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地牙关紧闭.由于骨地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地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地洞穿性缺损.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地分离.b5E2R。
.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地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地溢脓.p1Ean。
()放射性骨髓炎地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地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地刺激.DXDiT。
()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地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地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地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地效果.遗留地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地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地切除或病变骨地残留.对于放射线损伤地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地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RTCrp。
.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伤口冲洗、外敷.不少文献介绍用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5PCzV。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引言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颌骨的骨髓感染和炎症。
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同时也可能引发全身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详细介绍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例描述这是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患者主诉右下颌区出现持续性疼痛,伴随牙龈红肿、发热等症状。
患者回忆起两周前曾做了一颗右下第二磨牙的根管治疗。
病因分析•根管治疗导致感染: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如果清理不彻底或填充不完善,会使细菌残留在根管内,引发感染。
细菌可通过髓腔和根尖周围的微小裂隙侵入颌骨,引起颌骨骨髓炎。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容易感染。
此外,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临床表现•疼痛:患者出现颌骨疼痛,疼痛可伴随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痛感,例如向咽部放射。
疼痛持续性较长,且不易缓解。
•牙龈红肿:根管治疗不当导致感染引起牙龈红肿。
红肿的牙龈常常伴随触痛和出血等症状。
•发热:由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诊断颌骨骨髓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进行过根管治疗等口腔操作,是否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同时,通过对患者颌骨的触诊、听诊等方式,对疼痛部位进行评估。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通过口腔X线片来观察是否有牙根周围影像模糊、骨质破坏等颌骨炎症的典型表现。
•CT扫描:对于严重的颌骨骨髓炎病例,CT扫描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判断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医生可以做出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诊断。
如患者疼痛明显、有颌骨感染征象,且影像学检查显示颌骨骨质破坏等。
治疗方案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抗感染治疗•大剂量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以涵盖多种可能感染的致病菌。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口腔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下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是指因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作用所引起的下颌骨炎性病变,其含义并不单纯局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还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的炎症过程。
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和致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特异性下颌骨骨髓炎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一)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概述]多发生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生率。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该病主要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颌骨骨髓炎的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
根据感染的原因及病变特点,临床上将化脓性下颌骨骨髓炎分为两种类型: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和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
中央性下颌骨骨髓炎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
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
边缘性下颌骨骨髓炎是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以下颌升支及下颌角为好发部位。
[诊断要点]1.急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多核粒细胞增多;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急性蜂窝组织炎。
(2)病源牙以及相邻多牙出现明显叩痛、伸长感及松动,甚至牙槽溢脓。
(3)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下颌骨骨髓炎的有力证据。
2 慢性下颌骨骨髓炎(1)主要诊断依据是瘘道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小死骨片,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
(2)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稍有低热;全身消瘦、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
