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绪论(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学科性质、目标功能及意义)●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相关关系●第五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第六章社会保障基金●第七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第八章社会保障水平●第九章社会救助●第十章社会保险●第十一章社会福利绪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国际劳工组织(1942):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德国(陈良瑾,1990):即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英国(贝弗里奇,1942):为消除贫困,以普遍性和类别原则,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美国(美国社会保障署,1995):指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还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为抚养子女而发给的家属津贴也包括在这个定义之中。

●日本(陈良瑾,1990):是指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上,寻求经济保障途径.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援助,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同时谋求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以便使所有国民都能过上真正有文化的成员的生活.二、港澳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香港:●——(官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的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的福利,包括综合保障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及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灾民紧急救济等.——周永新:政府为保障国民最低生活需求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供款性的社会保险和普遍津贴制度。

—-莫泰基(1993):社会保障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府设立的制度,运用大众的财富,给予需要的人最基本或应得的援助,藉以维持生活需要,以及配合社会发展,增加国民福利.●澳门:● -—邓玉华(2003):包括社会服务、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
社会政策评估
对社会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完善和改进社会政策。
05
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理论发展
全球化对社会保障理论的影响
全球化加速了社会保障理论的演变,促使各பைடு நூலகம்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 的社会保障问题。
跨国社会保障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跨国社会保障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 挑战,推动全球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福利经济学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 水平。
社会福利政策
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问题,提出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社会保 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等。
社会政策理论
社会政策目标
强调社会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和谐,提高人民的生 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政策手段
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这些手段来调节社会 经济关系,实现社会政策目标。
创新社会保障模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经济不确定性等挑战,需要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 ,如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个人储蓄账户等。
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
在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需要关注制度的经 济效率和财政可持续性,以避免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出。
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社会保障理论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 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成果。
02
古典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险理论
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险理论起源于工业革命后 的欧洲,旨在解决工业化带来的
劳动风险问题。
核心思想
社会保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国 家立法,强制性地为劳动者建立社 会保险制度,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保障内容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的制度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的制度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的制度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们生活的保障网。

它为人们提供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各种保障,使人们受到欢迎和尊重。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保障制度起源于工业化时期,其历史悠久,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保障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人们通过支付保险费来获取保险公司保障,这是最常见的保障形式。

与私人保险相比,社会保险享有更大的保障优势,因为它通常由政府主导,可以利用大规模的资金优势来降低风险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等保障,实施较为完善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典等。

社会保险的规模、待遇与人民生活水平加深密切相关。

在德国,社会保险体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先驱。

系统的强大使得这一体系持续成功发展到今天,为德国的医疗、养老、家庭/亲属关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法国,社会保险体系从19世纪开始发展,逐步增长。

目前,其存续时间较长并具有高度合规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涉及到很多与社会保障有关的领域。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基于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慈善性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形式,通常针对经济困难、老年、疾病、灾难及残疾等状况的群体。

这一形式的财源多来自于政府拨款、慈善捐助等。

社会救助制度通常包括住房保障、食品基础保险及其它各类公共救济。

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社会救助相对较为薄弱,被视为补充性质的保障。

因为当中存在的诸如难以界定受援人范围、救助标准等问题。

在美国,社会救助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但是会被要求额度较高的财产或者收入等。

此外,美国的社会救助往往仅限于节日福利、临时性福利及灾难补助等。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职责主要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特定的额度、服务和法律保护等。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代福利”思想


3、第二代福利应该能够适应英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改 变,工作和照料孩子是夫妻共同承担的,而且退休生 活将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福利制 度必须使这种家庭生活变化趋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安全感来替代恐惧感。 4、现代社会福利应该增强人们的社区感和使命感, 现代福利社会所依靠的不是发放更多福利的家长式政 府,而是提供就业和教育、帮助人们自救的能动性政 府。第二代福利不应该通过高高在上的政府来发号施 令,而应该鼓励地方决策和革新措施,鼓励公共和私 人开展合作。
新剑桥学派



二战后流行于英国的凯恩斯主义的两个分支之一, 以凯恩斯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出发点解决社会 分配的不公平问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代 表人物:罗宾逊等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对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 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新自由主义




