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GY-201-00R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报告
最新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参考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参考验证方案编码:STP-YZ-04702A A A A药业有限公司验证方案项目名称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日期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进度计划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目录验证方案审批表1. 验证目的2.适用范围3.职责4.有关背景资料5.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结果6.漏项与偏差7.审阅本验证方案,并确认验证结果8.验证总结9.SOP的修订10.再验证时间11 证明1.验证目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是用与实际生产工艺相同的条件与操作方法,包括生产环境,向安瓿内灌装经除菌过滤的液体培养基,然后将此模拟制品在适当条件下培养,以确认无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证明在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生产线中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
同时评价生产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性。
我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于2011年3月5-6日进行过三批培养基无菌灌装验证,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由于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的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于2011年8-10进行了改造和验证,关键生产设备如超声波洗瓶机、隧道干燥杀菌机、安瓿拉丝灌封机也于2011年9月进行了改造和验证,为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故拟再次进行三批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培养基模拟灌装生产验证,当上述条件改变时,应重新验证。
3.职责3.1验证领导小组3.1.1负责验证方案会审3.1.2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3.1.3负责对验证方案修改稿的批准3.1.4负责验证报告审核、批准3.2 验证小组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核。
3.2.2负责按验证方案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3.2.3负责组织、协调本验证方案的实施。
3.2.4负责收集、整理和审核验证数据,起草验证报告(如方案执行有偏差,要完成OOS调查报告)。
鉴别培养基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掌握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熟悉常用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类型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环境1. 实验室环境:无菌操作台、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葡萄糖、乳糖、伊红-美蓝、酚红等试剂。
3. 实验工具:移液管、滴管、接种环、镊子、试管等。
三、实训原理微生物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代谢产物和生化反应等原理设计的,通过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颜色变化、溶血现象等,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四、实训过程1. 培养基制备(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称取10g牛肉膏、5g蛋白胨、10g琼脂,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调节pH值至7.2-7.4,分装于试管,高压蒸汽灭菌。
(2)伊红-美蓝培养基的制备:称取5g伊红-美蓝,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加入5g琼脂,分装于试管,高压蒸汽灭菌。
(3)酚红培养基的制备:称取5g酚红,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溶解,加入5g琼脂,分装于试管,高压蒸汽灭菌。
2. 微生物接种取适量待测菌液,用接种环分别接种于不同培养基平板上,每株菌接种3个平板,分别置于37℃、28℃、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观察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颜色变化、溶血现象等。
4. 结果记录与分析根据菌落特征,对接种的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菌落呈白色、灰白色,表面光滑、湿润。
2. 伊红-美蓝培养基:用于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黑色,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红色。
3. 酚红培养基:用于检测细菌的氧化酶活性,菌落呈红色表示氧化酶阳性,菌落呈黄色表示氧化酶阴性。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熟悉了常用微生物鉴别培养基的类型和应用。
STP-GY-201-00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方案学习资料

1概述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是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下,模拟分装经灭菌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适量到输液瓶中,压塞后,再注入以不少于输液瓶容积40%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同体积的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的营养肉汤培养基,轧盖后,按规定条件进行培养,以确认无菌分装工艺的可靠性。
在此验证之前,空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灭菌系统等验证工作均已完成。
2验证目的通过培养基模拟无菌药品分装试验证明,在无菌粉末分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规程,可使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并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置信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对整个无菌分装过程进行验证试验,根据验证结果来评估生产线正常运转时对微生物控制的状况,判断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利用培养基模拟分装试验来证明,在正常状态下,生产过程是可靠的,满足当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的要求。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3职责分工3.1验证办公室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工程部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的验证。
