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认识线段
3.2 比较线
比较线段的 以把线段放 进行比较
如果两条线 上:那么可 的格子来比
如果两条线
第四章:加法和减法(一)
4
第四章:加法和减法(一)
4.1 加法
加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如用小棒或图形拼凑来展 示加法的概念 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b=b+a和
对于一些特殊的钟表:如电
第六章:乘法的初步认识
6
第六章:乘法的初步认识
6.1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 :表示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在乘法中:乘号"×"表示两个 数相乘的意思
乘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即
第六章:乘法的初步认识
6.2 乘法的
乘法的算式由 个积组成:如
在计算乘法时 口诀来帮助记 如"二四得八 等
钟表上有12个数字:每个数 字代表一个小时
第五章:认识钟表
5.2 认识时、分、秒
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5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 在钟表上:时针、分针和
第五章:认识钟表
5.3 会看钟表
会看钟表是指能够根据钟表 的指针位置来确定时间
在看钟表时:要注意时针和 分针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 的夹角关系
第六章:乘法的初步认识
6.3 用乘法解决问题
解决乘法问题时:首先要理 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
可以根据问题描述列出乘法 算式:然后进行计算得出结 果
第七章:认识图形
7
7.1 认识图形
图形是物体形状 的抽象:通过直 线、曲线等元素 构成
常见的图形有圆 形、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难点是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该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经常遇到,但是1厘米、1米分别具体有多长,学生并不清楚,也不能实际应用。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做一做等来认识厘米和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知识,掌握概念。

1.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科书介绍了用庹、拃和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结果很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其他长度单位,这个过程不仅很有趣味,更有深刻的数学、社会学价值(当然这里不强制要求学生了解);并通过尝试用这些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米”的认识也应如此。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具:刻度尺,5厘米的纸条,图钉,曲别针,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小刀。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作标准,测一测)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1)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刻度上的尺子作了统一规定。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

(2)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刻度尺(1)请同学们拿出刻度尺,观察一下,刻度尺上有些什么?(小格、数字、字母cm,cm 是长度单位,表示厘米)刻度尺上的0在什么位置,它表示什么意思?(0在最左端,它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刻度尺上还有哪些数字,有什么规律?(还有1、2、3等数字,从左往右依次变大。

)2、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小结:在尺子上每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观察情境图,明确双臂脚长等做单位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然后用桌的)分小组实际操作,1角硬币、曲别针等测量数统一用相同的小方块用不同的物品个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用相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明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先独立找,然后同桌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到之间的长度就是思考后明确: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然后小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厘米,厘米一粒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透明胶厘米。

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以小组为2.用食指的宽量一量下面实际物品的长度。

的长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的宽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自己填一填。

3.观察尺子填空。

(1)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

(2)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4”是(3)厘米。

(3)在尺子上,从刻度(1)到刻度(4)是3厘米。

(答案不唯一)4.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8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P5) (1)亮亮的身高是120(厘米)。

(2)一个杯子高13(厘米)。

分钟)认识厘米课桌面3拃长课桌面5拃长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1.下面这把尺子只有3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可以直接量出3种长度,分别是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2.数学活动:想办法测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还可以用皮尺量。

(方法不唯一)。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2例1、P3例2、例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3. 学会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1. 问题导入。

师:你能说一说你的身高吗?生活中你是怎样描述长度的?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一下课桌的长吗?(学生自由回答)2.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呢?(学生各抒己见)师: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古时候人们所用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请你水平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1庹”。

请你张开手掌,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就是“1拃”。

一个脚的长度就是“1个脚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认识的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吧!有几拃长呢?预设1:有4拃长。

预设2:有5拃长。

师:老师量的有3拃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不一样呢?预设:因为老师的手和我们的手的大小不一样。

师总结:因为每个人的“拃”不一样长,所以为了便于交流,需要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

这在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拃的过程,推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探究点2 认识厘米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拿出让大家准备的尺子,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认真观察你的尺子,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很多数,例如0、1、2、3……预设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0,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预设3:尺子上还有字母“cm”。

