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

合集下载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知识有哪些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知识有哪些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知识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和生活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国家主要是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知识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知识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栏杆,不在公路上玩耍,12岁以下不骑车上路。

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坐非法营运车辆。

在乘车、转车途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行李安全。

如有学生假期外出旅游更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伤害。

2、遵纪守法。

不到网吧、游戏厅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少年,不打架斗殴。

不欺负比自己小的同学和比自己弱的同学,如有不良青少年向自己要钱要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向警察求救。

3、要有防火防盗意识。

独自在家时不玩火,不玩电。

比如打火机,插座和电器等,以防引发事故。

年龄小的同学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使用刀具等锐利器具。

一个人在家时要学会锁好防盗门,将能够进人的窗户关好,防止坏人破门而入或从窗子潜入室内;有人来访,可以隔着门窗与之对话,千万不能开门,对自称是修煤气管道、修水表、修电表、修电话的来人,要给爸爸妈妈联系,问清情况后决定是否开门;如果发现坏人进屋,千万不要惊慌,尽快躲藏起来或伺机逃走,不提倡与坏人搏斗。

到安全的地方后赶快打“110”报警电话并与爸爸妈妈联系。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暑假的时间很长,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睡眠,多学习(例如:唱歌、绘画、看书等),并做到学习与休息相结合,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

不随意模仿电视或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多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不找大人乱要零花钱,这样容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不去网吧或观看赌博游戏。

5、注意饮食卫生。

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食物中毒。

很多家庭都备有一定量的药品,不明情况时不要随便服用,对一些在家庭角落里的一些食物不要食用,在外时地上散落的食物也不要拣起来食用。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范文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一】法制口号1、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2、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3、为人守法,为事依法,为公护法,为国弘法。

4、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5、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处纷争。

7、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8、依法治校,法育未来!9、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10、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

法制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二】法律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法律保护着我们,同时我们也被法律约束着。

在此,问一句什么是法,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法律不单单只是人人都要墨守陈规的一个个规矩,更不是一条条限制人身自由的条例,它的存在同样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或是列举出处事中我们不应有的错误应对方法。

林肯就这样说过“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在法网包围之外就肆意为之;不要因为一件违背自己道德的事被见者视而不见就认为此事被所有人的道德所接纳。

法,是所有良好道德与行为的囊括,是帮世人解决矛盾的桥梁,而不是能被人轻易跨过它的界限的装饰品或是“打扰”到我们正常生活的干扰者。

这是一名守法者应有的觉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校中我们何尝没有校规、班规!而在这些条例中,我想大家应有的反应应当是觉得没有一件是会让人觉得做起来很困难的,因为这其中的规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做到的或所能养成的习惯,或是说是应有的品德、行为而已。

然而有意违法、违规者,在我的眼中,就是已经抛自身于不顾,放弃一个做人该有的道德理念。

法律,它是一个我们行为的标准,就像是一个生活之中的楷模,尽管或许我们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都要学习这位“楷模”所带给我们的道德修养。

因为“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执法无论是宽还是严,最重要的是要自身的清正严明。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

中度不良行为
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 吸烟、饮酒; 2 多次旷课、逃学; 3 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4 沉迷网络; 5 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6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7 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8 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9 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7 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学会善于求助
求救成年人,不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 法抵制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2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3 )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 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12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争做合格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1 我们自己积极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
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明事理、辩是非,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依法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页,慎重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手册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手册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手册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手册1、“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在我国,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

公民是一个与国籍密不可分的相对于国家和政府而言的概念。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因此,在我国,公民资格的取得以是否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为标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只能有一个国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如果一个人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又具有其他国家国籍,那他要么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要么放弃他国国籍,我国不成认双重国籍。

公民的概念是一个国家中的公民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同时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公民只要不敌视和破坏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拥护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就属于人民的范畴,可以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活动。

