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际关系与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章
是交往双方表现自我和传达信息的外显行为方式,如语言、 举止、表情、手势和眼神等。
第8 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第十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人际交往具有符合其知识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些特点。
1 强烈的交往愿望
2 渴望平等的交往关系
3
交往注重情感
4 多种多样的交往方式
5
独立的交往意识
2
友善地微笑。微笑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表达了一个人的愉悦、欢乐、幸福。
3
注意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非语言沟通中的主要信息通道。
4
人际距离的把握。一般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种:① 亲密带(0~0.5米)② 个人距
离带(0.5~1.25米)③ 社会带(1.25~3.5米)④ 公共带(3.5~7.5米)
5
辅助语言的运用。辅助语言又称副语言,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
易产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四)相互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第 10 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概述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第十章 (五)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影响人际交往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外在形 象、个人能力和个性品质等。
1.外在形象
2.个人能力
一个月过去了,小敏发现预科生们普遍对她有敌意,如故意不给她开门、故意大声说话影响 她看书或睡觉、假装听不见她的问话,甚至团结起来攻击她的某些行为。渐渐地,小敏觉得寝室 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就连那3位本科生对她也爱理不理的。她感到很难受,在寝室找不到一点爱 与归属的感觉。小敏的情绪糟糕到了极点,但她依然觉得:我有什么错?难道不是因为高中没好 好学习才上的预科吗,这是事实,为什么不能说呢?
恰到好处的做事方式_第10章 恰到好处地使用人脉人脉网不但要大,而且要结实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生活在21世纪,不管你是英国女王的公子,还是看破红尘的隐士,都不可能逃脱人际关系的影响力。
假如我们把人际关系比作大脑的神经网络,那么其中的每个人就是一个神经元:突起的越多,与周边的联系就越多,也就比别人更灵敏,从而更易于走向成功。
可见,人际关系网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对人生的成功又是多么的重要。
广交朋友,多拉关系关键词:做事方式·使用人脉·广交朋友适用情境:不喜欢交朋友者需学习运用此方式。
我们怎样才能左右逢源,达到成功的彼岸?只有朋友多才会好办事。
在社会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成功与否完全可以从其所交往的人际关系面的大小中反映出来。
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就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熟好办事"的潜规则都是适用的,即便是在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也是如此。
对美国人而言,说某人拥有强大的关系网是一种褒奖,他们往往会将关系视为资源和财富。
因此,在美国"拉关系"就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活动了。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成功地赢得竞选,就与他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分不开。
在他竞选过程中,他那些高知名度的朋友们可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及日后当罗德学者时的旧识。
他们为了帮助克林顿成功,四处奔走,全力支持。
所以,克林顿任总统后也不无感慨地说:"朋友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
"正所谓:"人情常卖给熟面孔。
"关系越广,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这已经被无数经验和教训所验证。
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网就是一个人人生最大的资源,无论你在生活中希望得到什么--浪漫的爱情、理想工作,抑或是一张球赛门票,你都有可能需要这个网中的有能力者的帮助。
所以,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
第十章 沟通参考答案
第十章沟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D D C D A 6—10:C C B B D 11—15:B A C B D 16—20:D B B B A 21—24:B B D D二、多项选择题1—5:ABCD DE ABDE ACE ABCDE6—11:ABCDE ABCDE ABCE ABCD ABCE ABCD三、判断题1—5:×√√√√6—11:××√×√四、填空题1.理解2、正确决策3、通道4、反馈5、眼神6、正式沟通7、下达8、章程、规则、工作流程9、横向10、上传11、过滤12、西蒙13、解码14、噪音15、非语言五、名词解释1、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的过程。
2、噪音——是指通道中除了所要传递的那些信息之外的任何干扰。
3、沟通方式——是指信息传递者选择那种符号系统作为信息媒介将特定的信息内容传递给信息接收者。
4、正式沟通渠道——是指组织系统中按章程、规则、工作流程等方式明文规定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渠道。
5、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一般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渠道。
6、横向沟通——组织机构内的级别相同的部门管理者之间或工作团队内的成员之间的沟通。
六、简答题1、简述沟通过程涉及的要素。
(1)传送者与接受者;(2)编码与解码;(3)传送器与接收器;(4)通道与噪音;(5)反馈。
2、简述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1)优点:主要是较为精确、持久、有形和可以核实。
(2)缺点:耗费时间太长,导致沟通费用增加,难以得到对方真实的反馈意见。
3、简述口头沟通的优缺点。
(1)优点:费时较少和传递迅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接受者的回复,同时发送者和接受者都可从对方的表情、声音和语言特征上了解对方的真实感情。
