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实用法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实用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题型(一)(绪论、1-4章)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

公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

公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

公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第一章:民事法律知识1.婚姻法-结婚登记的程序和要求-夫妻财产的处理-离婚的条件和程序2.劳动法-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和福利的保障-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3.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退货和维修的权利-误导性广告和虚假宣传的处理第二章:刑事法律知识1.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入罪必须有根据原则2.重要罪行和刑罚-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贩毒罪-强奸罪-贪污罪-死刑、无期徒刑等刑罚第三章:行政法律知识1.行政行为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程序和规定-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的程序2.公共安全法-消防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3.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能-中央政府机关-地方政府机关第四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1.专利法-专利的申请和保护-侵犯他人专利的法律责任2.商标法-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3.著作权法-著作权的申请和保护-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第五章:司法程序法律知识1.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的立案和审理程序-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刑事判决的执行2.民事诉讼法-民事案件的起诉和审理程序-证人和鉴定人的作证规定-民事判决的执行3.行政诉讼法-行政案件的起诉和审理程序-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定总结:以上是一个公民实用法律知识手册的简要概述。

这个手册将涵盖民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和司法程序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帮助公民更好地了解与法律相关的各类问题,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知识。

这样的手册对于公民维护自身权益、防止违法行为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非常重要。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深远的影响。

合理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国家宪法国家宪法是最高法律,对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政治制度等进行了规范。

宪法一般由总纲和基本法律原则组成,是其他法规制定和实施的依据。

宪法修正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政府及其机构为了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法规。

行政法规一般由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以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

例如,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权力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办法》就是典型的行政法规。

三、立法法规立法法规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对国家、社会和公民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立法法规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刑法》就是立法法规的代表。

四、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应用及执行进行解释和统一规范的文件。

司法解释一般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用于回答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确保司法公正和一致性。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刑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就是司法解释的一种。

五、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国家宪法位于法律法规的最高层级,它的立法和修订需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位于法律法规的中间层级;立法法规位于底层。

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上下级的规范关系,上层法规的规定具有优先适用的原则。

六、法律实施和效力法律法规通过公布后生效,成为国家强制力的规范。

法律的实施和效力需要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进行认定和执行。

个人和组织都有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如违反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法律惩罚。

七、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知和尊重,法治精神是指整个社会对法律的共同遵守和信仰。

发展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法制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详细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详细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详细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详细版第一章:安全生产基本概念1.1 安全生产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活动。

1.2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安全生产的原则安全生产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科学决策等。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2.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分类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分为宪法和行政法规两个层次,其中行政法规又分为全国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等多个层级。

2.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主要涉及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

第三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3.1 安全生产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安全生产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责任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

3.3 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责任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措施4.1 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应当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制定,并且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安全生产工作。

4.2 安全生产措施的分类和应用安全生产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方面,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3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对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基本法律法规常识

基本法律法规常识

基本法律法规常识基本法律法规常识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

作为公民,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维护自己的权益。

2. 民法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整和规范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民法涵盖了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民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行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独立进行法律上有效的民事行为,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协助。

合同:合同是自愿订立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达成协议并履行合同义务。

不当得利:指在情况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利益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侵权责任:当一方通过自己的过错或不当行为致使他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并进行赔偿。

3. 刑法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制裁犯罪的法律规范。

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

以下是一些刑法中常见的概念和原则: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同时具备社会危险性。

正当防卫: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被侵害方可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但仅限于必要和适度。

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分子在被发现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刑罚:刑罚是对犯罪者进行的法律制裁,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政府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

以下是一些行政法中常见的概念和原则: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依法规定对特定事项作出的具体处理决策。

公共服务: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进行的服务活动,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行政复议:当一方认为行政行为违法或损害自己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的惩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资质等。

法律法规小常识

法律法规小常识

法律法规小常识法律法规小常识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法律法规小常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问题。