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3.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
3.3质量部1.负责拟订验证方案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3.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批准。
3.4生产部1.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2.负责设备的操作。
5验证实施的必要条件5.1系统保证要求: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实施之前,必须完成以下验证实验(附件1:相关验证证书):5.2.1公用工程: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⑵纯化水系统验证⑶注射用水系统验证⑷洁净蒸汽系统验证⑸净化压缩空气系统验证5.2.2灭菌系统:⑴干热灭菌验证⑵湿热灭菌验证⑶臭氧灭菌验证5.2.3无菌环境保持系统验证:分装区域、环境内无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培养与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并通过鉴定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材料与设备:- 需要培养的微生物样本- 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培养皿- 移液器- 培养箱- 显微镜- 染色剂(如甲基蓝、格拉姆染色等)- 鉴定手册或相关资料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培养箱的温度设定,保证培养环境的恒温。
2.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分别配置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二、微生物培养1. 将固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用移液器从微生物样本中取得少量细菌液滴于培养基表面。
2. 用棉签均匀地将细菌液在培养基表面涂抹,以形成单个菌斑或菌落。
3. 将盖子盖好,将培养皿放入预先恒温的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进行培养。
三、液体培养1. 将充足的液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按照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微生物样本。
2. 盖好培养瓶盖,轻轻摇晃,使微生物均匀悬浮于培养基中。
3. 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四、微生物鉴定1. 取出培养好的微生物样本,观察其培养特性,如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2. 可根据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荧光反应、氧需求等特定实验,以进一步鉴定微生物。
3. 对需要深入鉴定的微生物样本,可进行微生物染色,如甲基蓝染色、格拉姆染色等常用染色方法,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形态,并与鉴定手册或相关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微生物样本,并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和染色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微生物鉴定。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属于哪个种类或属。
然而,本实验只是初步鉴定,对于微生物种类的确切鉴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实验或分析。
对于未能明确鉴定的微生物种类,可以继续进行相应的实验或请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结论: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内容。
培养基适用性检测报告

分发部门:01 品质管理部(1 份)共计 1 份目录一、总论二、参考文件三、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四、验证范围和验证时间计划五、风险评估六、验证前准备七、验证内容八、偏差处理九、验证结果评价十、附件验证报告会议与人员签到表会议地点:会议时间:会议记录部门/组别:品质管理部一、总论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我公司使用按处方生产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培养基运输过程中采取了有效保护,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在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采用已验证的培养基配制和灭菌程序制备培养基且过程受控,按照中国药典2015 版四部所收载的贮藏条件,有效期,适用性检查试验对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质量监控试验,定期稳定性检查,在原微生物实验室厂房与设施、检验环境、合格的前提下,对培养基贮存有有效期进行验证,连续进行三个周期的验证,确保提供优质的培养基。
该验证指在我公司现实行的培养基封口方式下,培养基贮存在冰箱 2~25℃内一个周期为30 天,整个验证周期,包括产品使用的培养时间,无菌培养基为 44 天,微生物限度与控制菌培养基为 35 天。
二、参考文件1验证管理规程2风险管理规程3《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4《药品 GMP 指南》三、验证小组成员组长:验证范围:培养基贮存有效期验证的一系列相关活动验证小组于年月日至月日按验证方案进行验证五、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C+A 级区检验工器具转移的风险来源:灭菌后二次受到环境污染;培养皿转移污染;传递过程污染;操作人员污染;操作过程污染。
2风险分析目的: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以确定风险严重程度。
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发生的概率、严重性和可检测性评分。
3风险评估3.1风险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 FMEA 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包括以下点。
风险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风险判断:包括评估先前确认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上。
培养基实验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学习并实践高压蒸汽灭菌操作方法。
