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作物
苜蓿生长顺序

苜蓿生长顺序苜蓿是一种优良的饲草作物,因其高产、高质、高效、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被誉为“草中皇后”。
苜蓿的生长顺序涉及到苜蓿生长的一切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地介绍一下。
一、发芽阶段苜蓿的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15至20摄氏度是苜蓿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而25摄氏度是苜蓿种子萌发的最高温度。
当苜蓿种子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后,种皮开始膨胀,并逐渐裂开。
在裂开的种皮中,苜蓿种子里的胚芽开始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在地下开始生长。
这个过程称为苜蓿的发芽阶段。
在发芽阶段,苜蓿的根系开始生长,但是在根系建立完成之前,苜蓿会依靠胚芽上储存的养分进行供能。
二、幼苗阶段苗期是苜蓿生长的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阳性生长期。
这个时候,苜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养分和温度,才能够健康地生长,快速形成根系、叶片和茎。
苜蓿在幼苗阶段的生长速度非常迅速,每天可以长高几个厘米,如果生长良好,当然也取决于所处的栽培环境。
三、生长期生长期是苜蓿生长过程中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苜蓿体量急剧增长的阶段,可以持续达到几个月甚至半年左右。
这个阶段内,苜蓿会形成锁骨、侧枝和根系,把营养物资转移到叶片和茎上面,帮助其生长壮大。
苜蓿的株高和茎长在生长期内的增长速度将减缓,取而代之的是其叶片数量和茎的厚度的增加。
尽管苜蓿在生长期内的生长速度会稍微减缓,但是由于其生长速度非常迅速,所以还是会有很快的生长速度。
此阶段一定要注意管理种植环境,及时换草、施肥、灌溉等等。
四、开花期开花期是苜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苜蓿的生长速度会变缓,需要特别关注。
开花期相对较短,通常会持续2-3周。
苜蓿在开花期内会形成花序,并开始进行授粉,与此同时也成熟了,此时出现掉落现象,如不及时割草,将大大降低草产量和质量。
五、成熟期成熟期是苜蓿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标志是苜蓿开始枯萎和凋谢。
在成熟期,苜蓿的生长速度会急剧下降,甚至停止不前。
饲草种类及品种选择

·养殖世界饲草生产与利用技术(1)饲草种类及品种选择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410128)闫景彩编者按 饲草被人们誉为“绿色黄金”,是综合经济效益很高的作物。
近年,湖南省种草保留面积约22.7万公顷,饲草自给率低,在种草、收草、加工机械与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刊特推出“饲草生产与利用技术”连载,宣传推广饲草种植的相关技术和典型模式,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学习和参考。
2021年第1期 25大体上可以将饲草分成冷季型饲草和暖季型饲草2类。
在湖南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冷季型饲草的生长季约在10月至次年6月,在最热的7—9月,许多冷季型饲草会死亡,少部分种类可以越夏,因为它们在最热月份只是地上部分干枯,而根部可以存活(这种状态称为休眠),到秋凉后再返青生长。
暖季型饲草在湖南省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生长期在3—11月,在最冷的12月至次年2月,许多种类的暖季型饲草会冻死,少数种类进人休眠,待开春后再返青生长。
在湖南省高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冷季型饲草的生长期在3—12月,暖季型饲草则在5—10月。
许多暖季型饲草在高海拔地区不能越冬。
在饲草生产中如果是用于调制干草,则要尽量选择在晴热的夏秋时节产草量高的饲草种类;如果是用于青饲或直接放牧,则要考虑全年平衡产草的问题。
在低海拔地区,可以通过冷、暖季型饲草的搭配来调节四季产草量的平衡;在高海拔地区,冬季供青主要是通过储藏草料来实现。
三、根据草地利用方式选择饲草草地的利用方式一是放牧,二是刈割,三是牧刈兼用,与此相对应,牧草也可分为3种类型。
①放牧型牧草,指植株高度较低,通常在20厘米以下,而且分枝位置和叶片着生的位置在地面附近的牧草种类;这类牧草具有耐牧、耐践踏的优点,但不适合刈割利用,因为收获率很低,既不经济,收割操作也较困难。
②刈割型牧草,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分枝位置和叶片着生部位都位于地上茎秆节上,而且当植株被刈割或放牧利用后,其再生的枝条是从残留茎秆节上产生的。
农作物分类标准

农作物分类标准农作物是指人类种植、栽培或养殖的植物和动物,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农作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农作物的特性和生长习性。
一、按照用途分类。
1.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指用于人类食用的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米、谷子等。
粮食作物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主要食物来源。
2.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棉花、烟草、油料、果树、蔬菜等。
这些作物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对于农民的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饲料作物是指用于饲养家畜和禽类的作物,主要包括玉米、豆类、青贮料、饲草等。
饲料作物的种植和利用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按照生长周期分类。
1. 一年生作物。
一年生作物是指在一年内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的作物,包括小麦、大豆、玉米等。
这类作物的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相对较低。
2. 多年生作物。
多年生作物是指生长周期超过一年的作物,包括果树、茶树、桑树等。
这类作物的生长周期长,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更加严格,但产量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三、按照生长习性分类。
草本作物是指植株为草本植物的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这类作物的生长习性较为一致,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
2. 木本作物。
木本作物是指植株为木本植物的农作物,包括果树、桑树、茶树等。
这类作物的生长习性与草本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四、按照生长环境分类。
1. 旱作物。
旱作物是指在干旱地区生长的作物,包括小麦、棉花、油菜等。
这类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适应性强,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
2. 水稻作物。
水稻作物是指在水田中生长的作物,主要包括水稻、莲藕等。
