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PPT课件人教版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洁而直接 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 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出了时间; 而当我们纯洁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 逝本身。”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三、如何理解“等待”的含义?
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 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示的世界是荒谬 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谬的、残 酷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为难的, 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 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 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希望也慢慢变成 了无望。
第三,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剧中人物的语 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来龙去脉,又文不 对题。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 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 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 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 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社会里,人 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 考,没有了完整的语言。
波卓和荣幸儿则象征 着人类的病态——荣幸儿 是痛苦的化身,他备受折 磨,任人奴役。波卓是压 迫的体现,他蛮横凶狠, 傲气十足。
戈多虽未出场,但“等待戈多”却是贯穿全 剧的中心线索。历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有过多 种解释:
其一,戈多(Godot)这一名字是从英语“God” 演变而来。即神,天帝,上帝,造物主之意,故 这一人物暗指上帝;
三、荒谬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 下三点:
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饱满突出 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情或其他方面的冲 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谬派戏剧则几乎没有 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第9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于年在 巴黎初演时就连演了三百 多场。但许多有经验的理 论家和观众都对它迷惑不 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 《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 冲地说:我根本就不知道 自己演的是什么。
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 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 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 出手。
第 九 单 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该剧的欣赏初步了解西方现代社 会中,“上帝死了”所带来的精神危机, 感受剧中所描绘的“等待”的内涵和意
味。
作者简介
塞缪尔· 贝克特( ,—),世 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 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 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 的重要代表人物。年,他因“以 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 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剧评家马丁· 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 剧》中曾说道:“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 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 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 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 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 亡。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 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 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 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 逝本身。”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剧中,暮霭的黄昏,阴沉沉、灰茫茫,荒野 之中只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只有一棵秃树,象 征着世界的空虚;两个流浪汉脱靴子,倒靴子, 摸靴子,看靴子,象征着摆脱人生的束缚与痛苦; 本是光秃秃的枯树,一夜之间却长出了几片叶子, 象征着总有点微弱的希望。贝尔特把这种荒诞的 形式称为“比喻”。他想让舞台道具开口说话, 把思想变成视觉现象,使人物的情感外化,充分 体现“荒诞”的意识。这些荒诞的舞台形象大大 加强了戏剧的效果,是比对白、台词更重要的戏 剧因素。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理解和分析《等待戈多》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培养阅读、分析和批判文学作品的能力;4.培养对文学作品进行跨学科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贝克特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艺术意义;2.理解和分析《等待戈多》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探究《等待戈多》与当代人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等待戈多》选段,初步了解贝克特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导入课堂1.以问题导入:你认为戏剧在当代文化中的作用是什么?你喜欢看戏剧吗?为什么?2.讲解贝克特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选段,了解《等待戈多》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尝试分析其中的文学元素。