病情发展缓慢,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孑L溢脓,肿胀区牙松动。
(3)发病2-4周后进入慢性期,颌骨已有明显破坏后,X线摄片检查才具有诊断价值。
X 线片可表现为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前者的典型变化是骨小梁排列紊乱与死骨形成;后者主要表现为骨膜反应性增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效果王涛;张鹏;李建虎;许志鹏;焦惠民;郭文【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8(003)018【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41例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手术+高压氧+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中药(加减方)+高压氧+手术+抗感染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2页(P115-116)【作者】王涛;张鹏;李建虎;许志鹏;焦惠民;郭文【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陕西西安,710031;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陕西西安,7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相关文献】1.头颈部放射治疗后拔牙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J], 袁柱炫;李泓钰;唐海阔2.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六例临床分折 [J], 冼淡;王磊;陈巨峰;杜永军;李金3.锥型束CT评价茶多酚对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愈合的疗效 [J], 罗敬中;黄柏隆;刘奕;徐秋荣4.TGF-β1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发病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 [J], 贾骏麒;赵路;陈媛丽;张哲儒;宗春琳;田磊5.高压氧联合头孢呋辛纳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曾柳;江燕;黄仁财;邓四海;张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颌骨骨髓炎是因为颌骨受到了感染从而引发的疾病,这种病不仅累及颌骨,还会累及骨髓组织、骨膜以及骨皮质。
颌骨骨髓炎一般分为特异性、化脓性、放射性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颌骨骨髓炎就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这种疾病感染源主要有三个,即损伤性、牙源性以及血源性,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颌骨骨髓炎的偏方。
★偏方一:
配方:芫花15克,鸡蛋3枚。
制作方法:同煮至蛋熟,去汤食蛋。
每日1次,空腹服食,小儿用量酌减。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二:
配方:冬瓜500克,淡菜25克,香菇50克。
制作方法:冬瓜去子切块,同淡菜、香菇一起烧汤。
疗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偏方三
配方:童子鸡1只,三七15克。
制作:童子鸡除毛去杂物,三七片放入鸡腹内,加料酒、盐、姜等调料后隔水炖煮,待鸡肉酥烂时即可饮汤食鸡肉。
功效:能够治疗颌骨骨髓炎。
患有颌骨骨髓炎的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平时的时候多吃一些碱性食物也是比较好的,这些食物就包括了白菜、黄瓜、菠菜、胡萝卜、生菜以及板栗和葡萄酒等等,不能多吃油腻的食物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颌骨骨髓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颌骨骨髓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颌骨骨髓炎概述颌骨骨髓炎是指包括骨髓、骨松质、骨皮质及骨膜等全颌骨的炎症。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颌骨骨髓炎的表现多样,其中常见的有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等。
颌骨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高压氧等多种方法治疗。
英文名称:osteomyelitis of jaw。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颌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牙齿松动、开口受限。
主要病因: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沉、血清降钙素原、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检查、X线、CT、MRI、核素扫描、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颌骨骨髓炎可有多种病因引起,且治疗方法、预后差异较大,当您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时,请及时就医,查明病因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行买药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1、化脓性感染(1)以化脓为主的病变①成人及儿童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牙源性、外伤性、血源性、继发性、中央性及边缘性、急性与慢性)。
②婴幼儿颌骨骨髓炎(非牙源性)。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①弥散性硬化性领骨骨髓炎(中央性)。
②颌骨骨髓炎(边缘性)。
2、特异性感染(1)颌骨结核。
(2)颌骨梅毒。
(3)颌骨放线菌病。
3、理化性骨损害(1)放射性颌骨骨坏死及骨髓炎。
(2)砷、汞、磷颌骨中毒。
(3)双膦酸盐相关性领骨骨坏死。
二、颌骨骨髓炎的发病特点三、颌骨骨髓炎的病因病因总述: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理化性骨损害,均可引起颌骨骨髓炎,部分颌骨骨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精选必考11个案例(中)!
牙折[概述]牙折多因外力直接撞击,或咀嚼时咬到硬物所致,临床上多见于上颌前牙。
牙折按其折断部位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三种。
[诊断要点]1.冠折外伤性前牙多见,分横折、斜折;咀嚼性后牙多见,分斜折、纵折。
其诊断比较容易,可见细微裂纹、釉质缺损或釉质及牙本质缺损,伴或不伴牙髓腔暴露。
2.根折根折多为横折,纵折少见。
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叩痛,牙龈出血,根部黏膜触痛等症状。
有的根折早期五明显症状,数日或数周后因水肿和咬合使根折断端分离才逐渐出现症状。
x线片检查是诊断根折的重要依据。
3.冠根折临床较为少见,有则多为斜行冠根折;患牙髓腔往往暴露,断片动度大,触痛明显。
[治疗原则]1.冠折(1)缺损局限于少许釉质,牙本质未暴露,将其锐缘磨钝即可。
(2)牙本质已暴露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
敏感较重者,可用塑冠内衬“氧丁”粘固,待6—8周后,在氢氧化钙垫底后,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形态。
(3)若牙髓已暴露,成年恒牙可行牙髓摘除术;年轻恒牙则行活髓切断术,当其牙根发育完成后,再行根管治疗,同时修复牙冠形态。
(4)对于冠折在颈部的单根牙,可在根管治疗后作桩冠修复;若根尖尚未形成,可作根尖诱导形成术,以保留根尖处的牙乳头以利根尖继续发育。
