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体育-四年级下册-藏族民间舞基本体态与动律及训练组合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元素动律教案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元素动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adf1b16fc700abb68fcdf.png)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教 具
无
教学过程:
内容:A.屈伸动律组合
B.屈伸拖、靠、撩步组合
C.颤撩步、颤拖步组合
D.顿颤动律组合
要求:上身随重心移动而晃动,上肢随上身的晃动形成动作和造型一环扣一环的运动规律,训练上下身协调配合的整体感,进而表现出优美感。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以膝盖的颤动律为训练重点,使膝部上有连续不断,小而快的弹性颤动。
教学难点
在身体微含的体态下,膝关节保持松弛而富有弹性;脚膝部分能准确的控制节奏及音乐节拍。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 时
12节
教学重点
两臂松弛自如,无论是平步、撩步或靠步都强调膝部的柔韧和连绵不断的屈伸,应游刃有余地体现重拍向上的动律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好藏族舞“弦子”中的“坐懈胯”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课后思考与练习: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学生应多加练习上肢与下肢的协调练习。
课题名称
藏族舞蹈谐(弦子)部分的训练与组合
方法: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577bae84ee06eff9aff80775.png)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一、学习目标1、了解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以及地域分布2、能够掌握藏族屈伸动律动作要领,以及身体配合的准确度3、通过藏族屈伸动律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藏族人土风情的了解,针对不同音乐不同风格的训练引发学生对舞蹈更深刻认识。
二、教学知识点1、藏族舞蹈概况藏族主要居住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
地域分布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产劳动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歌舞艺术种类丰富多样,以歌伴舞的“卓”,粗犷有气势,由二弦琴和歌唱伴奏的“谐(弦子)”,优美舒展,“果谐(圆圈舞)”据说是由打青稞、打阿嘎(夯土工具)发展而来。
“卓果谐”女子的“上下打手”来自挤奶,男子的绕袖来自驱赶牛羊群。
堆谐(踢踏)、热巴、囊玛、羌姆等也是重要的舞蹈形式。
另外,流传于藏族民间的还有藏戏等其他数十种歌舞形式。
藏族舞蹈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舞蹈。
二、宗教舞蹈,主要指羌姆。
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舞蹈,由各寺的僧侣在寺内表演,集诗、乐、舞为一体,气氛隆重,场面壮观。
三、宫廷舞蹈,主要指“嘎尔”。
膝关节的屈伸和颤动是藏族舞蹈最突出的风格性标志。
无论“堆谐”的快速灵活,还是“谐”的缓慢柔韧,都离不开膝盖的颤动,膝关节的小颤、大颤、柔颤、硬颤是连接各种舞步的先决条件。
因此,膝部动律的练习是课堂训练的重要环节,解决膝盖的韧性、松弛、延伸的控制能力,可以掌握藏族舞蹈的内在气质和风格特征。
在体态上,藏族女性由于劳作方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躯干部含胸、垂肩、前倾,胯部坐懈。
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和髋关节由下肢步伐和重心转换带动起舞,加上袖子的晃、撩等而出现线性轨迹,产生了流畅悠然的美感。
2、屈伸动律(1)原地屈伸准备:自然体态做法:Da---双膝松落。
1-4 双膝韧性向上延伸(节奏自由掌控,可两拍、四拍、一拍)(2)左右重心转移屈伸准备:自然体态。
Da-重心向左侧倾移,双膝松落,右脚自然抬起,左侧坐懈夸。
1-4 右脚落地,重心慢慢向右侧移动,双膝慢慢上伸,上身自然直立。
藏族舞蹈 组合动作
![藏族舞蹈 组合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0de285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7.png)
藏族舞蹈组合动作(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藏族舞蹈概述二、藏族舞蹈组合动作的特点三、藏族舞蹈组合动作的教学设计四、总结正文一、藏族舞蹈概述藏族舞蹈是我国藏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起源于藏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动作优美、韵律丰富,不仅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二、藏族舞蹈组合动作的特点藏族舞蹈组合动作具有以下特点:1.节奏鲜明:藏族舞蹈的节奏通常较为鲜明,以强烈的节奏感为特点,如踢踏舞、锅庄舞等。
2.舞蹈形式多样:藏族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多种形式,舞蹈动作丰富多样。
3.手臂动作独特:藏族舞蹈中,手臂动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如捧手、托掌等。
4.舞蹈与歌唱相结合:藏族舞蹈通常伴随着歌唱,舞蹈与歌唱相互呼应,融为一体。
三、藏族舞蹈组合动作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适合学生的舞蹈动作: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选择简单易学且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舞蹈动作。
2.分解动作,逐步教学:将舞蹈动作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教授,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舞蹈技巧。
