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卢沟桥简介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天安门,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
我们都学过《卢沟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1.作品简介《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
(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3)全曲的识谱练习。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
(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5.课堂小结《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3.增强学生音乐创造力,鼓励学生在了解《卢沟谣》的基础上,尝试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过程中学会倾听、配合,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了解《卢沟谣》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卢沟谣》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记忆,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4.通过合唱、独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核心素养谣》感受民间歌曲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风格。
2.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合唱等形式,锻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卢沟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中的节奏型、音高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卢沟谣(教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卢沟谣》-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歌曲。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欣赏并学唱《卢沟谣》,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
2.了解《卢沟谣》的创作背景,体会民间歌曲的特点。
3.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唱歌 卢沟谣》说课稿(2)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唱歌卢沟谣》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唱歌卢沟谣》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五线谱知识,可以通过这首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五线谱能力。
歌曲的内容讲述了卢沟桥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的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五线谱演唱《唱歌卢沟谣》,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唱歌卢沟谣》,学生能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五线谱熟练地演唱《唱歌卢沟谣》。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处理,以及对于卢沟桥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五线谱教材、钢琴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卢沟桥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歌曲学习:引导学生用五线谱学习歌曲,讲解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歌曲实践: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与拓展:对卢沟桥的历史文化进行总结和拓展,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曲谱、歌词、基本节奏和音高,以及卢沟桥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简介卢沟桥简介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金大定29年),完成于1192年(金明昌3年)。
此桥因跨卢沟河而得名。
它工程宏伟,艺术精巧,久负盛名。
700多年前的《马可·波罗行记》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因而,欧洲人也称其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9.3米。
共有桥墩10个,桥孔11个。
每个桥墩的平面均呈船形,迎面砌成分水尖。
桥栏上有雕刻精美的石狮501个。
这些石狮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让人流连忘返。
卢沟晓月是古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乔动脉内有清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桥西面有清康熙皇帝视察永定河碑与乾隆皇帝重葺卢沟桥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拒绝。
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
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
以此为标记,日本全面侵卢沟桥简介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卢沟谣》简介
——Keep pushing——
《卢沟谣》简介
《卢沟谣》,李明圣作词,鄂矛作曲。
该歌曲是入围《唱响中国》终评的36首歌曲之一,并被评为“共产党建党90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
这首童声合唱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卢沟谣》只有8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词作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1 /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第二课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卢沟谣》并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掌握“倚音、渐强、反复、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准确的运用到歌曲中。
3、能蟻掌握两个声部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准确表达“倚音、渐强、反复、力度、速度”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能蟻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
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
你们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它就是“卢沟桥”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卢沟桥,唱响卢沟谣,一起去重温卢沟桥背后的历史故事。
二、新授(-)聆听歌曲《卢沟谣》,一起感受那跌宕起伏的音乐情绪。
同学们歌曲好听吗?想学吗?这种读唱相结合的形式你们喜欢吗?下面就让我们学唱歌曲《卢沟谣》【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那跌宕起伏的音乐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卢沟谣》1、随音乐伴奏读童谣请同学们跟随音乐伴奏,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段童谣,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你们读的太棒了,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仿佛看到了卢沟桥边水草荡漾的美景。
《卢沟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它是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桥。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1 )教师范唱歌谱,提出问题。
思考:歌谱中出现了两处倚音,你能找到它们吗?它在歌曲中的作用是什么?找生回答问题,师总结:加上倚音后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使我们的演唱更好听了。
(2)学唱第一乐段歌谱认识渐强符号、力度符号。
(3 )我们来填词演唱歌曲。
(4)分析歌曲的情绪同学们,这一段歌词前两个乐句向我们展示了卢沟桥的美丽景色,我们在唱的时候声音是平静的,柔和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卢沟谣》说课稿(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卢沟谣》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唱歌卢沟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展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场景,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朴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歌曲中的某些音乐符号和节奏变化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
