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来源粉防己碱药理与应用数据
汉防己(粉防己)的抗癌、抗风湿与止痛作用
汉防己(粉防己)的抗癌、抗风湿与止痛作用防己是中医很早就使用的一味中药,在汉代的张仲景和唐代的孙思邈的著作中,都有由防己组成的方剂。
尤其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好几个有名的方剂都是以防己命名的,如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己(己即防己)椒苈黄丸、防己地黄汤等。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防己汤可见汉唐时代的中医很喜欢用防己。
但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防己并非同一种植物,我国最早使用的防己,主要是产于汉中地区的木防己,又名汉中防己,这是马兜铃科植物汉中防己的根茎。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防己,“一名解离,生川谷”,这与产于汉中地区的块茎内黑如车辐解的木防己是一致的。
但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别录》中记载的防己则是:“今出宜都(今湖北省西北部)、建平(今四川省东南部),大而青白虚软者好。
”这里的防己就不是马兜铃科植物,而是防己科植物,又名汉防己、粉防己。
这种防己内无车辐状的黑纹,而是以根大有粉者为佳。
这与我们今天用的粉防己是一致的。
马兜铃科植物都有较强的肾毒性,所以现在我们并不建议以木防己入药,汉防己(粉防己)比木防己(汉中防己)的安全性高许多。
汉防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汉防己甲素(又名粉防己碱),现代制药企业已经将其制成汉防己甲素片、汉防己甲素注射液等成药。
成药既使用方便,又能避免混淆木防己与汉防己,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所以患者在自行使用汉防己时,也可以直接选用汉防己甲素片。
传统中医认为防己的主要作用为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等疾病。
现代则主要将汉防己甲素片用于治疗风湿痛、关节痛、神经痛,或与小剂量放射合并治疗肺癌;亦可用于单纯硅肺I、II、III期及各期煤硅肺。
除此之外,中药汉防己和成药汉防己甲素片也有降血压和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所以也经常用于高血压与心绞痛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属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在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粉防己碱(Tet)是从粉防己的干燥的根中提取而来的,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
近年来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消化疾病等临床疾病,临床上有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更好地研究、应用粉防己碱,指导临床用药及基础实验研究。
[Abstract]Tetrandrine (Tet)is extracted from the dry roots of tetrandrine.It belongs to isoquinoline alkaloids.In recent years,Tet is mainly used in clinical diseases,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umors and digestive diseases.Tet has potential value in clinic.This paper reviewe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etrandrine,aiming at bett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trandrine,guiding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basic experimental research.[Key words]Tetrandrine;Pharmacological action;Research progress粉防己碱(Tet)是粉防已系中生物学活性最强的生物碱,别名汉防己碱,通过醇提、萃取、层析和结晶等从中药防己科植物提取的生物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碱。
Tet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肿瘤、抗矽肺、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上,Tet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肿瘤及风湿疾病等,本文就Tet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更好地发掘、利用Tet的潜在价值。
防己临床应用实验研究
防己临床应用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粉防己块根含防己碱、防己诺灵碱、轮环藤酚碱、氧防己碱、防己斯任碱、小檗胺、2,2LN,N一二氯甲基粉防己碱、粉防己碱A、B、C、D。
2.药理作用。
粉防己碱对犬左心室功能呈显著抑制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泵功能各项指标均降低;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粉防己碱对兔离体主动脉有直接松弛作用,对肺血管有扩张作用;粉防己碱还有抗心律失常及对钙拈抗的作用。
粉防己碱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粉防己碱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利尿等作用。
粉防己各种生物碱对横纹肌均有松弛作用。
粉防己碱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粉防己碱具有亲肺、溶纤维作用,扩张血管,加上直接杀伤癌细胞,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类放疗增敏剂。
对实验性矽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孔晓旭1,2,左红艳1*,李杨1,2*[摘要]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植物防己中提取出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目前研究发现,TET作为粉防己植物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药理作用也较为广泛。
TET主要作用于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系统,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炎、抗硅肺及抗纤维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TET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剂型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粉防己碱;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药理作用;剂型;机制[中图分类号]R96;R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440(2020)07-0496-06 DOI:10.13220/ki.jipr.2020.07.002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etrandrine:research advancesKONG Xiao-xu1,2,ZUO Hong-yan1*,LI Yang1,2*(1.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cine,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Beijing100850,China;2.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China)[Abstract]Tetrandrine(TET)is a bisbenzyl isoquinoline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he plant Stephania tetrandra.TE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s of S.tetrandra,showing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on the circulatory,respiratory and locomotor systems,such as the anti-inflammatory,anti-tumor,anti-arrhythmia,anti-hypertensive,anti-silicosis and fibrosis effect,and thus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This article review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action mechanisms,dosage for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E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tetrandrine;calcium channel blocker;pharmacological action;dosage form;mechanism防己,又名汉防己、粉防己,是一种常用传统中药,主要产于中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粉防己碱: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㊃综 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673-436X.2015.03.