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方言研究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绍兴方言之浅谈

绍兴方言之浅谈

绍兴方言之浅谈摘要: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短短的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乡音(方言)的强烈而深厚的感情。

由于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普通话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我们的方言渐渐的在推出历史的舞台。

方言是我们文化的奠基,我们民族的发展,前进烙印在我们的语言(方言)之中。

方言传递着很多传统文化。

本文就以吴方言的其中一种―绍兴方言,谈谈在我们文学中,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绍兴方言;吴方言;文学;生活娱乐;影响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

这七大方言各具特色,比如北方方言覆盖了秦淮以北大片地域,而吴方言覆盖了整个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吴方言的分布在现江苏省的南部、浙江省的大部和上海市,即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东北部。

绍兴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绍兴话同上海话、苏州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同属北部吴语。

广义的绍兴方言包括绍兴市所辖5县1区及其临近地区的方言;狭义的绍兴方言则仅指绍兴县“东头埭”土语。

东头埭与西头埭相对,前者为旧会稽县属地,后者为旧山阴县属地。

绍兴方言通过越剧《狸猫换太子》、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等戏曲形式和鲁迅《故乡》《社戏》、周作人《吃茶》,《谈酒》,《乌篷船》等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绍籍乡人,传播于国内外,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绍兴方言。

在此类作品和文章中有很多关于乡音的元素,其乡音的元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古往今来,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劳动者,都对家乡方言都有很深的情结。

绍兴方言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方言的恰当采用,可增添作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

在鲁迅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绍兴乡土气息的文字,感染着一代一代绍兴人。

一、绍兴方言成语和固定词组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团头团脑”,“ 气急海嗒”…例如:“慰老爷她是不放在眼里的,见过两回,不过一个团头团脑的矮子。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一、引言很多语言及其方言中,都有鼻音自成音节的现象。

自王力(1985)指出汉语中的鼻音自成音节的现象以后,郑晓峰(2001)、谢栋元(2002)、沈钟伟(Shen 2007)和盛益民(2017)等学者均专文讨论了汉语方言的成音节鼻音。

基于大量的语言事实,学者们普遍认同,成音节鼻音来自于鼻音声母+后高圆唇元音,应该说,鼻音自成音节这个语言现象比较常见,因此研究得比较透彻和深入,而本文要探讨的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自成音节鼻音的去音节化。

盛益民(2017)曾专文讨论绍兴方言中的去成音节化现象,根据调查,他发现在绍兴部分地区的中、新派中,成音节鼻音[ ]前增生出了央元音[],于是[ ]不再自成音节。

文章详细描写了发生自成音节鼻音去音节化这个现象的地区范围,并提到这种现象似乎也与年龄相关,然而,对于成音节鼻音为什么会发生去音节化,去音节化的过程、趋向和规律是怎么样的,文章并没有进一步分析,而通过考察正在进行中的音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辅助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详细讨论绍兴方言中的鼻音去音节现象。

二、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演变(一)绍兴与绍兴方言概况绍兴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会稽山南麓。

境内南部为山区,北部沿海为平原。

绍兴是一个历史名城,据记载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旧称会稽,秦统一中国后,會稽更名为山阴,南北朝时期,山阴分为山阴、会稽两县。

1949年后,绍兴先后改为专区和市,1983年,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置越城区,下辖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

2013年,撤销绍兴县和上虞县,分别改为柯桥区和上虞区,将原绍兴县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同时嵊县和诸暨改县为市,调整后的行政区划为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

绍兴方言主要分布在绍兴城区及其郊县(现柯桥区),《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将绍兴方言划归为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王福堂(2008)指出绍兴方言的语音不完全一致,城区、东郊、北郊东浦至斗门和南郊平水以北地区的口音为东头埭话,因大致是旧会稽县属地,又被称为“会稽口音”,西郊柯桥、安昌一带接近萧山的口音为西头埭话,大致是旧山阴县属地,所以又被称为“山阴口音”。

浅议绍兴方言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议绍兴方言的现状及其发展

c me o e( rm ueS ao e t n4) o s n .F o Ho s e sn2sci l a o
与 话 题无 关 或 他 认 为不 正 确 的话 语 陈 述 。
34问 句 .
( : ] 示话 语 重 叠 或 打 断 …. 注 [表 表示 声 音 的 延 长 ) 首 先 。 话 轮 的 长 度 看 , 生 话 轮 的 长 度 明显 超 过 病 人 , 从 医 而且 医生 话 轮 中有 很 多 复 合 句 . 且 出现 了一 些 医 学名 词 。 并 而 病人 的话 轮 中 都 只是 简 单 的句 子 , 至 只有 一 、 甚 两个 词 的应 答 语 。 次 , 话 轮 的启 动 看 , 其 从 医生 启 动 的话 轮 多 于病 人 。 而且 病 人在 启 动 第 一 次话 轮 时 ,被 医生 打 断 ,并 没 有 得 到 医生 的 回 答 , 此是 不 成 功 的 。而 医 生 的 启 动 常 常 是成 功 的 , 能得 到 因 都 病人 的反 馈 。 正 好 印 证 了F i l g 对 话 轮 转 换 的看 法 。 这 ac uh ro 他认 为 . 势 不对 等 的双 方 在 话 语 交 际 时 常遵 循 以下 规 则 : 势一 权 权 方 可 以选 择 非 权 势 一 方 进行 话 轮 的启 动 或 应 答 ,但 非权 势一 方 却 不可 以 ;权 势 一 方 可 以 自我 选 择 ,但 非 权 势 一 方 却 不 可 以 : 势 一 方 的话 轮 可 以顺 利完 成 , 受 任 何 打 断 。 权 不

读 和谐 、 律 : 、 、 排 列 严整 等 诸 多 特 色 。 协 声 韵 调 绍 兴 方 青语 音 . 书 音 和 白话 音 差 别 大 , 白话 音 中 保 留 读 而 谓 “ 里不 同音 ” 城 可 十 , 乡语 音 差 别 很 大 . 使 是 城 里 口音 . 因 年 龄 、 化 、 历 和 普 即 也 文 经 通话 影 响 . 别 字 音 有 些差 异 是 难 免 的 。 个 绍 兴 是 一 个 古 老 的 城 市 . 辈 们 在 此 生 存 有 着 近 万 年 的 祖 历史 . 留给 后 人 最 宝 贵 的遗 产 是 越 语 . 也就 是 绍 兴 的 方 言 。它 博 大 精 深 。 藏 玄 机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 兴 人 念 奈 姆 阿 弥 陀 内 绍 佛 . 姆 就 是 你 妈 的意 思 , 妈 阿 弥 陀 佛 , 活 得 不 好 , 诫 奈 你 即 告 后 生 要 孝 顺 , 关 心 娘 的 疾 苦 ; 妈 就 是 做 保 姆 的 妈 ; 爷 叫 要 姆 爷 压 压 . 是 一 家 之 主 , 最 大 的权 力 , 辈 的 事 都 可 以压 一 因 有 小 压 ; 奶 叫娘 娘 , 同让 让 , 辈 们 要 让 步 些 , 她 老 了 , 就 奶 音 小 待 她 会把权力让给小的 : 姐姐 叫 汰 汰 , 里 的 衣 物 、 筷 都 是 要 她 家 碗 来洗 ; 嫂音 同扫扫 、 烧 , 嫂 烧 家里 的 卫 生 、 房 基 本 都 是 她 包 厨 的 : 弟 叫停 停 , 是 做 事 要 低 调 一 点 , 要 老 是 往 前 , 停 弟 就 不 要 下 ; 舅 就 是 有 事 要 去 求 求 来 救 救 ; 妈 叫情 , 肯 情 ; 舅 舅 要 姑 爷 即过 夜 : 婿 即 女 儿 欢 喜 ; 妹 即 美 美 。 另 外 农 作 物 叫 气 女 妹

