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合集下载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地牙关紧闭.由于骨地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地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地洞穿性缺损.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地分离.b5E2R。

.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地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地溢脓.p1Ean。

()放射性骨髓炎地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地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地刺激.DXDiT。

()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地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地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地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地效果.遗留地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地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地切除或病变骨地残留.对于放射线损伤地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地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RTCrp。

.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伤口冲洗、外敷.不少文献介绍用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5PCzV。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引言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颌骨的骨髓感染和炎症。

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同时也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这是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患者主诉右下颌区出现持续性疼痛,伴随牙龈红肿、发热等症状。

患者回忆起两周前曾做了一颗右下第二磨牙的根管治疗。

病因分析•根管治疗导致感染: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如果清理不彻底或填充不完善,会使细菌残留在根管内,引发感染。

细菌可通过髓腔和根尖周围的微小裂隙侵入颌骨,引起颌骨骨髓炎。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容易感染。

此外,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临床表现•疼痛:患者出现颌骨疼痛,疼痛可伴随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痛感,例如向咽部放射。

疼痛持续性较长,且不易缓解。

•牙龈红肿:根管治疗不当导致感染引起牙龈红肿。

红肿的牙龈常常伴随触痛和出血等症状。

•发热: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诊断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进行过根管治疗等口腔操作,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同时,通过对患者颌骨的触诊、听诊等方式,对疼痛部位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通过口腔X线片来观察是否有牙根周围影像模糊、骨质破坏等颌骨炎症的典型表现。

•CT扫描:对于严重的颌骨骨髓炎病例,CT扫描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医生可以做出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诊断。

如患者疼痛明显、有颌骨感染征象,且影像学检查显示颌骨骨质破坏等。

治疗方案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抗感染治疗•大剂量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以涵盖多种可能感染的致病菌。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是指因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作用所引起的下颌骨炎性病变,其含义并不单纯局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还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过程。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特异性下颌骨骨髓炎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概述]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生率。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该病主要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以下颌升支及下颌角为好发部位。

[诊断要点]1.急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

(2)病源牙以及相邻多牙出现明显叩痛、伸长感及松动,甚至牙槽溢脓。

(3)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证据。

2 慢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瘘道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小死骨片,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

(2)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稍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孑L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3)发病2-4周后进入慢性期,颌骨已有明显破坏后,X线摄片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

X 线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前者的典型变化是骨小梁排列紊乱与死骨形成;后者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性增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效果王涛;张鹏;李建虎;许志鹏;焦惠民;郭文【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8(003)018【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1例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手术+高压氧+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中药(加减方)+高压氧+手术+抗感染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15-116)【作者】王涛;张鹏;李建虎;许志鹏;焦惠民;郭文【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陕西西安,7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相关文献】1.头颈部放射治疗后拔牙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J], 袁柱炫;李泓钰;唐海阔2.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六例临床分折 [J], 冼淡;王磊;陈巨峰;杜永军;李金3.锥型束CT评价茶多酚对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愈合的疗效 [J], 罗敬中;黄柏隆;刘奕;徐秋荣4.TGF-β1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发病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 [J], 贾骏麒;赵路;陈媛丽;张哲儒;宗春琳;田磊5.高压氧联合头孢呋辛纳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曾柳;江燕;黄仁财;邓四海;张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是因为颌骨受到了感染从而引发的疾病,这种病不仅累及颌骨,还会累及骨髓组织、骨膜以及骨皮质。

颌骨骨髓炎一般分为特异性、化脓性、放射性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颌骨骨髓炎就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这种疾病感染源主要有三个,即损伤性、牙源性以及血源性,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偏方一:
配方:芫花15克,鸡蛋3枚。

制作方法:同煮至蛋熟,去汤食蛋。

每日1次,空腹服食,小儿用量酌减。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二:
配方:冬瓜500克,淡菜25克,香菇50克。

制作方法:冬瓜去子切块,同淡菜、香菇一起烧汤。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三
配方:童子鸡1只,三七15克。

制作:童子鸡除毛去杂物,三七片放入鸡腹内,加料酒、盐、姜等调料后隔水炖煮,待鸡肉酥烂时即可饮汤食鸡肉。

功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患有颌骨骨髓炎的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碱性食物也是比较好的,这些食物就包括了白菜、黄瓜、菠菜、胡萝卜、生菜以及板栗和葡萄酒等等,不能多吃油腻的食物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颌骨骨髓炎概述颌骨骨髓炎是指包括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等全颌骨的炎症。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的表现多样,其中常见的有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等。

