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电测听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 首先,确认所使用的电测听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电测听设备的电源是否接通,以及各个连接线是否牢固。
2.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准备。
清除被测物体上的杂质和污渍,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确定被测物体的电极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电极,如表面电极、插入电极等,并将电极正确放置在被测物体上。
4. 连接电测听设备和被测物体。
根据设备和被测物体的接口要求,正确连接各个部件,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5. 开始进行电测听。
根据测量要求和设备的操作指南,启动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
6. 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观察显示屏上的数据和曲线变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7. 分析和解释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得出相应的结论。
8. 停止测量并关闭设备。
在完成测量任务后,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行,并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关闭和保存。
二、注意事项1.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必须确保设备和被测物体的安全。
如有必要,可以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电击和其他意外伤害。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避免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设备,以免影响测试结果和设备寿命。
3. 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电测听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4. 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
在操作设备时,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和设备损坏。
5. 在进行电测听之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保证测试的可靠性。
6. 注意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在得出测量结果后,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避免结果的误解和误用。
7.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避免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损失。
8. 在进行电测听时,要保持耐心和细致。
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进行每一步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

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电测听检查基础知识第一章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技术是一种主观测听法。
在现代医学中,当人们发生听力障碍时,最初听力障碍程度的评估依据电测听的结果。
近百年来电测听仪经历了机械式、电子管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技术演进,80年代初期微电脑技术应用于电测听仪,使该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电测听仪的传声器件耳机、骨导器的关键指标频率特性也取得长足的进展。
第一节电测听仪类型、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至10000Hz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为中心的11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最新整理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学习资料

电测听检查及听力图分析一、电测听仪类型电测听仪因用途不同大概分为以下五类:(一)纯音电测听仪: 以纯音听阈为主进行听能力测试的仪器。
(二)手动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改变,结果记录均为人工操作的仪器。
(三)自描电测听仪: 频率、听力级的选用,信号的改变,听力结果曲线的描记是由受试者操作马达开关而自动完成的仪器。
(四)语言电测听仪:以语言为测试材料,以语言可懂度判断听力状况的仪器。
(五)筛选电测听仪:频率较少,通常用于较大范围人群体检筛查的仪器。
二、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电测听仪的构成主要取决以下因素:(一)人的听域范围在0 至20000Hz 以内,而满足日常生活的听域范围0 至10000Hz 即足够。
通过听力学实践,人们认识到选取1000Hz 为中心的11 个频率作为气导域值测试点,基本能反映人的听力状况。
这11 个频率分别是:125、250、5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 和10000。
(二)声音向内耳传递时,空气传导占主流,颅骨亦有这方面的功能,根据颅骨的结构,人们选取了250、500、1000、2000、4000Hz 五个倍频程频率对骨传导状况进行测试。
(三)为了规避测试较差耳时,因颅骨的传递产生伪听力,需对好耳实施声掩盖,听力学实践证明:越接近测试声频率的掩盖越有效。
国际通常的做法是从通过窄带滤波器的白噪声中获得相应的掩盖声。
白噪声的特点是:6000Hz 以下能量分布基本均匀,6000Hz 以上能量明显衰减。
(四)充分满足听力测试的声能量是:气导130dB(SPL)、骨导80dB(SPL),而强度的衰减和提升起码要有1dB、5dB 两个阶。
(五)测试信号的显现,要有高质量的开关特性,不同时间间隔的通断控制,不同增量的幅度调制。
鉴于上述要求,目前的电测听仪主要工作原理是:纯音振荡器产生气、骨导所需要的高精度正弦信号,频率误差<±3%,80 年代以后的机器多采用CPU 控制的,由运放、A/D 转换器构成的数控振荡器。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电测听过关的正确方法
1、测试范围的划分:将需要测试的电缆和各个端子根据图纸终端按照一定的编号,将每一段缆线神分成测试区域,初步确定哪段线路应该测及哪些端子之间有关联。
2、测试准备:根据图纸、书面说明以及技术规定,确定电测听过关使用测试线的类型、属性和长度,以及测试仪器的选型、操作要求和技术指标。
3、连接:根据测试仪器和测量线的性能起点、中点和终点之间连接,确保测试端口与电路末端图示一致,避免测量误差。
4、测量:操纵测试仪器按照正确进行测量,可以查看测试仪器上面,看到上屏数据或者是报警声,关注阴极电压、阳极电压,并尽可能减小两长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和绝缘电阻允许值,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
5、核查:确定屏幕显示的数据是否正确,并检查电路图,确定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做改正。
6、留存:完成测试后,要将测试报告或结果保存,以备终检和验收使用,同时记录测试数据,有利于日常管理。
7、清理: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软件等随时关注,测试完成后归档存好,以备后续重复使用。
清除测试过程中使用的钳口、探头以及测试仪器上残留下来的金属弹簧,避免产生干扰。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纯音电测听检查操作规程
1.测试前嘱受试者取下眼镜、头饰等,将耳机和头之间的头发拨开,由主试者为其戴好耳机。
2.听力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测试声音信号的音调顺序和左右耳顺序,出现任何干扰的情况时可提出暂停测试。
3.用1000Hz的测试音、40dB听力级给受试者测试耳。
如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受试者作出反应。
然后将测试音完全衰减,再逐渐增加测试音的声级,直到发生反应。
间隔1至2秒再在同听力级上给测试音,如前后反应一致即可进行听阈级的测量。
4.第一步:按测试音的给声顺序用比受试者反应的听力级低10dB的声级给出第一次测试音。
如不能作出反应,则以5dB一档增加测试的声级,直至作出反应。
第二步: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将该测试者的声级降低10dB,然后再以5dB 一档递增。
反复直到3次给声中有2次反应出现在同一听力级为止。
第三步:测试下一个频率,从低于刚测试过得频率能引出反应的声级10dB处开始,如有必要,可再低一些,如此测完一耳所有频率的听阈并用相同的方法测试另一耳。
5.绘制出听力图。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医学门诊部。
电测听检查须知

