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合集下载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二、课程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合作探究一.根据教材分析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的搭配空前的思想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知识与能力(1)概述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对1924年到1935年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国情,科学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

情感、与价值观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的道德情操;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共产党成立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教学过程一.五四风雷1.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提出了灭亡的“二十一条”,反帝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政治: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国内阶级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阶级: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为一批先进分子所接受,为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1919年初,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平会议。

向和会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可是,和会拒绝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运动的爆发和经过阶段中心主力斗争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青年学生学生集会游行、罢课阶段6月初一6月底上海工人阶级学生、工人、商人的“三罢”斗争3.结果:胜利为:(1)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意义: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理解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4)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使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历史资料认读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历史事件分析,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和继承五四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史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教学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洪秀全、孙中山的图片。

师:他们领导了什么歌名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师:那么结果怎么样?生:失败了师:那么我们从中有得到什么历史教训?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师: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五四运动,它所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ppt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一)五四运动的含义师:遥望北大红楼(ppt显示图片),注目民主广场,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关于五四呢,一个是政治的“五四”,这主要突出的是其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另一个是文化的“五四”,这包括了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 学生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 学生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中共创立,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2.过程与方法:教材研读概括。

多角度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国共合作与分裂是目标分合与阶级斗争的结果。

一、五四运动【自主学习】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口号、经过、意义?知识扩展: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比较【合作探究】1、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军阀混战,抓丁充军,1914年,中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则为85万多人;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二: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人民苦不堪言。

材料三: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惨惨凄凄;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材料四: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2、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和手无寸铁的群众面对反动政府的严厉镇压,最终却取得胜利,你有何认识?你能体会到他们的什么精神?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主学习】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标志?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材料一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当即组织全站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主备人:王敏审核:高一年级历史组使用人:一、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探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3、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课本P66、67完成以下任务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原因: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经过:第一阶段:爆发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第二阶段:高潮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2、五四运动爆发的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工人阶级具备成为领导阶级的能力,能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任务二:阅读课本P67、68完成以下任务1、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

(1)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1921年7月23日;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详见P67、68)(2)一大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当时的国情?为什么?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 能够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1. 教材:包括相关教科书和参考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农奴制度和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等;2.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2.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案例分析与实例展示(20分钟)1. 提供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案例,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想和主张;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国家的革命有何异同之处?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 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3.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3.选择一位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并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人物评传,字数在600字左右。
4.根据课堂所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用表格形式进行梳理,以便直观地展示两者的异同。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主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制作一份历史课件,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如辛亥革命等。通过简要回顾,使学生明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背景下,正式引入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e.课后实践:设计相关课后作业,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6.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500字
1.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阐述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2.分阶段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强调各个阶段领导力量、斗争策略和人民群众的伟大斗争。
3.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形势的有利影响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史料解读、实证研究和历史评价的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课堂讨论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五四风雷”一目的学习,能够熟练背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及意义,说明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学生通过“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目的学习,能熟练背诵中共成立的条件,识记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并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含义。

3.学生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的学习,能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角度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4.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1、2段及P68“学思之窗”中的材料,从中共、国民党等角度概述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指出国共合作的标志、指导思想、形式及影响。

5.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2、3段,说出北伐战争的前提条件、口号、目的、对象,梳理北伐战争的过程并说出其历史意义。

6.学生通过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第3、4段,指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能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说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重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史实。

难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新课导入】一.了解感知1.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提纲所设问题,用4分钟快速背诵上节课所学知识!(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及意义。

(2)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

(4)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新”的含义。

2.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提纲所设问题,用5分钟时间阅读“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目,在课本中勾画圈点,记忆基础知识!二.新课讲述(学生分小组结合以下材料,讨论问题)材料: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五四运动时期的图片,提问: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背景?引入新课:1919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师: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师:除了学生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师: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小结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课堂练习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预习下节内容。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

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范文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一篇历史教材中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进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理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意义,能够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难点是: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相关知识。

学法是:主动学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变迁,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兴趣。

2. 讲解新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过程和相关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重点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毛泽东等。

3. 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和讨论,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和影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历史规律。

4.巩固和扩展:通过历史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理解,并扩展学生对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5. 总结课堂: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思考和提问。

在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的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重点突出关键内容,如“20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学习目标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学习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链接:近代发生了哪些重大的民主革命运动?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知识导学:A级1、背景:(1(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的开端。

A级知识点二、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2)内容:●大会通过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共产党,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级知识点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兴起——国共合作(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迅速到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辛亥革命”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关联?”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教师讲解与解答,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知识点的填图。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五四运动”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关系?”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

