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2. 蹦床里的学问》 大象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2. 蹦床里的学问》 大象 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2. 蹦床里的学问》   大象 版

《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弹簧、橡皮筋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概念。

能力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大小的关系)情感态度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方法,观察并感受橡皮筋被拉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弹力不同,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理解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准备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直尺、实验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用学生谈玩蹦床时的感受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蹦蹦床吗?生:玩过师:好玩吗?(好玩)师:你们愿意把你们玩蹦蹦床时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指名回答)师:同学们玩蹦蹦床时有这么多的发现啊,说明蹦蹦床里有许多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蹦床里的学问》二、新知识1、认识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归纳弹力与弹性师:蹦床里有什么秘密武器,让我们比在地面上蹦得高?生:蹦床里有橡皮和弹簧师:橡皮、弹簧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蹦得这样高?生:有弹力有弹性师:我们说蹦床有弹性,这种说话正确。

我们说蹦床有弹力,这种说话不对,因为力是相互的,我们只能说蹦床能产生弹力,不能说蹦床有弹力。

师: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你们知道吗?(不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弹力产生的过程。

师:请看我这里是什么?(弹簧)我拉给大家看。

谁想上来试一下?找一个同学。

(指名)请你把这个弹簧尽量拉长。

下面的同学请观察:他在拉的过程中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拉的时候弹簧变长了,手松开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是拉弹簧,对于弹簧谁还有不同的玩法(指名玩)学生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师:大家观察真仔细!现在请这两个同学说说你们的感受?生1:我拉弹簧时感觉它也在拉我。

生2:我把弹簧向下压时感觉弹簧在把我的手向上推。

五年级科学上册6.2《蹦床里的学问》教案大象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6.2《蹦床里的学问》教案大象版

《蹦床里的学问》教材分析:《蹦床里的学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力”这一教学单元。

由蹦床引入橡皮筋、弹簧,认识弹力、弹性,并以引领学生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重要活动,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验证等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玩蹦床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运动,生活中的弹性和弹力现象很多,学生已经领略到皮筋和弹簧的奇妙之处,但真正注意并进行探究的很少,对其弹性的特征不是太清楚,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也是不知所以然。

基于此,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对弹簧或橡皮筋的研究形成对弹力的初步认识。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

2、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的关系。

3、知道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培养敢于猜想,勇于探索大自然现象,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1.观看蹦床比赛场面片段,发现问题。

2.实践活动:感受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设计实验。

3.分析总结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4.寻找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实例。

5.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的方法,观察并感受橡皮筋被拉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弹力不同,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理解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和课件。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测力计、直尺、木板(橡皮筋)、橡皮、气球。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一项体育比赛,想看吗?(想!)不过,老师得有个要求:在观看精彩场面时,你能说出是什么体育项目,认真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师: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师述:运动员在蹦床上跳的很高还能做出很多动作,在地面上能跳这么高吗?看来蹦床里一定有很大的学问。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蹦床里的学问》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通过介绍蹦床的历史、原理、制作和安全知识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蹦床的运作机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环节,深化学生对蹦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蹦床的历史、原理、制作和安全知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阅读《蹦床里的学问》相关章节,了解蹦床的基本知识,准备发言稿;2. 课堂活动:老师首先介绍蹦床的历史和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蹦床的看法和体验,展示自己的发言稿;3. 实验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蹦床原理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蹦床模型,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4. 课后反思:学生回顾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内容合理,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2. 实验报告: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3. 总结反思:学生对整堂课程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总结,能够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话题的探讨,分享自己对蹦床的认识和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实验操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蹦床原理的实验,动手制作简易蹦床模型,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3. 演讲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蹦床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4. 视频欣赏: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展示蹦床比赛的精彩画面,激发学生对蹦床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2 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_7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2 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_7

《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弹簧(或橡皮筋)的研究形成对弹力的初步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运动员比赛的精彩场面。

(出示跳杆运动和射击的视频)2、在观看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3、生交流(谁来说说看,你的发现是……)4、咱同学们都玩过蹦床吧!你玩蹦床的时候是什么感受?那在蹦床上想让自己蹦的更高怎么办?其实蹦床里的学问多着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蹦床里的学问》(板书)二、新授。