即使被判刑的罪犯,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被判刑,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只是限制或剥夺局部公民权利,并不影响作为我国公民的法律地位和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他们的其他权利仍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另外,侨居国外的华侨,因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仍然属于我国公民,在国外要受到我国外交机构和我国法律的保护。

《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简单地说就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利益。

所有未成年人,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开展的特点,都需要国家、社会、司法部门、学校和家庭的特殊保护。

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受保护的权利。

国家、社会、司法部门、学校、家庭和未成人自己都有责任尊重这一权利。

首先,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

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医疗保健获得及其他人身权利、生活保障权利等。

青少年法制宣传内容

青少年法制宣传内容

青少年法制宣传内容青少年法制宣传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向青少年介绍和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促使青少年自觉遵守法律,培养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对法制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将从法律的概念、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法益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宣传。

一、法律的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确保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和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的遵守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也是每个公民享有权益的前提。

二、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是指十四岁到二十四岁的年龄段,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具有年龄特定的身心特征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个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尚未充分形成,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

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范围内,青少年实施的触犯刑法的行为。

青少年犯罪行为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

青少年犯罪的出现不仅损害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也对青少年本身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青少年法益保护青少年法益保护是指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青少年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权益、劳动权益、健康权益、人身权益等。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青少年权益的保护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宣传教育策略为了提高青少年对法制的认识和理解,宣传教育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教育讲座等,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教授青少年法律知识,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2.制作法制宣传文化产品,如法律漫画、短片、微视频等,通过媒体传播的方式将法律知识生动有趣地展示给青少年,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和接受度;3.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将法律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法治学校、法治班级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4.建立法律援助和咨询机构,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和困惑;5.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6.制定青少年保护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环境、教育、健康等方面的保护,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一、法律就是社会的温度,青少年要学会尊重法律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它赋予社会制度以合法性,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是一种社会安全、秩序和稳定的保障。

法律让人们能够享受公平的待遇、实现自由发展的权利,也强制人们形成一定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青少年要学会尊重法律,在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锻炼推理分析能力。

实践中,要遵守社会法制,受到法律的保护,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认清法律,守法行良,尊重法律才能拥有自由
尊重法律是尊重人权、尊重社会公平的表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尊重法律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可以使人们得到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目标奠定基础。

青少年要学会守法,要学会认清法律,尊重每一条的法律,不会因为自己的作法而抵触,应该积极参与到宣传法律的工作之中,从自身做起,共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最终让大家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三、理念主义要进行宣传,让青少年更加了解法律
青少年要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认清法律的原则,更加全面的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贯彻执行法律,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因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青少年的法
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法律教育,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强化法治观念,让青少年懂得法律的真谛,并将之付诸实践。

这样,才能真正让法律的力量发挥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发展与文明。

普法宣传社区法治讲座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课件

普法宣传社区法治讲座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课件

1、青少年犯罪概念、特点及类型
2、青少年犯罪原因
3、以案说法,远离犯罪
1、青少年犯罪概念、特点及类型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 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 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 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 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 青少年犯罪特点: 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2、严重犯罪较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案例分析
③甲的行为是刑事犯罪,《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 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 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 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 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目前收容教养已经 废除。 对甲应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主要看甲当时的主 观是伤人还是杀人的故意)承担刑事责任。同事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见问题1)。

青少年法治宣传简报内容

青少年法治宣传简报内容

青少年法治宣传简报内容
1.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适用范围,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防范犯罪知识:青少年要掌握防范犯罪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避免被人利用、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如何警惕陌生人等。

3. 安全教育: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包括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4. 学习法律知识:青少年可以通过参加法制教育课程、参观法院、参与模拟审判等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司法实践,增强法律素养。

5. 意识到法律后果:青少年要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了解不当行为的法律后果,避免犯罪或者违法行为。

6.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 1 -。

中学生法制宣传资料范文(通用3篇)范文精选

中学生法制宣传资料范文(通用3篇)范文精选

中学生法制宣传资料范文(通用3篇)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

《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

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

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什么是法制?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照一定的程序、原则和规则,通过法治手段来管理社会、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体系。

