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1:直线AB与EF相交,能形成具有什么关系的角?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复习两线相交所成的四角的相关知识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此引出本节课课题。

环节二:新知讲解教师活动2:一、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

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也可以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

提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几个角?三线八角学生活动2: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三线八角,并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选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在两线相交的基础上填线的方式引入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这可以让学生认识教师活动3:二、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下列四个选项中,∠1与∠2是内错角的是( B )辨别方法:把两个角的边都画出来,看构成什么形状2.如图,直线DE,BC 被直线AB 所截.(1) ∠1 和∠2,∠1 和∠3,∠1 和∠4 各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2)如果∠1 =∠4,那么∠1 和∠2 相等吗?∠1 和∠3 互补吗?为什么?解:(1)∠1和∠2是内错角,∠1和∠3是同旁内角,∠1和∠4是同位角。

(2)如果∠1 =∠4,由对顶角相等,得∠2 =∠4,那么∠1 =∠2.∠∠3 和∠4 互补,即∠4+∠3=180°,又∠∠1=∠4,必做题:1.如图,属于内错角的是( D)A.∠1和∠2B.∠2和∠3C.∠1和∠4D.∠3和∠42. 数学课上老师用双手形象地表示了“三线八角”图形,如图所示(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从左至右依次表示( A)A.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B.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C.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D.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3.如下图,在不改变图形的情况下图中共有内错角_____4___对。

选做题:4. 如图,直线DE经过点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同时,通过教学实践和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如交叉的道路、建筑物的角落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度关系。
2.提问引导: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角度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3.引发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3.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教学实践
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练习与反馈:布置适量练习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课后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小组竞赛:设计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汇报:鼓励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反思: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角的分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角,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性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
2.同位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相同位置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3.内错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两条直线之间的两个角称为内错角。
6.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动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变化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7.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从几何美的角度欣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提高审美能力。
4.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两条直线同侧的两个角称为同旁内角。
5.性质讲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结合实例,解释这些性质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些包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总结。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能力。但在具体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从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3.讲解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4.分析性质的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些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包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几何图形。
2.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结合本章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工整。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并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空间想象:在想象和构造几何图形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尤其是将抽象的几何性质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3.逻辑推理:在进行几何证明时,学生可能会因为逻辑思维不够严密而出现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观的图形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学生互相讨论,总结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论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教师引导:“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角有关。请同学们观察这个交叉路口的红绿灯,思考一下:当两条马路相交时,形成的角有什么特点?”
4.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感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存在。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几何图形,提高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能力。
3.强调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先给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通过动态课件演示这些角度的形成过程。接着,我会结合图形详细讲解这些角度的特点和识别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会强调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规律背后的原理。此外,我还会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角度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特征,能够识别并正确标记这些特殊角度。
2.能够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求解角度等。
3.学会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导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打下基础。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4.针对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自己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在下一堂课上与大家分享。
5.为加深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理解,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应用这些概念,但也有一些同学在区分这些角时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这些几何概念时,需要更加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并通过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我发现,当涉及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时,同学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几何概念。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同学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知识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位角与同旁内角的区分,以及内错角的识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这些角的基本原理。
b.内错角的定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两对非相对的角,且位于两条平行线之间;
c.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两对同一边的内外角;
d.学会使用专业术语描述这些角,并能正确画出相应的图形;
e.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对于难点b,教师可以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展示内错角的形成,并通过比较平行线和非平行线被截时角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内错角的性质。
对于难点c,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到综合应用题,逐步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地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
对于难点d,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情境的例子,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来展示这些几何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1.3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5.1.3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1.3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分类、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判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通过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概念。同位角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角;内错角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两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同旁内角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角。它们是几何图形中常见的角度关系,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这些特殊角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未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虽然能够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但在运用这些角度性质解决问题时却显得不够熟练。这说明学生在知识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环节,让学生多做题、多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特殊角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案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案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过程与方法月标(1)会在较为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在对各类角的归纳总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归纳各类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教学难点】在具体图形中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1.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哪两种位置关系?2.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角?3.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呢?让学生欣赏下列图片。

引导学生:图片中除了有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两条直线相交外,有没有更多的直线相交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动手画图,看三条直线的位置有哪几种?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导入新课,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同时为引入新课作了铺垫。

