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

合集下载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实际上,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次在于自英国后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建立。

重点的重点在于基督教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权威意识、自主自由的意识培养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识。

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不在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

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这就是成人之所以区别于少儿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

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学霸作风,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一提起中国,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且不说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在古代,中国在科学上的成就也是非常辉煌的。

最引以为豪的当属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里这样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其他的一些科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

可以说,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斐然,并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格局在最近几百年被打破,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英国著名近代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被国内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其中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的表述被学界公认为是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表述。

他在该文中指出:“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二、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1、1944年研讨会在1964年的整整20年前的1944 年秋,李约瑟就已经发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 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的追问。

当年,李约瑟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讲演, 批驳了“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点, 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曾产生巨大影响。

2、清末民初学者思考李约瑟是1937年才接触到神秘的中国古代科技。

其实, 在此以前, 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就已经对这个难题进行思考了。

在1877年到1879年, 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 在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轮船驾驶。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 修己安人,缺乏研究自然的难题”
解释四: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僵化,对内实行文化专 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 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 识世界的新方法。
“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1、科教兴国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3、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
西方近代科技成就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 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
牛顿,1687年出版力学经典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 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西方近现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是什么?
近代科技:实验性和理论性
牛顿
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
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 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用试验和逻辑 推理的方法,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 系统的科学理论。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伴随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工业化的发展,近代科学开始萌芽, 并在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而中国明清, 特别是清朝政府固守农耕经济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
综合探究:
破解“李约瑟难题”
岳麓版必修三第16课
谁是“李约瑟”
• 李约瑟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在西方,发展了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种科技的兴起与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鼓励较强的技术开发竞争。在中国,反对此种科技的发展的阻力太大。 西方式的科技发展却能冲破这些阻力,取得现在的成就。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良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其实李约瑟一直强调其问题是把双刃的剑,李约瑟难题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方式: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学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中国学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另外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和见解一直都比较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这种制度产生效地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整体理论,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修建等。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 第二,社会制度差异,中国在汉,唐到宋都取得了一系列值得称赞的 成就,而到了元代之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 知识分子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 贬斥。于是尊孔读经的人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名 士”;而从事自然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成了只是会一点“雕虫小技”的 “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再也无法和“科举出生、八股 取士”的进士们相比了。因此很快就导致了举国上下的知识分子都走 八股取士之路,没有第一流的人才去研究自然科学了。中国传统的知 识分子多崇尚儒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抱负,想的 是入朝为官,注重的是人际关系。未能做官的知识分子多钻研故纸, 或归隐田园,或放荡不羁,除个别人外,都不去从事对自然界的了解 和征服。即使有一点科学,这个科学也不能够进入到中国文明的核心 里,它是被边缘化了的。此外,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是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没有一个连续的环境。
•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 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 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 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除此之外,中 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 得过许多重大成就。而到了近代,西方在 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 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 比历史上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 要多。
• 第三,数学的不足。我国古代没有能够对自然数学化,并 且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并非一门学科来看, 没有深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经验发现和积累,更 加不会用数学来对自然进行研究,所以我国古代对于自然 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定性分析,或是凭空捏造一个理论来符 合有机的宇宙观,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经世致用”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 莫定了中国 古代数学的实用主义基调, 由于这种实用主义过于狭隘, 致 使中国古代数学显现出逻辑性差、理论结构松散等弱点。 由于未与古代科技建立良好的匹配与互动关系, 中国古代 数学丧失了一个强大动力源。受中国古代静态农业文明和 封建社会文化思想的制约, 中国古代数学一直在常量数学 的范围内徘徊。中国古代数学语言始终囿于汉语体系, 对 数学的形式化十分不利。

李约瑟难题解答

李约瑟难题解答

李约瑟难题解答●从文化竞争模型: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西方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西方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经济基础: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社会发展进程不同,进而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古代文明:一、中国自南宋以来的专制集权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者对中国人愈来愈加强的集权制度下的儒家思想教育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

儒家学说一反前朝历代只限于道德说教的范畴,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

二、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偶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济贸易发展来维持国家的税收收入,这样也就使得国家工商业空前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致使南宋社会分工更加细致,贫富差别加大。

三、在政治上一方面表现为民众为追求工商业发展特别是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更加宽松倡明的社会环境,要求封建统治者在保护封建土地制度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工商业者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会关系愈来愈向商贸化金钱化方向发展,私欲膨胀、只认利益而轻视道德规范,特别是缺乏对封建道德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从而造成社会混乱,特别是造成了宋朝普通民众、军队的爱国热情严重低下。

