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42)《望海潮》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朗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韵味,力求读得流畅。
2、情读。
结合句子中优美的景物描写,沉入词的境界中去,体会词人的感受、把握好语气语调。
【学习目标】1. 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 有感情地吟诵本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 背诵整首词。
【导学过程】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2、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参差()天堑( ) 珠玑()罗绮()重()湖叠( ) 羌管( ) 钓叟( ) 千骑()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望海潮导学案
地理位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历史传统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景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巚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市井面貌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百姓生活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C级: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点拨:先逐句描述,再总结)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用“推”字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今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枯元年(1034年),年近半百,方进士及第。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望海潮导学案
科目:语文编写教师:
使用日期:编号:
课题: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及练习
教师/学生备注
学习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望海潮扬州慢导学案
望海潮扬州慢导学案望海潮,沧海潮,潮平两岸阔,一纸扬州慢,慢慢清都市。
扬州慢导学案,是一部描述扬州风光、人文风貌的传世之作。
这部导学案以扬州著名的“扬州八怪”为主线,通过描绘各怪的传世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示了扬州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本文将通过对每位“怪”的介绍,以及对导学案的诠释,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扬州这座古城的魅力。
扬州八怪,分别是文怀、钱谦益、徐文长、王玉奎、袁伟、曹振镛、朱雀桑、何绍基。
这八位各具特色的画家、诗人、鉴赏家和文化人,共同构成了扬州文化的独特风貌。
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扬州文化的主流思想和审美趣味,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怀,字中山,号铁冠,是扬州画坛的佼佼者。
他擅长山水画,画风清新脱俗,传神入化。
据说他常以鞋底毡为纸,鹅毛为笔,酒诗为题,信笔写下一幅又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佳作。
他的作品被誉为“文怀画无勝,茕茕孑立如琴声”。
钱谦益,字几斋,号可亭,擅长花鸟画。
他的画作气势宏大,色彩饱满,富有生活气息。
他常以“百花”为题材,描绘各种花卉的形态和色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他的花鸟画以朴实、写实著称,几乎每件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徐文长,字文作,号甲前山人,是扬州近代画坛的讲究者。
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画风清新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古色古香、幽静感人见长,被誉为“文长画朴似古人,不近山水不堪论”。
王玉奎,字定山,号楚月居士,是扬州画坛的后起之秀。
他擅长花鸟画和山水画,作品风格古朴大气,笔墨淋漓尽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以“楚山楚水”为主题,描绘了楚国的山川和江河,展现了中国传统画意精髓和古代汉文化的魅力。
袁伟,字道朗,号青丘,是扬州画坛的一代宗师。
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见长,画风霸气英尽,笔墨有力,形神兼备。
他的作品常以“道”的主题,表现道家哲学的内涵和意境,让人感受到大道至简的境界和至高无上的理念。
曹振镛,字瞻云,号忘不了,是扬州画坛的开拓者。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一班级姓名自主学习案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一)了解词(二)了解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
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
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柳永(约987~约1053),字,原名,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排行第七,也称。
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也称),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的局面。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的代表。
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明确:“望海潮”是,柳永途径时,拜见两浙转运使时写的一首词。
(三)基础巩固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羌.( )管千骑.( ) 箫.( )鼓吟.( )赏参差..(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四)理解并翻译《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探究导学案赏析并背诵《望海潮》:1 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上片主要写的;下片主要写美景和的生活景象。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1、疏通词面2、品味意境与情感3、手法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开展到顶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容的集中表达。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夔等。
5、风格比拟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闲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闺语〞: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暴豪迈、雄伟刚毅,,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轼"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
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
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
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
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
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
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18]高牙:军前的大旗。
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
[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通过学习了解: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重点提示《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一派繁荣景象。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文本,理解词意。
2.通过鉴赏感受文本的意境。
3.感受词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
八月钱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诗词?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为人放荡不羁,但才情卓异。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乐章集》。
2. 写作背景先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下片写了什么?明确:上片: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安定和谐,国泰民安,官民同乐等。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一、导入引导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海洋景色,描述一下当时的感受。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对海洋有什么样的印象?海洋在你的心中代表着什么?二、诗歌背景介绍1.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闻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在东南海边的壮丽景色和心里的感慨。
2. 柳永是宋代闻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著称,情感精致,意境深遥,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三、诗歌赏析1. 请同砚们朗读《望海潮(东南形胜)》,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描写的海洋景色,包括海浪、海鸥、海岛等,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精致描写和感悟。
3. 分析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包括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诗歌理解与感悟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诗歌中的海洋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有何联系?海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哪些情感和意境触动了你们?3.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诗歌中的“东南形胜”是什么意思?它给你们什么样的启迪和感悟?五、诗歌创作与赏析1.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对海洋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海洋的感悟和情感。
2. 请同砚们互相交流诗歌创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互相赏析和评判。
六、诗歌欣赏与评判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柳永词作进行朗诵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请同砚们就柳永的词作进行评判,谈谈自己对他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看法。
