巴前往内蒙古。

途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迷人的自然风光。

第二天:抵达内蒙古抵达内蒙古后,入住酒店休息。

可以选择在当地品尝正宗的蒙古族美食,如烤全羊和奶茶。

第三天:游览草原早上出发前往内蒙古著名的草原,可以骑马、观赏草原风光、体验蒙古族的传统活动,如射箭和摔跤。

第四天:参观蒙古族文化遗址参观内蒙古的蒙古族文化遗址,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可以参观博物馆、寺庙和传统蒙古族家庭。

第五天:交流与体验与当地蒙古族人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艺术表达。

可以参与他们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制作。

第六天:返回盐源县乘坐旅游大巴返回盐源县。

途中可以回顾整个行程,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验。

4. 横幅设计与制作在出发前,每位参与者可以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横幅。

横幅可以印有个人信息、祝福语或对内蒙古的喜爱之情。

横幅的设计可以充分展示盐源蒙古族的特色和文化。

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 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 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而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去他们所在的地方实地感受。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最大的鄂温克民族聚居地——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近距离感受鄂温克民族的传统文化。

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个集民族风情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村落。

作为鄂温克族传统定居地,这里呈现出了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以下将分别从居住建筑、民族风俗和传统手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居住建筑是了解鄂温克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

鄂温克民族传统居住建筑是蒙古族游牧帐篷的变形,被称为"游牧帐篷式木屋"。

这种木屋以土坯和树皮为主要材料,结构坚固耐用,能有效抵御寒冷的气候。

在民俗村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鄂温克民族的居住方式,甚至有机会参与到木屋的搭建过程中。

其次,民族风俗是了解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另一个重点。

鄂温克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风俗,其中包括婚礼、祭祀、狩猎等传统仪式。

在民俗村中,游客可以观赏到鄂温克民族传统服饰的展示,欣赏到传统歌舞表演,还可以亲自参与到民族风俗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最后,传统手工艺也是鄂温克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鄂温克民族以制作狩猎工具和皮革制品而闻名,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将鹿皮、狼皮等动物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物品。

在民俗村中,游客可以看到鄂温克民族工匠们的手工制作过程,还可以亲自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感受到这一民族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的参观,不仅可以了解到鄂温克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体验到这个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的民俗风情。

同时,这也是一个增进民族交流和促进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总之,呼伦贝尔鄂温克民俗村是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

【最新】呼伦贝尔大草原解说词-精选word文档 (14页)

【最新】呼伦贝尔大草原解说词-精选word文档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呼伦贝尔大草原解说词篇一:海拉尔导游词欢迎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的草原哺育着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代表草原人民,代表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各位的到来。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此次旅行将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度过一次愉快的旅程。

机场景观大道现在我们离开的是呼伦贝尔东山机场,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建并且试机成功,它是国家1级4d级机场,位于海拉尔区东山,距离市区约3.8公里,201X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50多条航线。

前面我们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亲克额仑;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儿帖;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城市名片之路的机场景观大道,景观大道公路全长4.025公里,路边的马头琴、勒勒车、长调、呼麦等雕塑构成了民族风情,提高了呼伦贝尔的城市品位和层次;群雕象征着和谐、欢迎、腾飞、展示了草原上流传千百年的动人传说;苏鲁锭雕塑象征着草原兴旺,事业腾飞。

由3个酥油灯雕塑组成的群雕代表着草原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祈祷;兄弟会雕塑再现了哈萨尔王兄在草原上相会的情景,也将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行的前方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小城,就是海拉尔。

可能有的团友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到呼伦贝尔旅游怎么就到了海拉尔呢?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了。

呼伦贝尔是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一个县级市,其实海拉尔只是呼伦贝尔的一部分,它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海拉尔也是呼伦贝尔的首府城区,它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呼伦贝尔文案简介

呼伦贝尔文案简介

呼伦贝尔文案简介1.呼伦贝尔,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内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

2.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以其辽阔、宁静的草原景观而著名。

3.在呼伦贝尔可以感受到原始蛮荒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4.呼伦贝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野生动物和植物的天堂,也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

5.乘坐热气球俯瞰呼伦贝尔美景,仿佛置身仙境,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6.呼伦贝尔的蒙古族文化历史悠久,体验传统草原上的文化活动是一大亮点。