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派别 兴起于20世纪60-70 年代,兴盛于80年代 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强调国民个人的自 助精神,并认为每个国民都需要确立自我保障意识, 家庭也要对其成员承担生活保障的责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社会保 障制度的改革就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动 政府削减社会保障事业并将其转归民间组织来管理和 经营;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并由补充保险等其他手段来 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和投资越来越向私营部门 开放,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一、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1)功利主义学说与思想早期的资产阶级福利思想产生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之中。

他认为,追求幸福或福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而所谓的福利就是功利。

“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给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如果利益有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在边沁看来,无论是个人、共同体还是国家,只要他们的活动“倾向于增大个人快乐的总和”,或者“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就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测量对错的尺度。

’判断政策的好坏只能依据他们是增加共同体的快乐还是减少这种快乐的倾向来定。

”可见,功利原则不仅是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也是立法上的优劣标准。

社会成员只能在整体的利益中获得自己的福利。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坚持并发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首先,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

不过,作为幸福的标准,不是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的幸福,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关心他人幸福,改善人类,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快乐的源泉。

其次,约翰·穆勒认为,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

国家应采取某些干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把不容忽视的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限制遗产继承,发展合作社,增加对全民的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或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福利改名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建立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学说的启示。

一、导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作用的社会保障思想、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国家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保障的思想。

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保障理论、“福利国家”论者的社会保障理论。

三是西万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社会市场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其他经济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增长学派、未来学派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 T. 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至于有些阶层要求保障超出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那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深险计划去解决。

他认为,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妇女福利。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大全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大全

社会贫困问题 凸显
工人阶级的促 进作用
新济贫法对申请进入贫民 习艺所规定了苛刻的条件,内 含对贫民人格的侮辱,激起工 人阶级强烈的义愤,以至于发 出了“砸烂贫民习艺所”的呐 喊
经济危机后随之 而来的长期经济大萧 条给英国以沉重的打 击,贫困和失业成为 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 题。
工人阶级队 伍日益壮大,工人 阶级政党成立,该 群体对社会保障制 度的要求及其所做 的斗争推动了英国 现代社保的建立。
经济学理论 中的社会救
助思想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贫困产生于贫困,贫困带来贫困,贫困者很难依 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解决绝对贫困是社会救助 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 救助
主张国家干预,主张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 救助
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社会风险需求推动了社会 保障的供给;社会保障的建立发展,是为了更好地 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
友谊社 十八十九世纪较为活跃的救济协会组织,在高 收入工人上层中广为存在和发展的民间互助组织。
自愿捐资、缴纳会费、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4、最终确立时期(1834-20世纪初)
新济贫法阶段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了 失业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口数量激增
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章: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1
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3
第一节: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一、英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
开始 阶段
1、萌芽阶
段(中世纪 时期)
新济贫 法时代
4、确立时 期(183420世纪初)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

第三讲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2

• 4、保险的项目有多有少,在一定程度 上解决了人们生、老、病、死、失业、 伤残的后顾之忧。
• 5、保障的覆盖面大,几乎包容了社会 全体成员。
• 6、完全社会统筹。无个人账户互济互 助,共担风险。
1. 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 全面建立
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在签署《社 会保障法》时声明:“我们美国计划的 主要目标之一,是保障我国男女老少免 受生活中的某些不测风云和兴衰变化的 影响,今天,持续多年的这一愿望得以 实现。”
• 2.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由英国工党首先倡导建立。
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提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 的报告,工党艾德礼政府在1946―1948年提出并 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包括《社会保险 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 《住房法》、《国民救济法》及《家庭补助法》 等。这些法律以及其他措施构筑了现代英国福利
我国四种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区别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对象
工薪劳动者
生活在社会基本 水平以下的贫困 地区和居民
社会成员各类 残疾人生活无 保障人员
军属烈属、 复员专业军 人、伤残军 人
方式 通过法律强
制实施
政府实施
政府实施 政府实施
内容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城镇最低生 活保障
• 瑞典:居住权→高水平+普通型; “三高”:高
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特点:
–第一,保障项目齐全,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
–第二,高税收维持高福利,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 国家税收;
–第三,无所不包的社会福利;被评为“从摇篮到 坟墓”的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概论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资料