七、教室总结与延伸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和收获,谈谈自己对柳永的诗歌和海洋景色的理解和感悟。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希望同砚们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望海潮》导学案
设计人: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时间---------------- 班组----------- 学生姓名-------- ----------- 期数-总序号-《望海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其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难点: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望海潮》公开课导学案和课件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授课:雷小梅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词的基础知识。
2.感受作者笔下的杭州的魅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习本词中作者展现杭州魅力的艺术手法(了解点染、铺排的手法)。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笔下的杭州魅力。
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本词中作者所用的艺术手法(了解点染、铺排的手法)。
一、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产生于盛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题目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早期的词牌有名称,许多和填词的内容是一致的,如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就是写江南的美丽风光,张志和的《渔歌子》歌咏的是渔父生活。
因此可以说,早期的词牌有许多也可看作标题。
但到后来词牌往往只表示词的声韵格律,与调的内容渐渐失去直接的联系。
因此,后来填词的人常常在词牌后加些文字来标明词所写的内容,这就是词题。
如苏轼的《念奴娇》,题目是“赤壁怀古”。
有的用词题还不足以表示所写内容,往往就写一段小序来说明创作的原委,如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就有颇长的一段小序。
所以有的词,不仅有词牌,有词题,而且还有小序。
这种例子在南宋词中尤其普遍。
3、词的分类①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②按风格分:婉约词(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豪放词(苏轼、辛弃疾)③按曲段分:单调,双调(上下阕),三叠(第一阙、第二阙、第三阙),四叠。
二、作者介绍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三、写作背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
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
《望海潮》 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望海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品味《望海潮》的语言特色,感受其意境之美。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词中所表达的对杭州繁华景象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掌握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2、难点(1)感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2)体会词的语言特色,品味词的艺术魅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举荐他。
他听说杭州的知州孙何是当代的一个名人,就想拜见他,但苦于没有门路。
后来,柳永写了这首《望海潮》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
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柳永,孙何便请柳永吃了一顿饭。
但仍没有举荐他。
四、文本研读1、朗读全词,正音正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杭州景象?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开篇总括杭州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强调其重要性和繁华程度。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望海潮》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海潮》。
(2)了解诗人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大海的联想和感受,引发学生对《望海潮》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望海潮》,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3. 词语解释:(1)学生自主学习,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2)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讲解,解释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5. 结构与韵律:(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其层次和段落。
(2)学生听教师朗读,注意诗的韵律特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背诵《望海潮》。
(2)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
2. 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望海潮》与其他描写海洋的古诗,如《出塞》、《江南春》等。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编写人:应城二中朱明华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习目标】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和意境美。
3、学习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词的写景特点,品味本词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本词的魅力,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知识链接】1、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2、知人论世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3、背景激趣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3)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修辞手法等,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2)诗歌的韵律、结构、修辞手法的分析;(3)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韵律、结构、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3)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望海潮》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2)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修辞手法等,提高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望海潮》;2. 分析《望海潮》的韵律、结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42)
主备课人:邓玲玲审定人:王云兰时间:2015.5.20
课题:《望海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词的相关知识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课时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课时难点】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词的特点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词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卿。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元年才中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有词集《乐章集》。
为人放荡不羁,一生潦倒,长于写羇旅行役之情。
善于描写城市风貌,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他的词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词牌名。
作于景德初年,是柳永投赠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当世柳永还不足二十岁。
大量使用偶句是本词的一个特点。
百来字中,光四字一句的对句就有六对。
这种结构最宜铺叙渲染,对表现杭州的佳胜有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
(三)字音字形
参差()天堑()珠玑()叠山献( ) 羌管( )
千骑( ) 菱歌( ) 钓叟( ) 罗绮( ) 嬉嬉( )
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 3 、再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四、当堂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北宋初期,影响最大的一位词人是。
宋词按风格一般分为
和其各自的代表人物是和。
(2)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
他制作了大量的,为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望海潮》中,对“形胜”展开铺陈的句子是。
(4)《人间词话》中曾借用柳词中,两句作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境界”的第二种境界。
2、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参差.(cī)天堑.(qiàn)翠幕.(mù)绕.堤沙(rǎo)
B、罗绮.( qí) 凝噎.( yē) 羌.管( jiāng ) 竞豪奢.( shē)
C、菱.歌(léng) 凄.切( qī) 暮霭.(ǎi ) 风帘.( lián )
D、千骑.( jì) 钓叟.( sǒu ) 珠玑.( jī) 更那堪.( kān )
3、下列修辞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B、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五、学后反思
【高一语文】
答案:
二、朗读指导:
①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②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三、合作探究
1、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四、1、(1)、柳永婉约豪放柳永苏轼(2)柳永慢词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D
3、B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