当时的状况使社会发展走到了一个政治上的十字路口,要不国家政治通过一定程度上打破封建专制而使社会制度更加清明民主,要不就为了巩固封建专制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民众的政治思想统治。

李约瑟问题(难题)

李约瑟问题(难题)

“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境(Context)不同於西欧,不应该要求西方
发生的事情同样也发生於中国”。
席文提倡历境主义(Contextualism)的科学史研究方法,要 “深入完整地了解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们的情况”,把科学革命看 成是“类似於历史的进化”的一个过程。他反对把近代科学看成是 “普遍的、客观的和没有价值偏见的”科学观,认为“欧洲近代科学 的发展带有特定的环境特征”。 江晓原,1991年《“李约瑟难题”献疑》认为: (1)中国古代并没有在现今意义上的科学;
(2)“据和现代科学水平接近的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
“杰出”,来衡量一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也大成问题。
第三类认为“李约瑟问题” 是伪问题 “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观照近现代科学的来龙去脉,不难 发现,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 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的图 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 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中国‘领先’又从何说起呢?这就 好比一个人向东走,一个人向南走,你不能说向南走的人是落后还是
展望
回顾近八十年来我国学者有关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
论,以及近十年来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质疑,我感到,我 们可以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中的缺陷进行修正,但应该更
多的开展从古到今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史、科学史方面的比较研
究。
(1)首先是对从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到十
七世纪中西方文化和古代科学作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 特别是要研究近代科学或科学革命在十七世纪的西欧是在甚么
总上所述,我认为:
一方面要加大向西方世界学习科技的力度,吸收科学思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花费了多年时间与大量精力,一直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

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某日见正龙老师有专文“李约瑟难题”之我见,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真可谓先言我声,故将其全文转载如下:“李约瑟难题”之我见——对于东西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王正龙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先生说:“中国为何没有与西方同时或前后产生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困惑了许多科学史专家,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这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李约瑟和科学家们对这一难题产生困惑是必然的。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与科技”的关系问题。

只懂得科技知识而不懂得道德修养的人,或者说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正确地解答出这一难题的。

物质与意识,第一第二,极难把握,圣人的理论连中国人自己也难理解,极易偏颇。

只有用孝弟这个行为习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孝弟观念习惯就是形成上下左右相互关联照顾这个观念的基础。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人类的基本特性。

一个健全的人,都是由心理和生理两部分组成的,也就是说由思维技能和情感欲望两部分组成的,两者缺一不可。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经济原因
中国没有由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 碍了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没有取得独立性,未能发展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是罪魁 祸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个体农 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封闭的, 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由此决定,生产针对的是小 范围内的直接消费者,而不是为了交换目的,为了使用价值而 生产就是为了人本身而生产,自然经济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社会 只能维持循环的再生产而不会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因 而中国工商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封闭状态的经济环境,加之没 有国外的市场,在封闭状态下人的自我满足就是的中国的工商 业发展内外受限,无法为科学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于此同时, 西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特点是工商业较早地获得了自 身发展的独立性,他们不断扩大的手工业规模,城市的诞生等, 最后使得商品经济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为科学的诞生创造了 良好的基础。

文 化 语 境 原 因
思 维 方 式 原 因
经 济 原 因
社 会 原 因
分二 析“ 李 约 瑟 ” 原 因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 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制度本 质上是不同 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 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 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 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 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 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 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 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 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 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 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 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 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 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 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 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难题及看法

李约瑟难题及看法

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

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

总而言之,宋明以来被集权制度下奴化的儒家违反人性的“三纲五常”等,实际上是变相地提倡懒惰思维和奴化意识,这一社会意识对宋明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特别是严重毒化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使中国知识阶层留恋于自身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民主的主力,反倒以传统捍卫者的身份成为反对“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急先锋。

李约瑟难题简要的介绍

李约瑟难题简要的介绍

一、李约瑟难题简介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1900 年12 月9 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

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李约瑟难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

李约瑟生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领先了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解读:中国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科学技术上曾有灿烂辉煌的成就。

除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

据有关资料研究,从公元6 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烈滑坡到0.4%。

其他领域的数据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即中国地发展速度在18世纪晚期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世界二、对难题的认识“李约瑟难题”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李约瑟本人所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性;另一方面对于广大中国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关乎中国科学技术如何才能赶上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

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如何认识可以归结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约瑟难题”的确是一个难题,而且有着多种多样的解答。

比如,黄生财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墨家、名家、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中国古代思想入手,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分析一、李约瑟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二、李约瑟难题的两段式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三、李约瑟难题产生原因分析关于李约瑟难题,很多人归结为我们的文化原因,我认为文化只会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全部,从文化角度看的只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换一种说法就是文化的解释太空虚了,没有事实数据的支持,有一种诡辩的味道。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理解。