7.夏季的呼伦贝尔绿草如茵,花海萦绕,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8.冬季的呼伦贝尔银装素裹,滑雪、驯鹿等冬季活动让您感受别样的快乐。

9.在呼伦贝尔,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蒙古族美食,感受异域风情的独特魅力。

10.探访呼伦贝尔的草原部落,体验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领略原始文化的魅力。

11.在呼伦贝尔,您可以充分享受草原独有的纯净空气,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

12.呼伦贝尔的湖泊和河流是草原中的一抹亮色,是冲洗心灵的绝好去处。

13.呼伦贝尔还有石林、沙漠、雅丹地貌等多样的自然景观,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惊喜。

14.在呼伦贝尔,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民族歌舞表演,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15.在呼伦贝尔可以体验草原露营,感受星空下的宁静与祥和,畅享大自然的馈赠。

16.呼伦贝尔的日出与日落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留下美好的回忆。

17.呼伦贝尔有丰富的鸟类资源,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也是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

18.在呼伦贝尔,您可以乘坐马车,感受传统的草原游牧文化,领略神奇的草原风情。

19.呼伦贝尔的独特风景吸引着无数摄影师和艺术家,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

20.无论是春夏秋冬,在呼伦贝尔都能找到不同的景致和乐趣,是旅游者返璞归真的好去处。

21.呼伦贝尔,一个神秘而纯净的地方。

22.呼伦贝尔,蒙古语意为“美丽的海岸”。

23.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

24.呼伦贝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蒙古包攻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蒙古包攻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蒙古包攻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国北方的一个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草原风光和蒙古包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作为蒙古包的发源地之一,呼伦贝尔蒙古包成为了旅游者们探索草原生活、体验独特文化的理想之地。

本文将为您提供呼伦贝尔蒙古包的详细攻略,助您充分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了解呼伦贝尔蒙古包呼伦贝尔蒙古包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种传统居住形式。

它是由原木、羊毛毡和草原植物编织而成,外形呈圆顶状,外观朴实又美丽。

蒙古包内部通常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起居区、卧室区和厨房区等。

入住蒙古包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草原上的生活方式,体验蒙古族民俗文化。

二、选择合适的住宿地点在呼伦贝尔市,有很多旅游景区提供蒙古包住宿,如阿尔山蒙古包景区、满洲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住宿地点非常重要。

如果想要亲近自然,可以选择远离城市的蒙古包景区;如果想要购物和品尝美食,可以选择靠近市区的旅游度假区。

在选择住宿地点时,建议提前查询相关信息并进行预订,以避免出现没有空房或住宿条件不符合期望的情况。

三、了解蒙古包的生活方式入住蒙古包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以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

首先,要注意穿着方面,尽量选择轻便舒适的衣物,便于在草原上活动。

其次,了解当地的饮食习惯,品尝一些正宗的蒙古族美食,如烤全羊和奶制品等。

此外,还应尽量避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保持蒙古包内外的整洁和卫生。

四、参与草原活动和体验呼伦贝尔蒙古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草原活动和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游客可以骑马、乘坐敞篷马车欣赏草原风光,也可以参与牧民放羊、挤奶等日常劳作,亲身感受牧民的生活方式。

此外,当地还经常举办各种蒙古族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感受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五、尽情享受天然温泉呼伦贝尔市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特别是温泉资源丰富,是享受温泉养生的理想之地。