预设4:每相邻两个数之间隔得一样远。

师总结:这是我们常见的厘米尺,“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__用厘米量》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__用厘米量》 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例3的相关内容及相关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认识厘米”是“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短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本节课作为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教学的开始,首先,教材展示了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某部位作为长度单位量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其次,适时引入刻度尺,并借助厘米刻度尺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通过看、量等学习活动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

最后,揭示了用厘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的本质——数出“单位长度”的个数。

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的“认识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测量活动经验,更对体会测量的本质开始了理性的思维探索。

(二)核心能力“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课,通过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用刻度尺、身体部位测量的活动,积累了测量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初步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了解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借助刻度尺,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测量的过程中,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整厘米),会初步地估计物体的长度。

(四)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古代,人们常用身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作为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他们会把什么作为测量的工具?看一看教科书第2页,去寻找答案吧!2.练习。

(1)说一说。

1()1()1()(2)试一试,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9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cm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案点评: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范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思路:⑴ 联络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皮亚杰)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方式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

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严密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伎俩,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络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⑵ 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⑶ 注重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习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会测量单位的须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领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块。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纸条若干条、1角硬币每人一个、回形针若干个、小刀若干把。

教学教案:一、谈话导入老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厘米,了解厘米的概念。

2. 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熟练运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或厘米标尺)、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引入本课的主题——认识厘米。

2. 讲解厘米的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厘米与米、分米的关系。

3. 演示测量:教师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椅子等。

5.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测量长度的方法,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厘米标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2. 完成练习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或选择题。

六、课后作业:1. 用自己的尺子或厘米标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

2. 画一画,用厘米表示家庭里的物品长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2. 第二课时:巩固厘米的认识,进行测量练习。

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估计:( 3)厘米 测量:( 3)厘米
估计:( 4 )厘米 测量:( 4 )厘米
三、一把破损的刻度尺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 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单位:厘米)
3厘米,5厘米,8厘米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 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1.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教材P8 练习一 第1题]
估计:( 3)厘米 测量:( 3)厘米
估计:( 4 )厘米 测量:( 4 )厘米
2.照样子量一量,填一填。 [教材P8 练习一 第2题]
手掌宽约
1拃长约
( 8 )厘米 (14)厘米
1步长约 ( )厘米
五、课堂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 米 可 以 用 “ cm” 表 示 。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
这根木棍大约有( 4)把 这根木棍大约有( 6)枚
长。 长。
二、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精选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知识梳理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引入今天学习内容)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基础练习二、新知探究(1)观察尺子(2)认识、感受1厘米(cm)“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三、知识运用看课件做题四、总结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二、20厘米—5厘米=厘米10厘米—3厘米=厘米8厘米+6厘米=厘米3厘米+4厘米=厘米当堂检测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2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具和教具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二、新授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2.学习用厘米量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2.发展性练习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3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xx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测量 发展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思想,着重突出了用数 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感知、实践、运用的认 知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索研究中获取知识。这样组 织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我之所以安排小组合作:主要是让学生共同探索,通过实践验证,来 解除心里的疑惑,同时也切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继而引出 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第二个环节是探索新知 首先是认识尺 我利用课件出示一把放大的厘米尺,告诉学生这和同学们手中的尺子一 样,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 接着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尺子,观察尺子的组成。
本环节设计了两道题。 第一题:首先我拿出两支长短不同、颜色也不同的铅笔问学生:说说这 两支铅笔哪一支较长?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所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能很快地说出是红色的 这一支更长。 (我的用意是:让学生复习比长短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第二题:请同学们拿出事先我为他们准备的纸条问:谁能说说纸条有多长 ? 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手去比说有一拃多一点,有的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 。这时我作了这样的提示:可以用你们学具盒里的学具如:小方块、圆片 、小三角形或你喜欢的物品去比一比,看看有几个这样的长。学生比过后 汇报,有的说有两块橡皮长;有的说有4个小方块拼起来那么长;有的说 有5 个圆片拼起来那么长… …。量得的结果不尽相同。

二年数学上:《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设计

二年数学上:《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厘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2.能够通过比较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准确测量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探索厘米的概念和大小。