绍兴方言的特点及其文化蕴涵

绍兴方言的特点及其文化蕴涵

绍兴方言的特点及其文化蕴涵绍兴方言的特点及其文化蕴涵来源: 2008年7月4日侯友兰方言不仅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标志,是一个地域居住的民族文化的载体。

汉语的方言研究就常常与中国移民史、文化史、文化地理、地名学、民俗文化、地方曲艺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于越地民族与华夏民族的长期交流融合,华夏民俗文化与越地民俗文化几经融合变迁,形成不同于华夏民俗文化的越地民俗文化,这些都能够在越谚里得以体现。

越地方言是指春秋时期以越国为中心的地区使用的区域语言。

它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中原文化入主越地之前的古越语和越地汉化后以绍兴方言为代表的越地方言。

绍兴方言属吴语的一支,以绍兴为中心,包括余姚、萧山、诸暨、上虞、嵊州、新昌等县市。

它具有吴方言的一般共性,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绍兴方言渊源古老,历史悠久,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词语中反映的越文化越方言语词的地域文化特色,首先体现在地名文化上。

地名是一个村镇、一个城市生命的起点。

某个地方发生的一切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几个字的地名里,渐渐地在这地名里形成它独具的历史文化。

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最为熟悉,也倍加关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命名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选择以自然环境的特点作为自己生活聚居的标志。

越地为水乡、鱼米之乡,尤其是绍兴,南山北水,濒临钱塘江、杭州湾,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越地地名独具特色。

例如绍兴人把“地方”叫做“埭坞”。

车文耀先生说“埭”即“堤埂”,水乡居民靠堤埂边聚居,以至许多地名以“埭”命名;还把水乡统称为“水村埭”;“坞”是山间平地,于是就把“埭坞”合在一起指称地方了。

山间还有“岙”、“溪”,一些地名就以“岙”、“溪”为名,如孙岙、方岙、双江溪等。

与水有关的“河、渎、港、■、湖、泾、池、汇、塘、堰、、埠、桥等都可成为地名命名的依据,如石渎、倪家■、鲁家泾、南汇、陡(斗门)、柯桥、皋埠澄潭、剡溪、吼山、龙山、■渚、型塘、百官、状元桥、锦鳞桥等。

绍兴方言研究参考文献

绍兴方言研究参考文献

绍兴方言研究参考文献A.连续出版物汤九华.郭展.苏晓青,佟秋妹.侯友兰,徐阳春.江明镜. 周一农.周志锋.钱乃荣.潘悟云.吴子慧.侯友兰,徐阳春.汤九华.周一农.潘悟云.吴子慧.侯友兰.刘慧.侯友兰.王雁.杭丽滨,方婷.吴子慧.王敏红.郭展.盛益民.伊喜清.B.专著吴子慧.屠国平.寿永明.王敏红.钱乃荣.杨葳、杨乃浚.绍兴市志办.范寅.毛奇龄.赵元任.试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红楼梦中的吴语词汇问题[J].徐州方言名俗词汇变化的考察[J].《越谚》词语的结构、注音与释义[J].从上海话的变化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J].后方言词汇及其规范[J].宁波方言的词汇特点[J].上海方言词汇的年龄差异和青少年新词[J].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J].从修辞角度看绍兴方言数词[J].《越谚》词语的结构、注音与释义[J].试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后方言词汇及其规范[J].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J].从修辞角度看绍兴方言数词[J].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特点[J].唐五代时期的词尾“头”[J].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研究[J].风格翻译中词语标记的传译—以《鲁迅小说选》杨戴译本为例[J].浅论吴语太湖片词汇中的具象化特征[J].绍兴方言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J].词缀“生”在绍兴方言中的特殊用法[J].红楼梦中的吴语词汇问题[J].绍兴柯桥话多功能虚词“作”的语义演变[J].洞口方言研究综述[J].吴越文化事业中的绍兴方言研究[M].绍兴方言语音特征与越地语言文化[M].绍兴方言研究[M].《越谚》与绍兴方俗语汇研究[M].当代吴语研究[M].绍兴方言[M].绍兴市志[M].越谚[M].越语肯綮录[M].现代吴语的研究[M].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93-94.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20(2):105-107.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21(5):65-69.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5):46-51.昌吉学院学报,2007,10(4):94-96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6):63-68.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1):6-12.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1):44-50.温州师专学报,1986,(3):19-25.修辞学习,1997,82(4):35-36.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93-94.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6):63-68.温州师专学报,1986,(3):19-25.修辞学习,1997,82(4):35-36.浙江大学学报,2001,(2).江苏教育学院报,2001,(2).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4):56-59.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4):50-53.修辞学习,2001,(5):11-20.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95-10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3):73-75.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20(2):105-107.语言科学,2010,9(2):197-207.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32):110-112.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39.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1-2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谷应山房藏板,18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北京:情话大学研究院,1935。

乡音浸润,文化传承——绍兴方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乡音浸润,文化传承——绍兴方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乡音浸润,文化传承——绍兴方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方言是由历史延续传承下来的,有着丰厚底蕴的一种传统文化。

但随着普通话的广泛运用,方言正在逐渐缺失,不仅削弱了传统语言的丰富性,也淡化幼儿的家乡概念,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方言教学很有必要。

本文旨在探究适合幼儿园阶段的方言教学内容,通过“嗖西搜西”方言特色活动,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同时唤醒幼儿民族文化意识,将“传统文化情结”印刻在他们心中。

关键词:幼儿园;方言;传承绍兴方言是绍兴血缘和地缘存在的载体,千百年来被人们世代传承。

如何让方言融入幼儿园教学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的命题。

我园结合幼儿兴趣特点和已有经验,大力开展“嗖西搜西”方言日活动。

“嗖西”在绍兴方言中的意思是“什么”,将它作为活动名称,既浅显易懂、贴近生活,音调上也琅琅上口,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基于此,我们让幼儿在绍兴方言的滋养下,感受方言魅力,又能够使乡土情结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前期思考1.绍兴方言逐渐流失的现状在小班开学初,班级内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案例:“绑身”是在绍兴话中是指背心,入园初期有一个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我要我个绑身!”身边的孩子都听不懂,只知道他在哭。

包括班级的老师,也听不懂,因为老师是外地人。

后来班里的保育员老师过来翻译,大家才明白。

这个例子很普遍,说明了什么呢?小部分的小班孩子因为从小爷爷奶奶带,会讲本地方言,但是大部分孩子因为接触的都是普通话环境,根据听不懂也不会讲绍兴方言。

普通话的普及,让绍兴方言逐渐流失。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绍兴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试着去讲方言呢?我们是否可以为保护方言做些什么?2.幼儿对绍兴方言的兴趣浓厚在一日生活中,有时候老师、阿姨会时不时地用方言与孩子们交流,比如“吃饭哉”,他们听了就会哈哈大笑,还会模仿着说,兴趣非常浓厚。

之前我们给孩子们看过几个方言配音的动画片视频,他们很喜欢,但是因为听不懂,所以会问:“老师,这个是什么意思?”由此可见,他们对于方言,充满了好奇心,也有着想要学习的欲望。