1.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济贫法》的问世。

2.1935年,美国“新政”时期通过的《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

3.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4.社会保障定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5.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2)社会保障的依据是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4)社会保障的获益主体是全体公民;(5)社会保障的内容是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6)社会保障的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7)社会行为、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事业、社会政策6.社会保障的特征:福利性、互济性、社会性、强制性7.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2)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8.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宗旨:为国民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9.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社会捐赠。

(3)社会福利(4)优抚安置;优抚和安置的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

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1)二者的相同点:①都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两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2)二者的不同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障是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障是非盈利的,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与公平具有社会价值。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复习要点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复习要点

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复习要点第一章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1881 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2.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又是由四大支柱支撑的,这四大支柱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3.1883 年,德国政府在《疾病保险法》中明确了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①自助原则。

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不同,医疗保险的风险由全体人民共同承担,国家原则上不给拨款。

②社会一致性原则。

医疗保险费按个人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但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与被保险者缴纳保险费的多少无关。

③所得转移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表现在:企业负担一半保险金,形成企业向家庭、企业主向雇员的所得转移;从保险费缴纳到支取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形成现在向未来的所得转移;医疗保险基金实际使用的年龄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均,形成发病率低的青年人群想发病率高的儿童和老年人的所得转移、发病率低的地区向发病率高的地区的所得转移。

4. 护理保险是德国第五大社保支柱。

5. 德国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为现收现付制。

6. 德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措施。

问题:①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金供求比例失衡。

②养老保险支出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③缴纳比例的不断提高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削弱了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

措施:①通过补助和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个人在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参加其他养老保险。

②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鼓励生育。

③不断提高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占工资总额的比重。

④提高退休年龄,控制提前退休。

7. 联邦公众医疗保险协会(AOK )是德国最大的法定医疗保险机构。

8.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

9. 德国工伤保险法规定了“预防优先”和“注重康复”的原则。

10. 德国工伤保险基金的征集模式为现收现付模式。

11. 德国养老保险方面的改革主要有:首先,逐步将退休年龄由65 岁推迟到70 岁,控制提前退休人数;其次,将计入领取养老金工龄中的受教育时间由原来的13 年缩短为7 年。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概述一、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建立、发展乃至改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政治、文化、战争、经济等。

而各个因素又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板块,交互作用,共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近代西方国家,因而对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便无可厚非的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环节。

例如社会保障发展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思想(见表1):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19世纪起源于德国的历史学派,20世纪的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以及二战时期的贝弗里奇报告,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都无不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基于对上述理论的学习,以及借鉴各理论对不同国家的主要影响,可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所谓“借他山之石,攻我国之玉”。

时期早期发展时期改革时期主要思想亚当・斯密,新历史学派,旧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新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表1: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二、理论介绍(一)亚当?斯密的思想17世纪英国产生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而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极力否定社会救济作用的思想。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的任何干预,反对进行收入再分配,认为市场分配的结果就是最合理的。

英国1601年颁布的旧《济贫法》是世界首次出现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斯密则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权。

可以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相关主张,阻碍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新历史学派19世纪初期,历史学派起源于德国。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旧历史学派的先驱,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旧历史学派逐渐演变为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1德国经济学家用“国家经济学”对抗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在自由主义的支配下,市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社会 保障制度作为国家干预的手段之一,受到阻碍,如20 世纪70年代的世界社会保障改革,减少社会保障支出, 就是受到了自由主要的影响
里根政府改革:减少津贴、缩减社会福利开支、将联 邦政府的责任转向州政府等
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融合
20世纪80年代,日本.青木昌彦
建立在理性假说基础之上的,与风险理论相反
储蓄和保障成为必要——社会保障和市场保障
感谢下 载
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 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希望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越少 越好,主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应该由个人自由的选择, 也就是市场的力量。小政府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都 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式。如弗里德曼自由主义、洛克 的“看不见的手”理论都主张国家作为守夜人而存在。
国家作为最高的公务机关,职能应不断扩大 增进社会福利,走改良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工会组织,调和劳资矛盾
国家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影响
在新历史学派表:[德]路德维希.艾哈德:《大众的福利》 主张
国家干预,但区别于社会主义的国家统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主要内容 古代社会保障理论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仁政思想、兼爱思想
近代社会保障理论 现代社会保障理论
国家干预主义 自由主义 福利经济学思想 新历史学派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风险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古代社会保障理论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古希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财产公有,分工协作、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中世纪后期 莫尔《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 益又有趣的金书》) 财产公有,分配公平、按需分配,团结互助 康帕内拉《太阳城》 政治民主、贫富差别消失、按需分配、无阶级差别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大同社会论:儒家 社会互助论:墨家兼爱思想 仓储后备论:

现代社会保障

现代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改革阶段:
保障危机出现1970s:经济危机“利危机”社会保障 改革
开源、节 流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以经济为基础循序渐进 以法律为依据实施、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历史演进
——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起点
英国:新《济贫法》
社会保障
改革 成熟 形成 起步
起步阶段:
社会救助出现
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
新社会保障理念
公民 合法 权利
政府 应尽 义务
立法形式确定
《济贫法》
瑞士
荷兰
丹麦
挪威
形成阶段:
社会保险产生
德国:19世纪中叶
俾斯麦时期 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
1883年《疾病保险法》 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残废、死亡保险法》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体系混乱、保障面小 以社会救济为主体
成熟阶段:
社会福利出台
1930s:世界经济危机
影响社会安定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世 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福利国家”涌现
经济学家贝弗里奇: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第一节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学派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19世纪末,德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标示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以边沁、约翰密尔、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自由放任主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学派1)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1.德国的“讲坛社会主义”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古斯塔夫施穆斯主要内容:(1)反对自由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举措,主张国家干预,鼓吹劳资和推行社会保险,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

(2) 反对马克思主义2.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乔治萧伯纳、悉尼韦伯主要内容:主张以温和的方式实行社会改良,有国家举办各种社会公共福利,以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从而缓和劳资矛盾。

第二阶段: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 庇古提出的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主要内容:(1)主张通过增加国民收入来增进普通福利。

(2)主张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增进普通福利。

福利经济学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化原则,是西方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2.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思想代表人物:凯恩斯主要内容:(1)国家必须走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2)消除贫民窟,建立累进税制和颁布最低工资法,从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基金保值增值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阶段:二战后1.英国工党提出“公平分配收入”、“混合经济”2 . 克罗斯兰提出的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五项原则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3. 蒂特姆斯:(1) 主张以更为普遍的财政福利和以工业成就为基础的制度性资源在分配(2)主张使资本主义制度朝混合的经济,福利的多元主义、公民权利和义务并重的模式发展2)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①在经济上,主张采取混合经济与国家干预并行的模式。

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认为国家对公民的福祉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政府的角色是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个人提供资金和服务。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柏拉图:《理想国》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社会保障理念:消灭私有制、财富公平分配、互助思想
2、人道主义与宗教思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民主、平等
和人权等口号,为社会应对其成员的生存权利负有责任的观点 提供了文化基础。所谓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 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人道主义仍然是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的最根本的道德源泉。
是对某些生产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的基础设施,如铁路、邮电等 实行国有化,二是收入和消费国有化,即通过累进税制将一部分 国民收入纳入国家预算,作为社会保险和供应集体消费的基金 瑞典学派主张
1).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运行,平抑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
2).用累进税及其转移支付的方式,举办社会福利,是个 阶级、阶层收入趋于均等化。
• 3)、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
• 吉登斯认为,政府应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投资人力资源,进行终 身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公私合作,以形成一个积极改革的 福利国家——积极福利社会中的社会投资国家。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
第一,“第三条道路”主张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应 该是一项由国家、非政府机构、私营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事业; 第二,国家只提供给国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支援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员; 第三,鼓励和倡导私营机构承担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责任,引进市 场竞争机制和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服务体制; 第四,相对于之前的“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第三条道路”特别 强调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个人应该承担比过去更多的社会保障责 任。