这类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需要充足的水源才能生长和发育。
通过以上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有助于我们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更加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草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饲草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饲草种植一直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畜牧品质和减少饲料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饲草种植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产量不高,同时易受天气和环境的限制。
因此,为了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饲草,种植者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优质高效的饲草栽培技术,以帮助种植者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种植饲草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不同的饲草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有些适合潮湿的环境,而有些则适合干燥的环境。
选择适宜的品种可以增加产量和抗病能力,提高饲料的质量。
二、科学施肥饲草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时,饲草种植者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进行合理的施肥。
通常,饲草喜欢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肥料,如腐熟的粪肥和磷钾肥。
此外,定期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施肥计划。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饲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种植高质量饲草至关重要。
种植者应该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制定灌溉计划,并且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灌溉。
不过,过量的灌溉也会导致饲草生长不良或者病虫害的滋生,因此灌溉时需要注意水量的控制。
四、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饲草作物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治病虫害,种植者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防治措施。
首先,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其次,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再次,保持良好的田间卫生,清除杂草和死亡的植株,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
五、合理的收割和贮存饲草作物的收割和贮存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收割时,种植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避免植株的损伤和营养流失。
在贮存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潮,以防止饲草霉变和质量下降。
此外,选择合适的贮存容器和方法也很重要,如使用干燥的草垛、塑料袋等。
综上所述,饲草种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饲草生产学资料(整理版)

饲草⽣产学资料(整理版)饲草⽣产学资料⼀、名词解释1、牧草、饲料作物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的各种栽培和野⽣的⼀年⽣或多年⽣草类及可供家畜采⾷的⼩半灌⽊和灌⽊。
饲料作物:⼀般是指⼈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2、环境:指⼤⽓因素(光照、温度、降⾬、湿度、风)、⼟地因素(⼟壤质地、⼟壤有机质等⼟壤⽅⾯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物活动等)和⽣产劳动因素等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分蘖期:⽲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壤耕作施⽤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同时施⽤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长发育期内施⽤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播)、混播撒播:把种⼦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壤表⾯,然后轻耙覆⼟。
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镇压器压实,撒上种⼦,然后⽤轻耙或再⽤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定距离将种⼦播种成⾏并随播随覆⼟的播种⽅法。
点播(⽳播):⽅法是在⾏上或垄上开⽳播种,或在⾏中开沟隔⼀定距离点播种⼦。
混播:在同⼀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种⼦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流通,⽔分充⾜,有光照),进⾏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数占供检验种⼦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种⼦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
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数占供试验种⼦数的百分率。
牧草视种类不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势的⽇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草地:⽣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可以为家畜和野⽣动物提供⾷物和⽣产场所,并可为⼈类提供优良⽣活环境、其他⽣活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地-⽣物资源和草业⽣产基地。
种植饲草种类

种植饲草种类饲草是用于喂养家畜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植物、牧草和青贮料。
选择适合种植的饲草种类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地区气候、土壤类型、牲畜种类和用途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饲草种类及其特点:一.苜蓿(Alfalfa):1.特点:苜蓿是一种高产、高营养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牛、羊和马等家畜有良好的营养效益。
