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对农业生产和人休健康的影响
暖冬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3年,昌吉市于11月10日入冬,接近常年。
入冬以来,我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暖冬天气,且前暖后冷温度变幅大,各地前期降雪量少,积雪偏晚较偏薄。
11月份平均气温偏高,12月份平均气温异常偏高,较常年偏高3.3℃。
1月初以来持续降温明显,极端最低气温降至-30℃左右。
2月下旬连续降雪,温度下降5-8℃,极端最低气温-27℃左右(至2月26日)。
2013年,具体表现为:12月17日之前没有形成稳定积雪,12月下旬大部分地区才形成5cm稳定积雪,较常年明显偏晚,积雪深度较常年偏薄, 1月上旬我市大部分麦区有8-10cm厚度积雪,北部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只有6-7cm,较常年同期偏薄,但是1月下旬冬麦区连续普降小到中雪,目前我市大部分地区积雪为20-35cm。
伴随着降雪,温度也随之下降,且变幅较大。
1月7日以来持续降温明显,极端最低气温降至-30℃左右。
2月下旬连续降雪,温度下降5-8℃,极端最低气温27℃左右(至2月26日)。
今年暖冬天气对农4业生产的影响今年,北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暖冬天气。
据气象部门反映,9月份以来,昌吉州仅玛纳斯县范围内只降过2次水,降水量为33毫米,较往年平均值低16毫米,11月,该县平均气温1.3摄氏度,较往年平均值高3.9摄氏度,为近20年来最高。
据农业部门分析,暖冬天气将对明年的农业生产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是造成病虫害大量增加。
暖冬天气非常有利于棉铃虫、棉蚜虫、玉米螟等病虫繁殖和安全越冬,将对来年的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二是导致冬小麦冻死和减产。
近两年来,昌吉州小麦种植面积大面积增加,全州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
暖冬天气使降雪推迟,刚出苗的冬小麦没有大雪的掩盖,将被低温冻伤或冻死,使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三是造成明年的春旱。
暖冬天气使冬季降雪明显减少,降雪减少势必使明年春季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加之冬季长期不降水使土壤表层水分流失严重,对明年的春播和春灌将造成巨大的影响,形成春旱,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谈谈暖冬对华北地区的危害
谈谈暖冬对华北地区的危害邯郸市中信皮肤病研究所中医科王建巍立春已过华北地区似乎还没有怎么冷,其实自1986年冬季气温偏高而出现暖冬以来,我国已持续多年出现大范围的暖冬现象,华北地区也不例外。
按照气象学定义,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以上,这个冬季即可视为“暖冬”.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今年冬天是不是暖冬,但人们普遍感觉,温度比往年高了不少。
这种现象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其中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暖冬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
邯郸市中信皮肤病研究所中医科提醒大家暖冬弊大于利,其对人体健康、环境、农业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利的影响。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暖冬,华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减弱虽然然有利于人体保暖。
但是,如果冬季温度过高,该冷而不冷对人体健康不利。
这是因为暖冬往往伴随雨雪偏少,使得华北地区冬季干燥的空气更加干燥,细菌、病毒、浮尘等容易繁殖和传播。
比如,由于冬季出现过暖天气,患感冒、肺炎、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的病人就趋于增加。
其中,尤以儿童感冒患者最多。
值得警惕的是,冬日里过暖的天气还会使猩红热、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有增多的趋势。
此外,暖冬由于底温高,一旦寒潮袭来,则降温幅度更大,而此时人们穿着又少、思想麻痹、防寒意识减弱,冷热多变,也使得一些老年人容易反复感冒,并由此转化为肺炎。
患哮喘的病人可能咳喘得更为严重。
对人体影响更大。
可见,在暖冬里仍需时刻提防寒潮入侵的影响。
二、对环境的危害:暖冬往往伴随雾霾天气增多。
雾霾使空气污染加重,特别是华北地区的城市由于汽车排放大量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混合,往往造成重度污染。
因此,对于华北地区的大中城市来说,雾霾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及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
三、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农作物过早旺长、病虫害可能爆发. 土壤蓄水不足等。
一些需冬季休眠的植物,如果树,没休眠好,影响收成。
据衡水的一些农民介绍,今冬气温比往年偏高,小麦早早地长出莛儿来,特别是实施秸秆还田的麦地,由于地温较高.养料丰富,旺长现象更加明显.俗话说,“麦无两旺”,如果小麦在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到影响.为此,农民们不得不浇一次“冻水”,将小麦长势“冻结”,以达到稳产目的.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3月末4月初,正是农作物出苗期,暖冬使农作物过早旺长,抗寒能力降低,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将会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1、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世界来野生生物基金会的自一份报告说,由于气温不断上升,珊瑚礁和红松已经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还将波及数万种其他植物和动物?报告说,目前已经发现2.2万多种植物和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德国联邦议院"保护大气层"调查委员会,最近邀集的一次专家听证会认为,气候变暖对农业具有"破坏性影响"?印度和非洲撒哈拉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对粮食产量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也将受到土壤干燥化?土质恶化和水土流失的打击?专家们指出,气候变化之快超过了农业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来自气候变暖的最大威胁要算冰川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天然冰库和中低纬度高山上的冰雪就会融化,海水本身也会产生热膨胀,这都将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据预测,如果平均气温上升1.5~4.5℃的话,海平面将上升25~10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除了淹没沿海低地外,海底地震和海洋风暴会随之增加,海洋潮汐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目前生活在沿海60千米范围内的10多亿人口,世界上30%的大城市,将受到海潮的威胁,许多岛屿将从地图上消失?2、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1.生态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2.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3.气候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4.海洋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5.农作物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6.人体健康(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3、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内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容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厄尔尼诺造成中国暖冬原理