第1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精品名师资料

第1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精品名师资料

1.1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
6 贝弗里奇 • 1942年发表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 报告的主要思想是保护由各种社会风险所 导致的每个贫困人员 • 国家应该消除国民的五大毒瘤,即贫困, 疾病,无知(教育),陋隘(住房和环境) 和失业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 家”,他把社会政策进行系统化和具体化, 是福利国家的设计者 2019/2/15 8
2019/2/15 2
1.1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
1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张( 1883年德国颁布 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 • 主张国家至上 • 强调劳工问题 的严重性 • 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与经济 • 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 • 地位:他们的这些主张是西方国家社会保 险的一个重要基础
2019/2/15 5
1.1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
4 新剑桥学派
•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化 实行高额财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实行高额的遗产税和赠与税 国家财政拨款对失业人员等劳动者培训增 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不均状况
2019/2/15 6
1.1 西方社会保障思想 5 瑞典学派 –开创了一国家干预实现“充分 就业”和“收入均等化”的瑞典模式,成 为独特的“混合经济”下的“福利国 家”-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 把“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社 会保障的两个主要内容,主张国家干预, 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 以实现“充分就业”。同时主张依靠收入 再分配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 和消费水平趋于均等化,保障国民的最低 生活标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 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方面 7 2019/2/15 的理论基础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它们分别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本文将对这三大理论流派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由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理论介于自由放任主义和全面干预之间,强调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由威廉· Beveridge等人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这种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公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代表人物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该理论主张社会保障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力。

这种理论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相应的保障。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

但是,这种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精选ppt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最低工资制度方面的 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最 低工资水平应该相当于雇佣工人的平均工 资,或者维持劳动者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 生活资料的工资;第二,各国的最低工资 水平应该是不同的;第三,最低工资水平 有越来越降低的趋势,对于这一点,他们 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最低工资的实际情况 做出的一种判断。
精选ppt
1941年6月,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 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贝弗里奇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 五德先生委托,出任“协调委员会”主席,负 责对当时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 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 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
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提交了一个题为《社会 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即就是著名的“贝 弗里奇报告”。
在劳动价值理论上,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生产中,社会保障是现代 社会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使劳动者对未来 的生活质量增加安全感;第二,在分配中,在支付 工资进行消费性分配之前应该进行事前扣除,建立 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劳动力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最终进入消费领域。
•政府与市场 •效率与公平 •权利与义务
精选ppt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 亚当·斯密(1723-1790),《国富论》,1776年出版。 市场经济是“国富裕民”的康庄大道。市场机制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它在合理地配置资源。 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
三、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 后得到很大发展的学说。代表人物主要有 大卫·达维逊(Davd Davidson)、古斯塔 夫·卡塞尔(Gustau Cassel)、克努特·维克 塞尔(Knut Wicksell)、伊里克·林达尔 (ErikLindahl)、阿萨·林德伯克(Assar Lindbeck)等。主要观点及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1)功利主义学说与思想早期的资产阶级福利思想产生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之中。

他认为,追求幸福或福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而所谓的福利就是功利。

“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给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如果利益有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在边沁看来,无论是个人、共同体还是国家,只要他们的活动“倾向于增大个人快乐的总和”,或者“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就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测量对错的尺度。

’判断政策的好坏只能依据他们是增加共同体的快乐还是减少这种快乐的倾向来定。

”可见,功利原则不仅是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也是立法上的优劣标准。

社会成员只能在整体的利益中获得自己的福利。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坚持并发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首先,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

不过,作为幸福的标准,不是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的幸福,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关心他人幸福,改善人类,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快乐的源泉。

其次,约翰·穆勒认为,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

国家应采取某些干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把不容忽视的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限制遗产继承,发展合作社,增加对全民的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国家的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而不是干预经济。

但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

国家的公共职能应不断扩大和增加,凡是个人努力所不能达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的目标,都应由国家实现。

他们从改良社会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整劳资之间的矛盾,主X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这些主X成为德国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依据。

(3)福利经济学说第一、古典自由主义的福利价值观对社会保障发展的限制。

于古典自由主义来说,如何保证个人最大的自由以使他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潜能,是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的根本原则。

他认为,国家或政府的作用仅仅限于:“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

第三,建立并维持某些共同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正是这种主X个人自由的政治经济学,决定了自由主义的福利价值观,即政府只能在最低限度上为穷人提供“剩余福利”,其观点有:1、家庭和自由竞争的市场是两个在社会中自然形成的福利提供渠道,个人的需要可以通过它们得到适当的满足,只有当这两个渠道无法发挥作用时,或者是某些福利需要不能从这两个渠道得到满足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保障才应介入提供福利的运作,并且这一介入也应该是暂时的。

2、社会保障不能代替工作,任何福利措施都不能破坏传统的、自由的工作伦理规X,应避免通过选择福利来替代工作。

3、以资产调查式的救助、有限的普遍性转移或有限的社会保险规则为主导;福利给付主要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救助,以最低给付标准来避免人们对社会保障的普遍依赖。