法制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保障。

为何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法制宣传的途径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培养他们正确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主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法制教育课程、校园法制文化建设、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将法制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法制意识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作为孩子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和法治意识。

社会实践青少年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对法制的理解。

比如参观法院、参加法律培训班、观看法制宣传片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使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法律、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加深对法制的认识。

媒体宣传媒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将法制知识深入人心。

青少年可以通过媒体了解一些案例,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法律问题,增强法制意识。

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内容宪法和法律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定对于每个公民都是必备的。

通过宪法、民法、刑法等的学习,青少年可以学习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承担责任、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观念和态度。

通过对法治的理解,青少年可以学会依法行事,增强公民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违法行为。

守法宣传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青少年需要明晰法律的底线,遵守法律,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守法宣传可以通过案例剖析、守法故事、法律讲座等形式进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法治文明建设。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导语】随着法制教育的开展,法制观念已经逐渐深⼊⼈⼼,法制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法制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略的基础性⼯作。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1.关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 法律对于我们学⽣来说,还只有模糊的印象,有时候违犯⼩车了还毫不知情。

那些犯罪的⼈为什么犯了罪,罪在哪⾥都不知道,这是对⼩车的意识太⼩看了,所以⾛上违法的道路。

我们青少年更要对⼩车有强烈的激情国。

⾸先要懂法、知法、守法,多看⼀些⼩车⽅⾯的书籍道路,为⾃⼰的⼈⽣道路撑上⼀把健康的⾬桑⽽道德⼜是⼀双⼿,推开封锁在⼼⾥的窗;道德是⼀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天空,它孕育着⽆数纯洁的⼼灵。

在⽇常⽣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法律和道德。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不需要做这些⼤事,我们先要从⼩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在拥挤的公车上,我们让⼀让座位;在红灯⾯前,我们停⼀停脚步;在道路两旁,我们弯腰捡起⼀⽚废纸;在家⾥,我们替⽗母分担⼀些烦恼。

这都是遵守法律和道德表现,如果我们每个⼈都做到的话,那么,中国就会变的更美好。

现代社会交通发达了,车辆也很多,如果没有法律是很难想象的,来往的车辆肯定要碰头发⽣爆炸事故。

所以,有交通规则,交通井然有序,来往的车辆通过绿灯⾏,穿梭有序,畅通⽆阻。

交通很少出事。

相反,如果没有交通规则,⼈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东⾏西去的各做各的,各不相让,汽车、⾃⾏车、⼩车及⾏⼈挤成⼀团,那么,谁也别想顺利的通过。

所以,有交通规则还是有好处,社会⽣活离不开法律。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圆”。

就是说,⽆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

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

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维护我们的法律。

我们⼩学⽣作为国家的⼩公民,社会的⼩主⼈,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以保护我们⾃⼰的权益,不损害他⼈和社会的利益。

只有从⼩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长⼤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性的基础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开展专题手抄报活动,吸引学生法律的兴趣。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图大全,希望大家能喜欢!
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1. 美好人生,法治同行
2. 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3. 法治城市,和谐家园
4. 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
5. 做守法市民,建法治城市
6. 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7.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 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9. 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0.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1. 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12. 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13. 知法守法用法,和气和谐和美
14. 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
15. 依靠群众抓"三打",搞好"两建"为人民
16. 抓"三打"促发展,搞"两建"惠民生
17. 为人要诚信,创业要守法
18. 学法用法,诚信守法
19.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 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21.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2. 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3. 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24.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5. 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26. 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27.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29.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30. 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法制手抄报内容资料】。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PPT文档共28页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PPT文档共28页

