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预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文体常识
查不同文体的 概念、特点 确定学习方法
查背景知识
了解课文涉及的 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
查作家作品
了解作家 了解作者的相关作品

• 对照课后练习思考课文(包 括内容、主旨、写法等)
• 提出个人的思考或质疑,在 课堂上师生合作交流
读懂课文
所谓精读,就是对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赏析。大家在 精读的时候要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能够自己提出质疑, 从思想意识、语言锤炼、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思 考,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怕 出错,现在出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件好事情。遇到不懂 的问题要及时地查找材料,如果还没搞清楚,就需要等 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老师是怎么解读的。

学生在预习中该查什么呢?
查生字词
运用工具书 找准字词的正音和 释意
一、字词积累 现代文阅读 摘录预习过程中字音有疑难的 词语(并注音)、字音字形方面易错的词语、 新积累的好词等等,每课不少于10个。 文言文阅读 摘录预习中字音有疑难的词语、 词义不能理解的词语、重要的文言词语(包含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字通假、一词多义等 语法现象),每课不少于15个。
四、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 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 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 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 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 口车站惜别。
五、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 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写作线索 3、你能说说身边令你感动的亲情故事吗?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
学生把每篇课文通读三遍,然后根据各种不 同的文体,要求如下:
(一)小说 1、能结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来概述故事。
2、能找出主要人物,并说出他(她)是怎样 的人(即简单分析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小说内容 体会它的作用。
(二)散文 1、 叙事性散文,能概述事件,及体会作者 通过事件想要表达的主题,并能选择其中 一些写得好的句子进行朗读和赏析。
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狼藉( 妥帖( ) 颓唐( ) 蹒跚( )簌簌( ) )踌躇(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狼藉 赋闲 触目伤怀 琐屑 蹒跚 踌躇
三、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 江绍兴。是我国著名的 、 、 、 。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 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 、散文集 、 等,还有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里。我们学过他的写景抒情 散文 。今天我在学习他的另 一篇散文《背影》,这是一 篇 。

语文预习重“读” 怎么读? 读到什么程度?
“一读”
整体把握 初步知晓文章内容 圈画生字新词
初 读
“二读”
找出文体要素 提炼文章重要信息 分析文章写作思路
泛 读
“三读”
根据学习目标 找出关键语句 欣赏课文中好词好句
熟 读
初中语文预习
每课的预习包括三个板块: 字词积累; 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内容的理解。
(4)议论文
1、初步分析文章的结构,并根据议论文的一般 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 找出文中作者的论点。 3、概括文章所采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4、分析文章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体会议论文严 密的语言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Baidu Nhomakorabea
示例:课文《背影》
学习目标
1.理解深厚的父子之情,激发学生对父 母的爱。 2. 理解关键性词语“狼藉”、“颓唐”、 “琐屑” 、“蹒跚”、“踌躇”等的 含义和表达作用。品味朱自清散文独 特的语言风格。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
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它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它也是 教师能够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 预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课前预习是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而通过预习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对 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2、记人的散文,能了解人物形象,体验作 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能选择一些人物描 写的句子进行分析和赏读。 3、抒情类散文,能读懂所写景物或所托之 物的特征及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并能对 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朗读和赏析。
(三)说明文
1、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特征。 2、了解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能 举例说明。 3、了解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并找出其 标志性的词语。 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并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