4、应以积极的私人福利补贴方式来促进市场的发展,而不能用社会福利来抑制市场机制。

5、国家有效地控制社会权的X围并建立一个阶层化的社会秩序,在其中,接受国家福利的人具有相当类似的贫穷程度,其多数人则有市场差别待遇的福利水准。

第二、庇古的早期福利经济学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以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发表为标志。

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开山鼻祖。

他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或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由庇古创立的早期的福利经济学,旨在通过制定理性的经济政策来改善人类福利。

庇古认为,一个人的福利寓于他自己的满足之中,这种满足可以由于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也可以有其它原因(如知识、情感、欲望等)而产生。

“效用就意味着满足,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由效用构成的。

”如果一个人的欲望不变,他持有的一种商品越多,那么,他对于那种商品增加的单位所得到的效用就越少,因而他对于那种商品增加的单位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就越少。

从一种商品最后增加的单位所取得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从商品的边际单位所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庇古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越是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扩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削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庇古的第一个基本命题提出了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他认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增加社会产量,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料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为了维护社会福利的极大化,某种程度的国家干预措施就必不可免了。

他的第二个基本命题提出了收入分配均等化的问题。

他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广到货币的边际效用,断言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小于低收入者的币边际效用。

如把收入从富人转移给穷人,必会增进社会福利。

由此可得出一般性结论: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必增加经济福利。

因此,他提出了收入转移的主X但福利措施有三个准则:一是不损害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以自愿转移为好;二是防止懒惰和浪费,使投资福利的收益大于投资机器的收益;三是反对无条件补贴。

第三、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包括罗宾斯、艾伦、希克斯、卡尔多、伯森和萨缪尔森等人,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讨提出了“效用序数论”、“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等分析方法,丰富和完善了福利经济学。

最主要的发展是“补偿原则论”和“福利函数论”补偿原则论派以卡尔多、希克斯等人为代表。

这一论派认为任何经济改革都会使一些人得利使另一些人受损失,如果通过某种经济政策使受益者补偿受损者,补偿以后还有剩余,那就是增长了社会福利。

柏格森和萨缪尔森则引入了社会福利函数,进一步发展了新福利经济学。

他们指出,社会福利是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

因此,社会福利函数是多元函数,从而由帕累托最优化原理所确定的最优化状态是不确定的。

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

因此,通过合理分配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不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达到,显然要引申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结论。

(4)费边主义1884年英国成立“费边社”,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社会仅靠时常的调节还远远不过,政府的任务是调节时常制度造成的不公正。

费边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可以归纳为:(1)从自己自由、平等、XX、协作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价值观出发,提出享受最低标准的文明生活是每个公民天赋的权利;(2)先进的经济不能自动消除贫困,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各种社会服务,采取社会再分配的形式达到一定程度的平等;(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社会整体繁荣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人更成为其人”。

(6)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作为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对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起过直接影响作用的,应当首推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如何处理和防止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和失业,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经济危机开拯救药方。

1936年,凯恩斯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在书中,他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做出了新的分析,他认为,传统经济学信奉的萨伊定律即认为“供给可以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严重地违背了资本主义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现象。

而这一切都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只要提高了“有效需求”水平,使之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要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水平,就必须大力刺激消费和投资,尤其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气氛和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问题。

在“有效需求原理”的理论基础上,凯恩斯提出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以政府需求的扩大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同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

在危机期间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剌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实现克服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目的。

凯恩斯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规模经济危机表明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已经破产,供给和需求的自动平衡并非市场经济的常态,为了稳定经济,国家必须主动干预;其次,在经济萧条时期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最后,经济的增长不取决于节俭和资本积累,而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强弱,社会保障支出不是零和游戏,它不仅对穷人有利,而且对整个经济都有积极意义。

(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马斯洛所著的《激励与个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按照发生的顺序,由低级到高级成梯状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确实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一般需求规律,这种规律揭示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社会成员的需要的满足,客观上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愈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就愈是离不开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正是促使社会成员的需要获得满足并由低级向高级转移的良好的社会机制。

(8)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思想(9)贝弗里奇的福利计划《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现代从事社会保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书,它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42年,贝弗里奇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1、报告中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社会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救济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而自愿保险则用以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