颌骨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高压氧等多种方法治疗。

英文名称:osteomyelitis of jaw。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

主要病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血清降钙素原、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X线、CT、MRI、核素扫描、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颌骨骨髓炎可有多种病因引起,且治疗方法、预后差异较大,当您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时,请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行买药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1、化脓性感染(1)以化脓为主的病变①成人及儿童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牙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继发性、中央性及边缘性、急性与慢性)。

②婴幼儿颌骨骨髓炎(非牙源性)。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①弥散性硬化性领骨骨髓炎(中央性)。

②颌骨骨髓炎(边缘性)。

2、特异性感染(1)颌骨结核。

(2)颌骨梅毒。

(3)颌骨放线菌病。

3、理化性骨损害(1)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及骨髓炎。

(2)砷、汞、磷颌骨中毒。

(3)双膦酸盐相关性领骨骨坏死。

二、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特点三、颌骨骨髓炎的病因病因总述: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精选必考11个案例(中)!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精选必考11个案例(中)!

牙折[概述]牙折多因外力直接撞击,或咀嚼时咬到硬物所致,临床上多见于上颌前牙。

牙折按其折断部位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三种。

[诊断要点]1.冠折外伤性前牙多见,分横折、斜折;咀嚼性后牙多见,分斜折、纵折。

其诊断比较容易,可见细微裂纹、釉质缺损或釉质及牙本质缺损,伴或不伴牙髓腔暴露。

2.根折根折多为横折,纵折少见。

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叩痛,牙龈出血,根部黏膜触痛等症状。

有的根折早期五明显症状,数日或数周后因水肿和咬合使根折断端分离才逐渐出现症状。

x线片检查是诊断根折的重要依据。

3.冠根折临床较为少见,有则多为斜行冠根折;患牙髓腔往往暴露,断片动度大,触痛明显。

[治疗原则]1.冠折(1)缺损局限于少许釉质,牙本质未暴露,将其锐缘磨钝即可。

(2)牙本质已暴露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

敏感较重者,可用塑冠内衬“氧丁”粘固,待6—8周后,在氢氧化钙垫底后,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形态。

(3)若牙髓已暴露,成年恒牙可行牙髓摘除术;年轻恒牙则行活髓切断术,当其牙根发育完成后,再行根管治疗,同时修复牙冠形态。

(4)对于冠折在颈部的单根牙,可在根管治疗后作桩冠修复;若根尖尚未形成,可作根尖诱导形成术,以保留根尖处的牙乳头以利根尖继续发育。

2.根折(1)根尖1/3处折断,多数只需夹板固定、降低咬合,不需牙髓治疗。

但如发生牙髓坏死,则应立即进行根管治疗。

(2)根中1/3处折断,可用夹板固定,如有冠端错位,应在固定前复位。

术后每月复查一次,检查夹板是否松脱,必要时可更换。

复查时如牙髓有炎症或坏死,则应作根管治疗术。

(3)颈部1/3处折断并与龈沟相通时,如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长,牙周情况良好者,可酌情选用切龈术、正畸牵引术或牙槽内牙根移位术+桩冠修复。

3.冠根折(1)凡可作根管治疗,且具备桩核冠修复适应症的后牙冠根折,均应尽力保留。

(2)前牙冠根折,参考与口腔相通的牙颈部根折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X线片判读:正常牙片(1)牙齿的萌出、数目、名称及外形特征人在一生中要长两次牙。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件
选择典型病例: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病例,如长期接受放 射治疗的患者
病例分析:对病例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放射性颌骨骨髓
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病例讨论:与听众进行互动, 讨论病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 决方案
治疗方案和过程
诊断: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进行病灶清除、骨移植等手术 放疗: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局部照射,控制病灶 化疗:使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进行全身治疗 康复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卫生, 避免细菌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 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 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 介绍
病例选择和介绍
病例介绍:详细描述患者的 病史、症状、诊断和治疗过 程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预防和护理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介绍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科研进展和展望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定义和病因
定义: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由 放射治疗引起的颌骨骨髓炎,主要 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感染等。
疾病发展和预后
放射性颌骨骨髓 炎是一种由放射 治疗引起的颌骨 骨髓炎
疾病发展:早期 症状不明显,后 期可能出现疼痛、 肿胀、牙齿松动 等症状
预后:治疗难度 较大,预后较差, 可能导致定期进行口腔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口腔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