厄尔尼诺造成中国暖冬原理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于每隔两到七年的时间间隔内,对世界各国的冬季天气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中国而言,厄尔尼诺现象常常导致暖冬的到来。
一、厄尔尼诺与中国暖冬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一系列的气候异常现象,包括温度和降水的改变。
由于厄尔尼诺时期赤道太平洋海洋表层温暖,海洋表面蒸发增加,导致大量水汽进入大气层。
这些水汽会形成云团,并在大气中传导,从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系统。
在厄尔尼诺时期,赤道太平洋上空的暖湿气流会受到加强,而中国东部则处于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亚洲季风的北边缘。
这导致中国东部冬季的气温偏高,并且降水量较少。
二、厄尔尼诺造成中国暖冬的原理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中国暖冬的原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
1. 大气环流异常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形成高压系统。
这个高压系统会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得中国东部的冬季气温升高。
具体来说,厄尔尼诺时期,西太平洋副高移动偏北,使得南海地区和中国东部受到更多的暖湿气流影响。
这导致冬季的气温明显偏高,并且出现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减弱,降水量也偏少。
2. 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太平洋海洋表层温度升高,而海洋是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对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冬季气候。
在厄尔尼诺时期,赤道太平洋海洋表层温度升高,导致温暖的海洋水汽向东南方向传播。
这会改变东亚地区的季风环流格局,并且增加水汽输送量。
水汽增多会在中国东部形成较为稳定的高压系统,进一步导致气温升高。
三、厄尔尼诺造成中国暖冬的影响厄尔尼诺造成的中国暖冬对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1. 农业影响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升高,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利。
但由于降水量减少,也可能导致农业灌溉困难和水资源短缺。
因此,对于农业来说,厄尔尼诺造成的中国暖冬是带来利与弊并存的。
暖冬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策探究
暖冬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策探究(孟津县气象局河南洛阳471100)摘要:最近一些年,农作物受到冬季温度的影响较为深远,集中体现在群体较大,生长发育进程较快,存在较为严重的冻病害,扩大后期倒伏面积。
所以,在生产上应当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就针对小麦的例子,对农作物受到暖冬气候的影?进行论述,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
关键词:暖冬气候;农作物;生长;小麦;影响;对策引言在气象学中对暖冬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即为在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两个月的时间内,平均气温高于历史同期0.5度以上的冬季。
因为出现了暖冬气候,因而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人们也对这一气候事件越来越重视。
1暖冬对小麦的影响1.1小麦生育期相关研究显示,气候变暖,暖冬产生后逐渐增加了春前积温,使得冬春季节小麦生长情况变化,和以前相比,改变了我国小麦播种期。
郜庆炉等针对小麦选取了较为典型的豫麦品种,对河南地区的小麦播种期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为:早播让小麦越冬之前加快幼穗的分化发育,而在越冬期,小麦在幼穗发育期越高,则在暖冬气候条件下,越容易受到冻害的影响;晚播让小麦前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并且单株平均分蘖数量较少,后期发育速度更快,穗小粒少,也难以提升产量。
为减少气候变化不利于小麦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对播种期进行合理调整。
1.2小麦病虫害通过温室效应产生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将会对产生各类病虫害的分布、生长、存活、行为、生殖、迁移、种类动态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巨大的病虫害危机,特别是将更严重地影响受温度控制的病虫害的活动。
条锈病菌源是否能安全过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冬季气温的高低,并对下年该病虫害产生与流行的程度产生影响。
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温度升高,对条锈菌越冬有帮助,能增加菌源基础,春季气候条件合适,会加重小麦产生条锈病,并扩大该病害的波及范围。
在气候合适的年份,小麦条锈病的范围将逐渐往南方转移。
小麦赤霉病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型病害,气候条件对该病害的产生有巨大的影响,由于气候逐渐升温,在黄淮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或多或少都可能产生小麦赤霉病。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综述气候变化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二是带来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三是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目前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主要为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总体大于正面影响,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论述气候变暖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
一.温度升高对作物生产量的影响马爱民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措施》一文中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增温,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
这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某些高纬地区温度条件较差的状况;但对那些夏季原本就很炎热的中、低纬地区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的灾难。
高温将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使生育期特别是灌浆期明显缩短,高温逼熟,极端高温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均有显著的减产效应,还会造成水稻花粉败育。