(2)缺点:在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缺乏记录和容易被遗忘等。
4、简述正式沟通渠道的优缺点。
组织行为学第10章 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10章冲突与冲突管理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重要概念1.冲突(conflict):冲突是一个过程,它开始于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其关心的事物有或将要有消极影响时。
冲突也是感知意识(知觉)、对立、稀缺和封锁。
2.建设性冲突(constructive conflict):又称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积极影响的冲突。
3.破坏性冲突(destructive conflict):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4.目标冲突(goal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
5.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的看法、想法和思想而导致的冲突。
6.情感冲突(emotional conflict):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情感上的不一致而引发的冲突。
7.程序冲突(procedure conflict):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
8.关系型冲突(Relational conflict):指由于人际关系问题而导致的冲突。
9.竞争策略(competing strategy):又称强制策略,为满足自身的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的一种“我赢你输”的策略。
10.回避策略(avoiding strategy):既不满足自身的利益也不满足对方的利益,试图置身于冲突之外,无视不一致的存在,或保持中立,以“退避三舍”,“难得糊涂”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11.妥协策略(compromise strategy:妥协实质上是一种交易,又称为谈判策略,指的是一种适度满足自己的关心点和他人的关心点,通过一系列的谈判、让步、讨价还价来部分满足双方要求和利益的冲突管理策略。
12.迁就策略(accommodating strategy) :又称克制策略或迎合策略,当事人主要考虑对方的利益或屈从于对方意愿,压制或牺牲自己的利益及意愿。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十章历年试题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十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1.权力是领导活动的手段,运用权力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力,是园长的()A.权力欲望强B.组织能力强C.工作有方法D.领导艺术2.在人际关系方面,园领导能尊重教职工,对教职工给予充分的信任,尽力满足教职工的各种正当需要,这种园长的领导方式是( )A.专制型领导方式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D.权变型领导方式3.主张将影响领导方式的各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领导风格的属于()。
A.专制型领导方式 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 D.权变型领导方式4.领导者的影响力由两部分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其中( )A.权力性影响力是自然产生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B.权力性影响力是派生的,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C.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派生的,具有强制性特点D.非权力性影响力是自然产生的,具有非强制性特点5.园长的领导方式客观上存在着四种类型,其中最不可取的是( )A.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B.专制型领导方式C.权变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6.与民主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的领导方式是()A.专制型领导方式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D.权变型领导方式7.幼儿园中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A.园长B.教师C.幼儿D.家长8.主张将影响领导方式的各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领导作风的属于()A.专制型领导方式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D.权变型领导方式9.幼儿园教师各行其事、各自为政,没有制度的监督与约束,领导者与教职工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导致这种情形的工作作风是()A.专制型领导方式B.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C.放任型领导方式D.权变型领导方式10.对园长提出文化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目的在于()A.完善管理制度B.提升管理档次C.调动员工积极性D.实行内行领导1 1.在整个领导影响力的构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占有主导地位的影响力是()A.权力性影响力B.非权力影响力C.号召力D.感召力12.下列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是()A.组织法规B.文化习俗C.群体规范D.良好的个人品格二、填空题13.园长应具备的领导能力,主要有筹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说明:对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二部分章节题库说明: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章管理的挑战第2章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4章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第5章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第6章战略管理第7章有效的决策第8章组织工作的基础第9章组织变革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第11章管理与领导第12章激励第13章沟通第14章控制第15章创新第16章新世纪的管理第三部分模拟试题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包括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详解。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严格按照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题型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管理学基础10-人性假设理论