4. 课堂讲授1.分析《等待戈多》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主题;2.探讨贝克特对戏剧的颠覆性创新和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1.学生自由发言,探讨《等待戈多》对当代人的意义;2.小组讨论,探究《等待戈多》和生活、历史的关系。
6. 课堂总结1.总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关键点;2.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扩展阅读和资源。
四、学习评价和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反思。
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按照学生的分析和阐述质量进行评价;2.教师从已有的课堂教学经验出发,对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进行评价;3.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互评,评价对方的参与度、表现和贡献。
五、课后作业布置以下作业:1.以《等待戈多》为题写一篇读后感;2.小组讨论,分析贝克特对戏剧的贡献和影响;3.搜索相关资源,了解当代戏剧的创作和发展情况,写一篇观后感。
六、教学资源授课教师应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辅材料;2.课堂提示音乐或戏剧视频;3.与贝克特和《等待戈多》相关的数字资源和文字资料;4.学生研究、阅读和分析时需要的辅助工具和软件。
语文:新人教选修素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等待戈多》解读贝克特影响最大的剧作无疑当推《等待戈多》,有人将之视为整个“50年代的杰作”。
不过,最初剧本完稿之后,却是命运多蹇,几度遭到拒绝,直到查拉将之推荐给布兰之后,才出现转机。
可布兰为了募集资金与寻找场地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直到1953年1月5日才终于首演。
演出之后,大多数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称之为“现代戏剧的一件大事”;奥蒂贝尔蒂称剧本为“一部完美的作品”,萨拉库誉其为“我们时代的戏剧”,阿努依则将之与皮兰德娄剧作在1923年首演于巴黎一事相提并论,并认为它是“当代戏剧三四部关键剧本之一”。
如今,几乎没有人不把它视为20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力作。
《等》剧之所以受人推崇备至,一方面在于它表达了作者对西方社会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它以极其新颖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模式。
全剧“什么也没发生,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去,真是可怕”该剧所有台词均引自《荒诞派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②以下分别简称弗和爱。
,然而正是这种“什么都没有”的形式最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灾难给西方人所带来的莫大精神空虚与痛苦。
通过人物的无望等待,剧本直喻了整个人类的不幸与痛苦。
继尼采之后,贝克特用直观的戏剧形象再一次归咎于“上帝”。
不管“戈多”是否就是上帝抑或其使者,他在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②两人心目中至少代表了某种希望,然而戈多迟迟不见,“希望总是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于是,人类只能从死亡中去寻求慰藉与解脱。
如此,生命与生活的意义也就从根本上受到了质疑,生与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
弗拉季米尔的话发人深省:“双脚跨在坟墓上难产。
掘墓人慢腾腾地把钳子放进洞穴。
”这种虚无悲观主义思想迷漫全剧,并从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
正如布瓦德弗尔在首演之后所写评论中所说的那样:“观众们第一次面对死亡;他们见到了人类的焦虑和荒诞体现在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物身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九章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讲义
案例一课时详解课时1详解预习引导课前思考1.你了解贝克特的生平与创作吗?2.你知道贝克特在西方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吗?3.你了解贝克特戏剧的风格特点吗?4.你知道《等待戈多》的剧情梗概吗?5.你诵读课文节选的《等待戈多》第一幕?了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了吗?课前疑惑诵读文本·整体感知作品导读贝克特荒诞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中。
这是一个两幕剧,基本内容大致如下:两个瘪三式的流浪汉在黄昏的乡间小道上等待从来没有见过的戈多,他们无聊地闲谈,做些机械的动作,讲些不知所云的故事。
但戈多迟迟不来,以至于烦闷得想到自杀,但又不甘心,想等戈多来弄清自己的处境再死。
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来人,却不是戈多而是波卓。
他手持鞭子,一手牵着被拴着脖子的“幸运儿”。
幸运儿扛着沉重的行李,拱肩缩头,脖子被勒得正在流脓,惨不忍睹。
波卓气势汹汹,虽原谅了恐惧的狄狄和戈戈,但随意虐待幸运儿,称之为“猪”,挥来斥去,幸运儿也唯命是从。
波卓吃饱喝足,对黄昏作了一通“抒情”的解释,逼幸运儿为他们跳了一通舞。
最后波卓才牵着幸运儿和流浪汉告别。
总算磨掉了一个黄昏,天将黑时,一孩子来到,他传达戈多的旨意: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
次日的黄昏,还是同样的乡间小路,同样的两个流浪汉,同样的目的——等待戈多。
等待得无聊至极,一个流浪汉唱了一支无聊的“狗”歌,他们追忆过去的往事,彼此争吵谩骂,但仍不见戈多来。
他们反复着下面的对话: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
总算等到了人,却仍是波卓和幸运儿。
这时的波卓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
昨日气势汹汹的波卓,跌倒在地爬不起来。
两个流浪汉好不容易才把他扶起来走了。
接着还是孩子来,宣布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
两个无望的流浪汉又想起了上吊,解下裤带子,但一拉就断了。
死又死不成,只好明天再等,再等....剧作在荒诞的背后,深到地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人们通遥无期地等待着一个模糊的希望,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只有失望、再等待、再失望,在期持中耗尽生命,在失望中饱类痛苦,舞台上演出的是人类社会的抽象化缩影。
【原创】第九章 二十世纪文学4 等待戈多
(三)主题:等待
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论荒诞派戏剧》:“这部 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 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 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 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 或者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 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 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 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 流逝本身。”