游客可以在草原上找到一些天然温泉度假区,泡温泉舒缓疲劳,放松身心。

红色之子乌兰夫

红色之子乌兰夫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乌兰夫主席游扎兰屯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布赫为全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揭匾
2015年7月11号,中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扎兰屯市乌兰夫同志纪念馆 揭匾并向社会正式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为纪念馆揭牌。。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布赫为全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揭匾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乌兰夫次子乌可力重回“故里” 踏寻父亲足迹 追寻红色记忆
2019年10月2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的次子、中国杰出的蒙古族 科学家乌可力莅临扎兰屯,重回“故里”,踏寻父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
学习继承乌兰夫保护草原生态的思想,建设美丽呼 伦贝尔。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根基,绿色是呼伦贝尔的 底色,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用最严的 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用最硬的措施加强生态 系统保护,用最大的力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呼 伦贝尔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土地更肥沃、空 气更清新。
乌兰夫故居内的乌兰夫半身铜像
我国少数民族中献身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1923年,进入北 京蒙藏学校学习 1925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乌兰夫为内蒙古革命与建设事业献出了 毕生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6年,领导百灵庙暴动
1947年5月1日,创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1947年至1949年,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1 乌兰夫与呼伦贝尔
制止“左”风,纠正“重农轻牧” 必须遵循草原生态规律 保护草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2 乌兰夫与扎兰屯情深意长
1948年3月,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乌兰夫来到扎兰屯,在扎兰屯工作一月有余。纠正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以来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为我军 在东北战场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纪实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纪实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纪实王英楠;凌育苗【期刊名称】《实践(党的教育版)》【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48-49)【作者】王英楠;凌育苗【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呼伦居东,贝尔位西。

蒙古高原上两个湖泊组成了“北国碧玉”的名字——呼伦贝尔,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42个民族和谐共处。

各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传统,写就了呼伦贝尔市60年来未发生一起民族矛盾的佳话。

2011年,该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建活动为引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呼伦贝尔市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共50.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

“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呼伦贝尔越开越艳。

”这是呼伦贝尔市委、政府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为了这沉甸甸的责任,市委、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创建活动,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市委、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直23个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旗市区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先后印发《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方案》《呼伦贝尔市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使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为强化人员、资金保障,从相关部门抽调6人专门从事创建工作;市民委成立监督检查科;设立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市本级每年投入500万元,各旗市区每年投入不低于50万元。

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有人督促。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纪实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纪实

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呼伦贝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市纪实
王英楠;凌育苗
【期刊名称】《实践(党的教育版)》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呼伦居东,贝尔位西。

蒙古高原上两个湖泊组成了“北国碧玉”的名字——呼伦贝尔,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42个民族和谐共处。

各民族一家亲的历史传统,写就了呼伦贝尔市60年来未发生一起民族矛盾的佳话。

2011年,该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建活动为引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英楠;凌育苗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呼伦贝尔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2.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3.开远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4.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5.民族团结花长开峨山甸水分外美
——弥勒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伦贝尔城市形象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呼伦贝尔城市形象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呼伦贝尔城市形象与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作者:倪建平刘琪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6期文/倪建平刘琪核心观点: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美丽的自然生态和绚烂的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是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加强对外传播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族文化以及达斡尔、鄂伦春和鄂温克“三少民族”优秀民间文化,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贸易产业,不仅对提升呼伦贝尔市的文化软实力,加速内蒙古对外文化贸易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助于增进中外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塑造良好的城市和国家形象,有助于推进实现“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各地、各国的互利共赢和繁荣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与呼伦贝尔城市形象建设少数民族的文化多层次性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多元性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传承和建构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运行方式,而少数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不仅仅是为历史纪念或文化景观所用,而且还具有凝聚民族集体记忆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一是由文化传统延续下来的体现少数民族精神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昭君出塞和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鄂温克人海兰察等;二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孕育出来表达少数民族精神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意识的历史脉络,如大型历史壁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壁画》,通过《蒙古草原的希望》《蒙古民族的英雄》《华夏民族伟人》和《世界历史巨人》四个篇章,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构思描绘了成吉思汗一生创建元蒙帝国的伟大业绩。

长达10 万行的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和卷帙浩繁的《蒙古秘史》,早已被世界众多国家翻译出版。

正是通过这些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中华民族意识与传统文化才能互相促进与更新,并通过集体记忆的不断丰富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对中国历史的认同感。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建设民族文化强市更需要考虑如何借助对外文化传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表达自己民族的历史,塑造本民族形象。