2.根折(1)根尖1/3处折断,多数只需夹板固定、降低咬合,不需牙髓治疗。
但如发生牙髓坏死,则应立即进行根管治疗。
(2)根中1/3处折断,可用夹板固定,如有冠端错位,应在固定前复位。
术后每月复查一次,检查夹板是否松脱,必要时可更换。
复查时如牙髓有炎症或坏死,则应作根管治疗术。
(3)颈部1/3处折断并与龈沟相通时,如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长,牙周情况良好者,可酌情选用切龈术、正畸牵引术或牙槽内牙根移位术+桩冠修复。
3.冠根折(1)凡可作根管治疗,且具备桩核冠修复适应症的后牙冠根折,均应尽力保留。
(2)前牙冠根折,参考与口腔相通的牙颈部根折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X线片判读:正常牙片(1)牙齿的萌出、数目、名称及外形特征人在一生中要长两次牙。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件
病例分析:对病例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放射性颌骨骨髓
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病例讨论:与听众进行互动, 讨论病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 决方案
治疗方案和过程
诊断: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进行病灶清除、骨移植等手术 放疗: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局部照射,控制病灶 化疗:使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进行全身治疗 康复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卫生, 避免细菌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 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 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康复 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 介绍
病例选择和介绍
病例介绍:详细描述患者的 病史、症状、诊断和治疗过 程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讲课PPT课 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预防和护理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典型病例介绍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科研进展和展望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 -XX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概述
定义和病因
定义: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由 放射治疗引起的颌骨骨髓炎,主要 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感染等。
疾病发展和预后
放射性颌骨骨髓 炎是一种由放射 治疗引起的颌骨 骨髓炎
疾病发展:早期 症状不明显,后 期可能出现疼痛、 肿胀、牙齿松动 等症状
预后:治疗难度 较大,预后较差, 可能导致定期进行口腔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口腔疾病
颌骨骨髓炎研究进展
颌骨骨髓炎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3~4/10万[1]。
颌骨骨髓炎发生后常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进食困难、张口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治疗周期长,花费较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减轻疾病影响最好的途径。
临床上常见颌骨骨髓炎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本文对其分类、病因、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开展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1概念及分类颌骨骨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颌骨炎症性改变,炎症不仅可累及到骨髓腔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还可累及到骨皮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
颌骨骨髓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内普遍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及致病因素将其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结核、梅毒等引起(临床上罕见,鲜有文献报道,本文不予说明)]及物理、化学因素导致颌骨坏死继发感染的颌骨骨髓炎。
1.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于牙源性、血源性或创伤性感染等引起的颌骨炎症性改变,一般将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不超过1月者为急性颌骨骨髓炎,病程超过1月仍不愈者为慢性颌骨骨髓炎[2]。
1.2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化学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炎常是指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是因为使用双膦酸盐而引起的颌骨坏死及并发的感染。
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协会[3]将其定义为:譹訛目前或过往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史;譺訛颌面部骨暴露并持续8周以上;譻訛无颌骨放射治疗史。
1.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物理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炎是指放射线治疗引起的颌骨坏死及并发的感染。
它可以被定义为在至少经3个月的放射治疗过的颌面部,存在无法愈合的外露死骨[4]。
2病因机制及影响因素2.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2.1.1病因机制。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一些厌氧菌或多种混合细菌感染。
颌骨骨髄炎病灶清除术
頜骨骨髄炎病灶清除术【适应证】1.急性化脓性中央型颌骨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遗留经久不愈瘘管,长期溢脓,由瘘管可探查到粗糙骨面或松动死骨块者。
2.咬肌、翼下颌、颞下、颞等颌周筋膜间隙感染切开引流后,引流口长期溢脓,或由瘘口可探及粗糙骨面者。
3.放疗后骨质裸露形成骨髓炎创口长期不愈者。
4.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经抗炎治疗转人慢性期,已形成局限性死骨不能由瘘口排除者。
5.颌骨结核性骨髓炎经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瘘管长期不愈或反复出现脓肿者。
6.以上病变均经X线证实有骨质损害征者。
【禁忌证】1.化脓性中央型骨髓炎的急性期。
2.结核性骨髓炎未经正规全身抗结核治疗者。
3.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伴全身衰竭未予纠正者。
4.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原发肿瘤未控制者。