3.注重舞蹈与歌唱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在舞蹈过程中与歌唱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舞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藏族舞蹈组合动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https://img.taocdn.com/s3/m/cfc473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3.png)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藏族踢踏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动作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对藏族踢踏舞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包括脚的动作、手的动作和身体的基本姿态。
2. 藏族踢踏舞的组合:包括基本步伐的组合、步伐与手势的组合、步伐与身体的组合。
3. 藏族踢踏舞的节奏:了解和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教学难点: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和步伐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组合和节奏。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动作,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互相纠正。
4. 游戏法:通过舞蹈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藏族踢踏舞。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动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 基本动作学习:讲解和示范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组合学习:教授藏族踢踏舞的基本步伐组合,学生分组练习。
4. 节奏练习:让学生听音乐,练习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掌握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学生能熟练地完成藏族踢踏舞的节奏练习。
七、教学资源:1. 音乐素材:藏族踢踏舞的音乐。
2. 视频素材:藏族踢踏舞的教学视频或表演视频。
3. 舞蹈道具:如手鼓、铃铛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的舞蹈教室,配备音乐播放设备。
2. 地面:木质或专业的舞蹈地板,有利于舞蹈动作的完成。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蹈兴趣。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12b71aa8114431b90dd81b.png)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分解教程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 2/4 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1709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7.png)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教学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祈福、崇拜等情感和意义。
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身体动作等,下面就逐一为大家介绍。
一、手臂动作1. 卷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向前转动,同时用力收紧手指,手掌成半握状,仿佛在卷绵羊尾巴。
2. 輪手:双手从前往后分别向外旋转,旋转的同时手指微微分开,像是在画一道圆。
3. 抖手:双手张开,手指放松,然后轻轻抖动。
4. 提膀子:双手从低处抬起,向上托举至两侧肩膀平齐,手肘微微弯曲。
5. 悔过手:双手合十,微微抬起,然后自上而下,虚拟洗手的动作。
二、腿部动作1. 送步:腿部向前迈出一小步,然后再收回到原位。
2. 跳步:腿部一跃而起,身体稍微向后倾斜,然后再回到原位。
3. 弯腿:膝盖微微弯曲,将腿部向一侧弯曲,然后再舒展回到原位。
4. 踢腿:腿部向前踢出一脚,然后再回到原位。
三、身体动作1. 前身:上身向前倾,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 后仰:上身向后仰,头部与腿部保持一条直线,并且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3. 侧身:身体向一侧弯曲,上身与腿部呈一条弧线,手臂可以随意挥舞。
以上是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具体的学习需要在专业的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学习藏族舞蹈除了掌握基本动作外,还需要注重舞蹈的技巧和表演力的提升。
此外,对于藏族舞蹈的学习者来说,了解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通过反复的练习,将动作融入到肌肉记忆中,形成规范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藏族舞蹈的表演、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
总之,藏族舞蹈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是成为一名合格藏族舞蹈者的必经之路。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对藏族舞蹈有所了解,进而对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577bae84ee06eff9aff80775.png)
藏族屈伸动律组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藏族舞蹈风格特点以及地域分布
2、能够掌握藏族屈伸动律动作要领,以及身体配合的准确度
3、通过藏族屈伸动律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对藏族人土风情的了解,针对不同音乐不同风格的训练引发学生对舞蹈更深刻认识。
二、教学知识点
1、藏族舞蹈概况
藏族主要居住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
地域分布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产劳动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歌舞艺术种类丰富多样,以歌伴舞的“卓”,粗犷有气势,由二弦琴和歌唱伴奏的“谐(弦子)”,优美舒展,“果谐(圆圈舞)”据说是由打青稞、打阿嘎(夯土工具)发展而来。