复杂人假设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是一个错综复杂 的动机模式,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会 有多种需要,并且会随着工作、生活条 件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超Y理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结构 人的需要并非与生俱来,受后天环境影响而
成 人对不同组织或组织的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的
需要 一个人是否肯于为某一组织贡献力量,取决
梅奥在总结和概括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 会人”的人性假设,他把重视社会性需要、轻 视物质性需要的人称为社会人。
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 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是由社会性需要引 起。物质利益刺激对人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但归属感、身
“胡萝卜加大棒”
根据经济人假设,所采取的管 理措施
其一,任务管理。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
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任务明确、组织 严密、分工具体、考核严格的管理规则。
其二,强制劳动。主要通过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管理和运用权威手段
对组织成员进行劳动的监督和控制。
其三,物质刺激。在激励约束机制上,主要依靠增加工
23
第三,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解决社会
或组织中各种问题所需的想象力、创新力及其他方面的智慧潜力。
第四,在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作为, 缺乏抱负、逃避责任并非人的本性。
第五,人具有自主性。在实现所承诺的目标活动中,人都能够自我管
理、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惩罚不是鞭策人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惟一方 法。
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 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第十章 沟通
• 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
• 而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 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 非笔墨所能形容。 •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 • 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真的听懂对方的话了吗?你 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 威打断对方说话?
A链式沟通、民主式管理。B轮式沟通、集权式管理。
C环式沟通、民主式管理。D全通道式沟通、集权式管理
第四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组织冲突及其产生原因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 争斗的对立状态。 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利益、观点、掌握信息或 对事件的理解上都可能存在差异,有差异 就可能引起冲突。
二、冲突的管理
1.对组织冲突的看法有如下三种观点: 冲突的传统观点—(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 冲突本身表明组织内部的机能失调。对组织有害无益, 应该避免。
冲突人际关系观点—(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中期)
冲突是任何组织不可避免的产物,冲突并不一定导致对 组织的危害,可能也是有利于组织的积极动力。 (冲突存在合理化)
王利华是大三学生,一年前与几个同学在学校创办了创业者社团。由于适逢社会掀起创业 热,社团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社团在运作和管理方面主要是凭经验,所以在社 团活动的开展方面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成员的士气, 社团发展有走下坡路的趋势。 为此,王利华和几个负责人商量在今年一定要搞好几次活动以振士气。经过王利华的努力, 社团终于争取到了校学生工作部举办的创业策划大赛的承办权。这是一次宣传社团的绝佳 机会,王利华与社团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大干一番。 经过了一周多的讨论,社团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上交给校方审核,学工部经过审核, 对该活动计划非常满意,并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社团把活动办好。于是,王利华按照活动计 划,组织了社团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落实了各部门任务:实践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与各参 赛队的联络;外联部负责邀请知名教授和企业家担任大赛评委;宣传部负责海报设计和网 络宣传;办公室负责财务预算与支出管理。王利华要求各位部长千方百计调动部属的积极 性,全力完成各自部门的任务,并许诺:如果能够圆满完成这次活动,他请在座的各位到 庆香楼吃一顿。会上,各部门负责人也士气高昂,纷纷表示一定要搞好这次活动。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PPT课件
19
(1)主动-被动型模式: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形成的最古老的护患关系 模式。
特点:“护士为病人做什么” 模式原型:“父母—婴儿” 适用:意识障碍、婴儿、危重病人、智障者、精神病病人、急救 (2)指导-合作型:构成现代护患关系的一种基础模式。 特点:“护士告诉病人应做什么和怎么做” 模式原型:“父母—儿童” 适用:一般病人、急性病人。骨折、分娩、外伤、术后。 (3)共同参与型:现代医患关系的一种发展模式。 特点: 护士协助病人自我护理 模式原型:“成人—成人” 适用:慢性病人、有文化者。
8
(二)沟通的功能