5.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承受手术者。
【操作程序及方法】1.麻醉牙槽突死骨摘除,下颌支边缘性骨髓炎或结核性骨髓炎刮治术一般可在局部浸润加阻滞或基础麻醉下完成手术,但对下颌支内侧边缘性骨髓炎,颞鳞部死骨刮除,放射性骨坏死死骨切除术或年幼不合作患者应采用全身麻醉。
2.消毒与铺巾常规进行消毒铺巾。
3.手术切口牙槽突、下颌体部、上颌骨婴幼儿骨髓炎可由口内牙龈或前庭沟做切口,其他部位的死骨摘除或切除术均应在病变部位相邻的隐蔽区切开。
4.死骨清除术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病变采用不同方法。
(1)颌骨颞骨边缘性骨髓炎,是在间隙感染,骨膜溶解,破坏骨皮质的基础上形或,故常无明显大块死骨。
手术是清除肉芽组织及坏死分离的片状死骨,并刮除病变区松软骨质至正常为止。
(2)化脓性中央型慢性骨髓炎常发生在下颌骨并有死骨分离,手术为骨髓腔内的死骨块摘除,并搔刮肉芽组织。
(3)放射性骨髓炎已形成游离死骨者则仅行死骨摘除。
对无死骨分离,长期骨质裸露继发感染者,亦可根据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参照放疗范围,在正常骨内做死骨切除术,切除边缘应以髓腔明显出血为度。
(4)结核性及婴幼儿骨髓炎,通常无确切死骨边缘,为减少手术导致的扩散,不必要和避免大块骨质缺损的畸形,除有明显死骨分离者采用死骨摘除外,宜采用搔刮方式将松软骨质和炎性肉芽组织清除。
颌骨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颌骨骨髓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颌骨骨髓炎症状,尤其是颌骨骨髓炎的早期症状,颌骨骨髓炎有什么表现?得了颌骨骨髓炎会怎样?以及颌骨骨髓炎有哪些并发病症,颌骨骨髓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颌骨骨髓炎常见症状:死骨、下唇麻木、消瘦*一、症状诊断1、急性颌骨骨髓炎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
局部先感病源牙疼痛,迅速延及邻牙,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散至颞部。
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庭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
常有脓液自牙周溢出。
下颌骨骨髓炎,因咀嚼肌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下牙槽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下唇麻木。
上颌骨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血源性。
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睁不开。
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
2、慢性颌骨骨髓炎急性颌骨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
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行穿破,引流不畅。
慢性颌骨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
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
瘘管,经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
病变区多个牙松动,龈隙溢脓。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引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
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以上是对于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颌骨骨髓炎并发症,颌骨骨髓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颌骨骨髓炎常见并发症:贫血、口腔粘膜病*一、并发病症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及口腔穿破溢脓,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颌骨骨髓炎症状,颌骨骨髓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颌骨骨髓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我科于2005年上半年收治3例典型颌骨骨髓炎,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7岁,因左下颌反复肿痛伴张口受限2月余入院。
半年前因左下颌肿痛,摄X线片发现左下磨牙残根,遂拔除后出现反复肿痛。
3年前因恶性淋巴瘤局部行放疗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
入院后查体:左下颌皮肤板样硬,边界不清,开口度2.5 cm,X线片显示左下颌角区可见一约1.5 cm×1.3 cm范围骨质破坏影,中央小块死骨形成。
诊断:左下颌中央性骨髓炎。
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左下颌病灶刮治术及死骨摘除术”,术后抗炎治疗,局部电磁波理疗半月后治愈出院。
例2:患者,女,61岁,因右上牙治疗后疼痛加剧就诊。
患者2周前在牙科门诊治牙,反复数次未缓解,来我科要求治疗。
查体:右上颌第4、5牙间隙处牙龈红肿、溢脓,易出血,叩痛剧烈,X线片显示两牙之间牙槽骨吸收明显,进一步检查发现内残存少量牙髓失活剂(三氧化二砷),在局麻下将失活剂及肉芽组织和周围死骨彻底清除干净,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后,碘甘油消炎并安抚患者,隔日换药,1周后治愈。
例3:患者,男,22岁,因右下颌反复肿痛求治。
患者1个月前右下颌肿痛伴张口受限,抗炎治疗缓解,反复发作于我院求治。
查体:右下颌角区明显红肿,压之有凹陷性水肿,中心皮肤暗紫色,开口度2 cm,X线片检查右下颌第8磨牙水平低位阻生,下颌角外斜线处骨皮质增生致密。
诊断:右下颌边缘性骨髓炎,遂局部麻醉下行口外脓肿切开引流术,抗炎治疗1周后缓解,拔除患牙后治愈。
2 讨论本组例1是由于放疗后拔牙加上局部炎症导致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例2、例3分别是由于化学药物刺激和牙源性炎症感染导致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对以上病例针对不同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为主:首先对病情详细诊断,辅助X线检查,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应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早期切开排脓;炎症进入慢性期对于临床检查已经有死骨形成或者有瘘孔的,应以外科方法去除已经形成的死骨和彻底刮除病灶方能治愈,现多数主张对放射性骨髓炎不必待死骨分离早期在健康骨质范围内进行死骨切除术;对于局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骨髓炎,应及早找到致病因素给以去除,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坏死及面部疖痈--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章讲义4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五节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一)概念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一般指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由于其病因、病变过程、治疗原则等临床特点均有别于一般性化脓性骨髓炎。
故有必要单独加以描述。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主要发生在上颌骨,下颌骨极为罕见。