“卓果谐”女子的“上下打手”来自挤奶,男子的绕袖来自驱赶牛羊群。
堆谐(踢踏)、热巴、囊玛、羌姆等也是重要的舞蹈形式。
另外,流传于藏族民间的还有藏戏等其他数十种歌舞形式。
藏族舞蹈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舞蹈。
二、宗教舞蹈,主要指羌姆。
他是。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
![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动律](https://img.taocdn.com/s3/m/a0944d22580216fc700afd2b.png)
二是谐,子称“弦子”;
三是果谐,围着圆圈歌舞之意;
四是卓,也称为“锅庄”。
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是:下身动作流动而多变化,上身动作随动,手臂较松弛感附随而动,形成自如悠然的舞蹈风格。要体现藏族民间舞蹈韵味和特点应对其生活、历史、宗教有所了解,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才能较好表现。
3、合音乐练习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藏族舞蹈风格,使体态特点与动律特点能更好表现出来。
四、布置作业
1、练习藏族民间舞蹈体态与动律
2、观看藏族舞蹈音像资料
五、小结
(1)教师示范讲解
a.颤膝:藏族舞蹈动律特征,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踢踏主要是小而快的颤动,弦子以连绵不断的屈伸为主。
问题: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b.左右晃身:
c.前后晃身:
(3)学生练习
颤动要均匀而有弹性,重拍向下,强调放松膝关节、手臂自然随动,使颤动自如、灵活。
周次
课次
课题
藏族舞基本体与与动律
教学
目标
1.了解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及种类
2.初步掌握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基本动律
主要
教学
内容1Biblioteka 藏族舞基本概念2.基本体态概念及基本体态
3.动律的概念及动律;颤膝、左右晃身、前后晃身
教学
重点
1.含胸曲背体态的动作要领
2.膝部均匀有弹性的颤动
教学
难点
1.膝部的放松与柔韧
2.步伐与重心移动的配合
三、基本体态与动律练习
1、藏族基本体态
(1)教师示范讲解
四年级藏族舞
![四年级藏族舞](https://img.taocdn.com/s3/m/e27f277602020740be1e9bd0.png)
四年级藏族舞四年级藏族舞1、藏族文化大背景Array西藏,位于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西藏高原气势磅礴、景象万千,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称。
同时被藏族人命名为“神圣雪域”。
总的气候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
2、地域文化特色高原藏区形成了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文化,是由于藏族地区夏季短暂、春季风大、秋季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长。
因此人们选择了狩猎和畜牧的生活方式。
1、藏族民间舞蹈体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松胯、弓腰、曲背(向前倾),这一体态特征既有受压迫的宗教心理痕迹,更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身体协调,带有较强艺术性的创造。
2、藏族民间舞蹈体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一顺边”,指的是舞蹈者以腰部为主动、手和脚同出一侧所形成的“一顺儿”舞蹈动律,成为一种高原特有的姿态优美,妩媚动人的体态特征。
3、藏族民间舞蹈基本律动包括:膝部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和连绵柔韧的屈伸,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
基础性组合(马兰谣)1、训练目的: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2、动作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2)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第一段(1)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5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2) 1 右侧牧童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3) 1-4 重复(1)1-4动作 5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6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3)5-6动作(4)1 右侧吹笛子舞姿 2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5)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 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 7-8 重复(5)5-6动作(6)1-8 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点与5点之间,右手8点方位经体前下位交叉打开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同时双脚赶步 8次(7)-(8)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9)1-2 经左跳至2点方位,双手于嘴旁呈呼喊状,右脚重心,左脚绷脚旁点地 3-6 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8点方位,同时双脚经移重心至右脚绷脚旁点地 7-8 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10)1-2 继续(9)7-8动作 3-4 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创作性组合根据所学的藏族基本体态,基本步伐,四人一组,创作4个8拍的舞蹈小组和,以突出和表达藏族人民劳动后的愉快欢乐的心情为主线。
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https://img.taocdn.com/s3/m/47e453c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e.png)