2.学会演唱《唱歌卢沟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音乐知识的讲解,如音高、节奏、音符等。
2.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
3.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乐符号和节奏变化的解释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歌曲的节奏、音符等音乐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4.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演唱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卢沟谣》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卢沟谣》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卢沟谣》作为合唱曲目,无论从歌词,还是从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虽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但却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在音准、节奏、歌曲情感把握,还是在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上都有较好的基础。
歌曲《卢沟谣》中穿插的二声部合唱乐句正迎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富有挑战性的心理特点。
所以,整个歌曲的教学,老师以引导为主,主要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歌曲,整体感受,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双声部合唱学习四、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分声部唱得悠扬流畅。
2.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1.导入课题教师:上节课我们对《卢沟谣》这首歌曲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练习歌曲中的双声部。
(二)教学过程1.学唱双声部曲谱(1)按乐句学唱。
(2)分析两个声部的特点,再进行学唱。
(3)分析声部安排上的特点?声部的安排:每一部分一二乐句均为单声部、第三乐句为双声部、第四乐句为单声 ff部。
卢沟桥详细介绍
卢沟桥详细介绍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距市中心约1公里。
它是我国现
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长27.5米,宽8.7米,高10米。
桥
面由7条石铺砌而成,南北走向。
桥的两端各有一个石狮子,姿
态各异,雄赳赳,气昂昂。
卢沟桥是我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纪念性
桥梁。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
中国守军坚决抵抗。
卢沟桥上的战士们有的手握钢枪、有的手持
手榴弹、还有的手握大刀……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士们虽然英勇
顽强、视死如归,但仍有许多战士被日军击中而牺牲了。
这件事在《北京日报》上作了详细的报道。
从那以后,卢沟
桥就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这里冉冉升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99年7月1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了国
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1 —1 —。
关于卢沟桥的介绍
关于卢沟桥的介绍
卢沟桥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南部的一座历史名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下是关于卢沟桥的一些介绍:
1. 历史背景:卢沟桥最早建于公元1189年,起初是为了便利京城与山西、陕西等地经济交流而修建的。
此后,卢沟桥成为京郊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2. 重要事件:卢沟桥因1937年七七事变而闻名于世。
该事件标志着中日战争的爆发,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该事件中,日本军队袭击并占领了卢沟桥,引发了全面的中日战争。
3. 桥梁特点:卢沟桥是一座石拱桥,长266米,宽9.3米,桥面由16个石拱组成,桥身以青石垒砌而成。
桥上设有19个桥孔,其中主洞为三孔,两侧各为八孔。
这种结构使得卢沟桥在水流冲刷下能够更加稳固。
4. 文化意义:卢沟桥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京郊旅游的热门景点。
它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美学理念。
5. 文物保护:卢沟桥经历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复是在1987年。
为了保护桥梁本身以及周边的历史环境,卢沟桥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桥梁,也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单元卢沟谣(教案)-2021-2022学年音乐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1.教学重点
-音高与节奏掌握:歌曲《卢沟谣》中的音高、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熟练掌握并正确演唱。
-歌词记忆与理解:学生应牢记歌词,理解其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旋律分析与合唱技巧: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学习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情感体验与表达:通过歌曲学唱,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表现形式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卢沟谣》的表现形式,如:合唱、独唱、对唱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和理解:《卢沟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的音高、节奏、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歌唱技能,发展音乐表现力和合唱合作能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对于民族音乐的接触确实有限,这让我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入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音高、节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控制是难点,尤其是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节奏准确度: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需要反复练习。
-歌曲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歌曲,实现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教学难点。
-合唱配合: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实现声部间的和谐配合,提高合唱效果。
举例:
-针对音准控制难点,教师可运用音阶练习、逐步提高音高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 卢沟谣》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卢沟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歌卢沟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
歌曲旋律激昂,歌词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卢沟桥的历史背景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之间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学会演唱《唱歌卢沟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唱歌卢沟谣》,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和节奏的处理,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和直观的视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聆听:学生聆听《唱歌卢沟谣》,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讲解歌曲中的较高音区和节奏处理。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5.演唱:全体学生齐唱《唱歌卢沟谣》,展示学习成果。
6.欣赏:教师播放其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或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所传达的民族精神。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卢沟谣(五线谱).ppt
2.