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133㊁81170018);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R C 2011066);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11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1K J B 320008);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J X 10231801);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 L 2012012)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谢林艳㊁陆娇㊁柏芳芳㊁周林福);215228苏州,江苏盛泽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呼吸内科(周林福)通信作者:周林福,E m a i l :l f z h o u @n jm u .e d u .c n 粉防己碱: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谢林艳 陆娇 柏芳芳 周林福ʌ摘要ɔ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过敏性疾病,以气道炎症㊁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临床特征㊂中药粉防己碱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根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㊁抗过敏㊁抗氧化㊁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作用㊂本文将就粉防己碱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ʌ关键词ɔ 支气管哮喘;粉防己碱;气道炎症;气道重塑T e t r a n d r i n e :ab i s -b e n z y l i s o q u i n o l i n ea l k a l o i d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b r o n c h i a la s t h m a X i eL i n y a n *,L u J i a o ,B a i F a n g f a n g ,Z h o uL i n f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i t a l ,N a n j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2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o uL i n f u ,E m a i l :l f z h o u @n jm u .e d u .c n ʌA b s t r a c t ɔ B r o n c h i a la s t h m ai s a c o mm o n a i r w a y a l l e r g i c d i s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a i r w a yi n f l a mm a t i o n ,h y p e r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a n dr e m o d e l i n g .A s ab i s -b e n z y l i s o q u i n o l i n e a l k a l o i d i s o l a t e d f r o mt h e r o o t o f S t e p h a n i a t e t r a n d r aS .M o o r e o f t h e M e n i s p e r m a c e a e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t e t r a n d r i n e p o s s e s s e s a n t i -i n f l a mm a t o r y ,a n t i -a l l e r g i c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n t i -f i b r o g e n e t i ca s w e l la s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o r y a c t i v i t i e s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p r o gr e s s o f t e t r a n d r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ʌK e y wo r d s ɔ 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T e t r a n d r i n e ;A i r w a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 ;A i r w a y r e m o d e l i n g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基因参与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涉及多种炎症细胞㊁炎性介质和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㊂Ⅱ型辅助性T 细胞(T h 2)介导的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㊁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哮喘显著的3个临床特征[1]㊂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炎症㊁过敏㊁氧化应激失衡和免疫失调等均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进程㊂中药单体粉防己碱(t e t r a n d r i n e ,T e t )是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根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㊂既往研究表明,T e t 具有消炎㊁镇痛㊁降血压㊁降血糖㊁抗肿瘤㊁抗矽肺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㊂新近研究证实,T e t 还具有抗过敏㊁抗氧化㊁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作用,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2-3]㊂本文将就T e t 的分子结构和药理特点㊁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T e t 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1 T e t 的分子结构和药理特点粉防己系防己科千金藤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也称汉防己㊁土防己等㊂在祖国医学中,粉防己根作为解热㊁镇痛和抗炎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㊂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粉防己根可用于治疗水肿㊁风湿和炎症性疾病等㊂粉防己含有多种生物碱,如T e t ㊁防己诺林碱㊁氧化防己碱㊁荷苞牡丹碱㊁防己醌碱㊁紫草醌碱㊁南天竹啡碱和无根藤新碱等,均有一定的临床药理作用㊂其中,T e t 的生物活性最强,并且备受瞩目㊂T e t 又名汉防己碱㊁汉防己甲素,源自中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块根,通过醇提㊁萃取㊁层析和结晶等工序所提取的生物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㊂T e t 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215~217ħ,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和乙醚等有机溶剂㊂T e t 分子式为C 38H 42N 2O 6,相对分子质量为622.73㊂T e t 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甲氧基(-O C H 3),2个氮甲基(N -C H 3)㊂其中,7位的-O C H 3与T e t 降压等功能关系密切,2和2ᶄ位的N -C H 3则可影响T e t 在胃肠道的吸收㊂T e t 类似物防己诺林碱分子结构中一个苄基异喹啉环上的-O C H 3被羟基(-OH )取代,使其对小鼠I L -5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佐证了T e t 分子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图1)[4]㊂作为粉防己的主要有效成分,T e t 具有消炎㊁镇痛㊁降血压㊁降血糖㊁抗肿瘤㊁抗矽肺㊁抗心律失常㊁抗血小板聚集和清除氧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㊂临床上,T e t 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㊁高血压㊁糖尿病㊁矽肺㊁中风㊁心律失常㊁乳腺癌和肺癌等疾病㊂药理研究证实,T e t 是一种钙离子(C a2+)拮抗㊃01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月第35卷第3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015,V o l .35,N o .3剂,可作用于C a 2+通道,影响C a2+跨膜转运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与利用㊂同时,T e t 能下调T 细胞蛋白激酶C (P K C )信号转导途径,抑制T 细胞增殖,破坏巨噬细胞完整性,抑制促炎因子释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调P 糖蛋白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增殖㊂因此,T e t 具有抗肝㊁肺纤维化,降低门脉高压㊁肺动脉高压以及抗肿瘤等作用㊂近来研究证实,T e t具有抗炎㊁抗过敏㊁抗氧化㊁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肺血管和气道平滑肌收缩,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彰显其在防治哮喘中的潜在作用[2-3]㊂图1 T e t 分子结构示意图2 哮喘的免疫学发病机制2.1 免疫-炎症反应 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㊂现公认,哮喘是树突状细胞(D C )介导的以T h 2优势免疫为特点的气道变应性疾病㊂T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刺激信号,即T 细胞受体(T C R )与抗原递呈细胞(如D C )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肽复合物相结合产生的识别信号(第一信号),以及T 细胞与D C 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相结合产生的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号)㊂其中,B 7-C D 28是最经典的协同刺激信号[5]㊂T h 1/T h 2免疫失衡仍是哮喘最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表现为T h 2亚群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T h 1亚群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6]㊂T h 2细胞因子(如I L -4㊁I L -5和I L -13)对哮喘的病理生理进程起关键作用㊂其中,I L -4可激活B 细胞产生I gE ,促进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㊂I L -5可激活嗜酸粒细胞,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白三烯C 4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黏膜分泌和平滑肌收缩㊂I L -13可调节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㊁黏液高分泌和气道高反应性[7]㊂核因子κB (N F -κB )经典途径参与调控炎症免疫反应相关的炎症介质㊁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酶等基因表达,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8]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 R K )㊁c -J u n 氨基末端激酶(J N K )和p 38激酶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P K )家族成员,调控N F -κB 在内的多种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9]㊂甲壳质酶样糖蛋白Y K L -40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㊂近来研究表明,哮喘患者血清Y K L -40水平增高,并与哮喘严重程度有关㊂Y K L -40可通过上调MA P K 与N F -κB 经典信号通路,诱导上皮细胞分泌I L -8,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进而介导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10]㊂2.2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过敏症)是指机体对环境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产生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㊂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变应原)可产生过强的T h 2免疫应答,促进变应原特异性B 细胞增殖,后者分泌大量I g E 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 gE 受体结合,呈现致敏状态㊂当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结合的I g E 产生交联,引起细胞过度活化和脱颗粒,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过敏毒素,出现局部炎症㊁水肿㊁血管扩张以及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㊂哮喘是临床常见的过敏症㊂I g 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变应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㊂血清总I g E 和特异性I g E 水平增高是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也是促使哮喘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11]㊂多种变应原如花粉㊁尘螨㊁蟑螂㊁奶制品㊁海鲜㊁细菌㊁真菌和病毒等均可诱发哮喘急性加重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唯一针对哮喘病因治疗的免疫疗法,可通过纠正T h 1/T h 2平衡失调㊁降低血清特异性I g E 水平,下调肥大细胞㊁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变应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12-13]㊂2.3 氧化应激 哮喘是一种伴随氧化应激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㊂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的生成超过抗氧化系统防御能力的一种状态㊂过度的活性氧/活性氮(R O S /R N S )产生将造成气道炎症加重㊁气道高反应性㊁平滑肌收缩㊁气道微血管通透性增加㊁黏液分泌亢进及趋化因子合成增多㊂哮喘发病过程中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氧化应激可优先诱导T h 1细胞向T h 2细胞分化和活化,导致T h 1/T h 2失衡,介导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加剧哮喘的严重程度,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促进气道重塑㊂哮喘患者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㊂据报道,变应原激发哮喘患者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 )活性显著降低,而且S O D 活性与气道阻塞㊁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相关[14-15]㊂2.4 气道重塑 气道重塑是慢性哮喘的一种特征性气道壁结构改变,包括气道壁增厚㊁基底膜变性㊁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或肥大,细胞外基质沉积,上皮下纤维化及新生血管增殖㊂表现为Ⅰ㊁Ⅲ㊁Ⅴ型胶原㊁纤维连接蛋白及细胞黏合素沉积增加,气道杯状细胞肥大,上皮下黏液腺增生,黏蛋白量增加,黏液过度分泌,黏液栓形成,导致气道狭窄㊁气流阻力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11]㊂转化生长因子β1(T G F -β1)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可调节炎症细胞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上皮下胶原沉积,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作用[16]㊂另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9)亦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密切相关㊂研究表明,哮喘患者B A L F ㊁唾液和血清中MM P -9均明显增高,且其增高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14]㊂3 T e t 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证实,T e t 具有消炎㊁镇痛㊁降血压㊁降血糖㊁抗肿瘤㊁抗矽肺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生物学活性㊂最近研究进一步佐证,T e t 具有抗炎㊁抗过敏㊁抗氧化㊁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作用,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2-3]㊂3.1 抗炎作用 T e t 是一种广谱抗炎药,其抗炎机制复杂,㊃11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月第35卷第3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015,V o l .35,N o .3几乎涉及炎症反应的每个环节,包括抑制炎症细胞定向趋化㊁黏附和吞噬活性㊁抗自由基损伤㊁抑制炎症介质释放㊁对抗炎症介质效应等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胞内C a2+浓度升高,抑制磷脂酰肌醇代谢,增加胞内c AM P水平,干扰跨膜信号转导,下调N F-κB经典信号通路均有关㊂业已证实,N F-κB经典信号通路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㊂研究表明, T e t能通过抑制IκB激酶(I K K)和N 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下调N F-κB经典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发生[17]㊂同时,T e t是一种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能降低胞内C a2+流,抑制N F-κB核易位及其与相应D N A位点结合,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过氧化物产生,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18]㊂早期研究证实,T e t在多种动物模型上均具有抗炎作用,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水肿,大鼠非特异性关节炎和卵白蛋白诱发的过敏性气道炎症等[3]㊂新近用佛波醇12-肉豆蔻酰13-乙酸酯+A23187刺激人肥大细胞系(HM C-1)的实验研究发现,T e t可抑制HM C-1上E R K1/2㊁J N K1/2和IκBα磷酸化㊁降解,抑制N F-κB激活,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T N F-α㊁I L-6和I L-8表达[2]㊂T e t是否可通过抑制Y K L-40介导的I L-8分泌增加,进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发生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㊂此外,T e t可下调C D4+和C D8+T细胞亚型中T h1和T h2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如I L㊁前列腺素㊁白三烯㊁T N F-α和一氧化氮)产生,抑制单核细胞㊁巨噬细胞㊁淋巴细胞㊁中性粒细胞㊁自然杀伤细胞和肥大细胞功能,抑制C D3+T细胞上H L A-D R㊁C D23和C D25表达㊂动物体内实验发现,T e t 能抑制多种炎症反应,如关节炎㊁胰腺炎㊁内毒素血症和肝炎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㊁白三烯D4㊁缓激肽和组胺诱导的豚鼠气道微血管渗出,还可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抑制白三烯B4和超氧阴离子(O2-)释放,降低C a2+浓度,抑制脂多糖(L P S)㊁二氧化硅等介导的N F-κB活化及N F-κB依赖性报告基因表达[3,18]㊂3.2免疫调节作用 T e t具有多种免疫抑制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㊂多项研究证实,T e t对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选择性抑制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特别是在T细胞增殖和分化阶段㊂在体外,T e t可抑制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㊂在人外周血T细胞中,T e t能抑制C D28协同刺激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并有效抑制C D28协同刺激的N F-κB 活性[19]㊂T e t还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能有效促进人外周血T细胞凋亡㊂重要的是,与静息T细胞相比,T e t对活化T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强㊂然而,T e t也可能不是直接下调C D28信号通路,因T C R介导的信号也受T e t抑制㊂T e t调控T C R下游信号的研究显示,T e t可特异性抑制P K C依赖信号通路,提示T e t能通过下调P K C-N F-κB经典信号通路,转而抑制T C R活性㊂T e t的免疫抑制作用也表现于其他免疫效应细胞,如B细胞㊁巨噬细胞㊁单核细胞㊁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㊂体液免疫中,T e t可显著抑制B细胞合成和分泌I