从经济学上对社会历史进行阶段划分,以工业革命为转折点,工业革命之前为前现代社会,之后则为现代社会。

在前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基本没有什么工业而言;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经济的主体则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排到第三位。

1、看看科学技术在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前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最主要是在农业领域,可是不管技术如何创新如何高明,农业的产出提高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在今天,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也不会比刀耕火种年代高出多少。

我之前看过这么一个统计,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里,农业部门的产出水平大概是人均500公斤小麦,这个什么概念呢,以今天的美元来衡量是300美元不到,低于联合国贫困线标准每天1美元的标准。

在整个大明王朝,GDP的增长大概是每年0.3%的水平,稍微不小心比如碰到洪涝灾害,GDP就是负增长。

李约瑟问题(难题).

李约瑟问题(难题).
一致把中国科学的落后溯因于社会经济制度。
抗战胜利前后时期代表人物
陈立(1902- ),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 讨论了我国科学不发达的心理因素: (1)拟人思想的泛生论; (2)没有工具思想的直观方法; (3)没有逻辑; (4)没有分工; (5)客观与主观的混淆; (6)理智的不诚实等等。而这一切,他都认为是反映著宗法社会的 组织。 ——1944.7
金观涛 (1943 -

认为西方有构造性的自然观,逐步形成了科学理论与受控 实验、科学与开放性技术体系相互促进的循环加速机制,因而 近代科学得以形成和发展。而中国是伦理中心主义的有机自然 观,不进行受控实验,大一统型技术不形成开放性技术体系, 因而不能形成近代科学加速发展的机制。
——摘自《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范岱年
竺可桢(1890-1974),浙江大学校长、气象学家、科学史家
“由於环境,即四个抑制因素,为地理、气候、经济与社 会。后二者乃由中国之无商人阶级。地理方面,中国为大陆国, 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与希腊、罗马、埃 及之海洋文化不同。 天气方面因雨量无一定,故不得不有灌溉制度。因此,地主尽 为一国之王所吞如。而封建官僚的基础制度不可消灭,商人无 由兴起云云” ,“中国农业社会的机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 代不能产生自然科学。” —— 1944.7
(4)中国的官僚体制。
“李约瑟问题”的认识过程
(1915-至今)
1、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
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归之于研究方法、哲学思想、
价值观念、专制政治和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而没有涉及 社会经济制度。
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1929)
清代“朴学”的研究法,已“近於‘科学的’”,而自然 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 上,艺成而下’之观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 中国自然科学的没落的结果在其科学萌芽形成之初 就已埋下了伏笔。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国 率先产生了科学的萌芽,并且在民族个性中埋下了 拒绝探索的种子。之后形成的文字与文言文这种文 化传承方式导致了文化的不可普及性,,而含蓄这 种中国人的特质种中国人的特质,又使各种著作更 加难让人以把握其真实含义。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 使得人们以“工”“商”为耻,而“工”“商”这 两种职业是自然科学的源头之一。自古以来的人口 压力所导致的竞争及功利主义使人们在对自己未来 的选择与把握上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人口压力所导致 的竞争及功利主义使人们在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与把 握上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人口压力所导致的竞争及功 利主义使人们在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与把握上很大程 度上放弃了探索研究自然科学。
感 谢 观 赏
李 约 瑟 难 题
1109 薛学斌
李约瑟简介
李约瑟(1900~1995),英国伦 敦人,著名生物化学专家、汉学 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 名誉所长。数次来到中国,先后 任英国驻华科学参赞,中英科学 合作馆馆长,1946年赴巴黎任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28卷册、 《化学胚胎学》《中国科学》 《科学前哨》及《中国神针:针 灸史及基本原理》等。李约瑟一 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 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 物”。
其他解答
•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 以少数人为服务对象的精英教育,丧失 了科技人才产生的社会基础
• 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精英式的教育,它是 为极少数以博取“功名”为目的的人服务的, 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 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阻碍了科学知识的广 泛传播,同时也丧失了科技人才产生的社会基 础。

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问题。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

为什么近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和繁荣的中国?我认为其一就是中国当时的生存环境。

中国自秦朝统一后,实行的是“封建官僚制度”。

这种制度“封建”就是指中央集权,“官僚”就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地方行政只对朝廷负责。

这种官僚思想很深的渗透到当时全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

这种制度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的集中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他们把中国管理的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整体理论,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

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这种制度。

古代天文学和大运河的修建,其数据到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使一些新的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没有竞争开发新技术的观念。

