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基础保障和重要路径,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社会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稳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加强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新使命。深圳经济特区肩负起中央赋予的新使命,不仅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在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经济发展先锋到社会建设前沿,从注重经济高速度到社会和谐度,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崇高使命,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看,深圳作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已经到了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动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新阶段。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敢闯敢试、敢干快干,走出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三)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四个加快”推动我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扩大市民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再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实现社会建设从管理为主到服务管理并举、侧重于服务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四)工作目标。到2015年“十二五”末,社会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原经济特区内外一体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组织作用明显增强,市民素质显著提升,社会管理科学高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平均预期寿命7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0元,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增幅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高中入学率99%,每万人病床数和执业医生数分别为34张、26人,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40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3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5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超标率≤2.5%,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92%,药品安全抽样合格率≥95%,每万人暴力案件立案数≤11.5宗,社会服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
到2020年,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更加满意,市民参与共享机制更加完备,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基本建成。
三、以突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
(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切实增加市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格局。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改进医德医风和提高医疗水平,降低诊疗费用,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和医疗服务标准化,让人民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标准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合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教育消费的需求。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安居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全面建立和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提升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公交建设水平,控制轿车增长速度,提高道路畅通率,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效治理河流、大气、噪声污染,积极推进生态园林、绿道网和各类公园建设,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补充养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津贴补助和服务力度。健全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专项救助和临时救济,促进社会救助社会化。积极推广慈善理念,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打造慈善组织聚集的洼地。
(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探索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员工以合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劳资平等协商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保障职工工资正常调整和支付。公平对待、尊重和爱护各类务工人员,优化其工作、生活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健全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和劳动关系信用征信制度,完善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严格劳动执法,依法惩处恶意欠薪、欠薪逃匿等行为。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
(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管理防控网,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强化生产和消防安全,完善以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改善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逐步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信息可追溯制度,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基本用药和各类餐饮企业、工业区食堂等,强化质量抽检和监测,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药品。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预警防控,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提高应对和处置能力。严格交通安全监管和执法,提升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设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完善应急机制,加强预案演练和物资储备,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抗灾救灾能力和全民自救互助能力。
(九)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创新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产业、人口、城市空间三方联动调控,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和积分入户制度,有序扩大户籍人口比重,将特殊群体优惠待遇逐步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创造条件让来深建设者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进优生工程,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平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机制,实现人屋对应动态服务管理。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工作网,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化解在街道,重大事项在区级集中处理。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充分利用传媒、通讯、网络等多种手段,进一步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信访接访制度,开展领导候访、约访、下访、回访等多种接访活动,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完善矛盾纠纷防范和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和法院执行工作力度,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依法处置非法上访行为。增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切实做到愿做、善做、敢做群众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健全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广“一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