故主要讨论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
(二)病因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血源性,但亦可因牙龈损伤或母亲患化脓性乳腺炎,哺乳时病原菌直接侵入而引起。
患泪囊炎或鼻泪管炎时也可伴发上颌骨骨髓炎。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的感染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感染也时有发生。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患儿发病突然,全身有高热、寒战、脉速,哭啼、烦躁不安,甚至呕吐;重者可出现昏睡、意识不清等中毒症状。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局部症状主要在面部,起始眶下及内眦部皮肤红肿。
以后病变迅速向眼睑周围扩散,出现眼睑肿胀,睑裂狭窄甚至完全闭合。
结膜外翻或眼球外突,提示已发展成为眶周蜂窝组织炎。
由于新生儿的上颌骨发育未成熟,上颌窦未完全形成,故感染很快波及上牙槽嵴而出现上牙龈及硬腭黏膜红肿。
感染向外扩散穿破骨板,形成骨膜下脓肿。
脓肿扩散后可在眶下区形成皮下脓肿,经切开或自溃流出脓液。
有时脓液可从龈缘、腭部及鼻腔自溃溢出,形成瘘管。
在脓肿引流后,全身症状可趋缓解,局部症状也逐渐转入慢性。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一般很少形成大块死骨,这是因为上颌骨质松软,骨密质较薄而又富有多数营养孔,化脓性炎症容易突破骨板向外发展,但常有眶下缘或颧骨的骨质破坏,形成颗粒状死骨从瘘管排出。
如果炎症不能得到及早控制,上颌乳牙牙胚可因炎症损伤而在以后影响牙的正常萌出。
由于新生儿骨质钙化程度低及不能合作等因素,X 线片在诊断死骨形成上帮助不大。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可导致上颌骨及牙颌系统发育障碍,死骨排出后遗留的骨质缺损,加上眶下区的瘢痕形成,可后遗睑外翻、颧面部塌陷等继发畸形。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病例模板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按照病例模板的方式,介绍一位患者的病情、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先生
性别:男
年龄:50岁
职业:教师
二、主诉
张先生于一周前出现左侧下颌部疼痛,伴有口腔异味和牙龈肿胀。
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和睡眠。
三、病史
1.既往病史:无
2.个人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家族史:无口腔疾病家族史
四、体格检查
1.口腔检查:左下颌牙龈红肿,有明显的脓肿形成,牙齿松动。
2.颈部检查:无明显肿胀和压痛。
五、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左下颌牙齿周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骨密度降低。
2.CT检查:左下颌骨骨髓炎表现明显。
六、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口腔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下颌骨骨髓炎。
七、治疗经过
1.口腔清创: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口腔清创,将脓液和坏死组织清除干净。
2.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口服抗生素和局部涂抹抗生素药膏。
3.口腔护理: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天漱口多次,保持口腔清洁。
4.定期复查:患者每周复查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后情况
经过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口腔异味和牙龈肿胀也有所缓解。
复查时,口腔清洁良好,骨质破坏和骨密度降低情况有所改善。
预计患者可以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生活。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与护理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与护理【概念】颌骨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
它并不仅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而是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发生的炎症过程。
根据病理特点及致病因素不同,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另外还有物理性(放射性)及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
临床上以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
近年来由于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增多趋势。
本节重点介绍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护理。
【临床特点】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般均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形成死骨。
炎症可以是小范围的,也可以扩大波及一侧下颌骨,甚至整个下颌骨均受累。
炎症如从骨髓向四周发展,破坏颌骨,称之为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如由骨膜下脓肿损害骨皮质,称为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少数亦可发展至破坏整块颌骨。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而急性期又分为局限型与弥散型两种。
(I)急性局限型:多由根尖感染引起,患牙持续性剧痛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
牙松动、叩击痛、前庭沟丰满、面颊肿胀。
如脓液穿破骨壁得到引流,炎症可逐渐减轻,及时将脓液引流,炎症较易控制,否则,骨髓腔内的炎症发展扩散,可形成弥散性骨髓炎。
(2)急性弥散型:多由急性局限性炎症扩展而来。
全身症状加重,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脱水及中毒表现。
下牙槽神经受累则下唇麻木,咀嚼肌受累则张口受限,重者伴发多间隙感染。
(3)慢性期:常为急性期的延续。
急性期如未得到及时、合理、彻底的治疗即进人慢性期。
此时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口内或皮肤瘩管长期流脓,有时混杂有小块死骨。
重者形成大块死骨或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及面部畸形。
死骨不清除,病变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一旦疹管阻塞,炎症又可急性发作。
2、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支,其感染来源与中央性一样,多为牙源性感染,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颌周间隙感染所致最为多见。
颌骨骨髓炎健康宣教PPT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
谢谢观看
什么是颌骨骨髓炎?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牙齿感染、外伤、手术后感染等。
细菌通过血液或直接扩散进入骨髓,导致炎症。
什么是颌骨骨髓炎? 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疼痛、肿胀、发热、牙齿松动 等。
晚期可能出现脓肿和骨质破坏。
为什么会得颌骨骨髓炎?