1.信息:收集、储存、处理和传递所有来自于不同渠道的信息 2.社会化:提供大众化知识,使人们在社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增强社会凝聚力,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动力:促进社会近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激励个人的选 择与目标的制定;鼓励开展个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期达到共同的 目标。 4.辩论和讨论:提供和交换必要的事实,以便达成一致意见或 澄清不同观点;促进公众关心和参与本国和国际事务。 5.教育:传授知识,以促进在人生各个阶段智力的发展、品格 的培养、技术与能力的获取。
(-)道德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 (二)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的统一 (三)综合服务与卫生服务的统一
18
二、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 狭义的医患关系就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为维护和促
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与以患者
为中心的群体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种 人际关系。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
1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 四、沟通能力及其培养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
★2、群众测评法。
• 通过走访、座谈、投票、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 群众对领导者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的反应和评 价,在充分掌握和综合分析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 领导者做出相应的评价。 • ★3、专家评估法。 • 由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对领导者进行测 评。
★4、情境模拟考评法。
• 把被考评者置于一个假设的或者人为设置的类似工作场景 之中,要求他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模拟操作,同时运用多 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应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并根 据观察的结果来评价他的领导绩效的方法。 • 5、调查研究法。 • 6、比较测评法。 • 7、统计分析法。 • 8、自我述职法
三、领导行为理论
• 行为理论是从领导行为角度来研究最佳领导模式的理论, 具体来说就是考察领导者实际上做了些什么和怎么做的。 认为领导者是后天培养、发展的,可以通过一些精心设计 的培训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移植到其他人身上。 • (一)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 • 密执安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提出两种领导行为方式:一为员 工导向,二为生产导向。 • 定义:员工导向领导重视人际关系和下属需要;生产导向领 导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完成。 • 不同导向领导方式对生产效率各有不同影响:密执安大学 的研究结论表明,员工导向的领导者与团体高生产和高工 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而生产导向的领导者们则与团体低生 产率和低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 领导作风与领导者运用权威的程度和下属在制定决策时的 自由度有关。民主与专制是两极。 • 1、领导作决策,宣布并执行; • 2、领导者说服下级,执行决定; • 3、领导者提出观点,征求意见; • 4、领导者提出可作修改的决策草案;
• 5、领导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作决策;
• 6、领导者明确范围,请集体作决策; • 7、领导者允许下级在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第10章 员工关系管理(刘善仕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教师:X X X
XXX大学XX学院
20XX年XX月XX日
0
目录
一、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二、劳动关系管理 三、当前员工关系管理的新挑战
1
一、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一) 员工关系
广义概念:员工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 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 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程延园, 2008) 。 狭义概念:员工关系不包括企业与工会之间关系,它是企业与本企业所 雇佣员工之间的一种组织内部关系,既不涉及工会,也不涉及政府,是企 业和员工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形成的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总合(刘昕 & 张兰兰, 2013) 。
个人之间的隐性心理契约。所以,员工关系更为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人际、情感甚
至道德规范关系。
4
一、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三)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劳动关系管理,即员工入职、离职的面谈及手续办理,员工申诉、纠纷和意外事 件处理。 2. 人际关系管理,即引导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有利于员工建立正式 人际关系的环境,并在员工面对困难时实施EAP员工帮助计划(EAP)。 3. 纪律管理,即制定雇佣行为规范的体系、准则和程序和奖惩措施,引导员工遵守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 4. 沟通管理,即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企业内上下级之间进行及时双向沟通, 完善企业内部建言机制。 5. 冲突化解与谈判,即制定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雇佣政策,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 以防范于未然,贯彻正式的集体谈判,协调工会关系,以及化解冲突和争端。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 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人际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二、选择题1、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致力于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