藏族民间舞蹈儿童基本舞步儿童舞步是儿童舞蹈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走、跑、跳是人体运动起来的基本元素,也是人体自身具备的基本节奏。
这里把儿童舞蹈中常用的舞步,归纳为走、踢、跳三大类共二十二种(走类九种,踢类六种,跳类七种)。
走类—走步(自然走步、绷脚走步、半脚尖走步、吸腿走步)小碎步小跑步点步(脚尖点步,跟点步,交叉跟点步)踏点步(原地踏点,一步一点,三步一点)踵趾步进退步十字步垫步(三拍子完成,二拍子完成)踢类——踏踢步(原地踏踢,一步一踢,三步一踢)前踢步(主力腿直,主力腿屈伸)旁踢步(主力腿直,主力腿屈伸)后踢步(主力腿直,主力腿屈伸)踢毽步铃铛步跳类——蹦跳步跑跳步踏跳步跳点步前跳踢步后跳踢步滑步1.走类:①走步:A.自然走步:与普通走步相同,一拍一步。
走时挺胸、收腹、收臀,手臂可前、后交替摆臂也可左、右横摆。
B.绷脚走步:走步时动力腿绷脚直膝向前踢起25度。
C.半脚尖(起踵)走步:走步时主力腿在半脚尖立起的状态上,动力腿可同自然走步,也可同绷脚走步。
D.吸腿走步:走步时,动力腿绷脚吸起。
②小碎步:正步准备。
双脚跟提起,前脚掌快速、小步交替、均匀地踏地,双膝放松稍弯曲。
可原地、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或原地旋转走圈。
③小跑步:正步准备。
半拍一步。
每拍的前半拍左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右脚离地,膝微屈;后半拍右脚向前跑一小步,同时左脚离地膝微屈。
依次交替连续进行。
跑动时,两腿交替向前提膝,脚尖自然下垂,前脚掌落地,给人以欢快轻盈之感。
步子应小而快,速度均匀,有弹性。
④点步:A.脚尖点步:做法: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
动作时主力腿膝关节随音乐节拍原地屈伸(或向任何方向上步)。
同时,动力腿用脚掌或脚尖,按音乐节拍有规律的点地,可以一拍一点或两拍一点。
点地的位置可在主力腿前、旁、后、内侧或外侧。
如:前点步、后点步、旁点步、侧点步、跨点步等。
主力腿与动力腿可交替变换做点步,也可以主力腿为轴进行点转,点步要做得节奏感强,注意身体的协调配合。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第四章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第四章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5fafd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1.png)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第四章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第四章: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藏族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舞技闻名于世。
而要想在藏族舞蹈中脱颖而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身体柔韧性、力量训练和舞蹈技巧三个方面探讨藏族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一、身体柔韧性训练身体柔韧性是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展现柔美动作的必备素质。
对于藏族舞蹈而言,柔韧性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许多藏族舞蹈都要求舞者展现出极富灵活性的舞姿。
首先,舞者应进行全身的热身运动,包括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腿部等各个部位的活动。
这些简单的运动不仅可以预防舞蹈受伤,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其次,拉伸训练是提高身体柔韧性的关键。
舞者可以通过各种拉伸动作来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软度,例如前屈、后仰、左右旋转等动作。
在进行拉伸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逐渐放松,避免过度拉伸导致伤害。
最后,舞者可以尝试一些增加舞姿难度的柔韧性训练方法,例如分腿训练、侧脚拉伸等。
这些训练方法需要舞者的努力和耐心,但它们能够帮助舞者展示出更加高难度的舞姿。
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舞者展现稳定而有力的舞蹈动作的基础。
在藏族舞蹈中,力量的表现往往体现在舞者的大幅度挥臂、腾跃、旋转等动作中。
身体核心力量是舞者展现舞姿稳定性的关键。
舞者可以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平衡球训练等来加强核心力量。
此外,上肢力量也是藏族舞蹈中重要的一环,舞者可以进行俯卧撑、哑铃训练等来增强上肢力量。
下肢力量的训练同样重要,因为藏族舞蹈中常常需要舞者展现出高跳、大跨等动作。
蛙跳、深蹲、单腿跳等训练可以有效加强下肢力量。
三、舞蹈技巧训练舞蹈技巧是藏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本舞步和舞蹈动作,以展现出融合了民族特色和个人韵味的舞姿。
首先,舞者应熟练掌握基本舞步,如踮步、滑步、转身等。
这些简单的舞步是藏族舞蹈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舞步才能更好地表达舞蹈的特色。
其次,舞者需要训练出流畅的舞姿过渡和转换技巧。
藏族舞屈伸动律组合笔记
![藏族舞屈伸动律组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777f0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7.png)
藏族舞屈伸动律组合笔记
藏族舞屈伸动律是一种典型的藏族民间舞蹈动作,其组合中包含多种独特的动作。
以下是一些笔记,介绍藏族舞屈伸动律的组合及其特点:
1. 龙腾虎跃:该动作以手臂、腰部和腿部的协调运动为主,形
象地展示了龙与虎之间的互相竞争和交错的情境。
2. 飞鸟翱翔:动作中包含了手臂和腿部的流畅运动,形似飞鸟
展翅翱翔的姿态,突出了藏族文化中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颂。
3. 骏马奔腾:此动作以腰部、肩膀和手臂的协调配合为主,展
现了骏马奔腾的场景,表现出藏族人民对于生活中力量和速度的崇尚。
4. 水旋风起:该动作以腰部、手臂和腿部的协调运动为主,表
现出了水流旋转的情景,同时体现了藏族文化中对水资源的重视和感恩。
总之,藏族舞屈伸动律组合是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体现了藏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 1 -。
藏族舞基本动作训练组合讲义.