g E㊂早期研究表明,T e t可明显抑制L P S介导的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㊂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T e t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趋化因子分泌,阻止单核细胞迁移㊂另外,T e t还可抑制活化单核细胞分泌I L-1㊁T N F-α㊁I L-6和I L-8㊂有趣的是,T e t不仅抑制细胞因子产生,还能阻止细胞因子介导的肺组织损伤,提示T e t可能直接阻断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20]㊂3.3抗过敏作用 T e t对Ⅰ~Ⅳ型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介质具备广泛的抑制作用㊂经静脉或灌胃给予T e t能抑制Ⅰ型过敏症如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抑制致敏豚鼠气管和肺组织过敏性收缩,雾化吸入T e t能保护致敏大鼠不致发生变应原诱发的肺阻力增加和肺动态顺应性降低㊂在过敏性结膜炎小鼠模型上,T e t能显著抑制结膜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色甘酸钠作用相当㊂T e t亦能抑制Ⅱ㊁Ⅲ和Ⅳ型过敏症,如豚鼠嗜异性皮肤血管炎㊁小鼠绵羊红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和2,4-二硝基氟苯介导的接触性皮炎㊂小鼠心脏抑制实验发现,T e t可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抑制小鼠心脏排斥反应,延长其存活时间㊂另外,T e t可显著抑制致敏豚鼠肺部过敏原或过敏反应慢反应物质(S R S-A)诱导的过敏性介质释放,且能拮抗过敏性介质的作用㊂研究显示,T e t可逆转和抑制B A L F中S R S-A的生物活性㊂雾化吸入T e t能抑制组胺和乙酰胆碱或S R S-A诱导的豚鼠哮喘发作及组胺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㊂T e t的抗过敏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细胞和气道平滑肌细胞上C a2+内流有关[3]㊂3.4抗氧化作用近期研究证实,T e t具有抗氧化功能,能抑制炎症细胞产生R O S(包括过氧化氢㊁羟自由基和O2-),减轻氧化应激,减少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降低黏液分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㊂哮喘患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多,造成肺损伤的同时又能引起自由基反应播散,加重炎症反应和肺损伤[15]㊂T e t能显著抑制石英引起的脂质过氧化,避免上述现象发生㊂预先给予T e t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诱导的谷氨酸盐释放㊁胞内C a2+浓度及R O S产生㊂肺泡巨噬细胞上,T e t 能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酶原和二氧化硅诱导的氧耗㊁O2-释放及过氧化氢产生㊂此外,T e t可增加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㊁B A L F和血清S O D活性,并且其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18]㊂3.5抗纤维化作用 T e t是国内治疗尘肺病的主要药物㊂众多证据表明,T e t能抑制I L-1和T N F-α产生,直接或间接抑制胶原基因转录及胶原合成㊂长期应用T e t能降低矽肺患者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21]㊂大鼠体内实验证实,T e t能减少黏多糖和脂质含量,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 R N A水平,抑制矽肺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实验性矽肺的发展[3]㊂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发现,T e t可通过下调E R K1/2-I K K-IκBα-N F-κB信号通路,抑制MM P-9活性和一氧化氮产生,从而抑制靶细胞炎症反应[22]㊂体外实验亦表明,T e t呈剂量依赖方式减少人肺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透明质酸产生,并无明显不良反应㊂低剂量T e t可拮抗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刺激活性[3]㊂信号转导分子S m a d7(d r o s o p h i l a m o t h e r s a g a i n s td e c a p e n t a p l e g i ch o m o l o g7)是T G F-β信号㊃21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月第35卷第3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5,V o l.35,N o.3通路的抑制因子,其活性失调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㊂研究表明,T e t可通过上调S m a d7㊁抑制T G 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抑制T G 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激活[23]㊂除草醚诱发先天性膈疝大鼠模型上,T e t能通过抑制T G F-β1和内皮素1的表达,改善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学改变[24]㊂哮喘模型中T e t能否通过下调T G F-β1和内皮素1表达或抑制MM P-9活性,抑制哮喘气道重塑发生,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㊂3.6 T e t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早期T e t气雾剂临床试验证明,T e t具有广谱抗过敏和抗炎作用㊂研究纳入146例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并给予定量T e t吸入㊂结果显示,患者哮喘症状迅速缓解,总体有效率达84%㊂其中, 48.63%的患者对T e t反应极佳,疗效与平喘气雾剂(含异丙肾上腺素和愈创木酚甘油醚)相同,而且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㊂T e t组有40例患者测定了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㊁F E V1和平均最大呼气流量等),治疗后的平均值仅轻微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结果表明,雾化吸入T e t无疑能缓解哮喘症状,至于试验数据缺乏统计学意义,可能缘于大部分患者均伴有肺气肿㊂T e t气雾剂无异味,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悸和心律失常,说明T e t既安全又有效[3]㊂显然,雾化吸入T e t为治疗哮喘等变应性疾病提供了新方法㊂4结语和展望诚然,哮喘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反应㊁氧化应激㊁神经及遗传因素等[25-26]㊂仅仅针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某一方面进行治疗,并不能真正达到控制哮喘之目的㊂既往众多的研究表明,T e t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肺功能和气道结构,如调控多种细胞内C a2+代谢,干扰跨膜信号转导㊂就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而言,T e t在过敏模型和实验矽肺中的作用尤为突出㊂T e t具有抗炎㊁抗过敏㊁抗氧化㊁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可拮抗哮喘发病相关的多种因素㊂而且,作为中药单体,T e t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用于哮喘防治可能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㊂深入研究T e t干预哮喘发病的分子机制,明确T e t防治哮喘的潜在作用和靶标,据此研发基于T e t的新型平喘药物,有望为今后防治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带来新的前景㊂参考文献[1] G u X Y,Z h o u L F,Z h a n g M S,e ta l.T a r g e t e d N F-k a p p a Bi n h i b i t i o n o f a s t h m a t i c s e r u m-m e d i a t e d h u m a n m o n o c y t e-d e r i v e d d e n d r i t i c c e l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i n a t r a n s e n d o t h e l i a lt r a f f i c k i n g m o d e l[J].C e l l I mm u n o l,2009,260(1):14-20.[2] K a n g O H,A nH J,K i mS B,e t a l.T e t r a n d r i n e s u p p r e s s e s p r o-i n f l a mm a t o r y m e d i a t o r s i nP MA p l u sA23187-i n d u c e dHM C-1c e l l s[J].I n t JM o lM e d,2014,33(5):1335-1340. [3] X i eQM,T a n g H F,C h e n J Q,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o n s o ft e t r a n d r i n ei ni n f l a mm a t o r y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s[J].A c t aP h a r m a c o l S i n,2002,23(12):1107-1113.[4] C h o iH S,K i m H S,M i n K R,e t a l.A n t i-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 so f f a n g c h i n o l i n e a n d t e t r a n d r i n e[J].JE t h n o p h a r m a c o l,2000,69(2):173-179.[5] Z h o uL F,Z h a n g M S,H uA H,e t a l.S e l e c t i v e b l o c k a d e o fN F-k a p p a B b y n o v e l m u t a t e d I k a p p a B a l p h a s u p p r e s s e s C D3/C D28-i n d u c e da c t i v a t i o no fm e m o r y C D4+Tc e l l s i na s t h m a[J].A l l e r g y,2008,63(5):509-517.