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气象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指出:过去很多关心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不利的多一点,其实也有有利的一面。
比如气候变暖影响大气里面的热量资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生产,有些地方本来可以一年一季的,它可以合理安排一年两季。
比如东北地区,从50年代以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水稻种植面积可以往北移,一直可以到伊春,可以到一些很高的纬度。
比如玉米、大豆产区也北移,一北移,一些高产、稳产的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另外热量改善,温度升高了,低温冷害也减少了。
所以过去讲每年冬季,东北最关心的是霜冻,霜冻一来了以后,粮食就停止生产了,所以霜冻退后了。
所以由一季变成两季,就是生产有利的一面。
我们有个科学家讲,上个世纪70年代和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东北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当然有些是科学技术的手段,他们讲70%通过我们改良品种、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产量。
其中还有一个就是气候变暖,使种植布局、种植制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使粮食翻了一番苏琴刘文君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中认为温度升高可延长全年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热量条件不足的地区有利,而对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来说又是不利的,因为温度高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单产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的好处
全球气候变暖的好处引言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虽然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气候变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其实气候变暖也有一些潜在的好处。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全球性现象。
农业产量提高气候变暖可以对农业产量产生正面的影响。
例如,气温升高可以延长植物的生长季节,使得作物有更多的生长时间和机会。
此外,暖冬也有助于减少寒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疾病传播控制虽然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传播途径的扩大,但同时也会对其他疾病传播产生抑制作用。
例如,寒冷的环境通常有利于传播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而温暖的气候则减弱了这些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能力。
此外,较高的温度和湿度还会减少一些昆虫媒介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的传播。
因此,气候变暖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控制某些疾病的传播。
能源生产增加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剧,更多的国家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而气候变暖会增加太阳辐射和更频繁的风力,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旅游业发展气候变暖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方面,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旅游景点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造成旅游受损。
然而,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旅游机会。
例如,北极地区的海冰消融,可能会为探险旅游提供更多的选择。
此外,一些温暖的地区在气候变暖后可能会变得更加宜居和吸引人,吸引更多的游客。
因此,气候变暖也为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结论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产量提高、疾病传播控制、能源生产增加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可能产生一些好处。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些好处是相对的,应当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并提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全球的气候目标。
关于暖冬的主题
关于暖冬的主题
1. 暖冬的气候变化:描述暖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温度升高、降水量减少等,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后果。
2. 暖冬的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暖冬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等,以及如何减缓暖冬的措施。
3. 暖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暖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生物多样性等,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城市暖岛效应与暖冬:研究城市暖岛效应对暖冬的影响,如城市建筑、交通排放等如何增加城市气温,以及如何减轻暖岛效应的方法。
5. 人类适应暖冬的策略:探讨人类如何适应暖冬的策略,如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建筑设计、提高农业耐旱能力等,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6. 暖冬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暖冬对经济的影响,如农业产量减少、旅游业变化、能源消耗等,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改变来应对经济变化。
7. 暖冬与健康:探讨暖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传染病传播、空气污染等,以及保护健康的重要性和个人行动。
8. 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暖冬:研究暖冬对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影
响,如人们的乐观情绪、旅游选择等,以及心理适应策略。
9. 文化角度看暖冬:探讨不同文化对暖冬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如传统庆祝活动、食物选择等,以及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
10. 教育与暖冬:研究如何将暖冬问题纳入教育课程中,以培
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社会的改变。