钱走上了盗窃之路。在我们所接触到青少年犯的亲情会见中,经常遇
到父母痛哭流涕的场景,自责对不住孩子,后悔没有加强对孩子的关 爱和教育。
(二)学校教育原因 • 调查中,这些青少年犯大多表示,自己在学校中很少接受法律知识的教育,
即使有,也不关心,因为不在考试范围内,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学习。普 法教育相对缺乏,造成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上文中提到的 韩某,在学校里很少接触法律教育,以为帮朋友打架是很正常的现象,刚入 监干警在与其谈话时,该犯甚至表示不后悔自己行为,这是典型缺乏法律意 识的表现。 (三)社会环境原因 • 一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 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凸显,而低学历青少年 就业率较低,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了他们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的欲望;二 是非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乘虚而入,网络媒体低俗文化的负面影响,这些人 生观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崇拜所谓的“英雄”,通过暴力的 方式解决问题,盲目效仿,使得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 床。服刑人员董某某,21岁,山东荣成人,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该犯家庭条件较好,接受过较为良好的教育,但是该犯一直沉迷于上网, 在网络里大量的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里迷失了自我,最终为了满足欲望 以暴力手段将被害人强奸。三是青少年罪犯的文化程度低,社会关系少,就 业压力大
不问,导致孩子出现人格缺陷。3、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父母
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不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不了解孩子 成长的烦恼,导致孩子从互联网等不健康渠道寻找精神依托。这些不 恰当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青少年畸形性格的形成,最终导致犯罪。
• 服刑人员初某某,21岁,山东文登人,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 刑一年。该犯年幼时,父母离婚,由奶奶抚养长大,父亲在外打工无 暇看管,奶奶能管又舍不得管,导致其初三就辍学混迹社会,因为缺

青少年法制教育资料[1]

青少年法制教育资料[1]

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主要合法权利;1、生命健康权。

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3、姓名权。

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

4、肖像权。

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5、名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6、荣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7、财产所有权。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8、财产继承权。

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9、著作权。

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0、专利权。

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12、取得国家赔偿权。

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产赔偿的权利。

13、宗教信仰自由权。

未成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4、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

1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16、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二、青少年法定的主要义务1遵守宪法和法律;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5依法服兵役和纳税;6计划生育、7赡养父母等。

青少年法制宣传常识

青少年法制宣传常识

青少年法制宣传常识
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总和,是维护社会秩序
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法律的渊源和发展: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的渊源和发展历史,了解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3. 法律的适用范围:青少年应该了解不同法律的适用范围,包
括刑法、民法、劳动法等,以便在相应的情况下正确行动。

4. 未成年人的法律权益:青少年有一定的法律权益,包括受教
育权、健康权、隐私权等,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保护方式。

5. 违法行为和后果:青少年应该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对常见的违法行为如盗窃、欺骗、暴力等要有足够的警惕和避免。

6.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青少年应该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学
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参与非法活动和受到伤害。

7. 法律援助和求助渠道:青少年应该了解法律援助和求助渠道,包括法律、法律援助机构等,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寻求帮助。

8. 参与公共事务:青少年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法制宣
传活动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青少年法制宣传常识,希望能够帮助青少年
加强法律意识,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一、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近十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不容乐观。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也出现了缓和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未成年罪犯的数量又出现反弹,开始逐年攀升,占全部刑事罪犯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

未成年人犯罪近些年来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和盗窃,在押未成年犯中上述犯罪类型人数比例分别为
64.4%、11.3%、10.5%,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二、犯罪原因分析
大部分未成年犯都经历了一个从受害到施害的过程;经历了一个越轨行为从出现萌芽、逐渐形成到恶化的过程:他们生活的家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不良个性和习惯;
他们进入学校后,因为缺乏竞争力而被逐渐边缘化;
他们逐渐游离正常群体,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
他们逐渐脱离校园,闲散于社会,游荡在不良场所,惹是生非,最终锒铛入狱。

(一)问题家庭的受害者
1、社会底层家庭
(1) 家庭收入低
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未成年犯占总数的25.1%,农村高达32.3%。