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的牙关紧闭。

由于骨的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的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

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的洞穿性缺损。

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

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

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1~3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

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

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

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的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的溢脓。

(1)放射性骨髓炎的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2)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的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

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的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的效果。

遗留的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

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的切除或病变骨的残留。

对于放射线损伤的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的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

3.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局部伤口冲洗、外敷。

不少文献介绍用2%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

剧烈疼痛为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故控制疼痛为一重要治疗环节。

由于病程长,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剂时,可考虑以无水酒精做神经干注射。

抗生素是过去常用以治疗ORNJ的主要方法,随着新观点的出现,抗生素治疗是否必要,已发生争论。

Marx等认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均非必需。

也因组织的血运障碍,抗生素不能进入病变区发挥功能。

故多主张在急性继发性感染时,可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

如照射区包括涎腺,则其功能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应对症治疗。

最简单方法是口内含水或其他与唾液相似液体。

对高压氧治疗的意见不一,但根据适应证用之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价值。

Marx将放疗后需拔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一组用高压氧,预防ORNJ的发生。

以拔牙后6个月牙槽窝骨外露为ORNJ的诊断指标。

结果,ORNJ在青霉素组的发生率为29.9%,而高压氧组为5.4%。

证明高压氧有预防作用。

但不能使放射性损害已变性坏死的组织逆转。

4.手术治疗有持保守态度的,即等待死骨完全分离后行死骨切除,然而病程迁延,病人痛苦。

故近年来主张积极的外科手术者增多。

主要适应证为,剧烈疼痛,口腔或皮肤瘘管形成,大面积骨暴露,病理性骨折等。

主张从口内做节段性或半侧颌骨切除。

因放射性损害皮肤创口不易愈合,且切断颌外动脉影响血运。

手术切除较困难的问题是决定切除的范围。

病变范围的确定始终是ORNJ的一个困难问题,故多数人强调在正常组织内切除。

有人提出,如骨断面有活跃的出血,可作为判断正常骨的标准。

软组织的手术范围应包括全部溃疡坏死组织和放射性瘢痕。

但因病损常深达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有时不可能彻底清创。

术后的缺损修复目前已不是难题,但因不能确定切除范围,修复有时不能保证在正常创面进行,不免产生一些并发症。

3饮食保健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4预防护理放射性骨髓炎预防的关键是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前,应估计到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的可能性,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放疗前作常规的牙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2.放射开始前,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进行处理;对放射治疗后仍能保留的龋齿和牙周病牙应治疗,而对于包括残根、根尖周炎在内的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

3.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固定的金属义齿;有活动义齿者,应在放射疗程终止后,经过一定时期后再配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4.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感染。

5.放射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ORNJ一旦发生,病程过长,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人痛苦非常,故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在射线直接照射区内的不能治疗的牙齿,有较重的牙周病的牙齿,均应在放疗前拔除。

甚至有人主张对口腔卫生状况高度不良,且病人很难保持口腔卫生时,应将全口牙拔除,同时修整牙槽嵴,严密缝合创口。

上述处理完成后两周,再开始放疗。

有牙周病者亦应充分治疗。

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

可用含氟牙膏或其他给氟方法(如含氟液体含漱等)防止龋的发生,放疗前即开始,以后一直使用。

放疗前应做一次口腔洁治。

放疗前应去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以避免二次射线的产生。

有可摘义齿者应停止使用,放疗后1年以内亦不应使用,以防止对黏膜的创伤。

由于常发生口干现象,应使用各种唾液代用品或水等,保持口腔湿润。

放疗后如发生牙髓炎而牙可保留时,可进行根管治疗,但应防止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同时用抗生素。

放疗后必须拔牙时,应仅限于每次只拔1~2个牙,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限度。

过锐边缘可以修整,但应避免翻瓣。

术前及术后皆给予抗生素。

放疗后何时方可拔牙,是一有争论的问题。

一般认为,任何时期拔牙都有可能诱发ORNJ,尤其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更易诱发,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

5病理病因颌骨ORN(以下称作ORNJ)的病因多认为与放射线、创伤、感染3大因素有关,但分歧意见仍然存在。

1.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剂量、照射方式、被照射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与引起的组织损害有关,而剂量为主要因素。

美国物理学家Compton AH(1892~1962,1927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Compton效应(1光子与1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光电效应中,组织吸收量与原子量的倍数差成立方比关系。