以下将对各个章节进行细化讲解。

第一章:宪法与法律体系1.1 宪法的作用与地位1.2 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层级关系1.3 重要的法律法规的身份和作用第二章:行政法律法规2.1 行政法律法规的定义和范围2.2 行政法律法规的和效力2.3 行政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第三章:刑法相关知识3.1 刑法基本原则和分类3.2 刑法中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3.3 刑法中的刑罚种类和量刑原则第四章:民法相关知识4.1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范围4.2 民法中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确定4.3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和效力第五章:商法相关知识5.1 商法的定义和适用范围5.2 商法中的商事组织和商业合同5.3 商法中的金融和证券法规第六章:劳动法相关知识6.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6.2 劳动合同的形成和解除6.3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第七章:知识产权法相关知识7.1 知识产权法的定义和分类7.2 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的基本要点7.3 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和措施第八章:环境保护法相关知识8.1 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和目标8.2 环境保护法中的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8.3 环境事故应急和责任追究第九章: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9.1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9.2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和诉讼行为9.3 民事判决执行的程序和效力第十章: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10.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0.2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和侦查阶段10.3 刑事判决执行的程序和效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宪法全文附件2. 相关法律法规附件3. 典型案例分析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行政法律法规: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 刑法:规范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体系。

4. 民法:调整个体之间权益关系的法律体系。

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汇总

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汇总

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汇总常用法律法规知识篇(1)一、法律解释常识化的观念翻阅刑法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刑法学理与司法实践两者之间,在认知范围、思维方式和理解程度等方面的差别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无论是研究领域的专著、教科书,还是实践领域中的司法解释,基本上都是在现象的范围内讨论刑法条文的内容、法律适用的条件,根据具体案件的个别特征,经验性地阐述和说明刑法规范的含义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模式。

这种以常识知识为基础解读刑法条文的普遍现象,似乎使人感觉到刑法解释只关心如何才能符合“人情常理”,却不在意解释的根据是否建立在法律科学的基础之上,或许以为,经验常识与刑法理论之间原本就不像其他科学那样有着很大的差别。

难怪刑法学经常会被其他学科称为典型的“实践法学”,是一种“缺乏理论思辨根基”的经验知识体系。

人们习惯于在常识的层面上分析、讨论和评价刑法条文的规定和刑法学的理论问题,原因是由于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对公众的社会举止提出的强制性要求,所以,只要了解汉语词句基本的使用方法和表达习惯,并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就应当能够读懂法律条文,并且不辜负法律的期待实施法律所允许的行为。

在人们的观念中,对刑法规范理解的正确与否,更多情况下是以符合社会一般公众的常识性认识为标准的,当然,人们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也会发生分歧,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司法机关或权威人士做出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尽管这些解释也是经验的、常识性的,但却不应当是脱离法律的客观性、科学性而随意做出的。

法律的有效性在于它能够得到普遍地遵守,而社会公众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接受,对于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生活的稳定、有序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只要能够得到公众观念认同的刑法解释就是正确有效和无可怀疑的。

[1]条文解释的常识化和学理研究的经验化,虽然是我国刑法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我国刑法学却没有对“常识化解释”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所以,人们对这一概念可能会感到很陌生。

2023修正版法律、法规常识

2023修正版法律、法规常识

法律、法规常识法律、法规常识1. 什么是法律和法规?法律和法规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性文件,它们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

法律通常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基本权利、义务和社会行为的总称,而法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由相关行政机关制定的具体操作规则。

2. 法律和法规的作用法律和法规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行为:法律和法规为公民和组织提供了行为准则,规范了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和集体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和法规通过明确禁止某些行为、设定责任和处罚措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护社会的稳定。

- 统一法律适用:法律是国家统一的行为规范,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可以使全国范围内的行为规范保持一致,实现统一的法律适用。

- 保障公平正义:法律和法规的存在可以调整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3. 如何了解法律和法规?对于普通公民和组织来说,了解法律和法规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了解法律和法规的途径:a. 多渠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法律和法规的信息,例如:- 网络: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访问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了解最新的法规动态。

- 政府公告:政府机关会定期发布新的法律和法规,可以关注相关政府官方发布的公告。

- 媒体报道:媒体经常会报道与法律和法规相关的新闻,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观看新闻报道来了解相关信息。

b. 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参加公民讲座、法律咨询活动等,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和了解有关法律和法规的问题。

c. 寻求专业法律意见在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时,最好咨询专业律师的建议,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