2、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3、交往本身要受每个人的不同志向、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受社会生产的制约。
4、人际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5、美国学者梅奥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1927年应邀参加霍桑实验。
6、霍桑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座工厂。
7、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
8、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即拒绝型、独裁型、民主型。
9、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10、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有五种: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雇员或仆人。
11、人际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
12、人的三种不同心态:每个人身上都好象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每个人身上又都好象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一个正常人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
13、伯恩内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中明确了相互作用的概念。
14、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父母、成人、儿童都是特指个性的心理状态。
15、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
16、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三、简答题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煤矿班组长素质提升培训-第10章 班组长的管理能力
第六节 展示自己,让人信服
三、 优秀的个人品质
班组长和班组成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过程中,班组长要处处尊重班组成员,以平等的姿态对待 他们,而不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
四、 优良的工作作风
班组长还要展示自己扎实的作风。班组长的作风如何,不仅影响着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更 直接地影响着班组成员的精神状态,影响着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要求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 注重用民主的作风感染职工,用扎实进取的作风带动职工,用严谨细致的作风引导职工,用创新的作风 影响职工,充分发挥班组的团队作用。
三、 当好“和事佬”
班组内部难免产生矛盾,班组长作为班组的“一把手”,要时刻留意班组成员的动态,发现班组内有不 和谐的苗头要及时给予关注和清理。班组长要善于解决班组成员之间的纠纷,当好“和事佬”,做好 矛盾双方的调解人,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是原则性问题不一定非得分出青红皂白,要学会“和稀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好班组团结工作。
第二要收集相关信息。班组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或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 要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猜想和臆断。
第三要克服不良心理的影响。做决策时一定要克服担心决策失误、担心组员抱怨、担心上级不满等 不良心理的影响,细心大胆地做出自己的决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 第四要做好决策方案的论证和选择工作。班组长在进行决策时,要广泛征求班组成员的意见,充分利 用群体的智慧,经过多方论证得出备选方案,再经过民主讨论后确定最佳方案。
第二节 赏罚分明,正确激励
二、 惩罚和批评有力
赏罚分明意味着有赏也有罚,惩罚和批评也是班组长常用的管理手段。惩罚和批评通过惩戒有不良行 为之人,既能促使当事人刻骨铭心,也能昭示其他班组成员,以儆效尤,防患于未然。
管理理论第10章-行为规律与激励
第十章行为规律与激励【本章导读】本章主要介绍人的行为规律,需求、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各种典型的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被誉为人事管理之父的罗伯特·欧文曾对下属说,在你们(指监工们)的制造工作中,由于设计良好运行正常的机器而得到很大的好处。
既然你们对死的机器赋予适当的注意就能带来如此大的好处,那么如果你们对主要的、构造得远为奇异得多的机器(即工人)赋予同样的注意,还有什么不能期望得到呢?人是组织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组织各项预定目标的实现毫无疑问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组织的目标要靠人来制定;计划和决策要靠人来实施;机器要靠人来操作;技术要靠人来创造和运用;信息要靠人来收集和传递;等等。
可以说,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激励是管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激励可以使职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能,变消极为积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到80~90%。
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第一节行为模式与激励激励(Motivation)本是心理学的概念,从词义上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激发和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一、行为模式:需求、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求引起的,动机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指引行动去满足某种需求。