大雪天气对农村农民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大雪天气对农村农民健康的影响与保护大雪天气是冬季的典型天气现象之一,其对农村农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大雪天气到来之际,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对农民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1.1 交通运输受限大雪天气会导致农村交通瘫痪,道路结冰、积雪覆盖严重,交通工具无法通行。
这会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在医疗急救和生活补给方面。
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这对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1.2 寒冷和体温调节问题大雪天气带来了低温和严寒的环境,农民很容易受到寒冷的侵害。
由于农民多从事室外劳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空气中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四肢冻伤等。
此外,农民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寒冷天气对他们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
1.3 患病风险增加大雪天气的湿冷环境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农民在湿气过重的环境中,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此外,由于交通不便,难以及时就医,这也增加了病情加重的风险。
二、农民健康保护与预防措施2.1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为了应对大雪天气对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民需要提前做好交通安全的准备工作。
他们可以自行检查交通工具,确保其在雪天使用的状态良好。
此外,在出行前,应及时查看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路线,以避免陷入交通堵塞。
2.2 加强防寒措施农民在大雪天气中应加强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暴露在寒冷空气中的时间。
他们可以选择穿戴保暖的衣物,特别是注意保护头、脸、手和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
另外,农村农民还可以加强室内保温工作,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减少寒冷空气的侵害。
2.3 注重饮食均衡在大雪天气中,农民应注重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他们可以适当增加热量摄入,选择一些保暖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热汤等,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
此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4 防病预防农民在大雪天气中需要加强疾病预防措施。
话说“暖冬”
话说“暖冬”承德市气象台王桂龄所谓暖冬是指12月至2月季平均气温比同期多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5℃以上称为“暖冬”,反之则是“冷冬”。
它是一个温度的平均概念。
在暖冬的季节也时常因受强冷空气影响在某一阶段气温偏低。
因此,暖冬并非气温持续偏高偏暖,而是在波动中总体偏高。
换句话说就是暖冬中也有冷的时段,冷冬中也有暖的时段。
1986年12月至2006年2月的20个冬季中,有14个冬季是暖冬,有2个冬季与气候平均值持平,还有4个冬季是冷冬。
4个冷冬是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
暖冬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对农业影响:暖冬造成小麦返青提前,据研究表明,冬季温度偏高,小麦地上部分先生长,根系不发达,造成后期倒伏,过早返青遇到倒春寒造成籽粒不饱满;暖冬病虫害虫卵易越冬,来年春季易发生病虫害,一旦春季气温再偏高和干旱,则易发生蝗灾;暖冬使土壤失墒快。
其次对健康的影响:暖冬易传播流行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还有,暖冬使河流开河提前,出现凌汛,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暖冬还给春季风沙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暖冬也有有利的一面,有利于节省能源,如供热采暖可节煤节电;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如出游、野外作业等。
暖冬的成因是个很复杂的气候问题。
最主要原因还是自然的气候波动造成的,即暖冬的气候背景是近百年来地球气候在发生全球变暖。
承德地区气温变化可见全球变化之一斑。
承德地区20世纪下半叶年平均气温逐年代在波动中升高,50年代年平均气温6.6℃,60年代年平均气温7.3℃,70年代年平均气温7.5℃,80年代年平均气温7.6℃,90年代年平均气温8.1℃,21世纪初的5年(2001~2006年)年平均气温8.6℃,年平均气温在以每年代0.3℃的增幅上升!其次是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变化,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增温效应,加剧了全球变暖。
暖冬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管理意见粮油,栽培技术
暖冬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管理意见粮油,栽培技术今年的冬天毫无疑问是干旱的暖冬。
当前暖冬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暖冬造成病虫害增加,对明年的防虫不利。
二、暖冬天气使得小麦萌动或恢复生长,抗寒能力下降,易遭受冻害;同时也使麦田表土反复冻融,土质疏松,水分散失增多,加之降水偏少,土壤墒情逐渐下降,使小麦越冬后期及返青生长均存有隐患。
由于土壤缺乏墒情,如果后期再没有降水或者灌溉跟不上会引起作物干旱减产。
三、对产量影响要看春季的气候而定,如果春季没有大的恶劣天气影响,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前几年就有暖冬天气仍然丰收出现。
应该及时根据今后的天气变化采取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小麦春管要加强,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及时防治病虫害。
要密切关注各类病虫的发生趋势,早发现,早防治,力争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
春季红蜘蛛和纹枯病的防治工作最为重要。
二、因苗制宜,普遍中耕。
早春要中耕,但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对于长势较差或长势一般的麦田,应适度浅中耕,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转壮;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适当深中耕,断其部分根系,抑制其过快生长,控旺转壮,以防御冻害。
谨慎中耕镇压,一定要在中午或下午两三点以后麦苗已化冻时进行,以防止伤苗。
三、根据墒情分类管理。
及时查看墒情,根据土壤和天气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采取耧耙、镇压等措施,减少水分消耗,提温保墒,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早春应及时中耕划锄,尤其是对晚播和失墒严重的麦田,以促进早分蘖、早转化。
对缺墒严重的麦田要及时浇补墒水。
四、预防冻害。
根据往年经验,暖冬常有倒春寒。
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在寒流来临之前,采取浇水或喷洒激素等措施预防冻害。
一旦造成冻害,要视冻害程度及时采取中耕、施肥、浇水、喷洒激素等措施补救,将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1页共1页。
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与应对