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

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

doi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8.04.014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竞争性演变的证据与结果王轶之(绍兴文理学院㊀人文学院,浙江㊀绍兴312000)摘㊀要:在绍兴越城区方言中,合口呼晓组声母存在[h ]和[f ]的变异㊂根据实地调查,通过变异指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是一个 进行中的变化 ,对此变化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语音条件;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来看,合口呼晓组声母通过年龄㊁性别呈现出的共时变异体现了两个在时间上相交的语音演变,两个音变形成了竞争关系,并造成了 音变残留 的音变结果㊂关键词: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变异;竞争性演变中图分类号:H17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93X (2018)04-0087-11收稿日期:2018-05-05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青年项目 绍兴城市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4CYY01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绍兴方音变异研究 (13JDYW02Z)㊂作者简介:王轶之(1981 ),女,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㊂竞争性演变 (competing changes)[1]是由王士元等人首次提出的,其重要性在于质疑了青年语法学派提出的 语音演变无例外 的观点,同时还解释了语音演变产生例外的原因,因为 不同的竞争性演变在时间上交叉发生,则会产生真正的残留 这样保存下来的残留形式就是半途受阻的语音演变直接产生的结果 ,简言之,残留的结果会直接破坏语音演变的规律性,从而在某一语言中造成历史层次,然而对于 竞争性演变 这个观点,文中强调是 假设 ,个案研究依然匮乏㊂究其原因大概在于观察 竞争性演变 最好的窗口是考察音变过程,而学者们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 未变 和 已变 这两个静态阶段,因此,相关研究并不多见㊂本文以绍兴越城区方言为例,通过观察合口呼晓组声母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异来剥离不同层次的音变,进而梳理出正在进行的竞争性音变,并讨论由此引起的可能音变结果㊂一㊁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演变从早期绍兴方言的记音材料来看,中古晓匣母字在合口呼前的声母为喉音,中古非组字在合口呼前的声母为唇齿音,两者不相混同[2],直到20世纪赵元任的记录中仍然保持这一特点[3]39-65㊂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王福堂所记录的绍兴东头埭口音中,他明确提出晓组合口呼字的声母已经开始混入非组字的声母,少数人有些字开始出现两读,如 呼 湖 仍音hu㊁fiu, 昏 魂 仍音huẽ㊁ɦuẽ,但少数人第38卷第4期2018年7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㊀兴㊀文㊀理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8No.4Jul.2018又读fu㊁vu和fẽ㊁vẽ,与 夫 符 分 文 同音,同时,他文章中也特别指出 夫 符 分 文 的声母只音喉音,无又读[2](见表1)㊂表1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早期读音示例呼晓母遇合一夫非母遇合三湖匣母遇合一符奉母遇合三昏晓母臻合一分非母臻合三魂匣母臻合一文微母臻合三1928hu1fu1ɦu2vu2huẽ1fẽ1ɦuẽ2vẽ21956hu1fu1fu1ɦu2vu2vu2huẽ1fẽ1fẽ1ɦuẽ2vẽ2vẽ2㊀㊀不过,王福堂记录的是城区的老年口音,因此,他只是提到这个现象,其文章中并没有包括声母h㊁fi在合口韵前与f㊁v相混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合口呼晓组声母从喉音演变到唇音的音变初始阶段㊂到90年代,根据陶寰的记录,中古晓组声母在合口呼前全部读为唇齿音,他所记录的是绍兴市区50岁以上的人所使用的方言,文中还提到, 古属晓㊁匣母字还可变读为hu-㊁ɦu- [4],从他的记录中可以获得以下信息:第一,合口呼晓组声母存在两读现象;第二,合口呼晓组声母主要读为唇音,但也可以变读为喉音㊂根据他的记录主要涉及下列这些字(见表2)㊂表2㊀合口呼晓组声母例字晓母匣母果合一火伙货假合二花化华话画遇合一呼虎浒淴胡湖狐壶乎户互蟹合一灰贿悔晦回茴会绘蟹合二怀槐淮坏止合三麾毁挥辉徽讳山合一欢唤焕完丸缓山合二还还原还还有滑猾臻合一昏婚忽魂馄浑混宕合一荒慌谎黄皇蝗晃镬宕合三况梗合二横横竖横蛮横获划通合一烘哄红洪鸿虹斛㊀㊀根据以上零星的文献资料,我们看到,从1959到1996年的记录,合口呼晓组声母经历了从喉音到唇齿音即H>F(为行文方便,喉音h㊁ɦ用大写H表示,唇齿音f㊁v用大写F表示)的演变㊂然而, 2010年以后的几次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上涉及的字中均只有一部分读为唇齿音,另一部分字读为喉音㊂我们随机采访了10个发音人作为一个小样本调研,通过随意聊天,强调目标词和读字表的方式,发现同一个发音人,其目标字的声母在随意聊天和正式强调的诵读差异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两读现象,为确保发音人隐私,用∗替代姓名中的某个字,从小群体的调查来看,合口呼晓组声母有时候读为唇齿音,有时候读为喉音,因人因字而异,似乎没有明显规律㊂我们的实地调查似乎和20世纪90年代的记录不符合,从1996年的记录来看,50岁左右的发音人已经把所有合口呼晓组声母读为唇音,根据计算,这个发音人应该是1940年左右生人,而在我们调查的70岁以上的发音人,大概也是1930年到1940年生人,合口呼晓组声母有时候读为唇音,有时候读为喉音(见表3)㊂8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表3㊀合口呼晓组声母分读情形样本发音人年龄声母读为f声母读为v 1李瑞*82火伙货呼虎浒淴荒慌况还还有2周*林74火货呼虎淴慌况3陈建*58火伙花灰昏婚虎淴4陈*耀53火货虎浒5傅红*48火货虎淴6陈*强41火货虎(又读h )淴7俞明*28火呼虎浒淴8王佳*24火货呼虎浒淴9傅家*22火货呼虎(又读h )浒淴慌10陈*22火货呼虎浒淴㊀㊀据上,可以有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到1996年,合口呼晓组声母已经完成了H>F 的音变,目前又在开始另一个音变F>H㊂这个假设有其合理性,因为从喉音到唇齿音的音变,抑或是从唇齿音再到喉音的音变都符合音变关系,这种所谓的 回头音变 其实也就是 语言发展有限变化方式中出现的循环现象 [5]㊂汉语方言中类似的循环音变现象并不罕见,徐通锵(1996)也曾指出, 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由于推链式或拉链式的变化而出现一些循环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可能 [6]㊂根据这个假设可以得出:这是一个语言内部的循环音变,H>F 的音变已经完成,F>H 的音变正在进行中,音变最终的结果是合口呼晓组声母将会重新变为H㊂从文献记录来看,这种演变似乎是从少数字的两读开始的,这与词汇扩散理论是相符合的,词汇扩散论指出,在任一时期的任一个活的语言中,都可以预期发现若干组单词具有双重发音,也曾指出过 在演变开始和结束之间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自由变体,以便说话人在不同的形式之间做出选择[1][7],其过程可以用词汇扩散理论的基本范例来表述,假设变化开始的时间为T1,H 出现在词1㊁词2㊁词3等词中,词1为变化开始的语音环境,到T4,H 都会被替换成F,这是第一阶段的音变H >F(见左);第二阶段的音变是:F>H(见右)㊂目前我们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刚好是音变F>H 未完成的阶段,也就是T5或者T6(见加框处),因此可以看到合口呼晓组声母到底是F 还是H 呈现出因人因词而异的语音现状㊂第二种假设是,到1996年,合口呼晓组声母并没有完成H>F 的音变,1996年的记录只是个人现象,H>F 的音变在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被中断了,因此造成了 音变残留 ㊂王士元曾经指出,如果演变完成了全过程,所有的x 发音都要被y 发音所取代,除非是另一种语音演变闯进来竞争,影响到某些符合x 变成y 条件的词[1],那么,合口呼晓组声母的H>F 的音变很可能被另外一个音变打断了,这两个音变在时间上是叠置的,两者很可能是竞争关系,两个音变的来源也不同,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孰强孰弱,必然会导致音变的结果完全不同㊂其过程同样可以用词汇扩散理论的基本范例来表述,见下:98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轶之: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0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这样的假设同样会出现合口呼晓组声母读为唇音和喉音的混杂局面,即T2和T3阶段㊂与前一种假设中的T5㊁T6阶段情形相同㊂无论是哪一种假设,都涉及两个音变:H>F㊁F>H,只是两个音变的关系不同,会影响到音变结果,所以,我们要观察音变过程,分析这两个音变的关系,那么,首先要考察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项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以搞清楚下列问题:(1)音变HңF有没有完成?