2.用厘米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学会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认识厘米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测量这个书桌的长度?”2.引导学生思考,诱导他们可能用尺子来测量。

然后出示一把尺子,解释尺子上的刻度表示厘米。

3.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并指导他们认识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分发尺子给学生,让他们亲自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如课桌、椅子、书等。

第二步:使用厘米进行测量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较长度,如何比较长度。

2.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将其摆放在桌上。

3.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4.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长度,询问哪个物体更长、更短。

5.让学生归纳总结,长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第三步:练习测量与判断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2.分发卡片给学生,并让他们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然后记录在纸上。

3.让学生互相交换纸张,进行结果核对,看谁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4.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办法能够更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第四步: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还能在哪些场景中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厘米测量身高、手臂等体长。

3.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己和同学的身高、手臂等体长,并记录在纸上。

4.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体长的差异,了解不同人的身体特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厘米单位并学会使用厘米进行测量。

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比较,培养了学生准确测量的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意义,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cm
0
1厘cm米 2
3
4
5
6
7
8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 厘米
0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像这样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在尺子上除了0到1之间的长度 是1厘米,你们还能说说从哪 到哪是1厘米。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虽然都是用拃量,但每个人的拃长度不同,量的结果也就 不同。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 结果。
三、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教材P3 例2] 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 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1庹(tuǒ)
点击图片跳转到P7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将手张开,把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长度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叫一拃。
1拃(zhǎ)
点击图片跳转到P8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把脚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到P9
介绍了这么多,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长度吗?
二、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长度单位
0
厘cm米
“0”表示测量的起点
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七、巩固练习
一、比一比,填一填。[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
这根木棍大约有( 4 )把
长。
这根木棍大约有( 6 )把
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常见问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常见问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明确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标准,统一单位测量的必要性。

解答问题:①创设“用拃量课桌的长”的测量活动。

在学生亲自动手中亲自见证“同样用拃量,量的也是同样的物体,量得的结果确实有
可能不一样”,从而学生讨论:“为什么拃数不一样?”,明确不
同人的手大小不一样,所以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再观察步长:
“每个人的一步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②课件创设“古人买布做衣服”的情境。

使学生了解到古代人用
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比如“庹”和“拃”)去量物体
的长度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测量的人不同,他的“庹”和“拃”
的长度也可能不同。

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长。

2.问题内容:充分体会1厘米有多长。

解答问题:1厘米到底有多长?
①观察直尺,认识1厘米。

尺子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
米并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一比。

②借助实物感知1厘米的长度。

用尺子测量一下食指的宽度、田字
格的宽、图钉的长。

同时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相对比较短。

从而使学生既建立了厘米的直观表象,又明确在量比较短的物体
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问题内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解答内容:先让学生试着测量纸条的长度,在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测量的?”
中引导学生规范测量方法:把物体放平后,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
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年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1)“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2)刻度线有长有短。
(3)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教学新知前,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出示的两根不同颜色线绳的长短,从而引出带有刻度的尺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用厘米量时,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最后让学生量自己带的线绳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时
计划
1课时
主备人
回小.徐玉
复备人






教材例2是让学生认识厘米。前面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并对尺子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实物和自己的尺子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例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尝试量长度,然后交流总结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可以加大学生的练习量,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如回家量一量自己书桌的长和宽等等。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一、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和用厘米量的方法;2. 能够正确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3. 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厘米;2. 用厘米量;3. 初步测量。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纸条、小石子等材料;2. 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厘米1.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尺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尺子,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1.2 概念讲解:教师解释道:“尺子有厘米和毫米两种单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为cm,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教师拿出一张A4纸,并在其边缘刻画刻度,让学生观察并交流,试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刻度。

教师指导学生,先让学生读出纸条上每5个刻度为一组的数字,是5、10、15、20……等等,再让学生回答每个小刻度代表多少厘米,是1厘米的十分之一。

2. 用厘米量2.1 直线长度的测量:教师将一根笔直木板摆在桌面上,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为30cm,之后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们进行跟随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的长度,如桌面、图书的长度等等,并在空白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2.2 为不规则物体测量长度:教师集合几个尺子,让学生将其缠绕在不规则物体上,通过近似测量,得出物体长度,仍需记录测量结果。