呼伦贝尔蒙古草原风情节策划方案

呼伦贝尔蒙古草原风情节策划方案
中国建筑
提供建筑构建、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百问四类科普内容
休闲游戏
融休闲性、娱乐性、益智性为一体的星座游戏
开心一刻
以经典整蛊幽默类短信内容为主并随机设置适合的奖品奖项刺激客户
唐诗宋词
汇萃众多唐诗宋词供用户查阅
节日祝福
向提供节日祝福感受情谊温馨黑色幽默等短信
健康使者
提供生活、饮食等方面的健康资讯让广大客户领悟养生之道
以精致、典雅、高贵呼伦贝尔产业文化作为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美制品展示演绎传奇作为表现形式体现出如诗如画的生活情调
一次城市营销的展示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生命的诠释只有站 在生命的立场和高度才有可能真正解读
高 度
思路一: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思路二:想得宽才能做的大
包容度
城市营销载体
呼伦贝尔蒙古草原民俗风情节
此次风情节由华衣盛彩—传统服饰艺趣天成—手工技艺 美食佳肴—蒙古族饮食 草原欢歌—节庆乐舞 信仰之花—宗教美 印象呼伦贝尔—浓缩文化六部分组成; 1、华衣盛彩—传统服饰:展示的是蒙古族长袍、腰带、靴子、首饰、头饰等 2、艺趣天成—手工技艺:展示蒙古族传统手工艺 3、美食佳肴—蒙古族饮食:展示蒙古族饮食特点 4、草原欢歌—节庆乐舞:展示蒙古族音乐、乐器、歌舞、三技等; 5、信仰之花—宗教美:展示蒙古族宗教信仰宗教活动等; 6、印象呼伦贝尔—浓缩文化:通过图片、及实物展示草原印象及蒙古包等特点并且展示献哈达、敬茶、敬酒、敬神、待客、尊老爱幼、唱歌、选猎狗、问候等礼节是蒙古族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
呼伦贝尔蒙古草原民俗风情节 活动策划六印象呼伦贝尔—浓缩文化
3
呼伦贝尔秋冬季草原风情节 推广方案
以精致、典雅、高贵呼伦贝尔产业文化作为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美制品展示演绎传奇作为表现形式体现出如诗如画的生活情调

呼伦贝尔民风民俗

呼伦贝尔民风民俗

呼伦贝尔民风民俗饮食大部分人还保留着原籍的习惯,主食有粥、面条、馒头、米饭等。

但在岭西普遍喝奶茶、食牛羊肉,这些均与当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同胞一样,所不同的是汉族人家都多吃一些蔬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无论岭东岭西,稻米饭已成为主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地区的饮食文化逐渐开放,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相融,各市区都以出现了一些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饭馆。

服饰1945年以前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汉族人的服装以棉布、棉花为主,颜色为黑、蓝、灰、白居多。

夏季单衣单裤,冬季棉衣棉裤、棉蒙古长袍,野外放牧或生产穿白茬羊皮袄、毡疙瘩。

之后,生活逐渐富裕,特别是1978年以后,穿着随气候变化而定,一般人都备有单、夹、薄、厚服装。

年轻女子,喜穿各色花衣,各样长短裙、连衣裙,头戴鲜艳纱巾,冬围各式新样毛织围巾;男女西装、长短皮衣、夹克、牛仔装、羽绒服等新款式服装屡见不鲜。

衣料已不以“棉”为主,而是以毛绒、呢子、裘皮、纤维、毛的、混纺等质地好的衣料制作。

男戴礼帽、前进帽、针织毛绒帽,女式新帽更多,近年来更讲究帽子的高档和式样。

妇女佩戴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手镯等首饰,男人戴金戒指的也不少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至二十一世纪初,男女都以时髦的装束打扮自己,说明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早已和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接轨。

[11]住屋早年住窝棚、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屋。

1949年后,居住条件逐年改善,普遍为土木结构和砖瓦结构房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土木结构房减少,大部分为砖瓦结构,有的住进楼房;郊区农民多住红砖瓦房(有的铺铁盖)。

岭西各乡、镇、苏木住户,均为定居,住板夹泥、苇板夹泥房,少数住砖瓦房。

房屋都是门朝北开,开门处接有20~30平方米的防风房,称“风楼”或“门斗”。

门斗冬季防风寒,又是夏季的厨房。

农区大多烧茅柴、秸秆、薪材,少部分烧煤;牧区燃料以牛羊粪为主,少量为煤。

一般用柳条编的篱笆障子或用桦木杆圈成院子,独门独院。

呼伦贝尔地区建筑文化遗产“木刻楞”的美学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建筑文化遗产“木刻楞”的美学分析