![藏族舞基本动作训练组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5706a61a37f111f1855b5f.png)
律动舞蹈第三单元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一藏族民间舞能力教学目标:能够表演藏族风格的儿童舞蹈,运用已掌握的动作素材创编藏族儿童舞蹈及律动舞蹈,具备特教老师应具备的律动舞蹈示范、律动舞蹈创编、律动舞蹈教学能力。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及特点,熟悉藏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与动律,知道常用基本动作名称。
任务二基本动作训练组合(一)手臂动作1.双扶胯手自然位,双手腕根扶于胯上,手指自然贴胯,要求“肩坐肘,肘坐腕,腕坐胯”。
2.单扶胯手左手扶胯式,右手平开,小臂上折90°,指尖冲上。
3.搭袖手左手体旁旁开托掌,右手小臂内扣,体前折臂,长袖搭左臂。
双扶胯手单扶胯手搭袖手(二)基本舞步1.退踏步以左脚为原点,右脚向右退一步,再向前踏一步。
2.嘀嗒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双膝上下颤动,两脚交替进行冈达与踏步。
3.第一基本步右脚冈达步的同时,左脚勾吸于右踝,落左脚完成“左右左”交替平踏步,4拍完成。
4.第二基本步第1-4拍横向移动完成第一基本步,第5拍右脚并左脚跺一步,横向交替平踏步,节奏1个八拍完成。
5.靠步单靠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重心在右腿,左脚勾脚点地。
三步一靠以右脚为例,平步,横向三步,一单靠步。
退步踏步“嘀”拍“嗒”拍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单靠步(三)步法训练组合1.舞蹈音乐《上学路上》2.训练组合准备自然位,双扶胯手。
做法一个8拍自然位,双扶胯手。
两个8拍—拍一动,双颤膝,重拍向下。
两个8拍一拍一动颤膝,四拍一动冈达步。
一个8拍两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退踏步。
4拍 [5-8]—拍一动,退踏步。
两个8拍退踏步,分别转向7、5、3、1点方向,每个方向完成2个退踏步。
4拍 [5-8]退踏步1个,抬踏步1个。
一个8拍第二基本步,2个。
4拍 [5-8]第一基本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逆时针方向碾转。
藏族颤踏动律组合
![藏族颤踏动律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4ebacb51ba1aa8114431d9c8.png)
藏族颤踏动律组合一、学习目标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二、教学知识点1、颤膝准备:自然体态做法:双膝松弛、有弹性地连续小颤,重拍在下,一拍两颤2、碎踏准备:自认体态。
做法:颤膝带动双脚交替全脚踏地。
3、抬踏(1)双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做法:颤膝带动双脚脚掌向上自然向下击地。
(2)单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做法:要求与双脚抬踏一样,单脚脚掌向上抬起自然击地,双脚交替进行。
(3)换脚抬踏准备:自然体态1--主力腿膝盖向上抬踏,动力腿抬至主力腿脚踝处Da--动力腿自然踏下,同时双腿颤膝一次注意:颤膝带动抬踏,可以连续、交替、原地、前进后退。
4、抬踏步准备:左脚丁字步,双手自然下垂Da--右腿膝盖微屈左脚挤出前25度,身体转向左斜前方。
1--右脚抬踏,左脚经上弧线自然勾回。
Da--左脚踏落自然位、重心左移,体对前方。
2--右脚右丁字步踏落,体对右斜前方。
提示:双手通常配合翻盖手5、退踏步准备:自然体态1--右脚后撤步,脚掌着地,右前后摆手。
Da--左脚原地踏落2--右脚自然向前踏落,左前后摆手。
提示:动作过程中颤膝必须贯穿始终,身体左右微微摆动6、滴答步准备:左丁字步,双手下垂,右侧坐懈夸1--右脚抬踏,左脚同时微微抬起,略屈膝。
Da--左脚踏落,双膝略直。
提示:1、重心在主力腿2、手臂配合盖分手。
7、第一基本步准备:自然体态1--2 左换脚抬踏接原地碎踏两次,右前方围腰悠摆手一次。
提示:第一基本步在交替流动完成时,可以半脚掌进行。
8、第二基本步准备:自然体态1--2 右换脚抬踏一次接向右横移碎踏两次,左前围腰悠摆手一次。
2--左脚并脚踏地(双脚略弯),右手单臂袖。
三、教学内容颤踏动律组合四、注意事项1、“颤”是藏族舞蹈的精髓元素,舞蹈中各种步法动作都是由膝盖的颤动作为连接,因此,膝关节的颤动一定要注意连续性。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件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42ab8d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3.png)
颤膝 屈伸
01 02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 步站好,双手自然下垂。双 膝松弛,有弹性地连续小颤, 重拍在下,一拍两颤。
第三节 组合练习
1. 动律组合练习 2. 踢踏组合练习 3. 综合练习
一、动律组合练习
