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共42页文档
马原复习资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新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 团,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 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①质:推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更替 ②量:在同一社会形态中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③阶级斗争受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作用是 历史的,发展的。 2.阶级斗争的形式 ①经济斗争:被剥削人民为争取现实的经济利益而进行 的斗争 ②政治斗争:为了追求被剥削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③思想斗争:批判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 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 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2.构成要素:一是劳动对象。 二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三是劳动者。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新工艺的采用, 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 ②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然物的属性,有效 地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以及发现和创造 新的劳动对象,都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 切相关; ③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 长,体力和智力的强化,也离不开科学 技术的武装。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 证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 力量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 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
——马克思
马克思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 质和面貌。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 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④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 历史,是劳动发展史。
马克思第三章练习题
E.人们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眼光研究人类社会
4、 面临环境被污染,使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 问题,这是因为 (AD)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E.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 ( AC )
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B )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
8.群众路线是指 (ABCD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E.政治路线
9、 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 源有 ( ) ABC
2、 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错误。
( 1 )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不能直接实现对 自然的改造,是潜在的生产力。
( 2 )科学技术只有和生产相结合,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 实体性要素中,引起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重大 变化,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才能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 3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日 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A.阶级根源 B.社会根源 C.认识论根源 D.文化根源 E.政治根源
1、 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错误。 ( 1 )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不可 缺少的因素。,但地理环境只能通过物质生产来制约社会 发展,它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 2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对社会 发展起影响作用,即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 3 )重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把地 理环境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则是不正确的。
单选多选四(有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2、(绪论易)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D、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3、(绪论易)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6、(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易)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7、(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易)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8、(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
10、(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易)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
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11、(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A、唯物主义者都承认B、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承认C、无神论者都承认D、某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12、(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易)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D、英雄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1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家起源于()。
A、人们相互约定、共同协商B、社会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C、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D、抵御外敌的需要1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中)社会基本矛盾是()。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二.1.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或者说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中各有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第 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 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 人民群众的活动。”
当它沿着与经济基础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二】
【导语】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可⾔,如果有的话,就有两个:第⼀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弃;第⼆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弃,祝⼤家跟着成功的步伐,努⼒备考,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供您查阅。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唯物史观的创⽴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 研究⼈与⼈类社会,⾸先遇到的就是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和⽅法。
社会历史观所涉及的是社会历史领域具有根本意义的重⼤问题,如社会的本质与结构、历史的规律与动⼒、社会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等等。
社会历史观与哲学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历史问题说到底是⼈的问题。
然⽽⼈不可能孤⽴地存在,于是许许多多的⼈结成为社会;⼈也不可能静⽌地存在,于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为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社会就是⼈在空间上的展开,所谓历史就是⼈在时间上的展开,所谓社会历史观就是作为主体的⼈以⾃⾝为客体⽽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总观点、总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它所⾯对的应该是整个世界,它所研究的应该是⽆论⾃然、社会、思维中都起作⽤的普遍规律。
然⽽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并需要研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只能是⼈,⼈是世界上惟⼀的主体,物质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是因为有了⼈才成为客体的。
因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中理所当然地包括⼈类社会历史本⾝的本质与规律,社会历史观也理所当然地是哲学的必须的和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基本原则与⽴场上与其所从属的哲学世界观保持⼀致。
然⽽哲学发展的历却并不总是这样。
那些在世界观上坚持唯⼼主义的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当然还是坚持唯⼼主义;那些在世界观上,特别是⾃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成了唯⼼主义。
马哲原理思考题(下)
第八章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1.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唯心史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有何缺陷?主要观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比如中世纪的神学历史观;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把理性的进步看成社会历史的决定性的东西,把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认识看成历史发展的动力;现代西方思想家坚持用理性、欲望、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解释社会历史。
唯心史观,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都有根本缺陷: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神学历史观)的缺陷: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灵的意志解释人类历史,把“上帝”或“天命”看成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人生祸福荣辱的最高力量。
神学历史观既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能动性。
历史被神化了。
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类历史实际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缺陷:(1)它们仅仅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用人们的动机来解释人们的活动、解释历史事件的成因,而没有进一步追问人们形成这些思想活动背后的物质原因,即经济原因;(2)它们只看到少数的英雄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没有注意到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认为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决定着历史的命运,社会历史是英雄人物活动与更替的历史。
3.你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1)使唯物主义彻底化了,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2)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供了指导。
4.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规律的客观存在,反对将历史看作无规律的、偶然任意的过程。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像自然的发展一样具有内在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另一方面,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人的自觉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三章
• • • • •