[6] W a n g W L,L i H Y,Z h a n g M S,e t a l.T h y m i c s t r o m a ll y m p h o p o i e t i n:a p r o m i s i n g t h e r a p e u t i ct a r g e tf o r a l l e r g i cd i se a s e s[J].I n tA r c hA l l e r g y I mm u n o l,2013,160(1):18-26.[7] E n d oY,H i r a h a r aK,Y a g iR,e t a l.P a t h o g e n i cm e m o r y t y p eT h2c e l l si n a l l e r g i ci n f l a mm a t i o n[J].T r e n d sI mm u n o l, 2014,35(2):69-78.[8] Z h o u L F,C h e n L,Z h u Q,e ta l.U n u s u a ll i f e-t h r e a t e n i n gR o s a i-D o r f m a nd i s e a s eo ft h et r a c h e a:r o l eo f N F-κB[J].T h o r a x,2010,65(10):927-929.[9] L i u W,L i a n g Q,B a l z a r S,e t a l.C e l l-s p e c i f i c a c t i v a t i o n p r o f i l eo f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s i g n a l-r e g u l a t e dk i n a s e1/2,J u n N-t e r m i n a lk i n a s e,a n d p38m i t o g e n-a c t i v a t e d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s i na s t h m a t i c a i r w a y s[J].J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2008,121(4):893-902.[10] T a n g H,S u nY,S h i Z,e t a l.Y K L-40i n d u c e s I L-8e x p r e s s i o nf r o mb r o n c h i a l e p i t h e l i u m v i a MA P K(J N K a n dE R K)a n dN F-κB p a t h w a y s,c a u s i n g b r o n c h i a l s m o o t h m u s c l e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 d m i g r a t i o n[J].JI mm u n o l,2013,190(1): 438-446.[11]苗伟伟,汪凤凤,刘洪泱,等.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新视角:免疫球蛋白E[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67-370.[12] B u r k sAW,C a l d e r o n MA,C a s a l eT,e ta l.U p d a t eo na l l e r g yi mm u n o t h e r a p y: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 o fA l l e r g y,A s t h m a&I mm u n o l o g y/E u r o p e a n A c a d e m y o f A l l e r g y a n d C l i n i c a lI mm u n o l o g y/P R A C T A L Lc o n s e n s u sr e p o r t[J].J A l l e r g yC l i n I mm u n o l,2013,131(5):1288-1296.e3.[13]谢林艳,闫兆,刘洪泱,等.支气管哮喘免疫耐受的新视角:核因子κB非经典途径[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 34(1):69-74.[14] M a k J C,H oS P,H oA S,e t a l.S u s t a i n e d e l e v a t i o no f s y s t e m i c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e x a c e r b a t i o n a n dr e m i s s i o no f a s t h m a[J].I S R N A l l e r g y,2013,2013:561831.[15] Z u oL,O t e n b a k e rN P,R o s eB A,e t a l.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 so fr e a c t i v eo x y g e n s p e c i e s-r e l a t e d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 a s t h m a[J].M o l I mm u n o l,2013,56(1-2):57-63.[16] Y a n g Y,Z h a n g N,L a nF,e t a l.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f a c t o r-b e t a1p a t h w a y s i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a i r w a y d i s e a s e s[J].A l l e r g y,2014,69(6):699-707.[17] Z h a o H,L u o F,L i H,e t a l.A n t i n o c i c e p t i v e e f f e c t o ft e t r a n d r i n e o nL P S-i n d u c e dh y p e r a l g e s i av i a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o fI K Kβp h o s p h o r y l a t i o n a n d t h eC O X-2/P G E2p a t h w a y i nm i c e[J].P L o SO n e,2014,9(4):e94586.[18] C h e nY,T s a i Y H,T s e n g S H.T h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e t r a n d r i n e a s ap r o t e c t i v e a g e n t f o r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J].M o l e c u l e s,2011,16(9):8020-8032.[19] H oL J,J u a n T Y,C h a o P,e ta l.P l a n ta l k a l o i dt e t r a n d r i n ed o w n re g u l a t e s I k a p p a B a l p h a k i n a s e s-I k a p p a B a l p h a-N F-㊃31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月第35卷第3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5,V o l.35,N o.3k a p p a B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i nh u m a n 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 Tc e l l[J].B r JP h a r m a c o l,2004,143(7):919-927.[20] L a i J H.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o r y e f f e c t s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o f p l a n ta l k a l o i d t e t r a n d r i n e i n a u t o i mm u n e d i s e a s e s[J].A c t aP h a r m a c o l S i n,2002,23(12):1093-1101.[21] F uN F,L u oC H,W uJ C,e ta l.C l e a r a n c eo f f r e es i l i c a i nr a tl u n g sb y s p r a y i n g w i t hc h i n e s eh e r b a lk o m b u c h a[J].E v i dB a s e dC o m p l e m e n tA l t e r n a tM e d,2013,2013:790792.[22] W uC J,W a n g Y H,L i nC J,e t a l.T e t r a n d r i n ed o w n-r e g u l a t e sE R K/N F-κBs i g n a l i n g a n di n h i b i t sa c t i v a t i o n o f m e s a n g i a lc e l l s[J].T o x i c o l I nV i t r o,2011,25(8):1834-1840.[23] C h e nYW,L i D G,W u J X,e t a l.T e t r a n d r i n e i n h i b i t s a c t i v a t i o no f r a t h e p 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l l s s t i m u l a t e d b y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g r o w t hf a c t o r-b e t ai n v i t r o v i a u p-r eg u l a t i o n o f S m a d7[J].JE t h n o p h a r m a c o l,2005,100(3):299-305.[24] X u C,L i u W,C h e n Z,e ta l.E f f e c to f p r e n a t a lt e t r a n d r i n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n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f a c t o r-b e t a1l e v e l i nt h e l u n g o fn i t r o f e n-i n d u c e dc o n g e n i t a l d i a p h r a g m a t i ch e r n i a r a tm o d e l[J].JP e d i a t r S u r g,2009,44(8):1611-1620. [25]汪凤凤,苗伟伟,刘洪泱,等.布地奈德上调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I D O㊁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3,7(4):5-8.[26] Z h o uL F,Z h a n g S J,S h a oY F,e t a l.Au n i q u e l i f e-t h r e a t e n i n gm e d i a s t i n a l l i p o s a r c o m am i m i c k i n gp l e u r a l e f f u s i o n[J].A mJ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12,186(1):106.