制约此音变的因素是什么?(2)另一个音变是什么?是不是内部音变,引起这个音变的原因是什么?(3)两个音变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有,竞争将带来怎么样的结果?本研究中将合口呼晓组字的声母变项设为(H),此变项共有两个变式:喉音H和唇齿音F㊂二㊁合口呼晓组字声母的变异(一)调查设计根据小样本调查,由于中古晓母字的今读声母受语体风格影响很小,从时间和经济多方面考虑,我们采用了读词表的方式直接获取目标样本,词表的设计考虑以下因素:(1)目标字在人群中有不同的读音;(2)目标字最好可以单念,如果不能单念,最好可以组成常见的词㊂据此,设计了以下词表:老虎/虎头蛇尾/淴浴/花/化学/灰颜色/(焦)蚁结婚/慌/火/货(色)/呼吁东湖/还有我们期望考察以上这些代表字的声母在不同年龄㊁不同性别的发音人中的读音情况㊂(二)参数设置和计算法本研究主要观察变项(H)在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性别设置为男和女,年龄的设置以出生年月为准分为6组:1940组68岁及以上㊁1950组58到67岁㊁1960组48到57岁㊁1970组38到47岁㊁1980组28到37岁和1990组27岁及以下㊂本研究涉及样本的语音是否发生变异,需要对变异进行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目标字的声母被读为喉音的比例来观察变异程度㊂因此,变项取值为0和1,分别代表 f(v) 和 h(ɦ) 两个变体,变异指数区间为[0,1],可用以下函数公式来表达:设:f(H)=[0,1]㊀则:f(F)=0,f(H)=1我们将观察变项变异指数和变异方向,变异指数是目标字声母被发音人读为喉音的比例,变异方向是指随着年龄变小,变异指数的趋势㊂(三)调查结果1.基本数据本项调查共采集了91个发音人的语料,由于录音采样为随机抽选从而造成性别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我们认为这并不影响结果,年龄和性别比例(见图1)㊂图1㊀发音人性别、年龄分布㊀㊀在调查录音的过程中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语料均为有效,本研究中的 无效语料(N /A)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发音人误读㊁不会读或漏读;(2)发音人受到书面文字的干扰,使用了普通话发音;(3)录音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引发录音样本丢失,现场并未发现㊂调查字读音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目标字用黑体表示(见表4)㊂表4㊀合口呼晓组声母变异分布调查字[f ]([v ])[h ]([ɦ])N /A 调查字[f ]([v ])[h ]([ɦ])N /A 老虎67(74.4%)23(25.6%)1慌26(29.2%)632花24(27.3%)64(72.7%)3货色69(76.7%)211化学20(25.6%)58(74.4%)13呼吁41(67.2%)2030灰颜色21(23%)70(77%)0东湖1(1%)900结婚17(18.7%)74(81.3%)还有2(2%)872㊀㊀正如我们所预料的,目标字的声母读为唇齿音还是喉音不但因人而异,不同的字情况也不同,从上表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古匣母字 湖 和 还 这两个常用字的声母被读为唇齿音的比例最低,除去无效语料, 湖 仅有一个样本的声母读为[v], 还 仅有两个样本的声母读为[v],而在我们的前期抽样调查中,匣母字的今读声母读为唇齿音非常少,这两个词中, 东湖 是绍兴当地非常著名的风景区, 还有 也是一个口语中的常用词㊂根据统计,以上目标字的声母读为唇齿音的频次呈现两级分化, 淴㊁蚁㊁虎㊁火㊁货㊁呼 这些字的声母被读为唇齿音的频率很高,在60%以上,而 花㊁化㊁灰㊁婚㊁慌 和 湖㊁还 等字的声母则更多地被读为喉音㊂下面按照变异指数从0到1列出调查字的变异指数,从样本变异指数的分布来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或者是变异指数都低于0.4,或都高于0.7(见表5)㊂表5㊀合口呼晓组声母例字变异指数调查字演变指数调查字演变指数虎头蛇尾0.219化学0.744火0.220灰颜色0.77货色0.233结婚0.81老虎0.256还有0.87呼吁0.328东湖0.9㊀㊀2.年龄下面按照年龄段来考察每个目标字的变异指数(见表6)㊂19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轶之: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6㊀不同年龄段的变异指数4调查字变异指数1940组1950组1960组1970组1980组1990组老虎0.2730.3640.210.0830.1430虎头蛇尾0.200.2720.200.2呼吁0.250.1670.4120.3330.250.667慌0.4670.5710.7390.750.8750.8火0.2940.40.160.1540.1250花0.6470.7330.520.7690.8750.7化学0.60.7140.7820.750.8750.8灰颜色0.60.7140.7390.8180.8750.8结婚0.8230.60.840.8460.8750.889还有0.9611110.96东湖110.9610.8891㊀㊀从上表可以看到,每一个字的变异指数随着年龄的变化趋势并不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㊂(1)第一类字,年龄越小,变异指数接近于0,也就是说对于这一类字的声母,年龄越小,变式[f]的使用率升高,符合这类变化的字有 淴火 货 和 老虎 中的 虎 这些字(见图2)㊂图2㊀例字 淴 等变异指数趋势这类字还有一个特点是即使在老年人中,变异指数也并不高,也就是说,大多数老年人也将这类字的声母读为唇齿音㊂当然,如果再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这些字中, 淴 的变异指数曲线基本一致,从1940组到1990组,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起伏,随着年龄越小,声母被说成唇齿音的比例越来越高㊂这两个字在绍兴方言中相当常用, 淴 是洗的意思,蚁 就是蚂蚁的意思,我们注意到,在被访的发音人中,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两个字,是通过义项说明和引导才说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地人无法将这两个字与普通话发音建立联系,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两个字的声母一直保持着h>f 的音变,直到在1990组中全部完成㊂ 火 货 和 老虎 中的 虎 ,也是常用字,其变异指数在1950组的变异指数突然升高,然后随着年龄的变小,变异指数也是一直变小,直到到1990组显示为0㊂(2)第二类字的特点是年龄越小,变异指数越高,也就是说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h],符合这类变化的字主要有 花 化 灰 慌 和 婚 (见图3)㊂2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图3㊀例字 花 等变异指数趋势从上图来看,目标字声母的变异指数在老年人中也比较高,也就是说这些目标字的声母被大多数老年人读为喉音h,同时,变异指数趋势告诉我们,这类字声母的音变方向是F>H,与第一类字声母的音变方向相反㊂(3)第三类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变异指数变化很小,如 还 和 湖 ,这两个匣母字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很少有人念成唇齿音,因此,变异指数基本维持在1左右(见图4)㊂图4㊀例字 还 等变异指数趋势3.性别下面再看性别与变异指数的关系(见表7㊁图5)㊂表7㊀不同性别的变异指数39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轶之: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5㊀不同性别的变异指数分布图㊀㊀根据以上图表,女性的变异指数领先男性,这种领先几乎在每个字上都有反映,尤其是 淴虎 火 货 等字,其声母的变异指数,女性明显低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更偏好使用变式[f]㊂而慌 花 等字的声母的变异指数,女性稍高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更偏好使用变式[h]㊂(四)讨论与分析1.