摘 要:“木刻楞”是呼伦贝尔地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本文将建筑遗产与美学理论连接起来,从环境美、规划美、建筑美等方面挖掘“木刻楞”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并进行相应的美学分析;展示其作为一种媒介,在连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建适合人居与审美的和谐空间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关键词:木刻楞;审美意识;自然美;和谐美;美学分析“木刻楞”是我国东北部林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木结构建筑的总称。

呼伦贝尔地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木刻楞”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产生。

该地区的“木刻楞”绵延530公里,途经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等站点,是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最早作为车站办公和员工居住的处所。

“木刻楞”由俄罗斯人设计,源于一种典型的俄式民居。

“木刻楞”在我国建筑类型中属于井干式建筑。

这种井干式建筑在我国东北部和西南部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有分布。

早在西汉时期,由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中就有“延楼栈道,鸡栖井干”的描述。

长白山地区满族最早的民居和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井(不论是大的水车式还是小井口式水井)皆为此类形式。

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木刻楞”和我国东北、西南部的井干式建筑主体结构相同,都是用粗壮的树干纵横交错搭建而成,壁体坚固,稳定性较好,可以防止野兽袭击。

其内部地面被架空,从而有效地隔绝冬日冻土对室温的影响。

建筑物料为可再生的松木,可谓“绿色”“低碳”。

它既能提供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和好的光环境、声环境等物理环境,同时又能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对自然界的索取更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

对呼伦贝尔地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遗产“木刻楞”的美学研究可从三个概念入手。

一是“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是20世纪末产生的一种“形而上”的美学理论,主要学者及著作有美国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加拿大艾伦·卡尔松的《美学与环境:自然、艺术与建筑的欣赏》等。

2024届温州市普高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温州市普高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测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温州市普高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测考试卷2024年1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揖让之礼作为人们交往中的重要礼节,充分体现了中国礼文化“主敬”“谦让”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揖,攘也,从手,最声。

一曰手箸匈曰揖”,“攘”即为推,双手置于胸前向前推就叫作“揖”。

而“让”字最早书写为“禳”,古同“攘”,意为谦让。

揖让之礼承载的是儒家君子“谦卑”的德行,即便在“射礼”这种尚武的礼仪中也必不可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古人对揖让之礼十分重视,认为这是诚敬之心在行为上的体现,是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因而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的说法。

揖让之礼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据文献记载,周公“制礼作乐”中已包含作揖礼。

揖礼在古代有许多类型。

如《周礼》中记载了三种揖礼的形式:“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即推手时分别有微微往下推手、举手平臂向前推平、与眉齐平再行礼之别。

《周礼·夏官·司士》还记载:“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古人行作揖礼时不仅要区别身份官职,还有吉凶之分。

《道德经》中记载了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观念。

揖礼常与其他礼仪搭配使用。

如周代“宾礼”的“士相见礼”中就有士人相互作揖的交往礼仪,以示尊重和谦卑。

不同历史时期,揖礼的名称和身体表达姿势有所不同。

广义而言,先秦时期的揖礼、唐宋时期的叉手礼、明清时期的拱手礼及清代流行的抱拳手势都可以称为揖礼。

尽管与其他礼仪一样,作揖礼最早也只用于贵族之间的交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下庶人”成为重要的社会教化目标。

随着礼文化的推广和下移,揖礼成为了规范平民之间日常交往的一种礼仪,实现了礼仪的“流行化”和“民俗化”。

宋代王说《唐语林补遗四》云:“凡入门至食,凡数揖。

祗揖者,古之肃拜也。

呼伦贝尔简介

呼伦贝尔简介

演讲稿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寻根、祭祖、朝圣、骑马、自驾、摄影、冬季看雪、牧场度假、出国旅游寻着中国的版图北上,会发现呼伦贝尔那细密的历史皱纹,那铺天盖地的文化气魄,呼伦贝尔年复一年舒缓张扬的存在,印证着人类生命的宏大与不息。

呼伦贝尔原生态的自然美丽和文化传承是留给全世界全人类最珍贵的礼物“呼伦贝尔”得名于中国北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