骨的原子量约为软组织的两倍,故在同一剂量照射下,骨的吸收量约为软组织的8倍。

可知骨是易受损害的组织。

能量较低的放射线如X射线,主要发射光子,产生光电和Compton两种效应,骨的吸收量为软组织的2~2.5倍。

高能量放射线如60Co和电子感应加速器,则基本上不产生Compton效应,对骨的损害较小。

自广泛用于临床后,ORNJ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一般认为,照射量越大。

ORN的发生率越高,故有人提出以60Gy为造成ORNJ的临界性剂量,超过此量时,ORNJ的发生率可达1.8%~22%。

但也有人认为,剂量不是ORNJ 发生的惟一因素。

局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量还要受到二次放射效应的影响,即与被照射组织或物质的原子量差数成正比。

邻近银汞充填体或金属全冠处的组织,其吸收量可增加50%~70%,因在该处,金属与组织相比,原子量差数大。

牙齿比牙周组织的钙化程度高,而二次放射的有效距离为1~2mm,故在牙槽间隔处牙龈上皮附着的放射性损伤较为严重,成为颌骨感染的重要途径。

2.创伤创伤是否是引起ORNJ的因素,仍有争论。

多数认为,颌周软组织经照射后发生变性、萎缩,对损伤的抵抗力及伤后的修复力均下降,各种刺激,即使是咀嚼和义齿,均可产生创伤。

使细菌有侵入途径。

照射后组织细胞的死亡和胶原溶解也是重要原因。

放疗后拔牙更是公认引起ORNJ的重要因素。

也有人否认放疗后拔牙等创伤因素是ORNJ致病的因素。

有人观察到约有39%的病例没有明确的创伤因素,将其命名为自发性ORNJ,认为是大剂量放射的结果。

Marx(1987)认为,ORNJ有两种类型,一型为自发性的,发生于放疗后6~24个月内。

另一型为创伤诱导型,又可分为两亚型,一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为放疗前3周内或放疗期间外科创伤引起;另一亚型的发生开始于放疗后2年,至第5年时达到高峰。

3.感染感染是否为ORNJ的致病因素,也存在争论。

多数人肯定其作用,认为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或创伤,细菌通过牙髓感染或通过放射损害的牙周膜进入颌骨。

Marx认为,放疗后的局部炎症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是一重要因素。

Marx将因ORNJ切除的标本做过细菌培养,发现在坏死标本的深部并无细菌侵入。

故认为细菌只起污染作用,否定了ORNJ是原发于放疗后颌骨感染性疾病的看法。

综上所述,可知对ORNJ的致病因素迄今仍无一致看法,还需深入研究。

6疾病诊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需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区别。

7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X线诊断在早期为骨密度增高,骨膜增厚,可有散在的透射区及骨小梁增粗。

随疾病的发展,可见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广泛的不规则破坏,与周围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界限,周围无硬化骨质,最终可见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

一般认为X线对ORNJ诊断的价值不大,无特点、无规律。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相当价值。

8并发症暂不明确。

9预后良好。

10发病机制对ORNJ发病机制的研究颇多,然亦存在争论。

Marx对此做过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三低”学说,即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结构。

他的结论是:①放射线造成细胞(包括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使骨组织的代谢和自身调节异常。

②微生物在ORN的病程中只起污染作用,ORN主要不是炎症。

③创伤在ORN的发病中,只造成局部胶原破坏和细胞死亡,是增加组织对能量、氧和其他代谢物质需求的因素。

④自发性坏死的原理是骨组织及软组织补偿细胞和胶原的能力丧失。

除Marx的学说之外,还有骨损害学说,认为ORN的发病是放射线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

血管变化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和延长了骨细胞的病理改变。

对此学说持疑者不少。

孙勇刚的研究表明,血管破坏在骨破坏以后,在ORNJ病变区域内还出现明显的小动脉增生倾向,故认为ORNJ的基本病理改变不是射线引起的小动脉损害,而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直接损害。

解雪涛的研究则认为,在三低基础上,由增殖性细胞死亡导致微循环衰竭是ORNJ 发病的成因,否认了小动脉损害论和放射线对骨组织直接损害学说,而拔牙等颌骨创伤是ORNJ的重要致病因素。

两人皆认为高压氧治ORNJ的疗效有限。

孙及解的研究皆否定了以小动脉损害为核心的放射、创伤和感染学说中的小动脉损害为引起ORNJ的主要因素。

当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