填词演唱下面两段音乐,请问这两段音乐为什么 要使用装饰音?
1.
2.
再请同学们填词演唱下面两段乐谱,并比较它 们之间的关系。
1.
2.
再次完整欣赏歌曲,随音乐轻声演唱,注意体 会范唱的情绪和音色,调整自己的音色,做到 声音干净、集中。
请同学们随老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 意装饰音和二声部的演唱,做到声音谐和、动 听。
这座桥的名字是卢沟桥,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吗?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意大利马可·波罗来过中国, 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桥 栏 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 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 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 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 早在战国 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 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 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公元1444年重修。清康熙年间,永定河发洪水,桥受 损严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 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苑平城的中国驻军 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 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陈运和诗赞“一幕壮观的序曲 曾拉响过半个
同学们想想,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现中国某个地 域的音乐作品吗?唱给同学们听一听。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唱歌 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4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唱歌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卢沟谣》。
教学目标:
能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实践有深度情感体验的歌唱。
重点难点:
体会两段歌词不同的情绪,采用平缓抒情的叙述语气和铿锵激情的激烈语气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看图片,感受永定河的美丽风光,了解卢沟桥的悠久历史。
1、播放音乐(伴奏)课件展示卢沟桥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图片。
2、介绍卢沟桥及其历史背景
这条河叫做永定河,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宛平城,永定河又叫做卢沟,所以架在永定河上的这座桥就是我国著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它建成于1192年。
自建成后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并且它的桥柱上还雕刻了501只不同形态的石狮子,它们一起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二、歌曲第一段—平缓抒情,叙述卢沟桥的悠久历史
1、教师范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了解歌词基本内容情绪情感。
师:这首童谣向我们描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带给你们什么样的心情?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试读第一遍,基本熟悉歌词。
3、学生有情感地读歌词,采用叙述的语气,用动作辅助加强体会。
4、配乐朗诵歌词,深化情感体验,初步熟悉旋律。
5、学唱:。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3课时 唱歌《卢沟谣》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三课时唱歌《卢沟谣》
教学内容:
唱歌《卢沟谣》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历史沧桑。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语文课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让我们领略了石狮的千奇百怪与栩栩如生,本次课要学习的歌曲《卢沟谣》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又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桥,先请大家来欣赏。
二、初听歌曲
1、听录音范唱
2、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
(1)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2)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把握歌词的内涵。
2、再次欣赏歌曲,边听边为歌曲分段。
3、学唱曲谱。
(1)按乐句学唱。
(2)分析歌曲两个部分旋律上的变化再进行学唱。
(3)分析歌曲速度、力度变化和声部安排上的特点。
4、演唱歌词。
(1)读低声部的歌词,再填词演唱,注意声音的和谐与均衡。
(2)结合曲谱演唱中力度、速度变化和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整体填词演唱。
四、拓展。
介绍这首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
音乐人教版(五线谱)五年级上册《唱歌 卢沟谣》课件公开课
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 感。
沙画作品《卢沟谣》
现在的卢沟桥依然 美发图 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 荣,更加强大。
(2)、歌曲采用了哪些演唱方式? 朗诵、齐唱、合唱
(3)、情绪、速度、风格是怎样的? 富有深情的、中速、童谣风格
影音欣赏《卢沟谣》
合唱练习《卢沟谣》
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 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 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 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 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
影音欣赏《卢沟谣》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方 向的永定河上,是北京现存 最古老的石造多拱桥,意大 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以狮子而驰名中外。 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共有 501只。
(1)、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讲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 第二段讲了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 们带来了一段历史故事。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 中国虎视眈眈,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为 借口,要进入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 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 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 国守军奋起还击。驻华日军以此为借口悍然发 动了“七七事变,日本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开 始了。这次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
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
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
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
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
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