(收稿日期:2014-06-06﹏﹏﹏﹏﹏﹏﹏﹏﹏﹏﹏﹏﹏﹏﹏﹏﹏﹏﹏﹏﹏﹏﹏﹏﹏﹏﹏﹏﹏﹏﹏﹏﹏﹏﹏﹏﹏﹏﹏﹏﹏﹏﹏﹏﹏)㊃简讯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呼吸内镜分会顾问:杨仁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广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强上海长海医院李时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金发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国本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主任委员:王洪武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委员:陈良安解放军总医院赖国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张杰北京天坛医院曾奕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术委员(按姓氏字母排序):白冲上海长海医院蔡志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成水温州医学院陈正贤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建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王平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润浦河北保定第二中心医院林殿杰山东省立医院林科雄重庆市新桥医院吕莉萍安徽省胸科医院柯明耀厦门第二中心医院马壮沈阳军区总医院荣福广东顺德人民医院孙加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田庆解放军总医院王昌惠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继旺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萍北京306医院王孟昭北京协和医院王晓平山东胸科医院王臻北京朝阳医院吴琦天津海河医院谢宝松福建省立医院徐兴祥江苏苏北人民医院赵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章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黎明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周红梅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周云芝煤炭总医院秘书长:林殿杰(兼)山东省立医院秘书:张楠煤炭总医院梁素娟煤炭总医院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里29号煤炭总医院肿瘤内科联系电话:张楠010-********-2266,T e l:135********梁素娟010-********,T e l:151********㊃412㊃国际呼吸杂志2015年2月第35卷第3期I n t JR e s p i r,F e b r u a r y2015,V o l.35,N o.3。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粉防己碱药物简介
【药理及应用】对心脏有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及负性传导作用,并降低心肌耗氧量。
可延长心肌的不应期和房室传导。
可增加心肌血流量。
可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降压时无反射性心率增快,由于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可增加。
这些作用均与其钙拮抗作用有关。
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轻度高血压,口服,每次100mg,1日3次。
亦可用于重症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静注,1次120~180mg,1日2次。
(1)不良反应较轻、较少。
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轻度嗜睡、乏力、恶心、腹部不适,个别人眼后大便次数增加。
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2)静注部位可能发生疼痛或静脉炎。
粉防己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粉防己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摘要:粉防己是一味常用的重要药材。
在防己中,已有大量的化学成分被分离、鉴定,其中生物碱、甾体、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粉防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些化学成分中,以生物碱类最为普遍,由于其具有大量的骨架和良好的药理作用,现已成为中药药理基础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粉防己;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中药粉防己[1] ,粉防己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其漫长的使用历史中,关于其药用植物来源历来有争论,许多医学学者把它分成了两大类,即:汉防己和木防己,结合其功效更是如此,两者的作用更是相辅相成,概括起来就是:汉防己利水消肿,而木防己偏于祛风止痛[2]。
我国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不下二十余种,其中大多数都属防己科和马兜铃科,但因为马兜铃科药物具有明显的致癌特性,使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迄今为止,《中国药典》2020年版修订的中药材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S.More)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3]。
其亦称石蟾蜍、山乌龟、汉防己、倒地拱、金丝吊鳖、白木香。
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国有很大的应用。
它首次记载在于《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是一种在中国广泛使用的重要药用植物,浙江、安徽、福建等地都有分布。
它是在秋季收获的。
晒干后切成片。
其味苦、性凉,具有消肿、利尿、祛风止痛等作用。
对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镇痛、抗炎、降压、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4]。
一、粉防己的主要活性成分迄今为止,已知的在防己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的类型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以及甾体类,而其中生物碱类的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这一直是研究中药防己治疗特性所依据的物质基础的主要方向之一。
生物碱是一种结构复杂、应用范围广的含氮化合物,是中药的主要活性物质。
目前已知生物碱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氨基酸途径获得的,另一种是通过戊二羟酸 (异戊烯) 途径获得的,另一类是由生物碱类物质的通道得到的。
粉防己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粉防己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志荣;李定国;陆汉明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
【年(卷),期】2000(16)5
【摘要】粉防己碱是千金藤属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主要生物活必忝分,属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近年研究资料表明粉防己碱是①一种Ca^2+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滞质膜电压或受体依赖性Ca^2+通道,抑制细胞外Ca^2+内流和细胞内Ca^2+动员,保护肝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免受毒物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但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内Ca^2+动员,诱导细胞死亡;②粉防己碱能够下调T细胞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途径,抑制T细胞增纱2分泌
【总页数】1页(P488)
【作者】王志荣;李定国;陆汉明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上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
【相关文献】
1.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朱洪剑;辛国松;王聪然;宋尚纯;宋明昊
2.粉防己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敖行述;何华美;张乐之
3.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郭敏;张如意;蔡飞
4.粉防己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孔晓旭;左红艳;李杨
5.粉防己碱对大鼠膀胱平滑肌的药理作用 [J], 胡敏;姚伟星;夏国瑾;江明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己功效的药理学研究
防己功效的药理学研究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粉防己根含十余种生物碱。
防己味苦、辛,性寒。
归膀胱、肺经。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防己。
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之功效。
(1)抗炎粉防己碱、防已诺林碱皮下注射能明显减轻大鼠甲醛性关节肿胀、家兔耳壳烧伤所致炎性水肿,静脉注射粉防己碱可使大鼠背部气囊角叉菜胶炎症血管通透性降低,同时中性白细胞的游出和β-葡萄糖醛酸酶释放显著减少。
体外实验证明,粉防己碱能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抑制中性白细胞的黏附、游走、趋化、吞噬功能。
粉防己碱产生抗炎作用的同时,可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也降低末梢血中嗜酸性白细胞数,切除垂体后仍有此作用,但切除肾上腺后则上述作用消失,说明粉防已碱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发挥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粉防己碱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能显著抑制PHA、ConA等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呈现很强的抑制作用,也能抑制抗体的生成,说明粉防己碱有免疫抑制作用。
粉防己碱能明显降低蛋清所致家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减轻病理损伤。