3. 初步测量3.1 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名队员,于规定时间内测量每个人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3.2 学生自我思考:学生完成测量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计算测量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鉴别与分析各项数据规律。

五、课后练习:1. 选择题:1) 厘米简写为:A. CMB. mMC. MmD. M2)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A. 1B. 10C. 100D. 10003)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使用厘米进行测量:A. 书包B. 钢笔C. 聚乙烯D. 电视4) 春节的大红灯笼长度为30厘米,则大红灯笼长度为多少毫米:A. 3B. 300C. 3000D. 30000答案:1.A 2.B 3.A 4.B2. 初步测量:1) 王明身高1.50米,王飞身高1.48米,则两人身高之差为多少厘米?2) 张琳在班里排第12名,如果排名按身高从高到低排序,则她的名次会在几位之间?3) 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5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42米,则两人身高之差是多少厘米?答案:1.2 2.10 3.8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厘米及其用量,并且初步体验测量的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PPT优秀课件
1
2
认识尺子和了解尺子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1厘米
尺子上每10个小格就是1厘米
3
1厘 米
4
5
我们来量一下我们的手指
0 厘 米 1 2 3 4 5 6 7 8 9 1 01 1
手指宽约1厘米
6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 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 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 长就是几厘米。
7
8
X
X
9
10
5厘米
11
3 厘米
12
13
我们我学们到学了到什了么什?么?
今天,我们认识了表示长度的单位:厘米, 知道了1厘米大约有我们的一个手指的宽度,
还学会了用尺子量图钉、量手指、量铅笔.
在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请注意 : 把“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
后看另一端是几,就量出了物体的长度.
14
• 谢谢同学们配合,谢谢同学们配合,
• 谢谢同请多学多指们教配! 合,
请多多指教!

请多多指教!
Hale Waihona Puke 15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依据教师提出的《学路建议》,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自主学习讨论,并将讨论过程和结果写在一张白纸上。
学习流程:
.阅读课本P3的例2和例3。
(1)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量的方法更多。
(2)把你量物体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交流要求:
1、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依次发表意见。
教师指导活动


问题
质疑
环节
(8分钟)
小组: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筛选并认领一个问题,组织组员合作解决。
个体:交流,提炼质疑。
1.刻度尺上的“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
问题
探究
环节
(10分钟)
小组:针对黑板(电子白板)上呈现的问题各小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
3、从刻度尺2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厘米。
4、8厘米的长度是刻度()到刻度()之间长度。、
B级
、下面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它下面的()里打“√”,并说明理由。
()()Βιβλιοθήκη ()B级下面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它下面的()里打“√”,并说明理由。
()
()

后反思
城区八小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导学案
班级:___姓名:编制人:___编号:___日期:___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问题生成清单】
预习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和例3的内容。
我会
预习
1、阅读课本第3页的内容,想一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当堂
检测
环节
(7分钟)
当堂检测内容分A类基标检测,要求每位学生必做;B类拓展检测,学生自主选做。检测完成后,通过学生对学相互批阅。
A级
1、图钉大约长()厘米。
2、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5()。
3、从刻度尺2刻度到9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厘米。
4、8厘米的长度是刻度()到刻度()之间长度。、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3、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4、量物体时,要把尺的()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我会
质疑
1、刻度尺上的“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2、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
【当堂检测】
A级
填一填。
1、图钉大约长()厘米。
2、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5()。
2、小组之间交流:将每个小组的交流结果(白纸)有序到指定区域展示,同学们离开座位后保持安静,看的时候尽量不要交流。
集体交流展示:推荐组内同伴上台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解疑
分享
环节
(15分钟)
小组: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讨论结果(白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个体:全班分享并可提出各自的质疑。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操作框架(初期)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备课人:邢小丽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问题生成
预习清单
1、阅读课本第3页的内容,想一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3、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4、量物体时,要把尺的()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