之所以陷入等待困境的心态:其一现代人生 命萎缩,无力追求;其二现代人人生座标的 迷失,生存的盲目,不知道追求什么,只好 坐以待毙。
盲目,指不知自己的戈多是什么;无望,指 不知那个戈多什么时候来。“等待”心态源 于对现实的否定。反之就应该是沉溺。
2、生活的空虚无聊,人的无能无奈
“等待”源于生活的空虚无聊,空虚无聊源于人的 无能无奈。
反戏剧
所谓反戏剧,首先指缺乏戏剧冲突的戏剧, 冲突作为戏剧的灵魂,在贝克特这里完全被 漠视。同时戏剧动作极少,人物对话缺乏现 实感,不知所云等,一并体现了贝克特颠覆 传统戏剧创作理念的实验品质。
四、《等待戈多》评析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经典剧作。被译成20 多种文字。
1953年1月在巴黎上演,产生了一些争议和好 评,但人们并不期待它会成为“经典”。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也只演了59场就停 演了。1957年11月9日在美国旧金山监狱为 1400名囚犯演出时,引起这些特殊观众的强 烈共鸣,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
第二幕:继续等待
第二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人物。 把第一幕的情景重演一遍。
所不同的是,时间过去一天,树上长出几片 树叶,狄狄,戈戈在等待戈多的现实痛苦上, 又增加了记忆的痛苦。感到可怕。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风格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心理目标: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荒诞派戏剧2、理解戈多的含义三、教学设计:因为民族的文化积淀不同,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要联系法国文学发展史进行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1953年,有一出十分怪诞的戏剧在巴黎的巴比伦剧场上演,欣赏者和反对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那场面虽然比不上一百多年前雨果的剧作《艾尔纳尼》引起的争论那样激烈,却也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引起轰动。
这出剧就是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人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出乎一般人预料的是,《等待戈多》竟然赢得了挑剔而又猎奇的巴黎观众,连演了300多场。
以至于人们在街头、地铁、咖啡馆、办公室,到处都在谈论这出戏,甚至当人们打招呼时问:“你在干吗?”有人竟然回答:“在等待戈多”。
二、分角色表演课文:课文节选部分只有两个人物,爱斯特拉冈,弗拉吉米尔。
(一般的设计可能是先介绍作家与作品,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先获取感性的材料,抽象出理性的规律。
)三、赏析话剧1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明确: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还有关于脚疼等,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2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动作?明确:他们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
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
全是些无聊动作。
3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形象你有哪些感受?从人物形象上看,基本不成人物形象,两个人甚至可以形象互换。
通过这些提示,我们把《等待戈多》与《雷雨》进行下比较。
贝克特+《等待戈多》[45页]
幸运儿这个人物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他在波 卓的压迫下过着非人的生活,遍体鳞伤,同时 还要遭受嘲讽谩骂,但是他并没有试图逃离或 反抗这种生活,已经对被奴役的生活感到习惯 或麻木。在波卓想要将他抛弃时,他甚至苦苦 哀求想要留下。这样的被压迫者无疑是悲哀的, 象征着经过长久的压榨,底层人民已经失去了 生活的希望和反抗的勇气,屈从于黑暗的社会 现实。
在《等待戈多》的生活中,两个人若即若离又 相互依靠,彼此的存在和相互鼓励也给了对方 生活的信心。正是象征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由于 信仰的缺失产生孤寂与空虚,必须找到可以依 撑的人和事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在《等待戈多》 的过程中,两位流浪汉不断地进行交谈,语言 毫无逻辑型总是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言辞,以此 填补交谈中的空白。
第二幕,次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老
流浪汉再次相遇,模模糊糊地回忆起了昨天发 生的事情。他们把前一天的对话和动作重复一 遍,没完没了地说话打发时间。他们把靴子穿 上脱下,又扮演波卓和幸运儿,然后再吵架、 再和好。戈戈像昨天一样,又做了一个噩梦, 狄狄也依然不让他说出来。波卓又牵着幸运儿 上场了,不过他已经瞎了眼睛,昨天晚上的威 风一扫而空,也根本不记得曾经见过戈戈和狄 狄。主仆二人走后,戈多的信使--那个孩子又 来了,仍然说戈多今晚不来,明天准来。
贝克特的创作应分为两个部分:小说和戏剧。
他最初是写小说步入文坛的,有三部曲小说《马 洛伊》、《马隆纳之死》和《无名的人》,但因 为他在戏剧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首先是一个戏 剧家。
1953年,一出名叫《等待戈多》的戏剧在法国塞 纳河畔上演,轰动了法国剧坛,使贝克特一举成 为荒诞派戏剧流派中最重要的作家。1969年,由 于“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 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贝克特荣获并不重要, 我们只需要理解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流浪汉弗拉 基米尔总说“戈多来了,咱们就得救了”戈多只 是他们等待的一个对象,代表着一种救世主形象, 正因为有着戈多的存在,流浪汉们的生活才有了 希望和寄托。戈多的缺席和流浪汉们的等待形成 对比,戈多占据主导地位,长久地不在场反而显 示其无比的重要性。这样戈多就成为一种精神象 征,一个符号代表,具有无穷的象征意义,成为 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支配众人。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 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方居然说“不 知道”。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 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战争那可 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 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 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
参考书目:
1、《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燕山出版社 2、《欧美文学史》李尚信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文学教程》汪介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 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20世纪50 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贝克 特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作家打破 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 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这些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 怪陆离、荒诞不经的。英国著名戏 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给这一流派 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 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 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 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 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 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 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 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 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
下面是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树下见面后的 对白:
• 弗拉季米尔 (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 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
• 爱斯特拉冈 在一条沟里。 • 弗拉季米尔 (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 • 爱斯特拉冈 (未作手势)那边。 • 弗拉车米尔 他们没揍你? • 爱斯特拉冈 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
(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9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ppt课件(48页)
第三,寓意与象征。这部戏剧的主题是“等 待”。等待,寓意着没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荒 诞概念中的人类生存条件,即缺乏意义。弗拉季 米尔和爱斯特拉冈象征着战后生活在苦难中的人 类。人类,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在畸形发展的 资本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战后的西方社会里, 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罪恶和灾 难,使得人格丧失,个性毁灭。他们处在一种生 死不能的尴尬难堪的境地。明明知道戈多不会来, 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
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幕布一拉开,出 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黄昏 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 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些“直接呈 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一方面渲染了全剧荒 原般的气氛,另一方面,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 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 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
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
点为:1. 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
上的逻辑性、连贯性。2. 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 表达主题。3. 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 主题。
二、《等待戈多》的荒诞性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 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等待戈多》 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 统的艺术主张。
知识链接
一、荒诞派戏Leabharlann (absurd theatre)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 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 ,在哲 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 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 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 《荒诞派戏剧》一书。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
语文:新人教选修学案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以及《等待戈多》在戏剧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2、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失望、苦闷和迷惘.(本文所体现的深刻人生哲理。
)3、理解节选部分中的戏剧语言、环境妙穴、情节结构的荒诞特点。
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差别。
4、通过该剧的欣赏初步了解西方现代社会中,“上帝死了”所带来的精神危机,感受剧中所描绘的“等待”的内涵和意味。
【学习重点】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本文所体现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理解节选部分中的戏剧语言、环境妙穴、情节结构的荒诞特点。
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差别.【学习过程】一、走近作者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
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
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
可能猪也会如此。
"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
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
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万居然说“不知道”。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一、生平与创作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
他用英、法两种语言创作戏剧、小说和诗歌。
贝克特出生于都柏林一个信仰新教的家庭。
父亲是个测量员。
中学时代他就爱好戏剧,后进都柏林三一学院深造。
1927年毕业,获法文和意大利文学士学位,次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任教。
此间,他结识了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他的秘书,并将他的作品译成法文。