4. 熟悉培养基的接种技术和菌落观察。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本实验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为例,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蒸馏水、pH试纸、无菌水、微生物菌种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 称取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 将牛肉膏、蛋白胨溶解后,加入琼脂,继续加热至完全溶解。
- 调整pH值至7.2-7.4,可用pH试纸检测。
-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 高压蒸汽灭菌-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
- 加盖,设定灭菌温度和时间(一般121℃,15-20分钟)。
- 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3. 接种与培养-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接种环取少量菌种,接种于培养基表面。
-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一般为37℃)进行培养。
4. 菌落观察-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基的配制- 观察培养基是否凝固,是否有气泡等异常现象。
- 检测培养基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2. 高压蒸汽灭菌- 观察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 检测培养基的菌落计数,判断灭菌效果。
3. 接种与培养-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 比较不同菌种在相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六、实验讨论1.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2. 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如何判断?3. 不同菌种在相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七、实验结论1. 成功配制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无菌模拟分装试验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验证文件验证方案会签单验证领导小组审批目录1.概述2.再验证目的3.再验证项目中各部门及人员责任4.确定可接受标准5.验证内容及记录6.验证结果评价及再验证周期的确定7.附录(试验记录)1.概述: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是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下,模拟分装经灭菌的胰酶酪胨大豆培养基到2ml安瓶中,经拉丝、封口后,按规定条件进行培养,以确认无菌分装工艺的可靠性。
在此验证之前,空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灭菌系统等验证工作均应结束。
2.验证目的:通过培养基模拟无菌药品分装试验证明,在无菌溶液分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规程,可使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并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对整个无菌分装过程进行验证试验,根据验证结果来评估生产线正常运转时对微生物控制的状况,判断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利用培养基模拟分装试验来证明,在正常状态下,生产过程是可靠的,满足当产品污染的概率为小于0.1%时,无菌可信度为95%的要求。
3.再验证项目中各部门及人员责任3.2.验证工作中各部门责任质监部:QA:负责验证过程的协调工作;负责掌握验证工作进度;负责验证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负责公司有关的验证培训工作;负责验证的归档工作。
QC:负责验证过程中取样、检验及验证记录和检验原始记的填写,并出具检测报告。
生产部:组织验证全过程的实施,负责验证过程中工艺参数检查。
生产车间:负责起草验证方案;负责验证过程中各岗位操作及记录的填写。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负责建立设备档案;负责验证前的仪器、仪表的校验工作。
检查人:QA 日期:年月日4.确定可接受的合格标准:警戒限:可信限为95%时污染概率大于0.05%;合格限:可信限为95%时污染概率小于0.1%;5.验证内容及记录:5.1相关物料的预处理5.1.1胰酶酪胨大豆培养基(即TSB/SCDM):将胰酶酪胨大豆培养基(共1瓶)紫外灯照射灭菌。
stp-gg-00r厂房验证报告

...验证参加人员目录一、目的二、概述三、验证标准及文件资料四、预确认五、安装确认六、运行确认八、验证中形成的文件九、结果分析与评价十、再验证周期十一、验证结果及批准1. 目的本验证报告的目的是对洁净厂房的验证工作的实施进行总结,统计相关记录数据。
2.概述:本次验证是在至之间在粉针车间实施的,具体工作依照洁净厂房验证方案实施。
2.1. 从至间进行系统的预确认2.2. 从至间进行系统的安装确认2.3. 从至间进行系统的运行确认2.4. 从至间进行系统的性能确认3. 验证标准及文件资料3.1.验证标准:见验证方案.3.2.文件资料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预确认4.1. 工艺布局检查工艺布局是否与生产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等级相符?是否符合GMP的相关规定?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2. 室内装修检查室内装修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以及GMP的相关规定?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3. 空气净化检查空气净化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及GMP的相关规定?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4. 工艺管道、给排水检查工艺管道、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及GMP的相关要求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5. 配电、消防检查配电、消防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及GMP的相关规定?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4.6. 预确认评估5. 安装确认5.1. 检查并确认墙体、地面、彩钢板、吊顶、顶棚、洁净区等建筑装饰的施工安装是否符合GMP的相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a. 厂房内设技术夹层。
b. 洁净区隔墙用彩钢板隔段、吊顶,交接处圆弧装饰。
c. 观察窗为双面玻璃铝合金密封窗。
d. 厂房内均使用环氧自流坪,各级别洁净区有色差明显区分。
e. 除洁净区外,墙面均用白色乳胶漆。
f. 各连接处密封良好。
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5.2. 给排水管道安装确认a. 给水管用PPR供水管,排水管用U-PVC排水管,地漏为不锈钢洁净地漏。
培养基无菌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及报告