4. 法律和法规的执行和违法处理法律和法规的执行需要相关的执法部门进行监督和实施。

对于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会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a. 执法部门的角色执法部门是负责执行法律和法规的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监督和检查:执法部门负责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法律法规知识点个人吐血整理

法律法规知识点个人吐血整理

法律法规知识点个人吐血整理1.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对社会行为有约束力的规则和规范。

- 法律法规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

2.法律法规的分类- 宪法: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政治体制和公民基本权利。

-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制度。

- 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章制度。

-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解释的文件。

- 地方法规: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章制度。

3.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 提出: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由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 研究起草:相关部门通过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起草法律法规。

- 审议通过:法律法规需要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审议,并经过投票通过。

- 发布实施:通过审议的法律法规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发布实施。

4.常见的法律法规-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 民法:规定了民事关系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规则。

- 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5.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法规规范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 促进社会发展:法律法规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序和稳定的环境。

以上是我对法律法规知识点的个人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知法、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基本法律知识学习内容篇1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这是关于婚姻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即:(一)婚姻自由原则,(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三)男女平等原则,(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五)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权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不受任何人强制和干涉。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

结婚自由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强迫,二是双方以外的其他人,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组织等不得干涉。

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当然,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婚姻自由也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由,比如当事人行使结婚自由权时必须要符合法定婚龄,登记离婚时双方要达成离婚协议,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等。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一夫一妻制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一个妇女也只能嫁一个丈夫;第二,婚姻应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同性间不能形成婚姻。

一夫一妻制是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男女平等原则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婚姻法中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负有平等的义务。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国家给予特殊的重视和保护。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都有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款,规定这项基本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儿童、老人在身体、经济上处于弱势,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以及我国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大量残存等诸多原因。

实用法律基础完美版

实用法律基础完美版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6、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9、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1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12、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4、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15、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抽象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法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共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基本框架。

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法律法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法规。

一、法律法规的概念及作用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其具体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行为:法律法规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标准,以保持社会公序良俗和秩序。

2. 维护权益:法律法规赋予了人们相应的权利,并为其提供了保护措施,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3. 解决纠纷:当出现纠纷时,法律法规提供了解决争议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公正和公平的裁决。

二、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在我国,法律法规根据其重要性和适用范围的不同,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

这些层级之间存在一定的上下级关系,具体如下: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循宪法。

2. 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法律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3.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用于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行为的法规。

4.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性立法机关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适用于该地方范围内的法规。

5.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于解释和执行法律法规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法倡议:法律法规的制定通常由立法机关、政府部门或专门机构提出,通过对社会实践和人民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确定立法必要性和合法性。

2. 立法起草: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倡议,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

起草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法规快速知识点总结

法规快速知识点总结

法规快速知识点总结法规的种类和级别我国法规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几个层次。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法律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基本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章,对行政管理对象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行政管理对象;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或其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适用于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对象。

法规的主要内容法规一般包括规章的序言、正文、附则和附表等内容。

其中,规章的序言是对本规章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其他相关事项进行说明;正文是规章的主要内容,详细规定了相关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附则是对规章进行具体细则的规定,包括对特定事项的规定、对特定对象的规定等;附表是规章的附属文件,包括附表、附图等。

法规的制定程序法规的制定一般经历审议、公开征求意见、备案、批准等程序。

其中,经审议是指相关部门在制定法规之前要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公开征求意见是指在制定法规初稿或定稿后,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待在公开的时间内,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备案是指相关部门要将法规的初稿或定稿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批准是指相关上级机关审核通过法规,并下发文件予以公布、施行。

法规的适用范围法规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

但是,对于某些具体的行为或对象,法规可能会有特殊的适用规定。

例如,行政法规对行政管理对象的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地方性法规适用于相应的地域范围内;部门规章适用于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对象等。

法规的效力法规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依据,具有法定效力。

各级别的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约束力,不得违反法规的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也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具体依据。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