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与应对在中国,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气候变化明显的时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冬至期间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带来挑战1.1 温度的波动冬至期间,气温的波动较大,早晚温差明显。
这样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寒冷的气温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而过高的气温则容易导致农作物早熟甚至凋落。
这种温度变化对许多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降水量的不确定性冬至期间,降水量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挑战。
有时会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而有时则出现干旱的情况。
这种不稳定的降水量影响了灌溉,也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困扰。
过多的降水会导致土壤积水,进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滋生,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应对措施2.1 优化农作物品种选择在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时,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尤为重要。
通过选育和引进抗旱、耐寒、抗病虫害等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生长适应性,增加产量。
2.2 加强灌溉管理冬至期间降水不稳定,因此加强灌溉管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科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调整灌溉方式,避免土壤积水和缺水的问题,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3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生产力在面对冬至气候变化的挑战时,科技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和推广高效的农事措施和技术,例如遥感技术、温室大棚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抗灾能力。
2.4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冬至期间的气候变化波动较大,因此及时获取气象信息非常重要。
农业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获知天气变化趋势,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指导,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三、结语冬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也同时提供了机遇。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实用气象学学院:教育学部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张贺新学号:2011010098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摘要: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还使冰川非正常消融。
全球气温升高后,这些因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等变化对农业产生了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影响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以保证农业的正常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影响农业一、全球变暖的含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对全球变暖的认识全球变暖对世界的影响巨大。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全球变暖还危及海洋生物、动植物、人类的健康。
还有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有正反两面,全球变暖也是如此,本文主要论述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对待全球变暖的问题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积极研究应对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
不应因噎废食,谈“暖”色变。
作为社会的个体,地球母亲的孩子,地球的“主宰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好公民,“好孩子”。
三、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作物熟制北移。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热、水,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也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导致积温增加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
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主要粮食带向极地扩展,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公里-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相应增加。
冬至的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冬至的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随着冬至的临近,气温逐渐下降,日照时间变短,这对农产品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冬至的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气温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1. 影响果蔬的色泽和口感:随着气温的降低,冬至时节果蔬中的色素合成减少,使得某些果蔬的颜色变得较为暗淡。
同时,冷冻的气温可能导致果蔬内部的细胞破裂,进而影响口感和食用价值。
2. 影响冬季蔬菜的供应能力:冬至之后,气温逐渐降低,许多地区无法正常种植蔬菜。
这可能导致冬季蔬菜的供应不足,使得部分地区市场上的蔬菜种类单一,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二、日照时间变化对农产品生长的影响1. 影响树木和蔬菜的生长节律:冬至后,太阳的高度角下降,日照时间缩短。
这对于一些需要光照的作物来说,可能会导致它们的生长速度变慢,形成周期性休眠,进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 影响农产品的营养含量:日照时间的减少可能会影响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过程,降低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合成。
因此,冬至后的农产品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营养减少,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总结冬至的气候变化对农产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气温变化影响了果蔬的品质和供应能力,而日照时间的缩短则会对农产品的生长和营养含量产生影响。