对慢反应物质(SRS-A)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以及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喘息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甩,并能抑制天花粉等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粉防己碱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过敏作用与钙通道的阻滞有关。
(3)镇痛热板法证明防己水煎剂有镇痛作用,与川乌合用可使作用持续时间延长至24小时以上。
2.其他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粉防己碱使猫右心室乳头肌或豚鼠左心房标本收缩力下降,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也下降,明显降低麻醉犬心肌收缩性能和泵功能,减慢心率,作用与戊脉安相似。
粉防己碱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氯仿等所致动物心律失常,对窦房传导功能和自律性有抑制作用。
降压:粉防己碱对麻醉猫、家兔灌胃和注射给药均有显著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
粉防己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 述粉防己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尚雯倩0张艾民0付 燕6,孔 宁0刘新苑1(1.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淄博255000; 9c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255000 )[关键词]粉防己碱;抗肿瘤;作用机制dal : 1. 3969/j. issn. 103 -8849.2021.03.023[中图分类号]R235.0 [文献标识码]A粉防己碱又名汉防己甲素,是一种双节基异唾 咻类生物碱,主要从中药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S. Moor)根中提取,属于天然产物。
其化学结构为2 -径基-4 -甲氧基苯乙酮,分子式为 C38H46N6O6,呈无色针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粉防己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 钙通道阻滞剂、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抗氧化,抗癌,抗菌等作用[1。
近年来针对粉防己碱抗肿瘤作 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对肝癌、肾癌、鼻咽癌、乳腺 癌、宫颈癌、结肠癌、口腔癌和前列腺癌等[6「9多种 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粉防己碱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其作为 肿瘤 的前 。
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是通过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肿瘤进展过程中,异 常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增殖常伴有细胞周期的失调[14。
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由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 dependent kinua),CDK )和细胞周期蛋白协同控制的。
因此,细胞周期蛋白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1。
有研究显示粉防己碱可以抑制Huh -5肝癌细胞的增殖,药物作用24 h 和48 h 后的IC50分别是20.6和3.0 ^M [0]。
随着粉防己碱浓度的增加,S 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下降,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
Chen 等[3]发现粉防己碱对786 - 0,769 - P 和[通信作者] 张艾民,E-maii : 3 **************[基金项目]淄博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618kj01040 );淄博市妇幼保健WW 内基C 项目(Q2015009)[文章编号] 108 -8849(2021)03 -0324 -06ACHN 肾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
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防⼰的药理作⽤及临床应⽤研究进展2019-08-12[摘要] 防⼰,⼜名粉防⼰、汉防⼰,是我国传统常⽤中药之⼀,味苦、⾟,性寒,具有祛风湿、⽌痹痛、利⽔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于治疗风湿痹证、⽔肿、⼩便不利、脚⽓肿痛、湿疮肿毒等。
防⼰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物碱,包括粉防⼰碱、防⼰诺林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防⼰及其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原微⽣物、抗肿瘤、抗⾼⾎压、抗⼼律失常、抗⼼肌缺⾎、抗纤维化、抗矽肺、抑制瘢痕等⽅⾯均具有⼴泛的药理活性,应⽤前景⼴阔。
临床上常将防⼰与其他中药组⽅配伍应⽤,主要⽤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管疾病、肿瘤、⾼⾎压、肝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常⽤的代表⽅剂有防⼰茯苓汤、防⼰黄芪汤、⼰椒苈黄丸、宣痹汤、复⽅汉防⼰颗粒等。
该⽂对防⼰的药理作⽤及临床应⽤进⾏了综述,为中药防⼰的进⼀步开发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防⼰;药理作⽤;临床应⽤;类风湿关节炎;⼼⾎管疾病;肿瘤[Abstrac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one of the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hich has bitter and pungent taste as well as cold properties. It can subside edema, get rid of rheumatism and relieve pain. Therefore, it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 arthralgia, edema, dysuria, athlete's foot, swollen wet sores and other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mainly composed of dual-benzyl isoquinoline alkaloids, including tetrandrine, fangchinoline and so on. Modern pharmacology research shows tha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have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the anti-inflammatory, anti-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ti-tumor, anti-hypertensive, anti-arrhythmic,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anti-fibrosis,anti-silicosis, inhibiting scar and other aspects, with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s often applied with compatibility of other Chinese medicines in clinically, and has achieved obvious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hypertension, liver ascites and other diseases. There are som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s, such as Fangji Fuling decoction, Fangji huangqi decoction, Jijiao Lizhuang pill, Xuanbi decoction, and compound Hanfangji granule.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re review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Stephania Tetrandrae Radix;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rheumatism arthralgia; anti-inflamma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umor防⼰,⼜名粉防⼰、h防⼰,是传统的常⽤中药之⼀,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直被作为祛风湿药使⽤。
中药材 粉防己 概述说明
中药材粉防己概述说明功能主治简介:用法用量:【别名】:汉防己、白木香【汉语拼音】:fenfangji【成份】:含多种异喹啉生物碱,主要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二甲基粉防己碱(dimethyltetrandrine)以及小檗胺(berbamine)等。
【加工采集】:秋季采挖,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或纵剖,干燥。
【药材鉴别】: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或块状,常弯曲,弯曲处有缢缩的横沟而呈结节状。
表面淡灰黄色,可见残存的灰褐色栓皮、细皱纹、皮孔;纵剖面黄白色,有导管束条纹。
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木部占大部分,棕色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
饮片性状:多为圆形、半圆形片或呈不规则碎片状,厚约1 mm;切面黄白色,皮部薄,形成层环明显,棕黑色的导管束与黄白色的射线形成放射状或不规则的花纹。
【炮制】:1.将原药除去杂质,于清水中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2.炒防己。
取防己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药理作用】:1、抗炎、抗过敏作用: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有镇痛作用及抗炎作用;粉防己有抗过敏作用。
2、对心血管作用:粉防己碱有解热、利尿及抗过敏休克作用;对大鼠瓦克瘤肉瘤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