5.4.2.1 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4.2.2 负责提供设备的详细资料及相关 SOP; 5.4.2.3 负责建立设备档案; 5.4.2.4 负责提供设备的计量器具校验详细情况。 5.4.3 质量部
5.4.3.1 负责组织 QA 人员对验证全过程进行监控; 5.4.3.2 负责验证相关的检验及结果分析报告; 5.4.3.3 负责数据的选择与评价。 5.4.4 生产部
产品接触的灌装设备部件的清洗、 灭菌、 安装过程必须遵循与实际生产操作相同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查结果见附表 1、附表 2、附表 3、附表 4、附表 5、附表 6、附表 7、附表 8 及附表 9。 6.3.2 灌装机灌装速度保持与正常冻干粉针剂灌装及半压胶塞生产时的速度相同或略低于正
常的灌装速度。检查结果见附表 10、附表 11 及附表 12。 6.3.3 所有参加模拟试验的操作人员均应经过 GMP、无菌操作、无菌更衣程序技术等相关知识
页码:4/34 编号:VA-PV-A-201-01-12
模 拟 验 证 方 案
Simulation Validation Project
附表 17 附表 18 附表 19 附表 20 附表 21 附表 22 附表 23 附表 24 附表 25 附表 26 附表 27 附表 28 附表 29 附表 30
无菌培养基一般选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按每 30g 加 1L 过滤纯化水的比例,配
制足够量(如考虑进行 3000 瓶的试验,每瓶灌装 3ml(约等于 3g),则至少要配制 10~12L) 。 6.3 操作过程及操作规程 6.3.1 模拟灌装试验中使用的玻璃瓶和胶塞的清洗、灭菌,灌装及冻干设备的清洗、消毒,与
清洁情况灭菌情况维护保养使用情况设备名称标准实际结论精滤罐及微孔滤膜过滤圆盘应清洁无任何残余物符合规定符合sop规定良好玻璃瓶清洗应清洁无上一批残余物符合sop规定良好胶塞清洗机胶塞清洗应清洁无上一批残余物符合sop规定良好铝盖清洗机铝盖清洗应清洁无上一批残余物符合sop规定良好灌装及半压缩灌装半压塞应清洁无任何残余物符合规定符合sop规定良好应清洁无任何残余物符合规定符合sop规定良好应清洁无任何残余物符合sop规定良好结论
STP-GY-201-00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方案

1概述培养基模拟无菌分装是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下,模拟分装经灭菌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粉末适量到输液瓶中,压塞后,再注入以不少于输液瓶容积40%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同体积的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要求的营养肉汤培养基,轧盖后,按规定条件进行培养,以确认无菌分装工艺的可靠性。
在此验证之前,空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灭菌系统等验证工作均已完成。
2验证目的通过培养基模拟无菌药品分装试验证明,在无菌粉末分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规程,可使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并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置信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对整个无菌分装过程进行验证试验,根据验证结果来评估生产线正常运转时对微生物控制的状况,判断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利用培养基模拟分装试验来证明,在正常状态下,生产过程是可靠的,满足当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的要求。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3职责分工3.1验证办公室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2.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6.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工程部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的验证。
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3.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
3.3质量部1.负责拟订验证方案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3.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小组批准。
3.4生产部1.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2.负责设备的操作。
45验证实施的必要条件5.1系统保证要求: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实施之前,必须完成以下验证实验(附件1:相关验证证书):5.2.1公用工程: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⑵纯化水系统验证⑶注射用水系统验证⑷洁净蒸汽系统验证⑸净化压缩空气系统验证5.2.2灭菌系统:⑴干热灭菌验证⑵湿热灭菌验证⑶臭氧灭菌验证5.2.3无菌环境保持系统验证:分装区域、环境内无微生物污染。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参考)

验证方案编码:STP-YZ-04702A A A A药业有限公司验证方案项目名称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日期1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进度计划3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目录验证方案审批表1. 验证目的2.适用范围3.职责4.有关背景资料5.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结果6.漏项与偏差7.审阅本验证方案,并确认验证结果8.验证总结9.SOP的修订10.再验证时间11 证明1.验证目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是用与实际生产工艺相同的条件与操作方法,包括生产环境,向安瓿内灌装经除菌过滤的液体培养基,然后将此模拟制品在适当条件下培养,以确认无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证明在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生产线中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
同时评价生产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性。
我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于2011年3月5-6日进行过三批培养基无菌灌装验证,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由于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的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于2011年8-10进行了改造和验证,关键生产设备如超声波洗瓶机、隧道干燥杀菌机、安瓿拉丝灌封机也于2011年9月进行了改造和验证,为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故拟再次进行三批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培养基模拟灌装生产验证,当上述条件改变时,应重新验证。