农民和消费者在冬至时节应该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合理选择和储存农产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通过对冬至的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生长环境与品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冬季蔬菜的选择和营养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农业生产者也应根据冬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农产品的种植和储存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字数:570)。
冬季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冬季气温对农业的影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冬季气温则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冬季气温对农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冬季低温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
低温会抑制作物的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低温还会引起作物的冻害,造成叶片、茎秆、根系等组织的冻裂和氧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二、降雪对农业的意义冬季降雪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之一。
雪水的渗透能力强于雨水,能够充分渗透土壤,增加土壤水分储存量。
同时,雪的覆盖还能够保护作物不受严寒的侵害,提供良好的冬季休眠环境,利于作物正常生长。
三、冬季气温对畜牧业的影响冬季低温对畜牧业也有重要影响。
低温天气下,动物需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导致饲料的摄取量增加,增加了饲养成本。
同时,寒冷的气温还容易引发畜禽的疾病,加重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四、农业保温措施为了应对冬季气温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
首先,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其耐寒性和抗冻能力。
其次,合理施肥和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搭建农用大棚和温室,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针对畜牧业,可以增加饲喂量、改善圈舍环境、提供保温设施等方式来提高畜禽的抗寒能力。
五、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发展与保护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入。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和产量。
同时,加大对农业保温设施的修建和补贴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六、加强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针对冬季气温对农业的影响,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也是重要的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冬季气温变化规律和农作物的抗寒机理,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农事措施,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冬季气温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应对冬季气温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气候变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候变暖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作者:颜飞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3期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全球水资源短缺严重,土壤侵蚀加重,生物种类逐渐减少。
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也较为显著,近百年来我国的地面气温显著增加,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气温上升,积温增加,使得农作物的生育期延长,喜温作物界限向北移动,农作物产量增加,对于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十分有利。
另外,气候变暖会使农作物产量、布局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部分农作物品质下降,含水量增加,农作物病虫害加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1 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1.1 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1961-2015 年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整体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7、0.074、0.290 ℃/10 a。
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3.4 ℃(1984 年),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5.4 ℃(2006年和2007年)。
高温最低值出现在1964 年,为18.4 ℃,高温最高值出现在1966 年,为21.3 ℃;低温最小值出现在1969 年,为8.6 ℃,低温最高值出现在2006 年和2007 年,为11.1 ℃。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到了21 世纪分别增加了0.8、0.6、1.1 ℃。
1.2 气温的空间变化特征1961-2015 年河南省各个站点的最高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增温幅度为0.002~0.224 ℃/10 a。
其中卢氏地区的增温幅度最大,许昌市增温幅度最小,其他地区的增温幅度为0.035~0.132 ℃/10 a。
河南省各个站点在近55 a的最低气温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开封地区的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473 ℃/10 a;卢氏地区的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小,气候倾向率为0.065 ℃/10 a;其他地区的气候倾向率则为0.085~0.420 ℃/10 a。
暖冬对农业的影响
出 了一 个 全 球 环 境 变 化 人 文 因 素计 划 , 其 胁 在 热 带 和 副 热 带 耍 更 严 重 些 有 的 科 学
和病 菌 .使 人们 更易 感 染 疾 病 。今 年 , 由
3月 6 日) 种 害 虫 就 各 认 00 印 中 就 有 一 个 气 候 变 化 与 人 类 健 康 的 于计 家 作 了 计 算 . 为 到 2 7 年 . 度 尼 西 亚 于 冬 暖 ,未 到 惊 蛰 (
维普资讯
甘肃 西 部 、 州 东 部 、 贵 广西 东北 部 偏 低 I ~
3 。1 : 2月 下 旬局部 地 区偏 高 达 6~8 全 国 不 少地 方 1 西 北 东 北 部 、黄淮 、江 淮 及 北 疆等 地 偏 高 ℃
有 过 之 而 无 不 厦 , 各 地 气 温 继 续 明 显 偏 今 年 冬 季 1—2 月 的 全 国 平 均 气 温 为
.  ̄ 比多 年 平 均值 偏高 3 2C, 近 4 . ̄ 为 0 高 月 平 均 气 沮全 国大 部 地 区比常 年 同期 2 2C.