感知弹力、弹性。

1、下面我请位同学来做个小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现在这根弹簧是这个样子的,经过这个同学拉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化呢?松开了之后弹簧有什么变化?(是不是恢复原状了呢?)2、生交流板书(拉—变长松开后—恢复手费劲—)3、师:我来采访一下拉的同学,“你的手上有什么感觉?”(手费劲)4、那你认为是什么给你的力量使你的手费劲?(生:弹簧师:也就是弹簧产生的抵抗它形状变化的力量使你的手费劲)5、其他物体是不是和弹簧有类似的性质呢?拿出你手中的材料试试看?(海绵、橡皮筋、尺子)在你试的过程中请注意:(ppt)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变化?6、生交流7、他们的特性和弹簧的特性有相似之处吗?相似之处是什么?8、生交流9、师总结(ppt)像弹簧、海绵、橡皮筋、尺子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弹力。

当外力消失时,他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10、下面同学们再次的操作材料,在操作过程中,大家注意手上的感觉?三、探究弹力大小和形状关系1、刚才两位那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了弹簧的操作,现在如果我们要实行拉力比赛,看谁拉的更长?咱们找谁来试试?2、生来拉,其他同学观察。

5、要想让拉力器变得更长应该怎么办?要想让皮筋变得更长应该怎么办?6、(ppt)那么,你们认为皮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弹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你们能用更精确的实验数据来证明吗?下面同学们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测力计、橡皮筋、尺子)7、四人小组交流8、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说明了什么?(ppt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9、如果我们用更大的力量把弹簧拉直了怎么办?它们还有弹力吗?所以还必须加上个前提“在一定限度内”。

课题《蹦床里的学问》

课题《蹦床里的学问》
看视频,观察往下用力时,蹦床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蹦床会往下凹。
观察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对蹦床用力时,蹦床会往下凹(蹦床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蹦床就会给我们一个向上的力,蹦床上的人就会跳起来。
听,根据自己玩蹦床的经验判断老师说的是否正确。
生活经验运用于课堂,感受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有的同学没玩过蹦床,或者已经忘记玩蹦床时的现象了。因此,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弹簧(橡皮筋)。请同学们分组玩一下手里的弹簧,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有的蹦得高,有的蹦得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蹦床里的学问(板书)
听,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
玩过蹦床的小朋友,谁来告诉我们你在蹦床上是怎样跳起来的?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预设答案:往下用力,就会跳起来了。
生活经验联系课堂。
我们在蹦床上往下用力的时候,蹦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再看视频,注意观察我们往下用力,蹦床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由蹦床引入弹簧,认识弹力,弹性,并以引领学生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重要活动,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再次验证等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玩蹦床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运动,生活中的弹性和弹力现象很多,学生已经领略到弹簧的奇妙之处,但真正注意并进行探究的很少,对其弹性的特征不是太清楚,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也是不知所以然。基于此,就紧密结合学生实验,确定的教学目标。
与老师一起总结什么叫做弹力?什么叫做弹性?
总结与归纳能力的培养。
第三环节
刚刚同学们在玩弹簧和橡皮筋时,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注:1.老师演示轻轻压弹簧,观察弹簧缩短情况。2.演示用力压弹簧,观察弹簧缩短情况。)
预设答案: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得更短,手受到弹簧的力就更大。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拉的越长,用的力越大。

《蹦床里的学问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导学案导语:蹦床作为一种体育器械,既可以作为娱乐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蹦床里的学问》这篇文章,指挥学生了解蹦床的历史、原理、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应用蹦床时更加安全和有效地锻炼身体。

一、文章导读1. 了解蹦床的历史渊源2. 掌握蹦床的原理和作用3. 进修正确的蹦床应用方法4. 注意事项,确保安全应用蹦床二、文章精读1. 蹦床的历史:蹦床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被用于马戏团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蹦床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运用于体育训练和娱乐活动中。

2. 蹦床的原理和作用:蹦床通过其特殊的弹簧结构和弹性布面,可以使人在跳跃时获得更大的弹性反馈,从而减少对关节的冲击,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3. 正确的蹦床应用方法:在应用蹦床时,要注意保持平衡,控制跳跃力度,避免过度扭起程体,以免造成受伤。