(一)颤踏组合
1.准备动作 自然位站立,体对1点方向。
一、动律组合练习
(一)颤踏组合
2.动作组合 [1]-8:原地颤膝。 [2]-8:原地颤膝,左手起做4次前后摆手。 [3]-4:原地碎踏,双手经肩前提起送至斜上
摆动时自然弯曲。
7.横向摆手 单臂在身体前后做横向的摆动,左右手交替在身体前后摆动,手腕带动手臂,胳膊肘放松,摆
动时手臂自然弯曲。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1.抬踏步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 站好,双手自然下垂。双脚交 替做单脚抬踏,原地进行。可 配合体旁前、后手摆动。
单脚抬踏 01 交替抬踏 02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站好, 微屈膝,双手自然下垂。右脚抬踏 1次,同时左脚微抬。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a
b
退踏步
二、基本动作
(二)下肢基本动作
3.碎踏
准备动作为双脚小八字步站立,双手自然下垂。颤膝 带动双脚,交替全脚踏地。
左脚脚跟在右脚脚心位置,与右脚大概成90°的丁字步 。右腿落地屈膝,同时抬左腿,左脚落下的同时右脚冈答, 双臂可做体前交叉、摊掌。
第四章
藏族舞蹈基本功训练
目 录
CONTES
01 藏族舞蹈概述 02 基本动作 03 组合练习
第一节 藏族舞蹈概述
1. 藏族舞蹈简介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与它邻接的 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训练组合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训练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370ec886524de518974b7d3c.png)
5.靠步 单靠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 ,重心在右腿,左脚勾脚点 地。三步一靠以右脚为例, 平步横向三步一单靠步。
2.嘀嗒步
以右脚为例,丁字位,双膝上下颤动, 两脚交替进行冈达与踏步
退步 右脚冈达步的同时,左脚 勾吸于右踝,落左脚完成 “左右左”交替平踏步, 节奏1—4,4拍完成。
4.第二基本步 1—4横向移动完成第一基 本步,第5拍右脚并左脚 跺一步,横向交替平踏步,
节奏1个八拍完成。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及训练组合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一)手臂动作
1.双扶胯手 正步位双屈膝,躯干向前俯 身90°,上体呈水平状延伸 双臂于体前自然下垂
2.单扶胯手 左手扶胯式,右手平开, 小臂上折90°,指尖冲上
3.搭袖手 左手体旁旁开托掌,右手小臂 内扣,体前折臂,长袖搭左臂
(二)基本舞步
1.退踏步 以左脚为原点,右脚向右退一步, 再向前踏一步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藏族)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藏族)](https://img.taocdn.com/s3/m/63adb21dff00bed5b9f31d78.png)
[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
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
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
[5]-8:反复[3]-8动作。
2、晃盖手: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①风格特点:纯朴、健壮、粗犷、豪放
②动作特点:颤、开、顺、舞袖
③类型:果谐、堆谐(踢踏舞)、弦子舞、卓(锅庄)等。
④手式:叉腰五指并拢,指尖朝斜前下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分)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学习藏族舞体态与动律。
通过教授藏族体态的形成原由,对体态和动律进行示范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体态与颤膝和屈伸动律的练习。
认真聆听老师教授内容,结合老师的示范,并进行练习突破重点与难点。
体态与动律的学习与巩固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从单一的动作训练到协调解决动律学习的难点。
第三步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回顾,回答教师的问题。
回顾课程内容以及组合的训练能有效的加深动律体态规范深入记忆。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
生:······
师:下面大家来听一首音乐,听听它会使你联想到是什么?音乐中描写的是哪一个民族?(播放音乐《坐上了火车去拉萨》)。
学生进行讨论
1×8 2点方向,仰身后靠,单臂(右)摆袖,节奏两拍一动。
1×8动作同上1 X 8,节奏一拍一动。