需求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这里所说的客观刺激包括身体内部的刺激如饥饿,也包括身体外部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等。
个体缺乏的可能是个人体内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因素(如水、食物等),也可能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因素(如爱情、友谊、社会赞许等)。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时,身心便失去平衡,而出现紧张不安的状态,感到不舒服,就会寻求满足需求的办法。
[管理学]第十章习题
§10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一、填空题1.哈默和钱皮曾在《公司再造》一书中把“3C”力量即顾客、竞争、变革看成是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并认为三种力量中尤以最为重要。
2.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化,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3.按照变革的程度与速度不同,可以分为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
4.按照工作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组织为重点变革、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技术以为重点的变革。
5.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如果组织决定进行业务收缩,就必须考虑如何剥离非关联业务;如果组织决定进行战略扩张,就必须考虑购并的对象和方式,以及组织文化重构等问题。
6.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态度、技能、期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7.结构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职务、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
8.组织变革的阻力来自个人阻力和团队阻力,其中个人阻力包括利益的影响和心理的影响;团队阻力包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9.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10. 竞争是导致团体内部和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组织变革的主要目标是在效率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竞争来降低组织的交易成本。
11.变革中主要的压力因素有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12.人员变革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成员之间在权利和利益等资源的重新分配。
13.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变革、再冻结三个阶段。
14.变革中再冻结的目的是要能通过对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15.组织存在两种能够产生不同结果的冲突,分别是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16.组织中只有当目标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重要性时,潜在的压力才会变为真实的压力。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18学时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职场人际关系和职场的平行、上行、下行、客户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学生能掌握一般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认识他人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职场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授、影像教学、案例分析、课题讨论、情景模拟、实训练习、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形象的提升和实际沟通技巧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和实务,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系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2)通过提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训让学生练习,通过影像教学、课题讨论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行合一的理念。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基本沟通技能的练习,如: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让他们能在一对一沟通以及与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3.素目标/思政目标(1)掌握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解人的一生离不开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人际沟通,掌握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含义及沟通的主要方式,了解沟通失败的原因以及高效沟通的原则。
拓展专业视野,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乐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培养愿意与人合作的情感和能力。
【专升本-管理学复习资料】第十章 沟通
第十章沟通1.什么是沟通?个体间沟通,团队间沟通,组织间沟通的内涵是什么?对组织的意义是什么?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和/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组织中的个体间沟通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成员间相互传递相关信息以促成行为与目标相互协调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个体间沟通在组织中是最基本的协调工作,对组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组织中人的管理。