变异与语音条件传统的方言调查往往使用个人方言调查法,这种调查方法当然能让语言学工作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个方言的音系结构系统,然而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如果仅仅调查个人方言,绍兴方言中的合口呼晓母字的声母读为唇齿音还是喉音,看起来则毫无规律可循,在进行多人次的调查后,我们发现目标字声母的读音呈现出一定的规律㊂无论年龄还是性别,关于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项分布都可以根据变异指数分为三类:变异指数接近1的 湖 和 还 ,变异指数在0.7到1之间的 慌 花 化 灰 和 婚 ,变异指数在0到0.4之间的 淴 虎 货 火 和 呼 ,这三类字,其今读音有着整齐的语言环境(见表8)㊂表8㊀声母变异指数与语音环境的关系目标字声母单韵母复韵母变异指数变异方向(老中青)湖/还浊 >0.9持平㊀㊀也就是说,合口呼晓组字的声母变项在人群中的分布制约于语音环境,合口呼匣母字声母几乎都读为为喉音[ɦ], 慌 等今读音韵母复韵母的字,声母大部分被读为喉音[h],而 淴 等今读音韵母为u 的字,声母大部分被读为唇齿音[f]㊂2.年龄与变项(H)的关系在音变研究中,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语言变异显示某一变化时,最主要的相关社会因素就是年龄㊂语言变化与年龄相关的标准模型是:在最年长的一代人的话语中,出现少量的某一变式;在中间一代人的话语中,该变式的出现频率有所增加;在最年轻的一代人中,这一变式出现的频率最高 [8]349-372㊂在本研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年龄与变项(H)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还与目标字的语音条件有关, 淴虎 货 火 和 呼 这类字,随着年龄的变小,变式[f]的使用率明显上升,慌 等字,随着年龄的变小,变式[h]的使用率明显上升, 湖 和 还 不论年龄,主要使用变式[ɦ]㊂其变式分布可以用下表概述(见表9)㊂4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表9㊀不同年龄组的声母(H )变项分布与语音环境的关系1940组1950组1960组1970组1980组1990组清声母+u f /h f /h f /h f /h f f 清声母+uV (N )h /f h /f h /f h /f h /f h /f 浊声母ɦ/vɦɦɦɦɦ㊀㊀为讨论方便,列出了三类字中的常用字代表的变异分布比较(见图6)㊂这三个目标字在绍兴方言中都属于极常用字, 淴 代表洗,所有与洗有关的动作都使用这个字,慌 代表害怕, 湖 就更加常用了,因为 东湖 是绍兴的风景名胜之一,其风景和知名度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㊂这意味着目标字因为语音条件的不同,变化趋势不同,也就是说目标字根据不同的语音条件,正在进行不同的音变㊂图6㊀变异分布比较: 淴 慌 湖3.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语言演变的均变论是指:语言演变的基本原则㊁机制现在是这样,过去也应该是这样,所以社会语言学先驱Labov 教授的研究始终用共时变异来探索历史演变,即 用现在来解释过去 ,他强调通过 视时的观察(observation in apparent time) 来推断语音演变,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年龄段的语音变异来观察和讨论音变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变项(H)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来讨论正在发生的音变㊂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大致获得一个世纪以来合口呼晓组字声母的演变趋势,变异指数越接近于0,说明音变方向为H>F,变异指数越接近于1,说明音变方向为F>H(见图7)㊂图7㊀变项(H )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1940组㊁1990组59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轶之:绍兴方言合口呼晓组声母的变异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从上图来看,不同的目标字根据语音条件呈现出不同的音变, 淴 等字显然正在进行音变H>F, 慌 等字正在进行音变F>H㊂综上,我们认为始于20世纪初的音变H>F,其变化方式是符合语音条件的词汇陆续变化㊂音变应该首先发生在今读音为[hu]的这些字中,然后逐渐扩散到今读音为[hu -]的这些字,最后才扩散到今读音声母为[ɦ]的字中,这个音变是辐射式的,实线箭头表现出音变H>F 的扩散路径㊂当然,即使是语音条件完全一样的词,音变在扩散过程中也是有先后的,从我们的调查来看,H>F 的音变在 淴//货/火/老虎 这些字中已经完成,我们在调查词汇表中特地设置了 老虎 和 虎头蛇尾 来观察常用性对声母变项分布的影响,果然,目标字在常用词中完成了H>F 的音变,在非常用字中被中断了㊂因此,我们认为在语音条件完全一样的词中,音变的扩散是根据是否常用来决定先后顺序的,显然,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发生音变(见图8)㊂图8㊀音变扩数与中断示意图然而,就在H>F 的音变正在扩散时,突然遭到了中断,中断从外层开始,慢慢地向内部侵蚀,如上图的虚线线头所示㊂证据之一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合口呼匣母声母很少有使用变式[f]的,其二是符合H>F 的音变条件的 虎头蛇尾/呼 遭遇了中断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音变的中断?我们观察到这些字的声母在标准语中都为舌根擦音[x],听感上与绍兴方言中的喉音相仿,随着20世纪末开始的推普运动,电子媒体的普及,标准语开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入侵到地方话中㊂本次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能说普通话,50岁以下的绍兴人多数是双语使用者,1970以后生人普遍认为标准语更实用,在很多场合使用普通话,而1990年生人,即使两个绍兴人之间,也使用标准语对话,绍兴方言只限于家人之间㊂标准语的渗透使得原本正在进行的本土音变受到影响甚至中断,中断的同时,标准语还带来了另一个音变:F>H㊂4.竞争音变与音变残留我们曾经就合口呼晓组声母的演变做过两种假设,这两种假设中其实都涉及两个音变:H>F 和F >H,所不同的是两种音变之间的关系,是承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从1900年开始的合口呼晓组声母的音变H>F 到底有没有完成?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这个音变没有完成,证据一: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的记录中,明确提到所有合口呼晓组声母并入非组,然而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是,合口呼晓组声母可又读为喉音,这说明,音变依然处在一个可以两读的阶段,是发音人还在做出选择的阶段,而在2010年以后,我们的调查中,1940年生人与1996年记录的发音人出生年月是相仿的,我们没有发现所有合口呼晓组字的声母都读为[f]的现象,同时两读现象几乎消失,这意味着发音人对变项(H)做出了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决定了音变的方向㊂证据二:从我们观察到的音变过程来看,同一个时间段中,合口呼晓组声母根据语音条件的不同,其音变方向不同,因此必然存在两个音变㊂词汇扩散理论认为,音变是以词为单位的,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因而音变没有规律㊂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从小群体调查来看,音变H>F 似乎毫无规律可循,然而一旦进行多人次调查就发现,音变的扩散确实是以词为单位,但是却遵循着语音条件有规律地进行,直到F 将符合语音条件的H 全部替换完㊂在音变H>F 的扩散过程中,由于强势标准语的入侵,使得音变H>F 的扩散得以中断,原因是这些合口呼晓组声母的读音在标准语中读为与[h]相似的[x],这对发音人在变式的选择上产生了影响,而 虎头蛇尾 中的 虎 和 呼 这两个字最能说明问题,这两个字的语音条件符合声母为清㊁韵母为单元音u 的语音条件,音变方向应该是H>F,从图3.08来看,1990组的发音人显然更多使用变式[h],也就是说音变方向变为了F>H,因此从这两个字声母的音变轨迹看,这两个音变是存在竞争关系㊂6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绍兴方言是浙江省东部的一种地方性的汉语方言,它占据了绍兴地区及有些周边地区
的语言,其特点是用鼻音(m, n, ng)来表达发音。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绍兴方言鼻
音变异的研究,来发现它们在发音时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