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
专利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专利权主要保护技术发明,而商标权主要保护商业标识,两者在保 护对象、范围和权利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著作权与邻接权
1 2
著作权
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 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等。
邻接权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包括表演者权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权等。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赔偿损失、 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等,具体责任方 式根据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而定。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
03
刑事法律知识
刑事法律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概述
刑事法律关系是指犯罪行为与 刑罚之间的关系,涉及国家与 犯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04
劳动法律知识
劳动法概述
1 2
3
劳动法定义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目的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
劳动法基本原则
平等就业、协商一致、公正待遇、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合同与权益保障
劳动合同定义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03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应当具备基本 的法律素养,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应了解的基本法律常识
宪法常识
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等。
民法常识
了解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合同、侵权等 。
刑法常识
了解犯罪构成、刑罚种类、常见犯罪行为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加强法律课程设置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行为准则体系。

它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制定,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规定了社会各方的行为准则,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确保公民能够合法地享受自己的权益。

-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运转。

-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在处理争议和矛盾时,追求公平正义,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立法机关的不同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功能和权力范围,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行政法:行政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之间的行政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等。

- 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个人、个人和法人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家庭法、财产权法等。

- 刑法: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及公民与国家之间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各种刑事犯罪的种类、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

-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业行为关系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等。

-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3. 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是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法律的适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适用:法律规定了适用范围和适用主体,包括地域范围、人群范围等。

- 时间适用:法律的适用时间一般由法律本身规定,也可以根据特定情况进行适用。

法律的解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文本解释:根据法律的文字表述来理解法律的具体意义。

实用法律基础 复习题

实用法律基础 复习题

1.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从性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机关。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3.全国性的法律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4.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6.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7.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不可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8.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

(√)9.对于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

(√)10.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可行使追偿权。

(√)11.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12.行政立法行为实质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13.行政机关以书面决定的方式拒绝发许可证的行为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14.行政诉讼费用由原、被告双方分担。

(×)15.如果证人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该证人就应该回避。

(×)16.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

(×)17.按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适用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18.人民法院对原告的起诉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19.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包括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

(×)20.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21.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

(√)22.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

总结法规的知识点

总结法规的知识点

总结法规的知识点法规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规范行为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法制、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法规的基本概念、种类、本质特征、制定程序和实施机制等相关知识点,对法规这一法律规范进行全面总结。

一、法规的基本概念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它是国家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对特定社会关系所作出的具体规范。

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规的概念法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的制定范围和威力都是由国家法律所赋予的。

2. 法规的种类法规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

这些法规在不同层次、领域、范围和层级上都具有不同的规范性。

3. 法规的形式法规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行政机关制定的文件,也可以是多个行政机关共同制定的文件,还可以是国家权威机关制定的文件。

具体形式根据不同的法规类型有所不同。

二、法规的本质特征法规作为国家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 普遍约束力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法规的规定。

2. 法定程序法规的制定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要符合法定程序,才能取得法律效力。

3. 专门目的法规是行政机关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特定规范,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关系。

4. 公开透明法规的制定过程必须公开透明,符合法定程序,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 适用范围广泛法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域、领域和单位。

三、法规的制定程序法规的制定程序是指法规的设计、讨论、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过程。

法规的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立法计划法规的制定首先需要确立立法计划,确定需要制定的法规的内容、目的、范围和时限。

2. 立法准备立法准备是指法规制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题目顺序随机,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任务1.下列关于所有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所有权具有弹力性B. 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C.D. 我国实行公有制,只有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2.下列关于行政应急性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A.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在时间上的变通B. 应急原则损害了行政法治C.D. 该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3.羁束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度、方法等均受不法律约束。

(√)4.我国的公司形式中也有承担无限责任的公司。

(√)5.关于刑事诉讼的辩护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 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B. 对于特定被告如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应当为其提供辩护C. 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法律工作者辩护D.6.我国刑罚的目的包括____A.B.一般预防C. 履行罪犯D. 特殊预防7.下列行政行为分类错误的是____A.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C.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D. 双方行政行为和三方行政行为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A. 行政合法性原则B. 行政应急性原则C. 行政合理性原则D.9.下列关于冲突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A.B. 冲突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是一种指引规范C. 冲突规范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范围和系属D. 冲突规范是可以直接用于裁判的规范10.下列是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是____A.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C.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D.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11.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A.B. 不能过当C. 和正当防卫一样排除社会危害性D. 可以在自身利益没有受到危险的情况下实施12.犯罪一般具有以下哪些特征____A.B. 严重社会危害性C.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性D. 刑事违法性13.权利不依赖于救济。