4. 注意事项:应用蹦床时应穿着合适的运动鞋,避免光脚或穿着拖鞋;在跳跃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与其他人或物体碰撞。

三、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蹦床有哪些好处?在平时生活中,你会选择应用蹦床吗?2. 在应用蹦床时,你觉得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你有哪些安全应用蹦床的经验和建议?3. 除了蹦床,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体育器械?它们与蹦床有何不同?四、拓展延伸1.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实地体验,进一步了解蹦床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2. 阅读更多关于蹦床的文章或书籍,深入了解蹦床的历史和发展。

3. 参与蹦床培训课程或活动,提升自己的蹦床技能和安全认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文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蹦床的历史、原理、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蹦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未来的锻炼和娱乐中,我们将更加注意安全,享受蹦床带来的乐趣和健康益处。

蹦床里的学问

蹦床里的学问
然后和学生进行谈话:同学们,大家一定 都玩过蹦床吧?谁能和大家交流交流玩蹦 床的体会和经验? •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路,“情” “趣” 共融,可以使学生马上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氛 围。)
六、教学过程:
• 第一环节:引导交流,揭示课题 • 1、我将首先用课件出示蹦床的有关图片,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制定方案,既 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尊重同学的意见,可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 第二步:交流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制定完 方案后,请几个小组在班上进行交流,教 师和学生一起对方案当中不完善的部分进 行修改,并提醒学生在实验时要注意正确 使用测力计。
•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 思维,取长补短,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
然后和学生进行谈话:同学们,大家一定 都玩过蹦床吧?谁能和大家交流交流玩蹦 床的体会和经验? •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路,“情”“趣” 共融,可以使学生马上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氛 围。)
• 2、学生交流完后,教师总结:没想到 玩蹦床不但有趣,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一下蹦床 里的学问(板书课题:蹦床里的学 问)。
第二环节:感受弹力,得出概念
• 第一步:看录像,发现弹力。 教师首先通过课件播放“蹦床” 的录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蹦 床发生的变化,说说自己看到 了什么,得出人之所以向上弹 出,是由于蹦床弹力的作用 (教师板书:弹力)。当人落 到蹦床上,蹦床就会发生凹陷, 人离开蹦床,蹦床就恢复了原 样,这就是物体的弹性(教师 板书:弹性)在此基础上再次 观看,引导学生发现蹦床变化 和人弹跳高度的关系,通过观 察可以使学生引发“蹦床形变 越大,人被弹得越高,弹力也 就越大”的认识或猜想。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蹦床里的学问》说课稿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蹦床里的学问》说课稿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蹦床里的学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XX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象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蹦床里的学问》今天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教法学法、说学习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六单元第二节中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各种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各种力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十分注重知识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弹力和弹性这两个概念。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力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

二、说学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要求,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

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色彩。

由于本节课弹力的特征不易被发现和观察,学生容易形成概念抽象和产生原因抽象,导致其形象思维停留在观察和操作之中。

三、说学习目标1.通过试验,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

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提升合作交流意识;3.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体会弹力的美学价值。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的方法,观察并感受橡皮筋被拉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弹力不同,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2. 蹦床里的学问》 大象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2. 蹦床里的学问》   大象版

蹦床里的学问教材分析《蹦床里的学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重点是对学生“模型与解释”能力进行训练,并能将所得结论应用于实践并验证其正确性。

本节课将通过研究弹力和物体形变的关系来进一步认识弹力,并运用在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去过类型不同的游乐场,对于玩蹦床拉橡皮筋的活动并不陌生,所以对本课的理解应该不算太难,但是他们对所蕴含的力学知识,缺乏系统思考或理解的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橡皮筋、弹簧等弹性材料的体验,初步了解弹性,知道弹力对物体的作用。

2.探究橡皮筋、钢尺等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方法。

难点:用分析归纳法得出结论,理解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准备课件,蹦床模型,橡皮筋、弹簧、乒乓球、气球等弹性材料,弹簧测力计,弹力测量台,等等。