在古代中国,商人阶级地位是很低下的,如“重农轻商”、“重农抑商”,这些政策都表明了当时政府的指导性。

其二,我认为是中国儒家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

一个国家要发展科学技术,民主是很重要的,民主是科学的基石,没有说那个国家民主不如别的国家但是科技比别国强的。

儒家思想史反民主的,首先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中国人不敢动,不敢说,更别说使中国人有发明创造的动力了。

所以中国人的科学是不能脱离民主而产生的。

还有很多争论和见解,例如:科学方面,中国没有产生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并且没有统一完整记载这方面的书籍;天文学方面,中国人精于记录天象,但对天地的认识长期停滞不前,始终没有发现大地是球形的…这些见解知道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为什么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历史屈曲发展的诘问,是一种内在的深沉反思,对当代中国的前景发展亦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自从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这个问断之后,引起学术界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持久争论,一直到现在都不曾休止,关于李约瑟难题,现已总结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独到见解,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几个观点解释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确定了中国古代科学结构不可能向近代科学技术结构转化;东西方人种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是形成东西方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曲线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宗法专制的结果导致民族思维健全发展过程的中断,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中国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和其激励结构,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

但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对此,我个人认为有关键性的两点尤为重要。

其一,在于制度。

古代早期中国文化发展蓬勃旺盛,国家繁荣昌盛,是当时屹立于世界无可匹敌的强国,远超其余各国,西方的众国家均难以望其项背。

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繁荣广博绝冠天下的超级帝国,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制度的革新。

从奴隶制度、世袭制度、禅让制度、分封制度、一直到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可以说,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制度革新的变化,不断加强,不断稳固。

自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

为了维护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科技在中国古代并未在社会层面得到体制化的强力支持,相反在意识形态上受到抑制,而小农经济所决定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相差甚远。

这次导致了近代科学无法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生长。

此间虽偶有反腐,然其总体趋势依然不变,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在此期间,百姓的生活也表现的平静无波,没有太多的波折变动,总体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解释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明请时期的科举制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 具,不但专考“四书五经”,而且按刻板的模式作文选官—“八股取 士”。科学技术完全被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选官考试内容之外。
西方的一些平民,甚至小修道士十几年如一日探求自然的奥秘成为大 科学家。试问想,中国如有奖励机制激励广大士人以“十年寒窗”、 “皓首穷经”的精神与毅力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中国的科学技术会 呈现出一种什么状况?
事实上,许多因素互相关联,或递进、或互动,共同发生影响
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 证明规律的理念。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 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 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这种“传统科技”并非严格意义 上的科学。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年事表》记载,明朝以前, 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 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 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 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中国的科技技术 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而对于“李约瑟难题”难题的解释大概有三种。
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 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习惯。当科学技术处于总结经验、搜 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 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 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西方科学家拉第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 可能生电。他沿着这一思路坚定不移地探索,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 能源。而明请时期实行文化专制,人们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 单的“天人和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 极大地妨碍了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前言1.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Thesis)。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做“李约瑟难题”。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自然辩证法作业专业:作物遗传育种姓名:王鑫学号:1317303008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现象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阶段式、阶梯式的发展趋势,并与此相对应地产生几种不同的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理论思想。

而每一种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思想理论都是对上一阶段文明文化、文化观念和思想理论的扬弃,汲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这一阶段的内容更为科学、更为真实、更为丰富。

而当第一阶段的内容向第二阶段的内容递进的过程中,各个学科都会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

但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

这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具有保守、从众、迷信等特点。

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三纲正常"和"中庸之道",不善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尊师敬长,对前辈学者的学术推崇倍至。