3.职责3.1验证领导小组3.1.1负责验证方案会审3.1.2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3.1.3负责对验证方案修改稿的批准3.1.4负责验证报告审核、批准3.2 验证小组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核。
3.2.2负责按验证方案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3.2.3负责组织、协调本验证方案的实施。
3.2.4负责收集、整理和审核验证数据,起草验证报告(如方案执行有偏差,要完成OOS调查报告)。
冻干粉针剂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验证方案

目录1.概述2.验证标准3.培养基性能测试4模拟灌装过程操作规程及操作人员控制5 操作过程及无菌环境控制与监测6 取样计划及取样点7 模拟灌装8 微生物培养9 试验结果评价10再验证安排11 验证结果与评价1、概述无菌灌装是指由掌握了无菌操作的人员在一个有控制的环境中将经灭菌的无菌药液灌封于灭菌后的容器中,制成无菌药物的过程。
无菌灌装验证,是在与无菌灌装生产过程有关的其他验证,如:洁净厂房、公用系统、灭菌设备(包括蒸汽灭菌柜、隧道式灭菌干燥器、热循环烘箱等)验证合格后,且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了岗位SOP后进行的。
培养基灌装作为无菌灌装的模拟实验,可以直观、方便、准确地反映出无菌灌装过程的污染情况及问题。
1.1、验证目的用和实际生产工艺相同的条件与操作方法(包括生产环境),向冻干制品容器(西林瓶)内灌装经除菌过滤器过滤的培养基,然后将此模拟制品在适当条件下培养,以确认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证明在冻干粉针剂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1.2、验证范围此验证方案适用于粉针车间冻干粉针剂灌装过程验证。
1.3、责任生产部门、质保部门(QA、QC)、工程部门责验证方案的执行,主要工作内容如下:2、验证标准a.根据可信限为95%时污染概率小于0.1%的要求b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合格标准为:模拟灌装数量5000瓶,污染控制数量≤1/瓶c阳性对照样培养阳性,阴性对照样培养阴性;连续验证3次,应合格。
3、培养基性能测试模拟分装试验采用TSB/SCDM胰酶酪胨大豆培养基,通过下述试验对培养基微生物生长性能进行确认。
首先根据标准操作规程制备培养基并灭菌后备用。
3.1 微生物生长性能试验将上述灭菌后的培养基分装于100支试管中,在一半数量的试管中接种枯草杆菌,接种量为<100CFU;在另一半数量的试管中接种白色念珠菌,接种量为<100CFU。
2015版无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报告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文件编号:XXXX目录1.验证目的2.参照标准3.验证项目4.验证小组及职责5.试验材料6.试验过程7.验证周期1、验证目的:无菌检查用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本次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无菌性与灵敏度符合产品无菌检查的要求。
2、参照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1无菌检查法3、验证项目: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性验证4.验证小组及职责4.1 验证小组4.2 验证职责5.试验材料5.1验证所用培养基:5.2验证用菌株培养5.3. 仪器设备:5.2.1.XXX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5.2.2.XXX水平流净化工作台5.2.3.XXXXX干燥箱5.2.4.XXX型霉菌培养箱 (20~25℃) 5.2.5.XXX电热恒温培养箱(30~35℃)5.4. 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6.试验过程6.1菌液制备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每1ml中含菌数小于100cfu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6.2、适用性检查6.2.1无菌性检查抽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5瓶,置30-35℃培养箱培养;抽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5瓶,置20-25℃培养箱,分别培养14天(见表1)。
6.2.2灵敏度检查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一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
无菌工艺模拟验证-培养基灌装试验--王新峰

计数
培养基灌装过程要进行物料平衡 – 总共灌装的数量 – 在培养前总共剔出的数量 – 总共进行培养的数量 – 在培养结束总共进行检查的数量
培养基灌装结束后的清场和清洗
应当采取妥善措施保证培养基灌装验证不 会对后续的生产带入污染的风险。 • 培养基的处理 • 房间和设备应在4小时内进行清扫
培养基灌装试验的频次-初始验证
容器灌装好培养基,半压塞状态装载冻干机 冻干机部分抽真空,室温放置一定的时间 用无菌空气破坏真空(不使用惰性气体),全压塞 压塞后轧盖
不同剂型对培养基灌装的要求
无菌粉末分装 • 干粉制剂
– 从产品加入灌装机一直到灌装结束 – 步骤:
• 用无菌的惰性填充剂灌装替代药物粉末(PEG 6000, 乳糖) • 再用无菌液体培养基(TSB)灌装
其它法规要求
• EU
– guidelines in Annex 1 to UK cGMP’s – PICS publication PE 002-2 “Recommendation on the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es”( April 2000 )
• USA
• 产品的储存时间应在培养基灌装中验证
最差条件的设计(2)
无菌灌装时间Aseptic Processing time • 最传统的设计:在培养基灌装中模拟按照正常批 量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包括正常的干扰时间 (换班、必要的设备更换) • 其他可行的设计: • 1.在生产完成后马上进行培养基灌装 • 2.为了减少灌装瓶数,在前后灌装培养基,中间 空运行灌装/分装机以达到实际生产所需要的时间
定义: 培养基灌装-采用培养基代替产品,按照 正常生产的程序来进行无菌灌装工艺验证 。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 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细菌分型实验报告

细菌分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菌分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细菌分型实验,了解和比较不同菌株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材料和设备:1. 培养基: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2. 细菌液:采集自不同环境或来源的细菌样品。
3. 培养皿:用于孵育和培养细菌的平底玻璃或塑料培养皿。
4. 注射器:用于取样和转移细菌液。
5. 火焰灯或酒精灯:用于杀灭细菌的消毒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待冷却至40-45摄氏度时,加入适量的细菌液,轻轻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2. 接种细菌:使用火焰灯或酒精灯对注射器进行消毒,然后取适量的细菌液,将注射器插入培养皿中,挤压注射器活塞,将细菌液滴入培养皿上。