2、下例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 、下例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 习惯、 传统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 作用; 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单选
•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 、马克思主义认为, 史活动是() 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吃喝穿住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 D.社会关系的生产 社会关系的生产
• (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 •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不 社会心理是一种低层次的社会意识, 定型、不系统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定型、不系统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如情绪、情感、风俗、习惯、信念等; 如情绪、情感、风俗、习惯、信念等; • 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意识, 是规范的、系统的、自觉的会意识, 是规范的、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如 哲学、法律、艺术、宗教、科学等; 哲学、法律、艺术、宗教、科学等;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
推动; (1)适应 推动; )适应→推动 (2)不适应 阻碍 )不适应→阻碍 • 现实意义: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现实意义: 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 •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第五章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答案:D
(三)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
生产活动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定生产
力和一定生产关系的统一。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工业社会
答案:D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物质方面,是社 会存在与发展中各个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 质关系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 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社 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风貌,是社 会存在与发展中各个意识要素、精神活动和思想 关系的总和,包括感性形态的社会心理和理性形 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在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中,进入上层建筑斌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称为意 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简答题)
✓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 的首要前提;
✓ 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 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活动;
✓ 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练习
第一部分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
A.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看法B.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观点C.历史本身的客观规律D.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下列关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历史观包括世界观C.不包含历史观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D.不从属于世界观的历史观是不存在的3.下列关于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指导与基础的关系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5.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不包括()。
A.国家政权B.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D.地理环境6.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国家政权7.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不包括()。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式C.社会心理D.人口因素8.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是()。
A.社会心理B.生产方式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意识形式9.下列关于历史观的表述错误的是()。
A.唯心史观也就是历史唯心主义B.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C.英雄史观属于唯物史观D.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10.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
A.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认劳动创造人D.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反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1.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不包括()。
A.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B.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尖锐化是唯心史观的思想根源C.剥削阶级控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D.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发展速度迟缓是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12.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历史观
第五章历史观(上)一、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内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标准。
第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其他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归根结底是由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引起的。
第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1、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主要缺陷。
列宁说:“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5页)2、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第一,阶级根源第二,社会根源第三,认识论根源(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解答(四)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观察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历史观及其方法论上的根本转变。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社会历史运动的辩证法。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地阐释了社会历史运动的主体,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人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生产活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历史本体与历史主体的辩证关系。
二、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一)作为人类历史自然前提的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
马哲复习试题
10 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的活动的思想动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也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下两点,一是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7 如何理解新事物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了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他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是核心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6 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有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B 5D 6A 7A 8D 9D 10A 11C 12A 13A 14B 15D 16C 17D 18D 19C 20D 21B 22D 23C 24C 25C 26D 27A 28B 29A 30B 31C 32D 33A 34C 35A 36D 37D 38C 39B 40D 41B 42C 43B 44B 45D 46D 47D 48D 49D 50D 51D 52B 53B 54C 55C 56D 57D 58C 59C 60C 61D 62C 63A 64A 65C 66D 67D 68D 69D 70C 71D 72D 73C 74C 75C 76A 77C 78D 79D 80D 81D 82D 83A 84A 85C 86D 87B 88D 89A 90D 91D 92D 93C 94D 95A 96A 97D 98D 99D 100D 101D 102C 103D 104B 105A 106D 107C 108C 109D 110C 111D 112D 113D 114D 115B 116C 117D 118B 119B 120A 121D 122D 123D 124D 125D 126C 127C 128D二、多项选择题1ABD 2ABC 3ABC 4ACD 5ABC 6ABCD 7ABD 8AB 9BD 10AC 11ABC 12ACD 13BCD 14ABD 15ABCD 16A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BC 21ACD 22ABD 23AC 24BCD 25ABCD 26AB 27AB 28ABCD 29ABD 30ABCD 31ACD 32AD 33BCD 34AD 35ABD 36ABCD 37CD 38ABCD 39AB 40ABD 41BCD 42ABCD 43ABD 44ABC 45BC 46ABC 47ABCD 48ABCD 49ABC 50ABD 51ABD 52BCD 53ACD 54ABCD 55ACD 56ABCD 57AD 58ABD 59ABCD 60ABC 61ABC 62CD 63ABD 64AD 65ABC 66ABCE 67BCDE 68ABC 69CDE 70ACDE 71AE 72DE 73ABE 74CD 75ABCDE 76BCDE 77AC 78BC 79AE 80ABCDE 81BCE 82DE 83ABCE 84BC 85ABD 86ABCD 87ABC 88ABCDE 89CDE 90ABCE 91CD 92ABCDE 93AC 94ABCDE 95ABCDE 96CE 97ABC 98ABCDE 99ABCDE 100ABCDE 101ABCD 102AC 103CDE 104ABCE 105ABCD 106ABCDE 107ABCDE 108BC三、辨析题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毛泽东党建党委
---------------------------------------------------------------范文最新推荐------------------------------------------------------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毛泽东党建党委中国人之所以应当感谢美国资产阶级发言人艾奇逊,不但是因为艾奇逊明确地供认了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这样一种事实,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有证据地去说服落后分子。
不是吗?你们看,艾奇逊自己招认了,最近数年的这一场使得几百万中国人丧失生命的大血战,是美国帝国主义有计划地组织成功的。
中国人之所以应当感谢艾奇逊,又不但因为艾奇逊公开地宣称,他们要招收中国的所谓“民主个人主义”分子,组织美国的第五纵队,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因此引起了中国人特别是那些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中国人的注意,大家相约不要上美国人的当,到处警戒美帝国主义在暗地里进行的阴谋活动。
中国人之所以应当感谢艾奇逊,还因为艾奇逊胡诌了一大篇中国近代史,而艾奇逊的历史观点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所同具的观点,就是说资产阶级的唯心的历史观。
驳斥了艾奇逊,就有可能使得广大的中国人获得打开眼界的益处。
对于那些抱着和艾奇逊相同或者有某些相同的观点的人们,则可能是更加有益的。
艾奇逊胡诌的中国近代史是什么呢?他首先试图从中国的经济状况和思想状况去说明中国革命的发生。
在这里,他讲了很多的神话。
艾奇逊说:“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1/ 15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
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国民党在法典里写上了许多土地改革法令,想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法令有的失败了,有的被忽视。
国民政府之所以有今天的窘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
中共宣传的内容,一大部分是他们决心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