1931年,他回都柏林任教。
1938年定居巴黎。
德军占领期间,他参加抵抗运动。
组织暴露后,他曾隐居农村。
1945年返回巴黎,专事文学创作。
50年代以前,贝克特主要从事论文、诗歌和小说创作,出版有诗集《胡罗斯考坡》(1930),评论集《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莫菲》(1938)和《瓦特》,长篇三部曲《莫洛瓦》(1947)、《马龙之死》(1948)和《无名的人》(1950)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热衷于精神领域和心理状态的探索,表现人的内心孤独、人生的艰难和虚无。
50年代以后,他主要从事戏剧创作。
剧本《等待戈多》(1952)名震西方文坛。
此后,他写出《剧终》(1957)、《最后一盘录音带》、《啊!美好的日子》(1961)、《被逐者》、《喜剧》、《乔伊》、《来与去》、《俄亥俄即兴之作》和《摇篮曲》(1982)等剧作。
另写有长篇《依然如此》(1961)等。
在当时都产生很大影响。
贝克特曾受但丁、笛卡儿和乔伊斯等人的思想影响,但他的创作更接近存在主义,主要表现人生的荒诞、客观世界的残酷和人无力拯救自己等主题。
他认为,既然作品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剧作的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
尤其是他的戏剧,往往追求怪诞夸张的舞台效果。
此外他还写有短篇小说、广播剧、电视剧、电影剧本等。
1969年,他因“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以及戏剧的“希腊悲剧式”“净化作用”,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等待戈多》赏析1、情节。
这是一部两幕剧。
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理解贝克特的戏剧理论和《等待戈多》的主要情节;3.理解《等待戈多》的主题和意义;4.分析《等待戈多》的戏剧形式和艺术手法;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贝克特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理解贝克特的戏剧理论和《等待戈多》的主要情节;3.理解《等待戈多》的主题和意义;4.分析《等待戈多》的戏剧形式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贝克特的戏剧理论;2.分析《等待戈多》的戏剧形式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贝克特的相关资料和《等待戈多》的剧本,并记录下来自己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
2. 课堂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并且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 教学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贝克特戏剧理论和《等待戈多》的主要情节、主题和意义,介绍并分析戏剧形式和艺术手法,启发学生分析和理解《等待戈多》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30分钟)教师出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用批判性思维回答一些问题,练习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让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反馈和调整。
五、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授课模式;2.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3.课程评估和教学反馈。
六、教学评估1.学生自主阅读和课堂笔记;2.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3.学生总结和反思。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其中以《等待戈多》为主教材,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资料、剧本和戏剧评论。
八、备课参考1.《等待戈多》贝克特著;2.《等待戈多》解读书目;3.《戏剧的本质》贝克特著;4.贝克特戏剧《等待戈多》的解读与批评。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贝克特与《等待⼽多》贝克特与《等待⼽多》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的⼀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物有贝克特、尤奈斯库、阿达莫夫和热内等。
荒诞派戏剧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剧作家们⽤荒诞的、⾮传统的表现形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就是:⼈的孤独、绝望,命运的反复⽆常,世界的不可知和⼈⽣的⽆意义。
总之,“荒诞”就是荒诞派戏剧的母题。
荒诞派剧作家拒绝象存在主义的剧作家那样,⽤传统的、理智的⼿法来反映荒诞的⽣活,⽽是⽤荒诞的⼿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
荒诞派戏剧在艺术上有以下⼏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象征、暗喻的⽅法表达主题;③⽤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剧作中最先引起注意也是最典型的,是贝克特的《等待⼽多》(1952)。
其他著名的荒诞派剧作有尤内斯库的《秃头歌⼥》、《椅⼦》等等。
⼀、⽣平与创作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
⽤英、法两种语⾔创作。
贝克特出⽣于都柏林⼀个信仰新教的家庭。
在都柏林三⼀学院深造。
1927年毕业,获法⽂和意⼤利⽂学⼠学位,次年到巴黎⾼等师范学院任教。
此间,他结识了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他的秘书,并将他的作品译成法⽂。
1931年,他回都柏林任教。
1938年定居巴黎。
德军占领期间,他参加抵抗运动。
组织暴露后,他曾隐居农村。
1945年返回巴黎,专事⽂学创作。
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戏剧创作。
剧本《等待⼽多》(1952)名震西⽅⽂坛。
此后,他写出《啊!美好的⽇⼦》等剧作。
贝克特创作接近存在主义,主要表现⼈⽣的荒诞、客观世界的残酷和⼈⽆⼒拯救⾃⼰等主题。
他认为,既然作品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剧作的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
尤其是他的戏剧,往往追求怪诞夸张的舞台效果。
1969年,他因“新奇形式的⼩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以及戏剧的“希腊悲剧式”“净化作⽤”,获诺贝尔⽂学奖。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课件31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人生四种境界:
(1)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无觉解或甚少觉解, 不知道或少知道做事的意义。 (2)功利境界:心胸狭隘,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 意义。 (3)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做事, 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 (4)天地境界:胸怀宇宙,自觉的为宇宙利益做事, 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是圣人。
痛苦、困惑之一:
人生就是这样,既难活又难死,既有 希望,又充满绝望,而归根到底是绝望。
痛苦、困惑之二:
反映了一代人的焦虑,人作为“宇宙之精 华、万物之灵长”,却被残酷的生活和社会压 得无法生存。个性毁灭,生存和奋斗也因之黯 然失色,这是一首时代的失望之曲。
26
我是一只小小鸟(赵传)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 高,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 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明确:他们只是按动物的本能生活, 毫无可识别的个性,丧失了人类的尊严, 在别人眼里只是两只“非人”的可怜虫。
24
20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都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给当时的西方人 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
主题展示:
明确:小说借这两个等待戈多 的人表现了20世纪西方人在现代文明
挤压下的痛苦和困惑。 25
27
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小说所揭示的这种现象?
友情提示:善于读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方能医愚。”
28
飞得更高(汪峰)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现实就 像一把枷锁,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我知 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重复
无聊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课件 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模 样(mú ) . 胳膊 (ɡē bo) .. 萎缩 (wěi suō) .. 滑稽 (huá jī) ..
二、字形
瞪dè nɡ瞪眼 蹬dēnɡ蹬腿 筋jīn脑筋 i肋骨 肋lè 瘊hó u瘊子 u喉咙 喉hó 祷dǎo祈祷 u筹码 筹chó 撼hà n震撼 n遗憾 憾hà 婪lá n贪婪 n甘霖 霖lí
是被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
他们永远无休止地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不可实
现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
这反映了西方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 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 实现的绝望心理。扩展开来说,这也 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不少人心理 特征的写照。
3.怎样理解“等待戈多”的内涵?
【提示】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
可以看出,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
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这种希望
的一种寄托物。但是,他们对戈多是
谁也不清楚,戈多也始终没有来,这 就说明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 希望。
2.为什么要等?
【提示】 既然是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
望,但是两个流浪汉却在苦苦“等待”,这
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两个流浪汉
三、词义 (1)释义 祈祷:向神祝告求福。 耷拉:松弛地向下挂着。 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窥视:暗中观察,偷看。
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 引人发笑。 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 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趁热打铁: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
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荒诞派 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 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荒诞派戏 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表明 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一、“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二、戈多来了;三、留点空白。
三选一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就是戈多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备受煎熬。
读者看了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
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
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
面对这些猜测,我只觉得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
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
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
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他人也跟着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
一群人围在角落,其他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
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已经与等待分离。
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漩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
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等待一个盛世。
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总为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
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
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
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邰丽华面对身体缺陷,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
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
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
”人群中发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
”“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
”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
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