电测听检查须知
一、体检者测听入座后,摘下眼镜、头饰、助听器,红色插头耳机带右耳,蓝色插头耳机带左耳。
二、调整两侧耳机高度,使耳机中心小孔对准耳道,耳机四周软胶垫压住耳塞,使耳机压紧固定。
三、测定骨导时,骨导耳机戴在拟侧耳朵入突高骨处。
四、听到声音立即按键,听到微弱的声音也要立即按键,无声时立即松开按键。
五、纯音信号很微弱,必须全神贯注。
六、测听过程中,体检者不可触动耳机。
七、体检者的手脚及其他部位不可有引起噪声的动作。
八、如单侧耳听力异常,先测听力无损失耳。
电测听操作规程范文

电测听操作规程范文
一、安全注意事项
1.在进行电测听操作之前,必须了解所使用设备的使用说明,并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2.在进行电测听操作之前,必须将设备接地,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注意避免接触高压电源,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6.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将设备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7.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或服用药物。
二、设备操作流程
1.打开电测听设备的电源,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连接电测听设备与待测物体之间的电缆。
3.使用电测听设备提供的探头,在待测物体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电测听。
4.调整电测听设备的参数,以获取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5.在电测听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设备显示的测量数值,并记录相关数据。
6.在完成电测听操作后,关闭设备的电源,并断开与待测物体之间的电缆。
7.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下次使用时设备正常工作。
三、故障处理
1.在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操作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确保自身安全。
4.在处理设备故障时,不得随意拆卸设备或更换设备部件,以免造成
更大的损坏。
四、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1.进行电测听操作时,必须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注意降低操作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在使用电测听设备时,必须小心使用,并防止设备造成伤害或事故。
3.在使用电测听设备时,必须注意保存设备的工作记录,并及时备份
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4.在电测听操作结束后,必须恢复工作台的整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总结:。
(医学课件)电测听声阻抗