为什么会得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
牙齿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来源,尤其是未及 时治疗的龋齿和牙周病。
其他感染来源包括外伤和手术后的感染。
为什么会得颌骨骨髓炎? 易感因素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等都是易感因素。
这些因素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会得颌骨骨髓炎?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齿疾病、避免外 伤等。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颌骨骨髓炎如何诊断?
颌骨骨髓炎如何诊断? 临床检查
颌骨骨髓炎如何治疗?
颌骨骨髓炎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通常需要长时间 使用。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颌骨骨髓炎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清创,去除感染的骨 组织。
手术后需要继续使用抗生素以防复发。
颌骨骨髓炎如何治疗? 支持治疗
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提高免疫力的措 施。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口腔检查来初 Nhomakorabea判断。检查内容包括牙齿状况、颌骨的肿胀和疼痛部位 等。
颌骨骨髓炎如何诊断? 影像学检查
X光片、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认诊 断。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质破坏和感染范围。
颌骨骨髓炎如何诊断? 实验室检查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护理查房PPT
总结护理查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等
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技能等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支持与疏导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护理查房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焦虑、恐惧等。
咀嚼肌功能锻炼:通过咀嚼肌的功能锻炼,增强咀嚼肌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咀嚼功能。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患者信心。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口腔清洁。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效果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肿胀消退情况、张口度改善等
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包括疼痛减轻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疼痛缓解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疼痛缓解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效果评价:肿胀消退情况效果评价:肿胀消退情况评估肿胀消退的情况,包括肿胀减轻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肿胀消退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肿胀消退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效果评价:张口度改善等效果评价:张口度改善等评估张口度的改善情况,包括张口度增加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张口度改善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张口度改善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临床表现:疼痛、麻木、张口受限等症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定义
发病机制:放射线对颌骨的损伤、细菌入侵等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与颌骨肿瘤、颌骨囊肿等相鉴别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病 因
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大剂量(>60Gy)放射治疗后,可 导致颌骨血管密度降低、骨细胞活性减低以及骨组织氧 含量降低(“三低学说”),颌骨发生无菌性坏死,在 此基础上,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
典型病例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张口受限及颊部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咬合关系紊乱、病理性骨折及颊部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黏膜及皮肤受累部分可同时切除,遗留组织缺损可采
用带蒂或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行同期修复
预 防
放疗前常规牙周洁治,处理病灶牙,注意口腔卫生 放疗过程中治疗早期溃疡感染,预防继发龋 放疗后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 少创伤,术前、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 肿瘤“精确”放疗,避开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拔牙手术,均可导致继发感染,形成骨髓炎
临床表现
病程发展缓慢,放射治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才出现症状
持续针刺样剧痛,黏膜或皮肤破溃后致颌骨外露,呈黑褐
色,继发感染后长期溢脓,经久不愈
临床表现
明显的牙关紧闭 拔牙或损伤后伤口长期不愈 病人呈慢性消耗性衰竭 X线示,骨质吸收稀疏,死骨形成常为大块,但无明显界 限,可见病理性骨折
思考题
颌骨骨髓炎多发于下颌骨的原因? 中央性骨髓炎和边缘性骨髓炎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