“呼伦”为突厥语“湖”之意,在蒙古语里则是“哈溜”的音译,译为“水獭”。

“达赉”则是蒙古语“海”的意思。

而“贝尔”则汉语译为“雄水獭”。

因为这两个大湖在古代盛产水獭,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

,呼伦贝尔市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东北部,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

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区级城市”。

呼伦贝尔市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期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呼伦贝尔得名于脚下这片大野芳菲的呼伦贝尔草原,这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而事实上呼伦贝尔几乎包容了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彩,收藏了人类历史与生命进化的所有符号,呼伦贝尔不仅包含了八万公里的天然草场,还拥有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我就以现代的旅游方式带领大家参观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大家看到的是到呼伦贝尔旅游的路线,首先我们要去的是金帐汗被称为天下第一曲,而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

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

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母亲河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左上源,发源大兴安岭西麓。

这条大河在大兴安岭脚下,收拢起中国北方所有河流支系的文明(其中容纳了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一路高歌东行奔向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
25.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38个少数民族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素以民族特色浓郁、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多样而著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了较好保存。

近年来,有着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呼伦贝尔市以创新的形式把多民族的传统文化打造成一张张城市名片,有效地传承和传播了悠久厚重的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狩猎文化,从而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因地制宜确立“文化名市”战略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生活着38个少数民族,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的主要居住地。

这些古老的民族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之间,至今较好地保存着自己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独特文化。

在这片孕育游牧文明的辽阔大地上,有“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以蒙古族长调歌后包音德立格尔为代表的一大批长调名家从这里走出,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敖包相会》从这里唱响,蜚声国内的儿童合唱团“五彩呼伦贝尔”在这里成立。

目前,呼伦贝尔市有蒙古族长调民歌、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申报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69项。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以“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科教兴市和文化名市”为内容的五大发展战略。

其中的“文化名市”战略以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为主,旨在以各种形式将呼伦贝尔特有的草原游牧文化和森林狩猎文化较好地保留传承下来,同时能够传播出去。

用民族文化打造呼伦贝尔名片
2007年,一个由37名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和巴尔虎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孩子组成的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用母语将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草原童谣献给北京、呼和浩特等地的观众,这些被称为“清澈无污染”的童谣让观众感动落泪,令人耳目一新。

这支我国第一个纯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的演出赢得观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得到余秋雨、冯小刚、刘诗昆等众多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

作家余秋雨看完演出后称赞说:“这是天籁之音。

”2007年8月在北京的演出,2700余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约2个小时的表演中,共有60余次热烈的掌声,证实了民族文化焕发出的无穷魅力。

一时间,孩子们演绎的原生态童谣征服了草原之外的人们,也提升了呼伦贝尔市的知名度。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介绍说,作为“文化名市”战略的一部分,“五彩呼伦贝尔”是一个切入点,合唱团的目的是向外介绍草原文化。

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长赵立华说,今后呼伦贝尔市还将推出一系
列的文化活动,比如正在策划中的舞蹈诗《天边》、话剧《拓跋鲜卑》、大型实景演出《成吉思汗》等,这些活动将成为一张张呼伦贝尔草原文化的名片,以不同的形式和视角向世人展示一个更为美丽、悠久的内蒙古草原。

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
呼伦贝尔市在“文化名市”战略的引领下,以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载体,充分挖掘内蒙古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体现在展现了民族优秀特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

”曹征海说。

他认为,一张精美的民族文化品牌能展现出一个民族的优秀特点,点燃大众关注这个民族的热情,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繁荣。

经济价值体现在从文化入手,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有益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

“随着呼伦贝尔市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呼伦贝尔市与外界合作项目也逐渐增多。

很多人都是先对呼伦贝尔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然后才产生强烈的投资合作愿望的。

”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包玉祥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使一些偏远的旅游景点得到开发,农村牧区的交通道路条件因此得到较大改善。

同时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呼伦贝尔的对外合作,使过去仅仅局限于经济项目上的合作拓展为医疗、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

文化价值则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彩传说”的孩子们站在城市的舞台上用本民族母语放声歌唱草原的歌谣,传承着民族的文化,留住了草原的根。

目前,呼伦贝尔市决定将草原民歌和童谣纳入幼儿园和小学音乐课堂,使更多的孩子学习民族传统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