3、对血小板作用:粉防己碱于体外试验,能明显抑制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
对兔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也有抑制作用。
4、抗癌作用: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对L7712和S180癌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其ID50.分别为2.6、3.5和27.5、24.5mg/L,它们对L7712细胞DNA 合成的抑制是由于DNA复制模板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它们对该两种癌细胞DNA和RNA的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蛋白质合成抑制作用较弱。
防己总生物碱对横纹肌有一定松驰作用;其碘甲烷或溴甲烷衍生物“汉肌松”具肌肉松弛作用。
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的开题报告
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放疗作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然而,放疗的局限性在于肿瘤细胞的抗放射性,因此,需要寻找与放疗联合应用的辅助治疗方法,提高肝癌的放疗敏感性。
粉防己碱是一种从植物粉防己中提取的天然产物。
已有研究表明,粉防己碱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对于肝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够增强化疗和放疗对肝癌的敏感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凋亡以及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探究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粉防己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影响机制。
2. 探究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将HepG2和Bel-7402细胞株随机分为三组:粉防己碱处理组、放疗组和粉防己碱与放疗联合处理组,分别使用单独粉防己碱、单独放疗、粉防己碱与放疗联合处理肝癌细胞,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放射敏感性等指标,研究粉防己碱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
3. 探究粉防己碱对放射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观察粉防己碱对放射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粉防己碱对放疗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研究意义通过探究粉防己碱对肝癌的影响机制,了解其所具有的抗肿瘤和增强放疗敏感性等作用,为辅助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为临床肝癌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精准治疗、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粉防己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_王辉
国药学杂志 , 1998, 33( 5) : 269. 王亚明 . 周开亚 , 吴平 , 等 . 中药材龟板 和鳖甲中 DNA 的提 取 与扩增[ J] . 药学学报 , 1996, 31: 472. 王义权 , 周开亚 , 徐珞珊 , 等 . 金钱白花蛇其伪品的 Cyt b 基 因
通过检索近 年来的有 关文献资料 , 进行 整理和归纳 。 结
果 粉防己 碱具有抗心律失常 、 抗心肌 、 脑、 肾缺血 、 抗高 血压 、 抗炎 、 抗肿 瘤多药 耐药性 等多种 药理作 用 , 主 要与其 直接或 间 接拮抗钙离子通道和钙调蛋白有关 。 结论 关键词 粉防己碱 ; 药理作用 ; 钙通道拮抗剂 文章编号 : 1001- 2494( 2000) 12- 0800- 03 缩。分子水平实验表明 Tet 能抑制高 K+ ( 65. 4 mmol L- 1 ) 和 1 mol L- 1肾上腺素 ( NE) 激 发的 大鼠主 动脉 平滑肌 Ca2+ 内 流 [4] , 提示 其 降 压 机 制 可 能 是 抑 制 了 L -型钙通道和 拮抗 Ca2+ 对主动 脉的 收 缩作 用。 近来 研 究表 明 , Tet 0. 03 mol kg
800
稳定 生 物
。
静脉注射 Tet 3 mg kg
- 1
可显著降 低自发 性
高血压大鼠 的 平均 动 脉压 , 抑 制 主动 脉平 滑 肌的 持续 性 收
Chin Pharm J , 2000 December , Vol . 35 N o. 12
的脑电活动 , 可降低脑静脉血中乳酸 脱氢酶和磷 酸肌酸激 酶 含量。Ca
2+
内流 , 减 轻脑 水
肿 , 一定程度上逆转 了上 述病理 过程 , 对 脑缺 血损伤 有明 显 的保护作用 [8] 。Tet 的脑 缺氧保护作用与其抑制 L - 型和 N -型 钙通道的长时间 开放 有关 , 致钙 内流 减少 , 减 轻细胞 内钙 超 载引起的损伤 , Tet 对 缺氧 诱导 的钙通 道开 放的 抑制 作用 可 能是通过作 用于细胞膜 后细 胞内某 种信 号转 导机制 再影 响 钙通道的活力 3
粉防己碱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_万江华
参考文献1 孟迅吾,周学瀛.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4)∶246.2 Regin ster J YL.Tr eatm ent of bone in elderly su bjects.H orm Res ,1995,43∶83.3 礼莱.2000年的“爆炸性”药物.药学进展,1993,17(3)∶169.4 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07.5 Kam inuma T ,Iida T,Tajima M ,et al .Expression of hu-man calcitonin in E scherichia coli .Biochem.En g.2001,Proc.As ia-Pac.Bioch em.Eng.C on f.Tokyo:Springer,1992∶38.6 M yake T ,S as aki T,T suku mo K,et al .Calcitonin fus ionprotein s preparation .J P 052255391,1993-10-5.7 T ajim a M .High-level syn th esis of recombin ant hCT in E .coli .J Fer ment Bioeng ,1991,72(5)∶362.8 Ish ikawa J ,Kaw aguchi J ,T amaok i H.Production of hu-man calcitonin as tandem ly repeat fusion protein.JP 05320196,1993-12-3.9 Ray M VL,Duyne PV,Bertelsen AH,e t al .Production ofr ecomb inatant salm on calcitonin by in v itro amid ation of an Escher ichia coli produ ced precurs or peptide.Bio /T ech -nology ,1993,11∶64.10 王翔林.C -末端酰胺化酶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995,15∶22.11 Breddam K ,M eldal M ,Aasmu l OS ,et al .An engymaticproces s for th e 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grow th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 and peptides u seful as intermediates in the proces s.W O 91/18998,1991-12-12.12 Hen riksen DB,Rolland M ,Jak obsen M H,et al .C-terminalam idation of calcitonin by carboxypeptidas e Y catalyzedtran speptid ation w ith a photocleavable nucleoph ile.Pep-tide Research ,1992,5(6)∶321.13 龚岳亭.生物活性多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5214 M oe GR,Kaiser ET.Des ign,s ynthes is,and characteri-gation of a m odel peptid e having protent calcitonin-lik e b iological activity.B iochemistry ,1985,24∶1971.15 Epand RM ,Epand RF,Orlow ski RC,et al.Conform ationalflexibil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almon calcitonin .B ioc hemistry ,1986,25∶1964.16 王明远.激素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64.17 Arvin te T,C udd A,Dr ake AF.Th e structure and mecha-nis m of formation of h uman calcitonin fibr ils.J B iol Che m ,1993,268(9)∶6415.18 M otta A ,Pos tore A ,Goud NA ,et al .S olution con forma-tion of salmon calciton in in sodium dodecyl s ulfate mi-celles as determined by two-dim ens ional NM R and dis-tance geometry calculations.B ioc hemistry ,1991,30∶10444.19 Inoue A ,Shik ano M ,komatsu Y ,et al .Stru cture /activityrelations hip of eel calciton in.Eur J B ioc hem ,1991,201∶607.20 Nakamuta H,Orlow sk i RC,E pand RM.Evidence for cal-citon in receptor heterogeneity.End ocrinology ,1990,127(1)∶163.21 Gorn AH,L in HY,Yamin M ,et al .C loning,characteriza-tion,and express ion of a human calcitonin r eceptor from an ovarian carcinoma cell line .J Clin I nve st ,1992,90(5)∶1726.22 T KT ′s non-viral gene therapy.S crip ,1993,(1848)∶25.(收稿:1995-09-26)粉防己碱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万江华 方玉华(重庆63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摘要 目的:综述近年来粉防己碱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