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阅读训练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阶段
所学的文言故事“___________”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
(2分)参考答案
17从(2)停止
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河中石兽
参考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
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答案【小题1】A【小题1】(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小题1】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刻舟求剑(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精选文档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①,其②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⑤吾剑之所从坠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假设⑦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注释】:
①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其:他的,代词。
③遽:〔jù〕马上,匆忙。
④契:〔qì〕用刀雕刻,刻。
⑤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⑥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⑦假设:像。
【练习题】: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涉.江者〔渡〕〔2〕坠.于水〔落〕
〔3〕入水求.之〔寻觅〕〔4〕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2、楚人采纳什么方法寻觅失落的宝剑?
答: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靠岸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去寻觅宝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迅速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觅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觅剑,不是很糊涂吗?
.。
最新《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word文档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②是( )③遽( )④求(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阅读上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刻舟求剑》选自《­­­­­­­­­­ ;­­­­­ 》,作者______ ,战国末秦国人。
(2分)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拔山倒树而来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2分)《刻舟求剑》阅读答案(一)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4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二)15、《吕氏春秋》、吕不韦 ;16、C;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字。
(3分)涉()契()惑()【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2分)是吾剑之所从坠【小题4】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小题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小题1】渡过;雕刻;迷惑,糊涂。
【小题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小题1】因为他(楚人)不知道舟在动而剑却是静止的这一动一静的道理,所以让人迷惑。
启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应尊重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立即]契[雕刻,刻]其[代词,船]舟,曰:是[指示代词,这儿]吾剑之[结构助词,的]所从坠。
舟止,从其[代词,他]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迷惑,糊涂]乎?1、请写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意思。
[答]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2、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023年《刻舟求剑》阅读答案3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
【课文提示】1.题解。
刻舟求剑:“刻舟”在船上刻记号;“求剑”寻找剑。
2.《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我国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
【补充词释】其:他,楚人。
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自我测试】写出“和”的各个读音,并且分别组成词语:我和你一起去( hé )他附和大家( hè )和面做馒头( huó )和药( huò )这副牌我和了( hú )【理解课文】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朗读课文】【课文分析】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剑,而是在船帮上刻个记号,等船停后才去寻找。
剑却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驶,这怎么能寻着剑的踪影?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刻舟求剑”。
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
这就叫“因地制宜”。
【思考问题】6.《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7.《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课文分两个层次: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①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吕氏春秋》【注释】①涉江:渡江。
②坠:掉下去。
③遽(jù):急忙,立即。
④契(qiè):通“锲”,刻。
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④求剑若.此: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这儿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指掉下去的剑④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余、予、愚。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适合于变化的需要,不能死守教条、不懂变通。
刻舟求剑阅读题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题及答案《庄子》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刻舟求剑”。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把剑掉入了江水中,而他却在每到对岸就刻一刀船底,以为这样可以找回剑来。
这个故事看似荒谬,但是却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可以把把剑比作知识。
当我们失去一段知识时,我们不能死命地回忆过去,而应该学会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掌握它们。
否则,就像那个把船刻得乌烟瘴气的人,最后把自己陷入了一个错误的思维轨道,而无法自拔。
其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经验教训。
当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人生,我们应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我们才不断成长,才拥有越来越多的智慧。
我们可以像这个故事中的人一样,将自己的经验教训用一种便于他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分享,这样可以给不懂事的人提供一份宝贵的财富和启示。
还有,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具备“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推行了许多创新性的政策和理念。
同样地,做人也需要具备创新性。
不要一味地复盘过往,而是应该注重思考未来,创造新的机会和可能。
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价值。
另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轻易放弃。
当我们面对挫败或失败时,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
这时候,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尝试寻找新的机会。