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课件)视频(创设情境)相信同学们都玩过这个游戏。

提出问题:为什么喜欢玩?引出蹦床里面有很多学问。

板书课题《蹦床里的学问》。

2.了解弹性让学生体验老师做的蹦床模型,并细心观察。

他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对蹦床的体验,结合你看到的现象,说一下你的看法。

体验的过程中,蹦床或陷下去,或凸起来,蹦床这种形状的变化,我们简称“形变”。

蹦床为什么为发生形变?因为我们给它施加了外力。

让学生体验老师材料盘里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橡皮筋、拉簧、压簧、钢尺等,感受一下它们的形变。

说说你的感受。

这种形变有什么特点?受到外力,发生形变,外力消失,恢复原状。

(课件)像蹦床、橡皮筋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弹性?3.了解弹力蹦床模型能不能把这个沙包弹起来?谁来试一下?请同学认真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对比得知,当用力越大,形变就,产生的弹力就。

五年级科学上册6.2《蹦床里的学问》课件1大象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6.2《蹦床里的学问》课件1大象版

生活中其他应用弹力的例子
知识链接
在一定限度内,受力伸长的弹簧在取消 外力后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化是 可逆变化。若超过一定限度,取消外力 后,弹簧不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 化是不可逆变化 力
蹦床、拉力器 等物体受到外 立时,要发生 形状的变化, 同时会产生一 种抵抗形变的 力,这种力叫 做弹力。
当外力消失后, 它们还会恢复 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性 质叫做弹性。
为什么有的人蹦的高,有的人蹦的低呢?
弹力实验
结论
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 弹力就越大。
结论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 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2 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 开心游乐场  2 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_3

《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现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这堂课一开始,教师先用自作的多媒体课件《小象跳蹦床》引入,让学生提出相关蹦床的各种问题及困惑,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相关弹力与形变的实验。

学生做实验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疑问,实验实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巡视指导都体现了这个科学的教学理论。

(2)老师是主导。

教学过程固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等于老师完全放任自流。

毫无目标的想象和实验不会有任何收获。

这节课的主体部分是学生分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们反复测量拉橡皮筋用力的大小。

在每次测量前,老师都会明确提出问题,测量过程中老师也会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去思考,其间还有意识地培养同学小组合作水平、动手水平、分析数据的水平等等。

积极的引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教学是一种情感互动活动。

教师每次提问,学生的每次回答,教师都能给予恰当的点评。

师生的情感在一次次互动中得到了升华。

同时,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也让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

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水平。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说:“科学是发现,科学是猜想的学问。

”在本节课中,从课的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小象跳蹦床》,引出课题《蹦床里的学问》。

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实行猜想,用实验再去验证猜想,最后形成结论。

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时。

本课是按照“问题—猜想—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组织教学的,即引导学生提问时为他们提供场景,在亲自感受中有根据地猜想,再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关系: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2《蹦床里的学问 》优质PPT29 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2《蹦床里的学问 》优质PPT29 大象版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池州市东至县实验小学 卢琼英
1
表达与交流
为什么奇奇比 妙妙弹得高?
2、蹦床里的学问
1
表达与交流
2
实验与操作
3
拓展与提高
4
社会与科学
1
表达与交流
通过观看小朋友的游戏现场
猜想
为什么我们在蹦床上比在地上蹦的 高呢?
2、蹦床里的学问
1
表达与交流
2
探究与发现
3
制作与拓展
4
科学与生活
2
实验与操作
实验
提出 猜想
验证 总结 猜想 归纳
2
实验与操作
实验一
1、我的猜想 我认为,在弹簧、直尺、橡皮筋、石头、海绵、l木 块中,有弹性的有:----------------------------------2、实验记录表

三 、我的发现:

-----------------------------------------------------------------------------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2《蹦床里的 学问 》PPT课件29 大象版
激趣导入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6.2《蹦床里的 学问 》PPT课件2 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也是一项体育活动。里 面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你能和大家交流玩蹦床 的体会,说说自己的理 解和疑问。
蹦床里的学问