在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日益成为企业经营流程中专有知识的载体,成为产生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员工之间的交流及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知识在内部传递的表现。
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团队的沟通结构既影响团队绩效又影响员工的满意度。
对团队沟通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团队沟通集权的程度和团队任务的性质。
对组织的意义在于,在高度竞争的全球环境中,组织应用群体或团队解决复杂问题。
当团队活动复杂而且难度大时,所有成员都应该在一种分权的结构中共享信息,以便解决问题。
团队需要在各个方向上自由沟通。
应该鼓励团队成员彼此间讨论问题,员工的大量时间应该投放于信息加工。
但是,执行常规任务的团队沟通可以是集权式的,在处理信息上的时间不宜太多。
组织间沟通就是组织之间如何加强有利于实现各自组织目标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试图控制伴随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增加的各种知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竞争,企业必须走向合作,选择合作的竞争战略。
2沟通的目的是什么(1)通过沟通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2)通过沟通以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的行为(3)通过沟通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4)通过沟通获得与组织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2简述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沟通在管理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其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第三,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恒定形态
恒定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功能发挥得最好的阶段, 也是在管理中力图达到并使之长期存在的形态。这种形态之所 以被赞同,是因为它有这样的特点:①人际交往频率高,交往 的信息量大而稳定;②双方各自对对方吸引和需要的程度高而 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足程度也高;③人际关系的自调节功能 强而稳定,关系双方相互了解深刻,不易出现受阻现象。 这种形态的人际关系一般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之后出 现的,它具有稳定的感情基础,交往双方非常熟悉对方各种信 息的编码。另外,恒定形态人际关系的形成,还以交往双方共 同的认识为基础。
(2)互补形态
与闭锁人际关系形态不同,互补形态人际关系则 是一种健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它是指交往双方在交 往中相互依存,并通过物质、精神、情感、能量的交 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互补形态形成的基础是 一定频率的人际交往,通过适量的交往,各自从对方 身上找出弥补自身不足的因素,使双方产生互为依赖 感。
1.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心理关系。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首先是认知成分,反映 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是情感成分,其三是行为成分, 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积 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4)制控形态 制控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态。这种形态的人 际关系是由于一定利害牵动或外力的压迫,双方在不得已的 情况下进行交往所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状态下,交往的双方 或一方已完全失去了对对方的吸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 对方的不悦甚至厌恶。之所以会有这种形态出现,主要是因 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双方的价值观有明显差 异,人际关系的背景往往比较复杂。 如果这种形态大量存在,人际交往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 损害,社会和周围环境的气氛会使人感到紧张和压抑,人就 成了自身相矛盾的人。因此,在管理中要注重这种形态的人 际关系的改善。
①基缘维。所谓基缘,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因素,包括血缘、 地缘、业缘、趣缘等。
②间距维。这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相处的距离的远近对双方 关系的影响。
③交频维。这是指交往双方频率的多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④信传维。这是指交往过程中信息传递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
以上所述四种基本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种维度的不同结 合,就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维度
1)人际关系维度划分的原则
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由许多维度 构成,各维度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划分起来 非常困难。为了能够较好地对人际关系维度进行划分, 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矛盾性原则
2)人际关系的四维建构
根据人际关系的划分原则,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人际关系划分为以 下四个维度:
10.2 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管理
一、人际关系测量
二、良好人际关系建设
三、人际冲突管理 四、人际沟通障碍调整 五、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10.2.1 人际关系测量