正如这个故事中的人一样,他并没有放弃寻找剑的机会,而是一直坚持不懈地刻船求剑,最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剑。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要不断追求更加深刻的道理,走进各种领域,开启全新的思路。
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我们发现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发现生命中的精彩和有趣之处。
总之,这个故事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思考,不可轻率行事;要勇于探索、创新;要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不断总结和思考。
在人生中,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和问题,用智慧和勇气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精选12篇)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精选12篇〕篇1:刻舟求剑阅读答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故事“___________”也说明了类似的道理。
(2分)【答案】17.(1)从(1分) (2)停顿(1分)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1分)不也是很糊涂吗(1分)19.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变通。
(1分,意近即可。
)河中石兽(1分)【解析】17.试题分析^p :先要大致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大为双字来解释,如此题中“止”为“停顿”。
篇2:《刻舟求剑》阅读答案此:这里,原文指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求剑假设此翻译为:在这里找剑.动宾前置,应是,假设此求剑惑又表如今“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说明道理:不要用静止的目光看事物.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开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合适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不亦惑乎,指代,“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种方法惑表如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此”代表这样,文中指楚人在船上刻一条痕迹,到岸后按这条痕迹下水寻找剑.了.”惑”表如今他没有考虑到事物的变化,不适于这种变化的需要.篇3:《刻舟求剑》阅读答案阅读《刻舟求剑》,完成1—4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那么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旁边的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1)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2)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按那个人的说法去做,能捞到宝剑吗?为什么?【答案】(1)在船舷上刻记号没有用。
(2)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3)不能。
因为船在移动,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猫咪穿鞋子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慕。
他想:“我怎么没有鞋子呢?”他回到家,东找西找,好不容易找到四只鞋子,就好奇地穿在脚上,走到院子里。
小猫咪问公鸡:“这鞋子好看吗?”“好看!好看!”公鸡说着连连点头。
小猫咪又问:“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呢?”“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又问了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他们都说这鞋子好看,但自己穿上不方便。
小猫咪想:“我不用刨土,不用抓树枝,不用游泳,也不长跑,只有我可以穿鞋子。
喵!喵!喵!”晚上,猫妈妈回来了,看见小猫咪脚上的鞋子,笑着说:“傻孩子,咱们的脚心好像医生的听诊器,能知道地面上有没有动静。
穿上鞋就感觉不出来了,怎么捉老鼠啊?”小猫咪脱下鞋子试了试,真是这样。
从此,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了。
(1)用“①②③……”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猜猜下面划线字的读音,连一连,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羡慕________ páo刨土________ xiàn容易________ yì听诊器________ shǎ傻孩子________ zhěn(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刻舟求剑》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括号的`字。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代词,代指楚人;
(2)代词,代指这里。
2、船在前进,而剑却在原地,在船做记号的地方找剑,不是很奇怪吗?
3、刻舟求剑要学会变通,不该墨守成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看待事物。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成语故事,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遽——急忙、立刻契——同“锲”,刻惑——糊涂1、把文中的带点字分别换一个说法。
(同样只用一个字)涉()坠()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3、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填空。
(1)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2)我真想给故事中的楚人指出他的糊涂之处:你真糊涂,(3)我真想让故事中的楚人记住这个深刻教训:你得记住,阅读文言成语故事,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遽——急忙、立刻契——同“锲”,刻惑——糊涂1、把文中的带点字分别换一个说法。
(同样只用一个字)涉(渡)坠(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3、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填空。
(1)这个故事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刻舟求剑(2)我真想给故事中的楚人指出他的糊涂之处:你真糊涂,(死板,不懂变通)(3)我真想让故事中的楚人记住这个深刻教训:你得记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
《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原文:【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阅读题: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3)从其所契者()(4)席上啖菱()13.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C、置之其坐D、其人自护其短14.翻译句子:(6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4分)(1)(立刻,匆忙)(2)(迷惑,糊涂)(3)(雕刻)(4)(吃)13(B)(3分)14.(6分)(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
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15.(3+3分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篇二」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
船到江心,挂在身上的宝剑从剑鞘滑出,掉进水里去了。
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同船的人都觉得很可惜。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同船的人不理解,问他:“你在船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得意地说:“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
到了码头,我就能把宝剑找回来。
”不久,船靠岸了。
那个人顺着刻得记号下水去捞宝剑。
可捞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宝剑的影子。
他望着自己刻得记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我的宝剑明明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呢?”好词:滔滔自言自语得意佳句: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眨眼之间,宝剑在滔滔的江水中沉没了。
1.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当时怎么做的? A.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B.立即跳下河去捞。
C.不管不顾。
正确答案:A2.那个人的宝剑是在什地方掉进河里的? A.江边 B.江心 C.剑鞘正确答案:B3.“剑鞘”的“鞘”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音序。
A.Q B.B C.q正确答案:A4.短文有(
)个自然段? A.3 B.4 C.5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