3

木板

铁钉
纸飞机
橡皮筋
1、飞机不能对着人。 2、在家长的指导下用钉。 3、做好记录。
好习惯,早养成
请整理好实验材料,完善实验 表格。下楼时不推不急,保持 安静。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蹦床里的学问》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蹦床里的学问》是一门结合体育与科学知识的课程,旨在通过蹦床运动的实践,让学生了解蹦床的原理、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蹦床的历史、发展和分类;2. 掌握蹦床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3. 进修蹦床运动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4.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蹦床的起源和历史发展;2. 蹦床的分类和结构组成;3. 蹦床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4. 蹦床运动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5. 蹦床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室讲解、PPT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蹦床的相关知识;2. 实践操作:在体育馆或户外场地进行蹦床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和动作;3. 观摩进修:观看蹦床比赛视频,分析优秀选手的表现,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蹦床表演,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作业设计1. 教室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蹦床历史和发展的小论文,展示对蹦床运动的了解;2. 实践作业:组织学生进行蹦床技巧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套基本动作,并录制视频进行自我评判;3. 钻研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蹦床运动员,深入了解其训练和比赛经历,撰写一份钻研报告;4. 创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设计并表演一段蹦床节目,展示个人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技能表现:根据学生的蹦床实践表现和视频评判;3. 钻研报告:评判学生对蹦床运动员的深入了解和钻研能力;4. 创作表演:评判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七、总结通过《蹦床里的学问》这门课程的进修,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乐趣,不息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小学科学大象社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大象社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大象社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蹦床里的学问》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橡皮筋、弹簧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概念。

(2)探究弹簧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的关系。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

2学情分析
《蹦床里的学问》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蹦床里的学问。

它包括表达与交流,实验分析与总结,拓展活动五个部分。

通过表达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作用引出弹力和弹性的概念。

接着引领学生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再通过师演示无限拉长橡皮筋,橡皮筋拉断了这一活动进一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弹力的应用,真正体验从科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的方法。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理解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蹦床里的学问
一、新课导入(问题激趣)
通过学生观看运动员蹦床比赛,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我们在蹦床上比在地上蹦得高呢?
学生发现问题,抓住学生的关键问题引入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比赛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3、为什么橡皮筋拉得越长,纸团弹的距离越远?物体形状的变化程度和弹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呢?
4、那你们觉得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5、橡皮筋为什么会断呢?拉簧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6、那“物体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这句话需要修订一下吗?
1、开展“弹纸团”比赛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弹力和弹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理解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的现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资料、橡皮筋、拉簧、压簧、海绵、木板、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环节
具体过程
教师语言
《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蹦床里的学问》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对蹦床、弹簧等学生常见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道:在一定限度内,物体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橡皮筋、弹簧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概念。
2、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的关系。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研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开展与弹力有关的“弹纸团”比赛。
2、分析比赛记录表得出物体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通过橡皮筋会被拉断和拉簧会被拉坏等,引出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知道了弹力和弹性,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一场与弹力有关的比赛了,并想一想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比赛规则吧。哪位同学愿意来给我们播报一下比赛规则呢?
二、建构弹力、弹性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玩橡皮筋、拉簧、压簧、海绵,填写记录表。时间5分钟。
2、通过记录表汇报小组的发现和感受
3、总结归纳弹力、弹性的概念。
1、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橡皮筋,拉簧,压簧,海绵,你们来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记录下来。注意在玩的过程中不要对着同学,或者凑的太近。好,接下来5分钟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
1、介绍弹力小车
2、观看视频
板书设计
蹦床里学问
形状的变化 抵抗的力 弹力
力消失后 恢复到原状 弹性
在一定限度内,
物体形状变化越大,
产生的弹力越大。
2、好啦,时间到了,请这两个小组最快完成的小组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的发现。
3、其他组还有什么发现吗?
4、原来这些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作弹力。
当外力消失后,它吗,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1、分小组玩材料、填写记录表。
2、汇报材料的形状变化和手的感受等。
2、分析比赛记录表
3、修订结论
四、联系生活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运用பைடு நூலகம்弹力的例子。
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像蹦床一样运用了弹力的例子吗?
举例
五、拓展应用
1、出示“弹力小车”
2、播放“弹力小车”视频
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叫弹力小车。见过吗?哪位同学来帮我们介绍一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动手做一个。
学生预设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抖音蹦床视频
2、让学生回忆玩蹦床的感受,引入课题。
1、最近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想分享给你们。
2、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玩蹦床时候的感受吧。
3、嗯,蹦出床里可隐藏着很多学问呐,今天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探究一番吗?
1、观看视频。
2、学生回忆玩蹦床的感受,举手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