它富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生长条件:苜蓿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排水性较好的土壤更适宜。
二.燕麦草(Oat Hay):1.特点:燕麦草是一种高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合用于家畜的青贮料和干草。
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纤维,对牛、马和绵羊等家畜有益。
2.生长条件:燕麦草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较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其生长。
三.黑麦草(Ryegrass):1.特点:黑麦草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合用于牧草地和青贮料。
它生长迅速,富含蛋白质和纤维,对家畜的生长和产奶有良好的影响。
2.生长条件:黑麦草适应性强,适合于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但在寒冷的气候下生长较差。
四.玉米秸秆(Corn Stover):1.特点:玉米秸秆是玉米收割后剩余的秸秆部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或用于青贮料的制备。
它富含纤维素,对家畜的饲养和消化有益。
2.生长条件:玉米秸秆的生长取决于玉米作物的生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
五.华南草(Bermudagrass):1.特点:华南草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合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牧草地。
它对高温、干旱和盐碱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富含蛋白质和纤维。
2.生长条件:华南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较为适宜。
六.克罗维草(Clover):1.特点:克罗维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对家畜的饲养有益。
它还具有固氮的能力,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
2.生长条件:克罗维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湿润的环境和充足的阳光。
苜蓿育种方案

苜蓿育种方案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饲草作物,在畜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苜蓿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能够提高家畜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苜蓿的育种工作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苜蓿育种方案。
1. 选种和评估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选种和评估。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并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苜蓿种类进行育种。
评估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学、生态学和经济性状。
2. 杂交与选育杂交是苜蓿育种的关键环节。
在实现苜蓿种间杂交的基础上,通过事件选择,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苜蓿品系。
杂交可分为六个步骤:2.1 亲本筛选选取具有抗旱、耐盐、快速生长、高产等性状的优良亲本,进行亲本评估和筛选。
2.2 杂交授粉把授粉花粉粘在花药上,然后将它放入受粉母体的花粘上,让花粘贴在柱头上即可。
2.3 受精卵的切割和转移将受精卵用细针剪下,置入含有抗生素等添加剂的培养基中,体外诱导,越过基础材料产生转基因植物。
2.4 胚芽诱导将花药中的胚珠样芽组织置入培养基中进行诱导。
2.5 转基因苜蓿的筛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转基因苜蓿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苜蓿品系。
2.6 重复选择不断重复选择和杂交,最终筛选出高产、耐旱、耐病、优质的苜蓿品系。
3. 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经过长期的选育,获得的新品种要进行推广和应用。
推广包括品种介绍、品种试种、示范推广等。
同时,要适应不同的生产环境和需求,不断进行改良和更新品种。
4. 结语以上是苜蓿育种方案的简要介绍。
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饲草作物,其育种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选种和评估、杂交和选育,能够筛选出具有高产、耐旱、耐病、优质等优良性状的新苜蓿品系,推广和应用这些新品种,为家畜生产提供更好的饲料,推动畜牧产业的发展。
苜蓿合作种植方案

苜蓿合作种植方案简介苜蓿是一种具有草本特征的草,其草质细嫩,叶片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成分,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饲草作物之一。
在现代农业中,苜蓿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能够保持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苜蓿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运用到合作种植方案,以提高种植效益。
合作形式苜蓿合作种植通常采用的是以联合社、合作社、互助组等组织形式,成员中包括喜欢种苜蓿的大户、退休干部、农村家庭妇女等,协会则由于专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合作过程中,组织方负责提供苜蓿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而成员则需要提供场地和劳动力,按照指导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实现苜蓿的种植和管理。
标准化管理对于苜蓿合作种植方案,标准化管理是关键。
通过规范的管理,可以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合作组织的和谐发展。
合作组织可以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指定专业人员负责苜蓿种植的管理工作,包括种植标准的制定、成员的培训和考核、苜蓿的生长监测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只有通过标准化管理,才能够确保苜蓿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从而实现苜蓿的高产。
投入产出在苜蓿合作种植中,投入产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需要通过成本分析和收益分析,确定好苜蓿的投入成本和预计收益。
在投入成本方面,需要考虑到苜蓿种子、肥料、农药、场地租赁等各种生产成本。