人际关系测量,又称为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或 简称为社会测量。它是心理学家莫瑞诺(J. Moreno)在 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这种 方法是用问卷的形式确定群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状态, 并用图表或数字公式表现出这种关系。通过社会测量,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否融洽,什么人受孤立,什么人受爱戴,群体中是否 存在小圈子等一系列问题。
10.1.2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1) 海德尔的平衡理论
海德尔的平衡结构理论,即为“P-O-X”模式。在 此P代表一个知觉主体, O代表另一个知觉主体,X 代表知觉对象。海德尔认为,P、0、X三种成分的相 互作用可以组成一个认知场。对于知觉者来说,这个 认知场有时是平衡的、稳定的,有时是不平衡、不稳 定的。
他与中心人物B没有直接关系。E和D,F和D彼此互不关心。
3. 相互关系分析法
相互关系分析法是贝尔斯(R.F.Bales)于1950年创 设的一种分析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方法。此种方法是 指在一个没有领导人的群体活动中,观察群体成员的 相互关系。用这种方法分析得知,这种群体存在着两 种相互作用行为:一种是群体成员的工作任务行为, 另一种是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行为。这两种行为有时 起正向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反方向的促进作用。
闭锁形态人际关系与初始形态人际关系的区别:
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看似像回到人际关系的初始形态, 但实际上二者却有实质的不同。初始形态的人际关系是人际 交往中等待开垦的处女地; 而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却是人际 交往的结果,其中凝结着通过交往所形成的态度和认识。如 果把这两种形态的人际关系均放在发展的起点进行分析就会 发现,闭锁形态的人际关系由于闭锁的原因不同会出现不同 的情况:或一经开放迅速发展,或刚刚开放又马上封闭,但 其发展变化都必然呈现出深厚的交往基础所产生的作用,即 使关系变化节奏急而短;而初始形态作为人际关系发展的起 点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海德尔平衡理论图
①平衡关系
图中任何两种
②不平衡关系
成分之间的“十” 号表示他们之间的 关系是肯定的正关 系,而“一”号则 表示他们之间具有 否定的负关系。平 衡的情况是令人愉 悦的,在非平衡的 状态中,知觉者感 到紧张和压力,从 而产生了恢复平衡 的力量。
(2)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纽科姆的理论被称作“A-B-X”模式。A表示知觉主体, B 表示另一个体,X表示与A、B都有关系的客体。当A和B对X 的关系相似或相同时,将产生A与B之间的依恋性。相反,这 些关系的差别将产生A与B之间的不和睦。同样,A与B之间 沟通的发展,也将导致他们对X关系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T.Newcomb)把海德尔的理论推广 到了人际沟通的领域。因此,在纽科姆的理论中就更加明确 地讨论了人际关系的改善问题。如果说海德尔的平衡理论重 点是考察知觉者内部的认知结构的话,那么纽科姆主要讨论 的则是通过人际沟通而达到对现实的人际关系的改变。
人际关系矩阵表
A B C D E F
被选择者 选择者
A B C D E F …… 合计 11 5 6 0 2 -11 3 2 2 3 1 1 -2 1 2 1 -1 2 1 -2 -3 3 2 2 1 1 -1 3 3 -1 -2 -2 -1 -1 -2 -3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A是最受欢迎的人,F是最被孤立的人。
在人际关系指数中,出现的指数有下面四种:
因素指数:即每一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相应指数。如“情感相悦”因素: “-l”=“低”;“+l”=“高”。它们反映的是人际关系某一点上的情况。 因素指数和:即人际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同一因素的各个指数之和。如 相似性指数,在第一阶段为0,第二阶段为+1,第三阶段为-1,第四阶段 为-1,那么相似性因素的指数和便是:0+1+(-1)+(-1)=-l。因素指数和反映 的是在整个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某一影响人际关系因素的性质和程度。 阶段指数和:即在人际关系发展的某一阶段各个因素指数的和。例如:在 第一阶段,相似性指数为“0”(表面相似),需要满足指数为“-1”(不满足), 交往频率指数为“-1”(低交频),情感相悦指数为“-1”(低),那么,该阶段 的阶段指数和就为O+(-1)+(-l)+(-1)=-3。阶段指数和反映了人际关系发展的 某一阶段彼此相互吸引的性质和水平,上述的阶段指数和-3,说明了该阶 段双方吸引力极差,关系不好。 总指数:这是各个因素指数和相加或各个阶段指数和相加所得的指数,从 整体上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质量。
1. 人际关系矩阵
人际关系矩阵是根据总人数(n)而制订的“n×n”的行列表, 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记入排斥关系。例如:自 己最喜欢的人给3分,其次给2分,第三位的给l分。同样,根 据不喜欢的程度由强到弱依次给-3分、-2分、-1分。这样, 一一填入表内,然后,就可以从表内一目了然地知道群体内 的人际结构与人际关系,谁选择谁,谁反对谁,谁的威信最 高,谁最受排斥,以及选择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等,从中 我们可看到这个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如何。
国家级精品课程
管理心理学
第10章
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人际关系测量 良好人际关系建设 人际冲突管理 人际沟通障碍调整 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人际关系与管理
10.1 人际关系理论
10.1.1 人际关系概述 10.1.2 人际关系改善理论
10.1.1 人际关系概述
表10-3
因素 指数
人际关系指数表
需要满足 高 中 低 1 0 -1 交往频率 高 中 低 1 0 -1 情感相悦 高 中 低 1 0 -1 阶段 高 中 低 1 0 -1
相似性 高 中 低 1 0 -1
Ⅰ 选择定向阶段
Ⅱ 深入交往阶段 Ⅲ 阻关系建立阶 段
Ⅳ 关系持续阶段
因素指数和
表10-3从上到下排列的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选择定向 阶段。第二,深入交往阶段。第三,关系建立阶段。第四,关系持续阶段。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各因素的指数标准,在表中填人相应的指数,就 形成了衡量人际关系质量和发展情况的人际关系指数系统。
2. 人际关系图
人际关系图,就是在群体中,把成员彼此之间喜 欢和不喜欢的关系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人际关系 图比人际关系矩阵图更加具有直观性,它可以使人们 十分清楚地看出每个成员在群体中所占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