(2) 父母素质低
文盲超过10%,小学近40%,犯罪前处于闲散状态的未成年犯父母文化程度尤其偏低。

2、动荡家庭
在2418名未成年犯中,捕前有52.3%(1264人)的人长期与亲生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24.4%(591人)的人与亲生父母均不生活在一起,23.3%(563人)的人与亲生父亲或母亲中的1人生活在一起。

在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与普通初中生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前者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后者。

3、不懂得教育方法的家庭
(1) 父母角色认知偏差
▲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把父母角色定位在以孩子为中心的位置上,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职责;
▲替代孩子做了许多本应孩子自身承担的角色职责,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做事的能力。

▲把父母角色过于权威化,反而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把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教育方式不当
如:娇生惯养,家庭暴力,过于严管。

(3) 重学习、轻品德、轻心理、轻闲暇活动
4、漠视孩子权益的家庭
如:虐待孩子,忽视孩子
(二)学校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1、学习成绩差
在少年犯中,在班里学习成绩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仅占27.4%,属于中等的占34.3%,而属于中下等或跟不上的高达38.3%。

闲散未成年犯的学习成绩明显比非闲散未成年犯还要差,和普通初中生比起来更是相差悬殊。

2、赞扬少,批评多、体罚多、歧视多
在闲散少年犯中,有33.4%的孩子很少受到老师的赞扬,而14.6%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老师的赞扬,两者占了城市闲散少年犯总数的一半.处于14到18岁之间的孩子,大部分都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很多孩子都有自卑感,如果学校再变本加厉地体罚学生,批评打骂学生,就会使他们偏离原先的正式群体,走向亚文化圈.
3、师生关系出现危机
在城市闲散少年犯中,有23.7%的少年犯没有喜欢的老师,而一般不违法犯罪的同龄人中只有8.6%的学生没有喜欢的老师,其他91.4%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发现,师生关系的好与坏,虽然不能直接得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结论,但至少可以看到:它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好恶程度.
4、被同龄群体排斥
对于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13%的同学希望他们离开班级;
对于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集体;
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加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的班级。

(三)社会环境的受害者
1、不良场所的影响
城市闲散少年犯当中经常去歌舞厅的占了50%,经常去录像厅的占了45%,经常去游戏厅的竟然占了将近70%!再加上很多娱乐场所缺乏管制,里面的不良信息对没有抵御能力的青少年影响非常大。

2、结交违法犯罪分子
有64.1%的未成年犯结识过违法犯罪分子,其中闲散未成年犯结交此类朋友的比例更高,达到68%。

三、什么是犯罪
犯罪是违反法律规定,危害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的利益,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

14周岁—16周岁有8种犯罪应追究:杀人、抢劫、强奸、投毒、放火、爆炸、故意伤害重伤或死亡、贩卖毒品。

年龄小同样必须遵纪守法。

常见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有10大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如:爆炸、放火、投毒、私藏枪支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罚,如:杀人、故意伤害、强奸、非法拘禁、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绑架、拐卖妇女、儿童等等
5、侵犯财产罪: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敲诈勒索、故意毁坏公私财物
6、妨害社会秩序罪,如:聚众斗殴、赌博(六合彩)、伪造证件、印章、侮辱国旗、国徽、作伪证、制作、贩卖淫秽物品
7、危害国防利益罪,如:破坏军事设施,如军事电缆、移动军事标志;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四、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是指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有一定危害,应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

与犯罪的区别:轻微,没有违反刑法,不必受到刑罚。

常见的违法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结伙斗殴、寻衅滋事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非法携带、投靠、贩卖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在公路上设置障碍、损毁,移动标志、私拉电网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如: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虐待家庭成员,侮辱他人或诽谤他人、隐匿
五、什么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吸烟、酗酒
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六、青少年学生怎样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1、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贪图享受,追求金钱
2、要认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知识
3、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4、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
5、青少年要学会保护自己
共青团湛江市委员会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