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的牙关紧闭。
由于骨的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的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
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的洞穿性缺损。
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
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
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1~3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
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
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
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的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的溢脓。
(1)放射性骨髓炎的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2)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的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
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的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的效果。
遗留的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
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的切除或病变骨的残留。
对于放射线损伤的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的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
3.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局部伤口冲洗、外敷。
不少文献介绍用2%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
剧烈疼痛为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故控制疼痛为一重要治疗环节。
由于病程长,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剂时,可考虑以无水酒精做神经干注射。
抗生素是过去常用以治疗ORNJ的主要方法,随着新观点的出现,抗生素治疗是否必要,已发生争论。
Marx等认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均非必需。
也因组织的血运障碍,抗生素不能进入病变区发挥功能。
故多主张在急性继发性感染时,可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
如照射区包括涎腺,则其功能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应对症治疗。
最简单方法是口内含水或其他与唾液相似液体。
对高压氧治疗的意见不一,但根据适应证用之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价值。
Marx将放疗后需拔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一组用高压氧,预防ORNJ的发生。
以拔牙后6个月牙槽窝骨外露为ORNJ的诊断指标。
结果,ORNJ在青霉素组的发生率为29.9%,而高压氧组为5.4%。
证明高压氧有预防作用。
但不能使放射性损害已变性坏死的组织逆转。
4.手术治疗有持保守态度的,即等待死骨完全分离后行死骨切除,然而病程迁延,病人痛苦。
故近年来主张积极的外科手术者增多。
主要适应证为,剧烈疼痛,口腔或皮肤瘘管形成,大面积骨暴露,病理性骨折等。
主张从口内做节段性或半侧颌骨切除。
因放射性损害皮肤创口不易愈合,且切断颌外动脉影响血运。
手术切除较困难的问题是决定切除的范围。
病变范围的确定始终是ORNJ的一个困难问题,故多数人强调在正常组织内切除。
有人提出,如骨断面有活跃的出血,可作为判断正常骨的标准。
软组织的手术范围应包括全部溃疡坏死组织和放射性瘢痕。
但因病损常深达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有时不可能彻底清创。
术后的缺损修复目前已不是难题,但因不能确定切除范围,修复有时不能保证在正常创面进行,不免产生一些并发症。
3饮食保健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4预防护理放射性骨髓炎预防的关键是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前,应估计到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的可能性,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放疗前作常规的牙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2.放射开始前,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进行处理;对放射治疗后仍能保留的龋齿和牙周病牙应治疗,而对于包括残根、根尖周炎在内的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
3.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固定的金属义齿;有活动义齿者,应在放射疗程终止后,经过一定时期后再配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4.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感染。
5.放射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ORNJ一旦发生,病程过长,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人痛苦非常,故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在射线直接照射区内的不能治疗的牙齿,有较重的牙周病的牙齿,均应在放疗前拔除。
甚至有人主张对口腔卫生状况高度不良,且病人很难保持口腔卫生时,应将全口牙拔除,同时修整牙槽嵴,严密缝合创口。
上述处理完成后两周,再开始放疗。
有牙周病者亦应充分治疗。
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
可用含氟牙膏或其他给氟方法(如含氟液体含漱等)防止龋的发生,放疗前即开始,以后一直使用。