在预计收益方面,需要考虑到苜蓿的市场价格以及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等因素。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情况下,建立成本核算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以科学的方法评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判断商业可行性。
市场前景苜蓿不仅是重要的畜牧饲料和绿肥作物,还可以作为中药材。
在未来的发展中,苜蓿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农作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苜蓿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苜蓿合作种植模式也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苜蓿合作种植方案对于提高苜蓿种植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农业系统(任继周“四层”):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牧草:广义上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狭义上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用的作物饲草栽培的发展展望1.驯化和培育适应于各种条件和用途的优良牧草饲料作物种和品种2.建立稳固的草籽繁育基地,提供合格的优质草籽3.研制建立和利用人工草地的配套农艺技术及其草料的加工贮藏技术4.大力推行高效的集约化草地畜牧业,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5.大力推行草田轮作制度,促进草地农业的高效持续发展6.大力推行草灌乔立体防护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初步掌握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组织、管理、指导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的能力,可针对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的任务: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与饲料作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根的生理功能1 吸收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类2 固着庞大根系3 输导维管组织4 合成氨基酸,生长激素和植物碱5 储藏薄壁组织6 繁殖不定芽根的用途1 食用2 药用3 工业原料4 工艺美术品5 生态作用根的类型主根:胚根形成的向下垂直生长的根侧根:主根生出的支根不定根:两根以外部分产生的根根系的类型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的根的总和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须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根尖结构根尖:根顶端导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根冠:位于根的先端,圆锥形,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作用:保护根顶端分生组织,根穿越土壤,减少损伤分生区:位于根冠内方顶端分生组织,原始细胞存在,使分生区保持原有体积和分裂伸长区:分生区稍后方,分裂渐停,体积扩大,细胞延伸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多已分化成熟,表皮根毛根瘤:豆科根瘤状突起,根瘤菌繁殖,皮层细胞增殖膨大茎的生理功能茎:介于根和叶之间起连接和支持作用的轴状结构的营养器官1 输导导管和管胞,筛管或筛胞水分和无机盐光合作用产物2 支持导管和管胞,纤维和石细胞像建筑物中的钢筋混凝土,支持作用3 储藏和繁殖作用薄壁组织:不定根和不定芽茎的经济利用1 食用2 药用3 工业原料芽的类型芽:处于幼态而为伸展的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1 定芽2 不定芽分蘖:分蘖节上产生腋芽,后者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豆科分枝,禾本科分蘖原套-原体学说:表皮由原套分化形成,较内各层衍生细胞发育不能预先知道将形成什么组织。
叶的生理功能1 光和作用2 蒸腾作用3 吸收4 繁殖叶的经济利用1蔬菜2糖苷3药用4纤维5饮料6饲蚕7制扇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花是适合于繁殖作用的变态枝花的组成:花柄:着生花的小枝花托:花柄顶端部分,略膨大花被:花托外围或边缘部分,由扁平状瓣片组成萼片:多为绿色叶状体,最外层花瓣:比萼片要薄,且多具鲜艳色彩雄蕊群:一朵花中雄蕊的总称,花托上呈螺旋或轮状排列雌蕊群:一朵花中雌蕊的总称,位于花中央或花托顶部子房:是雌蕊基部的膨大部分,着生在花托上胚珠:着生在子房内的卵形小体,珠心珠被珠柄花序即花在画轴上排列的情况无限花序简单花序:花轴不分枝复合花序:花轴分枝开花顺序:由下而上,由内而外,花序轴延长有限花序开花顺序:由下而上,由内而外,花序轴不延长,各分枝都朝一个方向生长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分为果皮和种子,果皮又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果实类型分为颖果,荚果,角果,瓠果种子是特有的繁殖体结构为种皮,胚和胚乳,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幼苗类型:子叶出土: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带出地面子叶留土:上胚轴伸长,子叶或胚乳并不随胚芽伸出地面土壤耕作:根据牧草、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采用机械或人工田间作业的方法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从而达到为牧草、作物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土壤耕作的任务1.改善耕层构造使用不同的农机具达到加深、翻转和疏松耕作层的目的,以建立和恢复被破坏的土壤结构特性,这是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2. 清除作物根茬、翻埋肥料清除前作物的根茬,翻埋肥料,使有机物等物质与耕层的土壤较均匀混合,以便于腐熟和加快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3.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活力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活跃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善速效肥供给状态,充分满足牧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4. 清除杂草,消灭病虫害清除田间杂草,消灭病虫害寄主,平整土地,修沟作畦,改善土壤环境和种植条件5. 为播种作准备为播种、出苗和牧草、作物正常生育提供一个上虚下实的种床和良好的耕层条件。