二、情境引入如果有两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相交,通常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问题:可以得到几个角?答案:8个角三、探究1观察图中的∠1和∠5,它们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如图,像∠1和∠5,两个角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直线EF 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追问1:还有其它的同位角吗?答案:还有∠2和∠6,∠3和∠7,∠4和∠8也构成同位角.追问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几对同位角?答案:共有4对同位角练习1:下列各图中∠1与∠2哪些是同位角?哪些不是?答案:是;是;不是四、探究2观察图中的∠3和∠5,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内错角:如图,像∠3和∠5,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追问1:还有其它的内错角吗?还有∠4和∠6 也构成内错角.追问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几对内错角?答案:共有2对内错角练习2:下列各图中∠1与∠2哪些是内错角?哪些不是?答案:是;不是;不是五、探究3如图,我们称∠3和∠6为同旁内角,你能根据两个角的特征,描述一下同旁内角的定义吗?同旁内角:如图,像∠3和∠6,两个角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一旁.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追问1:还有其它的同旁内角吗?答案:还有∠4和∠5 也构成同旁内角.追问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几对同旁内角?答案:共有2对同旁内角练习3:下列各图中∠1与∠2哪些是同旁内角?哪些不是?答案:是;是;不是六、应用提高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和∠2、∠1和∠3、∠1和∠4各是什么角?(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答:(1)∠1和∠2是内错角;∠1和∠3是同旁内角;∠1和∠4是同位角.(2)∵∠1=∠4(已知)∠2=∠4(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4+∠3=180°(邻补角定义)∠1=∠4(已知)∴∠1+∠3=180°(等量代换)即∠1和∠3互补.练习4:∠A与∠8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角?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A与∠5呢?∠A与∠4呢?答:(1)AB与DE被AC所截,是内错角(2)AB与DE被AC所截,是同旁内角(3)AC与DE被AB所截,是同位角练习5:如图所示,判断正误:(1)∠B和∠DAE是同位角;(2)∠B和∠EAC是同位角;(3)∠B和∠DAC是同位角;(4)∠B和∠CAB是同旁内角;(5)∠B和∠EAB是同旁内角;(6)∠B和∠EAC是内错角;(7)∠B和∠DAE是内错角;(8)∠B和∠C是同旁内角;答案:√×√√√××√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步骤:先分离;看三线;找截线;再以位置细分辨.七、体验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你能说一说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吗?2.你认为在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什么?八、达标测评1.如图所示∠1与∠2是不是同位角?∠1与∠3呢?答:∠1与∠2是同位角;∠1与∠3不是同位角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所产生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答案:∠1和∠43.如图:直线AD、BC被直线DC所截,产生了________角,它们是________ .答案:同旁内;∠D和∠BCD4.如图,找出∠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指出分别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4.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按时提交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性质及判定: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判断这些角,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举例说明: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感受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2.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交叉路口的交通标志、建筑物的结构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7.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交线的性质,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然后,提出问题:“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的探究过程,总结归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识别。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图形中准确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五、课前准备教学PPT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问题:直线AB和EF相交,一个交点处形成的角具有什么关系?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并举手完成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新知探究问题:若再增加一条直线CD,两个交点处一共构成了几个角?有何特点?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1:观察∠1和∠5两角的位置关系。

引出同位角定义: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组角叫做同位角。

教师总结指出:我们可以把图形拆解出来判断,例如∠1和∠5,也可以把角涂色进行判断,例如∠3和∠7。

例1:图中的∠1 与∠2 是同位角吗?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

活动2:观察∠3 与∠5 的位置关系。

引出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内侧,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例2:图中的∠1与∠2是内错角吗?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

活动3:观察∠4 与∠5 的位置关系。

引出同旁内角定义: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5.课后总结: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总结。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批改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在实际几何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运用这些角的关系进行几何证明。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观察和分析一个几何图形,找出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观点。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复习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情境创设:向学生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铁轨、楼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平行线和角度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表现得很有兴趣,但当我解释平行线判定方法的逻辑推理过程时,他们的反应变得有些迟疑。这可能是因为逻辑推理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尝试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这个推理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我感觉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得还不够。有些小组在讨论时陷入了僵局,我应该在旁边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出建议和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觉得时间上有些紧张。有些小组的讨论成果并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我考虑在下次课程中,适当延长这个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与展示。
最后,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反馈。他们的疑问和困惑是我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鼓励学生多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一些想法想要记录下来。今天我们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判断平行线中的作用。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整体上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时,还是比较吃力的。尽管我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进行了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些角的位置关系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提升数学抽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与性质,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于我提出的问题能够迅速反应,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际应用这些概念时,还是会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复杂的图形中,他们有时会分辨不清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发现在案例分析这个环节,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图形,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角的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角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运用它们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二: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并运用于解题。学生在运用这些性质解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举例: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如何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几何问题,强调性质与解题步骤之间的联系。
-难点三:在实际图形中,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请大家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这些练习题会包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来解决问题。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会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形辅助,详细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我会强调这三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性质和规律。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善于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可能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利用图形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几何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直观形象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

2.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情境图片、动画、例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学生在掌握了角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角与直线的关系。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两直线平行的情况下,这些角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判定和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直观的图形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它们。

2.让学生理解在两直线平行的情况下,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资料和实例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直线相交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哪些特殊的角度?”让学生初步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详细介绍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教师展示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学设计: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两个角是否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它们。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2.准备一些几何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在直线AB和CD相交的情况下,PA和QB是什么关系?”。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直线相交有关。

2.呈现(15分钟)利用几何模型或图片,直观地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给出它们的定义。

同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判断一些图形中的角是否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为学生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角度的概念和运用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新课呈现。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辆火车从不同轨道相向而行,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角度变化。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它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两个角的位置关系)
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能说出两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是由哪两条直线被那一条直线截得)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能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 、b 与直线c 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 ,BC 被直线AB 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3
1 B
D 4
A
C
E 2 c
b a
432
15 6 8
7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 ,BC 之间,在截线AB 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 ,BC 之间,在截线AB 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 ,BC 的同方向,在截线AB 的同方向。

(2)如果∠1=∠4,又
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
∠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课堂练习
如图, 和 是同位角; 和 是内错角; 和 是同旁内角。


六、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3 1
B D 4
A
C
E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