放疗前应做一次口腔洁治。
放疗前应去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以避免二次射线的产生。
有可摘义齿者应停止使用,放疗后1年以内亦不应使用,以防止对黏膜的创伤。
由于常发生口干现象,应使用各种唾液代用品或水等,保持口腔湿润。
放疗后如发生牙髓炎而牙可保留时,可进行根管治疗,但应防止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同时用抗生素。
放疗后必须拔牙时,应仅限于每次只拔1~2个牙,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限度。
过锐边缘可以修整,但应避免翻瓣。
术前及术后皆给予抗生素。
放疗后何时方可拔牙,是一有争论的问题。
一般认为,任何时期拔牙都有可能诱发ORNJ,尤其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更易诱发,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
5病理病因颌骨ORN(以下称作ORNJ)的病因多认为与放射线、创伤、感染3大因素有关,但分歧意见仍然存在。
1.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剂量、照射方式、被照射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与引起的组织损害有关,而剂量为主要因素。
美国物理学家Compton AH(1892~1962,1927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Compton效应(1光子与1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光电效应中,组织吸收量与原子量的倍数差成立方比关系。
骨的原子量约为软组织的两倍,故在同一剂量照射下,骨的吸收量约为软组织的8倍。
可知骨是易受损害的组织。
能量较低的放射线如X射线,主要发射光子,产生光电和Compton两种效应,骨的吸收量为软组织的2~2.5倍。
高能量放射线如60Co和电子感应加速器,则基本上不产生Compton效应,对骨的损害较小。
自广泛用于临床后,ORNJ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一般认为,照射量越大。
ORN的发生率越高,故有人提出以60Gy为造成ORNJ的临界性剂量,超过此量时,ORNJ的发生率可达1.8%~22%。
但也有人认为,剂量不是ORNJ 发生的惟一因素。
局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量还要受到二次放射效应的影响,即与被照射组织或物质的原子量差数成正比。
邻近银汞充填体或金属全冠处的组织,其吸收量可增加50%~70%,因在该处,金属与组织相比,原子量差数大。
牙齿比牙周组织的钙化程度高,而二次放射的有效距离为1~2mm,故在牙槽间隔处牙龈上皮附着的放射性损伤较为严重,成为颌骨感染的重要途径。
2.创伤创伤是否是引起ORNJ的因素,仍有争论。
多数认为,颌周软组织经照射后发生变性、萎缩,对损伤的抵抗力及伤后的修复力均下降,各种刺激,即使是咀嚼和义齿,均可产生创伤。
使细菌有侵入途径。
照射后组织细胞的死亡和胶原溶解也是重要原因。
放疗后拔牙更是公认引起ORNJ的重要因素。
也有人否认放疗后拔牙等创伤因素是ORNJ致病的因素。
有人观察到约有39%的病例没有明确的创伤因素,将其命名为自发性ORNJ,认为是大剂量放射的结果。
Marx(1987)认为,ORNJ有两种类型,一型为自发性的,发生于放疗后6~24个月内。
另一型为创伤诱导型,又可分为两亚型,一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为放疗前3周内或放疗期间外科创伤引起;另一亚型的发生开始于放疗后2年,至第5年时达到高峰。
3.感染感染是否为ORNJ的致病因素,也存在争论。
多数人肯定其作用,认为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或创伤,细菌通过牙髓感染或通过放射损害的牙周膜进入颌骨。
Marx认为,放疗后的局部炎症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是一重要因素。
Marx将因ORNJ切除的标本做过细菌培养,发现在坏死标本的深部并无细菌侵入。
故认为细菌只起污染作用,否定了ORNJ是原发于放疗后颌骨感染性疾病的看法。
综上所述,可知对ORNJ的致病因素迄今仍无一致看法,还需深入研究。
6疾病诊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需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区别。
7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X线诊断在早期为骨密度增高,骨膜增厚,可有散在的透射区及骨小梁增粗。
随疾病的发展,可见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广泛的不规则破坏,与周围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界限,周围无硬化骨质,最终可见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
一般认为X线对ORNJ诊断的价值不大,无特点、无规律。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相当价值。
8并发症暂不明确。
9预后良好。
10发病机制对ORNJ发病机制的研究颇多,然亦存在争论。
Marx对此做过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三低”学说,即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结构。
他的结论是:①放射线造成细胞(包括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使骨组织的代谢和自身调节异常。
②微生物在ORN的病程中只起污染作用,ORN主要不是炎症。
③创伤在ORN的发病中,只造成局部胶原破坏和细胞死亡,是增加组织对能量、氧和其他代谢物质需求的因素。
④自发性坏死的原理是骨组织及软组织补偿细胞和胶原的能力丧失。
除Marx的学说之外,还有骨损害学说,认为ORN的发病是放射线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
血管变化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和延长了骨细胞的病理改变。
对此学说持疑者不少。
孙勇刚的研究表明,血管破坏在骨破坏以后,在ORNJ病变区域内还出现明显的小动脉增生倾向,故认为ORNJ的基本病理改变不是射线引起的小动脉损害,而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直接损害。
解雪涛的研究则认为,在三低基础上,由增殖性细胞死亡导致微循环衰竭是ORNJ 发病的成因,否认了小动脉损害论和放射线对骨组织直接损害学说,而拔牙等颌骨创伤是ORNJ的重要致病因素。
两人皆认为高压氧治ORNJ的疗效有限。
孙及解的研究皆否定了以小动脉损害为核心的放射、创伤和感染学说中的小动脉损害为引起ORNJ的主要因素。
当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