℃ 区 东 北 部 和 江 南 西 部 偏 高 4~6 ,内 蒙 古 偏 高 2 以 上 .其 中 东 北 大 部 、华 北 西 部 、 年 来 最 高 的 年 份 。
我 们 在 讨 论 暖 冬 培 人 们 毽 康 的 影 响
时 .首 先 要 了 解 的 就 是 上 述 全 球 变 暖 对 人
类 健康 的影 响 。 因 为增 暖 主 要 发 生在 高纬
度 的冬 季 。
全球 变暖 对 人 类 健 康 的影 响是 一 个 专
门的 课 题 : 这 一 题 在 国 际 上 受 到 了 广泛 课
进 人 隆 冬 后 ,形 势 逆 转 一 由 于 影 响 徐 州 一 线 向 北 移 2~5个 纬 度 . 北 京 ~唐 来 历 史 同期 最 高 记 录 ,有 4个 省气 沮 均 居 至 我 国 的 冷 空 气 次 数 少 ,强 度 弱 ,致 使 全 国 大 部 地 区 气 温 持 续 明 显 偏 高 一1月 份 , 国 全
暖冬季节对春耕春播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
暖冬季节对春耕春播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一、暖冬季节对春耕春播的影响1. 土壤水分不足暖冬季节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增加,降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会变得稀少,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作物生长周期提前由于气温较高,暖冬季节可能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周期提前,这将导致作物在正式的春耕春播季节到来之前已经长势过旺,甚至可能因为过早开花而受到严重影响。
3. 病虫害易发暖冬季节会导致一些病虫害的孳生期提前,而且这种情况下因为气温较高,适宜病虫害的生长繁殖。
4. 农作物品质下降作物在暖冬季节长势过旺,一旦进入正式的春耕春播季节,可能会因为生长过快而影响作物品质,无法得到良好的收成。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在暖冬季节,可以通过增加覆盖物、加强灌溉,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保证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2.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针对暖冬季节导致作物生长周期提前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抗早熟品种,或者在种植时间上进行适当调整,预防生长过旺所带来的问题。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在暖冬季节,要增加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因为环境适宜而导致的严重病情。
4. 谨慎施肥在暖冬季节,由于作物生长发育旺盛,可能会有农民过度施肥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对施肥的管理,避免因为施肥过量而影响作物的品质。
5. 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适应暖冬季节的农业生产措施和技术,提高农民对应对暖冬季节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暖冬季节对春耕春播的影响,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6. 科学制定播种计划在暖冬季节,作物生长势头迅猛,需要科学制定播种计划,避免由于生长周期提前而造成的作物生长不协调。
农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特性,结合气象预报,科学合理地安排播种时间,避开高温期,保证作物的生长发育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冬对农业生产和人休健康的影响
摘要介绍暖冬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农业生产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注意天气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暖冬农业生产人休健康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暖冬出现机率起来越来越高,按照气象学定义,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0.5摄氏度以上,这个冬季即可视为“暖
冬”。
一、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说有利也有弊。
暖冬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对土壤墒情的影响很大,由于暖冬时往往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就比较严重,对春耕、春播不利,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
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在暖冬过后的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对正处于出苗期的农作物产生很大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暖冬现象如果在短期内看,存在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如暖冬对于节约能源、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人们的户外作业都非常有利;温暖的冬天,温度高、日照足,还有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
对于如何避免暖冬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如在播种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杀虫处理和及时灌溉措施,以保持土壤墒情,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需求。
二、暖冬对人休健康的影响
暖冬适合病毒、细菌生长、繁殖、传播,尤其是暖冬烟雾天气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空气中有害粉尘和致病微生物增加,更容易造成传染病传播。
因此暖冬季节更应该加强预防传染病。
暖冬季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脑、支原体肺炎等发病率增加。
暖冬蚊蝇过冬、蟑螂入室、疾病的传播媒介增加。
天气变暖,人们的集会活动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机会增多,给疾病
造成更多的传播机会。
因此暖冬时期,应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室内多开窗换气。
学生、幼儿少到公共场所活动。
注射疫苗,提高机体抵抗力。
饮食均衡,保证睡眠,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小摊贩销售的食品,熟食加热后再吃。
对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暖冬可减少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三类疾病的发作,暖冬也是骨质疏松症等患者的福音。
中老年人可以充分利用天气晴好、气温高的有利条件,多到室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