首先,它们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鼻音变异。

例如,“菜”(cài)和“蛋”(dàn)
中连续出现的两个鼻音“ni”成“niˇ”,而“头”(tóu)中连续出现的二鼻音“mu”
则变成了“muˊ”。

同样地,连续出现的三个鼻音,如“你”(nǐ)中的“niˊ”和
“ngóˊ”,也会有变化,变成“niˋ”和“ngoˊ”。

此外,绍兴方言的鼻音变异,还受到音节在句子中的位置的影响。

当鼻音站在句尾时,两个鼻音就会变成一个。

例如,原本两个鼻音“niˇ”联系在一起时,可读作“ning”
(níng);而原本的三个鼻音“ngoˊ”,联系在一起时可该读作“ngong”(ngóng)。

另外,有的词语以及句子的发音,会受到邻近的词语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即“连读”
现象。

例如,在“草地上”(cǎo dì shǎng)一句中,邻近的“dì”(dì)和“shǎng”(shǎng)的两个鼻音“niˋ”和“ngóˊ”可能变成一个音“niˋng”或“ngoˊng”。

本文通过对绍兴方言鼻音变异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会受到词语在发音时会风格和语调、句中位置、以及邻近词语等影响,而出现不同的变异情况,使得发音更加有趣多变。

从《越谚》看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年来的变化

从《越谚》看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年来的变化

作者: 吴子慧
作者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杭州310000
出版物刊名: 浙江学刊
页码: 103-10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绍兴方言;词汇变化;社会发展
摘要:利用清人范寅的《越谚》,对比绍兴不同年龄层的词汇使用情况,可以考察绍兴方言词汇的变化。

一百年来绍兴方言词汇总变化率在30%左右,而青年人的词汇变化率在50%左右,显示了近二三十年来词汇变化的速度加快。

绍兴方言词汇变化的总趋势是向共同语靠拢。

社会推动词汇的变化,词汇的发展变化又有力地折射着社会的发展。

透过绍兴方言词汇一百多年来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绍兴人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语言生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论文:感念鲁迅先生 巧用绍兴方言

论文:感念鲁迅先生  巧用绍兴方言

感念鲁迅先生巧用绍兴方言摘要: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萧红用了不少绍兴方言或习惯语,灵动妥贴,真切自然,极富生活化意蕴;其缘由、作用有三:一是曾深受鲁迅先生影响而潜移默化,显得真实自然;二是吸收有生命力的地方语言,叙事贴近生活;三是模仿鲁迅文笔,用词练达妥贴,并以此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和感念之情。

关键词:萧红回忆鲁迅巧用绍兴方言缘由作用回忆鲁迅的文章,可谓不少,然而,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文,应该数得上是经典之作。

何以见得?因为此前众多读者似乎只知道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向黑暗投掷“匕首”的深邃、冷峻、犀利的一面,很少了解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向朋友、小辈给予关爱,尤其是对进步文学青年竭力提携、资助的慈祥、随和、本真的一面,而萧红此文,恰好填补了后者这一空白,它截取日常生活细节,细膩而灵动地展现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另一面处世为人的风范。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充满悲剧传奇色彩。

后在鲁迅的热忱帮助下,发表了小说《生死场》,获得巨大成功而迅速成名。

可以说,鲁迅是萧红文学上的老师,也是萧红的精神导师,值得一说的是,萧红对鲁迅的提携更是感激之至的,她几乎把鲁迅看作成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

因此,当鲁迅逝世后不久,她就写下了《回忆鲁迅先生》这篇中篇散文,以此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感念之情。

萧红是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可笔者却发现,她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多处用到了绍兴方言或习惯用语,其缘由、作用何在?经反复研读发现,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吧。

首先,因“潜移默化”而“自然似之”。

上面提及过,鲁迅先生对于文学青年是竭尽其力提携的,况且萧红是鲁迅家的常客,岂会不给予慈父般的指点和帮助?然而,鲁迅先生讲的多半是绍兴话,就连他自己也曾经在《南腔北调集》的题记里作过一番自嘲:“据说,我极喜欢演说,但讲话的时候是口吃的,至于用语,则是南腔北调。

前两点我很惊奇,后一点可是十分佩服了。

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绍兴方言资料

绍兴方言资料
• 原生词汇是绍兴方言词汇的基础,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 外来词汇是绍兴方言词汇的补充,主要包括从其他方言或外语中引入的词汇
绍兴方言的词汇特点及其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绍兴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地方词
汇、外来词汇等方面
绍兴方言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 绍兴方言的基本词汇反映了日常生活
• 绍兴方言在汉语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 绍兴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
•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仅次于苏州、杭州等地的方
方言在这一地区具有很高的地位

•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对周边地区的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绍兴方言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文学、戏剧、曲
• 绍兴方言与吴语其他方言在地方词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 绍兴方言与吴语其他方言在外来词汇的引入和使用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绍兴方言的词汇来源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绍兴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 绍兴方言词汇中的地方词汇反映了绍兴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 绍兴方言词汇中的外来词汇反映了绍兴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绍兴方言的词汇来源主要有原生词汇、外来词汇等
绍兴方言的韵母系统
• 绍兴方言共有56个韵母,包括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等
• 绍兴方言的韵母系统与吴语其他方言有很大的相似性
绍兴方言的语音变化规律
绍兴方言的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
等方面
绍兴方言的语音变化受到地理、历史、
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绍兴方言的声母变化主要体现在清声
• 绍兴方言的语音变化在地理上表现为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1. 引言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变体,通常因地理因素而发展出来。

绍兴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方言丰富的地区。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绍兴方言进行研究,包括方言的起源、特点以及在当地的使用情况等。

2.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绍兴市的三个区域进行调查,分别是城区、上虞区和诸暨市。

在每个区域,我们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不同年龄层的调查对象。

我们一共调查了200名绍兴本地居民,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包括了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以及对方言使用情况的了解,访谈则主要集中在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3. 方言起源和特点绍兴方言属于吴方言的一种变体,也受到了越方言和深港方言的影响。

绍兴方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绍兴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口,方言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绍兴方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声母清浊音的合并:绍兴方言将标准汉语中的清音和浊音合并为一个音,例如“薄”和“泊”在绍兴方言中发音相同。

- 开放音节的尾声韵母:绍兴方言在一些音节的尾声中加入韵母,“烦”在绍兴方言中发音为“fuan”,而在标准汉语中发音为“fan”。

- 声调变化:绍兴方言的声调变化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比标准汉语的四声变化要少。

4. 方言在当地的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绍兴方言在当地的使用情况较为普遍。

大部分绍兴本地居民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使用方言,尤其是在与长辈和朋友交流时。