(√)14.法治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A. 也会受到个人的影响B.C. 不偏私,公正D. 每个时代都能实行法治15.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法律是平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繁重而琐碎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不良的后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种法律法规: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规章等。

1、法律: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因而,法律的级别是最高的。

法律一般都称为既定法,如宪法、刑法、劳动合同法等。

2、法律解释:是对法律中某些条文或文字的解释或限定。

这些解释将涉及到法律的'适用问题。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做出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还有一种司法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的解释,用于指导各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

3、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这些法规也具有全国通用性,是对法律的补充,在成熟的情况下会被补充进法律,其地位仅次于法律。

法规多称为条例,也可以是全国性法律的实施细则,如治安处罚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当于是各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方性法规大部分称作条例,有的为法律在地方的实施细则,部分为具有法规属性的文件,如决议、决定等。

地方法规的开头多贯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

5、规章:其制定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这些规章仅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有效。

如国家专利局制定的《专利审查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还有一些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 3、处罚公开、公正原则 4、处罚和教育相结合
见教材案例:P364
10
(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和特征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各种扰乱社会秩序,妨碍公 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碍社会管理, 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 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 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 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 实施第一天,旧的《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同时废止。
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噪音扰民、偷窥他人隐私、足球
流氓等)、新观念(如人权保障观念、程序正义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司法的程序“新”制定的法律。
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处罚范围更加具体
新增部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7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第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二、保障公共安全。 第三、保护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规范和保障公安机 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 治安管理职责。
另见教材案例:P365
14
(五)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4)侵犯公共财物的行为 (5)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6)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 (7)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 (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份证管理的行为 (9)卖淫、嫖娼等行为
8
(二)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适用范围
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空 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在空间效力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 适用于我国整个领域内,我国领域是指我 国国境内的全部领域,具体包括:领陆、 邻水、领空。 在对人的效力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 外,适用于所有在我国领域内违反治安管 理的人。
12
案例:
某日,河南省某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武术教练一 巴掌致伤学生的故意伤害案,被告人李某被依法判 处管制一年。经查,现年27岁的李某有一身过硬 的武功,被聘请到该县一工人俱乐部武术馆任教练。 某日晚10时许,李某在一招一式地教学生练武术 时,发现16岁的学生李某注意力不集中,不是走 神儿,便走到跟前随手甩了他一巴掌,刘某当时就 觉左耳隐隐作疼。次日早上左耳疼痛异常,并不时 往外渗血水。经县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左耳外伤 性骨膜穿孔,有血迹存在”。后经县公安局刑事技 术鉴定为左耳损伤构成轻伤,并处以治安处罚。
13
案例分析:
该案件中,李某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还是犯罪行为? 李某的行为已致刘某轻伤,依据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显然, 该行为已涉嫌构成犯罪。该县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被告 人李某所作的治安处罚处理偏轻,李某的行为不属治安处罚 范围,更不能以罚代刑,遂以被告人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向县 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查明后,依法作出了判决。
(10)违反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11)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等行为
15
(六)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种类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5、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附加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16
6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新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既不是对现行《条例》的“升
格”,也不是对现行《条例》的“修订”,而是在总结现行
《条例》实施17年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处罚种类太少、处
罚幅度偏低、警察权力缺乏制约以及《条例》与其他法律之
间衔接性、协调性差等问题),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
二者的根本区别: 1、刑法是刑事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 2、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都是危害性比较轻的行为。 3、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叫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
行为叫犯罪行为。 4、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由公安机关直接做出处罚
就行,而违反刑法的则要由公检法三家按程序一步一步 进行,最终由法院判决才生效。
大家好
1
第三章 实用法规基本知识
2
板书设计:
实用法规 基本知识
3
《治安管理处罚法》 基本知识
《合同法》 基本知识
《劳动法》 基本知识
板书设计:
《治安管理处罚法》 基本知识
4
立法目的 适用范围
基本原则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的性质和特征
违反治安管理 的行为
处罚种类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基本知识
5
《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方面的行 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 第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应受治安管的关系
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 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者制 裁的对象都是对社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