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听力损失程度的判断
通过电测听声阻抗图谱可以判断受试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病因分析
根据电测听声阻抗图谱的结果,可以分析听力损失的病因,如外耳道炎、中耳炎、内耳病 变等。
指导治疗
根据病因和听力损失程度,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并为患者提供听力康复建议。
电测听声阻抗在听力康复中的应用
测试方法
电测听声阻抗测试是听力康复中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 了解外耳道容积、中耳传导通路以及内耳功能状态,从而评 估听力损失的情况。
康复方案制定
根据电测听声阻抗测试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等,改善患 者的听力状况。
电测听声阻抗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01
评估听觉系统功能
电测听声阻抗技术可以评估听觉系统功能,辅助医生诊断听力损失、
耳聋等听觉系统疾病。
02
检测中耳病变
通过电测听声阻抗技术可以检测中耳病变,如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3
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电测听声阻抗技术可以评估听力损失程度,为听力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炎长期不愈等,导致外耳至听神经全程病变。
听力损失和耳聋的治疗现状及发展
传统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佩戴助听器和手术治疗,助听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患者, 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
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模拟耳蜗功能,刺激听觉神经产生听觉的植入装置。适用于 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尤其适合儿童患者。
电测听声阻抗在听力康复中的前景展望
新技术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测听检查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贝刻度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能量范围极其广泛,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10-12 W/m2,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1 W/m2,相差1万亿倍;以声压计,引起听阈的最小声强为20μPa,引起痛觉的最小声强为20μPa,相差100万倍。
计数起来不方便。
若以某一绝对声强为基准,将声强的绝对值转化为与该基准声强的比值,则该比值称为声强的级。
将声强的级取以10为底的对数,可将1012倍的差值转化为差值仅为12的对数计数,计数单位为贝尔(Bell),较为方便。
但以贝尔为计数单位又嫌分级过粗;因此以1/10 B,即分贝(dB)为计数单位。
’
在声学计量上采用分贝的表示法,还有另外一个理由:美国科学家Stevens发现人耳对声音响度的感受也遵循对数变化的规律。
声强每增减10倍,人耳所感受的声音响度增减l倍。
三、声压级声强级
声强的级(或声压的级),只是一种概念,它只有在规定了基准声强(或声压)数值之后,才转变成一个专门的声学术语——声强级或声压级。
(一)定义
声场中某点的声压级,是指该点的声压p与基准声压p0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的值。
p0为基准声压,在空气中取人耳在1 000 Hz所能听到的最小声压20μPa,作为基准声压,在水中取1μPa为基准声压。
数值以分贝(dB)表示,国际标准推荐用LP代表声压级,但习惯上仍用英文缩写SPL(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
LP=20 lg(P/Po) (1)
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级,是指该点的声强I与基准声强Io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的值。
I0为基准声强,在空气中为10-12W/m2。
声强级记为L1,数值以分贝(dB)表示LI=10 lg(I/Io)
I0的取值可由式(1),I=p2/ρc推算而来,Io=p02/ρc=(20μPa)2/415=(400×10-12)/415≈10-12W/m2,所以可以推导LI=10 lg(I/Io)=10 lg[(p2/ρc)/(p20/ρc)]=10 lg(p2/
P02)=20 lg(p/Po)=Lp。
所以尽管声压级和声强级在物理概念上是不同的,但在数值上却
是一致的,在许多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对声音强度进行描述时两者是通用的。
四、倍频程刻度
对频率的计数也很少采用线性刻度,而多采用对数刻度,这与心理声学中人对音调的主观感受是一致的。
频率采用对数刻度后,人耳最敏感的频率1 000 Hz也恰巧位于20~20 000 Hz这一频率范围的对数坐标的中部。
如同声音的强度以分贝计量,对频率的计量采用倍频程(octave)计量。
频率每增加1倍,称为1个倍频程,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
从听力学角度,频率跨度间的上下限频率相除为2的若干次幂,就称为若干倍频程。
如频率从f至2f为1个倍频程;从f至4f为2个倍频程;从f至,f1/3为1/3个倍频程。
等响曲线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弱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响度的单位叫做宋,1宋定义为一个来自听者对面的频率为1 kHz、声压级为40dB的平面行波的强度。
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一声音响n倍,就说这声音的响度为n宋。
1 k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就定义为响度级的数值,单位叫方。
因此40 dB SPL、1 kHz 纯音的响度级就是40方。
对于任何其他频率的声音,当调节1 kHz纯音,使它听起来与这声音一样响时,则这1 kHz纯音的声压级分贝值,就定义为这声音的响度级方值。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一系列响度相等的纯音或噪声的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叫做等响曲线(图l一5—16)。
等响曲线是一组年龄在18~30岁的耳科正常人的双耳听觉的统计值。
获得等响曲线的前提是:听者要面对声源入射方向;当听者不在时,声场为平面自由行波;声场的声压级应在听者不在场时测得。
频率(Hz)
等响曲线中最下端的一条曲线为人耳在各频率所能听到的最小强度,称为双耳最小可听阈曲线。
在临床听力检测中,希望了解受试者的听力水平比耳科正常人损失了多少,所以往往将最小可听阈曲线作为基准零级,叫做听力零级。
频率(Hz) 125 250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