结束(巴扎嘿)右踏步,单臂(右)摆袖
(将学生分成小组练习,面向全体指导,再针对个别学生动作不到位、不规范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选出动作掌握较好的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做出点评。)
3.小结
(1)回顾本节课体态动律内容。
(2)在学习藏族体态中应注意俯身前倾不能驼背。
(3)动律练习中颤膝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屈伸动律手臂不能僵硬,膝部要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
4.作业内容
课后加强练习巩固体态动律与组合,达到能够独立完成训练组合。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左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第8拍右
拧胯,双膝伸,重拍向上。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
左单靠步,两拍一动。
1×8颤膝,重拍向下,一拍一动。
右单靠步,两拍一动。
1 x 8 8点方向,仰身后靠,节奏两拍一动。
1×8仰身后靠,节奏一拍一动,从8点经1点转向2点方向。
生:草原、雪山、铁路、青稞酒、布达拉宫·······描写的是少数民族。描写的是藏族。
与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
藏族是五十六的民族当中的一员,藏族人民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的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山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藏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藏族民间舞,一起来感受藏族舞蹈的多姿多彩。
藏族民间舞基本体态与动律训练组合
课程授课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能学会坐懈胯、俯身身前倾、仰身后靠三种舞蹈体态并能在动律训练组合中表现出来。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为将来舞蹈的表演与教学做准备。
a原地颤膝:强调学生在颤动练习时,颤动要均匀而有弹性,重拍向下,强调放松膝关节,手臂自然随动,使颤动自如,灵活。
b原地屈伸:学生曲膝准备,屈伸时重心在全脚,连绵不断,注意保持体态。
C屈伸靠步:强调主力腿与动力腿的配合,抬脚时要由膝部带动以及重心的转移。
(3)动律训练组合
准备 扶胯手,第8拍屈膝半蹲。
2.新课教学
(1)藏族基本体态
师:在历史和地理课中我们也曾经学习过,藏族在解放前是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这些历史、宗教信仰、地理位置以及他们的生产劳作方式的原因,形成了他们的舞蹈特点。现在我们来学习藏族舞的基本体态。
(教师示范坐懈胯、俯身前倾、仰身后靠,并指导学生练习)
做法:
a坐懈胯:双手扶胯,正步位,微屈膝,右肋松懈。
做法
1×8屈伸,重拍向上。
屈伸,重拍向下。
3×8重复以上1×8的动作。
1×8屈伸,重拍向上。
坐懈胯(左)。
1×8屈伸,重拍向上。
坐懈胯(右)。
2×8重复以上2×8的动作。
1×8左右坐懈胯,节奏两拍一动。
坐懈胯(左)。
1×8右左坐懈胯,节奏两拍一动。
坐解胯(右)。
2×8重复以上2×8的动作。
间奏
1×4俯身前倾。
b俯身前倾:正步位双屈膝,躯干向前俯身90度,上体呈水平延伸,双臂体前自然下垂。
C仰身后靠:正步位,微屈膝,上体仰身后靠,胯部向前顶,两手叠掌置于体前。
(2)基本动律
藏族舞蹈动律特征,膝部连续不断的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柔韧的屈伸,踢踏主要是小而快的颤动,弦子以连绵不断的屈伸为主。
(教师示范讲解,指导学生练习。)
教学
重点
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和动律。
教学难点
1、体态的准确把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藏族舞蹈动律及组合。
教学准备
舞蹈服、藏族水袖、民舞鞋。
教 学 步 骤 设 计
步骤时间
主要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第一步
(5分钟)
引导新授内容
提问与引导
进行讨论,回答老师,随老师进入对新课的了解。
引导新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45分)
学习基本体态与动律训练组合。
老师示范组合,并对动作进行分解分段教学,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态的保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
组合学习和练习是对体态和动律的延伸与巩固,是本节的难点动作的一个提高。
第四步
(10分)
小结与作业
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