2. 通过教师讲解与解答,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事件,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知识点的填图。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建国大业”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2、方法与能力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研究国情,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倔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信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

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述内容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

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教案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 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民族危机1.3 民众的苦难与反抗1.4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探索第二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2.1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影响2.2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2.3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影响2.4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革命的影响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党的发展3.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活动3.2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3 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内战3.4 国民党的统治与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第四章:抗日战争与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国民党的抗战4.2 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4.3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4.4 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五章: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5.1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进程5.2 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5.4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反应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6.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6.3 土地改革与农民问题解决6.4 革命根据地建设与红色政权巩固第七章: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筹备7.1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与国共内战7.2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发展与建设7.3 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与逃往台湾7.4 新中国筹备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第八章:新中国的成立与初期建设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8.2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8.3 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8.4 对外关系与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第九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与影响9.1 革命胜利带来的社会变革9.2 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民族自豪感9.3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9.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启示第十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未来发展10.1 革命遗产在新时期的作用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0.3 应对新时代挑战与机遇10.4 继续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展开,详细介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成就和影响,以及革命后的发展方向。

教案—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doc

教案—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doc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大革命。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相关内容,对于五四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性质与历史意义不深刻,因此关于五四运动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来掌握前后两阶段特点,重点分析“新”的含义。

学生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尚未能够系统了解,而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则留有较多的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生和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史实。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是最主要的原因。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的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图片:洪秀全、孙中山师:他们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师:结果怎样?生:失败师: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大革命。

【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

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相关内容,对于五四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性质与历史意义不深刻,因此关于五四运动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来掌握前后两阶段特点,重点分析“新”的含义。

学生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尚未能够系统了解,而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则留有较多的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生和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史实。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是最主要的原因。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的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图片:洪秀全、孙中山师:他们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师:结果怎样?生:失败师: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师:对,那么,中国路在何方?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课程标准:①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师: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五四运动。

师:对,我们首先了解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师:对,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哪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考)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五四风雷:(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多媒体:材料: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

这就是“五九国耻”。

师:“二十一条”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大环境下签订的?生:一战期间。

师: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说明了什么?生:一战期间,日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师:对,这就使得民族矛盾加剧。

镜头二多媒体: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

师:为什么荒地数在逐年增加?生:连年的战争师:①连年的战争导致大量的人丧生、逃亡。

②田赋增加师: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严重。

多媒体: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人民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师: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指的是什么?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师: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这说明了什么?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师: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生:①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热潮师: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阶级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师:那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

镜头四图片: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中国通史》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生:民主与科学。

师: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作用?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图片师: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到底路在何方?有识之士迷茫了,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出现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生:俄国十月革命为五四运动指明道路。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有哪些?①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那我们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结合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下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师: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生:时间,6月初第一阶段5月4~6月初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惩办三个卖国贼第二阶段6月5日后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取得初步胜利师: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什么?生: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③拒签和约。

如何评价这场运动,从前面我们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可以总结出评价一场革命的基本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性质、特点、意义。

(三)对五四运动的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师:彻底性表现在哪儿?生:义和团运动目标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而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

师: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军?领导者?生: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师:卷入的人有哪些?生:社会各个阶层。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2、特点: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②彻底的不妥协性;③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生:①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在领导阶级、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有何不同?生: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实现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多媒体:“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师: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生: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师:对,按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主要是指共产党,那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结合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思考)二、中共的成立1、背景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多媒体: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图师:共产主义小组主要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组织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南、湖北等地,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多媒体:1921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共产党时,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人来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先进分子讨论了建党的问题。

然后,维经斯基又到了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帮助陈独秀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师: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生:共产国际给予支持和帮助。

总结: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给予支持和帮助2、成立(中共一大)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中共一大的基本概况内容奋斗目标:(最高纲领)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代表:正式代表13(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学生了解)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师:奋斗目标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为什么?生:不符合,当时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师:对,所以这一目标被称为最高纲领,得以解决是在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被称为最低纲领。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师:中共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生: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师: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与同盟会比较分析)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民主义)新的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阶级利益: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资产阶级)性质:是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老师过渡:中共在长期的斗争中,认识到要想革命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力量,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本第三个内容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师引导:请大家看教材内容,思考一下国共为什么要合作?1、原因:敌强我弱学生回答:……2、中共三大老师总结: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决定老师引导: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老师引导: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开展老师过渡: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国民政府决定实行北伐,请看课本内容,看一下北伐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3、北伐战争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了解一下北伐是要打倒哪些势力?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往武汉老师引导:北伐战争对帝国主义有什么影响?学生:……老师引导:帝国主义会否允许国民革命最后的成功?帝国主义怎么做?学生回答:没有!拉拢蒋介石做代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