方言在绍兴市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绍兴方言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年轻一代对方言的逐渐丧失兴趣,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汉语和流行的网络用语。

其次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外来人口增加,这些人口大多来自其他地区,不会说绍兴方言,对方言的使用造成了冲击。

5. 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绍兴方言,应采取以下措施:- 教育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绍兴方言的学习和意识培养,包括方言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有机的风俗化石──绍兴方言词语探源

有机的风俗化石──绍兴方言词语探源
1 2
. .
夏 商 周 历 上 古之 世
,
(l ) 会稽 虽 为 中 国东 南 边鄙 文解 字 》 )
:
但夏 后 少康 封 庶 子无 徐 为越 候 古九 州 中
、 。 ,


,
《 说 文 》 ( 即 许慎 ( 说
,
发扬也
,

究其实
,
地属 扬 州

) 1 (

,
是扬 州 的远 地

至 越 侯 允 常渐
DOI :第 10. 16169 第 卷 期
年 月
/j . i ssn. 1008 -293x. s. 1998.绍 04.兴 008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O UR
NL
O
H
OX
N
OLL
有 机 的 风 俗 化 石
一 一 绍 兴 方 言词 语 探源
寿纪芳
提要 在
,
袁傲珍
,
本文
以 探 究 绍 兴 方 言 语 源 为 出发 点
不管 其 中 变故 如 何
金 天 氏 和 徐 戎 首领 徐堰 王 之 后

都是 黄帝 轩辕 氏之后

;
徐等大 姓又分别 是
东夷

首领少 昊

) 3 (
第 期
寿纪 芳

袁傲 珍
有 机 的 风俗 化 石

)
4 绍 兴方言 词 语 探源
:
事证之二
也 是 黄帝
.
绍 兴 第 一大 姓

,
,
原为 舜 后
:
,
是 周 武 王赐 大 女婿 胡公满 的姓

浙江绍兴方言研究报告

浙江绍兴方言研究报告

浙江绍兴方言研究报告浙江绍兴方言研究报告浙江绍兴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方言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本次研究旨在对浙江绍兴的方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方言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

1. 概述绍兴方言属于吴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绍兴市及周边地区。

绍兴方言与上海话、苏州话等方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2. 语音特点绍兴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绍兴方言中的一些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存在差异,例如“th”音、开音节的发音等。

此外,绍兴方言还保留有古汉语中的一些鼻韵母。

3. 词汇特点绍兴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不少词汇是与绍兴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文化相联系的。

例如,“稻谷”在绍兴方言中被称为“草瓢”,“稻谷田块”则被称为“油田”等。

此外,绍兴方言还有很多特殊的俗语和谚语,反映了绍兴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态度。

4. 语法特点绍兴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词序基本上与普通话相同。

但绍兴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例如省略主语和宾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方言的难度和特殊性。

5. 社会保护与传承对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该加强方言的社会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绍兴人民使用和传承绍兴方言。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方言的学术研究,深入了解方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促进方言的学术传承和发展。

绍兴方言是绍兴地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绍兴人民的历史和记忆。

通过对绍兴方言的研究和保护,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绍兴地区的文化了解,还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方言的研究和保护,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鲁迅笔下的绍兴方言

鲁迅笔下的绍兴方言

鲁迅笔下的绍兴方言文\孙可为鲁迅在《门外文谈》一文中说: “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

”因此,他在写作中很注意吸收和运用方言,特别是绍兴方言。

绍兴话属于吴语体系,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极其丰富,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口语、地方戏曲和《越谚》等文籍中。

鲁迅在绍兴土生土长,对于当地市井俚语、乡言俗谚非常稔熟,且又披阅过大量越地古籍,在头脑中自有一个丰富的绍兴方言宝库,使他在写作小说《呐喊》《傍徨》和各类文章时,得以从容地开掘、取用。

鲁迅运用绍兴方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选用精彩的方言词语。

例如:“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 (《呐喊.狂人日记》)“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 (《彷徨.祝福》)“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

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

” (《彷徨.离婚》)“愤激便有揭竿而起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即使全国一同叹气,其结果也不过是叹气,于'治安’毫无妨碍的。

” (《谈“激烈”》)“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了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

”(《且介亭杂文末编.这也是生活》)“马自然地停在垃圾堆边,羿一看,仿佛觉得异样,不知怎地似乎家里乱毿毵,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赵富。

” (《故事新编.奔月》)二、采撷方言土语里的“炼话”。

古越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运用状物、比拟、夸张、双关等等修辞手法,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口语。

它们结构简炼,内涵丰富,生动形象,回味无穷,当地叫做“炼话”。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绍兴方言成音节鼻音的变异研究
吴语是汉语语系六大方言之一,分布于华东地区。

之下,吴语又分为苏州话、上海话、杭州话、温州话、绍兴话等多个地域分支。

本篇文章着重描摹绍兴话音系,研究其中鼻音
的音变。

绍兴话是典型的尖端舌面,具有清晰明快的音色。

与之相比,苏州话则颇具温柔之感,带有舌尖微微勾起的发音方式。

绍兴话的声母以清浊音为主,其中浊音比较多,易于前鼻
音(m、n)和后鼻音(ng)的变异,使得鼻音在绍兴方言中成为了一个特色音。

对于绍兴
方言的鼻音变异,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m、n的鼻音变异
在绍兴方言中,m、n作为韵母时,有时会被变异为鼻音。

比如:鲜明的国际音标音标为[xan], 而在绍兴方言中,可以变异为[xã]。

这种变异是由于韵头较长,母音音色较少,为减少声带震动次数,使口腔内空气少量通向鼻腔。

ng作为后鼻音,在绍兴方言中也是比较容易变异的。

一些词语以ng结尾,比如“九五”和“刘明”,在绍兴话中常常被变异为非标准音。

比如在“九五”中,ng的音位大约在喉部,如果与“口”、“孩”等清音连用后,容易变异成“unga”或“ungaer”,如
“口九五”变异成“kou ungaer”;在“刘明”中,ng的音位位于上颚,如果与“口”、“拐”等较浊音一同使用时,也容易变异成“inga”或者“ingaer”,如“口刘明”变异
成“kou ingaer”。

总之,绍兴方言中的鼻音变异是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其音变规律的
认知,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语音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

绍兴方言调研报告绍兴方言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绍兴方言是浙江省的一种地方语言,主要使用于绍兴地区。

绍兴方言是一种汉语方言,也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

绍兴方言在绍兴市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对于绍兴人来说,使用绍兴方言是表达习惯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

二、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绍兴方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为维护和保护绍兴方言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一份问卷,采集居住在绍兴地区的居民对绍兴方言的态度、使用频率、使用场景等信息。

2. 口头访谈:结合问卷调查,对一些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绍兴方言的看法和使用习惯。

3. 实地观察:参观绍兴地区的一些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观察绍兴方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受众反应。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绍兴方言的特点:绍兴方言与宁波方言、上海方言等邻近方言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发音轻音化。

相对于标准汉语,绍兴方言中的声调较少,语音变化丰富。

此外,绍兴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些特点使得绍兴方言具有独特的表达风格。

2. 绍兴方言的使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绍兴方言。

绍兴方言在家庭、社交场合、工作中被广泛使用,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使用方言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身份认同。

3. 绍兴方言的地位和发展趋势:绍兴方言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绍兴人民独有的语言符号。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标准汉语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绍兴方言正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方言使用的依赖度降低,绍兴方言的使用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绍兴方言也面临着年轻一代对于标准汉语偏好的情况。