3. 培养孵育:将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放在恒温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培养孵育,一般为37摄氏度,孵育24-48小时。
4. 观察结果: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按照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透明度、边缘等特征进行分类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各个细菌菌株的菌落特征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的菌落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
例如,某些菌株的菌落边缘比较光滑,颜色比较深等,而另一些菌株的菌落边缘则比较粗糙,颜色较浅等。
这些差异表明了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基因差异。
细菌分型实验是研究细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菌株的遗传差异,可以了解和比较不同细菌的特性和功能,为研究细菌的分类、发育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本实验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确定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例如,可以采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等,对菌株进行基因组学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
细菌分型实验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在医学领域,通过细菌分型实验可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和抗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在环境领域,可以通过分析环境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微生物降解能力。
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参考)

验证方案编码:STP-YZ-04702A A A A药业有限公司验证方案项目名称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日期1验证方案审批表验证进度计划3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目录验证方案审批表1. 验证目的2.适用范围3.职责4.有关背景资料5.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结果6.漏项与偏差7.审阅本验证方案,并确认验证结果8.验证总结9.SOP的修订10.再验证时间11 证明1.验证目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是用与实际生产工艺相同的条件与操作方法,包括生产环境,向安瓿内灌装经除菌过滤的液体培养基,然后将此模拟制品在适当条件下培养,以确认无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证明在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生产线中灌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各种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或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
同时评价生产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性。
我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于2011年3月5-6日进行过三批培养基无菌灌装验证,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由于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的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于2011年8-10进行了改造和验证,关键生产设备如超声波洗瓶机、隧道干燥杀菌机、安瓿拉丝灌封机也于2011年9月进行了改造和验证,为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故拟再次进行三批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
2.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培养基模拟灌装生产验证,当上述条件改变时,应重新验证。
3.职责3.1验证领导小组3.1.1负责验证方案会审3.1.2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3.1.3负责对验证方案修改稿的批准3.1.4负责验证报告审核、批准3.2 验证小组3.2.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审核。
3.2.2负责按验证方案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3.2.3负责组织、协调本验证方案的实施。
3.2.4负责收集、整理和审核验证数据,起草验证报告(如方案执行有偏差,要完成OOS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参加人员
产品名称:营养肉汤培养基
规格: 0.4g
批号: 060413 、060414 、060415
1、验证标准
灭菌后西林瓶、灭菌后胶塞及轧盖后中间产品质量应符合《###############生产工艺规程(STP-GC-201-00)》相关规定。
灭菌注射用水质量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质量标准(STP-BZ-203-00)》。
成品合格标准:每批不少于3000瓶。
当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污染瓶数为0。
三批营养肉汤培养基批与批之间的质量相对稳定,且得到很好的控制。
2、验证小结
年月日至年月日,工艺验证小组按《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方案》(STP-GY-201-00)对三批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模拟分装实施了同步验证。
各批检查文件见验证方案,生产记录及检验记录见附表,分装后培养基培养结果汇总见验证方案。
3、验证结果及评价
经对验证方案逐步实施,通过对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检验,综观三批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模拟分装验证最终结果,结果表明:验证方案可行,验证结果良好,在无菌粉末分装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规程,可使微生物污染的水平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能力,并提供保证所生产产品的无菌性的置信度达到可接受的合格标准的证据。
验证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生产过程是可靠的,满足当产品污染的概率为0.10%时,无菌性的可信限为95%的要求。
4、验证最终批准
验证领导小组已审阅所有试验结果及评价意见,准予合格,并交付车间使用。
验证领导小组组长: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