后辈学者就算是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有异议,也大多数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愿意、不忍心指出其认为不妥之处,不愿意进行惊天动地的革落得个不敬不孝、刻薄无德的坏名声。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我国古代,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凭借口述、手抄方式传播,著作很难成为商品。随着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著作物得以广泛流传,出版商获取到利益。这些商人为了制止他人冒名盗印,开始寻求法律保护。据有关资料,宋代已有保护出版权的记载。如南宋咸淳年间,两浙为保护《方舆胜览》等四部书的权益而专发榜文。在五代后唐长兴三年,朝廷令田敏在国子监主持校正《九经》,并“刻板印卖”,这是官府刻书之始,可谓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以出售为目的大规模印制图书的“出版社”。为保护《九经》蓝本,朝廷曾下令禁止一般人刻印这本书,从而保护国子监对《九经》出版的专有权,这相当于后来欧洲出现的特许制度。这些均可为我国著作权保护的萌芽。
郑成思先生认为,“无论东、西方的知识产权学者,都无例外地认为版权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进而,郑先生认为,“如果版权确实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它就应当最早出现在我国。”[3]但是,时间顺序上的先后并不代表逻辑意义上的原因和结果。事实上,尽管我国有千年科技领先史,并且最早将活字印刷投入生产实践,但是,我国并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是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般认为,“知识产权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民事权利,也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财产权。它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4]在这一点上,我国有着和西方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起源地同样的、甚至可能还要早的所谓“起点”。但是,事实上的结果是,虽然我国有着类似的封建特权,这一封建特权最终并没有转化为“私权”。虽然同时可以认为,在我国“古代‘帝国控制’的主旨之下”,封建特权法律“客观”上“保护了某些私权”。[5]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玕于1859年总管朝政后,在他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提出过建立专利制度的主张。具体专利形式的出现则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881年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向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要求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随后,不断有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专利申请,被批准为专利的日渐增多。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光绪帝于1898年5月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里的专利权实质上是专营权,与现行专利权的含义是不同的。后由于顽固派极力反对,改良派主张的兴专利一直未能付诸实施。因此,直到清朝末年专利制度也未能在我国建立和发展。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形成,严格地讲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开始的。1912年12月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这在法律上看,已是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具有现代专利法基本原则的若干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15卷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uzzle):“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笔者认为,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在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小农经济本质上是排斥科学的,中国古代曾长期将一些民间创造发明斥之为“奇技淫巧”,就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典型例证。分析其原因,可以设想一个封建小农家庭,其产品都由自己家人消费,首先,自己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因此无需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检验;其次,投入与产出均在家庭内部完成,因此无需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第三,没有市场需求,自己家庭的需求有限,因此无需费心巴力地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方法;第四,家庭的能力有限,除忙于日常生产外,根本无力顾及其它;第五,小农家庭经营规模过小,一项新技术即使能够使产量成倍增加,对农户来讲,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归纳起来,当这种封建小农家庭在社会上占据绝对多数的时候,即使少数人有兴趣进行科学研究,也成不了气候。反之,市场经济就不同了:第一,产品要通过市场销售,这就需要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定量检测;第二,生产要素是通过市场方式配置的,这就要求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第三,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整个社会都有强烈的动机探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提高效率的方法;第四,经济的主角是厂商,厂商有足够的资金与实力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并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各种科学研究成果;第五,由于厂商经营规模很大,一项新技术的采纳,即使产量仅仅增加1%,也会带来相当丰厚的利润。总之,科学化是市场化的伴随产物,没有市场化,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 全球化地球文明。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一、资源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问题的答案就在于问题的提出者哪里。李约瑟先生是否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科技在中世纪之前是先进的(换言之,欧洲科技是落后的)? 形而上学的原因: 根据中国古老的哲学理论,事物都是循环往复发展变化的。没有永远兴盛的,也没有永远衰败的。事物总是从兴到衰,从衰到兴,从兴到衰。。。。。。只是周期有长有短。人在一天晨兴夜寐,一年四季循环更替。。。。。。直到有形宇宙的成住坏空。 当事物逐步兴盛的时候,促使其衰败的力量也在积累,而促进其兴盛的因素在逐渐消失;反之亦然。 具体的原因,诚如以上五个解答所综合处的一些具体的因素。笔者补充一点如下: 西方哲学的演变历程大致是,从中世纪黑暗的宗教束缚中滋生出人文主义(也是物极必反),开始强调人本身的价值;然后演绎出强调人主观经验的实证主义。其演变方向是趋向分析的、物质的、实用的,为人的福祉(物质生活的改善)服务的。随之,是经济、政治、教育体系的配合改革(专利保护——鼓励发明;理念通过教育的传播,等等)。于是,在西方产生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人类物质生产的大发展。 而物质的发展的同时,西方人发现,他们离开精神的家园越来越远。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预期的理想社会并没有出现。西方哲学界逐渐把目光投向东方哲学思想和他们早期的一些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传统强调人和自然地平等统一,强调人节制自己的欲望。在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今天,这显得多么具有远见。东方先哲对宇宙真理的认识,是通过内求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西方的外求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验证(这种方式在有限的时空内、在物质的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把握大时空的现象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中国自南宋以来的专制集权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者对中国人愈来愈加强的儒家思想教育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宋明以来儒家违反人性的“中庸之道”和“三纲五常”,实际上是变相地提倡懒惰思维和奴化意识,这一社会意识对宋明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约束,特别是严重毒化了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使中国知识阶层留恋于自身历史上业已形成的社会地位,长期以来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民主的主力,反倒以传统捍卫者的身份成为反对“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急先锋。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