因此,保护和传承绍兴方言对于维护当地文化和身份认同至关重要。

五、建议:1. 教育宣传:在教育系统中增加绍兴方言的相关课程和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本地方言的重要性。

2. 文化活动:举办方言歌曲、方言故事等相关文化活动,以吸引年轻人对绍兴方言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方言使用能力。

绍兴方言

绍兴方言

绍兴方言和普通话语音差别摘要:绍兴人有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绍兴人打官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绍兴人讲普通话很难说准,恐怕非本地人难以真正听懂。

研究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读者对两种方言有一个大致的、粗浅的、表象的认识,更有利于了解绍兴方言、学好普通话。

在不同语言的接触、交流、碰撞、交融中,我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可供观察和研究的课题。

我从发音的异同和词形为研究切入点。

关键词:绍兴方言普通话语音差异正文:绍兴方言属吴语系太湖片临绍小片,在吴语系中有一定代表性的。

其方言语音有一整套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也不儿化;韵尾有n 、η,但无辩字作用;声调保留古四声,个分阴阳;凡此形成绍兴话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续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等诸多特点。

由此可见,绍兴方言与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在发音上的差别比较散乱,不便于分析整理,因此只列举相对较有规律性的几个方面。

一、词汇发音的异同(1)关于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普通话用加“们”来区别,绍兴用改变主要元音来区别。

例如普通话的“你――你们”,绍兴话中相应为“イ若(nol)――イ奈(na);普通话的“他――他们”,绍兴话中相应为“伊(yi)――伢(yia)等。

(2)在介词方面,绍兴方言比普通话要丰富很多,有时用多种辅助词来表示所在位置的远近等细微差异。

例如:绍兴话中有“来(lei)带(da)、来咚(doη)、来夯(haη)”由近及远三种表示方式,而像普通话中那样只表存在不表远近的“在”,绍兴方言里是没有的。

二、绍兴方言后缀绍兴地区的儿化韵不发达,儿尾词在浙江吴语中最少,但在绍兴方言中,名词常常出现“头”字后缀,其中有一部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子”、“儿”。

例如:①一般名词+头::纸头(纸)、鼻头(鼻子)、花头(意思/本事/花样);②表人体各部位的名词+头:脑壳头(脑门)、脚踝头(膝盖);③表处所、方位的名词+头:城里头(城市)、乡下头(乡村);④表示形容一类人的词语+头:小毛头(小孩儿);等等。

绍兴地区方言的人称代词论略

绍兴地区方言的人称代词论略
都成 为 “ 三侬 ”之地 。如冯 梦龙 《 古 今谭 概 ・ 杂
“ 我” ,但从历史上看 ,吴语早期的第一人称应 该是 “ 侬” , 这在南朝的诗歌里多有反映。 如《 吴 歌》 :“ 观见流水还 ,识是依泪流。 ”《 华 山畿 》 : “ 君既为侬死 ,独活为谁施 ?”《 估客乐 》 :“ 郎 作十里行 , 侬作九里送 。 依拔头上钗 , 与郎资路
第二人称 的读音比较歧异 , 而读音的差异也 导致 了书写的纷繁。有的记为 “ 诺” ,有的记为 “ 依” , 有 的则记为 “ 你” 。 其实从历史上看 , 吴 语 的第二 人称 应该 是 “ 汝” 。这 在南 朝 的文 献典 籍中都有记载,如 《 南史 ・ 王弘传附僧= i ; 占 传》 : “ 汝家在市门, 我家在南郭 ; 汝家饶宾侣 , 我家 多鸟雀。 ”王歆之 《 效孙皓尔汝歌 》 :“ 昔为汝作
是伊『 z e ? i f i ] ” 。这套人称代词是由指示代词 “ 是”
加 在 三身代 词前 构成 的 , 加强 指示 性 , 起强 调作 用 。 目前这 套人 称代 词 只用 于少 数老 年人 口中 ,
在绍兴地区不具普遍性 , 且强调作用也 已经大大 淡 化 ,故 本文 不作 讨论 。 2 . 人称代词后面习惯上带有词尾 ,如 “ 落 【 l o 】 ' ' “ 赖【 l a 】 ”“ 人[ n o 0 ] ”等 。这些词尾 除[ n 3 r J ] 外, 其他大都没有词汇意义 , 且没有独立性 , 加
难 发现 “ 依” 字 发 生 了鼻 音韵 尾逐 渐 消失 的音 变 。
带有词尾 的代词 , 其语速相对较慢 , 一般有强调
语气 , 含理 所 当然之 意 。 做 句法 成分 时也 有 限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连续出版物 汤九华. 郭展. 苏晓青,佟秋妹. 侯友兰,徐阳春. 江明镜. 周一农. 周志锋. 钱乃荣. 潘悟云. 吴子慧. 侯友兰,徐阳春. 汤滨,方婷. 吴子慧. 王敏红. 郭展. 盛益民. 伊喜清. B.专著 吴子慧. 屠国平. 寿永明. 王敏红. 钱乃荣. 杨葳、杨乃浚. 绍兴市志办. 范寅. 毛奇龄. 赵元任.
2007:73. 2012:1-39. 2005:1-25. 2009:1-34. 2005 2000 1995 1882 2002 1935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谷应山房藏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北京:情话大学研究院,
2002,19(1):93-94. 2003,20(2):105-107. 2006, 21(5):65-69. 2007,27(5):46-51. 2007,10(4):94-96 2004,24(6):63-68. 2010,23(1):6-12. 1988,(1):44-50. 1986,(3):19-25. 1997,82(4):35-36. 2007,10 2002,19(1):93-94. 2004,24(6):63-68. 1986,(3):19-25. 1997,82(4):35-36. 2001,(2). 2001,(2). 2001,21(4):56-59. 2013,24(4):50-53. 2001,(5):11-20. 2007(2):95-101. 2008,28(3):73-75. 2003,20(2):105-107. 2010,9(2):197-207. 2014,2(32):110-112.
吴越文化事业中的绍兴方言研究[M]. 绍兴方言语音特征与越地语言文化[M]. 绍兴方言研究[M]. 《越谚》与绍兴方俗语汇研究[M]. 当代吴语研究[M]. 绍兴方言[M]. 绍兴市志[M]. 越谚[M]. 越语肯綮录[M]. 现代吴语的研究[M].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昌吉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温州师专学报, 修辞学习,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温州师专学报, 修辞学习, 浙江大学学报, 江苏教育学院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修辞学习,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语言科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试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 红楼梦中的吴语词汇问题[J]. 徐州方言名俗词汇变化的考察[J]. 《越谚》词语的结构、注音与释义[J]. 从上海话的变化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J]. 后方言词汇及其规范[J]. 宁波方言的词汇特点[J]. 上海方言词汇的年龄差异和青少年新词[J]. 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J]. 从修辞角度看绍兴方言数词[J]. 《越谚》词语的结构、注音与释义[J]. 试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 后方言词汇及其规范[J]. 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J]. 从修辞角度看绍兴方言数词[J]. 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特点[J]. 唐五代时期的词尾“头”[J]. 绍兴方言词语构词研究[J]. 风格翻译中词语标记的传译—以《鲁迅小说选》杨戴译本为例[J]. 浅论吴语太湖片词汇中的具象化特征[J]. 绍兴方言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J]. 词缀“生”在绍兴方言中的特殊用法[J]. 红楼梦中的吴语词汇问题[J]. 绍兴柯桥话多功能虚词“作”的语义演变[J]. 洞口方言研究综述[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