土壤耕作的特点1.根据生产需要进行2.仅通过机械操作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从而间接调节了土壤肥力3.土壤耕作作业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和措施配套实施4.耕作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持久土壤耕作的技术作用松土翻土切土混土平土压土土壤耕作措施1.犁耕的作用:1.疏松耕层、破碎土壤2.加深耕作层3.促进土壤熟化4.翻埋肥料、纳蓄降水5.消灭残茬和病虫草害2. 深松耕的特点:1.分层深松,不乱土层2.耕种结合,耕管结合3.间隔深松,虚实并存4.方法多样,机动灵活3. 旋耕表土耕作指仅对土壤表层0-10 cm左右范围进行各种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
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开沟作畦(平作畦作垄作低作)土壤耕作制:在全部轮作周期内和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针对当地气候、土壤和作物需求等具体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规范化的土壤耕作措施。
在一定区域内,种植的主要牧草饲料作物和轮作方式基本相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一致并在同步地发生周期性变化。
间作:指在同一地块内成行(或成条带)相互间隔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 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指在同一地块内混合或在同行内种植两种及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作物,这种种植方式成为混作。
套种:指在同一地块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套种的特点:田间两种作物构成的复合群落既有共同生长期,又有各自独立生长期;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间作和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按地域北方土壤耕作制南方土壤耕作制按土地特点 荒地土壤耕作制 熟地土壤耕作制 茬地土壤耕作制 休闲地土壤耕作制1. 充分利用时空,增加光合产物2. 增大边际优势,增加主作产量3. 促进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作物抗逆力间混套增产增收的效益原理1.提高光能利用率2.边行优势3.地下因素互补4.时间效应(套种)间作和套种的技术特点(间作套种后在田间形成作物复合群落,既相互依赖,互济共生,又互相竞争矛盾和排斥。
)1. 作物互补搭配2. 合理确定主副作物的配置比例3. 配套的农业技术措施复种:指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依秩接替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既可以是前后作物接茬种植,也可以是后茬套种在前茬作物田间的方式。
复种区的基本条件1. 水热条件2. 土壤、劳力和农机具条件复种技术的增产措施1. 力争早播2. 促进丰产早熟的措施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常规耕作(传统耕作):用犁耕翻土地,以及用耙、锄、镇压器和中耕机等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项目、作业次数、作业面的耕作方法。
少耕法的类型和特点1. 耕地播种一次作业2. 耕地播种两次作业3. 轮迹耕播法4. 沟播或改进的沟播5. 带状耕作播种6. 飞机播种7. 留茬覆盖播种免耕:零耕、化学中耕法、直接下种法、无犁中耕……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免耕法的特点1.培肥土壤和改良土壤结构2.残茬覆盖的要求3.化学除草剂灭草4.专用农机具少耕法和免耕法的主要作用1.减少地面蒸发,增加对降水的截留量,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增强抗旱力;2.避免了风力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轻水土流失和肥料损失;3.使耕层土壤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加强土壤动物活力,提高土壤肥力;4.最大限度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5.降低了生产中农机设备的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钢材消耗;6.降低了农业机械对能源的消耗及其对大气的污染程度。
生长:1.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发生不可逆的增加。
2.指牧草饲料作物个体或其他的器官,在正常的营养和代谢基础上发生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的数量增长过程,是量的增加。
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1.植物在生长的同时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无法用简单数字表达的质的变化,并由营养体转向生殖体,开花结果达到成熟。
2.指牧草饲料作物的个体生活史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转变。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联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准备物质条件;发育是生长的前提——发育为下一步生长奠定基础区别:生长是量的变化,发育是质的变化。
生产上须有效控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协调二者关系,防止疯长耗肥低产或早衰减产,达到牧草或饲料作物的“两高一优”目的。
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1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2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3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4植物与水分的生态关系5植物与气体的生态关系6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开花的现象类型: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型植物短长日照植物长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现象在生产上的应用:(1)引种(2)育种(3)园艺生育期:牧草或饲料作物从出苗到主产品收获时期为止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时期:也叫物候期,指牧草饲料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几个时期。
气候生长期:牧草可能生长的时期。
依农事活动、草地类型等不同要求采用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5摄氏度或10摄氏度期间的日数表示,也可用无霜冻期表示牧草生长期:某种牧草从出苗(返青)到种子成熟(种子生产时)或地上部枯黄(饲草生产时)所经历的天数一、人工草地类型1. 依据热量带划分(一)温带人工草地(二)热带人工草地2. 依据利用年限划分A.季节人工草地:这种草地由速生的一年生或短年生草类建成,仅利用一个生长季或生长季中的某一段时间,多用于零散闲地或在农田中套种和复种。
B.短期人工草地:这种草地由生长较快的二年生或多年生牧草建成,利用年限2-4年,常用于草田轮作或饲料轮作中,或者也用于养地。
C.长期人工草地:这种草地由长寿命的多年生牧草建成,利用年限至少达6-7年以上,常用于建立畜牧业干草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